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燦坤跨國集團
- 總部地點:台灣
- 成立時間:1978年9月2日
- 經營範圍:小家電生產
- 董事長:莊興
- 創辦人:吳燦坤
集團簡介,燦坤源起,公司策略,三大事業群介紹,漳州燦坤,台灣燦坤,公司沿革:,吳燦坤簡介,管理團隊,
集團簡介
創辦人:吳燦坤先生
董事長:莊興先生
創立時間: 1978年9月2日
股票上櫃時間:1997年5月7日
資本額:新台幣 3,209,978,410
三大事業群:3C流通事業群、家電製造事業群、旅遊事業群。
燦坤集團擁有一流設計研發基地(設立於德國、瑞士、美國、日本、中國台灣、中國上海、中國廈門)以及領導時尚的品牌總部(設立於東京),其主力產品電熨斗、煎烤器年產量均列全球第一位,咖啡機年產量位居全球前五大。
遍布全球的一流研發基地以及領導時尚的品牌總部:設立於德國、瑞士、美國、日本、中國台灣、中國上海、中國廈門的研發基地,以追求產品的品質與美感為目標,提供與現代精緻生活概念相結和的創新設計,多次獲得國內外的設計大獎。設立於日本東京的品牌總部,專注於品牌的規劃與管理。產品獲得美國UL、日本JQA、加拿大CUL、歐洲CE及中國CCEE等多國認證機構認證,行銷歐美、東南亞、日本等90餘國和地區,成為享譽全球的小家電專業製造商。
1993年成立中國市場總部,經營維修網點遍布上海、北京等29個大中城市。中國第一家先後在大陸、台灣、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大型跨國集團。
在2004年底,燦坤在台灣擁有114家連鎖店,銷售量超150億元台幣,其3C會員高達150萬人。這些驕人業績促使燦坤走出台灣,燦坤在大陸照搬台灣模式,開設分店以達到規模效應, 開放式運營模式,不設導購員、按類型與大小陳列商品、減少打折幅度.專注培養長期會員。燦坤虧損,業界人士分析的主要原因是擴張速度過快。
燦坤源起
燦坤源起:
吳燦坤從小生長在一個貧困家庭,雖然家境無法提供正常升學管道,吳燦坤卻總想盡辦法多讀書。白天,他在鐵工廠當學徒,學習鍛鑄、焊熔鐵器的技術;晚上,再到屏東高工念補校,充實基礎的機械原理。畢業後,在老師強力推薦下,他進入位在台南機場旁的亞洲航空公司,從基層飛機修護工開始做起,也是他人生中唯一一段上班族生涯。不久後,他又決定以半工半讀的方式,進入南紡集團創辦之南台工專進修。民國六十五年,他利用台幣五千元的資本,成立晉昌企業,這也是他一生創業生涯的起點。不過,這家面積僅十五坪、專做鐵門、鐵窗的工廠,隔年就因為被榮國鐵工廠倒債的連累,自己也宣告關門大吉。一九七七年,吳燦坤利用從榮國鐵工廠接收的兩台壓鑄機,開始實驗性地幫人代工生產少量的電熱盤。
初創業的幾年,他和所有台灣中小企業一樣,幾乎天天都在跑銀行的三點半。跟其他中小企業不同的是,吳燦坤對市場的敏銳度、及遇事不畏艱難的毅力,在台灣白手起家之企業主中,風格獨具。創業不久後,美國奇異公司(GE)來台尋找合作生產電熱盤的OEM工廠,並在接觸過多家公司後,對試產結果仍不表滿意。知道這個訊息後,吳燦坤立刻毛遂自薦找上GE公司,主動爭取機會。當時,燦坤還是家小工廠,電熱盤的技術層次不算成熟;但吳燦坤願意無條件試產的誠意與決心,卻讓GE公司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經過長達半年多、一次再一次的實驗與摸索,燦坤終於通過GE嚴格的品管要求,接下第一筆國際訂單,跨出穩定出貨的第一步。藉著電熱盤生產的機會,燦坤累積了電熱產品的製造技術;兩年後,更擺脫只生產電熱盤的模式,於1980年成立家電部門,將咖啡壺產品銷往海外。當時,大部分接代工訂單的國內廠商,均仰賴國貿易商下訂單到台灣,行事風格向來不接受被動的吳燦坤,獨自提著007皮箱,到德國科隆參加國家電展。操著生澀英語的吳燦坤,在會場上四處穿梭、尋找生意機會。至今仍喜歡在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笑稱:「想當年第一筆出國的費用,還是跟朋友借來的,可見國際化之路,對中小企業確實艱辛。」當時台灣較具規模的家電廠,均受限於日本技術母廠的契約,根本不能做外銷生意,因此從台灣去參展的人很少;不久之後,科隆展上的家電大廠,都知道台灣有個專做小家電的「T-K-WU」。一九八一年,製造咖啡壺的燦坤,更進一步完成烤麵包機生產線,而且獲得荷蘭飛利浦總公司的青睞,授權燦坤為其產制全球市場所需的烤麵包機。至此,燦坤開始陸續受到許多世界家電大廠的信任。高度重視產品創新力的燦坤,在各項主力產品的研發上,不遺餘力的投入,為了提升品牌競爭力,從一九九三年開始,更由小家電產品的研發,延伸產品線至中家電產品。
如今,燦坤的中家電包括電子鍋、吸塵器、勢水瓶皆陸續量產,並在市場上獲得好評,多項產品屢獲國際大獎。就是靠著不斷開發、加上吳燦坤靈活的行銷手腕,世界知名家電大廠如日本電熱公司、荷蘭飛利浦、美國奇異電器、德國西門子等,陸陸續續成為燦坤公司手中的大客戶,其中,荷蘭飛利浦,甚至已伴隨燦坤走過十幾年寒暑。
燦坤的代表顏色是:黃色。因為黃色象徵太陽,被色彩大師視為興奮劑,黃色,光明快樂,帶來溫暖的光明感,代表陽光的黃色,有助於提振心智上的活力,喜歡黃色的人,是溫暖、主動、無居無束、笑口常開的人,黃色讓人聯想到陽光,當大腦接受到黃色的視覺刺激時,身體與心靈開始準備跳動,沐浴在黃色下,讓人充滿活力、快樂、健康、幸福。
公司策略
公司策略:
三大事業群極大化
1.以三大事業群為主軸運作:製造事業群 ,3C事業群 ,旅遊事業群 。
2.製造事業群的策略:
(1)、全球運籌分工
(2)、垂直整合、關鍵零組件自行生產
(3)、只做第一或第二
(4)、貼近市場與全球研發
3.3C事業群的策略:
(1)、會員,省錢,技術服務
(2)、顧客密著化
(3)、差異化
(4)、多店鋪化
(5)、情報武裝化
4.旅遊事業群 :
(1)虛實整合
(2)質優創新
集團願景:
以設計整合為核心的世界級生活產業集團。
經營理念 :
團隊、誠信正直、創新專業、感恩
以感恩的心情--------回饋社會大眾
以創新的理念--------追求卓越品質
以誠信的態度--------永續企業經營
以團隊的精神--------發揮整體力量
經營方針:
品質第一 不斷改善 克勤克儉 永續經營
經營哲學:
縱使明天地球會毀滅,燦坤今日依然會種下兩顆葡萄: 1、研究開發 2、教育訓練。
核心能力:
我們的核心能力在於創新能力,並能以超越競爭對手的速度落實策略與計畫。
公司策略:
豪豬策略、堅持雙本業(世界工廠與世界通路)
燦坤人精神:
我是有潛力的人;有希望的人;有愛心的人;有自信與崇高目標的人;我是一個平衡的人。
公司文化標語:
重視人才;講究品質;顧客至上;團隊觀念;不斷改善;努力發展;時時溝通;注重安全;環境美化;創新精神
四項堅持:
會員服務,優質技術服務,高品質第一便宜,落實豪豬策略的發展及服務理念,無障礙溝通平台 建立知識管理、速度回應、優質服務的競爭利基。
三大事業群介紹
三大事業群介紹:
漳州燦坤
燦坤主要生產小家電產品,可分為兩大品種_家居幫手系列,例如電熨斗、電風扇、吸塵器等;美食調理系列包括煎烤器、咖啡壺、電飯煲、果汁機、 微波爐等。公司預計,裝配生產線數最多可以達到180條。最高日產量可達40萬台,到2009年漳州燦坤年產值可達7億美金,承擔起燦坤80%的產品 生產,成為名副其實的小家電世界工廠。在大陸17年,掀開了燦坤赴大陸投資並創業的神話,不僅一躍成為廈門最大的台商投資企業,也把一個中小企業地造成微小家電巨頭。漳州燦坤計畫2004年要實現產值5.45億美元,在2008年的基礎上邁開更大的步伐,並規劃到2009年,在大陸的家電製造業務的營業收入實現125億人民幣,從製造業跨入流通業、行銷和配送,未來燦坤更希望朝向產銷合一的3C集團而努力。一路走來,吳燦坤始終秉持著 「團隊、誠信、創新、感恩」的理念,擴張事業版圖。
台灣燦坤
低成本,低管銷:賣場自助化,操作簡單化。5%待客,95%營造良好溫馨環境。
300輛物流車隊提供快速配送。運用現代信息科技,提高零售管理效率。
四大戰略:顧客密著化 商品差異化 多店鋪化 情報武裝化。
戰術思想:廣泛招募會員 為顧客省每一分錢 提供優質服務。
具體戰術:高品質第一便宜:7日價差退錢,每日徹底價格調查。
核心價值:流行時尚 科學配銷 遠景共築。
3.旅遊事業群:燦星旅遊
公司沿革:
2006 天下雜誌「500大服務業調查」排名第20
商業周刊「兩岸三地企業排名」排名第180
2005 併購子公司台灣優柏企業(股)公司
天下雜誌「500大服務業調查」排名第27
商業周刊「2004年1000大服務業調查」排名第26
2004 拓展虛擬通路,投資燦星旅遊網取得51%股權
2004 漳州廠正式啟用
天下雜誌「500大服務業調查」排名第35
商業周刊「500大服務業調查」排名第31
2003 漳州燦坤第一季度首期工程投產,預計在2005年全部竣工。
2002 台灣燦坤3C士林旗艦店開幕,燦坤3C邁入百億百館。
新建漳州燦坤於該年的5月動土,9月開始興建。(規模:投資總額1.2億美元、註冊資本4000萬美元、占地面積180萬平方米、員工總數將達3-4萬人;產能:裝配生產線總數可達180條,最高日產量可達50萬台;工程:建築面積70萬平方米,包括廠房、辦公大樓、燦坤學院;全部工程預計於2005年竣工,其中燦坤學院占地8萬平方米,建立人力發展培訓基地,培養優秀人才)
天下雜誌「500大服務業調查」排名第50
商業周刊「500大服務業調查」排名第44
2001 中國市場總部以上海移到廈門。
瓦斯煎烤器類產品開發成功。
燦坤集團以EUPA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在納斯達克股市掛牌。
2000 台灣燦坤現金增資新台幣2億元,同年9月11日上柜上市,燦坤3C連鎖店發展至60家。
廈門燦坤投資上海燦坤62.5%股份,實現小家電產業整合。
廈門燦坤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1998 台灣成立3C連鎖事業部 ,3C市場擴充為25個門市店。
廈門燦坤公司上海廠集團衛星電腦網路啟用。
1997 燦坤實業通過台灣證管會核准,成為股票上櫃公司。
日本燦坤、香港燦坤自創品牌產品上市。
1996 台灣「燦坤3C」擴增為12個門市店。
上海經濟信息研究中心發布「 燦坤電器」為上海第二大知名家電品牌。
上海燦坤增設電子鍋事業部。
上海燦坤通過日本S-MARK品質認證。
美國燦坤增設加州營業處。
1995 燦坤學院有色金屬精密鑄造班、行銷班畢業。
上海燦坤開工投產,設立馬達、電話機事業部。
企業體資訊高速公路啟用,連線台灣、香港、廈門。
廈門燦坤北樓新廠落成啟用。
1994 「上海燦坤」實業於上海黃渡奠基。
燦坤學院在廈門正式開辦。
台灣「燦坤總部」通過ISO 9001品質認證。
燦坤生活產業設計研究所在總部落成啟用。
日本大阪「燦坤日本電器株式會社」正式立案。
燦坤產品以「swift」品牌進入美國美國最大WAL-MARK零售網。
瑞士設計中心成立。
1993 「廈門燦坤」改為股份制,於深圳B股掛牌,為大陸首家外商獨資上市公司。
「廈門燦坤」通過ISO 9002品質認證。
「燦坤電器」 中國市場總部在上海成立;內銷據點急速擴大。
1990 併購美國NOVATREND公司,更名為「美國燦坤」;負責歐美市場的設計、行銷、企劃。
台灣燦坤實業成立連鎖事業部。
「廈門燦坤」營業額1350萬美元,以「燦坤電器」自創品牌拓展中國內銷市場。
1988 香港燦坤成立。
「廈門燦坤實業」成立建廠。
1987 簽訂澳洲銷售總代理。
1986 進入美國SUNBEAM採購系統。
1985 成立「台灣優柏」,以「優柏家電」自創品牌進軍台灣內銷市場。
產品進入美國GE公司採購系統。
1983 ODM產品獲荷蘭飛利浦公司採購契約,並與美國A.P.T公司技術合作咖啡壺。 加入保稅工廠。
ODM產品獲PHILIPS正式採購契約。
1982 簽訂美國、新加坡及英國銷售總代理,加速集團國際化。
1981 TSK-102型咖啡壺銷往南非,為燦坤集團國際化之始。
1980 成立家電生產部門,開始研發工作,並擁有第一件ODM產品。
1978 「燦坤實業」成立於台灣台南保全工業區。
吳燦坤簡介
創辦人吳燦坤簡介:
從台南地區一家沒沒無聞的小型代工企業,發展到自創品牌行銷國內外,更成為第一家在中國大陸股票上市的台資獨資企業。燦坤集團的發展史和吳燦坤的人格特質與經營理念,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吳燦坤曾當選「青年創業楷模」,並榮獲「當代傑出企業人物—尊爵獎」,燦坤集團獨特的企業文化可說是其一手締造。而隨和的個性、尊重員工的創意發揮,再加上兼具本土化和國際化的特色,使吳燦坤總是能夠吸引一批專業、富創意的各國中、高階層幹部,為燦坤企業奠定鴻基。
「重視研究發展及教育訓練」是吳燦坤的經營哲學。不斷創新產品,以深入瞭解消費市場需求,了解文化背景,帶動消費風潮。即使於1998年經濟不景氣之際,吳燦坤仍投注新台幣1.4億元,邀請法國、義大利、德國等國際級大師替燦坤設計新產品。1988年前往大陸廈門設立工廠,成為燦坤轉虧為盈的重要關鍵,更透過跨國產業分工經營的努力下,每年稅後盈餘從一億多元成長到十億多元。
從製造業跨入流通業、行銷和配送,未來燦坤更希望朝向產銷合一的三C集團而努力。一路走來,吳燦坤始終秉持著「團隊、誠信、創新、感恩」的理念,擴張事業版圖,期間亦曾遭遇困難,1982年以自創品牌進攻歐陸市場時,因遭逢歐洲市場反傾銷風暴,加上歐洲貨幣大幅貶值的重擊,使得第一次自創品牌之路出師不利。但吳燦坤始終未曾放棄自創品牌的夢想,並自此全力建立行銷品牌的模式。
「重視人力資源」是吳燦坤堅持的企業文化,「品質第一、不斷改善;克勤克儉、永續經營」為經營方針。邁向21世紀,設定2001年轉型成為E.D.M.S高科技電子設計、製造服務商,更立志於,成為世界前五大家電廠商,將燦坤企業推向新的高峰。
1951年10月14日生;
台灣省高雄縣人
1973年7月-畢業於南台工業專科學校 -電機科
1973年7月~1974年7月-任華榮鋼鐵實業有限公司採購員
1974年8月~1976年3月-任亞航股份有限公司修護技術員
1976年9月24日-晉昌企業社負責人(燦坤前身)
1978年11月2日-成立燦坤企業公司-任總經理
1985年成立台灣優柏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1988年成立香港燦坤公司
1988年成立廈門燦坤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0年成立美國燦坤公司
1991年成立燦寶英弘股份有限公司(燦坤3C前身)
1993年廈門燦坤公司B股掛牌上市
1994年成立日本燦坤株式會社
1997年5月台灣燦坤在台上櫃
2000年9月台灣燦坤在台上市
2004年拓展虛擬通路投資燦星旅遊網取得51%股權
管理團隊
管理團隊:
董事長 莊興台灣大學EMBA
獨立董事 李浩正紐約州立大學電機工程博士
獨立董事許伯彥台灣大學會計研究所
董事蔡淑惠師範學院
董事閻俊傑美國加州科技大學 MBA
董事 陳彥君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