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中國民間美術》課程教學指導綱要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中國民間美術》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為進一步深化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的改革,加強課程建設,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培養適應素質教育需要的美術教育人才,根據《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定指導方案(試行)》的要求,由教育部組織專家組研製。該綱要涉及:課程性質與目標、課程內容與教學、課程實施與評價等內容。

教育部通知,課程性質與目標,課程性質,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與教學,課程內容,課程教學,課程實施與評價,學時、學分,教學基本條件,課程評價,

教育部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部屬各高等學校:
為進一步深化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的改革,加強課程建設,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培養適應素質教育需要的美術教育人才,根據《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定指導方案(試行)》(教體藝〔2005〕2號)的要求,我部組織專家組,研製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必修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下簡稱《課程綱要》)。

課程性質與目標

課程性質

中國民間美術》是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本課程具有中國非物質文化與民間美術傳統認知、現狀調查及藝術實踐相結合的特點,傳授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民間美術的基礎文化知識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民間美術樣式與技藝,以增強學生對民間美術傳統的文化認同意識,發展學生對具有文化 多樣性價值的民族民間美術的審美認知能力,對提高學生的民族文化修養、文化傳承意識,培養適應中國小美術教育需要的合格美術教師,具有重要的作用。

課程目標

1.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化多樣性的基本概念和保護原則,以及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民間美術的現狀和瀕危性,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與關注,提高作為文化傳播者與傳承者的文化自覺性。
2.了解並掌握民間美術基本的文化內涵及藝術造型、技藝的傳統特徵,以適應中國小美術教育的教學需求。
3.通過民間美術的社會調查,培養學生調查收集民間美術相關信息的實踐能力,以及作為中國小美術教師對本地區文化遺產的課程開發能力。
4.培養學生具備將民間美術與中國小美術教育需求相結合的教學創意能力。

課程內容與教學

課程內容

1.課程內容選編的基本原則
(1)把握體現民間美術作為非物質文化的精神內涵和整體性、活態性、實用性特徵的內容,了解民間美術研究的學科前沿信息。
(2)關注中國民間美術多民族、多元文化的特點,關注普遍性與代表性的互補結合。重視教學內容對本地區民間美術資源的吸收和利用。
(3)注意理論、社會調查與藝術實踐三方面的融合與互動。
(4)突出對民間美術研究與實踐方法的講授。注意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能動作用,鼓勵學生對本地區民間文化的學習研究。
2.課程基本內容
課程的基本內容分為理論與實踐兩部分:(1)中國民間美術概述;(2)民間美術調查與藝術實踐。
(1)中國民間美術概述
·中國民間美術的概念及其歷史淵源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中國民間美術
·文化多樣性與中國多民族民間美術傳統
·民間美術與民俗文化
·中國民間美術的分類、主要類型和代表傳承人
·中國民間美術的藝術體系及其敘事特徵
中國民間美術代表類型的選擇原則從兩方面因素考慮:①從民族文化多樣性的角度選擇,考慮到不同民族的代表類型和傳承人;②從其活態文化特性的角度考慮,以不同民族重要節日及重要祭祀時間為文化線索選擇代表類型。涵蓋以上因素的代表類型包括:民間剪紙、民間年畫、民間皮影、民間刺繡、民間面花、民間面具、民間 泥玩具、民間雕刻(木、石、磚等材料)、民間染織、民居建築及其他類型(補充院校所在地區民間美術類型內容)。
(2)民間美術調查與藝術實踐
以本地現有民間美術代表類型為調查主題或個案,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同時開展民間美術相關的藝術實踐。課程實踐內容包括兩個方面:
·民間美術調查方法的學習與實踐。包括民間美術相關類型的實地調查(民俗文化、地域性的藝術傳統、代表傳承人與代表作品);民間美術調查報告寫作(文化信息與圖像整理);民間美術品的認知與收集。
· 民間美術的藝術實踐。可根據學校當地的條件和可利用資源,選擇代表性的民間美術類型作為教學內容,學習民間美術的藝術語言體系。民間美術藝術實踐的方式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①請當地具有代表性的民間美術傳承人進課堂講授;②走出校門到民間藝人(民間作坊)中進行實地考察學習。

課程教學

1.教學內容第一部分:重點在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化多樣性相關基本概念和文化理念的學習,增強學生對民間美術的認知與文化傳承意識。面對豐富的學習內容,要精選好、利用好圖像和文獻資料,提前為學生提供相關閱讀書目。
2.教學內容第二部分:重點了解民間美術調查方法。建議有條件的學校建立固定的實習基地。注意調查課學習內容與當地社會生活、民間美術資源、民間美術傳承人的緊密聯繫和互動。
3.鼓勵並發揮學生在社會調查、藝術實踐過程中的能動作用,尤其注意對少數民族地區和鄉村地區學生的特長和生活習俗的尊重,以及對民間文化信仰和民間傳承人的尊重。

課程實施與評價

學時、學分

本課程總學時為40學時。學生修完本課程全部內容,成績合格,可獲2學分。其中中國民間美術概述20學時,1學分;民間美術調查與藝術實踐20學時,1學分。建議在第三學期開設本課程,全部學程為1個學期。

教學基本條件

1.教師
教師應具有良好的師德和比較高的專業素質,一般應具備講師以上職稱或本專業碩士以上學位。
2.教學設備
(1)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
(2)配備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書、期刊、音像資料、網路資源等。
(3)有條件的學校可建立民間美術實習基地,通過長期、穩定的建設,完善教學、考察、實習條件。
(4) 建議推行“一校一坊”的專業實踐教學方式。根據不同民族地區學校的特點和可利用資源條件,通過建設專門的民間美術品收藏陳列室與民間藝術實踐工作室為一體的“中國民間美術校園工作坊”,形成民間美術圖像信息庫(數據圖像與實物收集),積累民間美術調查成果和學生藝術實踐成果,建立具有地方民間文化和校園文 化特色的集教學、陳列、收藏、研究為一體的標誌性設施,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地方民間美術在學校教育中的文化建設作用。

課程評價

1.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採用課堂討論、閱讀與寫作、實地調查實踐、藝術實踐等方式進行形成性評價;採用各單元作業完成情況進行終結評價。
2.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由於民間美術教學的開放性,要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評價,既關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業的質量,又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的適應、溝通與知識套用方面的能力。
3.評價方法:讀書報告或閱讀筆記、民間美術調查報告或調查成果展覽、藝術實踐作品展與教學創意文案。其中,中國民間美術課程作業占總成績的40%,民間美術調查與藝術實踐課程作業占總成績的60%。
4.採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自評、互評的多樣化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