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教育評價:理念與實施》是200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苗逢春。
基本介紹
- 書名:信息技術教育評價:理念與實施
- 作者:苗逢春主編
-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頁數:204 頁
- ISBN:7-04-012378-9
《信息技術教育評價:理念與實施》是200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苗逢春。
《信息技術教育評價:理念與實施》是200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苗逢春。內容簡介《信息技術教育評價》結合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系統闡述了新課程實施中的教育評價問題。全書共分八章,主要內容包括:信息技術評價基礎、有...
是在信息技術作為教育觀念、內容、工具、手段的前提下,對教學資源與學習資源的信息化,以及教師的教,學習者的學的教學與學習的最佳化過程。範疇 ○1設計○2開發○3分析研究○4套用○5評價○6管理。在信息技術的六個研究範疇中,教學設計是信息技術在整個教育科學領域具有最大理論貢獻的一個範疇,而分析研究是它的...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念與實施》是寫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一線的廣大學科教師的,將與大家共同探討的問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一個熱點話題。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念與實施》並不是把所有關於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知識和內容全部羅列出來,而是通過介紹各領域...
《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評價的理論與方法》依據《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相關要求,通過對中國小教師信息化教學評價能力需求的分析,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介紹了信息技術環境下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並結合案例講解信息技術環境下一些常用評價工具的使用方法,旨在提升中國小教師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進行課堂...
本教材系統地介紹了信息技術教育的理念和內容(第一篇),以及學校教育中信息素養培養的主要途徑——信息技術教育課程(第二篇),與之相對應的教育過程和教學組織形式(第三篇),適合信息素養培養和發展的環境及國家有關政策和舉措(第四篇),實施這一教育教學的方法、技術和評價(第五篇)以及國內外教學案例(第...
第一代教育評價叫測量。測量是獲取教育數據的有效可靠方法,主要追求測量與測量結果的標準化、客觀化,主要是測量技術與手段大量套用(真分數理論與技術的套用)。第二代教育評價是描述。描述是對測量所得數據進行事實還原,再解釋學生學習達成教育目標的程度,主要以教育目標理論或概化理論為套用,對每一次測驗與考試的...
《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評價策略》是2018年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嚴開明。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根據20年的教學經驗和教育教學理論、心理效應理論,創新制定了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與評價的規則策略,並且開發成“知新”教學評價系統。本書共7章,主要內容包括導論、理論依據、系統技術原理、系統總體設計、教學評價策略的...
《基礎教育課程信息化的理論與實踐》是李鴻科創作的教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5年5月。該書立足於基礎教育的信息化教學變革及長效發展機制,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信息技術為支撐,探究信息技術融入教育教學實踐的課程信息化道路。該書認為,課程信息化是信息化教學深入發展和實踐的有效策略,是解決中國小信息化教學中...
採取符合信息技術特點的新模式,到2017年底完成全國1000多萬中國小(含幼稚園)教師新一輪提升培訓,提升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學科教學能力和專業自主發展能力;開展信息技術套用能力測評,以評促學,激發教師持續學習動力;建立教師主動套用機制,推動每個教師在課堂教學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套用信息技術,促進...
相信叢書對教育教學工作者和廣大教師們學習和實踐新課程會有切實的幫助。目錄 第一部分 總論 第二部分 信息技術 理念篇 第一章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理念 第二章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培養目標 第三章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內容與結構 第四章 信息技術新課程倡導的教學方式 第五章 信息技術新課程的教學評價觀 第六章 ...
《基於信息技術的校外教育管理與評價》是2017年5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牛菁。內容簡介 本書釐清了校外教育與校內教育的理性認識,明確了現代校外教育的重要價值和意義,認清和把握了制約校外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關鍵性問題。作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向讀者講解了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校外教育管理帶來的機遇...
積極探索網路學習空間在課前、課中、課後的有效套用模式,切實推進網路學習空間在網路教研、互動教學、資源共享、教育管理、綜合素質評價等方面的套用,真正使空間成為師生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與學活動的主陣地。2021年,全市90%的教師和80%以上學生擁有實名制的網路學習空間,並在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範圍內遴選網路學習空間...
所謂現代教育技術, 就是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最佳化的理論和實踐。總結 上述5個解釋,儘管表述不同, 但它們都強調利用新技術來實現教育教學的最佳化。第1、2種解釋對現代教育媒體的理解一般基於電化教育概念中的解釋,即現代教育媒體指...
具體地描述教學單元的主題、學習目標、學習活動(教學過程)、學習資源等,其中的學習活動和學習資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信息技術支持的,因此這種教學計畫可稱為信息化教案。 2.學生電子作品範例。給學生提供參考用的電子作品,可以從各種電子信息源中選取或由教師自行製作。 3.學生作品評價量表。提供結構化的定量評價標準...
第9章 網路教育與教學網站建設 9.1 網路教育 9.2 《旅遊規劃管理學》站點的教學設計 9.3 網路教學操作課例 第10章 信息技術教學的評價與檢測 10.1 信息技術教學評價的理論基礎 10.2 教師授課質量評價 10.3 成績測驗 第11章 教育實習的改革與創新 第12章 信息技術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 第13章 中學生...
5.5 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模式 5.5.1 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模式創新的原則 5.5.2 在中國小信息技術數學中出現的新教學模式 5.5.3 最佳化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途徑 第6章 信息技術教育的評價 6.1 教學評價概述 6.1.1 教學評價 6.1.2 新課程中信息技術教學評價 6.2 信息技術教育評價的內容及其分類 6.2.1 信息...
6.5中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 6.6思考練習 6.7實踐活動建議 主要參考文獻 第7章中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方案分類設計及案例 7.1導言及學習目標 7.2中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設計方案的撰寫 7.3中學信息技術知識類內容為主的課堂教學方案設計 7.4中學信息技術技能類內容為主的課堂教學方案設計 7.5中學信息技術情感...
綜合來說,信息化教學要求教師至少需要掌握媒體技術、信息套用、教學實踐、評價研究等方面的能力要求。性質 信息化教學環境下教師應該具備很多能力,比如教學認知能力、教學操作能力、教學監控能力、教育探索能力、創新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教學指導能力。信息化教學能力是教師在現代教學理論指導下,以信息技術為支持,...
思維決定行為方式,要學會使用信息工具解決問題,首先要學會如何用正確的思維方法思考問題,知道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例如:確定目標、確定需求、制定方案、制定評價標準、選擇方案、實施方案、小結反思等,同時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體會信息技術在各個步驟中的作用,有的信息技術工具可以提高信息收集、加工、表達、發布、管理...
信息技術包括信息傳遞過程中的各個方面,即信息的產生、收集、交換、存儲、傳輸、顯示、識別、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技術。信息技術是研究如何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傳輸信息和使用信息的技術。“信息技術教育”中的“信息技術”,可以從廣義、中義、狹義三個層面來定義。廣義而言,信息技術是指能充分利用與擴展人類...
不論採用什麼方式進行評價都應鼓勵學生創新,使檢查學生學習質量的手段和方法象信息技術本身的發展一樣充滿活力。信息技術必修課程在中學列入畢業考試科目。在條件成熟時,也可考慮作為普通高校招生考試的科目。組織實施 (1)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要提高思想認識,明確此項工作的重要意義。要加強領導,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
第一節教育評價的分類及功能 一、教育評價概述 二、教育評價的功能 第二節總結性評價簡述 一、總結性評價發展概述 二、總結性評價的功能及特點 第三節信息技術課程的總結性評價 一、信息技術課程總結性評價概述 二、信息技術課程總結性評價的特點 第二章英國、美國、中國香港地區信息與通信技術素養評估的研究與分析 ...
第2章 我國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現狀 第1節 課程標準研究 第2節 教材建設現狀及分析 第3節 中小學生信息素養現狀 第3章 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實施 第1節 教學方法概述 第2節 理論課的教學 第3節 技能課的教學 第4節 實驗課的教學 第5節 作品製作課的教學 第4章 信息技術課程評價方法 第1節 評價理念與方法沿革...
一、教育傳播過程的概念 二、教育傳播過程的要素 三、教育傳播過程的構成階段 第二節 傳統的經典教育傳播模式 一、傳播學中的經典傳播模式 二、教育傳播學模式及其構建 第三節 教育傳播模式研究新發展 一、信息技術發展對傳播橫式研究的影響 二、信息環境中教育傳播模式的新發展 三、信息化背景中教育傳播模式的評價 ...
1.按照教育部《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測評指南》(教師司函〔2014〕55號),教師能力測評分為診斷測評、培訓測評和返崗套用評價三個部分。2.診斷測評、培訓測評和返崗套用評價的具體實施方式按照《四川省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測評實施細則》(省執行辦〔2014〕3號)執行。3.各區(市)縣根據《成都市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