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是2020年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元宵節
- 作者:李亞男編寫
- 出版社: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58536250
《元宵節》是2020年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元宵節(Lantern Festival),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時間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以古代曆法而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說文解字》記載:“元,為始;宵,為夜。”27,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名之為“...
元宵節賞燈起源於“火把節”,上古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穀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
元宵節(苗族舞龍噓花習俗)被稱為“勇敢者的遊戲”“勇敢者的狂歡之夜”。是流傳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縣的民間傳統習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苗族舞龍噓花習俗歷史悠久,每年從農曆正月初三開始,台江縣民眾就準備著手...
元宵節(九曲黃河燈俗),流行於青海省樂都縣地方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元宵節(九曲黃河燈俗)又稱“九曲黃河燈”“九曲黃河陣”,俗稱“三年兩頭”,已有400餘年的歷史。多流傳於青海省樂都縣崗溝鎮的馬家台、七里...
元宵節(豫園燈會),上海市松江地區傳統元宵民俗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上海豫園燈會占地5.3公頃,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十八,在具有明清兩代南方園林建築風格的古代園林豫園旅遊城舉行。 燈會以正月十三日為上燈日,分“出燈”、...
元宵節(千軍台莊戶幡會),又被稱為“京西古幡會”“京西幡會”,北京市門頭溝區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元宵節(千軍台莊戶幡會)歷史悠久,始於明代,興於清代,流傳已有400餘年的歷史。千軍台莊戶幡會是門頭溝山區古...
元宵節(泉州鬧元宵習俗),福建省泉州市地方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泉州鬧元宵習俗還有猜燈謎、“妝人”等文藝活動。踩街古稱“妝人”,其中包括民間民俗表演陣頭、花燈、彩車、南少林武術和各種文藝表演,遇到有人放鞭炮,...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有自己的特點。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元宵節因其重要的文化內涵,成為文人墨客...
元宵節(楓亭元宵游燈習俗),流行於福建省仙遊縣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楓亭元宵夜遊燈的習俗始於宋代,至明代更是盛況空前,傳承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每年農曆正月十三至十七日,游燈活動在楓亭集鎮區的下橋、下街、...
元宵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當時稱元宵為“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從《平園續稿》、《歲時廣記》、《大明一統賦》等史料的記載看,元宵作為歡度上元的應時食品是從宋朝開始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
元宵節(斂巧飯習俗),流行於北京市懷柔區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元宵節(斂巧飯習俗)歷史悠久,北京市懷柔區琉璃廟鎮形成於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由此開始,琉璃廟鎮的女性村民每年元宵節期間都會聚在一起吃斂巧飯,...
莆田元宵節 ,以時間跨度長、活動規模大、民眾參與多等特色而聞名,可謂是“十里不同風,一村一習俗”。從正月初六到正月廿九結束,堪稱全國最長的元宵節。莆田的元宵在參與者的智慧及在地淳樸民風的影響下,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民俗文化...
元宵節(馬尾-馬祖元宵節俗),流行於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元宵節(馬尾-馬祖元宵節俗)歷史悠久,福建省福州市的馬尾區與彼岸的馬祖列島,兩岸人民自古以來便有春節期間互相送花燈、鬧花燈的民間風俗...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
元宵節(河上龍燈勝會),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地方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河上龍燈勝會的儀式程式主要包括開光大典、出燈、鬧元宵、化燈四個過程。正月十二為“起燈日”,即龍燈起引之日,正月十五元宵節為舞龍高潮,正月...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這天在潮汕,有各種具有潮汕特色的民俗活動。這是因道教信奉三官神(天官、地官、人官),以正月十五為天官當令,稱上元節,祈望天官賜福。潮汕各地元宵風俗活動內容大都有吊花燈,游花燈,...
元宵節(蔚縣拜燈山習俗),河北省蔚縣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蔚縣拜燈山習俗是民間社火活動的一個種類,流傳於河北省蔚縣宋家莊鎮上蘇莊村。它起源於明嘉靖年間,活動時間為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舉辦地點為蔚縣上蘇莊...
《元宵節》是中國郵政為紀念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元宵節,渲染歡樂、熱鬧、祥和的節日氛圍,於2018年3月2日發行的,志號為2018-4的特種郵票。郵票全套三枚,吃元宵 (3-1)描繪了祖孫三代五口人其樂融融吃元宵的生活場景;賞花燈(3-2...
元宵節(德江炸龍習俗),貴州省銅仁市德江縣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德江炸龍習俗源於舞龍求雨,用“炸”的方式去掉附在龍身上的邪氣,今演變為酬神娛人的民俗活動,以此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每年春節期間全城百姓都會自發...
元宵節(九曲黃河陣燈俗),北京市密雲縣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據史料記載,九曲黃河陣燈俗自唐代就已興起,流傳於甘肅、陝西、山西等黃河沿岸地區。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和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 ,密雲共移來山西移民...
元宵節(前童元宵行會),浙江省寧海縣地方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前童元宵行會是一種古老的民間遊藝活動,據前童《塔山童氏族譜》記載,前童元宵行會始於明中葉,盛於明末清初,主要以鳴群鑼、抬鼓亭、放銃花等方式來...
元宵節(柳林盤子會),山西省柳林縣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柳林盤子會又稱“天官會會”“小子會會”,是流行於山西省柳林縣城及城郊穆村一帶的一種民俗文化活動。柳林盤子會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唐玄宗開元年間,於明末清初形成...
元宵節(東山轉燈),流傳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東山鎮的漢族民俗文化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東山轉燈”是舟曲東山鎮石家山、韓家溝、真節村、魯家村、灣里村一帶的民俗活動,素有“轉燈踩道”和“迎燈納福”...
元宵節(永昌縣卍字燈俗),甘肅省永昌縣地方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永昌縣卍字燈俗主要流傳於甘肅省永昌縣紅山窯鄉毛卜喇村,其起源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布陣時,桿與桿之間按圖譜用幕布遮蔽,觀燈者按特定路線行進,...
元宵節(舞火籃),廣東省雲浮市新興縣的民俗,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12年2月21日,廣東省雲浮市新興縣申報的元宵節(舞火籃)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廣東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X-48)。歷史淵源 舞火籃...
元宵節(彬縣燈山會),陝西省彬縣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據明代《邠州志》記載,彬縣燈山會在唐代貞觀年間已經興盛,明代在原有燈山基礎上整修擴建,形成今天的規模,明清當地民間形成孫悟空崇拜活動。燈山會自古具有...
元宵節(晉陽拜燈山)是山西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申報單位是山西慧光古燈博物館。基本概況 該非物質遺產屬於民俗,保護級別省級。傳承保護 2023年5月1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印發《山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六批...
元宵節(興寧上燈習俗),也稱興寧賞燈習俗,廣東省興寧市民俗, 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興寧上燈習俗起於元代,盛於明、清,歷經600多年,世代相傳。上燈時間亦因姓氏、村落不同,從正月初九開始到正月十八,各宗族以圍龍屋為...
節慶日期:藏曆正月十五日(與農曆元宵節相差不遠)活動地點:拉薩主要在八廓街以及大昭寺、小昭寺等寺院。節慶特色:民俗 歷史背景 雪域高原的花燈節,開始於明永樂七年,即1409年,由於佛教格魯派祖師宗喀巴洛桑扎巴正月十五日,在拉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