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沿革,學校前身,建國之後,學術研究,科研成果,科研平台,學術資源,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師資力量,學科建設,教學建設,國際交流,文化傳統,學校標識,精神文化,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獲得榮譽,知名校友,
歷史沿革 學校前身 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為培育革命幹部,滿足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的需要,中共中央於1937年7月底決定創辦
陝北公學 ,由
林伯渠 、
吳玉章 、
董必武 、
徐特立 、
張雲逸 、
成仿吾 等人籌辦。陝北公學實行黨團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直屬
中央組織部 、中央宣傳部領導,是中共中央直接領導創辦的一所革命的大學。
陝北公學開學典禮 陝北公學的辦學宗旨和培養目標”實施國防教育,培養抗戰人才”,為此制定了”幫助青年獲得抗戰中實際工作的方法與民族自衛戰爭的最低限度的理論基礎”的教育方針,並根據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的原則制定教學計畫,將理論和實際相聯繫、教學內容少而精、教與學一致確定為教學工作的原則。辦學兩年,陝北公學共培養6000多名學生,吸收3000多名青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9年夏,抗日戰爭的形勢發生了變化,日寇、國民黨頑固派加緊進攻解放區。6月,中共中央決定陝北公學、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延安工人學校、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四校聯合成立
華北聯合大學 ,開赴華北敵人後方辦學。
1939年7月7日,華北聯合大學在
延安 宣告成立,實行黨組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設社會科學部、文藝部、工人部、青年部。華北聯合大學的教育方針是:為革命實際鬥爭的需要而培養革命幹部;注意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貫徹少而精和通俗化的原則。校訓是”團結、前進、刻苦、堅定 “華北聯合大學實行軍事化管理,培養出來的幹部都能適應在戰爭條件下工作的需要,它是中國共產黨在敵後辦起的第一所高等學府,被譽為”插在敵人心臟上的一把劍”。
1948年春,
中共中央 決定將華北聯合大學和
北方大學 合併,成立
華北大學 ,以便集中力量擴大辦學規模,為迎接全國解放培養大批建設幹部。 北方大學1945年11月成立於
晉冀魯豫邊區 ,是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和邊區人民政府創辦的一所規模較大、學科專業比較齊全的高等學府。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下設行政學院、財經學院、教育學院、工學院、醫學院、農學院、藝術學院。北方大學建校兩年多的時間中共培養了各種專業人才1000多人。
毛澤東同志題寫的校名 1948年8月24日,華北大學成立,校址設在河北省正定縣城。華北大學受
中共中央華北局 領導,實行校長負責制,以培養為新民主主義社會服務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教育等方面的幹部為辦學宗旨,下設四部兩院:一部為政治訓練班,對知識青年進行短期政治思想訓練;二部為教育學院,培養中等學校師資和教育幹部;三部為文藝學院,培養文藝幹部;四部為研究部,從事研究和培養、提高大學師資;兩院是工學院和農學院。
1949年4月,華北大學遷入北平。遵照中共中央關於放寬招生條件、大量吸收知識分子、為解放全中國迅速培養大批幹部的指示精神,華北大學把辦學重點放在一部,招收學員15000餘人,並在正定和天津各辦一所分校。1949年底,大部分學員畢業並走上工作崗位,至此,華北大學圓滿完成了為全國解放培訓幹部的歷史性任務。
華北大學孕育了新中國一批各種類型的高等院校。1948到1949年期間,為了適應文化教育事業大發展的需要,一些下屬單位陸續脫離學校獨立辦學。工學院獨立出來發展為
北京工業學院 (現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農學院與北京大學農學院、清華大學農學院合併成立
北京農業大學 ;二部外語系離開學校,同北平外事學校合併為北平外國語學校,後逐步發展成為
北京外國語大學 ;三部離開學校後分別籌建、創立了
中央戲劇學院 、
中央美術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後更名為浙江美術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以及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青年藝術劇院、
中央歌劇院 、中國京劇研究院等。華北大學還抽調部分幹部、教師分赴中原和廣東,籌建
中原大學 和
南方大學 。
從1948年8月到1949年底,華北大學共為國家培養幹部19194名,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建國之後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了培養具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素養和專業知識的新中國的建設人才,中共中央決定以華北大學為基礎,調來華北人民革命大學部分幹部組建中國人民大學。
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十一次政務會議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議,通過《關於成立中國人民大學的決定》。
劉少奇主席在人民大學開學典禮致辭 1950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中國人民大學黨組。
1952年底,中國人民大學已經初具規模,設有9個系、38個教研室、1個編譯室,此外還有專修科、預科、馬列主義研究班、研究生班、馬列主義夜大學、夜校、函授專修班和附設工農速成中學,3年內共為國家培養各類畢業生2318人。
1953年,中國進入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中國人民大學為適應新時期的需要,對辦學任務和學科專業進行調整,開闢了一條培養新型工農知識分子的道路。
為了培養國際漢語人才,1953年受外交部、教育部等部門聯合委託,中國人民大學接收了來自波蘭、匈牙利等國的留學生學習漢語,成為全國最早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學校之一,漢語國際教育學科由此開創。
1954年,學校被確定為以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大學和首批全國重點大學。
到1956年,中國人民大學已經發展成為一所以培養馬列主義師資和財經、政法幹部為主的綜合性大學。
1957年以後,中國人民大學的系科設定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到1965年底,全校共有1個學院 、12個系、3個研究所、1個研究室。設有19個專業。
1960年,學校被中央確定為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從建校到1965年15年間,中國人民大學共接收過24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名留學生,為國家培養各類畢業生65870名,取得科研成果2397項。
1966年開始的”文革”給中國人民大學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大批幹部、教師遭到批鬥,各級黨政組織陷於癱瘓,全部教學、科研工作被迫停止。
1970年10月,北京市革命委員會通知中國人民大學停辦,中國共產黨親手創辦的、具有30多年光輝歷史和優良革命傳統的中國人民大學被解散了。
1977年9月,
鄧小平 提出:”人民大學是要辦的,主要培養財貿、經濟管理幹部和馬列主義理論工作者。”
1978年3月,中共中央指定
成仿吾 、
郭影秋 負責籌備恢復中國人民大學的工作。7月7日,國務院發文重申:中國人民大學是一所綜合性的社會科學大學,恢復中國人民大學對於加強馬列主義社會科學理論人才、經濟管理人才和高等學校政治課師資的培養工作,都具有重要作用。
1978年8月,中國人民大學恢復和新建了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中共黨史、法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中國歷史、檔案、計畫統計、財政、工業經濟、貿易經濟、農業經濟、經濟信息管理15個系,馬克思列寧主義發展史、蘇聯東歐、外國經濟管理、清史、人口理論、語言文字6個研究所,外語、俄文、體育、電化教育4個直屬教學單位,以及出版社、圖書卡片資料社、青鋒機械廠、附屬中學等附屬單位;學校設有24個本科專業、14個碩士研究生專業。
1979年,按照中共北京市委關於擴大招生的部署,學校分別在崇文區和西城區創辦第一、第二分校。
1979年初,根據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關於將黨和國家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精神,中國人民大學決定把學校工作的重點轉移到教學、科研上來。
1981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學校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6年,中國人民大學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於體制改革的決定》精神,提出進一步貫徹以教學為中心的方針,加強教學管理,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並相應制訂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中國人民大學發揮高等學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方面的職能,朝著多學科方向協調發展。
1996年12月,學校入選國家首批“
211工程 ”高校名單。
2010年4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01年,學校被確定為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2007年,入選第一批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立項學校。
2009年,中央組織部、教育部確定中國人民大學為首批全國幹部教育培訓高校基地。
2011年12月31日,教育部正式發文《教育部關於中國人民大學征地建設新校區有關問題的批覆》,批准中國人民大學在北京市
通州區 征地2400畝建設新校區。
2013年5月,被確定為首批民政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
2016年4月,中國人民大學與深圳市人民政府簽署《關於在深圳合作辦學的備忘錄》,雙方一致同意在深圳合作建立
中國人民大學深圳校區 。
2017年9月,中國人民大學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10月2日,
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 奠基,新校區計畫分兩期建設,一期建築面積約為46.7萬平方米,二期建築面積約為98.5萬平方米,項目計畫至2025年建設完成。10月25日,中國人民大學與
中國中醫科學院 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12月,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院)成立。
2018年3月,
世界大學智庫聯盟 在中國人民大學成立;同月,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10月9日,中國人民大學與重慶市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定。11月,與國內其他8所高校在蘭州大學共同啟動“馬克思主義理論本科專業建設協同創新平台”,實現跨區域教育資源整合。11月25日,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新校區大廠拓展區項目開工推進會在河北廊坊大廠回族自治縣舉行。
高瓴人工智慧學院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先後承擔或參與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國家清史纂修工程”、“北京2008年奧運會總體影響評估(OGGI)”、“冷中子非彈性散射譜儀的研製”等特大、重大項目。2001年以來學校共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北京市社科規劃項目等各級各類項目1.46萬餘項,共獲得經費24.1億餘元,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關項目立項數居中國高校第一位。
2016年,學校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9項;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5項,其中重點項目8項、一般項目25項、青年項目12項,立項總數自2003年以來第11次位居中國高校榜首;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7項、獲資助金額(直接經費)為3221.2萬元。
自2004至2014年,學校論文被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收錄數量連續11年保持中國高校第一位。自2010年起,學校共有32部學術專著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位居中國高校第一。
2016年,學校教授撰寫的《社會偏好理論與社會合作機制研究》、《金融分析的制度範式——制度金融學導論》、《後鄉土中國》等3部學術專著入選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入選總數在中國高校中排名第一。
2015年,在第七屆全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評選中,學校獲一等獎3項、二等獎11項、三等獎23項、普及獎1項。
2013年,在第六屆全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評選中,學校獲一等獎8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21項、普及獎1項。
2009年,在第五屆全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評選中,學校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15項、三等獎14項、普及獎1項。
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擁有13個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名列中國高校第一;擁有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2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3個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有23個跨學院研究機構、174個院屬科研機構。
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歐洲問題研究中心、套用統計科學研究中心、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究基地、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清史研究所、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數據工程與知識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資料庫與商務智慧型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光電功能材料與微納器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數據管理與分析方法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北京“人文北京”研究基地、馬克思主義研究基地、北京社會建設研究基地
學術資源
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館藏以人文社會科學文獻為主,文理兼顧,紙本和數字資源協調並重。截至2015年12月,學校圖書館共有藏書462.9萬冊,其中,線裝古籍(1911年以前)40餘萬冊,民國時期(1911年至1949年)出版物10餘萬冊,港台書、刊3萬餘冊;電子圖書18173GB;還設有人大文庫,藏有人大學者和校友著作、研究生論文8萬餘冊。
此外,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是新中國最早從事人文社會科學文獻蒐集、整理、編輯、發布的信息資料提供機構,公開出版發行人文社會科學領域166種期刊和六大系列資料庫產品,編輯的年度報刊資料索引是中國四大文獻檢索索引之一。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建立的第一家大學出版社,是中國高等學校文科教材和人文社會科學學術、理論著作的重要出版基地。
據2017年5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中國人民大學共有學術期刊16種,複印報刊資料系列刊115種,文摘卡系列刊14種,報刊資料索引系列刊7種。
《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1987年1月創刊,雙月刊,中國人民大學主辦,教育部主管,是哲學社會科學綜合性刊物。曾兩次獲得中國期刊界的最高獎——中國期刊獎,並於2004年首批進入“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工程”,2009年入選中國期刊協會、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組織評選的“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開設欄目:專題研究、經濟學研究、哲學研究、套用倫理學研究、科技與社會、社會學研究、宗教學研究、管理學研究、政治學研究、法學研究、文學研究、歷史學研究、當代學術思潮評價等。
《
教學與研究 》:1953年5月創刊,月刊,是教育部委託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理論刊物。主要欄目: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研究、教學與研究論壇、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前沿問題、學術評論、研究述評、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西方思潮評介、近現代中國社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教學難點解析、教材·教學·教改等;曾被新聞出版總署評為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1981年1月創刊,月刊,中國人民大學主辦,教育部主管,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經濟學理論專業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並被國家級各類科研基金確定為科研成果發表認定期刊;主要欄目:理論探索、學術前沿、經濟熱點、公共經濟、金融研究、產業經濟、區域經濟、“三農”研究、工商管理、國際經濟、動態與綜述等。
《經濟與政治研究》(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2012年1月創刊,半年刊,中國人民大學主辦,教育部主管,是同行評議的英文學術刊物(收入中國人民大學核心期刊目錄),所設欄目有研究論文、專題研究、學術述評、研究報告、書評等。
《
檔案學通訊 》:1978年5月創刊,雙月刊,中國人民大學主辦,教育部主管,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確定的檔案學、檔案事業類首位核心期刊,是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是中國唯一獲國家社科基金學術期刊資助的檔案學期刊;主要欄目:檔案學理論與檔案管理、經濟科技檔案管理、檔案現代化管理、檔案資源開發利用、檔案保護、研究生論壇、檔案教育。
《
國際新聞界 》:1961年4月創刊,月刊,中國人民大學主辦,教育部主管,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新聞專業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主要欄目:本期話題、環球視窗、網路時代、傳播論壇、媒介經濟、比較研究、新聞教育、實務探討、名人名作、公關廣告、傳播史話、學術動態、百草園等。
《
法學家 》:1992年4月創刊,雙月刊,中國人民大學主辦,教育部主管,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法學專業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主要欄目:法學研究綜述、法學專論、三大講壇、本期視點、法制改革、法學爭鳴與評論、域外法學、青年法苑、司法官談法治、法學教育、外國法述評、法學信息等。
《
人口研究 》:1977年創刊,雙月刊,中國人民大學主辦,教育部主管,是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承辦的學術刊物,是人口學專業唯一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選定的國家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中國人口學會會刊、CSSCI來源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2012年入選國家社科基金學術期刊第一批資助名單;主要欄目:人口與發展論壇、人口與社會、老齡問題研究、人口調查與分析、人口流遷、人口資源與環境研究、社會醫學、計畫生育研究、世界人口、少數民族人口、數字人口等。
《
清史研究 》:1991年創刊,前身是創辦於1979年的《清史研究通訊》,季刊,中國人民大學主辦,教育部主管,由清史研究所承辦,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2001年被評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期刊方陣的“雙效期刊”,2013年榮獲國家社科基金資助,並被美國EBSCO資料庫收錄,連續入選2013、2014年度“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11年3月創刊,季刊,中國人民大學主辦,教育部主管,是教育性理論期刊,設有高等教育研究、教育理論研究、教育政策研究、教育史研究等欄目。
《
情報資料工作 》:1980年創刊,雙月刊,是中國社會科學情報學會學報,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全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核心期刊;主要欄有:專題研究、理論探索、信息資源、信息服務、信息技術、實踐研究。
《
政治經濟學評論 》:2010年1月創刊,季刊,該刊反映國內外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探討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中的重大現實問題。
《
國學學刊 》:2009年3月創刊,季刊,主要欄目:國學與文化、經學研究、國史研究、思想史研究、國文研究。
《數據科學》(Journal of Data Science):是由中國人民大學、輔仁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於2003年1月共同創辦的英文期刊(季刊),主要接收國際學者在數據分析方面的原創性文章,包括理論、方法與套用等;雜誌被國際檢索機構Current Index to Statistics,EBSCODiscovery,ZentralblattMATH 以及AiritiLibrary檢索或收錄。
《
社會學評論 》:2013年2月創刊,是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合辦的社會學專業學術期刊;主要欄目為:理論社會學及其套用、社會建設與社會治理、新型城鎮化探索、分支社會學研究、青年學者論壇、綜述、書評等。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7年3月,學校下設有5個學部、26個教學單位(23個學院、3個研究院)、81個本科專業,另設有體育部、繼續教育學院、培訓學院、蘇州校區、深圳研究院等。
學部
學院
本科專業、系
人文學部
哲學、倫理學、宗教學
漢語言文學
歷史學
中國哲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代史、專門史
繪畫、藝術設計、音樂表演、美術學
英語、俄語、日語、德語、法語
社會學部
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廣告學、傳播學
農業經濟管理、農村區域發展
社會學、社會工作、公共事業管理(人口與社會管理方向)
行政管理、土地資源管理、城市管理
檔案學、信息管理、信息系統(政務信息管理方向)
經濟學部
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國民經濟管理、能源經濟學
財政學、金融學、稅務、保險學、金融工程、信用管理
統計學、風險管理與精算學
工商管理、市場行銷、會計學、財務管理、管理科學、貿易經濟
勞動與社會保障、人力資源管理、勞動關係
金融學、國民經濟管理、法語
法政學部
法學
中國革命史與中國共產黨黨史
國際政治、外交學、政治學與行政學
理工學部
環境科學、公共事業管理、環境工程
經濟信息管理系、數學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中國人民大學理學院
物理學系、化學系、心理學系
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12月,人大有專任教師1836人,其中,教授615人,副教授749人;有19名第七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和學科評議組成員,有14名教授受聘為第二屆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先後有462人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有54位專家入選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課題組首席專家或主要成員;1人入選“萬人計畫”教學名師,10人入選“萬人計畫”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9人入選“萬人計畫”青年拔尖人才,13人入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38人入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7個教學團隊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6人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名師,27人入選“跨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和“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8人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1人獲得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19人榮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的稱號,25人入選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工程”,10人榮獲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188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萬人計畫”教學名師: 韓大元
“萬人計畫”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王利明、洪大用、張宇、張雷聲、劉建軍、徐兆仁、楊光斌、郭慶旺、蔡雯、張新寶
“萬人計畫”青年拔尖人才: 臧峰宇、竺效、葉光亮、季威(不完全名單)
國家級教學團隊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教學團隊、工商管理核心課程教學團隊、“西方文藝理論史”教學團隊、民商法教學團隊、財政學教學團隊、金融學國際化培養模式創新教學團隊、外國哲學教學團隊
國家級教學名師 :方福前、韓大元、陳 岳、龍翼飛、王珊、張征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汪昌雲、劉元春、岳希明、韓大元、張傑、張雷聲、吳曉求、楊光斌、楊瑞龍、盧仲毅、張宇、郭慶旺、劉元春、王利明、洪大用(不完全名單)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汪昌雲、盧仲毅、毛基業、洪大用(不完全名單)
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汪昌雲、劉元春、岳希明(不完全名單)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 韓大元、王利明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 韓大元(不完全名單)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韓大元、汪昌雲、任劍濤、張新寶、張志銘、劉建軍、楊光斌、楊瑞龍、郝立新、王軼、朱信凱(不完全名單)
學科建設 2018年5月,獲準開展學位授權自主審核。截至2016年12月,學校擁有碩士學位學科點186個(其中自主專業35個、交叉學科9個、專業學位22個),博士學位學科點125個(其中自主專業32個、交叉學科7個),其中,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35個,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20個,博士後流動站19個;擁有國家重點一級學科8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8個,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均居中國第一;還擁有北京市重點一級學科5個,北京市重點交叉學科1個,北京市重點二級學科4個。
在2012年中國教育部學科評估中,人大的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法學類、政治學、社會學、新聞傳播學、統計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9個學科排名中國第一;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農林經濟管理3個一級學科排名中國第二,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排名中國第三,中國史排名中國第四。
博士後流動站: 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中國史、物理學、考古學、世界史、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
博士學位 一級學科 授權點: 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統計學、工商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
碩士學位一級學科 授權點: 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統計學、工商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圖書館情報檔案管理、美術學、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系統科學、環境工程、生態學、地理學、化學、物理學、心理學、教育學
碩士 專業學位授權點: 金融、套用統計、稅務、國際商務、保險、資產評估、審計、法律、社會工作、漢語國際教育、新聞與傳播、文物與博物館、工程、農業推廣、食品加工與安全、工商管理、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公共管理、會計、圖書情報、藝術
“雙一流”建設學科 :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新聞傳播學、中國史、統計學、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國家重點一級學科: 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法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新聞傳播學、工商管理
國家重點二級學科: 中共黨史、國際政治、文藝學、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農業經濟管理、行政管理、檔案學
北京市重點一級學科: 政治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農林經濟管理、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
北京市重點二級學科 :計算機套用技術、教育經濟與管理、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
北京市重點交叉學科: 農村發展管理
教學建設 1.課程結構
中國人民大學本科階段的課程結構由必修課、選修課和其他學習三大板塊組成,分別占62. 8%、27.9%和9.3%。其中,必修課分為全校共同課(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體育、 心理健康、大學漢語、大學英語、公共數學、計算機基礎、國防教育、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等)、學科基礎課和專業必修課。選修課包括九大類:專業類課程、通識教育大講堂課程、原典選讀類課程、人文藝術類課程、法政類課程、管理類課程、經濟類課程、理工類課程、暑期學校課程。其他學習包括:原典讀書筆記、學年論文/設計、畢業論文/設計、社會調查與研究、社會實踐與社會服務、專業/畢業實習。
據2017年5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共有本科課程2993門,其中全校共同課74門,學科 基礎課605門,專業必修課763門,專業選修課964門,全校通選課571門。在全校通選課程中,包含通識教育大講堂課程9門,原典選讀類課程14門,暑期學校課程136門,人文藝術類課程235門,法政類課程53門,經濟類課程54門,管理類課程51門,理工類課程19門。
2.通識教育
中國人民大學採取“寬口徑、厚基礎、多選擇、重創新、國際性”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全方位、全過程、立體化、重自主”為通識教育理念,初步形成具有人大特色的通識教育模式:注重開展研究型教學,強調專業教育的系統性和全面性;注重培育學生的人文與科學素養,提倡學生讀原著、讀原典;加強實踐性教學,倡導社會調查和社會服務。在本科階段,設定了若干跨學科的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空間,培養複合型人才。
3.暑期學校
中國人民大學暑期學校自2009年起於每年的7月舉辦,為期四周。暑期學校的主要課程包括中國研究系列課程、學科前沿系列和學科通識系列課程及語言培訓系列課程,課程全部使用英文授課。課程結束後,學校頒髮結業證書。
4.“大學生創新實驗計畫”
中國人民大學“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實施對象為全校在讀全日制本科學生,“計畫”為學生提供科研訓練經費,支持其開展社會調查與科學研究活動,實施內容包括下達至學校的國家級“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市級“北京市大學生科學研究與創業行動計畫”及為配合國家級創新項目和市級創新項目的開展而由學校自主設立的校級“中國人民大學本科生創新性實驗實踐項目”。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5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8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9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7門;北京市“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北京市特色專業12個,北京市精品課程41個。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中心、新聞傳播實驗中心、信息技術與管理實驗教學中心(不完全名單)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國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哲學、歷史學、中國語言文學、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理論
國家級特色專業 :國際政治、漢語言文學、行政管理、計算機、歷史學、會計學、宗教學、財政學、統計學、檔案學、哲學、經濟學、社會學、金融學、法學、新聞學、工商管理、中共黨史
國家級精品課程 :中國法制史、行政倫理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新聞理論、西方文藝理論史、商業銀行業務與經營、財務會計學、大學英語、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數字傳播技術套用、財政學、國際稅收、國際政治學概論、西方哲學智慧、社會學概論、檔案學概論、財務管理學、資料庫系統概論、管理學原理、國際金融、新聞評論、貨幣銀行學、中國憲法學、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市場行銷學、會計學、新聞編輯、民法學、企業戰略管理
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計算機科學概論、國際商務倫理、西方經濟學、國際商事仲裁法、金融計量學、金融衍生工具、法律英語—美國法律制度
北京市“人才模式創新實驗區” :財政金融專業國際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北京市特色專業 :農村區域發展、歷史學、財政學、檔案學、法學、工商管理、國際政治、金融學、經濟學、貿易經濟、社會學、統計學
北京市精品課程 :法律經濟學、哲學素質培養、西方倫理思想史、行政倫理學、證券投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及作品教學、古代漢語、數字傳播技術套用、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學、新聞理論、法理學、公共政策導論、外交學概論、國民經濟核算、商業銀行業務與經營、人身保險、國際政治學概論、國際稅收、西方哲學智慧、中國法治史、財務會計學、財務管理學、管理學原理、國際金融、新聞評論、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檔案保護技術學、貨幣銀行學、中國憲法學、刑法學、環境與資源經濟學、市場行銷學、新聞編輯、資料庫系統概論、檔案文獻編纂學、西方經濟學、財政學、會計學、社會學概論、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
國際交流 中國人民大學先後同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密西根大學,英國劍橋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法國巴黎第一大學等55個國家和地區的239所高校和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關係,與港澳台地區25所高校(研究機構)簽訂了合作協定。學校還引進、翻譯出版了大量適應中國改革開放需要的教科書和學術著作,開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項目,主辦或承辦了包括世界漢學大會在內的一系列高水平的國際學術會議;經教育部批准與
巴黎索邦大學 、法國保羅—瓦萊里大學、
法國馬賽商學院 合作創辦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
中國人民大學中法學院 。
截至2016年12月,作為中方合作夥伴,學校共參與了海外13所孔子學院的建設,其中歐洲7所、美國3所,拉美、非洲和亞洲各1所,分別是:美國麻州大學波士頓孔子學院、美國密西根大學孔子學院、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孔子學院、哥斯大黎加大學孔子學院、辛巴威大學孔子學院、特拉維夫大學孔子學院、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孔子學院、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孔子學院、丹麥哥本哈根商務孔子學院、德國萊比錫大學孔子學院、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孔子學院、瑞士日內瓦大學孔子學院、比利時荷語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孔子學院。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學校徽志是圓形篆書人字徽標,以“人大紅”為標準色,以三個並列的篆書“人”字圖形為基礎,寓意“人民、人本、人文”;下方有“1937”字樣,代表學校建校時間;外環上方是“中國人民大學”的英文大寫,下方是中國人民大學第一任校長
吳玉章 題寫的校名。
中國人民大學徽志 學校徽章為印有學校徽志的圓形證章和題有校名的長方形證章。
學校校旗分為主旗和副旗。主旗為“人大紅”色長方形旗幟,副旗為白色長方形旗幟,中央均印有學校徽志、吳玉章題寫的校名以及學校英文大寫的標準組合。
精神文化 實事求是
釋義 :“實事求是”一詞出於《漢書河間獻王劉德》,文中說劉德“修古好學,實事求是”。後來唐代學者
顏師古 將“實事求是”一詞解釋為“務得事務,每求真是也”,即把它引申為一種值得提倡的務實求真的學風。毛澤東曾在《改造該們的學習》中作過這樣的論述:“‘實事’,就是客觀存在的一些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繫,即規律性,‘求’,就是大家去研究。”
1992年6月15日,在中國人民大學校慶55周年前夕,“實事求是”被正式確定為學校校訓。
2010年1月,經校長辦公會討論通過,確定
玉蘭花 為中國人民大學校花。初春時節盛開的玉蘭花,冒寒迎春,昂首怒放,晶瑩潔麗,其不怕困難的精神、積極進取的風貌、純潔高雅的氣質深受學校師生喜愛。
2010年1月,經校長辦公會討論通過,確定銀杏樹為中國人民大學校樹。校園內共有銀杏樹多株,種植歷史悠久,親歷了中國人民大學命名組建以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
從戰火中走來 走來的豪邁在發展中奮鬥 奮鬥的風采 風雲際會煥發 煥發著崇高理想 洪波湧起激盪 激盪著赤子情懷 壯哉人大 我們永遠的精神家園 浩蕩弦歌 我們闊步奮進在時代 壯哉人大 我們永遠的精神家園 浩蕩弦歌 我們闊步奮進在時代 百家廊下的寧靜聖潔 求是園中的自由和諧 德智體雅造就 造就了社會棟樑 真善美愛培育 培育了國民表率 壯哉人大 我們永遠的精神家園 浩蕩弦歌 我們闊步奮進在時代 壯哉人大 我們永遠的精神家園 浩蕩弦歌 我們闊步奮進在時代
《中國人民大學之歌》簡譜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校長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
常務副校長
副校長
歷任領導 歷任校長
歷任書記
姓名
任期
姓名
任期
(2011.11— 2015.10)
(2001.02—2013.04)
(2000.09—2011.11)
(1994.06—2001.02)
(1994.06—2000.09)
(1987.10—1994.06)
(1991.11—1994.06)
(1985.09—1987.10)
(1985.06—1991.11)
(1985.09—1988.05)
(1983.06—1985.10)
(1983.06—1985.09)
(1983.06—1984.05)
(1978.07—1983.06)
(1978.07—1983.06)
(1978.07—1983.06)
(1950.02—1966.12)
(1963.04—1969.09)
(1956.10—1963.04)
(1952.11—1956.10)
(1951.12—1952.11)
(1950.02—1951.12)
(1950.11—1956.10)
獲得榮譽 2018年10月,《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榜單》發布,中國人民大學排名第8。
知名校友 中共十八大中,中國人民大學18名校友當選中央委員、9名校友當選中央候補委員、10名校友當選中央紀委委員,入選校友人數位居中國高校第一位。
政界
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
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
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
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首席大法官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
中共中央委員,農業農村部部長
高昌禮
曾任法務部部長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中國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
曾任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
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統戰部部長
山西省委書記
全國政協常委、港澳台僑委員會主任
福建省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
曾任浙江省委書記
曾任江蘇省委書記
曾任河南省委書記
曾任河南省、吉林省委書記
曾任北京市市長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局長
中國工商銀行總行行長
文藝傳媒
詩人、作家
當代學者、作家
女作家
新聞理論家、散文家
作家
女高音歌唱家
新華社總編輯
曾任《人民日報》社社長、總編輯
曾任中央電視台台長
鳳凰衛視主持人
工商界
高瓴資本創始人兼CEO
陽光100置業集團董事長
美國高通公司大中華區董事長
摩根史坦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
瑞士銀行投資銀行(IBD)副主席
聯想控股副總裁兼融科智地總裁
華潤雪花執行董事及副主席
中國東方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
華北製藥董事長兼總經理
科教界
教育家、歷史學家、語言文字學家
教育家、文學家
經濟學家
國學大師、著名歷史學家
哲學家
哲學家、社會學家、歷史學家
哲學家、教育家、翻譯家
哲學家
人口學家
人口學家
統計學家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
經濟學家、財政學專家
經濟學家、金融學專家
金融學家
刑法學專家
著名紅學家
體育界
前中國跳水隊運動員、奧運會冠軍
前中國跳水隊運動員、奧運會冠軍
中國跳水隊運動員、奧運會冠軍
中國跳水隊運動員、奧運會冠軍
前中國跳水隊運動員、奧運會冠軍
前中國跳水隊運動員、奧運會冠軍
中國跳水隊運動員、奧運會冠軍
中國跳水隊運動員、奧運會冠軍
前中國女子田徑隊隊員、奧運冠軍
前中國女子擊劍運動員、奧運會冠軍
前中國跳水隊運動員、奧運會冠軍
前中國女排隊員、奧運會冠軍
前中國男子跳水運動員、奧運會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