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外國美術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

外國美術史》是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本課程通過了解、學習世界不同地域、民族和國家的美術成就,拓展學生的跨文化視野,構建多元文化價值觀。本課程對激發學生的藝術創造思維和藝術實踐能力,提高解讀世界各國美術作品的能力,培養適應中國小美術教育需要的合格美術教師,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基本介紹

課程性質與目標,1-1-1.課程性質,1-1-2.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與教學,2-2-1.課程內容,2-2-2.課程教學,課程實施與評價,3-3-1.學時、學分,3-3-2.教學基本條件,3-3-3.課程評價,

課程性質與目標

1-1-1.課程性質

《外國美術史》是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本課程通過了解、學習世界不同地域、民族和國家的美術成就,拓展學生的跨文化視野,構建多元文化價值觀。本課程對激發學生的藝術創造思維和藝術實踐能力,提高解讀世界各國美術作品的能力,培養適應中國小美術教育需要的合格美術教師,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1-1-2.課程目標

1.掌握外國美術史的發展脈絡,了解外國美術的歷史演變及其原因。了解不同地域、國家主要歷史階段的經典美術作品、世界重要美術流派、主要藝術家及其代表作品。
2.通過對重要的美術大師、經典作品的介紹和分析,提高對外國美術作品的分析和解讀能力。
3.構建多元文化價值觀,培養美術史學習的興趣。
4.掌握中國小美術教學中有關外國美術鑑賞教學的知識,勝任中國小美術鑑賞教學的需要。

課程內容與教學

2-2-1.課程內容

1.課程內容選編的基本原則
(1)把握科學性、系統性、藝術性和實用性結合的原則。
(2)關注西方美術傑出成就和基本歷史脈絡的同時,兼顧對非歐洲國家特別是東方美術的闡釋。
(3)重點學習從原始時代到現代的外國繪畫、雕塑的同時,兼顧對建築、工藝經典作品的了解。
(4)注重美術史基礎的教學與美術鑑賞能力的培養,通過對美術家、美術現象、美術流派、風格和作品的闡釋,建構外國美術史的知識框架和作品鑑賞、分析能力。
2.課程基本內容
課程內容共分七個模組:原始與古代美術、古代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美術、歐洲中世紀及拜占庭美術、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美術、17、18世紀歐洲美術、19世紀歐洲美術、現代美術。
(1)原始與古代美術:原始美術、古代兩河地區美術、古代埃及美術、古代希臘美術、古代羅馬美術。
(2)古代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美術:伊朗美術、印度美術、日本美術、朝鮮美術、古代非洲美術、前哥倫比亞美術。
(3)歐洲中世紀及拜占庭美術:早期基督教美術、拜占庭美術、羅馬式美術、哥德式美術。
(4)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美術: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美術、尼德蘭文藝復興時期美術、德國文藝復興時期美術、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美術、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美術。
(5)17、18世紀歐洲美術:17、18世紀義大利美術、17世紀佛蘭德斯美術、17世紀荷蘭美術、17、18世紀西班牙美術、17、18世紀法國美術。
(6)19世紀歐洲美術:法國新古典主義美術、法國浪漫主義美術、法國現實主義美術、法國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和後印象主義美術、19世紀德國美術、19世紀英國美術、19世紀俄羅斯美術。
(7)現代美術:野獸派、立體派、表現主義、未來主義、抽象藝術、達達和超現實主義、墨西哥壁畫、蘇聯美術、抽象表現主義、波普藝術、極少主義、觀念藝術、後現代主義、女性主義。

2-2-2.課程教學

1.力求內容豐富性、知識系統性與講授經典性的結合,將巨觀的歷史線索描述與具體的作品鑑賞、分析結合起來,將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觀摩結合起來。
2.在重點講授美術的形式、風格、流派的同時,注意與美術相關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宗教信仰等背景知識的聯繫,增強對美術現象發生、演變內涵的剖析。
3.突出視覺藝術學習的形象直觀特點,把語言講述與圖像展示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圖片演示、多媒體視頻播放等現代教學手段,增強學生對作品的認知經驗,提高學生的審美鑑賞力。
4.注重不同文化與地域之間美術觀念和審美趣味的比較,通過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和美術館,推薦閱讀相關參考書,啟發學生思考問題、討論問題,調動學習積極性。
5.培養學生外國美術鑑賞的教學能力,為勝任中國小美術教學工作打好基礎。

課程實施與評價

3-3-1.學時、學分

本課程總學時為60學時。學生修完本課程的全部內容,成績合格,可獲3學分。建議在第三學期開設本課程,全部學程為1個學期。

3-3-2.教學基本條件

1.教師
教師應具有良好的師德和較高的專業素質,一般應受過外國美術史研究的學術訓練,具備講師以上職稱或本專業碩士以上學位。
2.教學設備
(1)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
(2)配備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書,期刊、音像資料、網路資源等。

3-3-3.課程評價

1.平時考核與期終考核相結合。採用課堂討論、學習筆記等方式作為平時考核;採用閉卷考試作為期終考核。
2.知識性考核與能力性考核相結合。建議知識性常識占60%,分析問題能力占40%。採用閉卷考試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採用課堂主題研討和課堂提問方式考核學生理解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採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自評、互評相結合的評價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