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中國,晉何楨打敗劉猛,王浚在蜀地造戰船,西陵之戰,羅馬帝國,出生,逝世,《資治通鑑》記載,
中國
晉何楨打敗劉猛
王浚在蜀地造戰船
晉武帝命令王浚解散屯田軍,大量建造戰船。別駕何攀認為,屯田只不過有五六百人,不能很快地把船造出來,後面的船還沒有造成,前面造好的船也已經朽爛了。應當召集各郡士兵,湊足一萬多人造船,年終就能完成任務。王浚想先向上報告請示,何攀說:“朝廷突然聽到要召集一萬名兵士的訊息,肯定不會同意。不如先自做主張馬上去辦,假如被拒絕,工程人力已定局,其趨勢已不能阻止了。”王浚聽從了何攀的話,命令何攀掌管制造戰船及所需用具、兵器。於是製做大戰船,船身長度為一百二十步,能容納二千餘人,用木頭造成樓,築起望敵軍的高台,四面開出可以進出的門,船上可以騎著馬往來奔跑。
當時造般砍削下的木片,遮蓋了江面,順江水而下,吳國建平太守、吳郡人吾彥,拿著順江流而下的木片稟報吳主說:“晉國必然有攻吳的計畫,應當增加建平的兵力,以堵住要害地區。”孫皓不聽,吾彥就用鐵鎖橫攔江面,阻斷江上通路。
西陵之戰
西陵之戰,孫吳大將陸抗擊敗西晉羊祜的進攻。 吳鳳凰元年(晉泰始八年,272年),吳大將陸抗軍攻西陵(今湖北宜昌西北)殺叛將步闡的作戰。鳳凰元年八月,吳帝孫皓召昭武將軍、西陵督步闡。步闡數代為西陵鎮將,倉卒被召,以為失職,且懼怕遭人諂害,遂於九月舉城降晉,送侄步璣赴洛陽為質,晉武帝詔命步闡為都督西陵諸軍事、衛將軍。十月,吳鎮軍大將軍陸抗急遣將軍左奕、吾彥、蔡貢等部進圍西陵。晉武帝則命荊州刺史楊肇到西陵接應步闡,命車騎將軍羊祜率步兵5萬進攻江陵(今屬湖北),令巴東監軍徐胤率水軍進攻建平(郡治秭歸,今屬湖北)以救援步闡。陸抗為避免腹背受敵,命吳西陵各軍自赤溪至故市(今湖北宜昌)構築高牆,內用以圍困步闡,外則抵禦晉援軍。吳軍日夜築圍,異常辛苦,部屬建議搶在晉援軍之前攻下西陵,無需築圍。陸抗認為西陵防禦堅固,糧草充足,且其防禦設施均為當初己親自設定,不可能很快攻克,若晉援軍一到,內外受敵,無法抵禦。但他為服眾心,又命部將試攻西陵,果然不克。時陸抗坐鎮樂鄉(今湖北松滋東北),欲親赴西陵督戰。吳諸將聞羊祜率5萬晉軍進至江陵,皆請陸抗至江陵督戰。陸抗以為江陵城固兵強,無須擔憂,即令被晉軍攻下,也難以固守;倘若西陵為晉所占,則江南諸山群夷必隨之叛吳,後患無窮。遂奔赴西陵。羊祜欲用船運糧草往江陵,陸抗命江陵督張鹹毀壞堰壩,阻斷晉軍水上糧道。羊祜聞堰壩已毀,只得改用車運糧,延時費力,致主力不能速進。十一月,晉楊肇軍到西陵,巴東監軍徐胤率水軍至建平。陸抗分令張鹹固守其江陵,派公安督孫遵於長江南岸機動,防備羊祜軍南渡;水軍督留慮、鎮西將軍朱琬攔截晉徐胤水軍順流東下;自率大軍憑據長圍與楊肇對峙,以待戰機。將軍朱喬、都督俞贊叛逃。陸抗料朱、俞降晉,楊肇必知吳軍虛實,連夜調整部署。次日,楊肇果集中攻擊原吳兵防區弱處,陸抗即命吳軍反擊,矢石雨下,晉軍大敗。十二月,楊肇夜逃,陸抗本欲率眾追擊,因慮步闡出城襲擊,遂擂鼓,佯作追擊。楊肇大懼,丟棄鎧甲潰逃,陸抗派輕兵追之,晉軍慘敗。羊祜各軍亦各自撤兵。陸抗轉兵攻克西陵,俘殺步闡及其部屬數十人,皆誅三族,其餘脅從者數萬皆赦之。
羅馬帝國
奧勒良從巴爾米拉手裡收復了小亞細亞和敘利亞,隨後攻進了巴爾米拉城。
出生
君士坦丁大帝,羅馬帝國皇帝(337年去世)君士坦丁一世(大帝) Constantinus I Magnus , 全名弗拉維·瓦萊里烏斯·奧勒里烏斯·君士坦丁Flavius Valerius Aurelius Constantine(272年2月27日-337年5月22日),羅馬皇帝,在位期間從紀元306年至337年。曾在313年頒布米蘭詔書,承認基督教為合法且自由的宗教。其背景是基於政治的意圖,想要爭取廣大的基督徒的支持。並於330年將羅馬帝國的首都從羅馬遷到拜占庭,將該地改名為君士坦丁堡。
衛鑠,晉朝書法家(349年去世)衛鑠 (272年—349年),字茂猗,號和南,通稱衛夫人。晉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人,是東晉時代著名女書法家。以為楷書訂定筆劃順序聞名,其高徒之一就是“書聖”王羲之。氏為衛展之女、衛恆之妹(一說為其女)。師承鐘繇,惟書風不及前者寬廣。氏之筆陣圖,當中之七勢,對永字八法頗有影響。其他作品有《名姬帖》、《衛氏和南帖》。氏夫為李矩,汀州刺史。子李充,官至中書侍郎,書亦有名。
逝世
步闡(?-272年),字仲思,臨淮淮陰人。三國時東吳丞相步騭次子,亦是東吳將領。赤烏十年(247年),父親步騭逝世,步闡接替父親鎮守西陵,繼任西陵督,並加拜昭武將軍,封西亭侯。甘露元年(265年),上表建議孫皓遷都武昌,被接納。吳末帝孫皓派遣樂浪都督陸抗討伐步闡,與羊祜、楊肇等人交戰,大敗楊肇,羊祜見於劣勢,於是退兵。最終陸抗攻陷西陵,斬殺步闡等人,誅滅三族。
司馬孚(180年-272年),字叔達,司州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西晉宗室,晉宣帝司馬懿的三弟。司馬孚長兄司馬朗字伯達,宣帝司馬懿字仲達,孚四弟司馬馗字季達,五弟司馬恂字顯達,六弟司馬進字惠達,七弟司馬通字雅達,幼弟司馬敏字幼達,俱知名,故時號為“八達”。司馬孚有九子:邕、望、輔、翼、晃、瑰、圭、衡、景。次子司馬望嗣長兄司馬朗之後,封義陽成王。宋朝大臣司馬光是司馬孚的後代。
沙普爾一世(?~272年)伊朗薩珊王朝國王(239年—272年在位)。他是一位傑出的軍人,文化的庇護者。沙普爾一世在位時期興建了許多水利工程和新城市,其中像貢德沙普爾這樣的城市日後發展為伊朗中世紀時的文化中心。沙普爾一世在大力推進瑣羅亞斯德教的同時,對其他宗教尤其是摩尼教表現出令人驚異的寬容。實際上,他是摩尼教創始人摩尼的政治庇護者。
沙普爾一世(?~272年)伊朗薩珊王朝國王(239年—272年在位)。他是一位傑出的軍人,文化的庇護者。沙普爾一世在位時期興建了許多水利工程和新城市,其中像貢德沙普爾這樣的城市日後發展為伊朗中世紀時的文化中心。沙普爾一世在大力推進瑣羅亞斯德教的同時,對其他宗教尤其是摩尼教表現出令人驚異的寬容。實際上,他是摩尼教創始人摩尼的政治庇護者。
《資治通鑑》記載
泰始八年壬辰,公元二七二年
春,正月,監軍何楨討劉猛,屢破之,潛以利誘其左部帥李恪,恪殺猛以降。
二月,辛卯,皇太子納賈妃。妃年十五,長於太子二歲,石忌多權詐,太子嬖而畏之。
壬辰,安平獻王孚卒,年九十三。孚性忠慎,宣帝執政,孚常自退損。後逢廢立之際,未嘗預謀。景、文二帝以孚屬尊,亦不敢逼。及帝即位,恩禮尤重。元會,詔孚乘輿上殿,帝於阼階迎拜。既坐,親奉觴上壽,如家人禮。帝每拜,孚跪而止之。孚雖見尊寵,不以為榮,常有憂色。臨終,遺令曰:“有魏貞士河內司馬孚字叔達,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終始若一。當衣以時服,斂以素棺。”詔賜東園溫明秘器,諸所施行,皆依漢東平獻王故事。其家遵孚遺旨,所給器物,一不施用。
帝與右將國皇甫陶論事,陶與帝爭言,散騎常侍鄭徽表請罪之,帝曰:“忠讜之言,唯患不聞。徽越職妄奏,豈朕之意!”遂免徽官。
夏,汶山白馬胡侵掠諸種,益州刺史皇甫晏欲討之。典學從事蜀郡何旅等諫曰:“胡夷相殘,固其常性,未為大患。今盛夏出軍,水潦將降,必有疾疫,宜須秋、冬圖之。”晏不聽。胡康木子燒香言軍出必敗,晏以為沮眾,斬之。軍至觀阪,牙門張弘等以汶山道險,且畏胡眾,因夜作亂,殺晏,軍中驚擾,兵曹從事犍為楊倉勒兵力戰而死。弘遂誣晏,雲“率己共反”,故殺之,傳首京師。晏主簿蜀郡何攀,方居母喪,聞之,詣洛證晏不反,弘等縱兵抄掠。廣漢主簿李毅言於太守弘農王濬曰:“皇甫侯起自諸生,何求而反!且廣漢與成都密邇,而統於梁州者,朝廷欲以制益州之衿領,正防今日之變也。今益州有亂,乃此郡之憂也。張弘小豎,眾所不與,宜即時赴討,不可失也。”濬欲先上請,毅曰:“殺主之賊,為惡尤大,當不拘常制,何請之有!”濬乃發兵討弘。詔以濬為益州刺史。濬擊弘,斬之,夷三族。封濬關內侯。
初,濬為羊祜參軍,祜深知之。祜兄子暨白濬“為人志大奢侈,不可專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濬有大才,將以濟其所欲,必可用也。”更轉為車騎從事中郎。濬在益州,明立威信,蠻夷多歸附之;俄遷大司農。時帝與羊祜陰謀伐吳,祜以為伐吳宜藉上流之勢,密表留濬復為益州刺史,使治水軍。尋加龍驤將軍,監益、梁諸軍事。
詔濬罷屯田兵,大作舟艦。別駕何攀以為“屯田兵不過五六百人,作船不能猝辦,後者未成,前者已腐。宜召諸郡兵合萬餘人造之,歲終可成。”濬欲先上須報,攀曰:“朝廷猝聞召萬兵,必不聽;不如輒召,設當見卻,功夫已成,勢不得止。”濬從之,令攀典造舟艦器仗。於是作大艦,長百二十步,受二千餘人,以木為城,起樓櫓,開四出門,其上皆得馳馬往來。時作船木柿,蔽江而下,吳建平太守吳郡吾彥取流柿以白吳主曰:“晉必有攻吳之計,宜增建平兵以塞其衝要。”吳主不從。彥乃為鐵鎖橫斷江路。
王濬雖受中制募兵,而無虎符;廣漢太守敦煌張斅收從事列上。帝召斅還,責曰:“何不密啟而便收從事?”斅曰:“蜀、漢絕遠,劉備嘗用之矣。輒收,臣猶以為輕。”帝善之。
壬辰,大赦。
秋,七月,以賈充為司空,侍中、尚書令、領兵如故。充與侍中任愷皆為帝所寵任,充欲專名勢,而忌愷,於是朝士各有所附,朋黨紛然。帝知之,召充、愷宴於式乾殿而謂之曰:“朝廷宜一,大臣當和。”充、愷各拜謝。既而充、愷以帝已知而不責,愈無所憚,外相崇重,內怨益深。充乃薦愷為吏部尚書,愷侍覲轉希,充因與荀勖、馮紞承間共譖之,愷由是得罪,廢於家。
八月,吳主征昭武將軍、西陵督步闡。闡世在西陵,猝被徽,自以失職,且懼有讒,九月,據城來降,遣兄子璣、璿詣洛陽為任。詔以闡為都督西陵諸軍事、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領交州牧,封宜都公。
冬,十月,辛未朔,日有食之。
敦煌太守尹璩卒。涼州刺史楊欣表敦煌令梁澄領太守。功曹宋質輒廢澄,表議郎令狐豐為太守。楊欣遣兵之計,為質所敗。
吳陸抗聞步闡叛,亟遣將軍左弈、吾彥等討之。帝遣荊州刺史楊肇迎闡於西陵,車騎將軍羊祜帥步軍出江陵,巴東監軍徐胤帥水軍擊建平,以救闡。陸抗敕西陵諸軍築嚴圍,自赤谿至於故市,內以圍闡,外以御晉兵,晝夜催切,如敵已至,眾甚苦之。諸將諫曰:“今宜及三軍之銳,急攻闡,比晉救至,必可拔也,何事於圍,以敝士民之力!”抗曰:“此城處勢既固,糧谷又足,且凡備御之具,皆抗所宿規,今反攻之,不可猝拔。北兵至而無備,表里受難,何以御之!”諸將皆欲攻闡,抗欲服眾心,聽令一攻,果無利。圍備始合,而羊祜兵五萬至江陵。諸將鹹以抗不宜上,抗曰:“江陵城固兵足,無可憂者。假令敵得江陵,必不能守,所損者小。若晉據西陵,則南山群夷皆當擾動,其患不可量也!”乃自帥眾赴西陵。
初,抗以江陵之北,道路平易,敕江陵督張鹹作大堰遏水,漸漬平土以絕寇叛。羊祜欲因所遏水以船運糧,揚聲將破堰以通步軍。抗聞之,使鹹亟破之。諸將皆惑,屢諫,不聽。祜至當陽,聞堰敗,乃改船以車運糧,大費功力。
十一月,楊肇至西陵。陸抗令公安督孫遵循南岸御羊祜,水軍督留慮拒徐胤,抗自將大軍憑圍對肇。將軍朱喬營都督俞贊亡詣肇。抗曰:“贊軍中舊吏,知吾虛實。吾常慮夷兵素不簡練,若敵攻圍,必先此處。”即夜易夷兵,皆以精兵守之。明日,肇果攻故夷兵處。抗命擊之,矢石雨下,肇眾傷、死者相屬。十二月,肇計屈,夜遁。抗欲追之,而慮步闡畜力伺間,兵不足分,於是但鳴鼓戒眾,若將追者。肇眾凶懼,悉解甲挺走。抗使輕兵躡之,肇兵大敗,祜等皆引軍還。抗遂拔西陵,誅闡及同謀將吏數十人,皆夷三族,自餘所請赦者數萬口。東還樂鄉,貌無矜色,謙沖如常。吳主加抗都護。羊祜坐貶平南將軍,楊肇免為庶人。
吳主既克西陵,自謂得天助,志益張大,使術士尚廣筮取天下,對曰:“吉。庚子歲,青蓋當入洛陽。”吳主喜,不修德政,專為兼併之計。
賈充與朝士宴飲,河南尹庾純醉,與充爭言。充曰:“父老,不歸供養,卿為無天地!”純曰:“高貴鄉公何在?”充慚怒,上表解職;純亦上表自劾。詔免純官,仍下五府正其臧否。石苞以為純榮官忘親,當除名,齊王攸等以為純於禮律未有違。詔從攸議,復以純為國子祭酒。
吳主之游華里也,右丞相萬彧與右大司馬丁奉、左將軍留平密謀曰:“若至華里不歸,社稷事重,不得不自還。”吳主頗聞之,以彧等舊臣,隱忍不發。是歲,吳主因會,以毒酒飲彧,傳酒人私減之。又飲留平,平覺之,服他藥以解,得不死。彧自殺;平憂懣,月餘亦死。徙彧子弟於廬陵。
初,彧請選忠清之士以補近職,吳主以大司農樓玄為宮下鎮,主殿中事。玄正身帥眾,奉法而行,應對切直,吳主浸不悅。中書令領太子太傅賀邵上疏諫曰:“自頃年以來,朝列紛錯,真偽相貿,忠良排墜,信臣被害。是以正士摧方而庸臣苟媚,先意承指,各希時趣。人執反理之評,士吐詭道之論,遂使清流變濁,忠臣結舌。陛下處九天之上,隱百里之室,言出風靡,令行景從。親洽寵媚之臣,日聞順意之辭,將謂此輩實賢而天下已平也。臣聞興國之君樂聞其過,荒亂之主樂聞其譽;聞其過者過日消而福臻,聞其譽者譽日損而禍至。陛下嚴刑法以禁直辭,黜善士以逆諫口,杯酒造次,死生不保,仕者以退為幸,居者以出為福,誠非所以保光洪緒,熙隆道化也。何定本仆隸小人,身無行能,而陛下愛其佞媚,假以威福。夫小人求入,必進奸利。定間者忘興事役,發江邊戍兵以驅麋鹿,老弱飢凍,大小怨嘆。《傳》曰:‘國之興也,視民如赤子;其亡也,以民為草芥。’今法禁轉苛,賦調益繁,中官、近臣所在興事,而長吏畏罪,苦民求辦。是以人力不堪,家戶離散,呼嗟之聲,感傷和氣。今國無一年之儲,家無經月之蓄,而後宮之中坐食者萬有餘人。又,北敵注目,伺國盛衰,長江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能守,一葦可杭也。願陛下豐基強本,割情從道,則成、康之治興,聖祖之祚隆矣!”吳主深恨之。
於是左右共誣樓玄、賀邵相逢,駐共耳語大笑,謗訕政事,俱被詰責。送玄付廣州,邵原復職。既而復徙玄於交趾,竟殺之。久之,何定奸穢發聞,亦伏誅。
羊祜歸自江陵,務修德信以懷吳人。每交兵,刻日方戰,不為掩襲之計。將帥有欲進譎計者,輒飲以醇酒,使不得言。祜出軍行吳境,刈谷為糧,皆計所侵,送絹償之。每會眾江、沔遊獵,常止晉地,若禽獸先為吳人所傷而為晉兵所得者,皆送還之。於是吳邊人皆悅服。祜與陸抗對境,使命常通。抗遺祜酒,祜飲之不疑;抗疾,求藥於祜,祜以成藥與之,抗即服之。人多諫抗,抗曰:“豈有鴆人羊叔子哉!”抗告其邊戍曰:“彼專為德,我專為暴,是不戰而自服也。各保分界而已,無求細利。”吳主聞二境交和,以詰抗,抗曰:“一邑一鄉不可以無信義,況大國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於祜無傷也。”
吳主用諸將之謀,數侵盜晉邊。陸抗上疏曰:“昔有夏多罪而殷湯用師,紂作淫虐而周武授鉞。苟無其時,雖復大聖,亦宜養威自保,不可輕動也。今不務力農富國,審官任能,明黜陟,慎刑賞,訓諸司以德,撫百姓以仁,而聽諸將徇名,窮兵黷武,動費萬計,士卒調瘁,寇不為衰而我已大病矣。今爭帝王之資而昧十百之利,此人臣之奸便,非國家之良策也!昔齊、魯三戰,魯人再克,而亡不旋踵。何則?大小之勢異也。況今師所克獲,不補所喪哉?”吳主不從。
羊祜不附結中朝權貴,荀勖、馮紞之徒皆惡之。從甥王衍嘗詣祜陳事,辭甚清辯;祜不然之,衍拂衣去。祜顧謂賓客曰:“王夷甫方當以盛名處大位,然敗俗傷化,必此人也。”及攻江陵,祜以軍法將斬王戎。衍,戎之從弟也,故二人皆憾之,言論多毀祜,時人為之語曰:“二王當國,羊公無德。”
春,正月,監軍何楨討劉猛,屢破之,潛以利誘其左部帥李恪,恪殺猛以降。
二月,辛卯,皇太子納賈妃。妃年十五,長於太子二歲,石忌多權詐,太子嬖而畏之。
壬辰,安平獻王孚卒,年九十三。孚性忠慎,宣帝執政,孚常自退損。後逢廢立之際,未嘗預謀。景、文二帝以孚屬尊,亦不敢逼。及帝即位,恩禮尤重。元會,詔孚乘輿上殿,帝於阼階迎拜。既坐,親奉觴上壽,如家人禮。帝每拜,孚跪而止之。孚雖見尊寵,不以為榮,常有憂色。臨終,遺令曰:“有魏貞士河內司馬孚字叔達,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終始若一。當衣以時服,斂以素棺。”詔賜東園溫明秘器,諸所施行,皆依漢東平獻王故事。其家遵孚遺旨,所給器物,一不施用。
帝與右將國皇甫陶論事,陶與帝爭言,散騎常侍鄭徽表請罪之,帝曰:“忠讜之言,唯患不聞。徽越職妄奏,豈朕之意!”遂免徽官。
夏,汶山白馬胡侵掠諸種,益州刺史皇甫晏欲討之。典學從事蜀郡何旅等諫曰:“胡夷相殘,固其常性,未為大患。今盛夏出軍,水潦將降,必有疾疫,宜須秋、冬圖之。”晏不聽。胡康木子燒香言軍出必敗,晏以為沮眾,斬之。軍至觀阪,牙門張弘等以汶山道險,且畏胡眾,因夜作亂,殺晏,軍中驚擾,兵曹從事犍為楊倉勒兵力戰而死。弘遂誣晏,雲“率己共反”,故殺之,傳首京師。晏主簿蜀郡何攀,方居母喪,聞之,詣洛證晏不反,弘等縱兵抄掠。廣漢主簿李毅言於太守弘農王濬曰:“皇甫侯起自諸生,何求而反!且廣漢與成都密邇,而統於梁州者,朝廷欲以制益州之衿領,正防今日之變也。今益州有亂,乃此郡之憂也。張弘小豎,眾所不與,宜即時赴討,不可失也。”濬欲先上請,毅曰:“殺主之賊,為惡尤大,當不拘常制,何請之有!”濬乃發兵討弘。詔以濬為益州刺史。濬擊弘,斬之,夷三族。封濬關內侯。
初,濬為羊祜參軍,祜深知之。祜兄子暨白濬“為人志大奢侈,不可專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濬有大才,將以濟其所欲,必可用也。”更轉為車騎從事中郎。濬在益州,明立威信,蠻夷多歸附之;俄遷大司農。時帝與羊祜陰謀伐吳,祜以為伐吳宜藉上流之勢,密表留濬復為益州刺史,使治水軍。尋加龍驤將軍,監益、梁諸軍事。
詔濬罷屯田兵,大作舟艦。別駕何攀以為“屯田兵不過五六百人,作船不能猝辦,後者未成,前者已腐。宜召諸郡兵合萬餘人造之,歲終可成。”濬欲先上須報,攀曰:“朝廷猝聞召萬兵,必不聽;不如輒召,設當見卻,功夫已成,勢不得止。”濬從之,令攀典造舟艦器仗。於是作大艦,長百二十步,受二千餘人,以木為城,起樓櫓,開四出門,其上皆得馳馬往來。時作船木柿,蔽江而下,吳建平太守吳郡吾彥取流柿以白吳主曰:“晉必有攻吳之計,宜增建平兵以塞其衝要。”吳主不從。彥乃為鐵鎖橫斷江路。
王濬雖受中制募兵,而無虎符;廣漢太守敦煌張斅收從事列上。帝召斅還,責曰:“何不密啟而便收從事?”斅曰:“蜀、漢絕遠,劉備嘗用之矣。輒收,臣猶以為輕。”帝善之。
壬辰,大赦。
秋,七月,以賈充為司空,侍中、尚書令、領兵如故。充與侍中任愷皆為帝所寵任,充欲專名勢,而忌愷,於是朝士各有所附,朋黨紛然。帝知之,召充、愷宴於式乾殿而謂之曰:“朝廷宜一,大臣當和。”充、愷各拜謝。既而充、愷以帝已知而不責,愈無所憚,外相崇重,內怨益深。充乃薦愷為吏部尚書,愷侍覲轉希,充因與荀勖、馮紞承間共譖之,愷由是得罪,廢於家。
八月,吳主征昭武將軍、西陵督步闡。闡世在西陵,猝被徽,自以失職,且懼有讒,九月,據城來降,遣兄子璣、璿詣洛陽為任。詔以闡為都督西陵諸軍事、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領交州牧,封宜都公。
冬,十月,辛未朔,日有食之。
敦煌太守尹璩卒。涼州刺史楊欣表敦煌令梁澄領太守。功曹宋質輒廢澄,表議郎令狐豐為太守。楊欣遣兵之計,為質所敗。
吳陸抗聞步闡叛,亟遣將軍左弈、吾彥等討之。帝遣荊州刺史楊肇迎闡於西陵,車騎將軍羊祜帥步軍出江陵,巴東監軍徐胤帥水軍擊建平,以救闡。陸抗敕西陵諸軍築嚴圍,自赤谿至於故市,內以圍闡,外以御晉兵,晝夜催切,如敵已至,眾甚苦之。諸將諫曰:“今宜及三軍之銳,急攻闡,比晉救至,必可拔也,何事於圍,以敝士民之力!”抗曰:“此城處勢既固,糧谷又足,且凡備御之具,皆抗所宿規,今反攻之,不可猝拔。北兵至而無備,表里受難,何以御之!”諸將皆欲攻闡,抗欲服眾心,聽令一攻,果無利。圍備始合,而羊祜兵五萬至江陵。諸將鹹以抗不宜上,抗曰:“江陵城固兵足,無可憂者。假令敵得江陵,必不能守,所損者小。若晉據西陵,則南山群夷皆當擾動,其患不可量也!”乃自帥眾赴西陵。
初,抗以江陵之北,道路平易,敕江陵督張鹹作大堰遏水,漸漬平土以絕寇叛。羊祜欲因所遏水以船運糧,揚聲將破堰以通步軍。抗聞之,使鹹亟破之。諸將皆惑,屢諫,不聽。祜至當陽,聞堰敗,乃改船以車運糧,大費功力。
十一月,楊肇至西陵。陸抗令公安督孫遵循南岸御羊祜,水軍督留慮拒徐胤,抗自將大軍憑圍對肇。將軍朱喬營都督俞贊亡詣肇。抗曰:“贊軍中舊吏,知吾虛實。吾常慮夷兵素不簡練,若敵攻圍,必先此處。”即夜易夷兵,皆以精兵守之。明日,肇果攻故夷兵處。抗命擊之,矢石雨下,肇眾傷、死者相屬。十二月,肇計屈,夜遁。抗欲追之,而慮步闡畜力伺間,兵不足分,於是但鳴鼓戒眾,若將追者。肇眾凶懼,悉解甲挺走。抗使輕兵躡之,肇兵大敗,祜等皆引軍還。抗遂拔西陵,誅闡及同謀將吏數十人,皆夷三族,自餘所請赦者數萬口。東還樂鄉,貌無矜色,謙沖如常。吳主加抗都護。羊祜坐貶平南將軍,楊肇免為庶人。
吳主既克西陵,自謂得天助,志益張大,使術士尚廣筮取天下,對曰:“吉。庚子歲,青蓋當入洛陽。”吳主喜,不修德政,專為兼併之計。
賈充與朝士宴飲,河南尹庾純醉,與充爭言。充曰:“父老,不歸供養,卿為無天地!”純曰:“高貴鄉公何在?”充慚怒,上表解職;純亦上表自劾。詔免純官,仍下五府正其臧否。石苞以為純榮官忘親,當除名,齊王攸等以為純於禮律未有違。詔從攸議,復以純為國子祭酒。
吳主之游華里也,右丞相萬彧與右大司馬丁奉、左將軍留平密謀曰:“若至華里不歸,社稷事重,不得不自還。”吳主頗聞之,以彧等舊臣,隱忍不發。是歲,吳主因會,以毒酒飲彧,傳酒人私減之。又飲留平,平覺之,服他藥以解,得不死。彧自殺;平憂懣,月餘亦死。徙彧子弟於廬陵。
初,彧請選忠清之士以補近職,吳主以大司農樓玄為宮下鎮,主殿中事。玄正身帥眾,奉法而行,應對切直,吳主浸不悅。中書令領太子太傅賀邵上疏諫曰:“自頃年以來,朝列紛錯,真偽相貿,忠良排墜,信臣被害。是以正士摧方而庸臣苟媚,先意承指,各希時趣。人執反理之評,士吐詭道之論,遂使清流變濁,忠臣結舌。陛下處九天之上,隱百里之室,言出風靡,令行景從。親洽寵媚之臣,日聞順意之辭,將謂此輩實賢而天下已平也。臣聞興國之君樂聞其過,荒亂之主樂聞其譽;聞其過者過日消而福臻,聞其譽者譽日損而禍至。陛下嚴刑法以禁直辭,黜善士以逆諫口,杯酒造次,死生不保,仕者以退為幸,居者以出為福,誠非所以保光洪緒,熙隆道化也。何定本仆隸小人,身無行能,而陛下愛其佞媚,假以威福。夫小人求入,必進奸利。定間者忘興事役,發江邊戍兵以驅麋鹿,老弱飢凍,大小怨嘆。《傳》曰:‘國之興也,視民如赤子;其亡也,以民為草芥。’今法禁轉苛,賦調益繁,中官、近臣所在興事,而長吏畏罪,苦民求辦。是以人力不堪,家戶離散,呼嗟之聲,感傷和氣。今國無一年之儲,家無經月之蓄,而後宮之中坐食者萬有餘人。又,北敵注目,伺國盛衰,長江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能守,一葦可杭也。願陛下豐基強本,割情從道,則成、康之治興,聖祖之祚隆矣!”吳主深恨之。
於是左右共誣樓玄、賀邵相逢,駐共耳語大笑,謗訕政事,俱被詰責。送玄付廣州,邵原復職。既而復徙玄於交趾,竟殺之。久之,何定奸穢發聞,亦伏誅。
羊祜歸自江陵,務修德信以懷吳人。每交兵,刻日方戰,不為掩襲之計。將帥有欲進譎計者,輒飲以醇酒,使不得言。祜出軍行吳境,刈谷為糧,皆計所侵,送絹償之。每會眾江、沔遊獵,常止晉地,若禽獸先為吳人所傷而為晉兵所得者,皆送還之。於是吳邊人皆悅服。祜與陸抗對境,使命常通。抗遺祜酒,祜飲之不疑;抗疾,求藥於祜,祜以成藥與之,抗即服之。人多諫抗,抗曰:“豈有鴆人羊叔子哉!”抗告其邊戍曰:“彼專為德,我專為暴,是不戰而自服也。各保分界而已,無求細利。”吳主聞二境交和,以詰抗,抗曰:“一邑一鄉不可以無信義,況大國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於祜無傷也。”
吳主用諸將之謀,數侵盜晉邊。陸抗上疏曰:“昔有夏多罪而殷湯用師,紂作淫虐而周武授鉞。苟無其時,雖復大聖,亦宜養威自保,不可輕動也。今不務力農富國,審官任能,明黜陟,慎刑賞,訓諸司以德,撫百姓以仁,而聽諸將徇名,窮兵黷武,動費萬計,士卒調瘁,寇不為衰而我已大病矣。今爭帝王之資而昧十百之利,此人臣之奸便,非國家之良策也!昔齊、魯三戰,魯人再克,而亡不旋踵。何則?大小之勢異也。況今師所克獲,不補所喪哉?”吳主不從。
羊祜不附結中朝權貴,荀勖、馮紞之徒皆惡之。從甥王衍嘗詣祜陳事,辭甚清辯;祜不然之,衍拂衣去。祜顧謂賓客曰:“王夷甫方當以盛名處大位,然敗俗傷化,必此人也。”及攻江陵,祜以軍法將斬王戎。衍,戎之從弟也,故二人皆憾之,言論多毀祜,時人為之語曰:“二王當國,羊公無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