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說時代(傳疑時代)

中國傳說時代

傳疑時代一般指本詞條

傳說時代,又稱傳疑時代,是指依靠相傳所描述的遠古歷史時代,是中國地區古代傳說和神話的一部分,在文字記載出現之前,歷史靠世世代代的口述而流傳,這些內容到後來才被文字記錄下來,成為文獻中的古史傳說,中國古代文獻里有豐富的古史傳說內容,從中可看出中國原始時代大概的社會面貌和發展變化。

中國古代以前的歷史時期。中國猿人(較早期為一百七十萬年,較晚期為四五十萬年)只在地下留下原始的舊石器文化,不可能有當時的神話傳說留傳下來。到大約六七千年以前,各地以不同形式走向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留下了新石器文化。這時各族有自己的圖騰崇拜及頗幼稚的宗教和神話,但往往是些朦朧的記憶或結合後來的宗教思想所作的描述。到大約五六千年前,各地先後進入了父系氏族社會,有了內容較豐富的神話傳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傳說時代
  • 外文名:Legends of China
  • 年代:夏朝以前的時期
遠古與三皇時期,盤古時期,伏羲建八卦,燧人氏,神農氏,五帝時期,軒轅黃帝,唐堯時期,人類起源,先民生活,古代社會,社會發展,原始農業,參見,參考書籍,

遠古與三皇時期

盤古時期

《五運歷年紀》說:“盤古之君,龍首蛇身,噓為風雨,吹為雷電,開目為晝,閉目為夜”。炎帝蚩尤等部落從黃河流域遷徙南方以後,伏羲的傳說演變為盤古,流傳於南方少數民族當中。范文瀾認為盤古的傳說,是古代先民吸收了南方少數民族中“盤瓠”或“盤古”傳說,加以古代經典中的哲理成分和自己的想像,創造出來的用於填補鴻蒙時代空白的。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最早有盤瓠之說。聞一多伏羲考》一文考證盤古即匏瓠,即葫蘆,“盤”字古義為開端,“盤”即葫蘆,寓意生命繁衍。饒宗頤《盤古圖考》指出漢獻帝興平元年194年),四川益州講堂石室已有盤古像。有學者亦稱盤古乃是伏羲的音轉。
中國傳說時代
盤古
盤古的故事,較早見於三國時候徐整作的《三五歷記》:未有天地之時,混沌狀如雞子,盤古生其中,一萬八千歲,天地開闢,清陽為天,濁陰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高一丈,地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一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數起於一,立於五,甚於七,處於九,故天去地九萬里。天氣濛鴻,萌芽茲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啟陰感陽,分布元氣,乃孕中和,是為人也。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右眼為。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里。肌肉為田土。發為星辰。皮膚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甿。
從此以後,盤古開天闢地的記載越來越多起來,並發展為他死後頭化為東嶽,腹化為中嶽,左臂化為南嶽,右臂化為北嶽,足化為西嶽,眼睛化為太陽和月亮,淚水化為江河,呼氣化為風,聲音化為雷電,夫妻二人化為陰陽。
董斯張在《廣博物志》中條引《五運歷年紀》云:“盤古死後骨節為山林,體為江海,血為淮瀆,毛髮為草木。”《枕中書》中說:“昔二儀未分,溟滓鴻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狀如雞子,混沌玄黃。已有盤古真人,天地之精,自號元始天王,游乎其中”。
述異記》稱︰“今南海有盤古氏墓,垣三百餘里,俗雲後人追葬盤古之魂也。”

伏羲建八卦

伏羲,又稱太昊。徙治陳倉,定都於陳宛丘(今河南淮陽),風中國傳說時代伏羲的姓。
相傳伏羲教民結網,漁獵畜牧,製造八卦等,亦傳說伏羲創文字、古琴
傳說伏羲坐於方壇之上,聽八風之氣,乃做八卦八卦衍生《易經》,開華夏文明。近代之靈簽或擲杯,實是《易經》之簡化版。因其製造八卦,人奉之為神,尊其為八卦祖師

燧人氏

燧人氏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發現者,有一種說法他為三皇之一。
中國傳說時代(傳疑時代)
燧人氏陵風景區
韓非子·五蠹》有記載:“民食果蓏蚌蛤,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曰燧人氏。”
是新石器初期河套附近一個母系氏族,他們以打獵為生,當擊打野獸的石塊與山石相撞時產生火花。燧人氏受到啟發,於是發明了鑽木取火
據說燧人氏是在商丘發明鑽木取火,因此商丘被授予“火文化之鄉”稱號。當地更設有一個占地4萬多平方米的“燧皇陵”陵園。

神農氏

相傳是神農氏發明耕種的方法,他命百姓把谷種收集,然後播在開墾過的田土上,以後百姓便照這方法耕植五穀了,神農氏之稱一源為此。
神農氏首創木製的耒耜,被認為是農業發明之始。
相傳神農氏為辨別各類草藥,更作親自嘗試,最後試到一種含有劇毒的草藥,無法可解,最終便犧牲了生命。神農氏有一條神鞭,名為赭鞭,用來鞭打各類花草,可令到花草的藥、毒、寒、熱等特性顯露出來。
神農氏還發明了陶器,陶器是與農耕同時出現的,被譽為繼火的使用之後的又一大創舉。

五帝時期

軒轅黃帝

黃帝出生於河南新鄭,或曰黃帝生於壽丘(山東曲阜)。《漢書人表考》卷一有載:(黃帝)姬姓,少典之子。少典取有嶠氏,名附寶,感大電繞樞,孕二十五月,以戊巳日生黃帝於天水。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黃帝居軒轅之丘”。“軒轅之丘”位於新鄭的說法出《大明一統志》。相傳黃帝出生夏曆三月初三,一說生於二月初二,俗言“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早前炎帝與黃帝結盟對抗蚩尤,後炎、黃二帝展開阪泉之戰,黃帝取得勝利,最後黃帝在涿鹿之戰擒殺了蚩尤。獲得勝利,統一了中原各部落。戰後,黃帝率兵進入九黎地區,隨即在泰山之巔,會合天下諸部落,舉行了隆重的封禪儀式,告祭天地。突然,天上顯現大蚓大螻,色尚黃,人們說他以土德為帝,故自稱為黃帝。從此,黃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終確立。集結炎、黃部落於涿鹿之戰打敗蚩尤。
關於黃帝最早的記載,出自於尸子神明:“子貢孔子曰:古者黃帝四面,信乎?孔子曰:黃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謀而親,不約而成,大有成功,此之謂四面也。”
路史·後紀一》載:“黃帝始分土建國”。據說,黃帝奠定天下後,“命風后方割萬里,畫野分疆,得小大之國萬區”,制定國家的職官制度,如以云為名的中央職官,管宗族事務的稱青雲,管軍事的稱縉雲,又設定了左右大監,負責監督天下諸部落。風后力牧常先大鴻被任命為治民的大臣。他又經常封祭山川鬼神。他以神蓍推算和制定了曆法。他定期巡視各地,了解人民生活情況,因此深得人民的愛戴。
此外,黃帝當共主的時候,去古未遠,人民生活簡陋樸素,故黃帝教人民生火做飯,吃熟食,又創製紡織技術,用以製作衣服冠冕,禦寒護體。他又命大臣負責不同的技術創造,如羲和常羲分別負責觀測太陽月亮,臾區觀測行星伶倫創製律呂大撓創立甲子隸首發明算數容成綜合以上六術,製作樂律律歷。黃帝還讓伶倫製造樂器沮誦倉頡造字,史皇作圖,雍父杵臼夷牟共鼓貨狄

唐堯時期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帝嚳有兩個兒子──摯和放勛;帝嚳死後,以其年齡最大的兒子摯繼承帝位,為帝摯。堯好學而能幹,十三歲時就受命輔佐帝摯。帝摯才幹平庸,未能妥善管理國家。而堯仁慈愛民,明於察人,治理有方,盛德聞名天下。於是各部族首領紛紛背離帝摯,而歸附於堯。帝摯也自覺不如堯之聖明,終於在繼位九年以後,將帝位禪讓於堯。
相傳堯繼帝位時二十一歲(一說十六歲),以唐縣(今河北唐縣)為都城,以火德為帝,人稱赤帝。他性格仁慈,十分聰明,年輕有為,當上天下共主,也不因而驕橫傲慢。他勤於政事,未敢休息。禮儀簡單,生活儉樸,絕不浪費百姓的一分一毫。例如他只吃用盛的粗飯淡湯,只求能飽。
堯為了管治天下,制定法度,禁止欺詐。他設定諫,讓普通人都能對國事發表意見。他樹立謗木,鼓勵百姓批評自己的過失。他說:“如果有一個人挨餓,就是我餓了他;如果有一個人受凍,就是我凍了他;如果有一個人獲罪,就是我害了他。”堯無微不至地關心百姓,輕徭薄賦,因此百姓都十分擁戴他。他又大力提倡道德與和順,使天下百姓能融洽相處,使天下萬國和諧一致。
帝堯任命羲和掌管天文,制定曆法,授民農時。分派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住四方,負責觀察星辰萬物生靈,以通報氣候變化,使百姓能及時下種和收穫
帝堯年老以後,到處都出現洪水泛濫,影響百姓生活,於是問四岳誰可以治好洪水。四岳都說:“可以。”帝堯說:“鯀違背教命,敗壞宗族,不行。”四岳說:“看法不同啊!讓他試試,不成功再說。” 帝堯聽從了四岳的意見,讓鯀治水,鯀花了九年時間,還沒有成功。
帝堯與四岳討論繼承人問題。帝堯說:“四岳,我在位已經七十年了,您幾位中間有誰能承天命、繼帝位呢?”四岳齊聲回答:“我等鄙陋無德,不能辱沒神聖的帝位。”帝堯說:“那么,把近親貴戚和隱匿民間的大德大才的人都推薦上來吧!”大家一致推舉道:“有個民間的鰥夫,叫虞舜。”帝堯說:“噢,我聽說過。這個人究竟怎樣?”四岳說:“他是一個瞎子的兒子。父親固執,母親放肆,弟弟傲慢,他卻能以孝道使得家庭和睦,不至於出亂子。”帝堯說:“那就讓他試試吧!”於是帝堯將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來觀察他的德性。舜讓二妃回媯汭(河名,今山西)家中,去侍奉公婆,盡行婦道。帝堯很滿意,又讓九個兒子跟隨舜,來觀察他處理社會事務的能力。帝堯派舜負責協調民間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種人倫關係,取得成績,連帝堯的九個兒子也受到教育,變得更加淳厚謹敬。帝堯又派舜輪流到幾個官府任職。舜都盡職盡責,制定製度,使各官府的行政走上了正規。帝堯又派舜接待四方朝見的部族酋長和使者,舜態度嚴謹和睦,處事得當,使者都很敬仰中朝。帝堯派舜到山林川澤中去,在暴風雷雨交加中,舜都沒有迷路。堯覺得,權力傳給舜,天下人會受益,卻不利於丹朱;如果將權力傳給丹朱,就會使丹朱得益,而不利於天下人。他想:“我總不能讓天下人受害而只對一個人有好處!”於是他召見舜,說:“你謀劃事情詳盡周到,言論意見都獲得了實效,試用三年了,你就登上帝位吧!”舜假意推辭道:“我的德行不夠,總覺得還不能穩妥地擔當大任。”最後舜接受了堯的禪讓,登上共主之位。
也有部分古籍記載,帝堯受舜的挑唆,認為自己的兒子丹朱不行,不能將天下交給他。舜讓人在堯的面前舉薦自己,讓堯覺得舜很聖明,終於堯決定將權力交給舜。
另外,堯曾計畫把天下讓給許由,許由沒有接受,堯又要把天下讓給子州支父,子州支父也沒有接受。
堯讓位後,繼續關注國事,經常巡視天下,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事。禪位二十八年以後,堯以一百一十八歲(有說一百一十六或一百一十七歲)的高齡逝世,安葬於濟陰城陽(今山東郵城縣南)。百姓們聽到堯逝世的訊息,無不悲痛萬分,如喪父母。在此後的三年中,人們自動停止了各種娛樂活動,以表達對堯的哀思。三年喪期結束,舜提出讓位給丹朱,自己避居於南河以南的荒野。人們都不服丹朱的號令,還是向舜朝覲,百姓照樣謳歌舜的盛德。舜說:“這是天意啊!”於是重新回到國都,再一次共主之位。

人類起源

戰國時代的人對於中國原始時代的社會情況有許多思考,屈原天問》:“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後面又問,有位名叫女歧的神女,沒有匹配,為什麼能有9個兒子?相傳人是由女媧用黃土和泥捏出來的,那么女媧之身又是誰做的呢?從這些問題中可以看出,關於人類起源的思考,已經包括進了相當份量的古史傳說內容。
中國傳說時代(傳疑時代)
女媧像

先民生活

關於遠古先民的生活情況,古史傳說中有一些接近真相的揣測,《韓非子·五蠹》篇提到的有巢氏燧人氏的情況和中國舊石器時代的情況是符合的。

古代社會

關於古代社會情況,《呂氏春秋·恃君》說:“昔太古嘗無君矣,其民聚生群處,知母不知父,無親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別,無上下長幼之道,無進退揖讓之禮,”《禮記·禮運》說:“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絲,衣其羽皮,”這些記載對於說明傳說時代的情況十分寶貴。
中國傳說時代(傳疑時代)
舞陽縣出土的7700年前骨笛 譽為中華第一笛

社會發展

傳說時代的社會發展,古人曾用“大同”、“小康”加以比較說明。傳說時代的“大同”之世,“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禮記·禮運》)。“大同”之世是傳說中的沒有階級和剝削的時代。其後便進入“小康”之世,這時,“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服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裡,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顯然是由原始時代向階級社會過渡時期社會情況的反映。
中國傳說時代(傳疑時代)
伏羲像(西漢卜千秋墓壁畫)

原始農業

中國傳說時代(傳疑時代)
黃帝像
傳說時代,原始農業已經出現。關於農作的起源要追溯到神農氏炎帝)和黃帝。神農氏創造了耒耜,教民耕作,種植各種穀物。烈山氏有一位很能幹的子弟,名叫,“能殖百穀百蔬”(《國語·魯語》上)。考古材料表明,中國從新石器時代初期開始就普遍興起農作,神農氏和烈山氏可能是那個時代以善於農耕而著稱的氏族。此外還有一位伏羲氏,據說能夠“作結繩而為罔罟,以田以漁”(《易經·繫辭》),大概是以漁獵著稱的氏族。
傳說時代里有許多著名人物,如黃帝軒轅氏炎帝帝嚳等,他們常處於半神半人狀態,應是當時著名的部落聯盟首領。中國古代傳說里儘管有後人不斷加工的成份和神話內容,也有後人的臆想和迷信,但在反映原始社會的某些特點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是接近於歷史真實的。

參見

中國歷史
中國神話

參考書籍

中國斷代史系列-中華遠古史:王玉哲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徐旭生著,里仁書局
中國神話傳說袁珂著,里仁書局
傳說時代歷史事件
遠古與三皇時期
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造人·伏羲建八卦.共工怒觸不周山·神農嘗百草·
五帝時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