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理工大學(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簡稱理大(PolyU),是一所坐落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公立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是香港八所受政府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並可頒授學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QS世界大學排名前100高校,京港大學聯盟滬港大學聯盟粵港澳高校聯盟中歐商校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柯林頓全球倡議大學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大學聯盟成員高校,香港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是同時具有AACSBEQUISAMBA三重認證的商學院。

香港理工大學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歷史可追溯至成立於1937年的香港官立高級工業學院,1972年8月1日,成立香港理工學院,1994年正式更名為香港理工大學,並獲政府頒售自我評審資格。

香港理工大學位於香港九龍紅磡,主校園占地約94600平方米,共有全職教職員工5429名(2017年10月數據),其中教學職員1352人,研究職員1409人。2017/18年度註冊學生27088人,其中本科生15474人,研究生10044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香港理工大學
  • 外文名: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 簡稱:理大(PolyU)
  • 創辦時間:1937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類型:綜合
  • 屬性AACSB/EQUIS/AMBA認證
  • 主管部門: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局
  • 現任領導:校監:林鄭月娥
    校董會主席:林大輝
    校長:唐偉章
  • 院系設定:工商管理學院、工程學院、建築與環境學院、設計學院、人文學院等8個學院
  • 校訓:開物成務,勵學利民
  • 地址:香港九龍紅磡育才道11號
  • 主要獎項: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95
    2018年QS全球年輕大學排名第6
    2017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第17
    第46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全場最高榮譽大獎
  • 知名校友梁振英王建宙許勤王家衛梁家輝梁詠琪
歷史沿革,辦學條件,院系設定,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科建設,社會評價,學術研究,科研成就,科研機構,學術資源,科技轉移,交流合作,學術協作,內地合作,學生交流,文化傳統,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傑出校友,

歷史沿革

  • 香港官立高級工業學院
1937年,香港官立高級工業學院成立,學院校舍位於灣仔區活道,是香港第一所由政府資助、提供工科教育的院校,學院開辦航海無線電操作、機械工程及建築等課程。
  • 香港工業專門學院
1947年,香港官立高級工業學院改名為香港工業專門學院,提供全日制及兼讀制課程。1956年,得到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一百萬元的捐款,以及政府斥資和撥地的支持,紅磡校舍的建築工程正式展開,並於1957年由港督葛量洪爵士揭幕。
  • 香港理工學院
1965年,鐘士元博士在當年的立法局會議中倡議在港成立一所理工學院。及至1969年5月,有關委員會正式成立,由已故的唐炳源博士擔任主席。政府其後採納委員會的最後報告,隨著香港理工學院條例於1972年3月24日正式生效,首屆理工學院校董會亦隨之成立,主席為鐘士元博士。當年港督麥理浩爵士應校董會的邀請出任首任榮譽監督;而區懷德先生(Mr Charles Old)則被委任為理工的首位院長。
1972年8月1日,香港理工學院(理工)正式成立,接管香港工業專門學院的校舍及職員,其使命是開辦專業課程,培育人才以滿足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在此之前,香港工業專門學院內八個教學部門的全日制、日間兼讀制及夜間兼讀制學生人數分別為1700名、740名及9340名。
大部分香港工業專門學院的工藝課程已轉由1969年成立的摩理臣山工業學院繼續開辦,而理工學院則不斷將教學質素提升至符合學院的水平。自此,理工不斷發展和擴張。1983年,理工推出首五個學士學位課程,並於1986及1989年分別開辦碩士及博士學位課程。
  • 香港理工大學
1994年11月25日,理工學院獲大學及理工教育資助委員會頒授自我評審資格,正式取得大學地位,並正名為“香港理工大學”。
1997年,香港理工大學設立“紫荊花杯傑出企業家獎”,並由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工業總會(台灣)、香港工業總會、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香港中華總商會,香港總商會和紫荊花杯傑出企業家協會擔任協辦機構。
1999年,成立專業進修學院。2001年,成立香港專上學院。2002年,香港專上學院、專業進修學院合併成立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
香港理工大學 校園地圖香港理工大學 校園地圖
2000年,香港理工大學企業發展院成立,肩負知識轉移及創業培育兩大重任,為學術界及工商界提供一個重要的交流平台。
2003年,香港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正式成立;航運及物流管理學系更名為物流學系,並成立香港第一所國際物流及航運研究中心。
2004年,理大獲微軟資助成立Microsoft企業系統中心,該中心內置有總值達六千萬元的商業軟體及先進器材,內里的實驗室共分為四部分,包括物流與摸擬、商業自動化、流動商業與知識管理方案等,並與英國劍橋大學謝菲爾德大學及美國麻省州立大學達特茅斯分校合辦國際物流研討會。
2007年5月29日,香港理工大學與浙江大學舉辦兩校辦學十周年慶典暨中心新址揭幕儀式,慶祝合作辦學十周年及兩校校慶,雙方於浙大校園啟用“國際企業培訓中心”新址。
2008年,香港理工大學獲邀參與北京奧運會主場館“鳥巢”和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的建築工程。理大與清華大學和北京城建集團攜手合作,以專業知識和技術協助工程順利展開。
2008年9月1日,理大語文及傳意學院易名為人文學院。
2009年,香港政府撥款四百萬港元予香港航運獎學金,支持理大培育航運及物流界年青專才;同年,理大與英國倫敦大學皇家獸醫學院合辦全港首個動物護理學士課程。
2010年11月25日,香港理工大學獲孫中山先生孫女、孫逸仙和平教育基金會主席孫穗芳博士厚贈一尊孫中山先生銅像,豎立於理大邵逸夫體育館地下大堂。
2011年,香港理工大學全資擁有的五星級教研酒店唯港薈正式開幕。
2011年10月4日,香港理工大學獲歐盟資助二百六十萬歐元,與十二所海外大學研究多語及多元文化主義。理大是香港及全東南亞第一所獲得歐盟資助EM交流項目的大學。
2011年10月13日,清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語言科學中心成立。
2012年7月27日,北京大學-香港理工大學中國社會工作研究中心“思善苑”在北大校園正式揭幕。北大校長周其鳳院士致歡迎辭,高度評價與理大二十多年來的合作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2013年9月11日,香港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商學院)正式加入Clinton Global Initiative University (CGI U)(柯林頓全球倡議大學),成為唯一一所亞洲成員院校。
2013年11月13日,理大與波音公司合作成立航空服務研究中心。中心的專家包括理大工業中心的頂尖工程人才,工業中心與航天及航空工業界關係緊密,曾為歐洲航天局俄羅斯聯邦航天局製作太空儀器。
2013年12月2日,香港理工大學為探月工程研發的太空儀器隨嫦娥三號升空。
2014年,由世界著名建築師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設計的賽馬會創新樓正式開幕。
2016年11月25日,理大啟動為期一年的建校八十周年慶典活動,舉辦包括建校80周年晚宴,大學校長論壇,全球校友領袖論壇,諾貝爾獎學者講座系列,環球領袖講座系列,國際學生創新挑戰賽,亞洲大學生籃球邀請賽以及與《泰晤士高等教育》合辦創新與影響高峰會等一系列慶祝活動。
2016年11月30日,理大與華為設立香港首個先進計算系統與光通訊聯合實驗室。
2017年11月9日,絲綢之路國際工程學院於理大校園舉行校企合作啟動禮。理大與西安交通大學成立的絲路工學院,將聯合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香港電燈有限公司舉辦首個校企合作項目,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電力能源業界的企業、政府及高等院校培育高端人才。
2018年5月8日,理大成立大數據分析中心實驗室,是香港首間服務及支援大學各學系及部門而設的大數據分析研究設施,合作夥伴包括微軟阿里巴巴華為GogoVan香港警務處
2018年12月12日,香港理工大學啟動“一帶一路跨專業發展計畫”,為本地的商界和專業人士及內地企業領袖提供首個跨界別平台,藉以就“一帶一路”的基礎建設發展分享經驗、增強聯繫、探索市場機遇、並發展多邊合作。計畫啟動典禮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黃柳權先生、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先生、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先生、理大校長唐偉章教授,以及香港中國企業協會會長高迎欣先生主持。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套用科學及紡織學院
套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
套用數學系
套用物理學系
紡織及服裝學系
工商管理學院
會計及金融學院
物流及航運學系
管理及市場學系
建設及環境學院
建築及房地產學系
屋宇設備工程學系
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
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
工程學院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電子計算學系
電機工程學系
電子及資訊工程學系
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
機械工程學系
航空工程跨領域學部
醫療及社會科學院
套用社會科學系
康復治療科學系
護理學院
眼科視光學院
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
人文學院
中文及雙語學系
中國文化學系
英文系
香港孔子學院
英語教學中心
通識教育中心
設計學院
-------------------
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
-------------------

師資力量

截至2017年10月,香港理工大學共有全職教職員工5429名,其中教學職員1352人,研究職員1409人,行政及支援人員2668名。

教學建設

截至2013/14年度,香港理工大學開辦了221門課程,其中非學位課程15門,學士課程118門,碩士課程82門,博士課程6門,獲國家教育部認可之中國內地課程23門,居香港及海外大學之冠。
香港理工大學 校園外貌香港理工大學 校園外貌
學校開設的多門全日制學士學位課程為香港獨有,包括設計學、工程物理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服裝與紡織學、測繪與地理資訊、國際航運與物流管理學、醫療化驗科學、眼科視光學、職業治療學、物理治療學和放射學。
  • 2002年,學校首次錄取歐洲及亞洲非本地學生修讀本科課程。
  • 2010年,學校首辦國際學生創新挑戰賽,吸引了超過180支來自世界各地大學及中學的隊伍參加。
  • 截至2012年,學校與45個國家及地區超過530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與22個國家及地區超過220所大學簽署了交換式協定,在20多個國家及地區以及20多箇中國內地城市為學生安排了香港以外的實習機會。

學科建設

工程學院
工程學研究範疇位列全球第9位及全港第1位。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2015年全球最佳大學排行榜)
工程學研究範疇位居全球第16位。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2018年全球最佳大學排行榜)
交通運輸工程位居世界第23位。(2018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學科排名)
機械工程位居世界第29位。(2018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學科排名)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位居世界第49位。(2018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學科排名)
電子計算科學學科排名世界第15位。 (2014年台灣大學報告)
人工智慧研究領域全球第8位。 (泰晤士高等教育2018《全球十大人工智慧研究最具影響力院校》)
設計學院
設計學院在大中華地區頂尖設計院校中排名首3位。 (《商業周刊》2009年10月號)
設計學院在世界頂尖設計院校中排名首25位。 (《商業內幕》雜誌於2012年12月號發表的世界25所最佳設計院校,是唯一入選的亞洲院校)
藝術與設計學科排名世界第27位。 (2017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
建設及環境學院
土木工程學科排名世界第6位。 (2014年台灣大學報告)
土木與結構工程學科居全球第10位,(2017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
建築及環境學科居全球第15位。 (2017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
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
酒店及旅遊管理位居世界第1位。(2018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領域學科排名)
酒店管理專業位居全球第3位。 (2017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
工商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學院排名亞洲第3、世界第17。(2018年KUBS《世界商學研究排名》)
營運管理及管理科學研究領域排名世界第1。 (2018年KUBS《世界商學研究排名》)
商學院排名亞洲第4,世界第60。(2019年UTD全球商學院科研百強榜
醫療及社會科學院
護理位居30位。 (2017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
人文學院
語言學位居34位。 (2017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
套用科學及紡織學院
統計及運籌學研究學科排名世界第45位。 (2015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行榜)

社會評價

  • 世界排名第95位。 (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
  • 亞太地區大學排名第27位。 (《泰晤士高等教育》2018年亞太地區大學排名)
  • 亞洲大學排名第19位。 (《泰晤士高等教育》2018年亞洲大學排名)
  • 亞洲大學排名第17位。 (《泰晤士高等教育》2017年亞洲大學排名)
  • 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第11位。 (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百強排名》)
  • 香港地區大學排名第4位。 (世界大學排名中心(CWUR)2018-2019年度香港地區排名)
  • 全球五十強年輕大學排名第7位。 (2019年QS全球五十強年輕大學排行榜)
  • 全球五十強年輕大學排名第6位。 (2018年QS全球五十強年輕大學排行榜)
  • 全球百強年輕大學排名第18位。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2018年全球百強年輕大學排名)
  • 中國大陸及港澳台地區高校海外網路傳播力排名第6位。(《2018中國大學海外網路傳播力報告》)
  • 畢業生就業能力排名世界第137位。 (《泰晤士高等教育》2018年度全球大學畢業生就業能力排名)
  • 香港僱主最願意聘請的大學畢業生排名第2位。 (2016年《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畫》)
  • 中國億萬富豪校友人數位列全球海外高校第5位。 (中國校友會網1999-2010中國富豪榜海歸富豪畢業院校統計)

學術研究

科研成就

  • 科研資金及科研機構
2016-2017年度,香港理工大學共有研究產出5628項,總計獲得科研撥款7.33億港幣。其中,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撥款為2.92億港幣,研究資助局(研資局)“優配研究金”為7540萬港幣。
在該年度,大學共獲得專利申請90項,專利發明43項。大學配有完善的研究設施,其中包括兩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兩所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夥伴實驗室,一所研究所,六所研究中心實驗室,以及32個研究中心。
  • 論文發表
學校研究人員於2010/11年度共發表2,257篇學術期刊論文,1,592篇會議論文,並出版1,362份其他學術刊物。2005/06年度至2010/11年度,學校發表期刊文章的數目,每年平均增長率達3.96%。
  • 獎項排名
  1. 2001年起至2012/13年度,學校於多個國際創新發明展中獲得逾180個獎項,其中超過60項金獎。
  2. 2017年5月24日,理大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2017 TechConnect世界創新會議暨博覽會”上,獲頒三項全球創新獎。理大是香港首間大學獲頒此獎項,亦是唯一來自香港、兼連奪三獎的得獎者院校。
  3. 根據Thomson Reuters就全球首500學府(以研究量評估)於2009-2013年間發表的16,313篇關於紡織及服裝的論文計算,套用科學及紡織學院的研究表現及被引述的影響力位列全球第一位,而學院在發表論文數目方面則排名第二位。
  4. 在美國達拉斯市德克薩斯大學以商學院教員於2009-2013年間在24份主要學術期刊發表的研究論文計算的百強商學院排行榜中排名第68位。
  5. 根據《酒店及旅遊研究學刊》2009年11月號發表的“全球酒店及旅遊課程百強排行榜”研究報告,按發表酒店及旅遊研究文獻方面的表現,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位居全球第二位。
  6. 2018年4月16日,香港理工大學憑藉“光學聚焦”眼鏡設計獲得第46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全場最高榮譽大獎。
  • 部分重要成果
  1. 由香港理工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合力研發的相機指向機構系統於 2013 年隨嫦娥三號登月,該系統精密而輕巧,有助將清晰的月球影像傳送到地球。
  2. 研發的光纖感測監測技術可用於監測鐵路運作,並持續監控和提升維修效率。相關係統現安裝於香港的港鐵及新加坡捷運網路。
  3. 率先發現精氨酸酶能有效對付具有抗藥性的癌症。
  4. 發現新發性、高抗藥性、高毒力超級細菌肺炎克雷伯菌。
  5. 香港理工大學與伊利沙伯醫院合作研發出一個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模擬系統,可讓外科醫生採用為病人度身訂造的三維列印血管及主動脈瓣,模擬修補主動脈瓣的程式。
  6. 研發軟體方案消除訊號失真,並成功突破光纖通訊的限制,令數據中心兩公里傳輸速率達每秒二千四百億位元。
  7. 研發了大型結構診斷與預測系統,已使用該系統的項目包括香港青馬大橋、蘇通大橋、廣州塔等。
  8. 利用鈣鈦礦及矽材料配合嶄新技術,研發出鈣鈦礦/單晶矽太陽能電池,其能量轉換效率高達25.5%。
  9. 香港理工大學工程師與香港大學外科醫生合力研發的嶄新外科手術機器人系統,內置馬達並配備三維攝像機和機械臂,這些機械臂進入人體後可重新組裝,以配合不同手術程式的需要。

科研機構

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夥伴實驗室
手性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超精密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研究所
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
中科院聯合實驗室
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學套用數學聯合實驗室
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香港理工大學氣溶膠與環境聯合實驗室
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香港理工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環境污染過程與控制聯合實驗室
研究中心
套用科學及紡織學院
食物安全及科技研究中心
材料研究中心
理大–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工程及管理數學聯合研究所
盧家驄天然抗癌藥物研發中心
統計顧問服務中心
工商管理學院
物流研究中心
航運研究中心
可持續發展管理研究中心
亞洲品牌及市場學中心
亞洲競爭法及經濟學研究中心
亞太區公司治理研究中心
領袖及創新中心
董浩雲國際海事研究中心
萬邦曹文錦海事圖書館暨研究及發展中心
建設及環境學院
結構工程先進技術研究中心
建築環境技術研究中心
建設創新研究中心
建築及房地產經濟研究中心
環境科技及管理研究中心
消防工程研究中心
地理資訊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
城市減災研究中心
香港理工大學–武漢大學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夥伴研究中心
工程學院
先進制造技術研究中心
人體生物特徵識別研究中心
知識管理及創新研究中心
光電研究中心
電力電子研究中心
燃燒及污染控制研究中心
流固偶合研究中心
綜合產品發展研究中心
肌骨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先進光學製造中心
信號處理研究中心
聲音和振動研究中心
賽馬會復康科技中心
線路板科技開發中心
智慧型鐵路研究實驗室
醫療及社會科學院
活齡學院
社會政策研究中心
醫療及社福研究網路
專業實踐及評估中心
第三部門教研中心
中國研究及發展網路
北京大學–香港理工大學中國社會工作研究中心
雲南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設計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中山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華南農村研究中心
宏利兒童學習潛能發展中心
仁愛堂歐雪明兒童資優發展中心
呂志和博士伉儷膝關節康復專科中心
陳瑞球林滿珍伉儷粵港運動康復中心
運動訓練及康復中心
中西薈萃之康復科學中心
耆年護理中心
世界衛生組織社區健康服務合作中心
結合數碼健康中心
雪肌蘭國際感染控制中心
近視研究中心
人文學院
醫療傳意國際研究中心
英文專業傳意研究中心
香港理工大學翻譯研究中心
理大中歐對話中心
北京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
清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語言科學中心
設計學院
設計技術研究中心
亞洲人體工學設計研究室
亞洲生活方式設計研究室
創意及設計教育研究室
數碼娛樂研究室
信息設計研究室
互動設計研究室
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
公共設計研究室
城市環境研究室
浙江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國際設計中心
雲南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設計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其他
航空服務研究中心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
以上內容為2015年5月官網公布資料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2016-2017年度)
電子資料庫
513
圖書總冊數
1,262,446
電子書籍
3,062,967
視聽資料
533,296
微縮複製資料
399,187
全館收藏資料總數
5,352,640
電腦檔案
10,410
座位數目
3,906
研究室
138

科技轉移

學校於1999年成立了企業發展院,2012/13年度,理大科技及顧問有限公司為約350家機構提供了約530項顧問服務,總業務收入逾1.1億港元。理大自2006年起,七度獲香港中小型企業總商會頒發“中小企業最佳拍檔獎”。截至2013年6月,學校與合作夥伴簽訂逾160項協定,獲得使用理大開發的新科技之許可。
香港理工大學 紅磡灣校園香港理工大學 紅磡灣校園
理大重視研究人員及學生在創造知識和科研突破方面的成就。截至2017年6月,大學獲批專利累計789項,而申請中的專利則有1515項。在2016/17年度,理大提交了113個專利和商標申請,並有44項獲批。理大透過技術授權進行知識轉移,讓夥伴機構可以利用理大的技術來提升其競爭力或開發新產品。年內,理大企業發展院與業界簽訂逾四十項協定/保密協定,以轉移理大院系在多個領域的專有知識。此外,學校還成立了一項“理大微型基金計畫”,為理大學生、校友提供種子基金,以激勵創新創意思維,支持他們創立個人事業。

交流合作

學術協作

香港理工大學積極在世界各地建立網路,以期進一步推動教育及科研發展,促進學術及文化交流。時至今日,學校在校園國際化方面取得長足的發展,並在中國內地成立多個基地。
院校間合作項目超過1100項,合作形式包括學生交流、教職員培訓、聯合研究、聯合辦學、合辦國際會議、顧問項目及學生實習等。

內地合作

經過多年的努力,香港理工大學已在內地建立了強大的發展網路,包括在杭州、深圳、西安、四川、北京及上海設立了六個發展基地,並與內地大學及機構開辦共23項頒授理大學銜的課程。自1997至2013年,在內地修讀理大課程的畢業生人數已超過7200人。
香港理工大學位於深圳的產學研基地於2011年啟用,配合國家發展該區的規劃,為珠三角區域的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援服務。
科研方面,學校與中國內地機構合作的研究項目約900項。此外,學校每年均舉辦傑出中國訪問學人計畫,邀請傑出的內地學者來校訪問及講學。

學生交流

截至2017年6月,香港理工大學與50個國家或地區的361所院校簽署學術合作協定,其中包括:澳洲、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印度、愛爾蘭、義大利、日本、韓國、紐西蘭、挪威、秘魯、新加坡、西班牙、瑞典、瑞士、泰國、荷蘭、英國及美國。
學校為有需要的同學提供的經濟援助,足以支付百分之五十的交通、住宿及生活雜費,確保有志於非本地院校修讀一個學期甚至一個學年的學生均有機會到海外交流。

文化傳統

  • 校訓
開物成務 勵學利民
“開物成務”出自《易.繫辭上》﹕“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孔穎達疏:“言《易》能開通萬物之志,成就天下之務,有復冒天下之道;斯,此也。易之體用,如此而已。”意謂《易》的功用,就在使人通曉萬物之理,並根據這種知識去辦事,把事情辦好。
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理工大學
“勵學利民”取自漢王充《論衡》﹕“夫可知之事,惟精思之,雖大無難;不可知之事,厲心學問,雖小無易。故智慧型之士,不學不成,不問不知。”及《逸周書》:“王者所佩在德,德在利民。”
  • 願景
矢志成為一所在開拓及轉移知識、提供優質全人教育方面均領先的大學, 為香港、國家及世界作出貢獻。
  • 使命
  1. 致力富有影響、造福世界的研究。
  2. 培育敏於思辨、善於溝通、富於創見、精於解難,且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世界公民。
  3. 營造讓員生志存高遠、心有歸屬、樂於以大學為榮的環境。
  • 校徽
香港理工大學標誌以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香港理工學院的校徽設計為藍本。校徽的圓角代表理工英文拼寫的“P”及大學英文拼寫的“U”,而校徽內的字母“T”代表卓越科技,亦予以保留;而周邊開口的設計則代表大學將與世界作更緊密的聯繫。
  • 校長徽章
校長徽章展示了香港理工大學的發展歷史,透過將大學前身包括香港官立高級工業學院(1937)、香港工業專門學院(1947)、香港理工學院(1972)以至理大(1994)的校徽串連起來,正好表示雖然名稱及角色隨著時代變遷而有所改變,大學仍然謹守校訓“開物成務 勵學利民”的精神。
  • 大學權杖
大學權杖是權力與知識的象徵,於大學畢業禮及其他重要典禮舉行時,帶領隊伍進入會場。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校監林鄭月娥女士
香港理工大學宿舍香港理工大學宿舍
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
校董會副主席:李國祥醫生
司庫:方蘊萱女士
校長唐偉章教授
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陳正豪教授
行政副校長盧麗華博士
副校長(校園發展及設施管理)唐仕恆先生
副校長(科研發展):衛炳江教授、工程師
副校長(學生事務):楊立偉教授、工程師

歷任領導

校董會主席
姓名任職時間姓名任職時間姓名任職時間
鐘士元
1972-1986
李鵬飛
1987-1988
張鑒泉
1989-1993
吳光正
1993-1997
胡應湘
1997-2003
羅仲榮
2004-2009
楊敏德
2010-2016
陳子政
2016-2018
林大輝
2018-
歷任校長
姓名任職時間姓名任職時間姓名任職時間
區懷德
1972-1974
李格致
1975-1984
郭禮敬
1985-1990
潘宗光
1991-2008
唐偉章
2009-
---------
----------

傑出校友

教育界
羅忠敬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機械工程講座教授
劉偉成
英國華威大學製造工程講座教授
韓國強
英國利物浦大學製造系統工程講座教授
倪亦靖
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產工程講座教授
李克山
加拿大麥基爾大學機械工程講座教授
黃秉槐
吳世豪
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兼任教授、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兼任教授
蔡亞從
澳門科技大學資訊科技學院院長
楊國榮
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學術發展)
盧麗華
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行政)
黃杰波
香港理工大學電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
李榮彬
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及超精密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劉曉鋒
香港理工大學電子計算學系專案助理
黃河清
美國工業工程師學會院士、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及世紀傑出工業工程師
曹淑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書記,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全國婦聯副主席
張和清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教授
史柏年
沈赤
紹興文理學院黨委副書記
梁惠娥
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
方向紅
南京旅遊職業學院酒店管理學院副院長
軍政界
第四屆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香港政府發展局局長
香港機電工程署署長
區載佳
香港屋宇署署長
香港警務處副處長
卓振賢
香港警務處助理處長
香港政府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常任秘書長
香港立法會議員
香港立法會議員
香港立法會議員
香港立法會議員
易志明
香港立法會議員
第十九屆中央紀委委員,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外交部紀檢監察組組長、外交部黨委委員
原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國際合作司司長
原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河北省委副書記、省長
四川省副省長、黨組成員,省公安廳廳長、黨委書記,省委政法委副書記
浙江省副省長、黨組成員,省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
浙江省商務廳廳長、黨組書記
浙江省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
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陝西省委常委、秘書長,省直機關工委書記(兼),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
陝西省商務廳副廳長、民進陝西省委會副主委
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黨組成員,廣東省政協科教衛體委員會副主任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自治區衛生健康委主任
安徽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僑辦主任
工商界
中國郵政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
中國移動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
中國移動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
中國聯通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
中國電信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
中國移動集團總裁、黨組副書記
原中國移動集團副總裁、黨組成員
原中國聯通集團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黨組副書記
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伍永康
安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前香港建造商會會長
袁文俊
太平洋環球管理亞洲有限公司副總裁,香港廣告商會主席
梁少康
TDK(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香港新科實業有限公司主席
賴錫璋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首席資訊官、太平紳士
陳重義
香港通訊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主席
王春林
華聯國際集團主席
劉錦潮
美國自動精密工程公司CEO、CTO
黃植榮
新鴻基地產副董事,總經理
伍偉雄
新科實業有限公司主席
區令明
MTECH Engineering Co., Ltd. 董事總經理
陳紹雄
中電控股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
謝錦泉
柏誠亞洲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曾蕙玲
美國迪士尼人力資源服務經理
宋翔
海航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何志盛
香港小輪(集團)有限公司集團總經理
辛傑
深圳市天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葛繼宏
鳳凰衛視都市傳媒(杭州)有限公司總裁
林家頡
台灣北投熱海溫泉大飯店執行董事
鄭溯
浙江中置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姚俊
中大期貨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朱小剛
洲際酒店集團大中華資深發展總監
史央清
布丁酒店聯合創始人兼COO
李東流
森赫電梯董事長
梁廣偉
晶門科技有限公司CEO
吳勇
第一拖拉機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關敏怡
昂坪360董事總經理
司徒文聰
盈石中國商業投資控股集團董事長兼總裁,上海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兼商業工作委員會會長
廖勝昌
廣州恆昌房地產顧問有限公司創辦人兼主席,滿堂紅(中國)集團有限公司創辦人兼主席
李軍
南航股份公司總經理助理兼地面服務保障部總經理
陳蓉梅
杭州萬星銀泰房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
韓芳
南都物業服務股份公司董事長
甘聖宏
君亭酒店執行總裁
何安誠
金門建築有限公司CEO
黃鐵城
鎮泰有限公司董事長、首位國際玩具業協會華人總裁
馮彥皓
中國微事得實業集團董事長
張國維
專業工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蔣麗莉
環康集團有限公司創辦人
李頌熹
鼎昊資本(香港)有限公司主席兼董事總經理
潘樂陶
安樂工程集團創辦人兼主席
何恆光
前港鐵物業總監
黃進達
康泰旅行社總經理
王凜
華僑城股份公司酒店物業事業部副總經理,華僑城國際酒店管理公司總經理
陳瑞麟
麒麟珠寶Qeelin珠寶品牌創辦人兼創作總監
鄧觀瑤
依利安達國際集團前主席
張樹成
廣景科技主席
許慕韓
中國港中旅集團副總經理
劉小康
著名設計師、靳與劉設計顧問合伙人、前香港設計師協會主席
譚燕玉
國際著名女性時裝設計師
李凌
中凌國際中凌品牌創始人
李永銓
國際著名品牌設計師、李永銓設計廔有限公司創作總監
盧健生
職業經理人、前HTC港澳地區總經理
沈煜倫
上古影業CEO
演藝界
王家衛
香港電影導演
梁家輝
香港藝人
袁詠儀
香港藝人
梁詠琪
香港歌手
黃貫中
香港樂隊Beyond成員
葉錦添
電影美術指導,2001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
許誠毅
美國好萊塢電影導演、國際著名動畫師
ToNick
香港樂隊
陳健安
香港樂團C AllStar成員
譚健文
香港樂隊Mr.成員
胡鴻鈞
香港歌手
何雁詩
香港歌手
林敏驄
香港藝人
司徒瑞祈
香港藝人
莊思華
香港藝人
駱振偉
now 101台節目主持
趙慧珊
前香港有線電視主播, 跳舞組合Super Girls成員及模特
張紋嘉
跳舞組合Hotcha成員
葉翠翠
2005年度香港小姐冠軍
莊思明
2010年度香港小姐季軍
黃天頤
香港電台唱片騎師
阮小儀
香港商業電台唱片騎師
甄子康
香港商業電台唱片騎師
蘇耀宗
香港商業電台唱片騎師
黃芷晴
香港演員(香港著名演員黃日華與梁潔華愛女)
體育界
黃洋
香港足球代表隊隊員
方柏倫
香港足球代表隊隊員
歐詠芝
香港首席女子壁球員
新聞界
何海凌
now新聞台首席記者
王耀揚
now新聞台首席記者
林小珍
無線新聞財經記者及主播
羅鈺文
無線新聞主播
曾美華
有線電視新聞主播
專業人士
賴平
德國保時捷設計總監
羅偉基
法國雷諾設計副總裁
麥家碧
香港動畫麥兜(麥嘜)原作者
陳海嘯
浙江省台州醫院院長,台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台州市政協副主席
勞建青
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行主席
羅盛慕嫻
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行全國首席知識主任及合伙人
倪偉東
畢馬威中國稅務服務合伙人
林耀堅
羅兵鹹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
鄔滿海
香港測量師協會前會長、香港房屋協會副主席
黃敬安
黃敬安執業會計師/雅士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兼審計委員會主席
何周禮
何周禮建築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及周禮軒創辦人兼董事
鄧觀瑤
著名工業顧問
李樂詩
極地博物館基金有限公司創會人、極地科學探險家
余秀珠
香港單親協會創辦人兼總幹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