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德國城市)

科隆(德國城市)

德國西部萊茵河畔歷史文化名城和重工業城市。科隆市是德國的第四大城市,人口100.7萬。僅次於柏林、漢堡和慕尼黑。是一座現代化氣息極強的大都市。市中高樓大廈鱗次櫛比,是一個繁華的商業城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科隆
  • 外文名稱:Köln
  • 行政區類別:市
  • 所屬地區:德國北萊茵-威斯伐倫州
  • 面積:405.15 平方千米
  • 人口:100.7萬(2009年)
  • 方言德語
  • 著名景點科隆大教堂、霍亨索倫橋、朱古力博物館
  • 火車站:科隆火車站
  • 車牌代碼:K
  • 著名大學科隆大學
基本簡介,歷史,中世紀,展會名城,特產,交通方式,休閒娛樂,室內樂團,美食名吃,Früh,景點列表,旅遊諮詢,急救電話,足球隊,賽季陣容,遊記,天空,旅館,

基本簡介

科隆橫跨萊茵河兩岸,人口100.7萬(2009年),面積405平方公里,是德國第四大城市。
一譯“科倫”。公元前38年建為古羅馬要塞。曾是漢薩同盟主要成員。因位居歐洲東西和南北交通要衝,中世紀時經濟已頗發達。十九世紀中葉後,隨魯爾煤田開發和鐵路修築,發展更迅速。巨大水陸交通樞紐,重要的河港。科隆-波恩航空站位於東南郊,市內有通往布魯塞爾、波恩等地的直升飛機場。工業有軍工、冶金、機械、化學、製藥、煉油、紡織、食品等部門。全國重要褐煤產地之一,建有大火電站。全國金融中心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遭嚴重破壞。多古蹟,如著名科隆大教堂(圓頂上的兩塔尖高達161米)、羅馬時代地下廣場等。馬克思和恩格斯曾在此創辦《新萊茵報》。
科隆還是一個以羅馬式教堂和哥德式大教堂聞名於世的城市。屹立在萊茵河邊的科隆大教堂高157.31米,它有兩座哥德式尖塔,北塔高157.38米,南塔高157.31米。科隆大教堂是世界上目前最高的雙塔教堂,它已成為科隆市的象徵和遊客們嚮往的名勝之地。站在高高的塔頂極目遠望,萊茵河猶如一條白色的鍛帶從旁飄過。
科隆大教堂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的正式名字叫聖·彼德大教堂,始建於1248年,直到1880年才最後竣工。科隆大教堂包括五個殿堂和一個饒聖壇而建的帶有三個偏堂的迴廊。聖壇還保持著初建時的模樣,這個聖壇是中世紀德國教堂中最大的聖壇,聖壇上的十字架也是歐洲大型雕塑中最古老、最著名的珍品。聖壇的兩則還排列著有104個座位的坐椅。在科隆,這座巨石建築物不僅是人們參觀遊覽的必去之地,同時它也是人們歇息、遊玩的地方。教堂內靜謐、幽暗的氣氛同教堂外五彩繽紛、人聲鼎沸的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教堂前的廣場還是人們舉行各種慶祝活動的場所,每年的5-9月,每逢周末人們都要在此舉行民俗慶典活動,場面十分熱鬧。

歷史

科隆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紀。那時羅馬帝國正稱雄歐洲,皇帝奧古斯都派駙馬阿格里帕揮師北進,抵達萊茵河邊,與河東為數眾多的日耳曼部落隔河對峙。阿格里帕招募盟友烏比爾部落到河西來建起軍營要塞,共同防守新開拓的邊地。這是公元前38年的事。又過了幾十年,營寨四周漸成街市。這時,阿格里帕的外孫女,出生於此地的阿格里皮娜登上了皇后寶座。她懇請皇帝把自己的故鄉升格設市。公元50年,克勞鍬一世下詔,授予此地羅馬城市的權力,並定為名為科隆尼亞·克勞狄·阿拉·阿格里皮內西姆。這市名雖長,卻道出了城市的歷史淵源。科隆尼亞意為羅馬人的拓居地,克勞狄是皇帝名,阿拉是烏比爾沖淡落的祭壇,阿格里皮內西姆則是皇后名加詞尾變化而來。天長日久,這冗長的市名遂簡化為科隆。羅馬時代是科隆歷史上的第一個興盛時期,這裡商賈雲集,街市繁盛,城垣高磊,至今猶存的羅馬塔(Romerturm),就是那時城垣的一部分。

中世紀

是科隆的又一個盛世。公元795年,查理大帝定科隆為大主教駐地。此後,城池經幾度擴建,到12世紀時,今日科隆內城的規模就已經奠定。半圓形的城垣總長6公里,開有12座城門,現存3座,從中仍可窺見中古科隆城的雄偉氣勢。那時科隆有居民4萬人,是德意志首屈一指的大城,人口甚至超過當時的巴黎和倫敦。科隆的興盛得益於優越的地理位置。它地處南北水路和東西大道的要衝,又是朝聖要道。舟楫車馬都從這裡經過,八方貨物也在這裡集散。科隆當時還有一個特權,即:所有途經科隆的貨物,都必須首先在該市展銷3天,才能繼續轉運。這對於科隆的商業,無疑是一大促進。隨著經濟勢力的增強,科隆的富商和手工業行會奪回了城市管理權,大主教逃往波恩,不再是科隆的統治者。科隆成為帝國自由市和漢薩同盟的重要城邦
鐵與蒸汽機的時代為科隆帶來了第三個興盛時期。1815年,科隆被併入普魯士。1839年,鐵路修到科隆,與河運聯成一氣。隨著魯爾煤田的開發和鐵路的延伸,科隆一躍而成近代的工商業都市。1876年,發明家奧托在科隆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四衝程內燃機,轟動了各國工業界。從1917年到1933年,阿登納擔任科隆市長。在他的推動下,科隆建起了內外環綠化帶和博鑒會場設施,城市面貌大為改觀。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科隆遭到猛烈轟炸,全城幾乎被夷為平地。戰後,科隆在廢墟上重建,這座歷盡滄桑的萊茵古城,如同灰燼中飛出的金鳳凰,又成為一個興旺發達的現代化大城市。
科隆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城市,它建城於羅馬時代,當時的名字為“克勞蒂亞·阿格里皮娜的殖民地”(Colonia Claudia Ara Agrippinensium),這個名字來自於羅馬皇后小阿格里皮娜,她是在萊茵河畔誕生的。公元50年當時的居民點被提升為城市,成為羅馬帝國下日爾曼尼亞省的省會。公元80年通過建造艾費爾溝渠科隆獲得了羅馬最早的溝渠之一。今天科隆的名字是從羅馬名字中的Colonia簡化過來的。從313年開始可以證明當地有一位主教。
進入中世紀後科隆保持了它的重要地位。455年弗朗克人攻占科隆。至6世紀科隆是一個獨立的法蘭克王國的首都。後來它被併入克洛維一世的法蘭克帝國,但是在當地保持了很大的自主權。市內長時間有羅馬人與法蘭克人同居。從6世紀到8世紀市內不同民族的人融契約化。法蘭克人接受了羅馬人的文化比如建築和玻璃製造業。墨洛溫王朝末期科隆是德國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最晚從加洛林王朝開始科隆的主教和大主教成為神聖羅馬帝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薩克森王朝統治時期科隆對神聖羅馬帝國與拜占庭帝國之間的和解起了重要作用,當時有一段時間奧托二世的皇后提奧法努在科隆出任帝國執政,她本人是希臘人。10世紀裡在科隆有多個修道院成立,市內建築了許多新的教堂。此後科隆在一系列很有作為的大主教的領導下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思想中心。1164年大主教萊納爾德·馮·達瑟爾將東方三博士的遺骨從米蘭移到科隆,使得科隆成為一個重要得朝聖地。在中世紀中期科隆是德國最大的城市,科隆的城牆多次擴展。1225年建成的城牆有16個城門,比當時同時由腓力二世建造的巴黎城牆還要大。從12世紀開始科隆與耶路撒冷、君士坦丁堡和羅馬市一起被並稱為聖城,它當時的正式拉丁語名稱為Sancta Colonia Dei Gratia Romanae Ecclesiae Fidelis Filia(上帝授予的神聖的科隆,羅馬教廷忠實的女兒)。當時市民決定建造一座絕無僅有的大教堂來存放聖跡。1248年科隆大教堂奠基。
1259年科隆獲得了物品待售權。科隆市民對所有在萊茵河上運輸的貨物享受首購權利。這為科隆帶來了巨大的財富。1288年科隆大主教與市內的市民貴族之間的鬥爭以市民獲勝暫時告終。大主教的軍隊在戰場上被戰敗,科隆不再屬於大主教的領地,大主教被迫遷往波恩,只有在舉辦神事時才有權入市。科隆成為漢薩同盟的成員城市。不過科隆一直到1475年才正式成為自由城市。
1582年科隆大主教蓋布哈爾德·馮·瓦爾德堡退出羅馬天主教並與一個新教修女結婚後被教皇額我略十三世革除教籍。恩斯特·馮·巴伐利亞被設立為科隆大主教。此舉防止了在七選帝侯中新教貴族成為多數。這個事件導致了從1583年至1588年的科隆戰爭。道依茨、波恩和諾伊斯被毀。
在三十年戰爭中科隆沒有遭到破壞,科隆市民花錢來避免軍隊圍攻或者占領。通過製造和出賣武器科隆還依靠戰爭大賺了一場。
法國大革命後法國軍隊於1794年入駐科隆。“聖城科隆”的歷史便結束了。整個萊茵河左岸地區完全被併入法國,法軍進入城市時許多科隆市民將他們當作解放者歡迎他們。至此為止被歧視的猶太人和新教徒獲得了平等的權利。雖然法國統治時期當地的稅務非常高,但是科隆人還是非常忠實拿破崙·波拿巴。拿破崙曾於1804年訪問科隆。1815年科隆和萊茵蘭被劃分給普魯士。通過當地銀行家的努力科隆成為普魯士繼柏林後最重要的城市。
1848年,馬克思與恩格斯在科隆創辦《新萊茵報》,1849年2月7日和8日,科倫陪審法庭分別以“侮辱當局”和“煽動叛亂”的罪名兩次傳訊並審判馬克思、恩格斯等人。1849年5月,馬克思被普魯士當局驅逐出境,前往巴黎。
1880年在普魯士國王的幫助下大教堂終於正式建成(整個建造時間為632年)。實際上科隆大教堂太大了,它不斷地需要維護,因此它也被稱為“永久工地”。19世紀末科隆的要塞擴展,老的城牆被拆除,城市得到擴展,此外也開始合併周邊的村鎮。今天中世紀的城牆只有少數地方被保留作為紀念。
1945年的科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科隆受到英國和美國地毯式轟炸,市內90%的建築被毀,市民數目從80萬降低到40萬。從1945年1月至3月在科隆1800名德國和外國的反抗組織人士被納粹屠殺(戰末罪行)。
1945年4月4日美國第82空降師的波格下士在德國科隆街頭正在看一個警告標語;後方的豹式戰車由於劇烈燒毀的關係,所有的扭力棒均已失去效用。直到1959年科隆的居民數才恢復到戰前的水平。通過合併周邊村鎮科隆的人口於1975年超過了一百萬,但是1976年又降低於這個數目了。

展會名城

科隆不僅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獨具魅力的古老教堂建築而聞名於世,同時它還是著名的展覽會名城,許多消費行業的國際性博覽會在此舉行,其中主要有國際食品博覽會、國際圖像博覽會、國際家具博覽會、國際遊戲博覽會等。如此眾多的展覽會每年都要吸引大批國內外客商的到來,它以成為科隆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視窗。

特產

花露水在法語中就是“科隆之水”的意思。拿破崙時代,駐科隆的法國兵回故鄉時,據說就是拿“科隆之水”送給妻子和戀人的。參觀完大教堂後來到廣場上,朝四面一望就能看到掛著4711招牌的商店。4711表示的是第一家出售花露水的店鋪。原店鋪在戰爭中被燒毀,現見到的是後來重建的。
在科隆想感受購物的樂趣,則必去“步行者天堂”的霍耶街(Hohe Straße)。那裡禁止車輛通行,因而您可以盡情地逛街。出了大教堂筆直向左走就是了。百貨商店、科隆香水專賣店、禮品商店、餐館等排滿街道兩側,非常熱鬧。

交通方式

德國航空公司Lufthansa(LH)在國內各大都市均有班機來往。國內線應於半小時以前辦理,若路線不熟,最好能提早1小時到機場。
列車的種類有近郊列車Nahverkehr,快車Eilzug(E),特快車D-Schnellzug(D),國內主要都市特快車Intercity(IC),國際主要都市特快車International Intercity (IIC),歐洲國際快車Trains Europa Express(TEE)。通常車廂分吸菸區和不吸菸區。臥車分兩種,二等臥車僅有簡單床鋪,一等臥車則有房間。車廂均貼有出發時刻Abfahrt和到達時刻Aukunft。有些車廂會中途脫離而不到目的地,所以須特別注意車廂里的標示。車站沒有剪票口,上車才查票。列車啟動不響鈴聲,所以旅客要提高警惕。如果不願攜帶大包行李,可另外購買行李票,待下車後憑存根領回行李。列車票價視距離而定,IC、IIC、TEE的快車票比較貴,而E、D的快車票和青少年專用的可通行歐洲16國的經濟票則較為便宜。
德國列車以ICE的速度最快,時速高達近300千米。車廂設備比法國的TGA更加豪華,頭等車廂有電視,座位很寬敞。其次是IC和TEE,德國列車相當準時,不可遲到。歐洲火車證適用於德國所有列車,但乘ICN夜車則須補車費。此外還有其他其他優惠,如乘各大城市的S-Bahn(即有軌電車,連線市區與近郊之間)、DB巴士(車上印有Bahn),浪漫之路和堡壘之路的旅行,搭乘KD(Koln-Dusseldorf)航運公司的遊船以及航運於萊茵河和摩澤爾河(Mosel)的客輪(乘快艇可享受半價優惠)都是免費的,捷運(U-Bahn)除外。
在德國坐火車,最好買集體票和往返票,這些票可以得到優惠。在旅遊季節,常常座無虛席,因此最好預定座位,否則上車後就可以找不到座位,要一直站到目的地。
德國境內有十分發達的高速公路網和四通八達的聯邦道路Bundesstrasse。道路標誌非常清楚,旅客們在獲得充分休息後不妨考慮租車旅行的方式,但需事先在本國取得國際駕駛執照。市內時速50千米,高速公路時速120~140千米。駕車時要系妥安全帶,不可亂鳴喇叭,超車應由左線以策安全。
法蘭克福乘坐IC特快,約2小時15分鐘後,可抵達科隆。這裡是鐵路交通樞紐,因而還有不少國際列車始發或到達,主要有通往比利時和荷蘭方向的國際列車。
科隆市內列車和捷運都比較多,不過想觀光,步行足夠了。另有觀光巴士,一次花費1小時30分鐘,即可瀏覽全程。
5人以上發駛。
時間:4-10月,10:00、11:00、14:00
11-3月,11:00、14:00
出發地點:科隆旅遊局旁,大教堂對面。
票價:
成人 ?15.00
6~12歲兒童 ?4.00
老年人 (僅限周一) ?11.00
科隆歡迎卡持有人 ?11.00

休閒娛樂

狂歡節
在德國,最熱烈、最馳名、參加者最廣泛的傳統節日要算狂歡節。科隆是狂歡的三大慶祝中心之一(其他兩個是美因茲杜塞道夫),每年都要舉行規模盛大的遊行活動。
狂歡節的日期每年都不一樣,它隨復活節的早晚而定。復活節是紀念耶穌受刑死後三天復活的節日。它定在從春分(3月21日)起見到第一個滿月後遇到的第一個星期天,這樣它的日期就游移於3月22日到4月25日之間,年年不同。復活節前有齋期,齋期前人們總要狂歡一番,這樣就產生了狂歡節。狂歡節大遊行定在復活節前48天,這一天一般在2月份或3月份,又叫玫瑰星期一
不過,早在頭一年的11月11日11點11分,科隆就宣布進入狂歡的季節,人們稱之為“第五季”。各種民間團體開始籌備慶祝活動。從新年初夕(12月31日)到狂歡節大遊行這一段時間內,科隆舉辦各種歡慶晚會和化裝舞會500多次,狂歡的氣氛一天濃似一天。人們還推選了科隆的狂歡節三星,即“王子”、“貞女”(由男士裝扮)、“農夫”,緊鑼密鼓地為大遊行作最後的準備。
從玫瑰星期一前的那個星期四開始,狂歡節進入高潮階段。星期四這一天是婦女狂歡日,婦女們統治科隆一天。平時舉止端莊的婦女,這天穿上奇裝異服,臉上抹得花花綠綠,結隊遊行,又跳又鬧。有的會給觀眾一個意想不到的親吻,有的會用剪刀去剪男士的領帶。有經驗的科隆人這一天都特意換上一條舊領帶。星期六和星期天,各街區舉行小範圍的遊行活動。
玫瑰星期一,狂歡節大遊行的日子終於盼到了。科隆沉浸在狂熱的節日氣氛里,全城萬人空巷,人們都湧向街頭,早早在那裡等候長龍似的化裝遊行隊伍。來了!,一隊隊穿著五顏六色的奇異服裝,戴著面具或畫著臉譜的隊伍,在樂隊的伴奏下,過來了。遊行者有的扮成馬戲團的小丑,有的扮成小貓狗熊,有的扮成荷槍的武夫,有的扮成仗劍的騎士,走走停停,唱唱舞舞,觀眾們也會隨著樂隊的節奏或唱或叫,似痴如狂情緒格外熱烈。遊行隊伍中穿插著各種花車彩車,緩緩行進,有的彩車上還豎著諷刺某些政治家的漫畫式造型,引得觀眾笑聲不止。彩車上的人們還不斷地向觀眾撒糖果。整整3個小時,糖果不停地撒呀,拋呀,有如天女散花。據說每次狂歡節要撒好幾十噸糖果,幾十萬人都能撿到幸福吉祥糖,誰撿得最多,誰最幸福……
科隆的狂歡節大遊行,規模盛大,歷史久遠,從1823年始辦,形成傳統,聞名全德。許多外地人,甚至外國遊客都慕名專程而來,在科隆度過這使人一生難以忘懷的狂歡節。

室內樂團

德國科隆室內樂團
劇目簡介:該劇團成立於1923年,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帶有34位音樂家組成的用現代樂器演奏巴洛克時期音樂的古典交響樂團,正象倫敦一家著名的報紙在1937年所評論的“一個精緻而偉大的樂團。
自1964年赫爾穆特·米勒·布呂克擔任該團指揮和藝術總監之後,該團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新突破。米勒·布呂克這位音樂奇才深入研究了巴洛克時期音樂的演奏方式,為讓人們在現代音樂大廳中生動、完美的聆聽巴洛克和古典時期的音樂,突破了巴洛克時期音樂演奏的局限性,運用現代樂器的優勢,逐漸地開闢出一個音樂表演的新天地。
60年代末,米勒·布呂克在維也納用古典樂器錄製了海頓的作品而名噪一時。1976年創辦了“森島之春”國際古典音樂節。1988—1998年開始用現代樂器演奏新系列“古典大師名曲精選”。出版了700餘張CD和唱片,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古典系列唱片集,經過著名的Naxos音響公司的全球公司推售,他們在科隆音樂廳、維也納王子劇院等著名劇院的演出已滿譽全球。該團表演的泰勒曼“塔姆斯塔特序曲”獲得嘎納古典音樂系列18世紀交響樂“金唱片獎”的殊榮。
米勒·布呂克先生是中國人民的一位好朋友,曾率該團參加過中國藝術節,相信此次中國之行將會贏得更多的中國朋友。

美食名吃

Papa Joses Bier Salon
在緊接著市政廳大樓的背後,離大教堂也很近。店堂內經常播放著2~3種自動風琴的音樂,有時有現場樂隊演奏。餐桌是用縫紉機台改裝成的。窗外的石板路街道和昏黃的街燈讓您猜測:戰前的德國小酒館或許就是這樣的吧?

Früh

位於與車站相反方向的Am Hof街上,正對著大教堂。店內出售各式各樣的香腸。有一種向您特別推薦的是名為施拉哈特普拉梯的套腸,價格稍貴,但其中用豬血和豬油製成的香腸特別美味。
Cafe Reichard
用大塊大理石作室內裝飾的Cafe Reichard算得上科隆第一漂亮的咖啡屋。而且食品單個,有各種蛋糕小點心,內容十分豐富。特別是一種德國特製的蛋糕卷,名為薄姆克漢,堪稱絕品。地處大教堂前面,門口搭有像溫室一樣的陽台,一看就知道。
Alt Koln
外壁上裝飾著一口古鐘,很容易找到。把古老的烹調用具作了室內裝飾,可謂別出心裁。有的座位設在葡萄酒桶內。一種叫H?msche的煮醃肉(豬腿肉)非常好吃,特向您推薦。不過量很大,一份足夠兩個女孩子吃。 此餐廳在2009.12.25日之前已經不存在了,牆上也找不到大鐘了,改成了另一家餐廳,名字好像叫做“Kolsch”。
移步換景
科隆城市古老,勝跡眾多,風景優美。歷代詩人為它寫下不少讚美的詩篇,人們還流傳著“沒到科隆即沒到過德國”的說法。
科隆市容科隆市容
科隆市區地跨萊茵河兩岸,但它的核心,也就是內城,坐落在萊茵河西岸。名勝古蹟和繁華商業區大多集中在這裡。科隆大教堂是內城的中心,附近交通繁忙,小汽車和公共汽車川流不息。10多年前,科隆人建了個教堂平台,使這座建築物與嘈雜的交通相隔離。由此形成的教堂廣場已成為當地人和旅遊者的聚會中心。這裡可以看到滑旱凍的青少年在寬廣的場地上繞圈,馬路畫家在地上用彩色粉筆臨摹名畫,還可以經常看到一些水平不低的音樂愛好者自發地為人們演奏。

景點列表

科隆大教堂 羅馬博物館市政府 科隆的美術館安托尼特教堂 朱古力博物館德國體育和奧林匹克博物館芬芳博物館
朱古力博物館朱古力博物館

旅遊諮詢

科隆的旅遊諮詢處位於大教堂右側的大樓一層。
電話:2213345
傳真:2213320
諮詢時間:5-10月周一至周六 8:00-22:30
周日、節日 9:30-19:00
11-4月周一至周六 8:00-21:00
周日、節日 9:30-19:00
收費:旅館預定手續費5-6DM/人
關於電話:
科隆的電話區號為0221。
手機通訊在科隆的信號接收較好。

急救電話

這裡的應急電話:110-報警;112—火警及急救

足球隊

成立時間: 1948年2月13日所在國家: 德國
科隆(德國城市)
所在城市: 科隆
吉祥物:公羊Hennes八世
俱樂部主席: 沃爾夫岡·奧維拉斯
俱樂部主教練: 斯托勒·索爾巴肯
球隊隊長:佩德羅·傑羅梅爾
主球場: 萊茵能源體育場(容量:50374)
聯繫地址: Cluballee 1-3,Postfach 42 02 51,DE-50896 Koln
科隆足球俱樂部是目前德國18支甲級勁旅中成立最晚的球會,它成立於1948年2月13日。六年之後,當聯邦德國隊在瑞士伯爾尼第一次奪得了世界盃賽冠軍時,科隆足球俱樂部還處於百廢待興階段。
科隆足球俱樂部的前身為1901年成立的科隆波斯比俱樂部和1907年成立的舒爾茨07兩家球會。科隆隊球衣採用紅白二色,隊徽則以科隆市內兩幢大教堂為主題,這兩幢教堂是歐洲最高的大教堂,所以在科隆足球俱樂部的全名及隊徽上有“No.1”一詞。
在球會的成立典禮上,年輕的俱樂部主席科瑞默壯志凌雲地宣稱,10年之內成為德國冠軍球隊。當時大家對這番豪言壯語都不以為然。雖然科瑞默的許諾沒有立刻兌現,但科隆隊成立1年後便已晉身西部甲級聯賽,亦即今日德國聯賽的前身。科隆隊在第一屆甲級聯賽(1949~1950)結束時排行第5。亦由那時起,科隆成了德國足壇雄居一方的諸侯。科隆足球俱樂部是1963~1964賽季參加首屆職業甲級聯賽的球隊之一,俱樂部主席科瑞默也是職業甲級聯賽發起人之一,另一位發起人是前聯邦德國隊主教練海爾博格。在第一屆職業甲級聯賽中,科隆隊出手不俗,30戰17勝11平2負,把第二名拋離6分之多,從容不迫地摘取了冠軍王冠。首戰告捷的科隆隊乘勝前進,先後於1968年和1977年兩次奪得杯賽冠軍。
在1977~1978賽季中,科隆隊首戰1:5慘敗,大家以為科隆隊將從此滑入低谷,誰知這一年竟是球隊成立以來成績最好的一年,科隆隊成為聯賽和杯賽雙料冠軍這一年球隊剛好成立30年。另一方面,這也是自德國聯賽有史以來第3個“雙冠王”,其他兩支球會分別為沙爾克04隊(1937年)和拜仁慕尼黑隊(1969年)。雖然科隆隊奪得的冠軍獎盃並不多,但他是除拜仁慕尼黑隊外德國足壇最成功的球會,他們保持著10次晉身杯賽決賽的紀錄,在10 次決賽中,他們4勝6負。
步入90年代,科隆隊在德國足壇的地位有所下降,球隊也在1998年歷史上第一次跌入德乙。此後球隊一直在德甲和德乙之間徘徊。2004~05賽季,科隆隊在以德乙第一名的成績重回德甲,王子波多爾斯基也以24個進球雄踞射手榜首位。但球隊在接下來的德甲聯賽中依然難逃降級厄運,波多爾斯基也轉投拜仁慕尼黑。科隆在08~09賽季在道姆的帶領下重新回到德甲並保級成功,而道姆也在保級之後功成身退。
聯賽記錄:
主場大比分贏球:8:0 勝布勞斯維格(1979年9月8日) 8:0 勝沙爾克04(1969年11月8日)
客場大比分贏球:6:1 勝柏林塔斯馬尼亞1900(1965年10月30日)
主場大比分輸球:1:6 負多特蒙德(1994年8月23日) 1:6 負斯圖加特(1991年6月1日)
0:5 負卡爾斯魯厄(1990年4月21日)
客場大比分輸球:0:7 負拜仁慕尼黑(1971年5月15日)
出場紀錄:
舒馬赫(422),奧維拉斯(409),里特巴爾斯基(406),羅爾(381),西姆梅特(357),韋伯(356)庫爾曼(341),孔諾普卡(335),弗洛赫(329),伊格內爾(326)
科隆2010/2011陣容科隆2010/2011陣容

賽季陣容

球衣號
球員
英文名
位置
生日
國籍
身高(cm)
體重(kg)
出場次數
進球數
1
Faryd Mondragon
門將
1971-06-21
192
93
2
Miso Brecko
右後衛
1984-05-01
178
77
3
Youssef Mohammad
後衛
1980-07-01
182
76
4
Marvin Matip
中後衛
1985-09-25
德國
184
80
5
Martin Lanig
前腰
1984-07-11
德國
190
78
6
Taner Yalcin
前衛
1990-02-18
德國
187
80
7
Sebastian Freis
中鋒
1985-04-23
德國
183
75
8
Armando Petit
後腰
1976-09-25
175
68
9
Mannase Ishiaku
中鋒
1983-01-09
183
82
10
Lukas Podolski
中鋒
1985-06-04
德國
180
81
11
Milivoje Novakovic
中鋒
1979-05-18
195
85
12
Andrezinho
右後衛
1981-10-09
巴西
173
67
13
Daniel Brosinski
前衛
1988-07-17
德國
178
70
14
Alexandru Ionita
前鋒
1989-08-05
185
80
16
Christopher Schorch
後衛
1989-01-30
德國
190
80
17
Kevin Pezzoni
前衛
1989-03-22
德國
193
80
18
Konstantinos Giannoulis
後衛
1987-12-09
希臘
184
73
19
Mato Jajalo
前衛
1988-05-25
180
78
20
Adil Chihi
前鋒
1988-02-21
181
73
21
Pedro Geromel
中後衛
1985-09-21
巴西
194
87
22
Fabrice Ehret
左後衛
1979-09-28
183
71
23
Kevin McKenna
前鋒
1980-01-21
加拿大
189
76
25
Adam Matuschyk
前衛
1989-02-14
波蘭
183
73
27
Christian Clemens
前衛
1991-08-04
德國
183
70
28
Carsten Cullmann
後衛
1976-03-05
德國
187
82
29
Christopher Buchtmann
前衛
1992-04-25
德國
175
32
Stephan Salger
後衛
1990-01-30
德國
184
73
33
Michael Niedrig
前衛
1980-01-12
德國
182
78
34
Miro Varvodic
門將
1989-05-15
191
81
35
Alexander Vaassen
後衛
1991-12-09
德國
181
65
36
Bienvenue Basala
後衛
1992-01-02
德國
183
71
37
Reinhold Yabo
前衛
1992-02-10
德國
175
70
49
Jose Vunguidica
前鋒
1990-01-03
186
84

遊記

沿著萊茵河從科布倫茨經過波恩,再往北,兩岸的景色就慢慢變了,靜靜的葡萄園,幽秘的中世紀城堡不見了,城市的距離在縮短,河面上會有大型的油船和貨輪頻繁往來。前面就是德國的西大門科隆,自科隆過杜塞道夫便是德國著名的魯爾工業區。到達科隆的時候,正好趕上了一年一度的狂歡節的高峰。
進入科隆到處看到一種廣告,因為不懂德文只能從畫面上去判斷。畫面上是一俊男半身像,西裝領帶,手握啤酒杯,開懷大笑。細細一看,他的領帶自領結以下全被剪了,只剩下了脖子上的那一圈,下端留著斜斜的剪口。我不懂那是什麼意思,就問來接我們的德國朋友。朋友笑著告誡我們明天不要穿西裝上街,特別不要系高級領帶。因為狂歡節中的女士可能笑眯眯地走近你,然後突然一手揪住你的領帶,一手掏出剪刀,咔嚓一下,轉身就跑了。這是科隆狂歡節的一個特殊習俗。
帶著感受科隆人狂歡的強烈欲望,加上時差的煩惱,那晚怎么也睡不好,第二天很早就起床,我要出去遛達。趕在科隆沸騰之前,去感受這座兩千年歷史名城的靜謐。

天空

是剛剛洗過的,可以看得很高很遠,晨曦中的白雲靜靜地飄在天邊,那種純淨使自己戴了一幅高清晰度的眼鏡。天空下的一切,都變得格外的清晰,以至於自己感到不太習慣。並不高大的哥德式屋頂帶著閣樓上的小百葉窗,爬滿牆壁的鱷魚草,馬路兩旁如蓋的橡樹,街心花壇中盛開的玫瑰與鬱金香,還有消失在前面拐彎處的柏油馬路,構成了一幅透明的水彩。眼前的景致激起了我的靈感:去到萊茵河邊,站在德意志大橋上看朝陽照射下的科隆大教堂,去感受朝霞里高聳入雲的教堂尖頂的神聖,去偷聽阿波羅神與耶穌基督的私語。
寬闊的萊茵河緩緩地流過科隆,把城市分為東西兩半。東部是新區,西部是老城區,霍恩索雷倫大橋與德意志大橋把城市連在一起。站在德意志大橋上俯視兩岸,這個德國第四大城市就幾乎一覽無餘。我發現在這座工業城市看不到一個煙窗。東部的新區雖然有一些新的建築,卻與老的城區搭配得十分合理、協調,視覺上沒有突然的跳躍感。這個城市好像是在兩千年前設計好了,以後只是按照統一的圖紙建設而已。萊茵河西岸,石青色的科隆大教堂的雙塔在晨輝中閃著熠熠的光芒,莊嚴、肅穆、神聖。
這座高157.38米,花費16萬噸石頭,歷時632年才建成的世界上最偉大的哥德式建築,足以讓任何人對科隆這座城市肅然起敬,為科隆市民的頑強和永不停息的奮鬥精神所折服。腳下踩著德意志大橋堅實而樸素的鋼樑,橋下是萊茵河靜靜的流淌,遠望大教堂直入雲端的尖頂,我感悟到這就是德意志精神所在——堅強、追求、深邃。迎面吹來涼爽的風,我慢慢閉上眼睛,用心去感受此刻異國他鄉靜謐與神聖。腦海卻浮現出穿制服的黨衛軍的來回走動、集中營里鐵絲網後猶太兒童恐懼的眼神……而後隆隆的炮聲從耳邊響起,科隆籠罩在火光中,萊茵河上巨響後升起的水柱直衝大橋的橋身…….日耳曼,這是怎樣一個民族啊?
走進科隆的狂歡節,置身在那些自由輕鬆狀態下的市民中間,也許是幫助我認識日耳曼民族的難得機會。
狂歡大遊行是以科隆大教堂為中心展開的,數以萬計的人們聚集在教堂四周。教堂附近臨時搭建了許多的攤位,主要是賣遊行用的化妝面具、氣球、小玩意,當然更多的是兼賣啤酒飲料快餐。廣場上有各種表演,街道上不時會有不同的遊行方陣通過。今天是禮拜四,正好是狂歡節中的婦女節,這一天婦女們會衝進市政府把市長打倒,自己坐在市長的寶座上,宣布對城市的占領。女人們在街上瘋狂地剪男人的領帶,並作為戰利品帶回家掛在牆上欣賞。所以遊行隊伍中的婦女方陣特別醒目。奇怪的是年輕姑娘化妝並不是很張狂,她們有的化裝成白衣天使——護士,旁邊的男朋友則化裝成傷員,護士攙扶著傷病員遊行;有的化裝成很安詳的動物,如頭上帶著羽毛的和平鴿;更多的不化妝,只是成群結隊跟在隊伍後面,嘻嘻鬧鬧。瘋狂的是中老年婦女,她們一改德國婦女平常的嚴謹,濃妝艷抹,服裝鮮艷,肆無忌憚地在遊行隊伍中橫衝直撞。有一胖老太太走在家人的前面,胸前挎著一個巨大的男生殖器畫板,臉上充滿了自信與堅定。擠在人群中突然被身邊的女士抱住親一口是很正常的事,不少男人臉上都會留下不止一個的曙紅唇印。
遊行隊伍中很多是以家庭為單位的,一家人不同年齡、性別正好化裝成一個神話故事或是創意為一種場景。也有屬於遊行發燒一族的,在廣場上我看到一群老頭,化裝成為一班海盜,腰裡別著手槍,戴著眼罩,他們的海盜船要花費幾萬歐元。他們不停地擺著不同造型,免費為人們合影。
以前聽說過德國還存在極少數新納粹分子,但我在遊行隊伍中沒有見到一個化裝成黨衛軍的。
作為一個黃皮膚黑眼睛,在德意志人海中我絲毫沒有感到陌生,人們友好和善。偶爾用英語的交流中,我發現德國人對中國充滿了好感和嚮往。也許正因為這樣,德國才成為了中國在歐洲的最大經濟合作夥伴。
科隆大教堂
因為遊行活動停止向遊人開放,我不能進到裡面從下往上去看陽光透射後的彩色玻利畫,去重溫三聖的故事;也不能爬上幾百級台階登上教堂尖頂,去聆聽神在風中的言語。但我相信神正在傾聽教堂周圍不息的腳步。
隨著遊行隊伍,游看了羅馬.日耳曼博物館、舊市政廳、觀光碼頭,一直到下午三點多遊人漸漸退出,我才回到了旅館休息。

旅館

的附近有很多小酒吧,黃昏時我隨意地進了一間,我不善飲酒,但喜歡在安靜的地方喝點什麼,聽聽音樂,看看報紙。這是一間有著二百多年歷史的酒吧,裡面客人很少,兩個老太太一個老頭,加我總共才四個客人。我坐在單獨的一排,老人們見我進來後,微微抬起頭,眼睛裡流露出真誠和善意,但又不至於打攪這份黃昏中的寧靜。而最令我感到意外的是,背景音樂居然是我們特別熟悉的前蘇聯衛國戰爭中曲子,《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紅莓花兒開》《喀秋莎》。在這種音樂中,德國人已經沒有了任何心的芥蒂,自然、坦然到只有我這箇中國人才能意識到這歌曲那份特殊背景。要是在日本,你是不可能聽到哪家酒吧會放中國<游擊隊之歌>的,不會的,永遠不會的。
在科隆短暫的幾日逗留,使我對日耳曼民族有了更深的認識,不,是對所有民族有了更深的認識,那就是一個民族只要戰勝自己就是不可戰勝的民族。
科隆
(Provincia de Colón)是巴拿馬的一個省,位於該國中部,面向加勒比海。面積4,868平方公里,2006年估計人口235,299人。[1] 首府科隆。
下分5縣、40市。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