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背景 保羅·狄拉克(P.A.M.Dirac)的父親查爾斯·狄拉克於1866年出生在瑞士
瓦萊州 (一個講
法語 的州)的蒙泰,直到1919年才成為英國公民。20歲時,查爾斯背叛家庭,遠走他鄉至日內瓦大學學習。之後,大約在1890年來到英格蘭,定居在布里斯托,以教法語為生。1896年,他在布里斯托商業職業技術學校謀得一席教職,並在布里斯托邂逅了弗洛倫斯·霍爾滕(她是個船長的女兒,比查爾斯小12歲),1899年和她完婚。結婚一年後,他們的第一個孩子雷金納德·狄拉克出生,又過了兩年,1902年8月8日,保羅·狄拉克降生,他們家那時住在蒙克(Monk)大街。又過了四年,狄拉克家庭的第三個孩子比阿特麗斯·瑪格麗特·狄拉克也誕生了。和哥哥妹妹一樣,保羅一出生就加入了
瑞士 國籍,直到1919年17歲時才取得
英國 國籍。
1907年狄拉克(右二)的全家福。 人物生平 早年求學 保羅·狄拉克,1902年8月8日出生在英格蘭西南部的
布里斯托 ,成長在畢曉普斯頓區的城市。他的父親,查爾斯·埃卓恩·拉迪斯拉斯·狄拉克,是一個曾在布里斯托教書的法文老師,從
瑞士 瓦萊州 的
聖莫里斯 移民到英國。他的母親,佛羅倫斯·漢娜·狄拉克原姓霍爾滕是一位船長的女兒,曾在
布里斯托中央圖書館 擔任圖書管理員。保羅有一個妹妹,叫阿特麗斯·伊莎貝爾·瑪格麗特,大家稱她為貝蒂,還有一個哥哥,雷金納德·查爾斯·費利克斯,大家叫他費利克斯。費利克斯在1925年3月自殺。狄拉克後來回憶說:“我的父母非常痛心。我不知道他們這么在乎...我從來不知道父母應該照顧自己的孩子,但自從這件事後,我了解這件事。”
查爾斯和他的孩子們註冊的是瑞士國籍,直到1919年10月22日才歸化為英國籍。狄拉克的父親雖然他不贊成
體罰 ,但卻是一個嚴格和專制的人。狄拉克與他的父親的關係很緊張,以至於在他父親死後,他寫道:“我覺得我更自由了,我要做我自己。”查爾斯為了使他的孩子學習法語,強迫他們只能說法語。但狄拉克發現,他無法用法語表達他想說的話,所以他選擇保持沉默。
狄拉克第一次受教育是在主教路國小,然後在男子商人合營技術學院(後來的考瑟姆學校)就讀。他的父親在那裡是一位法語老師。這所學校是
布里斯托大學 內的附屬機構,他們共享場地和人員。這所大學強調技術課程,如瓦工、製鞋、
金屬 工作和現代語言。在當時仍然主要致力於經典文學的英國中等教育里,這是一個不尋常的安排。後來狄拉克曾對這些安排表示感激。
之後狄拉克在布里斯托大學工程學院學習
電機工程 。儘管最喜歡的科目是數學,狄拉克後來聲稱工程教育對他影響深遠:
“原先,我只對完全正確的方程感興趣。然而我所接受的工程訓練教導我要容許近似,有時候我能夠從這些理論中發現驚人的美,即使它是以近似為基礎...如果沒有這些來自工程學的訓練,我或許無法在後來的研究作出任何成果...我持續在之後的工作運用這些不完全嚴謹的工程數學,我相信你們可以從我後來的文章中看出來...那些要求所有計算推導上完全精確的數學家很難在物理上走得很遠。”
就在1921年獲得學位的前不久,他參加了
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 的入學測驗。他通過入學考試並獲得一筆70英鎊的獎學金,然而這不足以支付在劍橋就讀及生活所需的龐大金額。儘管以第一級榮譽工程學士的成績畢業,在當時英國戰後經濟衰退的環境下仍無法找到工程師的工作。因此,他選擇接受免學費攻讀布里斯托大學數學學士學位的機會。由於已完成的工程學位,他被允許抵免第一年的課程。
1923年狄拉克再度以第一級榮譽的成績畢業並獲得140英鎊的獎學金。加上來自約翰學院的70
英鎊 ,這筆錢足夠他在劍橋居住與求學。
劍橋歲月 原先,狄拉克希望研究一直以來感興趣的相對論,然而在
拉爾夫·福勒 的指導下,狄拉克開始接觸原子理論。福勒將原子理論中最新的概念如
尼爾斯·玻爾 等人的理論介紹給了狄拉克,對此狄拉克曾回憶到:
“還記得我頭一回看到玻爾的理論,我相當驚訝...讓人驚奇的是在特定的條件下,我們居然能將牛頓定律用在原子裡的電子。第一個條件是忽略電子輻射,第二則是放入量子條件。我仍記得很清楚,玻爾的理論當時給了我多大的震撼。我相信在發展量子力學上,玻爾引入的這個概念是最大的突破。”
之後狄拉克也嘗試著將玻爾的理論作延伸。1925年
維爾納·海森堡 提出了著眼於可觀察的物理量的理論,當中牽涉到矩陣相乘的不可交換性。狄拉克起初對此並不特別欣賞,然而約莫兩個星期之後,他意識到當中的不可交換性帶有重要的意義,並且發現了
經典力學 中
泊松括弧 與海森堡提出的
矩陣力學 規則的相似之處。基於這項發現,他得出更明確的
量子化 規則(即
正則量子化 )。這份名為《量子力學》的論文發表於1926年,狄拉克也憑藉這項工作獲得博士學位。
同時
埃爾溫·薛丁格 以物質波的波方程提出了自己的量子理論。狄拉克很快地發現到海森堡與薛丁格兩人的理論是彼此互補的,並開始研究起薛丁格的
波動力學 。
1926年9月,在福勒的建議之下,狄拉克前往位於
哥本哈根 的
尼爾斯·玻爾研究所 作了一段時間的研究。在哥本哈根的這段期間,狄拉克持續量子力學的研究,發展出了涵蓋波動力學與
矩陣力學 的廣義理論。這個方法與經典哈密頓力學理正則變換相類似,允許使用不同組的變數基底。此外,為了處理連續的變數,狄拉克引入了新的數學工具—
狄拉克δ函式 。
狄拉克也開始研究輻射理論。在他的文章“吸收和放出輻射的量子理論”中,他運用
二次量子化 的技巧將波函式量子化,進一步將光子輻射與
玻色-愛因斯坦統計 連結起來。在這個方法中,粒子集合的量子態是以其粒子在各能態中的分布來表示,並以粒子的創造與消滅來對量子態作改變。狄拉克展示了兩種方法是等價的,將電磁場以光子處理或將場作量子化。事實上,這個工作引發了新的物理課題—
量子場論 ,而二次量子化則成為後來
量子電動力學 的基礎。
二戰期間 二次大戰開戰之後,由於缺乏足夠的教職人員,狄拉克在教學上的負擔加重。另外,他還必須指導許多研究生。在之前,狄拉克一向試圖避免這類的責任,而更傾向獨自一人作研究。 其中的例外是在1930
到1931年接手指導了福勒的學生
錢德拉塞卡 ,以及1935到1936年因為
馬克斯·玻恩 離開劍橋去了
愛丁堡 而收了兩個原先玻恩指導的學生。一生之中,狄拉克所指導的學生不到十二人(大部分在1940、50年代)。
戰爭期間,狄拉克投入研發同位素分離法以取得
鈾235 。這在原子能的套用上是極關鍵的技術。他與
彼得·卡皮查 嘗試開發用離心機將氣體混合物分離的方法,但其實驗後來因卡皮查受困俄國而停擺。
晚年的狄拉克 1941年,狄拉克與
牛津大學 法蘭西斯·西蒙的團隊展開合作,提供了許多對於統計方法的實用意見。這些方法在今日人們依然在使用。
此外,他還是伯明罕團隊在計算
臨界質量 上的非正式顧問。
與世長辭 1984年,狄拉克在佛羅里達州
塔拉哈西 過世,並埋葬於當地的羅斯蘭公墓。狄拉克童年在
布里斯托 所居住的房子掛上了藍色牌匾,房子所在的道路也被命名為狄拉克路以彰顯他與這個地區的聯結。當地主教路國小的牆上掛上了一塊牌子,展示了狄拉克最著名的狄拉克方程。
狄拉克夫妻之墓 1991年8月1日,狄拉克父親家鄉的
聖莫里斯 花園立起了紀念石。1995年11月13日,一塊以伯靈頓綠色板岩作為原料並刻上了狄拉克方程的紀念石板在
西敏寺 首次亮相。牧師團長愛德華·卡彭特曾因狄拉克是無神論者而反對此事,其意見被置之不理。
1975年,狄拉克在
新南威爾斯大學 給了一系列五個演講。這系列演講後來集結出版成了《物理學的方向》(1978年)一書。他將這本書的版稅捐給新南威爾斯大學設立了狄拉克系列講座。狄拉克銀質獎章便是在這個場合下由校方所頒發的獎項。
在狄拉克去世之後,立即有兩個研究機構設了年度獎項來紀念狄拉克:
英國物理學會 頒發
狄拉克獎章 和獎金以表揚“在理論(包含數學和計算方法)物理上的傑出貢獻”。最初的三個獲獎人分別為
史蒂芬·霍金 (1987年)、
約翰·斯圖爾特·貝爾 (1988年)和
羅傑·彭羅斯 (1989年);
國際理論物理中心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簡稱:ICTP)在每年8月8日(狄拉克的生日)頒發ICTP狄拉克獎章。另外,英國物理學會在布里斯托的出版總部取名作狄拉克樓。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 的狄拉克-赫爾曼獎是由布魯斯·赫爾曼博士(狄拉克最後一個博士學生)於1997年所設立以獎勵該校理論物理研究人員的傑出表現。
位於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保羅·狄拉克科學圖書館,1989年由曼琪所成立。狄拉克生前的論文都收藏於此,館外則設有其銅像。佛羅里達州塔拉哈西國家強磁實驗室所在的那條路被命名為“Paul Dirac Drive”。而在他的家鄉布里斯托,迪高特鎮上的一條路被命名為“Dirac Way”。
英國廣播公司 將其開發的一種影像壓縮格式以狄拉克命名。
主要成就 科學貢獻 狄拉克因創立有效的、新型式的原子理論而獲得193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狄拉克發展了量子力學,提出了著名的狄拉克方程,並且從理論上預言了正電子的存在。
狄拉克原來從事相對論動力學的研究,自從1925年
海森伯 訪問劍橋大學以後,狄拉克深受影響,把精力轉向量子力學的研究。1928年他把相對論引進了量子力學,建立了相對論形式的
薛丁格方程 ,也就是著名的狄拉克方程。這一方程具有兩個特點:一是滿足相對論的所有要求,適用於運動速度無論多快電子;二是它能自動地導出電子有
自旋 的結論。這一方程的解很特別,既包括正能態,也包括負能態。狄拉克由此做出了存在正電子的預言,認為正電子是電子的一個鏡像,它們具有嚴格相同的質量,但是電荷符號相反。狄拉克根據這個圖象,還預料存在著一個電子和一個正電子互相湮滅放出光子的過程;相反,這個過程的逆過程,就是一個光子湮滅產生出一個電子和一個正電子的過程也是可能存在的。1932年,美國物理學家安德森(1923-)在研究宇宙射線簇射中高能電子徑跡的時候,奇怪地發現強磁場中有一半電子向一個方向偏轉,另一半向相反方向偏轉,經過仔細辨認,這就是狄拉克預言的正電子。後來很快又發現了
γ射線 產生電子對,正、負電子碰撞“
湮滅 ”成光子等現象,全面印證了狄拉克預言的正確性。狄拉克的工作,開創了反粒子和反物質的理論和實驗研究。
狄拉克在講授《量子力學》
狄拉克是量子輻射理論的創始人,曾經和費米各自獨立發現了費米-狄拉克統計法。狄拉克還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發表過大量有關宇宙學方面的論文,推動宇宙學研究的發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狄拉克早在本世紀三十年代,就從理論上提出可能存在磁單極的預言。近代物理學來有關磁單極的理論研究和實驗探測取得了迅速發展。1982年國外已有報導,宣稱有人發現了磁單極存在的證據。當然,假如真能從實驗上證實磁單極存在,一定會引起物理理論的深刻變化。
總結起來,狄拉克對物理學的主要貢獻是:給出描述相對論性費米粒子的量子力學方程(狄拉克方程),給出反粒子解;預言磁單極;費米—狄拉克統計。另外在
量子場論 尤其是量子電動力學方面也作出了奠基性的工作。在引力論和引力量子化方面也有傑出的工作。
電動力學 到了1927年,由於許多開創性的工作,狄拉克已成了科學界中知名的人物。證據就是他受到邀請參加了第五屆
索爾維會議 (電子與
光子 )。同年,狄拉克被選為
聖約翰學院 院士,並在1929年被任命為數學物理的高級講師。 此時,狄拉克正著手電子的相對論性量子理論。當時雖然已經有了
克萊因-戈爾登方程 ,但狄拉克認為問題並未被解決。這個方程可能給出負值的機率,量子力學對機率的詮釋無法解釋這個問題。
狄拉克和泡利 就在1928年狄拉克提出了描述電子的相對論性方程——
狄拉克方程 ,並獨立於
沃爾夫岡·泡利 的工作發現了描述自旋的2x2矩陣。亞伯拉罕·派斯曾引述狄拉克如此說道:“我相信我獨立得到了它(自旋矩陣),泡利也許也是獨立於我得到這個結果。” 然而狄拉克方程與克萊因-戈登方程有相同的問題,存在無法解釋的負能量解。這促使狄拉克預測電子的反粒子——
正電子 的存在。他詮釋正電子來自於填滿電子的
狄拉克之海 。正電子於1932年由卡爾·安德森在
宇宙射線 中觀察到而證實。狄拉克方程同時能夠解釋
自旋 是作為一種相對論性的現象。
1930年狄拉克出版了他的量子力學著作著作《量子力學原理》,這是物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至今仍是量子力學的經典教材。在這本書中,狄拉克將海森堡在矩陣力學以及薛丁格在波動力學的工作整合成一個數學體系,當中連結了可觀測量與
希爾伯特空間 中作用子的關係。書中也介紹了量子力學中廣泛套用的
狄拉克δ函式 。延續狄拉克在1939年的文章,1939年他在此書第三版中加入了他的數學符號系統——
狄拉克符號 。直到今天,狄拉克符號仍然是最廣泛使用的一套量子力學符號系統。
1932年狄拉克接替約瑟夫·拉莫爾擔任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1933年狄拉克與
薛丁格 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他卻對
盧瑟福 說,他不想出名,他想拒絕這個榮譽。盧瑟福對他說:“如果你這樣做,你會更出名,人家更要來麻煩你。” 1933年12月12日,狄拉克在斯德哥爾摩發表了諾貝爾獎得獎演說,題目為“電子與正電子的理論”。
磁單極 1931年在一篇“量子化電磁場中的奇點”的文章中,狄拉克探討了
磁單極 這個想法。1933年,延續了其1931年的論文,狄拉克證明了單一磁單極的存在就足以解釋電荷的量子化。在1975年、1982年以及2009年都有研究結果指出磁單極可能存在。但到目前為止,仍沒有磁單極存在的直接證據。即使如此,某些
大統一理論 仍包含磁單極,用於解釋宇宙結構的形成。狄拉克的磁單極是第一次將拓樸學的概念用於處理物理問題。
大數假說 在1937年,狄拉克提出了
大數假說 。他比較了兩個不帶
量綱 的量值:基本作用力(在此為引力與
電磁力 )的比值與
宇宙年齡 的尺度,發現兩者皆落在約39個數量級。狄拉克猜測這可能並非巧合,兩者或許存在某種關聯性。參考了
愛德華·亞瑟·米爾恩 的理論,允許
引力常數 隨時間改變。基於這些假設,他設計了一個自己的
宇宙學 的模型。
學術研究 創立量子力學
1925年開始研究由海森伯等人創立的量子力學,1926年發表題為《量子力學》的論文,獲劍橋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應邀任聖約翰學院研究員。 天才有兩種。一種是普通的天才,他們的成就其他人也可以做到,只要他足夠的努力並且有一點好運。另一種是超常的天才(數學家Mark Kac稱他們為“魔術師”)。他們有著驚人的、不遵常理的洞察力,很難有其他人能達到那一種智慧。愛因斯坦就是這樣一類天才。1984年辭世的保羅·狄拉克也是一位超常的天才,他的方程預示了反物質的存在,他可以說是繼牛頓之後英國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 狄拉克在23歲時成為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該理論是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發展起來的,提出了很多看起來很古怪的論斷,其中包括世界是不可能被完全了解的基本事實。但是當他的同事還在被方程的哲學含義而困擾時,狄拉克認為語言是危險的,而只注重數學上的價值。對他而言,方程是美麗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愈發確認美是通往真理的嚮導。他認為基礎物理是可以從優雅的數學中拾取的,這一觀點現已滲入到整個探索自然的領域。
狄拉克和海森堡 物理之美的追尋
量子電動力學 在作高階微擾計算上,得到了某些無窮大的結果。這在物理系統中是不合理的。因此一種叫作
重整化 的計算技巧被發展出來作為權宜之計,然而對此狄拉克無法接受這種作法。1975年的一場演講中,他發表了這樣的看法:
“我必須說我對於這樣情況相當不滿意。因為這樣一個‘好的理論’以一種隨意的方法忽視了來自於方程的無窮髮散。這不是明智的數學。明智的數學可以忽略一個極小的值,但不能因一個值為無窮大而捨棄它。”
拒絕接受重整化使他在研究上漸漸遠離了主流。
他從他寫下的哈密頓形式出發,試圖讓量子電動力學建立在“合邏輯的基礎”上。他找到一種更新的方法來計算異常磁偶矩,並且以
海森堡繪景 重新推導了
蘭姆位移 。但儘管付出巨大的努力,狄拉克終其一生仍未能發展出滿意的理論。
1950年代晚期,狄拉克將它發展出來的哈密頓方法套用到
愛因斯坦 的
廣義相對論 。這當中牽涉到引力場量子化的問題。
為了與他的女兒瑪麗住得近一點,狄拉克在1969年辭去劍橋大學的職務並接受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 提供的教職。在最後的十四年里,狄拉克大部分的時間都在
邁阿密大學 與佛羅里達州立大學裡度過。
1983年 1982年,狄拉克的健康開始惡化。在1984年10月20日,狄拉克於
塔拉哈西 因病去世,並依照其家人的意願將遺體埋在當地墓園。
家庭情況 歐洲政局的混亂導致了二戰,也分裂了原本完整的歐洲學術環境。量子力學就是誕生於這樣的環境中。狄拉克和這場衝突中的每一方都保持著忠實的朋友關係。他曾試圖營救被蘇聯政權扣押的俄羅斯物理學家Peter Kapitza,但沒有成功。他還真誠地對待被懷疑為納粹擁護者的德國物理學家 沃納 卡爾 海森堡。
狄拉克是出了名的沉默。他很少講話,安靜成了他的標籤。他不願與人爭執。他情感上孤僻,似乎喪失了對社會的敏感。在他的很多同事看來,他對數學之外的事物毫無興趣,以致當他結婚時同事們都感到驚訝。然而,就像Graham Farmelo為他作的傳中所說的,狄拉克不僅僅是一個無趣的計算器。他很喜歡看連環畫和米老鼠電影,後來還迷上了一個美國女歌手Cher。
狄拉克與妻子,1963年 Farmelo充滿同情地描述了狄拉克不幸的家庭背景。他的父母似乎憎恨著對方,他的哥哥是自殺身亡的。狄拉克把哥哥的死這歸結為父親的錯,當然他父親的某些行為也證實了這一點。在狄拉克贏得了劍橋大學的兩項獎學金時,他只需要5英鎊就可以離開這個地方了。他的父親給了兒子這筆錢,讓他認為是父親讓他開始自己的事業。後來狄拉克才了解到事實。在他父親於1936年逝世後,他才發現那重要的5英鎊並不是父親給的,而是當地的一個教育機構,但是他父親積攢了7500英鎊,相當於他年薪的15倍。
人物專著 人物評價 獲獎榮譽 他在1930年被選作皇家學會院士,1948年和1971年分別被選作
美國物理學會 及
英國物理學會 榮譽會士。1973年狄拉克獲頒
功績勳章 ,在英國這是極高的榮譽。他曾拒絕被冊封為騎士,因為他不想對他的名字作出更動。
研究風格 他的學生約翰·波羅金侯恩曾回憶道:“有次他被問到對於物理的核心信念,他走向黑板並寫下‘自然的法則應該用優美的方程去描述’”。
1955年狄拉克在
莫斯科大學 物理系演講時被問及他個人的物理哲學,他這么回答:“一個物理定律必須具有數學美。”,狄拉克寫上這句話的黑板至今仍被保存著。
基於對數學美的要求,狄拉克不能接受使用
重整化 的方式去解決
量子場論 的無窮髮散。一場演講中,他說到:
“如果你對積分範圍作了截斷,你便引入了一個非相對論的情況,並且破壞了相對論不變性。如果代價只是破壞了相對論不變性,量子電動力學仍可以在一個合理的數學架構。然而比起背離基本的數學原則忽視發散,相對論不變性的破壞問題還要小的多。”
狄拉克經常談到應該優先尋找美麗的方程,而不要煩惱其物理意義。
史蒂文·溫伯格 對此曾有評論:
“狄拉克告訴學物理的學生不要煩惱方程的物理意義,而要關注方程的美。這個建議只對那些於數學純粹之美非常敏銳的物理學家才有用,他們可以仰賴它尋找前進的方向。這種物理學家並不多——或許只有狄拉克本人。”
物理學家 對於狄拉克,
玻爾 曾說:“在所有的物理學家中,狄拉克擁有最純潔的靈魂。”
“我記得非常清楚,這是我一生的研究經歷中最大的驚奇之一。我完全不知道狄拉克是誰,可以推測大概是個年輕人,然而其文章每個部分都相當完美且可敬。”
美籍華裔物理學家
楊振寧 在1991年發表《對稱的物理學》一文,提到他對狄拉克的看法:
“在量子物理學中,對稱概念的存在,我曾把狄拉克這一大膽的、獨創性的預言比之為負數的首次引入,負數的引入擴大改善了我們對於整數的理解,它為整個數學奠定了基礎,狄拉克的預言擴大了我們對於場論的理解,奠定了量子電動場論的基礎。”
楊振寧曾提到狄拉克的文章給人“秋水文章不染塵”的感受,沒有任何渣滓,直達深處,直達宇宙的奧秘。
總結狄拉克的一生,
阿卜杜勒·薩拉姆 如是說:“保羅·埃卓恩·莫里斯·狄拉克——毫無疑問是這個世紀或任一個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1925年、1926年以及1927年他三個關鍵的工作,奠定了其一量子物理、其二量子場論以及其三基本粒子理論的基礎...沒有人即便是愛因斯坦,有辦法在這么短的期間內對本世紀物理的發展作出如此決定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