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事後審計
- 外文名:Post audit
- 分類:不定期審計、定期審計
- 特點:審計資料齊全
- 目的:監督和評價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收支
事後審計是指對預算、計畫完成情況有關的經濟業務活動和會計資料所進行的審計,也就是說在經濟業務發生以後所進行的審計。事後審計是事前審計的對稱。由獨立的機構和...
事後經濟效益審計是指在生產經營活動結束後,對生產經營活動結果的效益性進行的審計,以評價企業業績,總結經驗教訓,尋找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的途徑。...
事前審計是在被審單位經濟業務發生之前,對其財政預算,或經濟發展計畫、財務收支計畫、經濟契約、活動方案、決策等是否符合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是否可行和有效所進行...
事中審計是指審計人員在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和經濟業務進行中所實施的審計。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在施工中,對施工進度、投資完成情況的審計以及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預防性審計指在被審計單位經濟活動發生以前所進行的審計,其審計內容包括預測、決策、計畫、預算等,如投資方案、生產成本計畫、盈利預測、現金預算等審計,其目的是提高...
離任審計,或稱任期終結審計,是指對法定代表人整個任職期間所承擔經濟責任履行情況所進行的審查、鑑證和總體評價活動。這一活動,對於引導和規範法定代表人的經營思想和...
同步審計是指上級和下級審計機關對各自審計管轄範圍內相關的財政審計事項,或者同一審計機關領導下的幾個子級審計機關(如一個省內的幾個地級審計機關),對相同的財政...
企業風險審計是指企業內部審計機構採用一種系統化、規範化的方法來進行以測試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各業務循環以及相關部門的風險識別、分析、評價、管理及處理等為基礎的...
執行基本規範的上市公司,應當對本公司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自我評價,披露年度自我評價報告,並可聘請具有證券、期貨業務資格的中介機構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審計。 《...
損益審計是指對企業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費用、產品(商品)銷售稅金及附加、其他業務利潤、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所得稅...
綜合審計是對經濟活動和管理工作事前、事中和事後審計的總稱。在某一經濟行為處於計畫期間,要對其目標、規模、結構、發展速度和預期效益進行審計,當某一經濟行為已經...
跟蹤審計是一種全新的審計方法,是指單位審計部門組織對建設項目實施過程的合法性、真實性、規範性進行跟蹤審計監督,是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金和資源,用儘可能小的費用...
現場審計是一種當企業對審計結果產生疑問後的事後審計行為。...... 現場審計是一種當企業對審計結果產生疑問後的事後審計行為。中文名 現場審計 審計時間 提前七天...
傳統審計亦稱“帳項基礎審計”。“現代審計”的對稱。對被審單位的會計記錄、報表的真實性、準確性及各項有關活動的合規性、合法性所進行的審計。傳統審計常常指...
工程項目事前審計亦稱“工程項目投資決策審計”。在項目投資決策決定興建而正式開始之前對項目投資決策所進行的審計監督。基本建設投資數額大、建設周期長、耗用資源多...
現代審計是“傳統審計”的對稱。對財政財務收支和經營管理活動的合法性、合規性、合理性、效益性,及其反映資料的真實性、正確性和公允性所進行的審計。現代審計是...
審計控制是指根據預定的審計目標和既定的環境條件,按照一定的依據審查、監督被審計單位的經濟運行狀態,並調整偏差,排除干擾,使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活動運行在預定範圍內...
經濟責任審計是指由獨立的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依據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財經法令、法規、制度以及計畫、預算、經濟契約等,對經濟責任關係主體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監督、...
審計是對資料作出證據蒐集及分析,以評估企業財務狀況,然後就資料及一般公認準則之間的相關程度作出結論及報告。進行審計的人員必需有獨立性及具相關專業知識。...
審計原則是指導審計工作的基本理論,是組織審計工作、處理審計事項所必須遵循的規律。無論進行任何審計都必須全面的貫徹各項審計原則,才能實現其審計職能和發揮審計作用,...
根據我國《憲法》第91條和第109條的規定精神,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具體規定,我國國家審計對象的實體即被審計單位是指所有作為會計單位的中央和地方的...
審計創新主要是通過創造新的、較之以往更為有效的審計監督機制,達到在統一的總體目標下的各個不同發展時期要達到的目的。李金華審計長指出,所謂審計創新,就是要...
審計方法(Audit method) 是指審計人員為了行使審計職能、完成審計任務、達到審計目標所採取的方式、手段和技術的總稱。審計方法貫穿於整個審計工作過程,而不只存於某...
基本建設審計是審計機構根據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制度、法規對基本建設領域各單位的經濟行為、會計資料、投資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及投資管理活動所進行的審核、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