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3世紀初,蒙古族興起於塞北,
國勢 逐漸強盛,1234年滅金,取得
金朝 原有的華北之地,於1279年滅南宋,統一中國,建立以
大都 (今北京)為中心的元帝國。元代立國之初,蒙古族統治者在教育程度、文化藝術素養等方面,與中原士大夫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為了進一步鞏固統治,遂禮遇儒臣,重視漢文化,從儒家經典中學習治國之道。世祖
忽必烈 具有雄才大略,他大力招攬人才,廣收“江南遺逸”,重用漢族
儒臣 ,還命漢族士大夫對皇室成員及蒙古族大臣弟子進行漢文化教育。至仁宗和文宗朝(1312~1332),更進一步“親儒重道”,禮遇文士,尤其喜好書畫藝術。文宗建立
奎章閣 ,任命畫家、書畫鑑藏家
柯九思 為鑑書博士,對內府所藏書畫進行鑑別查定,故翰墨之盛以文宗時為最。
元代繪畫中,
文人畫 占據
畫壇 主流。因元代未設畫院,除少數專業畫家直接服務於宮廷外,大都是
身居高位 的士大夫畫家和在野的文人畫家。他們的創作比較自由,多表現自身的生活環境、情趣和理想。山水、枯木、竹石、梅蘭等題材大量出現,直接反映社會生活的人物畫減少。作品強調文學性和筆墨韻味,重視以書法用筆入畫和詩、書、畫的三結合。在創作思想上繼承北宋末年文同、蘇軾、
米芾 等人的文人畫理論,提倡
遺貌 求神,以簡逸為上,追求古意和士氣,重視主觀意興的抒發。與宋代
院體畫 的刻意求工、注重形似大相逕庭,形成鮮明的時代風貌,也有力地推動了後世文人畫的蓬勃發展。在元代短短90餘年內,畫壇名家輩出,其中以
趙孟頫 、
錢選 、
李□ 、
高克恭 、
王淵 等和號稱
元四家 的
黃公望 、吳鎮、
倪瓚 、
王蒙 最負盛名。
山水畫 著名畫家 元代繪畫以山水畫為最盛,其創作思想、藝術追求、風格面貌,均反映了畫壇的主要傾向,影響後世也最深遠。元初山水畫家以
錢選 、
趙孟頫 、
高克恭 為代表,他們均對傳統山水畫進行了認真探索,並托復古以尋求新路。錢選善畫
青綠山水 ,師法唐代
李思訓 、
李昭道 父子和南宋
趙伯駒 ,並融進文人畫的筆意和氣韻,具有一種生拙之趣。趙孟頫的山水畫,廣泛吸收名家之長,強調書畫同源,並將書法用筆引入繪畫創作中,形成多種面貌。他早年學晉唐,多青綠設色,如《幼輿丘壑圖》,空勾填色,不加皴點,格調古拙;46歲以後師法五代
董源 和北宋
李成 、
郭熙 ,以水墨為主,有時將水墨與青綠畫法有機結合,一掃南宋院體積習,發展了山水畫的表現技法,成就突出。
高克恭 變化出入於
米芾 、董源、李成之間,形成了渾穆秀潤的獨特風格,在元初與
趙孟頫 、
錢選 並驅。元代中後期,崛起
黃公望 、
王蒙 、吳鎮、
倪瓚 這四大家。
名畫賞析 《
漁莊秋霽圖 》是
倪瓚 五十五歲時的作品,充分展現了他成熟時期的典型畫風。畫卷描繪江南漁村秋景及平遠山水,以其獨特的構圖顯露個人特色,即所謂的“三段式”。畫面以上、中、下分為三段,上段為遠景,三五座山巒平緩地展開;中段為中景,不著一筆,以虛為實,權作渺闊平靜的湖面;下段為近景,坡丘上數棵高樹,參差錯落,枝葉疏朗,風姿綽約。整幅畫不見飛鳥,不見帆影,也不見人跡,一片空曠孤寂之境。中國畫極為講究筆法。倪瓚在前人所創“
披麻皴 ”的基礎上,再創“
折帶皴 ”,以此表現太湖一帶的山石,如畫遠山坡石,用
硬毫 側筆橫擦,濃淡相錯,頗有韻味。其畫中之樹也用
枯筆 ,
結體 有力,樹頭枝丫用雀爪之筆型點劃,帶有書法意味。畫的中右方以小楷長題連線上下景物,使全圖渾然一體,達到詩、書、畫的完美結合。
倪瓚 平實簡約的構圖、剔透松靈的筆墨、幽淡荒寒的意境,對明以後的文入畫家產生很大的影響。
作品特色 他們主要繼承
董源 、
巨然 等的山水畫傳統,在創作思想和創作方法上,直接或間接地受到
趙孟頫 的影響,又各具特色。
黃公望 發展了趙孟頫的水墨畫法,並上追董源、巨然,多用
披麻皴 ,晚年大變其法,自成一家。其作品有
淺絳 和水墨兩種面貌。他的淺絳山水,煙雲流潤、筆墨秀逸、氣勢雄渾;水墨山水,蕭散蒼秀、筆墨灑脫、境界高曠,其韻致高於趙孟頫。
王蒙 是趙孟頫\\外孫,除受趙孟頫影響外,也曾得黃公望指點,又直窺董源、巨然畫法。他的山水畫以水墨為主,間或設色,善用
枯筆 ,創
牛毛皴 、解索
皴法 。其作品布局飽滿、結構茂密,山巒多至遠近10層,樹木不下幾十種,筆法蒼渾,有蓊鬱秀逸、渾厚華滋之致。吳鎮的山水樹石以
董源 、
巨然 為歸,間及
荊浩 、
關仝 ,多用
濕筆 ,筆法雄勁,墨氣渾潤。題材以《
漁父圖 》為多,主要描寫江南湖山景色,表現畫家避世幽居、浪跡江湖、寄興山水的隱士生活。作品往往題以秀勁瀟灑的草書詩詞,使詩書畫相得益彰。
倪瓚 山水畫初師董源,後參以荊浩、關仝筆法,寫山石樹木又兼師
李成 創
折帶皴 。其作品大多取材於太湖一帶湖山景色,多用水墨
枯筆 乾擦,偶爾設色。早中年渾厚之中間出以蕭散秀逸,晚年蒼勁之中又出以蘊藉高曠,作品有一種蕭瑟荒寒之感。
元四家 以他們各自的創新風格和簡練超脫的藝術手法,把中國山水畫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代表了這一時期山水畫發展的主流。
人物畫 題材 元代人物畫,遠不如山水、花鳥畫興盛,與前代相比,呈式微狀態。由於尖銳、複雜的民族、階級、社會矛盾,使大多數畫家消極避世,漠視人生。尤其是文人士大夫畫家,主要借山川、枯木、竹石,寄情抒志,疏於表現人事。因此,直接反映現實生活的人物畫極少。隨著宗教的風行,在佛道人物畫方面,有一定提高。藝術方面,有些畫家汲取文人畫的筆墨技巧,也獲得了一定的成就。
著名人物 元代人物畫家中,
趙孟頫 為一代大家,他善畫人物、鞍馬,師法晉唐和北宋
李公麟 ,善用鐵線描和遊絲描,筆法勁健,設色清雅,格調古樸渾穆,面貌多樣。其他名家還有
劉貫道 、何澄、
王振鵬 、
錢選 、
任仁發 、
張渥 、
衛九鼎 、
王繹 、
顏輝 等人。劉貫道師法晉唐,集古人之長,筆法凝重堅實,人物意態舒暢,為元初高手。
何澄 繼承南宋院體遺規,開元代人物畫逸筆先路。王振鵬師法李公麟,筆法流暢勁健,人物神情生動,白描間以淡墨渲染,突破了一般只用線描的程式。錢選人物畫學自晉、唐,衣紋多用
顧愷之 高古遊絲描 ,工穩而不板滯,蘊清秀於古拙,自成一種格調。任仁發人物鞍馬師法
唐人 ,筆法工細流暢,筆調明快清麗,保留了較多的唐人傳統,但亦有自己風貌,在元初與
趙孟頫 齊名。
張渥 以畫白描人物見長,師法
李公麟 ,用筆流暢飄逸,形象真實,栩栩如生,被譽為“妙絕當世”。王繹善畫肖像,筆法細勁,造型準確,神態生動,在元代肖像畫家中成就最為突出。
顏輝 在宗教人物畫方面,負有盛譽,他用筆粗潤豪放,略近南宋
梁楷 潑墨法 ,於水墨暈染中現出凹凸效果。
名畫賞析 《雙檜平遠圖》在巨大的畫幅上畫兩株老檜並立於平坡上,頂天立地,占據整個畫幅。造型盤曲遒勁,氣勢雄秀挺拔,使遠處山巒、林木、村居蹊徑,盡在其俯視之下。畫中描繪秀麗的低巒平岡,豐茂的雜木叢林,滿布湖泊溪澗略起丘陵的平原,一派旖旎的江南風光。圖中檜樹用勾勒染墨法,描繪精工,表現出檜樹枝幹的挺秀剛硬。樹冠高高聳立,姿態虬曲若蒼龍在天。遠樹簡略雙鉤樹幹,枝葉用淡墨草草點成,曠遠幽深。遠山用淡墨輕染,若隱若現。下坡上多礬石,水墨密點小石的陰凹處,再用淡墨暈染,使山坡濕潤融合。其帶濕點苔,五墨齊備,天機一片。統觀全圖,筆墨圓潤,多渲染,少皴擦,凹凸分明,層次細膩,可見吳鎮濕筆重墨,大氣磅礴的畫風。
花鳥畫 題材 元代枯木、竹石、梅蘭等題材的繪畫,隨著文人畫的興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並發生顯著變化。其題材往往寓意高潔、孤傲,寄託畫家的思想情操。藝術上講求自然天趣,不尚雕飾和工麗,提倡以素淨為貴。主要用水墨技法表現。其畫風開啟了後來的水墨寫意花鳥畫的先聲。著名花鳥畫家有錢選、
陳琳 、
王淵 、
張中 等人。他們在繼承宋代院體花鳥畫的基礎上各變其法。
錢選 變工麗細密為清潤淡雅,晚年更創不假雕飾的水墨寫意和彩色
沒骨 的畫法。王淵師法
黃筌 ,作品多用水墨法,變工整富麗為簡逸秀淡,是元代成就最突出的花鳥畫大家。陳琳、張中筆法粗簡,突破了宋代院體繪畫一絲不苟的規格。竹石畫家最著名的有
李□ 、
高克恭 、
趙孟頫 、
柯九思 、吳鎮、顧安、
倪瓚 等人,大都繼承文同、蘇軾或
王庭筠 的傳統而有自己特色,以水墨法見長。張遜善畫雙鉤竹,在元代幾成絕響。其他竹石名家尚有李倜、謝庭芝等人。以畫梅著稱者有
鄒復雷 、王冕等人,他們多學自
仲仁 和尚和
楊無咎 。鄒復雷筆法雄秀灑脫、墨氣清潤。王冕墨梅枝幹挺秀,筆法簡潔,深得梅花清幽之致。
著名畫家 王蒙 《
葛稚川移居圖 》
葛稚川 ,名洪,自號
抱朴子 ,東晉時人,著有《抱朴子》、《
神仙傳 》等書傳世。此圖畫
葛洪 攜子侄徙家於
羅浮山 煉丹的故事。畫卷取全景式構圖,但又不像宋畫那樣突出一主峰,而是強調眾多山形所造成的一種整體氣勢和氣氛。除畫面左角空出一小塊水面外,其餘各處都布滿了山石樹木,使景致顯得格外豐茂華滋,是王蒙典型的重山疊嶂式。然而此圖又與他大部分作品風貌相異,如樹葉全用雙鉤填色,樹幹精勾細描,樹形複雜多變,設色五彩斑斕,不同於他慣用的寫意或兼工帶寫。山石用小筆細寫,並用墨、青、赭等色反覆渲染,
墨彩 相彰,畫斷崖用斧劈、刮鐵、折帶諸
皴法 ,與他常用的
披麻皴 與
解索皴 迥異。畫中人物的描法簡潔中見精工,造型頭大身小,古拙可愛。全畫中左下方溪水最亮,烘託了葛稚川的形象。畫面山岩重重,樹木茂密,加上迴環的流泉,曲折的山徑,造成一個幽深寧靜、遠離塵世的境地,反映了當時士人對於隱居的希求。
壁畫 文獻記載 元代壁畫比較興盛,分布地區也很廣。在繼承唐宋和遼金壁畫傳統基礎上亦有新的變化。從實物遺存和文獻記載看,有佛教寺廟
壁畫 、道教宮觀壁畫、墓室壁畫、皇家宮殿和達官貴人府邸廳堂壁畫。寺廟、宮觀壁畫的題材內容以佛道人物為主,殿堂壁畫大都描畫山水、竹石花鳥,墓室壁畫主要反映墓主人生前生活,有人物,也有山水、竹石、花鳥等。參加創作的作者,大多數為民間畫工。也有一部分文人士大夫畫家。寺、觀、墓室壁畫多出民間畫工之手,宮殿及府邸壁畫以文人士大夫畫家為主。山水、竹石、花鳥等題材的增多,是元代壁畫的顯著特點之一,這與文人畫的興盛和當時藝術風尚及審美愛好有密切關係。
分類 元代壁畫主要分為:
① 佛寺、道觀壁畫。元朝政府為了利用宗教維護其統治,採取了保護宗教的政策,從而使佛教和道教頗為盛行。為了鼓勵宗教的發展,元政府還下令全國興修佛寺、道觀,佛寺、道觀
壁畫 也隨之應運而生,並多邀民間高手繪製。
甘肅敦煌莫高窟 第3窟和第465窟佛教密宗壁畫,山西稷山縣
興化寺 、
青龍寺 佛教壁畫,山西
芮城縣 永樂宮 、
洪洞縣 廣勝寺 水神廟道教壁畫,均屬於元代壁畫代表作。特別是
永樂宮壁畫 ,規模宏大,描繪人物眾多,內容豐富,技藝精湛,為存世古代道教壁畫之最佳作品。廣勝寺水神廟壁畫中的戲劇人物圖和描寫明應王宮廷生活的畫面,線條蒼勁,色彩豐富,人物形象真實生動,並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亦堪稱元代
壁畫 中的珍品。此外,像西藏的拉當寺、
夏魯寺 ,內蒙古、遼寧、甘肅、四川和華南許多地區的佛寺、道觀中,當時都繪有佛道壁畫。
② 墓室壁畫。元代墓室壁畫,據考古發現,最具代表性的有山西大同
馮道真 墓壁畫和北京
密雲縣 元代墓壁畫,均繪製於元代初期。馮道真墓中的《論道圖》、《觀魚圖》、《道童圖》和《疏林晚照圖》等水墨畫似乎出自同一位作者手筆,其內容真實地反映了墓主人這位道教官員的生前生活、情趣和愛好。圖中人物意態生動,景致優美,筆法流暢而蒼勁,有南宋人
遺規 ;其章法結構又頗受北宋和金代畫法的影響,並且具有文人畫的某些特色。北京密雲縣元墓壁畫,人物衣紋勾描嫻熟,花卉竹石線條洗鍊,尤其梅花、竹石作為單幅畫面的出現,在前代壁畫中極為罕見。上述兩墓壁畫的發現,對於研究元代早期山水、人物、花鳥竹石的畫法和藝術風格的演變有重要價值。其他尚有山西長治市
捉馬村 、遼寧
凌源縣 富家屯、內蒙赤峰市三眼井元墓壁畫等。
宮殿、廳堂壁畫 元代皇家宮殿和貴族達官府邸,曾盛行用
壁畫 進行裝飾。據文獻記載,元代宮中建嘉熙殿,一些著名畫家如李□、
商琦 、
唐棣 等人曾應召為該殿畫壁。蒙古族道士畫家
張彥輔 曾奉□畫欽天殿壁。一些貴族、達官為附庸風雅,也請名畫家在府邸廳堂內畫一些山水、竹石、花鳥一類題材的壁畫。但隨著建築物的毀滅,這類壁畫已不復存在。上述這些情況,在
袁桷 、范槨、
趙孟頫 等人的詩集中均有反映。
元代壁畫的盛行,給一大批民間畫工提供了施展聰明才智的廣闊天地,從而使得唐宋以來
吳道子 、
武宗元 等人的優秀壁畫傳統得以繼承和發揚,在中國繪畫上占有不可忽視的地位。
繪畫史論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