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河上龍燈勝會),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地方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河上龍燈勝會的儀式程式主要包括開光大典、出燈、鬧元宵、化燈四個過程。正月十二為“起燈日”,即龍燈起引之日,正月十五元宵節為舞龍高潮,正月十七龍燈活動結束,稱為“化燈日”,這天要將龍身火化,龍頭菩薩上天,保佑河上人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2014年11月11日,元宵節(河上龍燈勝會)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X-7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元宵節(河上龍燈勝會)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
- 遺產類別:民俗
- 批准時間:2014年11月11日
- 編號:X-71
歷史淵源,民俗內容,文化特徵,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關於板龍的傳說一:河上龍燈勝會和李世民“涇河老龍”祈雨有關
河上龍燈勝會起源於南宋。傳說唐太宗李世民向一條“涇河老龍”祈雨,老龍悲憫人間,降了水,卻觸犯了天條。老龍做了好事卻沒好報,被天庭斬成數段。百姓感激緬懷老龍,家家戶戶用板凳扎燈,祭起板凳龍。這一習俗延續至南宋,隨著遷都,板凳龍舞到了河上。
關於板龍的傳說二:河上鎮舞龍習俗與紀念廣福寺有關
廣福寺是河上鎮裡謝村(現名里都村)的一座寺廟,為了救濟當地百姓,廣福寺和尚將豆腐、果蔬運至永興河邊上開店貿易,施捨眾生。當地百姓為了感恩,將廣福寺保存至今,而里都村舞龍的歷史一直流傳著。
民俗內容
河上龍燈勝會的儀式程式主要包括開光大典、出燈、鬧元宵、化燈四個過程,村民們用一系列的慶祝形式,以祈求這一年風調雨順。
文化特徵
河上龍燈勝會以板龍表演為主,融合馬燈、高照等民間藝術元素,持續時間長達五天,具有濃厚的民俗文化的地方性特徵,比如說每一板凳稱為一橋龍段,表示男丁一人,即民間的“一橋一丁”,象徵人丁興旺。
歷史上,河上鎮各村落板龍舞各具特色,如溪頭村(老龍)、朱家村(二龍)、偉民村(三龍)、里都村(青龍)、鳳塢村(黃須龍)、下門村(紅須龍)、江家橋自然村(帶子龍)等,都曾獨立製作板龍,參與燈會演出。而河上龍燈勝會是河上鎮各村落春節舞龍民俗的集中代表。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河上龍燈勝會還具有獨特的地方文化史價值,是研究江南地區民間藝術與民眾文化生活的重要材料。河上龍燈勝會集蕭山地區的板龍製作技藝、竹馬製作技藝、高照表演技藝、春節鬧元宵習俗、春節祈福傳統、舞龍與龍崇拜、地方人物紀念為一體,集中展示江南地區民眾對美好生活的文化想像與表達。溪頭村老龍造型獨特,龍面如佛,雍容華貴,具有很高的工藝美術價值,集中展現了蕭山民間手工藝的精華。
傳承狀況
河上板龍舞、馬燈舞處於瀕危的邊緣,馬燈舞只有魏塔、下門、板橋自然村仍在傳承。眾多燈藝製作技藝面臨失傳,板龍舞則主要分布在河上鎮的溪頭村、朱家村、偉民村和長春社區,並以溪頭村為主。除了溪頭村以外,河上鎮其他村落龍燈勝會的傳承情況不容樂觀。
傳承人物
傅葉茂,男,漢族,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序號:05-3010,申報地區: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
保護措施
為了保留河上龍燈會,蕭山區通過各種方式進行保護和傳承。河上鎮還制訂了傳承人保護計畫,並在河上鎮中心學校建立傳承基地,讓民俗文化進校園代代傳承。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杭州市蕭山區河上龍燈勝會協會獲得元宵節(河上龍燈勝會)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該項目保護單位杭州市蕭山區河上龍燈勝會協會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8年正月初五舉行開光儀式,板龍出燈走街串巷巡遊。龍頭高達2米左右,比原來高了5厘米。河上龍燈勝會將持續到正月十七,正月初五為“起燈日”,即龍燈起引之日。正月十五元宵節還將進行巡遊活動,直到正月十七“罷燈日”化燈,龍燈活動結束。
2019年,大年初五當天,(國遺)河上龍燈勝會如約而至。吸引了眾多村民、遊客慕名前來觀看、祈福。細雨中,板龍走街串巷,祈禱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