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主要活動,噓花特色,龍燈分類,主要環節,活動流程,時間順序,龍燈編扎,亮燈儀式,龍燈拜年,舞龍表演,元宵之夜,化龍儀式,文化特徵,分布地區,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保護措施,社會影響,文化軼事,
歷史淵源
元宵節(苗族舞龍噓花習俗)歷史源遠流長,據民間傳說可以追溯到唐朝,是外來文化與當地苗族文化相結合的產物。
由於苗族沒有文字記載,舞龍噓花源於何時無法考證。“自從漢代舞龍起,唐宋時代亮的燈”,據民間流傳的“四言八句”和“花燈歌”所唱的內容來體現,龍燈文化源於漢代起。明洪武年間,漢文化進入苗疆,舞龍噓花在台江開始形成。清雍正年間開闢苗疆,大量的軍屯和民屯進入到苗族地區,帶來了漢族文化。特別是實行改土歸流制度以後,外來文化與台江縣當地文化碰撞交融,舞龍噓花在走向成熟並開始盛行。由此可見,舞龍噓花習俗在台江已有幾百年歷史。
台江苗族認為“台江縣舞龍噓花據說始於明末清初”,有一定合理性。因為,台江苗族歷史上長期處於封閉狀態,自治自管,直到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才逐漸對其進行有效管理,國家權力影響的深入,以及與外界經濟聯繫的加強,漢文化也隨之傳入苗族地區,具有漢文化中具有龍圖騰色彩的龍燈文化也深受苗族民眾的喜愛。
主要活動
噓花特色
噓花筒的製作別具特色,一般是以整節
楠竹或
棕樹挖空內心製成筒,然後人們往筒內填塞火藥或者是銅砂、鋼砂、打火石和玻璃碎沫等易燃物品,隨後用泥巴封口壓實。此種花筒威力十足,能噴出3-5米的焰火,猶如火樹銀花,參加者眾多,可以成為一片猛烈的火海,舞龍者在火海中越戰越猛,人、龍、火、花交相輝映,場面驚險。
龍燈分類
龍燈分為“草龍”“亮龍”“硬龍”三種。
草龍,當地俗稱草靶龍,用稻草編制而成;亮龍,俗稱節節龍,用彩繪布編制而成,民間認為是漢族的龍;硬龍,用篾條扎制而成,民間認為是當地苗族的龍。
草把龍是以五根或七根、九根竹棒為握把,用稻草編綴龍頭、龍身、龍尾連線而成的龍。草把龍的主體結構包括龍寶和龍身兩個部分,草把龍無角,龍身上插上柏樹葉。草把龍結構簡單,但為群龍之首,耍龍時各龍若遇草把龍,必先向其點頭,以示叩拜。台江苗族傳統龍燈可分為花燈、亮燈、硬燈等幾種。硬燈,又叫硬頸龍,其龍身是由竹蔑編扎骨架,其龍頭以竹蔑編成骨架,用鐵絲綑紮固定竹篾。龍頭和龍身骨架做好後,用藍、黃、紅、白等不同顏色的宣紙或紗布包裹龍身。龍身下面支有若干根木棒,玩龍人把木棒扛在肩上就可以將硬龍扛起來,把木棒握在手上就可將硬龍舞起來。龍身里放置油燈、手電筒或蠟燭,龍燈就活靈活現,宛若真龍飛天。
亮龍又叫節節龍。其龍身是由麻繩將一截一截的木頭或竹子串起而製成,裡面有礦燈,龍頭由鐵絲和竹子綑紮而成。原始的燈是將稻草紙切成草鞋板,鐵夾小串燒成根紙,用清油炸,之後撈起來把油擠乾,放上松香。草把龍看起來沒有紙糊的亮龍大,但它是金龍或雄龍,是公龍。而亮龍是母龍。當它和草把龍相對而行時,亮龍必一旁立等,草把龍路過後方行。
主要環節
舞龍噓花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
1.出龍:每年出龍(初五、初七、初九都可以,但台江一直保持著完整的古規儀式,須在初九出龍。)都要舉行莊嚴的開光儀式,進行三拜,即一拜祭水井(或河流),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二拜祭廟宇,祈求吉祥幸福;三拜宮署衙門,祈求官與民同樂,天下太平。拜年:三拜之後龍就進村人戶拜年,拜年活動時間長,可達十日。
2.
舞龍噓花:在元宵節當夜,四方村寨的龍雲集台拱鎮(台江縣城),有的商家還會專門在大門用噓花迎接龍的到來(接龍),接的龍越多越吉利,接的龍越多新的一年裡越是鴻運當頭,之後才進行舞龍噓花,將活動推向高潮。舞龍噓花時,鑼鼓喧天,萬人空巷,各寨龍燈舞龍者是舞龍噓花中的勇敢者,大多赤裸上身,在街上狂舞接受瘋狂的噓花,不怕火花燙傷;噓者也是勇敢者,不怕追逐的勞累和艱險;觀者也是勇敢者,不怕花簡四射,緊追圍觀;無論男女老幼都可舞、可噓、可觀,場面精彩火爆。
3.化龍:正月十六、十七開始化龍.即把龍帶到河邊舉行巫事儀式,把龍燒掉,俗稱化龍,隨後把每條龍拜年所得的錢財買肉或殺豬會餐,當地俗稱“吃龍肉"。
活動流程
每年元宵節時期,台江苗族當地有一種特殊的舞龍方式,舞者赤膊上陣,僅著短褲和安全帽,二十人為一組,兩手執龍,遵照事先演練的動作在主要街道處進行舞龍表演。
時間順序
關於舞龍噓花的時間順序,民間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初一初二就想起,初三初四始扎燈,初五初六已紮好,初七初八就出燈。
龍燈編扎
每年農曆正月初三,每條街道或每個寨子的龍燈隊伍便推舉龍燈隊伍的負責人——龍頭,龍頭負責組織編扎龍燈和串寨鑽家拜年。編制的龍燈包括草把龍和
龍燈兩大種類。
亮燈儀式
舉行亮燈儀式時,龍頭前需擺上一塊煮熟的“刀頭肉”、一雙筷子、三杯米酒。舞龍人員到齊後,龍燈活動的負責人龍頭開始講吉利祝詞。念畢,用手指碗裡盛著的乾淨井水彈撥到龍頭上,然後從龍頭至龍尾依次把龍燈點亮,隨即鑼鼓敲打起來。舞龍燈隊員扛龍開始
祭拜了,首先在本寨、本街道敬拜菩薩、土地公和水井神,保佑新的一年裡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龍燈拜年
舉行亮燈儀式的次日上午,龍燈協會派遣二名代表手持燈籠或馬燈到鄰近村寨或街道,找街道領導或村寨寨老、村幹部發放“接龍貼子”,意即通知對方準備當晚迎接本方龍燈進村或街道拜年。對方村寨或街道倘若同意迎接客方的龍燈進村寨或街道拜年,便回話說“歡迎龍燈進寨”。等待天色變暗,客方的龍燈協會便點亮龍燈,鑼鼓喧天,扛著龍燈出寨拜年。接龍的一方敲鑼打鼓,扛著龍等到村頭或路途上來迎接。到達主方村寨或街道後,主方的龍燈回原地休息,客方龍燈則在廣場或開闊地段進行舞龍表演,主方村寨或街道以酒、茶款待客人,燃放鞭炮表示歡迎。主客之間講吉利話。然後,主方村寨或街道派人引導客人扛龍燈去敬拜主方村寨或街道的四門土地、菩薩和水井等神靈。拜神活動結束後,客人便扛龍燈到主方村寨或街道鑽家進戶拜年。鑽家拜年祝風調雨順,起新房子的人家要給龍燈掛紅(紅綢布或紅絲),圖個吉利。主人家打開大門將龍燈迎接進家,燒香燒紙敬拜,在堂屋中的四方桌上擺上款待客人的酒肉、瓜果、煙等物品和一定數額的“紅包”,燃放鞭炮以示歡迎,龍燈的紅寶進屋後龍燈緊跟著進入,客方講吉利賀詞,主人有紅則掛紅,敬酒、送“紅包”,又講一番吉利話。鑽家拜年活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四日。
舞龍表演
正月十四這天晚上,台拱鎮附近幾十個苗漢村寨的各式龍燈、獅班、旱船、秧歌隊在縣城燈光球場集中比賽,每支隊伍都要作精彩的表演。舞龍比賽比“故事”(就是比扎的花、魚、蝦、採蓮船)多,比誰的龍燈扎得好,玩龍隊員的服裝要整齊劃一,耍龍的技術要好。獅班一般由引獅人、大小獅子、猴精組成。旱船有艄公、艄婆、青年夫婦、扶轎姑娘,還有蚌殼精、鯉魚精、龜、蛇等水簇和秧歌隊等組成。
元宵之夜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所有村寨的龍燈都匯集縣城,所謂五龍歸海(五龍是指居於東南西北和井水中的龍)。現聚於秀眉廣場,到政府各單位拜年,再到街上商戶拜年。每到一家主人要放鞭炮迎接、敬酒,龍燈隊的每個人都要敬到。這天的龍燈還有噓花表演,噓花時間一般為晚上8點至12點。當晚,全城各家各戶團圓飯都吃得比較早,凡準備按龍的家庭紛紛將正門大開,擺上香案,備好酒菜,當街的家家戶戶門口掛各式自製的花燈,如十二生肖動物燈、四季鮮花燈、戲劇故事人物燈等。
正月十六,在本寨子各家各戶拜年,苗族村寨都是聚族而居,一個寨子的人大多具有遠近不同的血緣關係,所以在本寨子拜年被稱為鑽本家拜年,鑽家拜年的吉利祝詞也是龍頭根據每個家庭的具體情況即興創作的。
化龍儀式
元宵節過後,各村寨擇日進行化龍,一般在正月初十七或十九單數日進行。人們將龍帶到河邊,由巫師或一人口念巫詞一番,祈求龍保佑大家在這一年裡過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希望在來年再保大家吉祥如意。並燃香、殺雞,將龍燒掉,讓龍歸海,將拜年所得的財物買酒買肉,邀請親朋好友與全寨人聚餐,亦稱吃龍肉,舞龍噓花這一節日宣告結束。
文化特徵
台江苗族將漢族的舞龍文化經過多年苗族化的改造,成為流傳的舞龍噓花習俗。每年在元宵節就用篾條編扎出金角老龍,用白紙表糊,彩畫出千姿百態的水族眾將金魚、龍蝦、金龜等花燈內點蠟燭,通宵達旦,盡情玩耍、熱鬧非凡,給辛苦一年的人民百姓帶來紫氣、安樂、吉祥。
元宵節(苗族舞龍噓花習俗)除了具有祈年求豐稔的內涵外,還有求子求育的功能。由於“燈”與“丁”同音,迎燈有祝願人丁興旺和慶賀吉祥之意。龍燈越長就越意味著村寨或街道人丁興旺,看龍燈的人也會越多,舞龍活動就會越熱鬧。台江縣舞龍過程中,有討龍頭上的綾子的,紅色的、白色的都行。有小孩剛出生的人家討一二根,捆在小孩身上,避免災痛。也有人討龍頭,沒小孩的就討,討要時要說吉利話。玩龍出龍要選單日子,避免衝突。相信自然神靈和祖先神靈等超自然力量的存在。
分布地區
元宵節(苗族舞龍噓花習俗)分布在台江縣9個鄉鎮(街道),以縣城周邊為中心,覆蓋施洞鎮的塘壩、芳寨、偏寨、楊家寨、平兆、巴拉河、小河,革一鎮的街上、茅坪、大塘、排生、江邊、小黑寨、大寨村,排羊鄉的排羊寨、屯上村、富強村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元宵節(苗族舞龍噓花習俗)集中展現了過去人類社會原始宗教信仰的文化信息,具有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又由於它是苗漢文化的結合點,因此又有較高的社會學研究價值,同時這一文化現象由古代社會發展到現代社會又有歷史研究價值等。
傳承狀況
元宵節(苗族舞龍噓花習俗)已成為台江的一張名片。台江在傳統民俗基礎上還增添了“百龍競技”爭霸、花燈展、“99”長龍美食宴等環節,也帶動了當地民眾增收。每年參與舞龍噓花的民眾、遊客多達30多萬人,期間帶動全縣旅遊收入達1億元以上。
保護措施
2014年12月8日,貴州台江縣“苗族舞龍噓花"首次入選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1年5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台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元宵節(苗族舞龍噓花習俗)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該項目保護單位台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2010年,台江縣城台拱鎮參加噓花的有40多條。4條主要街道也有自己的龍燈隊伍。
2022年2月15日晚,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縣民眾自發組織製作龍燈,敲鑼打鼓走街串巷,用獨具台江特色的龍燈文化慶祝元宵節。
2023年2月4日(正月十四),台江縣舉辦中國·台江2023年“苗族舞龍噓花”非遺大典活動。活動內容包含“與龍共舞”游演、中國·台江2023年苗族舞龍噓花非遺大典、“勇敢者的狂歡夜——龍與火的搏擊”“99”長龍美食宴、品年酒、吃年肉、花燈展、猜燈謎等。
文化軼事
台江縣老百姓中間流傳著“魏徵夢斬金角老龍”的故事,與章回小說《魏徵夢斬》的故事基本吻合。流傳於黔東南地區的侗族《龍燈詞》與台江舞龍噓花的起源傳說較近似。台江縣苗族舞龍噓花的起源傳說與廣泛流傳的“魏徵夢斬涇河龍王”的典故高度吻合,台江舞龍噓花與漢族地區舞龍活動存在一脈相承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