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偽經考(偽經考)

新學偽經考(2010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偽經考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新學偽經考》是2010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康有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學偽經考
  • 別名:偽經考
  • 作者:康有為
  • 類別:經書論證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6月1日
  • 定價:39.8 元
  • 開本:16 開
  • ISBN:9787300122212
  • 創作年代:近代
  • 編校:姜義華、張榮華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品爭議,

內容簡介

《新學偽經考》又名《偽經考》,十四卷,初刊於1891年,是康有為打著公羊派的旗號,宣揚托古改制思想的經書論證著作。
“新學偽經考”著重從經學方面進行論述,對傳統的“古文”經學展開猛烈的攻擊。
《新學偽經考》是奠定康有為變法理論體系的一部主要著作。該書初刻於1891年秋七月,1894年遭清政府禁毀,1898年戊戌變法運動中再刻並進呈光緒皇帝,不久再度遭禁毀。梁啓超讚嘆此書是當時“思想界之一大颶風”。其石破天驚的論斷不僅否定了“清學正統派”漢學的立足點,而且打開了人們重新認識、估價一切傳統典籍的閘門,從而衝擊了正統派學術文化,動搖了“恪守祖訓”的觀念,解放思想之功不言而喻。
新學偽經考
新學偽經考
康有為認為,歷代封建統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經典,如《周禮》、《逸禮》、《古文尚書》、《左傳》、《毛詩》等都是西漢末年劉歆偽造的,因此都是“偽經”。而劉歆製造偽經的目的,是為了幫助王莽篡奪西漢的政權、建立國號為“新”的朝代,所以古文經學是新莽一朝之學,只能稱之“新學”。
清代的今文經學家劉逢祿龔自珍魏源邵懿辰等早就對劉歆及一些古文經傳發動過攻擊,清末的廖平更撰《古文學考》、《知聖篇》、《辟劉篇》,主張今文經是孔子的真經,古文經是劉歆篡改過的,而康有為繼承和發展了廖氏的學說,對所有古文經進行徹底的否定和批判,在學術上,攻破了古文經學“述而不作”的舊說,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打擊了“恪守祖訓”,不願變法的封建頑固派,為資產階級改良運動作了輿論準備。

作者簡介

康有為(1858—1927),又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牲、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等,廣東南海人,人稱“康南海”。光緒朝進士,官授工部主事。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先後七次上書光緒皇帝,請求變法圖強,與梁啓超等人一起創辦《萬國公報》,建立強學會,發行《強學報》,為變法製造輿論。1898年與梁啓超等人發動戊戌變法運動。變法失敗後,流亡國外。其後,他思想日趨保守,反對革命。辛亥革命後,主編《不忍》雜誌,宣揚尊孔,反對共和,後半生致力於將儒家學說改造為可以適應現代社會的國教,曾擔任孔教會會長。著述近千萬言。

作品目錄

新學偽經考
秦焚六經未嘗亡缺考第一
史記經說足證偽經考第二
漢書藝文志辨偽第三下
漢書河間獻王魯共王傳辨偽第四
漢書儒林傳辨偽第五
漢書劉歆王莽傳辨偽第六
漢儒憤攻偽經考第七
偽經傳於通學成於鄭玄考第八
後漢書儒林傳糾謬第九
經典釋文糾謬第十
隋書經籍志糾謬第十一
偽經傳授表第十二上
偽經傳授表第十二下
書序辨偽第十三
劉向經說足證偽經考第十四

創作背景

《新學偽經考》為康有為所撰。康有為(1858—1927)的一生中,經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戊戌變法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等重大的歷史事件,他的主要的政策論文,就是在他戊戌變法運動期間寫就的。
康有為為首的思想家們,公然對清朝用慣了的毒品大搖其頭,拿陸王來對抗程朱,拿今文來對抗古文,拿學校和策論來對抗科舉和八股,所有資產階級所需要的措施,也一概掛上孔聖人的招牌,把述而不作改變成托古改制,拿孔子來對抗孔子,因此,減輕了非聖無法的壓力。當時一整套毒品,受到了巨大的沖盪,知識分子從此在封建思想界添加了一些資本主義思想,比起完全封建思想來,應該說,前進了一步。”知識分子的思想解放,是通過戊戌變法這一場資產階級思想的啟蒙運動而進行的,在向進步的西方和日本學習的思想指導下,維新派思想家紛紛著書立說,闡發資產階級思想和近代科學文化,康有為一面聚徒講學,宣傳維新思想,培養維新人才,一面從事變法理論的研究,他還與今文經學廖平晤談,獲得很大啟發,多年苦思之“道”一旦豁然貫通,他融匯今文經學的“三世”、“三統”說,儒家學說中的小康、大同思想,以及他的理解,吸收的西方歷史,政治社會學說和進化觀念,構築成自己的變法理論體;並向維護封建專制的僵化的“舊學”進行挑戰,寫出有“火山大噴發”、“颶風”、“地震”之稱的代表作《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宣傳變法“改制考”的思想,在政治上打擊“恪守祖訓”的封建頑固派,為資產階級改良運動作了輿論準備。

作品影響

《新學偽經考》在廣州出版後,各省紛紛翻印,在社會上引起很大的震動,1894年夏曆七月,御史安維峻彈劾康有為“非聖無法,同少正卯,聖世不容,請焚《新學偽考》,而禁粵士從學”,兩廣總督李瀚章令康有為將此書自行焚毀,戊戌政變後,又曾兩度被禁,由此可見《新學偽經考》在政治上所起的巨大作用了。
《新學偽經考序》里說明了書名中“新學”偽經之所指。作者認為東漢以來經學,多出劉歆偽造,“始作偽,亂聖制者,自劉歆;布行偽經、篡孔統者,成於鄭玄”。所以叫做偽經,劉歆“飾經佐纂”,身為新臣,是新莽一朝之學,與孔子無涉,所以叫作新學,他攻擊“新學”,指斥偽經,認為這是一切惡行敗德的罪魁禍首:“於是奪孔子之經以與周公,而抑孔子為傳,於是掃孔子改制之聖法,而且為斷爛朝報,“六經”顛倒,亂於非種;聖制埋瘞,淪於雺霧;天地反常,日月變色,以孔子天命大聖,風載四百,地猶中夏,蒙難遘閔,乃至此極,豈不異載?日後世之大禍,日任奄寺,廣女色,人主奢縱,權臣篡盜,是嘗累毒生民,覆宗社者矣,古無有是,而皆自劉歆開之,是上為聖經之篡賊,下之國家之鴆毒者也,夫始於盜篡者終於即真,始稱偽朝者後為正統,司馬盜魏,嵇紹忠;曹節矯制,張奐賣。
所以作者“不量綿薄,也要“推為盜”,以“雪先聖之沉冤,出諸儒於雲霧者。”

出版信息

《新學偽經考》光緒十七年廣州康氏萬木草堂刊本,接著,“各省皆”縮印,曾見“光緒帝卯年暮春武林望雲樓石印本”,1894年,遭清政府焚毀。1917年重新刻本出版,改名《偽經考》,書前有題詞:“光緒辛卯,初刊於廣州:各省五縮印,甲午奉旨毀板;戊戌、庚子兩次奉偽旨毀板,丁巳重刊於京城,戊午秋七月成,更生記”1931年有北平文化學社鉛字排印本,1936年有商務印書館的國學基書本。

作品爭議

梁啓超在《清代學術概論》認為此書“使清學正統派之立腳點,根本搖動,一切古書,皆須重新檢查估價,此實思想界一大颶風也”。1929年錢穆以《劉向歆父子年譜》一書,由史入經,列舉事實,駁斥《新學偽經考》不可通者二十有八端,即有二十八項不能成立的理由,說明康書中見解儘是穿鑿、扭曲與附會。錢書一出版即震驚北京學術界。
錢穆還宣稱康有為此書“亦非自創,而特剽竊之於川人廖平”。廖平本人亦曾經致函康有為加以指責:“……彈指之間,遂成數萬寶塔,何其盛哉!……每大庭廣眾中,一聞鄙名,足下進退未能自安……”。廖平宣稱《新學偽經考》祖述《辟劉篇》,《孔子改制考》祖述《知聖篇》。康有為本人表示並未抄襲廖平,他根本沒見過《辟劉篇》。《四譯館叢書·四譯館經學四變記》“二變記”:“考究‘古文家’淵源,皆出許、鄭以後之偽撰。所有‘古文家’師說,則全出於以後據《周禮》、《左氏》之推衍。又考西漢以前,言經學者,主孔子並無周公;六藝皆為新經,並非舊史。於是尊經者作為《知聖篇》,辟古者作為《辟劉篇》。自註:外間所傳之《改制考》,即祖述《知聖篇》,《偽經考》即祖述《辟劉篇》,而多失其宗旨。”
事實上,自劉逢祿龔自珍魏源廖平,許多學者都曾對古文經加以質疑。早在1887年,廖平即著有《今古學考》一書,而康、廖二人曾於1889年在廣州兩次會晤,《新學偽經考》完成於1891年。康有為可能曾受過廖平的啟發。梁啓超也說:“康先生之治公羊,治今文也,其淵源出自井研(廖平),不可誣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