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十一世(君士坦丁十一世·巴列奧略)

君士坦丁十一世

君士坦丁十一世·巴列奧略一般指本詞條

君士坦丁十一世·帕里奧洛格斯(希臘語:Κωνσταντίνος ΙΑ' Δραγάσης Παλαιολόγος;1404年2月9日-1453年5月29日),拜占庭帝國末代皇帝。曼努埃爾二世第八子,約翰八世之弟。

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軍圍攻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城牆作戰時意識到他的末日已來臨,便沖入敵陣,戰死沙場,有些東正教信徒把君士坦丁十一世視為聖人,但教會並未正式確認,他的勇氣及堅持至最後一刻的表現被許多人視為偉大的英雄行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君士坦丁十一世·帕里奧洛格斯
  • 外文名:Κωνσταντίνος ΙΑ' Δραγάσης Παλαιολόγος
  • 國籍東羅馬帝國巴列奧略王朝
  • 出生地君士坦丁堡
  • 出生日期:1404年2月9日
  • 逝世日期:1453年5月29日
  • 職業羅馬帝國皇帝
  • 信仰東正教
  • 主要成就:入侵雅典大公國  誓死守衛君士坦丁堡
  • 哥哥約翰八世
  • 父親:曼努埃爾二世
  • 侄女索非亞
人物生平,身後影響,參加戰役,摩里亞北伐戰役,君士坦丁堡戰役,婚姻子女,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君士坦丁十一世出生於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是曼努埃爾二世皇帝的十個孩子中的第八個,約翰八世皇帝的弟弟。他的童年大部分時間在君士坦丁堡度過,在父母的監管中生活。在1437年至1439年間,君士坦丁十一世在首都擔任攝政。他在1443年入侵雅典大公國,迫使佛羅倫斯公爵繳付賠款,然而他的勝利並不長久,奧斯曼土耳其人很快干預並把他的軍隊逐回摩里亞半島。
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個人旗幟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個人旗幟
1449年1月6日,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奧斯曼帝國蘇丹穆拉德二世支持下登上帝位。不久穆罕默德二世蘇丹進攻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十一世向西方國家請求援助,但西方的條件是要他把東正教會與羅馬天主教會合併。雖然君士坦丁在1452年同意了這條件,但他的人民反對合併。
在君士坦丁堡被圍城前,穆罕默德二世向君士坦丁十一世提議,如果他放棄君士坦丁堡,便可獲準統治米斯特拉斯;君士坦丁拒絕了,寧可戰死也要堅守該城。1453年5月29日,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城牆作戰時意識到他的末日已來臨,便沖入敵陣,從此不知所蹤,有人相信其在該日戰死,但土耳其人未能確認他的屍體。

身後影響

有些東正教信徒把君士坦丁十一世視為聖人,但教會並未正式確認,他的勇氣及堅持至最後一刻的表現被許多人視為偉大的英雄行為。
君士坦丁十一世陣亡後,其侄女索非亞流亡到羅馬,並由東正教信仰而皈依天主教。但不久她出逃俄國,與其國王伊凡三世結婚,並恢復了東正教信仰。由此,伊凡三世之後的俄國君主視自己的國家為羅馬帝國之延續,是繼西東羅馬後的第三羅馬,並自稱沙皇,俄語中意為愷撒。俄國進入沙皇時代。

參加戰役

摩里亞北伐戰役

破落的帝國光復運動
1204年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了君士坦丁堡1204年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了君士坦丁堡
1204年,西歐聯軍在威尼斯艦隊幫助下,占領了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號稱永遠不會被攻克的堅城,拜倒在帝國曾經看不起的西方蠻子腳下,整個帝國的命運也就此定格。
破敗、衰退與無休止的絕望,將在之後的三個世紀裡,不斷折磨帝國的掌舵人。當十字軍在巴爾幹建立起拉丁帝國與一系列藩屬後,殘存的拜占庭皇室,逃到了海對岸的小亞細亞半島。兩個非常諷刺的事情,隨即發生:
首先是半島北部的特拉比松和巴爾幹西部的伊庇魯斯地區,宣布獨立。儘管兩地的統治者,都還以拜占庭正統自居,不承認流亡的小朝廷。但他們的行為在實際上更像是地方自保主義,而無光復帝國大業的雄心。
保留至當代的尼西亞城牆保留至當代的尼西亞城牆
其次,殘存的拜占庭東方勢力的大本營,居然是過去依靠十字軍幫忙才收復的名城——尼西亞。幾乎全部崩潰的軍政制度,實際上已經支撐不起他們反攻歐陸的期望。在這種不利局面下,尼西亞帝國在很大程度上都表現得特別矛盾。之後的數十年里,尼西亞帝國的希臘皇帝,一方面以恢復過去輝煌時代的制度為口號。一方面卻在實際上,做了不少與之背道而馳的事情。
尼西亞帝國與拉丁帝國和塞爾柱突厥人的對峙尼西亞帝國與拉丁帝國和塞爾柱突厥人的對峙
比如,恢復軍區制時代的農兵數量,增強軍隊戰鬥力。他們除了做一些分配土地的工作,還要大量招募曾與之為敵的拉丁騎士來補充兵源。同時,他們也不會忌憚於向南面的羅姆蘇丹勢力和北方的金帳汗國求援。
尼西亞的軍事復興 依靠了很多非希臘人口尼西亞的軍事復興 依靠了很多非希臘人口
在恢復經濟實力方面,尼西亞帝國的手段也比較有限。他們一方面想方設法地進行屯田,一方面又較為忌憚同威尼斯進行貿易。結果,熱那亞人藉此在亞細亞半島獲得了更多權益。包括奧斯曼在內的各突厥勢力,也和希臘人一起,愉快地做起了生意。
反攻君士坦丁堡的尼西亞帝國軍隊反攻君士坦丁堡的尼西亞帝國軍隊
1259年,經過了長時間韜光養晦的尼西亞軍隊,開始反攻君士坦丁堡。被稱為拜占庭最後一位聖主的米哈伊八世(米海爾八世),率軍重創了拉丁帝國的部隊。第二年,尼西亞軍隊第一次嘗試攻下舊都,卻在漫長的圍困中耗盡了補給。到1261年8月15日,依靠熱那亞艦隊的幫助,拜占庭人才終於從力量枯竭的拉丁人手中,收復了君士坦丁堡。尼西亞帝國成功的光復了昔日河山,卻不得不打理起這片支離破碎的遺產。

  
拜占庭式困局
米哈伊八世 最後一位能力卓著的拜占庭皇帝米哈伊八世 最後一位能力卓著的拜占庭皇帝
米哈伊八世的帝國光復行動,表面上鼓舞人心,實際上卻是將有限的資源大量消耗。以羅馬正統自居的拜占庭人,一旦擁有了歐洲的片板之地,就容易將亞洲的大本營,忘得一乾二淨。
原本的尼西亞帝國,只需要在小亞細亞西部平衡不到10股勢力。包括西面的拉丁帝國與熱那亞人,南面與東面的突厥人,北面的特拉比松、喬治亞和金帳蒙古。收復君士坦丁堡之後,他們又需要在巴爾幹南部面對拉丁帝國的殘餘、威尼斯人、保加利亞人和塞爾維亞人,以及伊庇魯斯的同族對手。如果再算上很多拉丁人在西歐的家族大本營和羅馬的教廷,任何現代政治家都可能選擇立即辭職。
米哈伊企圖重建拜占庭的本土部隊規模 卻收效甚微米哈伊企圖重建拜占庭的本土部隊規模 卻收效甚微
既然拜占庭帝國早已不是那個雄踞歐亞兩地的普世大帝國,那么君士坦丁堡本身的安危就完全取決於複雜多變的外部勢力。米哈伊八世在這方面是相當老道的。
他首先釋放了控制伯羅奔尼撒半島的亞該亞公爵威廉二世,讓他向自己宣布效忠。然後利用伊庇魯斯和保加利亞人的壓力,收回了內陸的大城薩洛尼卡。接著從金帳汗國的蒙古人那裡借兵,取得了部分色雷斯的所有權。最後,他對西西里和那不勒斯的法國貴族下手。一方面以希臘文物和古籍籠絡了法王路易九世的歡心,一方面又支持和慫恿阿拉貢的佩德羅三世東征。原本是拉丁帝國支持者的那不勒斯王國,既失去了法王支持,又被西班牙人奪取了西西里。
阿拉貢軍隊東征後 拉丁帝國的遺老們失去了西西里方面的支持阿拉貢軍隊東征後 拉丁帝國的遺老們失去了西西里方面的支持
完成這一系列運作後,拜占庭帝國也順勢拿回了伯羅奔尼撒半島的控制權。儘管這個被拜占庭人稱為莫里亞的半島,與首都君士坦丁之間依然被拉丁帝國冊封的雅典公國阻隔,卻也成為了拜占庭人所控制的主要區域之一。這個事件的影響,在當時似乎還不明顯,後來卻顯得舉足輕重。
拉丁帝國時期 伯羅奔尼撒半島屬於拉丁人的亞該亞公國拉丁帝國時期 伯羅奔尼撒半島屬於拉丁人的亞該亞公國
米哈伊八世的頂級操作,雖然為拜占庭拿回了很多希臘地區的領地,卻也在無形中削弱了他們在亞洲方面的防禦。在米哈伊死後,他的繼承者們根本無力在眾多勢力中成功周旋,皇族又為了君士坦丁堡的寶座而爭得你死我活。結果自然是兵力不足,需要不斷向外部勢力借兵。剛剛有所起色的帝國,便在一次次間隔很短的內戰中,徹底淪落。
參加拜占庭內戰的奧斯曼人 最終成為了帝國掘墓人參加拜占庭內戰的奧斯曼人 最終成為了帝國掘墓人
1326年,一股名為奧斯曼的突厥人,在小亞細亞半島西北部的布爾薩,站住了腳。米哈伊八世的繼承者們,不僅因內戰而無心防禦帝國的主要糧倉與兵源地,甚至習慣性地將奧斯曼人拉入內戰行列。後者也得以迅速在小亞細亞半島擴張地盤,並在拜占庭人的邀請下,登入歐洲。

  
第二個尼西亞
15世紀初的拜占庭帝國 基本就只剩下首都與南方的莫里亞15世紀初的拜占庭帝國 基本就只剩下首都與南方的莫里亞
到15世紀初期為止,拜占庭帝國不僅沒有在內斗和外患中重生,相反還成為了奧斯曼帝國的藩屬。
起初,拜占庭人覺得奧斯曼人與其他外部勢力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只要獲得威尼斯或熱那亞海軍的幫忙,他們就能從容地招攬突厥、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人。但當奧斯曼帝國在14世紀異軍突起,那些能夠幫助拜占庭人達到平衡的勢力,也紛紛被新的強者擊敗。保加利亞人首先投降,接著是塞爾維亞人俯首稱臣。連縱橫海面的義大利船隊和很多希臘地方豪強,都對奧斯曼人霸權,表現的服服帖帖。
經常參與拜占庭內戰的保加利亞人與塞爾維亞人經常參與拜占庭內戰的保加利亞人與塞爾維亞人
拜占庭帝國在這個過程中,承受的傷害是最大的。普通的封建領主或王公,完全可以重新與奧斯曼人簽訂效忠關係。義大利人為生意,也不需要講究對方的出身與信仰。唯獨以皇帝名號自居的拜占庭統治者,無法同土耳其蘇丹和諧共處。他們在小亞細亞的領地,已經全部丟給了奧斯曼人,主要的糧食與兵源地喪失。巴爾幹地區的要地薩洛尼卡,也被突厥人占領。
得利於拜占庭人的無暇東顧 奧斯曼人迅速占領了小亞細亞得利於拜占庭人的無暇東顧 奧斯曼人迅速占領了小亞細亞
曾經是世界上最繁華城市的君士坦丁堡,只能淪為一個有巨大城牆包圍的農莊。一水之隔的加拉太區,是熱那亞商人的殖民地。城裡最繁華的地方,則是威尼斯商人的社區。皇宮與索菲亞大教堂本身都已經死氣沉沉,居民們在城裡的各個區域內耕作或放牧。這些產出僅僅夠城市內的數千人餬口,而無法供養任何有戰鬥力的軍隊。義大利人拿去的貿易收入,也讓拜占庭皇帝沒有錢去復興帝國。
南方的伯羅奔尼撒半島,在這個時看上去就像帝國的第二個尼西亞。君士坦丁堡雖然與此地隔絕,卻依然將皇室成員派到當地做相對獨立的封君。這個半島的大部分地方都與海交匯,僅僅依靠狹窄的科林斯地峽與大陸的其他部分相通。由於威尼斯人將半島上有價值的港口都占為己有,拜占庭人也不需要太在意海岸方向的防禦。只要守住地峽,那么半島就是一個安全的小糧倉。
莫里亞公國首府 米斯特拉城堡莫里亞公國首府 米斯特拉城堡
1443年,成為莫里亞公國封君的君士坦丁,看到了這裡的巨大潛力。這位年輕的皇子,曾經在兄長約翰八世出訪義大利時,擔任帝國的攝政。在兄長返回並逐步獲得控制後,來到伯羅奔尼撒半島,與弟弟托馬斯一起管理當地。拉丁貴族臨走前,在古城斯巴達附近建立的米斯特拉城堡,成為了公國首府。源自古希臘羅馬時代的地峽防禦設施——6英里長城,橫跨整個科林斯地峽,拱衛拜占庭帝國的最後根據地。
航拍的科林斯地峽照片 當中的分界線是19世紀挖掘的運河航拍的科林斯地峽照片 當中的分界線是19世紀挖掘的運河

  
最後的遠征
保留至當代的科林斯城牆遺址保留至當代的科林斯城牆遺址
自古希臘時代起,伯羅奔尼撒半島就因為自身的封閉性,成為了很多人理想中的大後方。斯巴達人就曾經希望在地峽阻擊入侵的波斯軍隊,後來的亞該亞同盟也希望在那裡擊敗羅馬人。
君士坦丁絕非沒有學識經驗的泛泛之輩,古人在半島的成功與失敗,都有比較清晰的邏輯可供分析。斯巴達人的計畫沒有被希臘同盟所通過,是因為無法解決波斯海軍的迂迴可能。亞該亞同盟軍在科林斯城下的失敗,則是因為缺乏外援,孤軍奮戰。但羅馬與拜占庭時代的歷次長城修建,都沒有忘記在地峽進行施工,足以說明在戰略上的可操作性。至於奧斯曼人在1423年和1431年的兩次破牆而入,則由於缺乏守軍和意志堅定的領導。
羅馬拜占庭時期不斷興修的6英里長城羅馬拜占庭時期不斷興修的6英里長城

  
1443年的君士坦丁,則有信心以莫里亞為基地,復興帝國。十多年的和平環境,不僅讓本地的希臘人口得到復甦,還有不少阿爾巴尼亞人被遷徙過來屯田。傳統的農兵制度,在這段時間裡得到了恢復,讓莫里亞的軍隊人數達到了空前規模。6英里長城也被修復和加固,並有了足夠的守備隊來堅守。在這種情況下,君士坦丁需要的僅僅是外部局勢的變化。
莫里亞公國的農兵守備隊莫里亞公國的農兵守備隊
第二年,一系列形勢變化都朝著有利於拜占庭人的方向在發展。經過長期呼籲,一個新的十字軍聯盟在教皇尤金四世的號召下成立。兼任中歐大國匈牙利與東歐大國波蘭君主的瓦迪斯瓦夫三世成為十字軍盟主,並得到了威尼斯共和國的支持。30000名來自西歐、匈牙利瓦拉幾亞波西米亞、波蘭和烏克蘭的士兵,開始向黑海地區挺進。
已是上了年紀的蘇丹穆拉特二世(穆拉德二世),因為提前將王位傳給了兒子默罕默德二世,引發了其他王子的叛亂。在平息這場叛亂後,穆拉特二世又必須將帝國的全部兵力集中到北部的亞德里亞堡備戰。
1444年 以匈牙利人牽頭的東歐十字軍1444年 以匈牙利人牽頭的東歐十字軍
時不我待的君士坦丁,也率領莫里亞公國(亞該亞公國)的軍隊,發起了拜占庭帝國歷史上的最後一次遠征。他們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將莫里亞與首都君士坦丁直接的交通線打通。如果可以,就收回希臘大部分奧斯曼占領區的控制。
數千人的莫里亞部隊,跟隨這位王子北上,很快就兵臨古城雅典。這支軍隊在大體上都由希臘本地人組成,並獲得了阿爾巴尼亞屯田軍戶與少量殘留的拉丁裔軍事貴族支持。這在拜占庭帝國晚期的歷史上,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武裝部隊了。當時的雅典公國已經是奧斯曼人的附屬國,也受到威尼斯人保護,其公爵則來自義大利的佛羅倫斯共和國。但因為威尼斯人正在參加與奧斯曼人備戰的十字軍聯盟,自然不願意再惹事端。君士坦丁成功地控制了雅典公國。
君士坦丁的北伐力量是拜占庭晚期規模最大的部隊君士坦丁的北伐力量是拜占庭晚期規模最大的部隊
接著,全軍繼續北上,直逼希臘北部重鎮底比斯。那裡是拜占庭帝國曾經在希臘地區建設的絲綢製造中心之一,經濟地位僅次於更北面的第二大城市薩洛尼卡。君士坦丁對當地的控制,也就為經濟破敗不堪的帝國,提供了一個難能可貴的新財源。如果奧斯曼人在多瑙河邊戰敗,那么君士坦丁有可能將整個希臘地區都收歸拜占庭控制。
奧斯曼人在北方的勝利決定了拜占庭人的失敗奧斯曼人在北方的勝利決定了拜占庭人的失敗
然而在1444年的11月10日,重新出山的穆拉特二世,在毗鄰黑海的瓦爾納戰役戰場上,擊敗了瓦迪斯瓦夫三世的十字軍。年輕的波蘭與匈牙利共主,在一次衝鋒中喪生。奧斯曼人自己也損失慘重,但畢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解決了西歐國家的干涉可能。君士坦丁的戰略冒險,就此停止。命運最終只給拜占庭人,僅僅一年多的時間。

  
帝國滅亡已成定局
準備在科林斯地峽死守的莫里亞軍隊準備在科林斯地峽死守的莫里亞軍隊
1446年,奧斯曼軍隊在經過一年多的休整後,南下希臘地區。君士坦丁自知無法在野戰中擊敗強大的對手,主動從占領一年多的底比斯與雅典撤退。他準備集中力量,在科林斯地峽與穆拉特二世周旋。後者的帝國依然沒有發展出一支常備海軍,不可能迂迴到半島的其他地方登入。
君士坦丁將幾乎全部的莫里亞軍隊,都集中到了科林斯地峽,負責防禦重修加固的6英里長城。這也是這裡在幾百年來,第一次擁有超過千人級別的守備力量。加上莫里亞各地徵集的農兵,數量在10000人左右。城牆本身也有十多個幫助防禦的塔樓,並按照中世紀時的防禦設計,儘可能鞏固完善。拜占庭人甚至可能在城牆上與後方,都建造了發射石彈的投石機。守軍本身也將大量的弓弩與裝有希臘火的燃燒彈,部署在城牆上。
奧斯曼蘇丹 穆拉特二世奧斯曼蘇丹 穆拉特二世
11月27日,穆拉特二世親率的50000多奧斯曼大軍(包括戰兵和輔兵)抵達科林斯地峽。服飾華麗的加尼色里近衛軍,在漫長的隊伍中格外顯眼。來自安納托利亞亞洲和魯梅利亞巴爾幹的封建騎士,列隊走在他們兩側。各地方軍部隊中,不乏靠搶劫為生的赤貧炮灰和劫掠成性的遊牧騎兵。但也有很多是來自前拜占庭領地上的步兵,底比斯人與帖撒利人就赫然在列。這些人在抵擋地峽後,開始組裝隨軍攜帶的各種攻城器械。
君士坦丁在此時依然保持了自己的底線。在與穆拉特的和談中,他特意要求繼續保持自己對地峽的控制權。後者雖然不想攻滅莫里亞公國,卻也決定消滅當地的抵抗意志。
奧斯曼人依靠火炮攻破拜占庭人把守的城牆奧斯曼人依靠火炮攻破拜占庭人把守的城牆

  
在隨後發生的攻城戰中,君士坦丁指揮莫里亞守軍,頑強地抵抗奧斯曼的進攻。他們用投石器與對手的同類武器對射,用燃燒瓶焚毀攻城錘,用弓弩射退一波波衝鋒的炮灰。但奧斯曼軍隊里已經用了不少火器,除了稍早時候引入的攻城炮,也包括在瓦爾納戰場上繳獲的新式火門槍與小型火炮。在這些新式火力的持續攻擊下,拜占庭守軍在城頭的傷亡劇增。由於財力有限,君士坦丁的部隊是不可能引進這些武器的。哪怕威尼斯人就近在咫尺,他們也更願為出得起錢的蘇丹提供裝備。
12月10日,奧斯曼的攻城炮火,終於將特別加固的6英里長城打壞。精銳的加尼色里近衛軍(蘇丹親兵),從這個缺口處殺入。君士坦丁和弟弟托馬斯一起,希望組織部隊繼續抵抗。但在如此高強度下作戰十多天的拜占庭民兵,已經徹底崩潰。他們不顧兩位王子的努力,頭也不回地逃向各自的村鎮。君士坦丁也只能在扈從的拚死一搏中,僥倖逃走。
一名向奧斯曼人投降的希臘軍官一名向奧斯曼人投降的希臘軍官
奧斯曼軍隊攻破科林斯地峽,不僅意味著拜占庭人的最後一次嘗試失敗了。同時也預示著拜占庭人落後的武器庫與城防設施,已經不可能挽救他們自己。出於對君士坦丁的警告,穆拉特二世的軍隊並沒有強攻米斯特拉城堡。但在整個莫里亞,有60000人被奧斯曼軍隊當做奴隸抓走,死傷者則難以計數。
17世紀的米斯特拉 該城躲過了奧斯曼人的強攻17世紀的米斯特拉 該城躲過了奧斯曼人的強攻
心灰意冷的君士坦丁,在莫里亞又經歷了毫無斬獲的三年光景。1449年,隨著兄長約翰八世在留下子嗣前病逝,穆拉特二世居然欽點他成為拜占庭皇位的繼承者。重拾信心的王子,加冕成為著名的君士坦丁十一世,卻也就此離開了伯羅奔尼撒半島。他再也沒有機會,幫助這裡復甦為拜占庭帝國再起的基地了。
1451年,穆拉特二世病逝,可怕的征服者默罕默德二世成為奧斯曼帝國的執掌者。已經是皇帝的君士坦丁十一世,在歐洲各地奔走,進行著徒勞的求援。新蘇丹在1453年兵臨君士坦丁堡城下後,曾讓他選擇放棄皇位,退居到莫里亞做屬國王公,君士坦丁斷然拒絕。

  

君士坦丁堡戰役

穆罕默德二世計畫進攻狄奧多西城牆,那是一連串錯綜複雜的城牆及壕溝,保護君士坦丁堡惟一沒有被水面包圍的西面部分。他的軍隊在1453年4月2日復活節的星期一在城外紮營。多個星期以來,穆罕默德以巨型大炮攻擊城牆,但仍未能轟出缺口。由於巨型大炮裝填彈藥極其需要時間,拜占庭守軍能夠在每次炮轟後修補大部分的破壞。與此同時,穆罕默德的艦隊被拜占庭人放置的橫江鐵索阻攔,無法進入金角灣。為了繞過鐵索,穆罕默德在金角灣北岸的加拉塔建造了一條陸上船槽,以塗上油脂的圓木建成,船隻被拖過船槽,進入金角灣。這樣便能阻止熱那亞的船隻運送補給品,亦打擊了拜占庭守軍的士氣,但是城牆仍未能攻破。
加冕成為皇帝的 君士坦丁十一世加冕成為皇帝的 君士坦丁十一世
土耳其軍曾向城牆發動多次正面攻擊,但被擊退且損失慘重。土軍其後挖掘隧道,試圖穿過城牆,很多挖掘者是塞爾維亞人,由Zaganos Pasha指揮。拜占庭人的工程師約翰尼斯·格蘭特(雖然說是日爾曼人,卻甚可能是蘇格蘭人)挖了一些隧道對付土軍,讓守軍進入隧道把敵人消滅。另外一些土軍隧道被灌水。最終拜占庭人捉了一位土軍重要工程師,他在酷刑之下供出所有土軍隧道的位置,那些隧道隨即被破壞。
君士坦丁堡圍攻戰君士坦丁堡圍攻戰
拜占庭婉拒了穆罕默德開出的撤圍條件,那是要拜占庭繳付一筆天文數字的賠款,即使穆罕默德本人也知道對方根本不可能做到。穆罕默德隨即計畫強攻城牆以消耗守軍實力。
1453年5月22日晚上出現了月蝕,這對守軍來說是不祥之兆。5月29日早上土軍再次進攻,第一波攻勢由訓練及裝備皆不足的輔助部隊執行,失敗是意料中事,只不過是用他們去削弱守軍力量。第二波攻勢主要由安那托利亞人執行,集中攻擊西北部的貝拉克奈城牆其中一段,先前的炮火已經對它造成部份破壞。該段城牆在11世紀時建造,較其它城牆脆弱得多,1204年十字軍就是從該段城牆攻入城內。土軍雖然曾經取得突破,但很快便被守軍擊退。第三波攻勢由穆罕默德的精銳新軍執行,守軍最初還能堅持一陣子,但後來負責防守其中一段城牆的熱那亞將領Giovanni Giustiniani在作戰中受了重傷,離開了城牆,令守軍開始出現恐慌。
有些歷史學家認為土軍發現貝拉克奈城牆的科克波塔門並沒有鎖上(土軍沒有使用賄賂或其它詭計,只是守軍大意,尤其是炮轟遺下的瓦礫把那城門閉塞了),便從那兒沖入城內。君士坦丁十一世帶領守軍進行最後的保衛戰,脫下紫色皇袍,一馬當先沖入土軍陣中,與其部下在巷戰中戰死。

婚姻子女

君士坦丁十一世在一生中曾兩次結婚,第一次在1428年7月1日,娶了瑪德萊娜·托科。1429年11月,首任妻子去世,第二任妻子是加提盧西奧·卡特琳娜,她在1442年去世。有些記載說君士坦丁十一世無子女,有些則說他有一個女兒。

影視形象

戰爭片『Fetih 1453』(中文譯名為《征服1453》)講述的是1453年初,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二世親率步兵7萬多,騎兵2萬多,戰艦320艘,從海陸兩面包圍並企圖占領君士坦丁堡,徹底滅亡拜占庭帝國。電影將在2012年2月17日上映,電影拍攝了超過三年時間和成本估計17000000美元使其成為土耳其歷史上最昂貴的電影。

君士坦丁十一世(君士坦丁十一世·巴列奧略)
君士坦丁十一世(君士坦丁十一世·巴列奧略)
君士坦丁十一世(君士坦丁十一世·巴列奧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