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鐵路沿線產業布局指引

《中老鐵路沿線產業布局指引(徵求意見稿)》是2024年8月由雲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起草的,現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老鐵路沿線產業布局指引
  • 起草單位:雲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全文內容
中老鐵路沿線產業布局指引
(徵求意見稿)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老鐵路“四好”指示精神,按照《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維護好運營好中老鐵路開發好建設好中老鐵路沿線三年行動計畫》(雲發〔2022〕7號)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緊抓國家推動產業梯度轉移的重大機遇,依託中老鐵路沿線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條件,充分發揮產業協同發展機制,推動中老鐵路沿線形成錯位協同、優勢互補的產業發展格局,制定本指引。
一、發展基礎
中老鐵路沿線涉及昆明市、玉溪市、普洱市、西雙版納州,4州(市)總面積10.0萬平方公里,占雲南省國土面積的25.4%;常住人口1455.6萬人,占雲南省的31.0%。2023年,4州(市)地區生產總值1.23萬億元,占雲南省的41.0%;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04.30億元,占雲南省的37.4%。區域內共布局31個開發區,占全省開發區總數的34.8%,包括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個、國家級綜合保稅區1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1個、國家級跨境經濟合作區1個,省級各類開發區24個,2023年相關開發區總計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7161.41億元,占全省開發區的48.9%。
二、發展目標
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推動重點產業集聚發展,鼓勵中小企業圍繞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節點,積極參與產業鏈協同創新,打造一批以產業鏈為紐帶、以大企業為引領、以中小企業為支撐,大企業和中小企業優勢互補、相互協作的企業集群。
到2025年,中老鐵路沿線4州(市)在承接產業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最佳化營商環境、推進高水平開放等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科技創新能力和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經濟結構和發展環境進一步最佳化,工業增加值達400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年均增速8%左右),成為雲南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到2035年,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基本建成、經濟發展充滿活力、產業結構持續最佳化、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形成一批規模大、水平高的產業集群,中老鐵路沿線4州(市)工業增加值達1000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年均增速8%左右),基本建成現代化產業體系,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全面提升,生態環境更加優美,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三、空間布局
結合中老鐵路沿線4州(市)產業基礎、資源稟賦、發展潛力等,構建以昆明為核心、磨憨為前沿、沿線州(市)為支撐的“一核一前沿多點支撐”產業發展空間格局。突出昆明產業發展核心作用。以昆明市為沿線產業培育核心,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和輻射帶動能力。強化磨憨開放前沿視窗作用。圍繞把磨憨打造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前沿和視窗、外向型進出口加工基地、開放型經濟建設新的增長極,用好“四區”疊加優勢,以外向型和特色產業布局為導向,主動承接產業轉移,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促進對外貿易最佳化升級。構建多點支撐產業協同發展新格局。根據玉溪市、普洱市、西雙版納州的資源環境、區位優勢引導產業合理布局和有序轉移,推進產業發展由區域垂直化分工向產業鏈扁平化分工,形成多點支撐產業協同發展新格局。
四、重點任務
(一)高原特色農業
聚焦“1+10+3”〔“1”:糧食;“10”:茶葉、花卉、蔬菜(含食用菌)、水果、堅果(核桃、澳洲堅果)、咖啡、中藥材、牛羊(含奶業)、生豬、鄉村旅遊;“3”:菸草、甘蔗和天然橡膠〕重點領域,加快農業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建設。
重點建設綠色食品基地,持續擴大“雲茶”市場影響力,加快花卉育種自主創新,提升“雲花”品質和品牌,推進“雲藥”“雲菌”品牌建設,構建集種植、加工、交易、研發、培訓、旅遊等為一體的咖啡全產業鏈,打造全國中高端水果“一流產區”,建設國家重要的“菜籃子”保供基地。積極引進特色農業產業鏈企業建設專業化農產品加工基地,切實打造“綠色雲品”。
(二)現代物流
聚焦加快面向印度洋國際陸海大通道建設,依託中老泰通道優勢發展多式聯運、智慧物流、冷鏈物流、特種物流等。大力發展臨空、臨港經濟,創新發展與平台經濟、低空經濟、無人駕駛等結合的物流新模式,培育壯大樞紐偏好型產業,推動“通道經濟”向“樞紐經濟”轉型,培育打造中老泰樞紐經濟帶。
重點最佳化整合中老鐵路沿線物流基礎設施,強化組織運營和協同發展,補齊集疏運體系短板,加快數智化轉型和綠色化發展,培育發展“瀾湄快線+”國際貨運班列,大力發展樞紐偏好型產業,系統推進中國·昆明國際陸港和昆明商貿服務型、空港型、昆明—磨憨陸港型(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加強各類交通運輸方式高效銜接,推進王家營提升改造,協同開發桃花村、晉寧青山片區、磨憨口岸,加快建設昆明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培育王家營、桃花村、磨憨三大鐵路貨運樞紐集群。加快昆明、玉溪國家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建設,夯實流通發展基礎,拓展輻射帶動功能。推進玉溪研和物流園、峨山化念物流園、寧洱綜合物流園和野象谷、勐臘綜合物流園建設。
(三)文旅康養
聚焦資源、產品、市場的整合,加速旅遊+農業、體育、健康、文化、文創、教育、製造業、網際網路等融合發展,打造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強化新場景打造,因地制宜開發田園牧歌、民族風情、城市旅居、小鎮風光等健康生活、旅居場景和最美鄉愁旅遊地。拓展“鐵路+”沿線旅遊新模式,依託特有中藥材種植基地、醫療康復基地、養生養老基地和民族醫藥,打造以治療、康復、保健、美容、食療、養生、養老等為目的,以休閒度假為重點的養體、養心、養神等醫療養生旅遊新業態產品。鼓勵和支持旅遊企業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加快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重點依託中老鐵路沿線豐富的自然風景、厚重的民族文化,發展以觀光旅遊為基礎、休閒度假為重點、文體旅遊、跨境旅遊和健康旅遊為特色的旅遊產業。依託沿邊地區區位交通、旅遊資源優勢,最佳化提升通關服務水平,試點打造跨境旅遊合作區。加快推進文旅康養產業轉型升級,全力打造世界級精品文旅康養產品,建設世人嚮往的健康生活目的地。發展全域旅遊,著力提升旅遊服務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打造全季康養旅居、民族文化體驗、科普研學旅遊、高原體育運動等新業態新產品,吸引更多旅客到雲南休閒度假、旅遊觀光、跨境體驗、康體養生、旅居生活。
(四)先進裝備製造
聚焦重點行業調結構、補短板、增動能,強化新技術、新業態融合創新,培育形成一批先進制造業集群。以綠色化、數位化、智慧型化、集群化為發展方向,大力發展智慧型製造、高端電力設備、高端數控工具機、加工中心和專用數控工具機,提升電器設備、新能源設備、電子設備、節能環保等製造水平。大力發展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智慧型感測與控制等產業。大力發展智慧型新能源動力等關鍵項目,實現關鍵零部件技術和新能源動力專用技術自主化。
重點以滇中新區、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嵩明楊林經濟技術開發區、紅塔產業園區、通海產業園區、華寧產業園區、思茅產業園區等開發區為重點,發展汽車配套、高效內燃機及零部件、自動化物流智慧型裝備、數控工具機、農用機械等裝備製造及相關產業,做大做強智慧型製造裝備,做精做優軌道交通裝備、汽車配套裝備兩大優勢特色裝備。發揮研和數控工具機產業集群優勢,重點最佳化中高端、中小機型光機工具機產品結構,做大切削類工具機特色。引進培育智慧型檢測裝備、智慧型機器人、通用航空裝備等新興產業,提升先進裝備研發製造水平。
(五)電子信息
聚焦重點領域,全鏈條發展電子信息製造業,重點打造積體電路產業鏈,加快發展新型顯示器件產業鏈,深入推動矽光伏、智慧型消費電子產品、通信產品、計算機及外圍設備等細分產業專業化集聚發展,推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配套協作、協同創新、聯動發展。以套用帶動產業發展,在大數據、智慧型製造、工業網際網路等新興領域支持企業投資新技術、新項目、新業態,全方位、多角度推動各行業數位化轉型升級,以點帶面、形成示範效應。
重點依託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做強上游電子漿料、電子信息材料產業,建設集大尺寸單晶矽片生產、半導體分立器件晶片生產、半導體封裝測試、智慧型終端製造等為一體的積體電路產業和半導體元器件配套產業;依託滇中新區、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玉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打造全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微型顯示器生產基地;以滇中新區、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玉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主,積極發展智慧型穿戴、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等消費類電子產品,探索發展無人機等專用電子產品,打造差異化、品牌化、高端化的智慧型終端產業;以磨憨沿邊產業園區、中國寮國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為主,大力引進電子信息產品生產組裝企業,積極發展電子信息產品組裝、銷售一體化產業環節。
(六)生物醫藥
聚焦新型生物疫苗、白蛋白、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血液製品以及其他蛋白類、多肽類、核酸類藥物新產品研發和生產。提升中藥現代化水平,培育民族藥大品種集群。開展創新藥、改良型新藥、仿製藥、化學原料藥研發及產業化。
重點以滇中新區、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玉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國寮國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五華產業園區、思茅產業園區等開發區為帶動,強化園區之間在研發、製造、種植加工產業鏈環節分工,重點發展醫藥製造、天然健康產品、新型醫療器械、基因技術等新產品和服務,引進疫苗、單抗、血液製品藥物、新型治療性抗體藥物、幹細胞和免疫細胞治療藥物、新型基因工程重組蛋白及多肽藥物等生物技術藥物的研發及臨床研究,做強生物製品、現代中藥、化學藥、健康產品等特色優勢產業,做大三七、天麻、燈盞花等“雲藥”品牌影響力。以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玉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重點,推動疫苗產業園從“產業集聚”向“產業集群”轉變,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國內領先的生物醫藥產業高地。普洱重點發展茯苓、白及等特色中藥材,促進仿製藥、原料藥、生物技術藥突破發展,醫療器械、實驗動物快速發展,實現“醫+藥+養”融合發展。西雙版納重點發展以砂仁、石斛、腎茶、絞股藍等為主的健康保健品生產產業,促進傣醫藥產品及大健康產品研發創新,形成完整的生物醫藥(傣醫藥)產業集群。
(七)新材料
聚焦國際、國內前沿,依託雲南新材料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引進有色金屬、貴金屬新材料、先進光電子微電子材料、化工新材料企業及配套企業,加快提升中老鐵路沿線新材料產業規模和實力。
重點布局嵩明楊林經濟技術開發區、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安寧產業園區、宜良產業園區、東川產業園區、富民產業園區、玉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紅塔產業園區、新平產業園區、易門產業園區、思茅產業園區等開發區,大力發展有色金屬材料、稀貴金屬材料、電子材料、石油化工材料,逐步實施重點領域補鏈延鏈強鏈工程。重點發展貴金屬合金材料、半導體材料、先進電子材料、稀土功能材料、輕合金材料等新材料,加強前沿材料布局,最佳化新材料產業化及套用環境建設,推動新材料融入高端製造供應鏈。重點圍繞高性能銅箔、鍵合銅絲、高精度電子銅帶及銅合金鑄造、鍛造技術發展方向,推動有色金屬材料產業不斷壯大。重點推動高純二氧化鍺、高純區熔鍺錠、高純鍺單晶、砷化鎵、磷化銦、碳化矽等新一代半導體材料發展。重點發展煉油副產品綜合利用龍頭企業,加快建設苯乙烯及聚苯乙烯、聚甲氧基二甲醚等一系列石化深加工項目。重點發展高純磷、電子級磷酸、高純超細磷酸鹽、聚磷酸銨、電池用磷酸一銨、磷系阻燃劑等高端精細磷化工產品,推動傳統磷化工向食品級、醫藥級、電子級精細磷化工轉型,實現磷化工與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耦合發展。
(八)新能源電池
聚焦新能源汽車等電池套用產業抓好電池組裝等細分行業,積極發展動力電池,有序提升電解液、隔膜等鋰電池主要原材料的配套能力,推進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項目建設。推動新能源電池重點企業與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合作,引入電池梯次利用企業,發展電池梯次利用和清潔能源儲能產業。
重點布局玉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安寧產業園區、紅塔產業園區等開發區,積極引進導電劑、粘結劑、電池結構件、鋁塑膜等鋰電池細分領域原輔材料生產和鋰電池循環梯次綜合利用項目,圍繞鋰電池產業鏈和鋰鎳磷資源開發產業鏈“雙產業鏈發展”的功能定位,以資源換產業,加大新能源中、後端產業鏈引進,補齊產業短板。重點發展電解液、銅箔、鋁箔等項目,探索與中老鐵路沿線風電、光伏電等企業合作發展清潔能源儲能產業,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協同發展。
(九)輕工業
聚焦高原特色食品、預製菜、橡膠精深加工、家居項目,建設專業化農產品加工基地,推進農產品全產業鏈升級。針對緬甸、越南、寮國、印度、泰國環印度洋地區市場需求,重點發展紡織製品原輔料、機電產品、化工產品、塑膠及其製品、鋼鐵製品等相關產業,增大對周邊國家家具家電供應能力。
重點布局中國寮國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五華產業園區、晉寧產業園區、澄江產業園區、華寧產業園區、景谷產業園區、思茅產業園區、勐海產業園等開發區。支持境外農業合作項目農產品回運,推動橡膠、普洱茶、咖啡、五金、建材、家電、紡織服裝、鞋帽、玩具、塑膠製品在沿線開展精深加工。建設捲菸製造業創新中心,積極發展菸草育種等領域,研發低焦低害的高技術、高品質菸草製品,發展包裝彩印、香精香料、捲菸輔料等配套產業,轉型發展雷射防偽、BOPA、BOPP薄膜、日化香精香料等,拓展非煙市場。依託中老鐵路優勢,主動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大力發展大理石材加工,打造中國石材產業基地。加強和周邊國家經濟合作和貿易往來,利用沿邊優勢,持續強化出口產品生產能力和境外市場占有率,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輕工業平台和加工貿易平台。普洱依託林漿紙、林板家居一體化、大理石材,著力助推傳統產業提質增效。
五、保障措施
(一)加快推進數字經濟賦能
推進產業數位化,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製造業企業實施數位化轉型,以數位化驅動中老沿線貿易、產業、物流一體化發展。推進沿線倉儲、物流、通關過境的全面數位化和智慧型化,打造中老鐵路沿線貿易平台、打通省內貿易平台、國內貿易平台和東協貿易平台。
(二)營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營商環境
持續統籌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服務產業發展意識,推動發展環境“上台階”,創優營商環境助推產業發展。全力打通企業投資建設堵點,加快推進投資審批制度改革,持續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深化規劃用地審批改革。
(三)強化要素保障
省級財政統籌利用好既有政策資金,對符合各領域支持範圍的項目予以積極支持,推動中老鐵路沿線重點產業發展,鼓勵有關產業發展基金對傳統產業升級和園區建設予以重點支持。採取增信和貼息等措施引導銀行機構最佳化信貸投向,加大對中老鐵路沿線重點產業和項目的信貸支持。加強公共就業服務,降低企業招工成本。
(四)強化項目支撐
積極爭取和謀劃實施一批關係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對中老鐵路沿線綜合開發項目庫進行動態調整。完善重點項目推進機制,加強綜合協調與服務,確保項目落地。健全投資項目管理制度,強化政府投資項目監管,探索完善投資項目後評價制度,提高政府投資管理水平和投資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