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司馬孚是東漢京兆尹司馬防第三子、
司馬懿的三弟,兄弟八人俱知名,在當時號稱“
八達”。司馬孚性格
溫厚廉讓,以貞白自立,不與他人結怨。他還博涉經史,漢末動亂時,與兄弟在遷徙途中,仍不忘讀書自學。
陳留人
殷武,海內聞名,曾獲罪被流放,司馬孚前去探望他,與他同住同食,被時人稱頌。
魏
陳思王曹植很有才華,清選官屬,以司馬孚為
文學掾。曹植恃才放曠,司馬孚總是誠懇地勸諫他,曹植開始並不接受意見,而後卻能向他道歉。後來,司馬孚又升為太子
中庶子,輔佐
曹丕。
入仕曹魏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
曹操去世,司馬孚勸諫太子
曹丕節哀,與尚書和洽等整頓秩序,準備喪事,共同擁護曹丕繼位,不久代漢稱帝,是為魏文帝。當時,曹丕選拔
侍中、常侍等官,多用左右親近之人,司馬孚勸諫,於是更改人選。司馬孚轉任中書郎、給事常侍,宿省內,除
黃門侍郎,加
騎都尉。
黃初二年(221年), 劉備伐吳,孫權向魏稱臣,許諾送來兒子作人質,送回俘虜于禁,很久沒有到達。曹丕疑惑,詢問司馬孚,司馬孚建議不要緊逼,而是準備部隊,靜觀其變。後來,于禁到達,只是因為路上得病而有所耽擱,而孫權的兒子終究沒有送來。曹丕率軍到達長江岸邊,責問吳國違背諾言,於是魏、吳關係惡化,吳國停止進貢。之後,司馬孚外放為河內典農,賜爵關內侯,又轉任轉清河太守。司馬孚在曹丕時代也和
辛毗觀點相同,反對伐吳,主張休養生息。
累有功勳
黃初七年(226年),魏文帝曹丕駕崩,
魏明帝曹叡繼位,欲啟用司馬孚,問身邊的人:“司馬孚有他兄長的風範嗎?”身邊的人回答說:“和他的兄長很相似。”曹叡說:“我有
司馬懿兄弟二人,還有什麼可擔心的?”於是任命司馬孚為
度支尚書。度支尚書,魏文帝
曹丕時開始設定,掌管國家財政。
司馬孚認為要擒敵獲勝,應該先有準備,每次諸葛亮入侵關中地區,邊境的士兵不能抵擋,需要調集中央軍隊奔赴戰場,倉猝間總是來不及準備,應該預先選出步騎二萬部隊,分為兩部,以作交戰之用。他又建議,關中地區連年交戰,糧食物資儲備不足,應該從
冀州調集農夫五千人屯於上邽,秋冬訓練,春夏屯田。這些建議都被採納,於是關中物資充實,對待蜀國的進攻也有應對。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駕崩,齊王曹芳繼位,曹爽、司馬懿共同輔政。後來曹爽專權,李勝、何晏、鄧颺等亂政,司馬孚不管雜事,唯端正自己的行為避免被人陷害而已。
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政變奪權,司馬孚同司馬師一起屯兵司馬門,控制京師。曹爽一黨被誅殺,司馬孚因功進爵長社縣侯,加侍中。後來,司馬孚升任司空,又代替王凌為太尉。
嘉平五年(253年),孫吳太傅
諸葛恪徵發二十萬人伐魏,圍攻新城。司馬孚督諸軍二十萬防禦,到達
壽春,派
毌丘儉、
文欽等進攻。諸將想迅速出擊,司馬孚說:“進攻的一方,是要消耗大量人力才能成功的,暫且使用詐巧,不要與敵人力爭。”故意滯留了一個多月才進軍,此時
吳軍士卒疲勞,加之瘟疫流行,於是望風而退。
正元二年(255年) ,蜀將
姜維進攻隴右,雍州刺史
王經戰敗,朝廷派遣司馬孚鎮守關中,統領諸軍。不久,征西將軍陳泰與安西將軍鄧艾進擊姜維,姜維撤退。司馬孚回到京師,轉任太傅。
未嘗預謀
甘露五年(260年),魏帝
曹髦不滿
司馬昭專政,率宮人討伐司馬昭,於宮門處被殺。百官不敢奔赴,司馬孚前往,首枕其股(將曹髦的頭部枕於自己大腿上),失聲痛哭說:“讓陛下被殺是為臣的罪過。”上奏請求捉拿主謀者,正趕上太后下令以平民的禮節安葬曹髦,司馬孚、司馬昭同群公上表,請求改以
王禮安葬,得到批准。
司馬孚性格十分謹慎,司馬懿執政之際,他就有意避免過多地參與權政,而後司馬氏幾次廢立皇帝,他也未參與謀劃。司馬師、司馬昭因司馬孚是長輩,也不敢逼迫他,後來進封他為長樂公。
終身魏臣
泰始元年(265年) ,西晉代魏,魏帝
曹奐被貶為
陳留王,遷往
金墉城。司馬孚前往拜辭,握著曹奐的手,淚流滿面,不能自制,說:“臣到死的那天,也是純粹的大魏之臣。”
晉武帝
司馬炎封司馬孚為安平王,食邑四萬戶,進拜太宰、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設定官屬。每次元會時,司馬炎下令讓司馬孚乘車上殿,司馬炎則降階相迎。等到就座後,司馬炎親自獻酒祝壽,以家人之禮對待。司馬炎每次下拜,司馬孚都下跪來制止,司馬炎又賜予他
雲母輦、青蓋車。司馬孚雖被如此尊寵,卻不以為榮,常有憂色。
泰始八年(272年),司馬孚去世,享年九十三歲。司馬炎於太極殿東堂為他舉哀三日,贈“東園溫明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緋練百匹、絹布各五百匹、錢百萬,谷千斛”以助喪事。葬禮規格,比照東漢東平獻王
劉蒼的舊例。司馬孚臨終時,遺令:“有魏貞士河內
溫縣司馬孚,字叔達,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終始若一,當以素棺單槨,斂以時服。”
軍事成就
司馬孚常被當作忠臣和長者,他的政治、軍事才能一般不被人們重視。他的軍事才能雖然沒有
司馬懿父子那樣突出,但是也還算出色。他也曾統帥部隊支援關中、合肥新城,同蜀漢、吳國的部隊作戰,這其中以救援合肥新城一役最為有名。
吳國太傅
諸葛恪指揮二十萬大軍,挾東關大勝之勢攻打合肥新城,大將軍
司馬師命司馬孚統帥二十萬大軍救援合肥新城。司馬孚到達前線壽春後,淮南大將
毌丘儉、
文欽等要求立即進攻,司馬孚說:“凡是進攻的,都要藉助敵人的力量,為自己建立功績。要使用計謀和策略,不能僅憑力戰。”恰好司馬師也下令把合肥新城讓給諸葛恪進攻。司馬孚移駐合肥附近,城中守軍知道援軍就在附近,人心鞏固,並且用計拖延時間。吳軍中流疾橫行,許多士兵染病,再加上攻打堅城不克,部隊都無心作戰。諸葛恪圍困新城數月,反而日自己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
一個月後,司馬孚摸清了雙方的情況,主動出擊,吳軍敗退。《三國志·諸葛恪傳》稱:“魏知戰士罷病,乃進救兵,恪引軍而去。”諸葛恪的二十萬大軍在困於堅城之下,人員染病眾多的情況下,無力同司馬孚統帥的二十萬養精蓄銳的援軍作戰,在撤退中,很多傷病人員倒斃,大批落後的士兵被俘,這次戰役以司馬孚勝利結束。
這一戰例的特點是,誘敵犯難攻堅,挫傷敵軍的銳氣,並且在敵人精疲力竭的時候,使用新銳部隊對疲敝的敵軍進行打擊。司馬孚能夠把握戰場的主動權,採用“致人而不致於人”的策略,保存增強自己的力量,讓敵軍消耗力量,蝟集在只有數千人的小城下,合肥新城是滿寵特意選擇的地勢險要的地方修建,城小堅固,容易防守。諸葛恪的二十萬大軍也不能同時投入攻城,天氣炎熱,聚集在一起的部隊容易傳染疾病。守城的
張特、
樂文指揮得力,戰鬥從五月打到七月,諸葛恪也沒能象司馬懿那樣用晝夜不停,連續作戰的戰術,速戰速決,最終內外交困而失敗。司馬孚在援助新城戰役中的戰術在古今中外經常被使用。
個人作品
《
全晉文》收錄有司馬孚的作品及相關言論共十一篇:《請造沁口石門表》、《奏吊陳群母》、《奏永寧宮》、《奏請葬高貴鄉公以王禮》、《奏請易服復膳》、《重奏》、《奏止詣陵》、《重奏》、《又奏》、《皇后銘旌議》、《臨終遺令》。
人物評價
司馬炎: ①太傅勛德弘茂,朕所瞻仰,以光導弘訓,鎮靜宇內。②王勛德超世,尊寵無二,期頤在位,朕之所倚。
朱瑒:典午將滅,徐廣為晉家遺家;當塗已謝,馬孚稱魏室忠臣。
房玄齡:①安平風度宏邈,器宇高雅,內弘道義,外闡忠貞。洎高貴薨殂,則枕屍流慟;陳留就國,則拜辭隕涕。語曰“
疾風彰勁草”,獻王其有焉。故能位班上列,享年眉壽,清徽至范,為晉宗英,子孫遵業,世篤其慶。②安平立節,雅性貞亮。
陳普:心地終輸
范粲安,魚熊兼得古今難。永嘉陵墓溫明器,得似安平素木棺。
方孝孺:孚當廢弒之際不失臣禮,使曹氏之臣皆能如孚,師、昭雖暴終不敢奪魏而自立也。
趙翼:魏、晉以來,易代之際,能不忘舊君者,稱司馬孚、
徐廣。……是二人者可謂知君臣大義矣。然孚入晉仍受封安平王,邑四萬戶,進拜太宰、都督中外諸軍事。廣入宋,亦徐中散大夫。抑何其戀舊君,而仍拜新朝封爵也?
親屬成員
父親
兄弟
兒子
司馬邕,長子,被立為世子,步兵校尉、侍中。
司馬望,次子,過繼司馬朗為後。魏司徒,晉時封義陽王。
司馬輔,三子,魏野王太守。晉時封渤海王,後徙太原王。
司馬珪,七子,魏湞陽子,晉高陽王,官至尚書右僕射。司馬緝嗣。
孫子
司馬崇,司馬邕子。司馬邕死後,司馬崇被立為世孫。比司馬孚早死。
司馬敦,司馬隆母弟。司馬衡死後,司馬敦繼嗣。司馬隆死後,司馬敦又繼嗣。
司馬弘,司馬輔子。司馬輔死後,司馬承繼嗣。
司馬韡,司馬輔第三子,過繼給司馬晃為後嗣(因司馬晃的兒子司馬裒早死而司馬綽有病)。
司馬綽,司馬晃次子。
司馬顒,司馬瑰子,繼嗣司馬瑰。八王之亂中其中一王。
司馬韜,司馬景子。司馬景死後,司馬韜繼嗣。
後代
司馬鑠,司馬弘子。司馬弘死後,司馬鑠繼嗣。
司馬韶,司馬韡子,司馬韡死後,司馬韶繼嗣。
司馬訟,司馬顒子。繼嗣司馬緝。
司馬融,司馬植子。司馬顒與三位兒子被殺後無嗣,晉懷帝下詔以司馬植子司馬融為司馬顒嗣。
司馬欽,建興中,晉元帝又以司馬釋子司馬欽為司馬融嗣。司馬釋是司馬植的一位兒子。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在小說《
三國演義》中,司馬孚生平與正史大體相當。曹操去世時,司馬孚任中庶子,勸曹丕節哀,早登王位;司馬懿發動政變誅殺曹爽之際,司馬孚任尚書令,與太尉蔣濟共同做表,彈劾曹爽;魏帝曹芳被廢后,司馬孚贊同太后之言,主立曹髦為帝;曹髦被殺後,司馬孚枕屍痛哭,又上表請以王禮安葬;晉代魏時,司馬孚哭拜於廢帝曹奐前,言“身為魏臣,終不背魏”,被晉帝司馬炎封為安平王,不受而退。
影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