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堡(伊斯坦堡市)

伊斯坦堡(土耳其最大城市)

伊斯坦堡市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伊斯坦堡(土耳其語:İstanbul;英語:Istanbul),原名君士坦丁堡,是土耳其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之一,位於巴爾幹半島東端、博斯普魯斯海峽南口西岸,扼黑海入口,為歐亞交通要衝,戰略地位極為重要。面積5343平方公里,市區已擴大到金角灣以北,博斯普魯斯海峽東岸的於斯屈達爾也劃入市區,成為地跨歐亞兩洲的現代化城市。

公元前658年,希臘移民在金角灣馬爾馬拉海之間的地岬上建立了一座城市,稱為拜占庭。公元330年,君士坦丁羅馬帝國遷都至此,起初稱為新羅馬,不過很快就以其創建者君士坦丁命名——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又譯康斯坦丁堡)。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為東、西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堡成為東羅馬帝國首都。1453年成為奧斯曼帝國首都。

伊斯坦堡之名在奧斯曼帝國征服之前至少存在百餘年歷史了,如1403年西班牙國王遣使覲見帖木兒大帝,使臣途經君士坦丁堡,在回憶錄中提到,希臘人也稱此地為伊斯坦堡(見《克拉維約東使記》商務印書館漢譯本),但西方國家認為奧斯曼帝國是此地的侵略者,所以依然堅持稱此地為君士坦丁堡。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初建時為首都(獨立戰爭期間遷都安卡拉),伊斯坦堡才成為國際上的正式名稱

伊斯坦堡當選為2010年歐洲文化之都和2012年歐洲體育之都;該市的歷史城區在198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18年11月,世界城市排名發布,伊斯坦堡進入世界一線城市行列。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氣候,位置境域,歷史文化,人口,政治,社會事業,醫療衛生,教育事業,文化事業,經濟,工業,運輸,風景名勝,友好城市,榮譽稱號,恐怖攻擊,

歷史沿革

伊斯坦堡全市面積5343平方公里。公元前658年,希臘移民在金角灣馬爾馬拉海之間的地岬上建立了一座城市,稱為拜占庭。伊斯坦堡始建於公元前660年,當時稱拜占庭。公元324年,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從羅馬遷都於此,改名君士坦丁堡。1453年成為奧斯曼帝國首都。直到凱末爾建立土耳其共和國之後,遷都安卡拉
現市區已包括海峽中、南段兩岸以及與之相連的馬爾馬拉海北岸地段,包括海峽東岸的於斯屈達爾,成為地跨歐、亞兩洲的大城市。1973年築成跨越海峽的博斯普魯斯大橋。有紡織、食品、陶瓷、玻璃、機械、汽車製造、船舶修造等工業。也是重要漁港。有蘇萊曼清真寺等名勝古蹟。伊斯坦堡還是一座文化古城,擁有伊斯坦堡大學土耳其海峽大學等34所大學和高等學府。
伊斯坦堡之所以聞名於世,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在亞洲大陸最西端的黑海地中海之間,有一條至關重要的“黃金水道”,它把亞洲和歐洲大陸分割開來,其中間部分是馬爾馬拉海,兵家必爭之地。
2019年9月27日土耳其副總統奧克塔伊27日宣布,土最大城市伊斯坦堡前一天發生的5.8級地震共造成34人受傷、全市474座建築物受損。奧克塔伊當天在伊斯坦堡出席相關會議時說,受傷人員中,除10人仍在醫院接受救治外,其他人均已出院。伊斯坦堡省省長辦公室發表聲明說,由於一些建築物在地震中出現裂痕,伊斯坦堡市27日共有14所學校停課。土耳其災害和應急管理局建議人們不要進入受損建築物。當地不少居民選擇在市內公園過夜。伊斯坦堡26日發生5.8級地震,震中位於馬爾馬拉海中,震源深度為6.99公里。
伊斯坦堡
伊斯坦堡省民航機場分布示意圖

地理環境

氣候

土耳其北部、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區屬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內陸及東部地區溫帶大陸型氣候明顯,夏季炎熱乾燥,冬季酷寒。協笑挨罪

位置境域

伊斯坦堡市分成三個區:位於歐洲的舊城區和貝伊奧盧商業區,以及位於亞洲的於斯屈達爾區。風光秀麗、古蹟繁多、交通便利、商業發達,使伊斯坦堡成為一座世界著名汗灶的旅遊城市,也是歐亞兩大洲共有的一顆明珠。
伊斯坦堡是一個同時跨越歐、亞兩大洲的名城,位於土耳其西北部馬爾馬拉地區,而位於黑海(Kara Deniz)和馬爾馬拉海(Marmara)之間的博斯普魯斯海峽伊斯坦堡海峽,İstanbul Boğazı)及金角灣(Hali)橫貫其中。作為歐洲古代兩大帝國──羅馬帝國和照嘗獄付奧斯曼帝國首都的伊斯坦布囑簽槓爾,保留了輝煌的歷史遺產,也是土耳其人民值得驕傲的。伊斯坦堡確實由於豐富多彩的文化遺蹟,頁乘雄使遊客著迷,其所擁有的博物館、教堂、清真寺、宮殿、市場以及美妙的大自然風光,會讓人們流連忘返。夕陽西下時,佇立在博斯普魯斯海岸邊,當看見對岸的窗戶在落日餘輝的映照下射出的點點桔紅,這時你就會深深理解了若干世紀前的人們為何選擇了這樣一個非凡的地方,也會由衷地感嘆伊斯坦堡無愧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
伊斯坦堡

歷史文化

伊斯坦堡在其存在的歷史之中曾擁有過很多個不同的名字,這些名字都是受該市統治者的文化、語言和宗教所影響。而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康斯坦丁堡)這些舊名現時仍然是某些國家經常使用的名稱。除這些名字之外,伊斯坦堡亦曾被稱為“新羅馬”或“第二羅馬”,因為羅馬帝國君主君士坦丁大帝古代希臘殖民地拜占庭城建立了羅馬帝國的純正基督教首都,以抗衡仍有大量異教徒充斥的羅馬城。伊斯坦堡亦別名“七座山丘的城市”,因為該市的老城是由君士坦丁建於七座山丘上,以與羅馬的七座山丘相映襯。這七座山丘在市徽內以七座清真寺代表,每座山上一座。由於伊斯坦堡在整箇中世紀有著極高的重要性和豐厚的財富,所以伊斯坦堡的另一個別名是Vasileousa Polis(“眾城市的女王”)。
“伊斯坦堡”(土耳其語發音:[isˈtanbuɫ],口語[ɯsˈtambuɫ])時常被認為來源於中古希臘語短語“"εἰς τὴνΠόλιν"”,意為“進城去”。這反映了該城為這一區域中的唯一主要城市,就如今日乃己葛人們時常將臨近的城市中心稱作“城”或“城裡”一般。另一種觀點認為該名稱直接來源於“君士坦丁堡”,只將此名稱的第一和第三個音節去除。在奧斯曼帝國時期,“科斯坦丁尼耶”(奧斯曼土耳其語:قسطنطينيه)實際上是首都的正式稱呼,但和“伊斯坦堡”並列為通用名稱。從1930年開始,“伊斯坦堡”正式成為該市的唯一名稱。在現代土耳其語中,該名稱寫作“İstanbul”,其中“İ”帶一點(在土耳其語字母中帶點與不帶點的“I”為不同字母)。”中文譯名方面,官方以音譯為“伊斯坦堡”。

人口

伊斯坦堡是土耳其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人口增長速度快。1950~2000年間,伊斯坦堡人口增長了十倍。伊斯坦堡1945年人口僅107.8萬人,1955年增長到153.3萬人。在講戒驗20世紀下半葉時期,伊斯坦堡人口每年以4~5%的速度快速增長。截至1990年,人口迅速增加到730.9萬人。2000年伊斯坦堡人口超過1000萬人達到1004萬,2014年一月份人口達到1416萬人。2015年1月人口達到1437萬人,人口占土耳其總人口(7769萬人)的18.5%。2021年總人口為15840900人。
伊斯坦堡
伊斯坦堡市區
人口密度超過2700人每平方千米,遠超所在國家土耳其101人/平方千米的人口密度。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在西部的歐洲部分(占總人口65%),而亞洲部分人口最密集的地區是於斯屈達爾。人口大部分來自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移民,只有28%的人口為本地居民。男女比例均衡,男性人口占城市總人口的50.21%。

政治

市長由共和國總統任命,是伊斯坦堡市的行政長官伊斯坦堡省的省長,君士坦丁大帝以羅馬為模式將城市組成14個區,現又劃分為12個區,每個區有一個區長。

社會事業

醫療衛生

伊斯坦堡省的衛生服務大多集中在該市,約有70多家醫院,約半數為公立。

教育事業

第一所大學是425年狄奧多西二世所建,1453年又建立了一所大學。在金角灣的加拉塔一側有一所理工大學以及美術學、理工學校、商業學校和經濟學校。外國的教育機構有1863年建的只收男生的美國羅伯特學院和1871年建立的只收女生的美國學院

文化事業

伊斯坦堡文化宮是最重要的藝術中心,內有一音樂廳、一畫廊和兩座劇院。市交響樂團和市歌劇團在此演出。數量眾多的學會和研究機構總部都設在市內。其中有地理學會、德國和法國考古研究所和土耳其民俗學會。在小切克梅傑有一個核研究中心。
有許多公立和私立的圖書館,建於1677年的規模小但專業性強的克普呂律圖書館,收藏有奧斯曼帝國初期出版物以及1000多年的手寫藝術作品。許多本市的清真寺、宮殿和其他大型建築物中有博物館;其他有名的博物館有伊斯坦堡考古博物館土耳其和伊斯蘭藝術博物館以及土耳其近衛軍博物館。

經濟

伊斯坦堡有一個多元化的工業經濟,生產商品不同的橄欖油,菸草,運輸車輛,和電子產品。儘管具有高附加值的工作重點,其低附加值製造業是實質性的,只占伊斯坦堡GDP的百分之26,占五分之四全市出口總額。伊斯坦堡一直是土耳其經濟生活的中心,因為它地處國際陸上和海上貿易路線的交界位置。伊斯坦堡也是土耳其最大的工業中心。它雇用土耳其大約20%的工業勞動者,貢獻土耳其38%的工業區。伊斯坦堡和周邊省份生產棉花,水果,橄欖油,絲綢,和菸草。食品加工,紡織品生產,石油產品橡膠金屬製品,皮革,化工,醫藥,電子,玻璃,機械,汽車,運輸車輛,紙及紙製品以及酒類飲品是本城裡的主要工業產品。根據《福布斯》雜誌,2008年3月,伊斯坦堡共有35名億萬富翁,居世界第四位。
伊斯坦堡證券交易所(ISE)是土耳其唯一的證券市場,1866年成立時名為奧斯曼證券交易所(Dersaadet Tahvilat Borsası),在1986年初改組為如今的結構。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加拉塔銀行街曾是奧斯曼帝國的金融中心,奧斯曼中央銀行(1856年成立)和奧斯曼證券交易所(1866年)的總部都位於這裡。銀行街仍然是伊斯坦堡的主要金融區,直到20世紀90年代,大多數土耳其銀行開始將他們的總部遷往現代中央商務區Levent和Maslak。1995年,伊斯坦堡證券交易所遷往位於伊斯提尼耶(İstinye)區的大廈內。
今天,該市擁有土耳其55%的貿易額和45%的批發貿易,國民生產總值占該國的21.2%。伊斯坦堡貢獻土耳其40%的稅收。2005年,伊斯坦堡市的國內生產總值為1330億美元。2005年在伊斯坦堡的公司出口總值為四百一十三億九千七百萬美元,進口值為六百九十八億八千三百萬美元;分別占土耳其的56.6%和60.2%。
伊斯坦堡是土耳其最重要的旅遊景點之一。該市有成千上萬的酒店和其他旅遊導向的產業,服務於度假者和來訪的專業人士。2006年,共有23,148,669名遊客到訪土耳其,其中大部分人是通過伊斯坦堡和安塔利亞的機場和海港進入土耳其。通過伊斯坦堡的阿塔圖爾克國際機場薩比哈·格克琴國際機場進入土耳其的遊客總數達到5,346,658人,比起2005年的4,849,353人又有上升。伊斯坦堡也是世界上主要的會議目的地之一,是世界頭號的國際組織一個越來越受歡迎的選擇。

工業

伊斯坦堡是土耳其最大的海港和工業中心。該市主要製造品為編織物、麵粉加工、紙菸、水泥和玻璃。

運輸

沿舊城牆有鐵路。城市的亞洲部分是海達爾帕夏車站,是巴格達鐵路的起點。海上交通服務有多種形式:有港口的小舢板,小輪渡,也有國際大輪船。耶希爾柯機場在城西約27千米處。市內交通有公共汽車,渡輪最遠可達南面海上的克孜勒群島王子島,航程往返需要數小時。

風景名勝

伊斯坦堡不僅地理上橫跨歐、亞兩洲,而且還兼收並蓄歐、亞、非三洲各民族思想、文化、藝術之精粹,從而成為東西方思想文化的一個重要交匯點,隨之遺留下許多歷史悠久的名勝古蹟。伊斯坦堡現有40多座博物館、20多座教堂、450多座清真寺。這些美麗的建築本身及其收藏的大量文物,都是東西方交匯點的生動見證。
在古代東方博物館展有蘇美爾人的頭像、巴比倫人的瓦器、亞述人的浮雕等,這些都是兩河(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流域和小亞細亞地區各民族史前時期的文物。在考古博物館有大量古希臘古羅馬時代的文物,其中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的巨大石棺,是公元前4世紀希臘藝術的傑作。在考拉教堂,有大量關於聖母、基督和使徒的壁畫,是拜占庭藝術的代表作。在蘇萊曼清真寺,雕樑畫棟、鏤金刻銀,有許多奧斯曼時期的藝術珍品。在市內西岸舊城區里,歷代各帝國時期遺留下的石砌古堡、城垣、塔樓、渡槽隨處可見。
著名景觀包括托普卡珀宮蘇萊曼清真寺藍色清真寺聖索菲亞大教堂,考古博物館,卡里耶博物館,多爾馬巴赫切宮,地下宮殿,博斯普魯斯大橋,貝萊貝伊宮。
最能說明伊斯坦堡是東西方文化藝術交匯點的名勝古蹟是聖索菲亞大教堂、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藍色清真寺)和托普卡珀宮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羅馬帝國時期的基督教堂。它是一個氣勢宏偉的長方形石頭建築,上面巨大的穹頂,直徑31米,離地面55米。底部四周有40個大玻璃窗,4座雄偉的拱門,是典型的拜占庭建築。1453年,拜占庭帝國滅亡後,信奉伊斯蘭教的土耳其人在教堂外修建了4座宣禮塔,將這座千年歷史的大教堂改為清真寺。1935年,土耳其共和國建立後,將它改為博物館。2020年7月10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正式宣布,位於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將於2020年7月24日以清真寺的形式重新向穆斯林開放,並將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管理權移交給土耳其宗教事務國家委員會(Diyanet)。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建成於1616年,與一般清真寺不同的是它有6個宣禮塔。是世界上現存的唯一六塔清真寺。由於它的四周牆壁鑲嵌著兩萬多塊藍色花瓷磚,使得大廳里光線顯得格外柔和、靜謐,故又稱“藍色清真寺”。據傳燒制這些瓷磚的工匠是從波斯招來的,所以它展示了奧斯曼建築藝術和東方建築藝術的淵源關係。
伊斯坦堡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
托普卡珀宮建於1478年。這裡除了收藏著土耳其歷史上許多珍貴文物和文獻以外,還收藏著1.7萬多件中國古瓷器,上至唐宋,下至明清,據說僅次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德勒斯登藝術博物館,為世界第三位
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岸邊上矗立著著名的多爾馬巴赫切宮。多爾馬巴赫切宮建於19世紀中葉,建築精美,以精湛的雕刻和華麗的壁畫、吊燈和裝飾品著稱。因其與建於15世紀的托普卡珀宮類似,所以被稱為新宮,而後者被稱為舊宮。1973年建成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橋長1560米,一橋飛渡歐亞,天塹成通途。該市是土耳其最大的港口城市,轉運全國57%的進口和11%的出口貨物,生產全國1/3的工業品。伊斯坦堡不僅海上運輸發達,鐵路運輸也相當發達,這裡是歐洲“東方鐵路”的終點,又是“巴格達鐵路”的起點。伊斯坦堡舊城區內有7座小山,因當時羅馬帝國國王曾把這裡看成是新羅馬,羅馬有7山,此亦相仿。其中,6山沿黃金角,1山孤峙西南,這些山頂大多平坦,但坡道頗峻,7山分布的名勝古蹟達40處左右,第一山有聖索菲亞教堂、聖艾琳教堂、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艾哈邁德三世噴泉、彩磚閣、托普卡珀宮、馬爾馬拉海濱城牆。第二山有努魯奧斯曼清真寺、火焚柱、室內大市場。第三山有拉萊利清真寺、瓦倫斯引水槽。第四山有法提赫清真寺、舊伊瑪萊特清真寺。第五山有居勒清真寺、蒙古聖瑪麗教堂。第六山有卡里耶清真寺、阿德里亞堡門、君士坦西宮。第七山有七塔堡、伊姆拉霍爾清真寺(即斯陶迪翁的聖約翰教堂)。市中心的商業區十分繁華。黃金角南岸古老的室內巴扎,為世界上少有的巨型室內市場。創建於1461年,後又幾經擴建,占地達3萬平方米。8面開門,內有4000家店鋪、20家客棧和65條街巷,每天車水馬龍,人如潮湧。
伊斯坦堡
托普卡珀宮

友好城市

榮譽稱號

時間
榮譽稱號
2018年11月
世界城市排名發布,伊斯坦堡進入世界一線城市行列。
2019年12月26日
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第23名。

恐怖攻擊

時間
事件
2017年1月1日凌晨
土耳其伊斯坦堡市一家夜總會遭遇恐怖攻擊,事故造成39人死亡,40人受傷。
2016年6月28日
伊斯坦堡的阿塔圖爾克機場(Ataturk)遭到三次自殺炸彈襲擊和槍擊,造成至少36人死亡,百餘人受傷。當地時間6月28日晚,土耳其伊斯坦堡阿塔圖爾克國際機場的國際航站樓發生爆炸事件,現場還傳出交火聲,已導致36人死亡、150餘人受傷6月7日,伊斯坦堡的歷史中心一輛警車遭到炸彈襲擊,造成至少7名警察和4名平民死亡。3月19日,伊斯坦堡繁華商業區獨立大街(Istiklal Caddesi)遭受自殺式炸彈襲擊,造成3名以色列人和1名伊朗人死亡,數十人受傷。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被指責應對此負責。1月12日,伊斯坦堡Sultanahmet區的藍色清真寺古建築景區受到敘利亞襲擊者的炸彈襲擊,造成11德國遊客死亡,16人受傷。
2008年7月27日
在伊斯坦堡兩次爆炸造成17人死亡,115人受傷。土耳其政府指責庫爾德工人黨應對此負責。
2003年11月15日和20日
伊斯坦堡兩個猶太教堂、一個英國領館滙豐銀行的一家支行分別遭受汽車炸彈襲擊,共造成包括英國總領事在內的63人死亡,百餘人受傷。基地組織和一個名為“伊斯蘭陣線偉大東方騎兵”的土耳其極端主義組織宣稱負責。
1999年3月13日
伊斯坦堡一購物中心被投擲燃燒彈,造成12人死亡。庫爾德工人黨聲明為此負責,隨後又改口收回聲明。
1991年12月25日
伊斯坦堡一百貨商場被投擲炸彈和燃燒彈,造成17人死亡,23人受傷。本次襲擊被歸咎於庫爾德工人黨。
1986年9月6日
伊斯坦堡一個猶太教堂發生兩次自殺式爆炸襲擊導致22人死亡。
伊斯坦堡(伊斯坦堡市)
伊斯坦堡省民航機場分布示意圖

地理環境

氣候

土耳其北部、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區屬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內陸及東部地區溫帶大陸型氣候明顯,夏季炎熱乾燥,冬季酷寒。

位置境域

伊斯坦堡市分成三個區:位於歐洲的舊城區和貝伊奧盧商業區,以及位於亞洲的於斯屈達爾區。風光秀麗、古蹟繁多、交通便利、商業發達,使伊斯坦堡成為一座世界著名的旅遊城市,也是歐亞兩大洲共有的一顆明珠。
伊斯坦堡是一個同時跨越歐、亞兩大洲的名城,位於土耳其西北部馬爾馬拉地區,而位於黑海(Kara Deniz)和馬爾馬拉海(Marmara)之間的博斯普魯斯海峽伊斯坦堡海峽,İstanbul Boğazı)及金角灣(Hali)橫貫其中。作為歐洲古代兩大帝國──羅馬帝國奧斯曼帝國首都的伊斯坦堡,保留了輝煌的歷史遺產,也是土耳其人民值得驕傲的。伊斯坦堡確實由於豐富多彩的文化遺蹟,使遊客著迷,其所擁有的博物館、教堂、清真寺、宮殿、市場以及美妙的大自然風光,會讓人們流連忘返。夕陽西下時,佇立在博斯普魯斯海岸邊,當看見對岸的窗戶在落日餘輝的映照下射出的點點桔紅,這時你就會深深理解了若干世紀前的人們為何選擇了這樣一個非凡的地方,也會由衷地感嘆伊斯坦堡無愧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
伊斯坦堡

歷史文化

伊斯坦堡在其存在的歷史之中曾擁有過很多個不同的名字,這些名字都是受該市統治者的文化、語言和宗教所影響。而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康斯坦丁堡)這些舊名現時仍然是某些國家經常使用的名稱。除這些名字之外,伊斯坦堡亦曾被稱為“新羅馬”或“第二羅馬”,因為羅馬帝國君主君士坦丁大帝古代希臘殖民地拜占庭城建立了羅馬帝國的純正基督教首都,以抗衡仍有大量異教徒充斥的羅馬城。伊斯坦堡亦別名“七座山丘的城市”,因為該市的老城是由君士坦丁建於七座山丘上,以與羅馬的七座山丘相映襯。這七座山丘在市徽內以七座清真寺代表,每座山上一座。由於伊斯坦堡在整箇中世紀有著極高的重要性和豐厚的財富,所以伊斯坦堡的另一個別名是Vasileousa Polis(“眾城市的女王”)。
“伊斯坦堡”(土耳其語發音:[isˈtanbuɫ],口語[ɯsˈtambuɫ])時常被認為來源於中古希臘語短語“"εἰς τὴνΠόλιν"”,意為“進城去”。這反映了該城為這一區域中的唯一主要城市,就如今日人們時常將臨近的城市中心稱作“城”或“城裡”一般。另一種觀點認為該名稱直接來源於“君士坦丁堡”,只將此名稱的第一和第三個音節去除。在奧斯曼帝國時期,“科斯坦丁尼耶”(奧斯曼土耳其語:قسطنطينيه)實際上是首都的正式稱呼,但和“伊斯坦堡”並列為通用名稱。從1930年開始,“伊斯坦堡”正式成為該市的唯一名稱。在現代土耳其語中,該名稱寫作“İstanbul”,其中“İ”帶一點(在土耳其語字母中帶點與不帶點的“I”為不同字母)。”中文譯名方面,官方以音譯為“伊斯坦堡”。

人口

伊斯坦堡是土耳其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人口增長速度快。1950~2000年間,伊斯坦堡人口增長了十倍。伊斯坦堡1945年人口僅107.8萬人,1955年增長到153.3萬人。在20世紀下半葉時期,伊斯坦堡人口每年以4~5%的速度快速增長。截至1990年,人口迅速增加到730.9萬人。2000年伊斯坦堡人口超過1000萬人達到1004萬,2014年一月份人口達到1416萬人。2015年1月人口達到1437萬人,人口占土耳其總人口(7769萬人)的18.5%。2021年總人口為15840900人。
伊斯坦堡(伊斯坦堡市)
伊斯坦堡市區
人口密度超過2700人每平方千米,遠超所在國家土耳其101人/平方千米的人口密度。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在西部的歐洲部分(占總人口65%),而亞洲部分人口最密集的地區是於斯屈達爾。人口大部分來自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移民,只有28%的人口為本地居民。男女比例均衡,男性人口占城市總人口的50.21%。

政治

市長由共和國總統任命,是伊斯坦堡市的行政長官伊斯坦堡省的省長,君士坦丁大帝以羅馬為模式將城市組成14個區,現又劃分為12個區,每個區有一個區長。

社會事業

醫療衛生

伊斯坦堡省的衛生服務大多集中在該市,約有70多家醫院,約半數為公立。

教育事業

第一所大學是425年狄奧多西二世所建,1453年又建立了一所大學。在金角灣的加拉塔一側有一所理工大學以及美術學、理工學校、商業學校和經濟學校。外國的教育機構有1863年建的只收男生的美國羅伯特學院和1871年建立的只收女生的美國學院

文化事業

伊斯坦堡文化宮是最重要的藝術中心,內有一音樂廳、一畫廊和兩座劇院。市交響樂團和市歌劇團在此演出。數量眾多的學會和研究機構總部都設在市內。其中有地理學會、德國和法國考古研究所和土耳其民俗學會。在小切克梅傑有一個核研究中心。
有許多公立和私立的圖書館,建於1677年的規模小但專業性強的克普呂律圖書館,收藏有奧斯曼帝國初期出版物以及1000多年的手寫藝術作品。許多本市的清真寺、宮殿和其他大型建築物中有博物館;其他有名的博物館有伊斯坦堡考古博物館土耳其和伊斯蘭藝術博物館以及土耳其近衛軍博物館。

經濟

伊斯坦堡有一個多元化的工業經濟,生產商品不同的橄欖油,菸草,運輸車輛,和電子產品。儘管具有高附加值的工作重點,其低附加值製造業是實質性的,只占伊斯坦堡GDP的百分之26,占五分之四全市出口總額。伊斯坦堡一直是土耳其經濟生活的中心,因為它地處國際陸上和海上貿易路線的交界位置。伊斯坦堡也是土耳其最大的工業中心。它雇用土耳其大約20%的工業勞動者,貢獻土耳其38%的工業區。伊斯坦堡和周邊省份生產棉花,水果,橄欖油,絲綢,和菸草。食品加工,紡織品生產,石油產品橡膠金屬製品,皮革,化工,醫藥,電子,玻璃,機械,汽車,運輸車輛,紙及紙製品以及酒類飲品是本城裡的主要工業產品。根據《福布斯》雜誌,2008年3月,伊斯坦堡共有35名億萬富翁,居世界第四位。
伊斯坦堡證券交易所(ISE)是土耳其唯一的證券市場,1866年成立時名為奧斯曼證券交易所(Dersaadet Tahvilat Borsası),在1986年初改組為如今的結構。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加拉塔銀行街曾是奧斯曼帝國的金融中心,奧斯曼中央銀行(1856年成立)和奧斯曼證券交易所(1866年)的總部都位於這裡。銀行街仍然是伊斯坦堡的主要金融區,直到20世紀90年代,大多數土耳其銀行開始將他們的總部遷往現代中央商務區Levent和Maslak。1995年,伊斯坦堡證券交易所遷往位於伊斯提尼耶(İstinye)區的大廈內。
今天,該市擁有土耳其55%的貿易額和45%的批發貿易,國民生產總值占該國的21.2%。伊斯坦堡貢獻土耳其40%的稅收。2005年,伊斯坦堡市的國內生產總值為1330億美元。2005年在伊斯坦堡的公司出口總值為四百一十三億九千七百萬美元,進口值為六百九十八億八千三百萬美元;分別占土耳其的56.6%和60.2%。
伊斯坦堡是土耳其最重要的旅遊景點之一。該市有成千上萬的酒店和其他旅遊導向的產業,服務於度假者和來訪的專業人士。2006年,共有23,148,669名遊客到訪土耳其,其中大部分人是通過伊斯坦堡和安塔利亞的機場和海港進入土耳其。通過伊斯坦堡的阿塔圖爾克國際機場薩比哈·格克琴國際機場進入土耳其的遊客總數達到5,346,658人,比起2005年的4,849,353人又有上升。伊斯坦堡也是世界上主要的會議目的地之一,是世界頭號的國際組織一個越來越受歡迎的選擇。

工業

伊斯坦堡是土耳其最大的海港和工業中心。該市主要製造品為編織物、麵粉加工、紙菸、水泥和玻璃。

運輸

沿舊城牆有鐵路。城市的亞洲部分是海達爾帕夏車站,是巴格達鐵路的起點。海上交通服務有多種形式:有港口的小舢板,小輪渡,也有國際大輪船。耶希爾柯機場在城西約27千米處。市內交通有公共汽車,渡輪最遠可達南面海上的克孜勒群島王子島,航程往返需要數小時。

風景名勝

伊斯坦堡不僅地理上橫跨歐、亞兩洲,而且還兼收並蓄歐、亞、非三洲各民族思想、文化、藝術之精粹,從而成為東西方思想文化的一個重要交匯點,隨之遺留下許多歷史悠久的名勝古蹟。伊斯坦堡現有40多座博物館、20多座教堂、450多座清真寺。這些美麗的建築本身及其收藏的大量文物,都是東西方交匯點的生動見證。
在古代東方博物館展有蘇美爾人的頭像、巴比倫人的瓦器、亞述人的浮雕等,這些都是兩河(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流域和小亞細亞地區各民族史前時期的文物。在考古博物館有大量古希臘古羅馬時代的文物,其中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的巨大石棺,是公元前4世紀希臘藝術的傑作。在考拉教堂,有大量關於聖母、基督和使徒的壁畫,是拜占庭藝術的代表作。在蘇萊曼清真寺,雕樑畫棟、鏤金刻銀,有許多奧斯曼時期的藝術珍品。在市內西岸舊城區里,歷代各帝國時期遺留下的石砌古堡、城垣、塔樓、渡槽隨處可見。
著名景觀包括托普卡珀宮蘇萊曼清真寺藍色清真寺聖索菲亞大教堂,考古博物館,卡里耶博物館,多爾馬巴赫切宮,地下宮殿,博斯普魯斯大橋,貝萊貝伊宮。
最能說明伊斯坦堡是東西方文化藝術交匯點的名勝古蹟是聖索菲亞大教堂、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藍色清真寺)和托普卡珀宮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羅馬帝國時期的基督教堂。它是一個氣勢宏偉的長方形石頭建築,上面巨大的穹頂,直徑31米,離地面55米。底部四周有40個大玻璃窗,4座雄偉的拱門,是典型的拜占庭建築。1453年,拜占庭帝國滅亡後,信奉伊斯蘭教的土耳其人在教堂外修建了4座宣禮塔,將這座千年歷史的大教堂改為清真寺。1935年,土耳其共和國建立後,將它改為博物館。2020年7月10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正式宣布,位於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將於2020年7月24日以清真寺的形式重新向穆斯林開放,並將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管理權移交給土耳其宗教事務國家委員會(Diyanet)。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建成於1616年,與一般清真寺不同的是它有6個宣禮塔。是世界上現存的唯一六塔清真寺。由於它的四周牆壁鑲嵌著兩萬多塊藍色花瓷磚,使得大廳里光線顯得格外柔和、靜謐,故又稱“藍色清真寺”。據傳燒制這些瓷磚的工匠是從波斯招來的,所以它展示了奧斯曼建築藝術和東方建築藝術的淵源關係。
伊斯坦堡(伊斯坦堡市)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
托普卡珀宮建於1478年。這裡除了收藏著土耳其歷史上許多珍貴文物和文獻以外,還收藏著1.7萬多件中國古瓷器,上至唐宋,下至明清,據說僅次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德勒斯登藝術博物館,為世界第三位
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岸邊上矗立著著名的多爾馬巴赫切宮。多爾馬巴赫切宮建於19世紀中葉,建築精美,以精湛的雕刻和華麗的壁畫、吊燈和裝飾品著稱。因其與建於15世紀的托普卡珀宮類似,所以被稱為新宮,而後者被稱為舊宮。1973年建成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橋長1560米,一橋飛渡歐亞,天塹成通途。該市是土耳其最大的港口城市,轉運全國57%的進口和11%的出口貨物,生產全國1/3的工業品。伊斯坦堡不僅海上運輸發達,鐵路運輸也相當發達,這裡是歐洲“東方鐵路”的終點,又是“巴格達鐵路”的起點。伊斯坦堡舊城區內有7座小山,因當時羅馬帝國國王曾把這裡看成是新羅馬,羅馬有7山,此亦相仿。其中,6山沿黃金角,1山孤峙西南,這些山頂大多平坦,但坡道頗峻,7山分布的名勝古蹟達40處左右,第一山有聖索菲亞教堂、聖艾琳教堂、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艾哈邁德三世噴泉、彩磚閣、托普卡珀宮、馬爾馬拉海濱城牆。第二山有努魯奧斯曼清真寺、火焚柱、室內大市場。第三山有拉萊利清真寺、瓦倫斯引水槽。第四山有法提赫清真寺、舊伊瑪萊特清真寺。第五山有居勒清真寺、蒙古聖瑪麗教堂。第六山有卡里耶清真寺、阿德里亞堡門、君士坦西宮。第七山有七塔堡、伊姆拉霍爾清真寺(即斯陶迪翁的聖約翰教堂)。市中心的商業區十分繁華。黃金角南岸古老的室內巴扎,為世界上少有的巨型室內市場。創建於1461年,後又幾經擴建,占地達3萬平方米。8面開門,內有4000家店鋪、20家客棧和65條街巷,每天車水馬龍,人如潮湧。
伊斯坦堡(伊斯坦堡市)
托普卡珀宮

友好城市

榮譽稱號

時間
榮譽稱號
2018年11月
世界城市排名發布,伊斯坦堡進入世界一線城市行列。
2019年12月26日
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第23名。

恐怖攻擊

時間
事件
2017年1月1日凌晨
土耳其伊斯坦堡市一家夜總會遭遇恐怖攻擊,事故造成39人死亡,40人受傷。
2016年6月28日
伊斯坦堡的阿塔圖爾克機場(Ataturk)遭到三次自殺炸彈襲擊和槍擊,造成至少36人死亡,百餘人受傷。當地時間6月28日晚,土耳其伊斯坦堡阿塔圖爾克國際機場的國際航站樓發生爆炸事件,現場還傳出交火聲,已導致36人死亡、150餘人受傷6月7日,伊斯坦堡的歷史中心一輛警車遭到炸彈襲擊,造成至少7名警察和4名平民死亡。3月19日,伊斯坦堡繁華商業區獨立大街(Istiklal Caddesi)遭受自殺式炸彈襲擊,造成3名以色列人和1名伊朗人死亡,數十人受傷。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被指責應對此負責。1月12日,伊斯坦堡Sultanahmet區的藍色清真寺古建築景區受到敘利亞襲擊者的炸彈襲擊,造成11德國遊客死亡,16人受傷。
2008年7月27日
在伊斯坦堡兩次爆炸造成17人死亡,115人受傷。土耳其政府指責庫爾德工人黨應對此負責。
2003年11月15日和20日
伊斯坦堡兩個猶太教堂、一個英國領館滙豐銀行的一家支行分別遭受汽車炸彈襲擊,共造成包括英國總領事在內的63人死亡,百餘人受傷。基地組織和一個名為“伊斯蘭陣線偉大東方騎兵”的土耳其極端主義組織宣稱負責。
1999年3月13日
伊斯坦堡一購物中心被投擲燃燒彈,造成12人死亡。庫爾德工人黨聲明為此負責,隨後又改口收回聲明。
1991年12月25日
伊斯坦堡一百貨商場被投擲炸彈和燃燒彈,造成17人死亡,23人受傷。本次襲擊被歸咎於庫爾德工人黨。
1986年9月6日
伊斯坦堡一個猶太教堂發生兩次自殺式爆炸襲擊導致22人死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