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一世,是羅馬帝國皇帝,史稱君士坦丁大帝。公元272年2月27日生於上麥西亞行省的內索斯(今南斯拉夫的尼什),306年其父(西羅馬帝國皇帝)死後,被軍隊擁立為皇帝。323年與東部皇帝決裂,並於324年統一帝國,成為羅馬帝國的唯一統治者,337年5月22日卒於尼科美底亞,在位期間從306年至337年。 在313年頒布米蘭詔書,承認基督教為合法且自由的宗教,在臨終前受洗為基督教徒。
君士坦丁(古羅馬皇帝)一般指本詞條
君士坦丁一世,是羅馬帝國皇帝,史稱君士坦丁大帝。公元272年2月27日生於上麥西亞行省的內索斯(今南斯拉夫的尼什),306年其父(西羅馬帝國皇帝)死後,被軍隊擁立為皇帝。323年與東部皇帝決裂,並於324年統一帝國,成為羅馬帝國的唯一統治者,337年5月22日卒於尼科美底亞,在位期間從306年至337年。 在313年頒布米蘭詔書,承認基督教為合法且自由的宗教,在臨終前受洗為基督教徒。
君士坦丁一世,是羅馬帝國皇帝,史稱君士坦丁大帝。公元272年2月27日生於上麥西亞行省的內索斯(今南斯拉夫的尼什),306年其父(西羅馬帝國皇帝)死後,被軍隊擁立為皇帝...
君士坦丁堡戰役是發生在公元1453年,由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亡拜占庭帝國的攻城戰,此戰是當時比較典型的一次要塞攻防戰。也是世界歷史上一次令人震撼的戰役。君士坦丁堡戰役...
阿爾及利亞東北部城市,以君士坦丁王命名,君士坦丁省首府,在斯基克達以南海拔650~700米的平頂孤丘上。臨盧邁勒河,通過兩座大橋與其他地區相連,西距首都阿爾及爾322...
君士坦丁一世(拉丁語:Constantinus I Magnus,272年2月27日-337年5月22日), 全名蓋烏斯·弗拉維烏斯·瓦勒里烏斯·康斯坦丁烏斯(Gaius Flavius Valerius Constantin...
君士坦丁十一世·帕里奧洛格斯(希臘語:Κωνσταντίνος ΙΑ' Δραγάσης Παλαιολόγος;1404年2月9日-1453年5月29...
君士坦丁一世被譽為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之一,他締造了拜占庭帝國,奠定了中世紀歐洲文明的基石;開創了羅馬帝國基督教的發展模式,改變了歷史的進程。但正如君士坦丁雖...
君士坦丁九世是帝都(君士坦丁堡)官僚貴族的代表。他的父親狄奧多西是巴西爾二世皇帝與君士坦丁八世皇帝在位時的朝中重臣,後來因被懷疑捲入宮廷陰謀而失寵。但君士坦丁...
君士坦丁十世(希臘語: Κωνσταντίνος Ι΄ Δούκας,約1006年-約1067年),拜占庭帝國杜卡斯王朝的第一位皇帝(1059年-1067年在位),...
君士坦丁的贈禮的出現成為了羅馬教廷和世俗君主爭權的依據。在八世紀時教皇斯德望二世與法蘭克國王丕平的交流中占了很大影響。754年丕平得到當時為大主教的斯德望二世...
君士坦丁六世(英文名:Constantine VI)是拜占庭帝國的皇帝,自780年加冕起至797年被廢黜,共在拜占庭皇位上待了17年,其中只有7年時間掌握著拜占庭帝國的實權。...
君士坦丁御賜教產諭是一份偽造的羅馬皇帝法令,內容是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將羅馬一帶的土地贈送給教宗。一般認為這個檔案的偽造年代是在八到九世紀。在一些教宗致信中...
君士坦丁是第一個用法令承認當時還在地下狀態的基督教的。基督教,本是一種被壓迫者的宗教,傳教士只向貧苦無告的人們傳播未來世界的福音,要他們把超脫苦難的希望...
君士坦丁十世·杜卡斯 Constantine X Doukas (1006——1067年5月) 拜占庭皇帝(1059年到1067年在位),杜卡斯王朝(1059——1081年)開國皇帝。在位時拜占庭國力愈發...
馬克森提烏斯和君士坦丁巴西利卡是古羅馬廣場上最大的建築物,位於廣場北側,由皇帝馬克森提烏斯始建於308年,米里維橋戰役擊敗馬克森提烏斯之後,312年由君士坦丁一世...
君士坦丁堡城牆(土耳其語:İstanbul Surları、英語:Walls of Constantinople)是一道圍繞並保護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堡)的石牆,城牆自羅馬帝國君士坦丁一世建都...
君士坦丁戰役,法國侵略阿爾及利亞戰爭中的一次戰役。1837年5月,法同卡德爾簽訂塔夫納條約,阿西部戰事暫停後,遂全力進攻東部的君士坦丁。戰鬥中,法軍統帥雷蒙被擊斃,...
其時拜占庭帝國領土僅限於君士坦丁堡及其近畿。為獲西方支援,1452年宣布希臘教會與拉丁教會合併。1453年春,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水陸大軍包圍君士坦丁堡。5月29...
君士坦丁堡(希臘語: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η;拉丁語Constantinopolis;奧斯曼土耳其文:قسطن...
古羅馬皇帝(337—340)。君士坦丁一世(大帝)與弗斯塔長子。出生後即被父定為愷撒。公元337年父死後,與兩弟君士坦提二世和君士坦斯一世共分帝國,獲得高盧、不列顛和...
君士坦丁堡戰役是發生在公元1453年,由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亡拜占庭帝國的攻城戰,此戰是當時比較典型的一次要塞攻防戰。也是世界歷史上一次令人震撼的戰役。君士坦丁堡戰役...
市長由共和國總統任命 ,是伊斯坦堡市的行政長官和伊斯坦堡省的省長,君士坦丁大帝以羅馬為模式將城市組成14個區,現又劃分為12個區,每個區有一個區長。...
米蘭敕令(拉丁文:Edictum Mediolanense,英文:Edict of Milan),又譯作米蘭詔令或米蘭詔書,是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錫尼在313年於 義大利的米蘭頒發的一個寬容...
分別是:君士坦丁二世、君士坦斯一世、君士坦提烏斯二世,337年5月君士坦丁大帝逝世,三人瓜分帝國,而其他親屬全遭君士坦提烏斯殺害。317年君士坦提烏斯二世誕生於潘諾...
參加東征的各個集團都有自己的目的,甚至在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劫掠了天主教兄弟東正教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所以,美國學者朱迪斯·M·本內特在他的著作《歐洲...
公元324年,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大帝從羅馬遷都於此,改名君士坦丁堡。1453年成為奧斯曼帝國首都,習慣上稱為伊斯坦堡(伊斯坦堡之名早在之前百餘年已經存在)。直到凱末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