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道德性

《兒童的道德性》是余家菊所著作品,出自於《余家菊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兒童的道德性
  • 作者:余家菊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余家菊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人類開化到了什麼時期才有道德意識?我們不知道。社會進步到了什麼程度才有道德教育?我們亦不知道。不過我們知道,自有歷史以來,沒有不以“道德”兩字為神聖不可侵犯的;自有教育以來,沒有不以“道德教育”為教育急務的。究竟道德觀念、道德理想,是怎樣進化來的?究竟道德教育要怎樣下手?研究兒童道德的性質,對於解答此等問題,不無幾分助益。人類學者說,個體發達的程式,是復現民族發達的程式;即是所謂的復現原理(Principle of Recapitulation)。那嗎,研究兒童的道德,就很可以窺見人類道德的真際,比空談人性總好得多。談道德教育的人而不知道人類的本性,不知道道德的本源,必不能施行正確的道德的教育;既不“知己知彼”,那能“百戰百勝”。現今教育兒童的人,因為不能了解兒童,不但坐使教育失敗,而且不知戕賊了多少兒童。這種現象,確是有目共睹,諱無可諱。我們不想救濟道德教育的失敗就罷了,不然,兒童道德性的研究,不能不算是一種急務。本篇只是介紹西洋專門研究的一斑。【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余家菊(1898—1976),字景陶,又字子淵,湖北黃陂人,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1912年就讀於文華大學預科,後轉中華大學預科。1916年升入中華大學本科中國哲學門。畢業後留校任教。1919年加入“少年中國學會”。1920年初肄業於北京高師教育研究科。1922年留學英國。1924年回國後,在武昌高師、河南大學、北平師範大學、東南大學、北京大學、中國大學、馮庸大學等多所高校任教。曾任國民政府的“國民參政會”參議員和國民政府委員。1949年後,寓居台北。1976年5月12日,在台北市逝世。余家菊思想明銳,社會洞察力強,其同窗摯友惲代英評價他“思想頗密亦勇猛”,乃“吾友亦吾師”。他平生著述甚豐,其中有關教育的論述,頗能結合近代中國的社會實際,尤其能針對中國教育早期現代化進程的現實問題,提出一些頗有獨創性的見解,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建樹甚多、貢獻甚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