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綜合交通運輸“十四五”規劃

天津市綜合交通運輸“十四五”規劃

“十四五”時期是天津在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交通運輸連線生產和消費兩端,是暢通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基礎依託和重要環節,“十四五”時期要深入落實構建新發展格局賦予交通運輸的新要求、新任務,著力完善現代化高質量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本規劃依據《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對標對表《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交通運輸部關於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指導意見》、《天津市國土空間發展戰略》等檔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明確“十四五”時期本市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基本思路、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涵蓋港口、航空、鐵路、公路、城市公共運輸等領域,是指導“十四五”時期本市綜合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和部門依法履行職責的重要依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津市綜合交通運輸“十四五”規劃
  • 發布單位: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 印發日期:2021年8月12日 
  • 發文字號:津政辦發〔2021〕35號
  • 實施地區天津市
印發通知,第一章 發展基礎,一、“十三五”時期發展成就,二、存在問題,第二章 “十四五”發展目標,一、形勢分析,二、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三、基本思路和發展目標,第三章 “十四五”重點任務,一、建設智慧綠色、世界一流的國際海港樞紐,二、建設立體暢達、輻射全球的國際航空樞紐,三、建設密接京冀、通達全國的區域鐵路樞紐,四、建設廣泛覆蓋、服務優質的公路交通體系,五、建設快慢有序、富有活力的客運交通體系,六、建設多式融合、效率最優的貨運交通體系,七、建設融合創新、先進適用的智慧交通體系,八、建設雙碳引領、精明增長的綠色交通體系,九、建設韌性可靠、應急高效的安全交通體系,十、建設協同高效、共建共享的交通治理體系,第四章 保障機制,一、加強黨的領導,二、完善規劃實施機制,三、強化多元資金保障,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五、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政策解讀,

印發通知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委、辦、局:
經天津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天津市綜合交通運輸“十四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照此執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1年8月12日 

第一章 發展基礎

“十三五”期間,本市依據《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天津市綜合交通運輸“十三五”發展規劃》,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初步建成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安全便捷、暢通高效、綠色智慧型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本市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提供了強有力的交通保障。

一、“十三五”時期發展成就

(一)初步建成國際一流樞紐海港
港口頂層設計更加完善。成立天津港建設世界一流港口領導小組、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建設工作協調小組,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關於加快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建設的意見。港口設施能級持續提升,建成南疆港區27號通用碼頭、中石化天津液化天然氣碼頭等8個碼頭工程,建成高沙嶺港區10萬噸級航道一期工程、大港港區10萬噸級航道工程等,萬噸級以上泊位達到123個、航道達到5條。智慧港口建設取得突破,完成全球第一個既有碼頭(五洲國際)貨櫃堆場自動化改造,開工建設北疆港區C段智慧型化貨櫃碼頭,實現全球首批完全無人駕駛電動集卡商業化運營,成為全球首個獲批建設自動駕駛示範區的港口,建成京津冀港口智慧物流協同平台。綠色港口建設成效顯著,2017年煤炭全部實現鐵路集疏港,2020年鐵礦石鐵路運輸5181.2萬噸,鐵路集疏運占比超過65%,貨櫃海鐵聯運完成80.5萬標準箱,較2015年增長160.8%;33個專業化泊位建成港口岸電設施,停止國三及以下柴油貨車集疏港,港作船舶低硫油使用率達到100%。港口輻射能力明顯增強,累計開通貨櫃航線130條、每月航班550餘班次,遍及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500多個港口,建成覆蓋天津港主要腹地的內陸行銷中心111個。津冀港口合作深入推進,配合國家有關部委出台加快推進津冀港口協同發展工作方案(2017—2020年)、津冀沿海錨地布局方案等,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與河北港口集團有限公司、唐山港口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合資成立兩個貨櫃碼頭公司,開通環渤海內支線19條,2020年完成中轉吞吐量185萬標準箱,設立天津港集團雄安服務中心,開通綠色通道。口岸營商環境顯著改善,開展口岸降費提效治亂出清最佳化環境專項行動,推行“一站式陽光價格”清單,建成港口統一收費管理服務平台,至2020年12月底累計降費達10.8億元。推進實施貨櫃進口“船邊直提”和出口“抵港直裝”,共完成“船邊直提”作業14.68萬個貨櫃,提升碼頭作業效率,陸運收提箱30分鐘完成比例為87.49%,60分鐘完成比例為98.34%,天津口岸整體通關效率在全國各主要海運口岸中位居前列。
天津港各項經濟指標保持較快增長,2020年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5.03億噸,貨櫃吞吐量達到1835.3萬標準箱,較2015年提高30.1%;2019年,出入境郵輪旅客約72.6萬人次,較2015年增長68%;2020年國際航運中心排名較2018年躍升10位。
(二)區域航空樞紐建設初見成效
機場綜合保障能力穩步提升,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總體規劃和三期擴建工程預可研獲得民航局批覆,機場高峰小時容量由28架次提高至“31+1”架次。區域航空樞紐功能顯著增強,初步形成國內乾支結合,國際主要通航東北亞、東南亞和歐洲的客運航線網路,開通客運航線270條、通航城市159個,較2015年分別增加87條、44個;累計建成異地城市候機樓(廳)30座、開通地面班線9條,創新“飛機+高鐵”、“飛機+郵輪”模式,試點開展國內中轉旅客跨航司行李直掛服務,獲評“亞太地區旅客吞吐量1500—2000萬量級最佳機場”。航空物流中心建設有序推進,設立天津航空貨運發展辦公室,成立天津貨運航空有限公司,開通貨運航線20條、貨運通航城市20個,建成大通關基地一期、中外運二期、順豐電商產業園,空港口岸具備水果、種苗、食用水生動物、冰鮮水產品等指定監管場地功能。京津冀機場群協同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民航局聯合印發推進京津冀民航協同發展實施意見並得到全面落實,“三地四場”初步實現錯位協同發展;2020年疫情期間充分發揮首都“護城河”作用,積極承接北京國際航班分流,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共保障國際航線客機1353架次、旅客吞吐量16.1萬人次;保障國際航線貨機1559架次、貨郵吞吐量7.3萬噸。
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實現客運快速增長、貨運平穩增長,2019年旅客吞吐量達到2381.3萬人次,較2015年提高66.4%;貨郵吞吐量達到22.6萬噸,較2015年提高4%。2020年受疫情影響,上半年大幅下降、下半年逐步恢復,全年仍完成旅客吞吐量1328.5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8.5萬噸。
(三)“軌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推進
區域鐵路建設實現同圖同步,京津冀地區城際鐵路網規劃、京津冀核心區鐵路樞紐總圖規劃獲批,四條高鐵通北京(京津、京滬、京濱、津興鐵路)、一條高鐵通雄安(津保鐵路)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初步實現京津雄0.5至1小時通達。市域貨運鐵路環線基本建成,建成大北環、西南環線、南港鐵路和進港三線等鐵路及新港北貨櫃中心站,建成南疆礦石鐵路等鐵路專用線,基本形成環放式市域貨運鐵路網和“北進北出、南進南出”集疏港鐵路網。鐵路客運服務更加便捷惠民,京津城際延長線實現公交化運行,成功開行津薊市郊列車、京薊城際列車。
2020年鐵路總里程1368公里,其中高鐵城際里程達到310公里,鐵路運營里程密度位居全國第一;2019年客運量5332萬人、貨運量9887萬噸,較2015年分別提高31.5%、18%;2020年客運量2636萬人,貨運量11124萬噸,貨運量較2015年提高32.8%。
(四)基本建成區域互聯暢通公路網
京津冀一體化公路網基本形成,建成津石高速天津西段、唐廊高速(一期)、京秦高速、京台高速4條高速公路和7條普通國省道接口路,對外高速公路接口增加至16個,實現31個普通省際接口與京冀同標準對接。市域骨幹公路網實現連網貫通,建成“津城”繞城高速、“濱城”繞城高速,建成G104、九園公路等外環線國道功能外遷工程,建設了一批區區互通互聯工程。海空兩港集疏運網路加快完善,建成疏港聯絡線、塘漢公路,正在建設津石高速天津東段、塘承高速濱海新區段等集疏運通道,啟動天津港集疏運專用貨運通道前期工作。“四好農村路”建設成效顯著,出台天津市關於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建立“路長制”,高標準實施鄉村公路維修改造工程3300公里,薊州區西井峪路榮獲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稱號,實現建制村村村通客車、村村直接通郵和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公交,薊州區、武清區成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服務品質顯著提升,全面完成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撤銷工作,實現省界不停車快捷收費,實現高速公路100%聯網收費和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車道100%覆蓋,建成全國高速公路百佳示範服務區1對、優秀服務區4對,高速公路“營改增”和差異化收費政策明顯降低運輸成本。
2020年公路總里程達到1641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分別為1325公里、2738公里,與2015年相比分別增加195公里、198公里,高速公路網密度位居全國第二,國省道平均擁擠度0.6,交通運行總體順暢。
(五)城市公共運輸建設成效明顯
軌道交通骨幹地位顯著提升,捷運5號線、6號線(一期)、1號線東延線建成通車,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到232公里,較2015年增加92公里,捷運和輕軌實現統一運營管理,實現銀行卡、手機應用程式(APP)和一卡通等多渠道支付,京津冀交通一卡通覆蓋全部捷運、公交線路,2019年日均客運量達到144萬人次、高峰日客運量達到187萬人次,較2015年分別提高82%、89%。2020年全市軌道交通日均客運量92.55萬人次。建成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開延調公交線路超過300條,建成194公里公交專用道,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到100%,新能源公車輛占比達到80%,全面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實施公共汽車運營成本規制,運營智慧安全水平明顯提升。2019年全市常規公交日均客運量達到305萬人次,公共運輸機動化出行分擔率為59.6%,2020年日均客運量173萬人次。出租汽車行業市場秩序更加規範,出台天津市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等,完成巡遊出租汽車信息化設備安裝、運價調整,建成網約車監管平台,實施“三站一場”駐站式管理、出租汽車“亮星”等創新管理舉措,民眾獲得感明顯提升。共享腳踏車運營管理逐步規範,出台天津市關於鼓勵規範網際網路租賃腳踏車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系列管理辦法,規範腳踏車、企業行為,實施精細化管理,形成“總量控制、動態調節”的管理模式,至2020年底中心城區投放總量控制在34萬輛,初步實現良性發展。
(六)綜合運輸服務品質不斷提升
公眾出行更加便捷舒適。在公交、捷運、計程車等交通運輸領域廣泛開展“保暢通、有溫度、優服務”活動,實施“三站一場”整治提升,民眾獲得感、幸福感明顯提升。制定京津通勤便利化12項措施,推進京津城際運營公交化、支付優惠同城化、樞紐通達便利化、重點區域直通車等方面措施落實。道路運輸加快轉型升級。客運班線達到311條,省際班線輻射全國14個省市,14個三級及以上客運站全部實現與京冀聯網售票。道路貨運向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先進運輸組織模式初見成效,14家企業開展甩掛運輸試點,20家企業開展無車承運人試點,2020年批准網路貨運經營企業39家、整合社會車輛65萬餘部。2020年道路貨物運輸周轉量達到640.12億噸公里,較2015年增長85.43%。物流快遞業快速發展。初步建成空港航空快遞物流園、東疆港跨境快遞物流園、武清電商快遞物流園三大快遞專業類物流園區,基本建立末端配送網路,次晨達、次日達、上門取件等快遞業務穩步增加,快遞上機、高鐵極速達、冷鏈快遞、跨境包裹、農村快遞等新興業務迅速增長,積極創建國家綠色貨運配送示範城市,實現配送車輛統一標識、統一車型、統一平台管理、統一智慧型監控。
(七)交通運輸治理效能顯著提升
交通發展智慧度明顯提升。交通運輸數據資源全面整合,建成天津市智慧型交通信息系統一、二期、京津冀綜合交通出行服務信息共享套用示範工程,在全國率先搭建交通專有雲平台、率先發布市交通運輸政務信息資源目錄,交通運輸數據交換共享與開放套用平台已接入24家單位共1880餘億條數據,提供綜合交通數據分析等決策管理服務。交通運輸監測能力全面提升,視頻監控100%覆蓋高速公路、火車站等重點設施,重點營運車輛聯網聯控系統入網率和上線率達到100%。重點領域開展智慧型交通創新試點,建成智慧型網聯汽車開放測試道路29.85公里、封閉測試場1800畝,在全國首次實現真實高速公路(寧靜高速)無人駕駛汽車比賽,投入運營首批自動駕駛公車(熊貓公交)。
交通發展綠色度明顯提升。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前完成“天津港不再使用柴油車輛轉運煤炭”國家任務,大力推進“公轉鐵”、“散改集”,停止國三及以下柴油貨車集疏港,港作船舶實現100%使用岸電,來津靠港船舶全部使用低硫燃油,在出租、郵政快遞、輕型物流配送等領域大力推廣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套用,嚴格實施道路揚塵“六個百分之百”控制措施,減排成效明顯。推進低碳技術套用,完成綠色循環低碳城市區域性項目、天津港綠色港口主題性項目,開展津石高速天津西段、邦喜公路綠色公路典型示範工程,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廢舊路面材料循環利用率年均分別達到95%、80%。
行業治理能力明顯提升。行業管理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組建天津市港航管理局、天津市道路運輸管理局、天津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總隊,完成市交通運輸委直屬事業單位改革,由35家減少至11家。“放管服”改革成效突出,取消、下放政務服務事項46項,實現“網上辦”152項、“一次辦”152項、“馬上辦”53項、“就近辦”42項、信用承諾辦理76項,成為全國“信用交通省”建設典型省份。法治體系更加健全,與京冀聯合制定京津冀公路立法協同、行政執法、聯合治超合作管理辦法,制修訂5部地方性法規規章、35件行政規範性檔案,確定權責清單488項,制定交通運輸法治保障配套制度32部,“四基四化”建設深入推進。堅持執法“長牙”,開展“出清”、“利劍”、“獵鷹”、“護網”執法行動和京津冀聯合治超專項行動,實現行政複議無撤銷、行政訴訟無敗訴,民眾滿意度明顯提高。
安全管理能力明顯提升,基本建立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全行業的安全責任體系,出台天津市交通運輸行業安全生產管理規定等8項制度,建成安全生產平台,建立交通運輸行業安全風險分析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控”體系,實現京津冀應急處置聯動。

二、存在問題

“十三五”期間本市綜合交通運輸建設基本完成規劃目標,取得明顯成效,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交通基礎設施仍然存在短板。“十三五”期間交通基礎設施規模穩步增長,多個領域居於全國前列,但仍存在短板和薄弱環節。港口貨櫃承載能力有待提升,智慧港口、綠色港口建設剛剛起步。機場保障能力有待增強,空域制約明顯,時刻資源受到限制。京津城際、京滬高鐵趨於飽和,缺少直達西部、北部貨運鐵路通道,鐵路“最後一公里”還不夠完善。省際公路還存在低標準路段,區區連通公路仍存在瓶頸路段,港城交通矛盾依然存在。
綜合運輸服務品質有待提高。“十三五”期間綜合運輸服務能力明顯提升,但還存在大而不強、效率不高、綜合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高端航運服務企業、龍頭企業和在全國有影響力的航運功能機構較少,產業鏈帶動能力不強,港口經濟總量規模偏小。航空貨運集聚效應不明顯,貨郵吞吐量增長緩慢。鐵路在價格、時間成本等方面競爭優勢不突出、吸引力不強,運輸結構調整推進難度大。道路貨運集中度、專業化水平不高,多式聯運、共同配送等新型運輸規模小。城市軌道交通客流強度偏低,常規公交吸引力不強。各種交通方式信息共享、票務互通、運營聯動水平有待提升,交通運輸與先進制造、商貿流通、文化旅遊等產業融合有待加強。
智慧綠色發展內生動力不足。“十三五”期間智慧綠色交通建設不斷創新,取得明顯成效,但與科技發展、生態環保要求相比還有差距。主動利用5G、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與傳統交通運輸行業結合不夠緊密、套用場景開發較少,為行業決策、管理、公眾出行主動提供信息服務能力不強。污染防治任務仍然艱巨,低碳環保技術套用還不夠廣泛,推進綠色發展的內生動力不足。
交通行業治理效能有待提升。“十三五”期間行業改革深入推進,行業治理能力明顯提升,但應對新形勢、新變化、突發事件的能力不強,還需加快行業相關法規體系、制度機制、標準規範建設,加快完善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持續深化行政執法、安全應急等重點領域體制機制改革。

第二章 “十四五”發展目標

一、形勢分析

從國際國內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將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和重要服務性行業,要著力建設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暢通現代流通體系和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努力使交通運輸成為現代產業體系的堅實支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紐帶、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保障基石。
從區域看,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推進,京津加快同城化發展,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核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將顯著增強。交通運輸是區域協同發展的先行領域,要發揮“軌道上的京津冀”的骨架作用,發揮公路網的基礎保障作用,加快形成京津間多層級、多通道、高效率交通網路,加快完善京津冀主要城市互聯暢通交通網路。要著力發揮天津港在津冀、環渤海港口群中的領頭羊作用,發揮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和區域航空樞紐作用,與京冀共建國際性樞紐集群,有力支撐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
從城市發展看,“十四五”期間,本市將基本實現“一基地三區”功能定位,初步形成“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初步建成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區域商貿中心城市,製造強市建設取得積極進展。要充分發揮公鐵網路在城市空間布局最佳化中的先行引領作用,強化“津城”、“濱城”快速高效交通聯繫,支撐“一市雙城多節點”城鎮發展格局。要發揮海空兩港在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建設中的載體作用,發揮交通運輸在促消費、擴內需中的“乘數”效應和“催化”作用,支撐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從行業看,5G、衛星定位、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快速發展,交通運輸要主動擁抱新技術,加快傳統基礎設施智慧型化升級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培育新業態,壯大新動能。土地、海域、空域等要素約束收緊,碳達峰、碳中和任務艱巨,倒逼交通運輸綠色集約轉型。安全發展形勢依然嚴峻,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的關係,加快建設安全韌性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從公眾需求看,公眾出行向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發展,貨物運輸向小批量、高價值、分散性、快速化發展。交通運輸供給要從“走得了”向“走得安全”、“走得便捷”、“走得舒適”轉變,更加注重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著力打造一流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不斷增強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三個著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和“一基地三區”功能定位,錨定交通強市建設遠景目標,以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為根本出發點,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構建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慧型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提供堅強的交通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在黨的領導下,持續完善綜合交通運輸發展體制機制,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為實現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證。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交通背後是政治、交通背後是民心、交通背後是實幹”,圍繞城鄉一體化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新要求,圍繞公眾出行模式和貨物流通方式的深刻變化,為人民民眾提供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高品質服務,讓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
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新發展理念貫穿於交通運輸各領域和全過程,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推動交通運輸發展由追求速度規模向更加注重質量效益轉變,由各種交通方式相對獨立發展向更加注重一體化融合發展轉變,由依靠傳統要素驅動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轉變,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發展。
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打開腦袋上的“津門”,堅決破除制約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深化行業改革,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推進交通運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增強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
堅持系統發展觀念。牢固樹立京津冀一盤棋、全市一盤棋思想,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存量設施提質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普惠服務與差異化供給,統籌規範管理與機制創新,實現交通運輸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

三、基本思路和發展目標

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慧型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地位進一步凸顯,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智慧綠色國際海港樞紐、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和區域航空樞紐。綜合立體交通網連通效能進一步增強,基本實現“2—3—6—18出行交通圈”(雙城之間20分鐘通達、京津雄30分鐘通達、京津冀主要城市60分鐘通達、全國主要城市180分鐘通達)、“3—1—2—3快貨物流圈”(京津冀主要城市3小時送達、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交通基礎設施質量、智慧型化與綠色化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居全國前列,交通運輸全面適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支撐本市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
著眼於實現2035年目標,綜合考慮交通發展機遇、優勢、條件和階段性任務要求,“十四五”期間交通運輸發展目標是:堅持港口為魂、鐵路為骨、道路為基、航空為翼,在抓歷史機遇、抓謀篇布局、抓重點節點、抓行業治理、抓便民服務、抓安全生產等方面持續發力,基本建成海空兩港連結全球、世界一流,公鐵兩網密接京冀、覆蓋城鄉,城市交通快慢有序、公交優先的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形成樞紐國際化、京津同城化、津濱便捷化、城鄉一體化的交通格局,交通強市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一)基本建成連結全球、世界一流的“海空兩港”
對標世界一流港口,發揮天津港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海上門戶樞紐作用,以區域港口協同增強發展動力,以智慧型化、綠色化引領發展方向,不斷提高天津港在世界航運領域的資源配置能力,到2025年,貨櫃航線達到135條,港口貨櫃吞吐量達到2200萬標準箱,郵輪旅客吞吐量超過100萬人次,國際航運中心排名進入前20位,北方國際航運樞紐的地位更加凸顯,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支撐、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點、陸海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現代化的國際航運樞紐。
全面落實國家關於國際航空貨運樞紐發展定位,到2025年,機場航線達到300條,旅客吞吐量達到31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40萬噸。初步實現客運3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貨運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地位基本確立,基本建成區域航空樞紐和綜合交通樞紐。
(二)基本建成密接京冀、覆蓋城鄉的“公鐵兩網”
加快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到2025年,基本形成5條高鐵城際連通北京格局,高鐵城際里程達到470公里,鐵路網總里程突破1500公里,路網密度居全國前列,基本實現京津雄30分鐘通勤、京津冀主要城市1小時通達。
加快完善互聯暢通公路網,到2025年,形成“八橫六縱”高速公路網,普通國省道覆蓋主要鄉鎮,“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公路總里程達到1614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里程分別達到1360公里、2800公里,路網整體水平全國領先,基本實現京津雄1小時通達、京津冀主要城市3小時通達、鄉鎮15分鐘上高速。
(三)基本建成快慢有序、公交優先的城市交通網
城市軌道交通骨幹地位突出,國家已批覆的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項目全部建成,到2025年,形成“津城”地區“雙環17射”軌道交通網,運營里程突破500公里,基本實現雙城主城區內部45分鐘通勤,雙城之間20分鐘通達;公交出行更加便捷,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到100%、300米覆蓋率達到80%,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5%以上。
(四)基本建成智慧綠色、治理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智慧先進:推進先進信息技術深度賦能交通運輸,打造綜合交通運輸“數字大腦”,以大數據等手段促使“粗放管理”轉向“精耕細作”,全面提升精準感知、精確分析、精細管理和精心服務能力,推進數據歸集、數據共享、數據孿生。到2025年,綜合交通運輸政務數據接入率達到100%,數據資源依法公開共享率達到100%,重要交通基礎設施、重點營運車輛運行狀態數據採集率達到100%,智慧交通發展水平居於全國前列。
綠色集約:推進建設集約綠色基礎設施,深化運輸結構調整,推廣套用低碳型運輸裝備,加強交通運輸領域污染防治。到2025年,基本實現基礎設施環境友好、運輸組織集約高效、運輸裝備清潔低碳,重點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國家和我市“雙碳”工作交通運輸領域目標任務得到全面落實。
安全可靠:建立更加完善的安全監管體系,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增強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強化京津冀應急聯動。到2025年,交通運輸安全發展基礎更加堅實,應急保障能力明顯提升,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
治理先進:建立立法完備、執法高效、監督嚴密、保障有力的交通運輸法治體系,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建立政府主導、市場為主體、社會廣泛參與、共建共治共享的交通運輸治理體系。

第三章 “十四五”重點任務

一、建設智慧綠色、世界一流的國際海港樞紐

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關於加快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建設的意見》(發改基礎〔2020〕1171號)。著力提升港口能級,推進智慧港口、綠色港口建設實現重大突破,完善集疏運體系,提升口岸營商環境和航運服務水平,加快形成“東疆港區高端多元發展,南疆、北疆港區最佳化提升發展,大沽口、高沙嶺和大港港區港產聯動發展”的格局。到2025年,貨櫃吞吐量達到2200萬標準箱,國際航運中心排名進入前20位,建成智慧綠色、居世界前列的海港樞紐。
(一)大力提升港口設施能級
提升港口設施承載能力。建設國際領先的自動化貨櫃碼頭,建成北疆港區C段智慧型化貨櫃碼頭,新增3個貨櫃深水泊位,新增吞吐能力250萬標準箱,有序推進東疆港區智慧型化貨櫃碼頭一期等項目前期工作,適時啟動建設。保障北方地區能源供應,建成大港港區北京燃氣LNG、中石化天津LNG二期等項目。建成大沽口港區糧油6、7號碼頭、海工裝備製造碼頭工程一期等,為先進裝備製造、汽車、化工、糧油產業發展提供支持。建成北疆港區海嘉汽車滾裝碼頭,支持滾裝運輸擴大規模。
提高航道錨地保障能力。建成天津港北航道及相關水域疏浚提升工程,推進建設大沽沙航道提升、錨地浚深擴容等項目,規劃研究大港港區第二航道建設,滿足大型船舶航行、停靠、錨泊需求。推動綜合服務碼頭區建設,研究規劃天津港新納泥區,滿足各港區航道、碼頭建設運營維護需要。
(二)全面提升港口智慧水平
建設港口新型基礎設施。實施天津港智慧專業化碼頭科技示範工程。實施傳統貨櫃碼頭自動化改造,大幅提高貨櫃大型裝卸設備自動化水平。建設智慧型生產作業系統,實施基於智慧型化貨櫃碼頭的生產作業系統一體化升級改造。打造5G技術套用和港口自動駕駛示範區,研發無人駕駛貨櫃卡車控制系統、智慧型堆場車道控制系統、智慧型車路協同系統,無人駕駛貨櫃卡車規模化套用達到50輛以上。
建設港口數據信息樞紐。升級改造港口雲數據中心,深化港口全媒體客服系統套用,建設運行天津關港集疏港智慧平台,促進鐵路、港口、航運、第三方物流等各方深度合作。拓展京津冀港口智慧物流協同平台套用,推行電子運單、網上結算等網際網路服務,持續最佳化港口作業單證“無紙化”、全程服務“一站式”流程。到2025年基本建成國際領先的港口智慧型管控中心。
(三)全面提升港口綠色水平
深化運輸結構調整。落實推動天津港加快“公轉鐵”、“散改集”和海鐵聯運發展政策措施,推廣鐘擺式、甩掛運輸等運輸模式,建成“公轉鐵”、“散改集”雙示範港口,國家和我市“雙碳”工作交通運輸領域目標任務得到全面落實。
深化港口污染防治。加強非道路移動污染源治理,新增、更換大型港口作業機械、水平運輸設備等優先使用電能、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提高低排放港口作業機械比例。降低集疏港中重型營運柴油貨車比重,2023年停止國四排放標準中重型營運柴油貨車集疏港。嚴格落實船舶排放控制區要求,靠港船舶使用低硫燃油,港作船舶低硫燃油使用率達到100%。港作船舶、企業自有船舶污染物和港區生產、生活垃圾應收盡收、依法合規處理。
提升清潔生產水平。推進港口裝卸、運輸、倉儲等關鍵環節升級改造,實現智慧型抑塵環保系統覆蓋天津港煤碼頭。新改擴建碼頭工程(油氣化工碼頭除外)同步設計、建設岸電設施,建立健全岸電使用制度,港作船舶岸電使用率達到100%,具備受電設施的船舶(液貨船除外,在港口具備岸電供應能力的泊位靠泊超過3小時,且未使用有效替代措施的)100%使用岸電。開展港口碼頭油氣回收裝置的建設使用情況排查,建立管理清單,分步驟有序推進安裝。
(四)增強港口國際影響力
打造國際貨櫃轉運中心。積極引入國際國內班輪公司設立航運基地,深化國際港口合作,促進港航互動合作。構建面向全球、便捷高效的貨櫃運輸網路,重點拓展“一帶一路”國際貨櫃航線,加密至東南亞、歐洲、美國、地中海等地區航班,發展雙向對流的中日、中韓海運快線,強化津冀港口間乾支聯動,大力發展水水中轉,打造東北亞貨櫃轉運中心。提升服務腹地能力,最佳化內陸行銷網路,構建貫通“三北”、聯通中蒙俄經濟走廊的腹地運輸網路,擴大中歐班列國際海鐵聯運規模。到2025年,航線數量增加至135條,內陸物流網路覆蓋國內15個省。
持續最佳化口岸營商環境。最佳化港口經營許可事項辦理流程,逐步推行普通貨物港口經營許可告知承諾制。簡化一體化通關流程,推廣進口“兩步申報”和“提前申報”通關模式,打造“船邊直提”、“抵港直裝”的“集疏港智慧平台+區塊鏈”新模式,提升口岸通關效率。依託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國家標準版,加快推進“單一視窗”功能覆蓋海運和貿易全鏈條,推動運輸和通關便利化、一體化。最佳化裝卸作業流程,壓縮港外停泊時間,增加船舶作業線,港口作業效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建立健全公平、透明、合理的口岸服務收費體系,強化“陽光價格”示範作用,調整最佳化港口收費目錄,堅決清理不合理的口岸服務收費體系,進一步降低企業港口綜合物流成本。到2025年,進出口環節合規成本在全球具有明顯競爭力,港口大型幹線貨櫃船舶平均在泊船時效率達到150箱/小時。
(五)促進港產城融合發展
完善現代航運服務體系。培育航運服務生態,積極發展航運總部經濟,吸引航運、物流等企業總部或區域中心落戶,加快港航信息、商貿、金融保險等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建設國際航運服務聚集區。支持跨境融資租賃做大做強,發展特色航運保險業務,打造北方國際航運融資中心。探索建立北方國際航運交易市場。研究實施以天津港為樞紐的啟運港退稅、中轉集拼、保稅燃供等政策。
強化港航周邊產業發展。打造中國北方國際郵輪旅遊中心,支持“郵輪旅遊+”,積極開闢郵輪始發航線,提升郵輪碼頭綜合服務功能和口岸通關環境,以郵輪物資及免稅商品船供業務為突破口,加快開展東疆郵輪物資配送業務,壯大郵輪物流產業規模。拓展船舶保稅業務,支持開展船舶保稅維修業務,鼓勵船舶維修保稅倉儲與保稅維修聯動,支持區域性國際航行船舶保稅油供應基地建設。
最佳化港產城空間布局。最佳化港城空間布局,為港口發展留足空間,實施戰略留白、生態留白。科學劃定港區邊界,海濱大道以東重點支持航運核心功能建設,嚴控非航運業務發展。強化海濱大道等主要集疏運通道兩側規劃管控,研究設定港城分界緩衝帶,實現港城協調發展。支持港口後方關聯產業發展,依託北疆、東疆、大沽口港區,推進綜合保稅區建設;依託大沽口港區,打造先進裝備製造基地和糧油精深加工產業集群;依託大港港區,打造世界一流的南港化工新材料基地和石化產業聚集區;高沙嶺港區預留貨櫃發展空間。
(六)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
完善公路集疏運體系。實現津石高速、塘承高速全線貫通,形成天津港通往西部、北部地區的便捷通道。規劃建設天津港集疏運專用貨運通道,形成北部港區“四橫三縱、北進北出、南進南出”集疏運網路。港區內建設北港路南延等工程,形成港區內南北向疏解通道。
完善鐵路集疏運體系。協調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河北省推動霸州—徐水—淶源—張家口鐵路、津薊鐵路擴能改造及北延工程前期工作,打通連線西部、北部腹地的鐵路動脈。推動建設漢雙、汊周聯絡線和汊沽編組站,最佳化市域港口集疏運通道。建成新港北鐵路貨櫃中心站第二線束,積極推動南疆“公轉鐵”配套鐵路擴容等專用線建設,適時推進進港三線延伸至貨櫃碼頭。
(七)最佳化升級津冀港口合作
最佳化津冀港口功能分工。加強與環渤海港口的協同聯動,組建環渤海港口聯盟,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東北亞世界級港口群,天津港以貨櫃幹線運輸為重點,最佳化調整大宗散貨運輸結構,積極發展滾裝和郵輪等運輸功能,建設國際樞紐港,實現與環渤海港口合理分工、錯位發展、高效協同。
深化津冀港口共建合作。推動津冀港口企業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本為紐帶加快整合,在貨櫃業務和支線運輸等方面推動更深入廣泛的合作,打造“海上穿梭巴士”品牌,推行環渤海內支線“天天班”服務。推進航道、錨地等深水資源共建共享。

二、建設立體暢達、輻射全球的國際航空樞紐

落實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總體規劃和加快推進中國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建設實施方案,著力提升航空基礎設施和空域保障能力,鞏固提升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區域航空樞紐地位,大力推進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建設。到2025年,區域樞紐功能進一步完善,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地位基本確立,旅客吞吐量達到31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40萬噸。
(一)大幅提升航空保障能力
實施天津濱海國際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新建T3航站樓、綜合換乘中心和停車樓,延長東跑道、第一平行滑行道,新建第二平行滑行道,實現“三航站樓、兩跑道”運行,提升機場綜合保障能力,協同打造京津冀世界級機場群。
打造“機場+軌道”樣板。與T3航站樓一體化設計、建設京濱城際鐵路機場站,接入京津冀城際鐵路網和國家高速鐵路網,實現與京冀及東北、環渤海等地區便捷聯繫。引入Z2線、津靜線市域(郊)鐵路(機場線)等,強化機場與雙城及國家會展中心多通道快捷連線,提升機場輻射帶動能力。
持續改善空域運行環境。爭取民航局支持,最佳化京津冀機場群協同決策機制和大終端管制機制,擴大航權、時刻資源分配。最佳化雙跑道運行模式,實現由隔離平行運行模式向獨立運行模式過渡。爭取航行和管制新技術在天津濱海國際機場試點套用,推動新技術在空管、航空公司、機場的統籌協同套用。爭取空軍支持,推動減小楊村機場對北京新終端區運行效率的影響。
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新建中國通航天津濱海機場、薊州通用機場,加快形成現代化通用機場體系。推進區域低空空域開放和管理改革,支持商務飛行、應急救援和高端旅遊等發展。
(二)增強區域航空樞紐地位
深化京津冀機場錯位發展。聚焦本地航空市場需求,完善國內乾支航線網路,做強日韓、東南亞航線,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航線,適度開通至歐美澳的中遠程國際客運航線。強化支線航班與幹線航班銜接,積極發展空空中轉業務。最佳化異地候機樓布局,完善地面交通班線,拓展與京冀、東北、環渤海地區的聯繫。支持低成本航空發展,穩步推進旅遊包機、公務航空、商務快線等發展,推進中轉聯程、行李直掛等模式創新,形成航空特色品牌。
深化“四型機場”建設。打造平安機場,築牢空防安全、運行安全、消防安全和公共治安“四個底線”,增強不安全事件應急處理能力。打造綠色機場,建設“綠色三星”標準的T3航站樓,加強機場及周邊淨空、電磁環境保護,推進大氣、水、固體廢物等污染防治。打造智慧機場,建設數據中心,構建智慧運行、智慧服務、智慧管理平台。打造人文機場,推進旅客全流程自助服務新模式,創建“新中國民航的搖籃”主題文化展館。
(三)建設國際航空物流中心
最佳化貨運航線網路。爭取民航局進一步釋放天津濱海國際機場貨運航班航權、時刻,逐步放開高峰時刻對貨運航班的限制,支持夜間低峰時刻和白天空餘時刻增加貨運航班。新開加密國內全貨機航線航班,做強日韓、東南亞航線,開通歐洲、北美等全球主要航空貨運樞紐機場航線航班,提高寬體客機比例,形成全貨機和客機腹艙相結合的航線網路。積極引進全貨運包機和客改貨包機,逐步構建京津冀區域貨運包機運營基地。做大空空中轉,做實空地聯運,支持“卡車航班”發展,探索發展空鐵物流,研究跨境電商冷鏈商品進口的可行性。
集聚航空物流資源。助力基地航空公司發展,鼓勵吸引航空公司設立運營基地,支持天津貨運航空有限公司等基地航空公司發展主運營基地和貨運運營基地,支持廈門航空有限公司設立北方貨運基地。大力培育適航產業,吸引飛機零部件、汽車零配件、電子零部件以及航空特種貨物運輸企業在津運營,引進國內外知名電商平台、電商企業以及大型物流集成商、貨運代理、速遞物流等公司在津擴大航空運輸業務,設立物流分撥中心、貿易結算中心、新興經濟平台,發展航空金融、特色貨運,打造天津品牌。高標準建設航空物流園,建成大通關基地、國際郵件互換局,加快建設順豐天津電商產業園,謀劃引進京東冷鏈物流等特色項目,打造北方航空貨運中心。支持東麗區打造臨空經濟區。
提高口岸服務效能。豐富口岸功能,在航空口岸大通關基地開通海關監管場所,運行進境植物種苗、進境冰鮮水產品等指定監管場地,完善國際郵件互換局功能,探索在航空物流區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或場所,豐富貨物監管模式。提升通關便利性,落實航空口岸“7×24小時”預約通關服務。支持多式聯運發展,創新完善空空中轉涉及的安檢互認、中轉貨物集中操作等,創新完善“卡車航班”涉及的海關轉關、安全監管等相關配套業務。

三、建設密接京冀、通達全國的區域鐵路樞紐

立足打造國家級客、貨鐵路樞紐,強化京津間多通道高效聯繫,積極推進市域(郊)鐵路建設,承接北京非首都貨運鐵路功能外遷。到2025年,高鐵城際里程達到470公里,鐵路網總里程突破1500公里,基本實現京津雄30分鐘通勤、京津冀主要城市1小時通達。
(一)構建京津多通道快速鐵路網
建成京濱、京唐、津興鐵路,推進“津城”至武清、廊坊、通州(津武線)市域(郊)鐵路適時啟動建設,推動京津城際“公交化”運營,連同既有京津、京滬高鐵形成5條高鐵城際連通北京格局,實現“津城”、“濱城”與北京城區、通州副中心、大興國際機場等大容量、高效交通聯繫。
(二)構建雙城多層級軌道交通網
助力“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強化雙城間快速聯繫,加快建設京濱鐵路(北辰區至濱海新區段)、京津城際機場引入線,推動津濱線市域(郊)鐵路前期工作,適時啟動建設。強化雙城與外圍組團快速聯繫,加快建設津靜線市域(郊)鐵路,有序推進津寧線市域(郊)鐵路建設。
(三)完善區域廣覆蓋幹線鐵路網
推進建設津濰鐵路(京滬輔助高鐵通道),開展京濱鐵路至天津西站聯絡線、津承城際等項目前期工作,開展津滄城際、津雄城際、環渤海城際前期研究工作,增強與周邊城市及環渤海、長三角地區便捷聯繫。
(四)最佳化提升綜合客運樞紐功能
完善天津站、天津西站、濱海西站等3座主客運站功能,新建寶坻南站、北辰站、京濱城際鐵路機場站等高鐵站,建設綜合立體客運樞紐,以高效交通服務構築承接非首都功能“微中心”。強化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最佳化既有客運站與城市軌道交通便捷換乘,推動新建高鐵城際站與城市軌道交通同步建設,逐步推行票制互通、安檢互信、信息共享、支付兼容。大力發展高鐵樞紐經濟,推動高鐵站與周邊地區“站城一體”開發。
(五)推進建設區域貨運組織中樞
擴大鐵路貨運輻射範圍。補齊西向、北向貨運鐵路短板,開展霸州—徐水—淶源—張家口鐵路、津薊鐵路擴能改造及北延前期工作,構建貫通“三北”、聯通中蒙俄經濟走廊的腹地運輸網路。主動承接北京非首都貨運功能外遷,推動漢雙、汊周聯絡線前期工作,規劃形成以汊沽編組站為核心的京津冀貨運組織系統。
推進大宗散貨“公轉鐵”、“散改集”。建設港區鐵路專用線,建設唐官屯等物流園鐵路專用線。完善港口集疏運鐵路運價形成和動態調整機制,構建更加穩固的港口短距離大宗貨物“量價互保”模式。推動港、鐵企業搭建海鐵聯運發展平台公司、共建內陸物流節點,探索建立重來重去、鐵路箱下海和“門到門”全程物流組織模式,探索利用20英尺35噸敞頂箱開展海鐵聯運的可行性。
推進貨櫃海鐵聯運。推進建設新港北貨櫃中心站二線束,按照運量與運力匹配的原則,適時推進三到五線束建設,完善貨櫃中心站倉庫、堆場等配套設施。探索建立貨櫃“長途精品班列+短途城際快運班列”體系,研究開行雙層貨櫃鐵路班列,研究市域公交化小運轉貨櫃班列開行方案的可行性。
增強城市物流服務能力。按照“外集內配、綠色聯運”原則,將有條件的現有鐵路站場和閒置貨場升級為城市配送節點,建立區域共享周轉倉,推行“軌道+倉儲+新能源汽車配送”新模式。

四、建設廣泛覆蓋、服務優質的公路交通體系

推動公路發展由規模擴張為主向服務提質、管理提效轉變,構建外通內暢、廣泛覆蓋的公路網路,打造安全舒適、便利共享的公路出行服務,建成“四好農村路”標桿城市。到2025年,公路總里程達到1.6萬公里,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分別達到1360公里、2800公里,基本形成市域城鎮間“0.5至1小時交通圈”、京津雄核心城市“1至1.5小時交通圈”、京津冀主要城市“3小時交通圈”。
(一)提高京津快速通達能力
推進京津塘高速擴容改造,開展密涿京滬聯絡線、唐廊高速二期前期研究,強化與北京城區、通州副中心、大興國際機場快速聯繫。提升改造京津、京嵐公路,建設馬營公路,實現各區便捷通達北京。
(二)增強雙城輻射帶動能力
推進津雄高速改擴建前期工作,建設津港、津寶公路等,提升“津城”對外輻射能力;實現津石高速、塘承高速全線貫通,形成濱海新區通往西部、北部腹地通道;建設津北、津漢公路等,加密雙城間路網。到2025年,實現雙城與各區至少有1條一級公路和1條高速公路連通。
(三)提升區域公路聯通能力
強化與周邊城市多通道聯繫。建設津歧、團大、津淄、林廊公路等,推進G228(沿海公路)等戰略通道建設,實現普通國省道省際接口高標準對接。
完善區區互聯公路網路。加強相鄰區之間聯繫,建設武靜、寶武、九園公路等。加強各區對外聯繫,建設倉桑、獨流減河北堤路、G112寧河城區段改線工程等。建設京津塘高速大王古莊出入口、津薊高速天津站外遷等一批高速公路節點工程,方便沿線城鎮出行。
(四)增強海空兩港集疏運能力
重點規劃建設天津港集疏運專用貨運通道,形成北部港區“四橫三縱、北進北出、南進南出”集疏運網路。重點建設津北公路等,增強天津濱海國際機場集疏運能力。
(五)高標準建設“四好農村路”
提升農村公路技術標準,提高縣道技術等級,實施鄉村路窄路加寬工程,加強農村資源路、產業路、旅遊路建設,打造平安農村路、美麗農村路,推進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向進村入戶傾斜,深入開展“四好農村路”示範創建。推廣區、鄉鎮、村三級“路長制”,實現市、區、鄉鎮、村四級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權力和責任清單建立及責任落實率100%。推動建立以各級公共財政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為輔的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保障機制,健全養護績效考核評價體系,推進養護規範化發展,農村公路優良中等路率達到85%以上。最佳化“村村通客車”布局,支持開通鄉村旅遊公交線路,健全區、鄉鎮、村三級物流體系。
(六)構建暢安舒美運行體系
推動建立“主動養護”體系。完善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機制,建立涵蓋市場管理、作業管理、績效管理和技術管理的養護管理制度體系。加強養護科學決策,加大預防性養護力度,加大養護新技術推廣力度,有序實施養護工程,高速公路優等路率達到90%以上,普通國省道優良路率達到85%以上。推廣套用綠色低碳養護技術、材料,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幹線公路廢舊瀝青路面循環利用率分別達到98%、85%以上。
打造多元樂享的服務體系。推動“公路+旅遊”融合發展,配合打造國家旅遊風景道,推進建設停車休息觀景點、簡易自駕車房車營地,完善旅遊交通標識體系。升級改造高速公路服務區,完善母嬰室、第三衛生間等便民設施,引入知名餐飲品牌,試點建設“司機之家”,支持建設星級服務區,探索打造特色服務區。完善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政策,加強電子不停車快捷收費管理,提高出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構建韌性可靠的安全體系。深入開展生命安全防護、危橋改造和災害防治工程,實施安全隱患治理專項行動,國省道一、二類橋樑比例達到95%以上,新發現四、五類橋樑處置率100%,鄉道及以上行政等級公路高風險路段處置率100%,完善雙向四車道及以上普通國省道安全設施,規範設定中央隔離設施。開展指路標誌體系最佳化、普通公路平交道口整治及公路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加強科技治超、非現場執法,完善公路治超站點布局。

五、建設快慢有序、富有活力的客運交通體系

加快形成以軌道交通為骨幹、常規公交為主體、出租汽車等為補充的便捷高效、智慧有序的“活力快網”,形成交旅融合、低碳舒適的“休閒慢網”。到2025年,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突破500公里,公共運輸占機動化出行比例保持在60%以上,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5%以上。
(一)建成軌道交通骨架網路
加快軌道交通建設。加快建設“津城”軌道M4、M6二期、M7、M8、M10、M11號線,建設“濱城”B1、Z4號線,建設雙城間Z2號線,啟動建設一批延伸線,開展會展機場線規劃前期研究,穩步推進既有線路更新改造。到2025年,全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突破500公里,基本實現雙城及環城四區重點區域全覆蓋。
強化軌道交通接駁。推進站點周邊公交場站、腳踏車停車點等銜接設施建設,支持中小運量接駁系統建設,推進“捷運+公交”聯程優惠,拓寬智慧型支付途徑。
實施精細化管理。加快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下運營服務管理體系建設,健全軌道運營服務監督體系。依託自動售檢票系統(AFC)、清分系統(ACC)、客流監測系統,探索建立軌道交通車站管理系統,實現精細化運力投放和實時客流管控。完善便民服務設施,最佳化站內指引系統,增設移動坡道等適老化設施。
(二)打造公交都市標桿城市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公交場站補短板工程,新改建公交場站24座,加快公交站點和充電、加氫等配套設施建設。實施中途站提升改造工程,建設標準化站台,推廣智慧型電子站牌等,提供公車到站預報、行程時間預計等信息服務。實施公交專用道提速工程,最佳化公交專用道沿線交叉口交通組織,推進公交信號優先系統及港灣式公交站建設。到2025年,“津城”建成區內建築區公交站點300米半徑覆蓋率達到80%,公交專用道平均車速提高到20公里/小時。
提升線網服務水平。“津城”、“濱城”內部長距離線路實施取直截斷措施,降低線網複線率及非直線係數,調減軌道環線以內與軌道交通競爭公交線路,最佳化軌道環線至外環線區域線網,增加未開通軌道區域公交接駁線路,鼓勵發展定製公交,最佳化外圍城區公交線路供給。
提高智慧型管理水平。升級公共運輸行業智慧型化管理平台和企業運營管理平台,實現運行監測實時化、運營調度智慧型化、調度指揮一體化、企業管理綜合化。推動公車輛車載智慧型終端升級改造。推廣公交出行新型支付方式,逐步實現由一卡通支付、電子支付向無感支付過渡。
(三)推進新業態規範化發展
推動巡遊車轉型升級。鼓勵巡遊車與網際網路企業合作,積極推進“巡網融合”項目,實現“掃碼一鍵叫車”和“智慧型電召”。穩妥推進“濱城”及武清、寶坻、寧河、靜海、薊州等五區出租汽車區域化經營,整合既有區域出租汽車,逐步實現公司化管理。
推動網約車健康發展。修訂完善《天津市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升級網約車監管平台,聯合網信、工業和信息化、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加強網路預約出租汽車事中事後聯合監管。
加強小微客車租賃管理。加快相關管理政策制定,加強行業信用體系建設,推動建設租賃行業監管平台,逐步形成高效完備的行業管理體系、統一開放的租賃市場,實現租賃管理和服務規範化水平明顯提升。
推進共享腳踏車有序發展。加強運營企業考核,建立與服務質量掛鈎的運力投放機制,動態調整車輛投放份額,形成優勝劣汰的良性競爭格局。推進精準定位、規範停放,加強企業數據接入監管。
(四)完善道路網和停車設施
最佳化城市道路路網。完善骨幹路網,加快津薊等快速路沿線立交節點建設,推進津靜等外圍幹線公路與外環線交叉節點改造,完善快速環線與外環線之間主幹路網。推進國家會展經濟片區、海河柳林地區、北辰活力區等重點地區路網建設。加密次支路網,打通微循環,推進小街廓、窄馬路、密路網建設,完善捷運站點周邊銜接道路。改善慢行交通出行環境,提高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連續性、通暢性,改善行人過街條件。逐步提升“津城”建成區路網密度達到8公里/平方公里。
強化停車設施建設管理。推進路外停車設施建設,強化公共停車場建設,鼓勵有條件區域因地制宜建設立體停車樓。完善路內停車管理,最佳化路內停車泊位布局,完善分區域、分時段差別化停車收費政策。推進智慧停車設施建設,探索共享停車模式。
(五)加快道路客運轉型升級
發展特色客運服務。推進道路客運與高鐵、民航錯位發展,最佳化客運線網,重點發展具有基礎性、保障性的中短途城際網。加強道路客運與機場、高鐵樞紐等銜接,發展機場快線、高鐵快線、商務快客等特色客運,鼓勵發展房車游、自駕游。
改善公眾出行體驗。提升管理服務信息化水平,建設道路客運運營監管系統,加快建立道路運輸電子證照,完善道路客運聯網售票系統,二級及以上客運站實現電子客票全覆蓋,探索“刷臉”進站乘車,逐步推進聯程聯運和一票制服務,試點“門到門”定製服務。提升農村客運服務能力,研究建立與農村客運發展相適應的財政資金投入機制,完善農村客運政府購買服務制度,因地制宜採用城鄉公交、預約回響等多種客運組織模式,方便民眾出行。推進客運場站無障礙設施改造。
(六)完善綜合客運服務體系
形成客運交通“多級一網”。依託完善的航空網、高鐵網、軌道網、城鄉客運網,形成四級客運樞紐體系,即: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天津港為核心的國際樞紐,天津站、天津西站、濱海西站、天津南站等為核心的區域樞紐,軌道交通站為主體的城市樞紐,道路客運站為主體的城鄉一體化樞紐,實現空鐵融合、軌道“四網融合”、城鄉客運一體化,推動新建樞紐主要運輸方式間換乘時間控制在5分鐘內。到2025年,基本形成45分鐘雙城主城內部通勤圈、京津雄30分鐘城際通勤圈、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2小時交通圈,全球主要城市1日通達。
推進京津通勤便利化。實現京津城際公交化運營,擴大京津城際同城卡套用,實現京滬高鐵天津南站至北京南站“公交化”票制、“預約+直刷”乘車,實現京津公交一卡通行、捷運一碼支付,推進鐵路捷運安檢互認。推進通武廊區域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為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等產業承接平台開通“京津直通車”,推進“京津通勤”客運班線定製化服務。
推進旅客運輸“聯程聯運”。研究出台支持旅客聯程聯運政策及地方標準,培育旅客聯程運輸經營主體,支持“出行即服務”等無縫化旅客聯運預訂和支付平台發展,逐步推進多種運輸方式設施互聯、票制互通、安檢互認、信息共享、支付兼容。推進旅遊交通產品創新和遊客聯程聯運,促進“運游結合”。

六、建設多式融合、效率最優的貨運交通體系

按照“宜公則公,宜水則水,宜鐵則鐵,宜空則空”的原則,建設集約高效的“海陸空”物流網路、多級便利的快遞體系,形成方式多元、模式多樣、靈活高效的貨運服務體系。
(一)打造高效順暢物流網路
打造多式聯運樞紐。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研究設立多式聯運示範區,在運單互認、“一單制”服務模式、聯運組織等方面開展探索創新。建設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打造以航空貨運為核心的多式聯運中心。實施新港北貨櫃中心站等鐵路場站擴能改造,完善海鐵、公鐵多式聯運和換裝轉運設施。
推進物流業現代化。培育壯大在國內國際具有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鼓勵企業參與供應鏈重構與升級,打造開放、安全、穩定的物流供應鏈體系。大力發展網路貨運、甩掛運輸、掛車共享等先進適用組織模式,發展電商、冷鏈、大件運輸、危險品等專業化物流。創新城市配送服務,鼓勵企業整合資源,發展共同配送、集中配送、夜間配送,創建綠色貨運配送示範城市。推動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向“多站合一、一站多用”發展。
(二)打造多級便利快遞體系
建設快遞骨幹網路。按照天津市物流業空間布局規劃(2019—2035年),加快建設天津市快遞專業類物流園區。在高鐵沿線選擇合適區位建設高鐵快遞物流中心,形成“公路+航空+跨境+高鐵”的全載體城市快遞樞紐格局。支持快遞專業類物流園區擴展綜合性產業園區功能,提升產業服務輻射能力和帶動效應,打造“快遞樞紐+關聯產業”集群。完善服務跨境進出口快件的通道和設施,利用大通關基地和國際郵件互換局,提升跨境寄遞業務的區域輻射和帶動能力,探索麵向日韓等國家的海運班輪快件服務。
完善末端快遞設施。推動城市居住區和社區生活服務圈配建郵政快遞服務場所和設施。推進老舊小區改造中同步改造建設智慧型快遞箱、智慧型信包箱和郵政快遞末端綜合服務站。綜合利用交通、郵政、快遞、農業、商貿等資源,因地制宜建設區、鄉鎮、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推動無人車配送及相關配套場地、設施發展,推廣智慧型收投終端套用。
推進服務模式創新。創新差異化精準化服務,擴大中高端和新型寄遞服務供給,拓展冷鏈、倉配、大包裹等新興市場,發展供應鏈管理、冷鏈快遞、逆向快遞、倉配一體化、即時直遞等服務。持續推進快遞“上車上船上飛機”,大力發展航空快遞、高鐵快遞。持續推進快遞“進廠進村”,拓展快遞與農業、製造業以及流通、金融等行業的產業協同。依法保障快遞服務車輛通行和臨時停靠權。
加快智慧綠色轉型。加強快遞行業數據共享,加大先進快遞裝備和技術的研發套用,推廣套用無人機、無人車、無人倉,推廣智慧型安檢、智慧型視頻監控和智慧型語音申訴系統,開展新型寄遞地址編碼試點套用。推進郵件快件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和可循環,加快普及環保包裝,鼓勵使用循環包裝,減少包裝物料用量和二次包裝。最佳化運輸結構,提升中長距離鐵路和水路運輸郵件快件比重,大力推廣使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推廣使用中轉箱、籠車等設備。
(三)發展誠信優質機動車服務
推進機動車維修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完善汽車維修電子健康檔案系統建設,為健全汽車維修數據檔案、促進汽車三包、二手汽車公平交易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提供有效手段和依據。建立汽車維修服務質量評價網路平台,鼓勵維修企業建立健全維修服務管理信息系統,提高全行業服務質量。
實施汽車檢測維護制度。建立健全汽車檢測與維護政策標準體系,制定機動車排放和維修技術規範,提升排放維修技術和裝備水平,支持汽車檢測站、維修企業發展成為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I站)和機動車排放超標治理維護站(M站)網點。加快實現普通貨車異地年審和安全技術檢驗、尾氣排放檢驗、綜合性能檢測“三檢合一”,實現道路普通貨運車輛異地年審。推進汽車綠色維修。
完善駕駛員培訓考試體系。推動大型客貨車駕駛員及教練員職業教育開展,建立學歷證書、從業資格證“直通車”,逐步提高大型客貨車駕駛員職業化水平。做好道路貨物運輸駕駛員從業資格考試制度改革相關工作,實現“一次報名、一次培訓、一次考核”。

七、建設融合創新、先進適用的智慧交通體系

推進先進信息技術深度賦能交通運輸,打造綜合交通運輸“數字大腦”,以大數據等手段促使“粗放管理”轉向“精耕細作”,全面提升精準感知、精確分析、精細管理和精心服務能力,實現數據歸集、數據共享、數據孿生。2025年智慧交通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一)促進交通大數據融合共享
強化數據採集系統建設。推進新改建交通基礎設施與信息化採集設施同步規劃、設計、建設、運維,推進既有交通設施數位化改造。推動具備高精度定位、智慧型網聯功能的終端設備在公車、計程車、營運貨車、兩客一危車輛、共享腳踏車、船舶等運載工具套用。堅持“一個平台”技術路線,為推進鐵路、民航、港口等領域數據接入提供平台支撐。到2025年,重要交通基礎設施、重點運營車輛運行狀態數據採集率達到100%。
統籌推進大數據共享開放。建立完善交通大數據與政務大數據共享機制,建立交通運輸公共數據共享清單。健全交通運輸領域公共信息資源開放機制,優先開放與民生緊密相關、社會需求迫切、有利於激活市場活力的公共信息資源,引導交通行業公共企事業單位依法開放自有公共信息。研究開展政務信息資源質量評估,建立數據資源動態更新機制,形成持續更新疊代的數據資源目錄體系。到2025年,形成全覆蓋、高質量的綜合交通運輸政務大數據,實現跨部門、跨行業數據資源共享。
大力推動大數據綜合運用。建立科學決策支持體系,構建綜合性大數據分析技術模型,逐步實現交通需求精細化分析、交通設施運行精準化評價、交通運行問題動態診斷和有效解決。建立行業管理支持體系,深入推進跨部門、跨運輸方式行業管理大數據套用,提升大數據在行業管理中的效能。建立出行服務支持體系,支持鼓勵相關企業發展出行即服務(MaaS),逐步實現出行信息“主動推送、高端定製、智慧便捷”。
著力加強大數據安全保障。實施天津市交通運輸行業數據資源交換共享與開放套用平台安全升級,開展交通運輸領域數據分類分級安全管理,推進重要信息系統密碼技術套用和重要軟硬體設備自主可控,實現關鍵數據資源異地容災備份。普及套用去標識化、雲安全防護、大數據平台安全等數據安全技術。
(二)提升重點領域智慧化水平
智慧港口領域。建設天津港智慧專業化碼頭科技示範工程,以5G、衛星定位、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為依託,建設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智慧型化貨櫃碼頭、智慧型化生產作業系統和港口數據信息樞紐。
智慧公路領域。推進公路資產數位化管理,實現基於地理信息系統的幹線公路重要路段、節點“一張圖”。構建智慧高速公路運行監測管控體系,建立視頻監控雲平台,推進國省道重點路段、節點高清視頻監控全覆蓋,試點開展車道級運行監測,提高高速公路視頻監控數據套用水平。整合升級高速公路智慧型出行服務平台,深化高速公路ETC門架套用,研究套用自由流收費技術,擴大ETC在其他領域套用。探索建設路側基站,試點套用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技術。推進建設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運行一體化綜合性管理服務平台。
智慧出行領域。實現京津捷運一碼支付,推進與其他省市二維碼支付互認。升級公共運輸行業智慧型化管理平台和企業運營管理平台。推動天津市“巡網融合”項目落地實施。利用信息化技術,引導規範共享腳踏車高效使用和有序停放。建立道路運輸車輛安全運行全過程智慧型視頻監控報警系統。
智慧管理領域。加強交通運輸“網際網路+監管”系統套用,實現與國家“網際網路+監管”系統對接,為綜合監管、智慧監管提供支撐。升級移動執法智慧型終端,提升巡查工作便捷化、移動化、智慧化水平,提升應急指揮能力和執法能力。全面實現執法人員、案件、監督、業務、檔案等綜合執法相關信息網路化、電子化。深入挖掘社會監督信息、違法舉報信息、執法歷史數據,顯著提高執法調度指揮效率與京津冀跨區域交通行政執法信息共享共用水平。到2025年,執法案件基礎信息數位化率達到100%。
(三)構建高層次創新發展體系
推進智慧型網聯全場景試點套用。支持天津(西青)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京津中關村科技城5G智慧型網聯創新智慧城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區域構建典型套用場景,開展共享汽車、公車等智慧型化、網聯化示範套用。支持智慧型網聯汽車在開放道路測試,支持港口、軌道交通、物流快遞等領域無人集卡、船聯網、自動駕駛捷運、無人配送車、無人機等智慧型裝備試點套用,逐步實現智慧型交通全場景接入。
加強關鍵技術創新和轉化套用。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機制,鼓勵交通行業各類創新主體建立創新聯盟。推動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運載工具數字孿生技術套用,支持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車聯網等技術研發,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套用產品。推進5G、北斗等在交通運輸領域的研發套用。積極申報科技示範工程,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公開共享、示範套用。

八、建設雙碳引領、精明增長的綠色交通體系

推進建設集約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制定實施交通運輸領域碳達峰行動方案,全面落實國家和我市“雙碳”工作交通運輸領域目標任務,提升綠色發展管理水平。
(一)建設集約綠色基礎設施
強化空間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推進複合型運輸通道建設,強化土地、海域、岸線等空間資源集約利用,促進區域航道、錨地和引航等資源共享共用。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推進生態選線選址,合理避讓耕地、林地、濕地,嚴格落實生態保護和水土保持措施。強化交通規劃和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完善項目立項決策中的環境保護參與機制。
推進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新改建高速公路和有條件的普通公路、農村公路按照綠色公路要求建設,加強公路沿線噪聲治理,鼓勵新建服務區推行節能建築,鼓勵老舊服務區加快節能環保升級改造,支持有條件的高速公路服務區、港區、交通樞紐、公交場站建設充電樁(站)、LNG加注站。強化交通設施與沿線生態環境融合,在公路用地範圍內開展綠化美化提升行動,公路可綠化面積綠化率達到100%。
強化各類材料循環高效利用。推動路面舊料和廢舊輪胎循環利用,推進廢舊設施設備、施工材料綜合利用,鼓勵工業固廢、建築垃圾在交通建設領域規模化套用,高速公路廢舊瀝青路面材料循環利用率大於98%,普通國省道廢舊路面材料循環利用率大於85%。促進快遞包裝減量化、綠色化,加強循環利用。
(二)促進運輸領域節能減排
加強結構性減排。深入推進運輸結構調整,推廣多式聯運、甩掛運輸、網路貨運等先進運輸組織模式,積極打造綠色出行城市,提升綠色貨運比例。
推廣低碳型裝備。鼓勵套用低能耗、低排放的大中型高級客車,加快國六排放標準營運車輛推廣套用,推廣適合農村客運的安全、適用、經濟型客車。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中重型營運柴油貨車,提高重型貨車、貨櫃拖掛車等節能高效車型比例。全面推進新增或更新公交、城市配送車輛電動化。港口、機場、鐵路貨場等新增或更換作業車輛優先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逐步減少公路、水運工程等施工工地非道路移動機械國二及以下排放標準使用比例,不具備淘汰條件的,開展機械深度治理。最佳化船隊噸位結構,推動海運船舶大型化、專業化發展。鼓勵創建零碳碼頭、零碳樞紐、零碳物流園區。
嚴控污染排放。降低公路揚塵污染,加強公路機掃保潔,強化道路掃保“以克論淨”考核。嚴格落實施工工地揚塵污染“六個百分之百”要求,對長距離線性工程實行分段施工。做好船舶污染物岸上接收轉運處置,港作船舶污染物和港區生產、生活垃圾實現應收盡收、依法合規處理。高速公路服務區生活污水實現集中、無害化排放。
(三)提升綠色發展管理水平
完善監管體系。全面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完善節能減排統計、監測、評價、考核和激勵約束機制、指標體系,探索建立交通運輸行業能耗總量控制制度,研究建設交通運輸能耗與污染物排放統計監測平台。
創新市場化管理。培育節能環保第三方服務機構和技術服務市場。完善交通運輸碳排放清單和核算細則,研究建立交通運輸裝備和產品能效及碳排放認證制度,引導企業參與國內碳排放權交易。鼓勵高速公路服務區、港口碼頭和樞紐場站套用節能新技術,推廣契約能源管理,鼓勵企業自願減排。
強化新技術推廣。健全新技術公開機制,重點在可替代燃料汽車、智慧型交通、綠色照明、路面再生、節能控制等方面,形成一批性能可靠、節能減排效果顯著、市場前景良好的先進技術與產品。

九、建設韌性可靠、應急高效的安全交通體系

(一)完善安全生產治理體系
提升行業本質安全水平。深入開展交通運輸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加大道路運輸、危險貨物運輸、城市公交運營、軌道交通運營、公路運營、內河交通、工程建設等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力度,推動鐵路沿線安全專項整治,配合做好消防安全、倉儲物流、特種設備等專項整治,形成長效機制和一批制度性成果。構建現代化工程建設質量管理體系,提高交通安全設施的安全可靠度,打造“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全力保障重大活動和重點時段安全生產形勢穩定。
著力化解安全生產重大風險。按照交通運輸部關於深化防範化解安全生產重大風險工作的意見和京津冀地區安全風險分析及防範措施有關要求,依託天津市交通運輸行業安全風險管控及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建設,著力抓好交通運輸行業安全生產風險研判、決策風險評估、風險防控協同,落實風險防控責任,全力推動港口危險貨物存儲等重點行業領域風險管控和隱患治理。
加強安全生產監管能力建設。深化推進安全生產信用體系建設,聚焦交通出行、運輸物流、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等重點領域,最佳化信用信息採集機制和數據處理方法,加強部門協作支持及信息對接共享,推進交通運輸行業信用評價套用。大力推動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和有效套用,完善監督管理機制。提升安全生產信息服務平台等信息系統的使用效能和使用水平,推進安全生產監管體系的資源整合和數據互聯互通。加強安全人才和能力建設,加快安全人才培養,加強行業安全專家庫建設,推進安全生產研究機構建設。
(二)增強交通運輸應急能力
提升專業應急處置能力。完善交通運輸應急管理體制,健全應急指揮體系,加強交通運輸應急預案體系與自然災害類、事故災難類、公共衛生類、社會安全類應急預案體系銜接,強化與京冀周邊地區、與氣象、公安、應急、自然資源等部門應急協調聯動。建好市級公路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軌道交通運營事故應急處置、道路運輸保障等專業應急救援隊伍,提升水上搜救能力。完善部、市、區三級公路交通應急裝備物資儲備體系,提升市級公路應急保障基地應急救援能力。
增強社會應急救援能力。落實交通運輸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依法依規編制應急預案,建設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配備應急物資裝備,開展應急演練。提升應急救援社會協同能力,研究完善徵用補償機制,推動完善應急救援車輛在搶險救援過程中收費公路通行減免等政策。
增強軍民融合保障能力。全面推進交通運輸領域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保障國家戰略通道暢通,提高國防交通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的綜合保障能力。

十、建設協同高效、共建共享的交通治理體系

(一)深化行業改革
健全適合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體制機制,統籌制定交通運輸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深化交通運輸事業單位改革,深化市與區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完善京津冀區域管理協調機制,推動形成責權清晰、協同聯動的城市群交通運輸規劃、建設、管理常態化機制。
(二)最佳化營商環境
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實施權力清單、負面清單,完善運輸價格形成機制,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破除區域壁壘、行業壁壘,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綜合交通運輸市場體系。建立健全京津冀政務服務溝通協作機制,推動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
(三)健全信用監管
深化“信用交通省”建設,完善信用監管機制,健全相關制度標準,建成天津市交通運輸信用信息管理系統,推進區級信用交通試點,加快實現信用監管事項全覆蓋、監管過程全記錄、監管數據可共享。拓展信用獎懲套用,推進信用承諾審批,實施分級分類監管和信用修復工程,研究推進“信易行”、“信易貸”、“信易保”等信用融合服務套用,在京津冀聯合治超和跨省執法工作中推行“黑名單”、強化“一超四罰”。到2025年,形成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行業監管機制。
(四)強化法治引領
完善綜合交通運輸法規體系,完成天津市推進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建設條例、天津市鐵路安全管理規定、天津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條例等立法任務,推動修改《天津港口條例》、《天津市治理車輛非法超限超載規定》。深化交通運輸綜合執法改革,建立機構設定科學、職能配置合理、運作協調高效、執法行為規範、執法保障有力的綜合執法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強京津冀交通法治協作,深化行業立法、行政執法合作。
(五)培育行業文化
凝聚新時代交通精神,弘揚抗疫精神,做好公交8路車隊勞動模範、天航英雄機組等事跡宣傳,培樹具有廣泛影響的行業典型和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行業楷模,開展“感動交通”、“最美”等系列評選。探索交通文博工程建設,加強交通強國主題文藝作品創作,加強老鐵路站、老碼頭、運河等歷史交通設施的保護利用和精神挖掘,打造捷運、航運等文化品牌。完善大宣傳格局,建立新媒體矩陣,加強應急新聞回響,增強輿情監控與處置能力,營造健康清朗的交通輿論環境。

第四章 保障機制

一、加強黨的領導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三個著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發揮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完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在交通運輸領域得到有效落實。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堅持好乾部標準,不斷提高全行業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推進交通強市建設的水平和專業化能力,激勵交通行業廣大幹部職工銳意進取、擔當作為,加強政治監督,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為規劃落實凝心聚力。

二、完善規劃實施機制

強化規劃統籌指導,加強綜合交通運輸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等規劃之間的協同實施,提高規劃實施科學性、系統性。強化規劃實施支撐,完善三年滾動計畫、年度計畫體系,建立交通強國試點實施機制,落實實施責任,實施項目化、清單化管理。加強規劃實施評估,組織開展中期評估,重點評估實施進展情況及存在問題,強化監測評估結果套用,必要時動態調整。加強規劃實施監督考核,增強規劃剛性約束,做好對規劃主要指標的定期監測、統計、考核。強化規劃實施公眾監督,及時公布實施進展,暢通監督渠道。

三、強化多元資金保障

完善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多元融資、風險可控的資金保障和運行管理體制。落實交通運輸領域市與區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專項債券資金支持,加大市、區兩級財政對交通強國試點、世界一流智慧綠色樞紐港口建設、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建設、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四好農村路”建設等的精準支持,保障交通基礎設施養護資金專款專用。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高速公路、鐵路、港口、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用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等融資模式,支持軌道交通與沿線土地綜合開發利用,研究對鐵路等綠色集約運輸方式的支持政策,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做好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的銜接,配合自然資源部門科學合理劃定“三區三線”,推進重要通道、重大設施和重大項目的空間預留、嚴格管控。積極協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部門,建立以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儲備庫為依託,按用地用海標準、項目建設時序給予合理用地用海保障的工作機制。

五、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

構建完備人才梯次結構,培養引進精通新技術、熟悉跨界融合等領域的急需緊缺人才,以實踐能力和職業能力建設為重點,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打造一支素質優良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交通勞動者大軍,打造一支結構最佳化、廉潔高效、德才兼備、人民滿意的服務型交通幹部隊伍。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加快推進“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建設,探索聯合培養創新性、套用型專業技術人才,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大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暢通技能人才成長通道,為實現規劃各項目標任務提供強有力人才保障。

政策解讀

一、編制過程
按照天津市“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方案部署要求,天津市交通運輸委會同天津市發展改革委組織編制了《天津市綜合交通運輸“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全面對標對表《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天津市國土空間發展戰略》等檔案,統籌考慮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構建“津城”、“濱城”雙城格局、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等新形勢、新要求,力求形成“十四五”時期天津市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路線圖、施工圖。編制過程中,充分聽取了市有關部門、各區人民政府、相關企業、專家和廣大公眾意見。
二、主要內容
《規劃》共包括四個板塊。第一板塊總結了“十三五”期間我市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成績和存在問題。第二板塊闡述了“十四五”期間發展形勢、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第三板塊提出了港口、航空、鐵路、公路等十方面重點任務。第四板塊為保障機制。重點內容如下。
(一)“十四五”發展目標
“十四五”期間交通運輸發展目標是:堅持港口為魂、鐵路為骨、道路為基、航空為翼,在抓歷史機遇、抓謀篇布局、抓重點節點、抓行業治理、抓便民服務、抓安全生產等方面持續發力,基本建成海空兩港連結全球、世界一流,公鐵兩網密接京冀、覆蓋城鄉,城市交通快慢有序、公交優先的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形成樞紐國際化、京津同城化、津濱便捷化、城鄉一體化的交通格局,交通強市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到2025年,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地位更加凸顯,港口貨櫃吞吐量突破2200萬標準箱;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地位基本確立,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31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40萬噸;“軌道上的京津冀”基本形成,5條高鐵城際連通北京,京津雄30分鐘通勤,京津冀主要城市1小時通達,全市高鐵城際里程達到470公里,鐵路網總里程突破1500公里,路網密度居全國前列;公路網更加完善,建成“八橫六縱”高速公路網,普通國省道覆蓋至鄉鎮,全市國省級公路達到4160公里,路網整體水平全國領先;城市軌道交通骨幹地位突出,國家已批覆的近期建設規劃項目全部建成,運營里程突破500公里,雙城主城區內部45分鐘通勤,雙城之間20分鐘通達;公交出行更加便捷,“津城”建成區內建築區站點500米覆蓋率達到100%、300米覆蓋率達到80%,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5%以上。
(二)“十四五”重點任務
一是建設智慧綠色、世界一流的國際海港樞紐。強化設施支撐,建設北疆港區C段智慧型化貨櫃碼頭、海嘉汽車滾裝碼頭、大港港區北京燃氣LNG碼頭等20餘個重大項目。強化智慧引領,實施智慧專業化碼頭科技示範工程,建成國際領先的自動化貨櫃碼頭和港口智慧型管控中心。強化綠色引領,建成“公轉鐵”、“散改集”雙示範港口,港作船舶100%使用岸電,具備受電設施的靠港船舶100%使用岸電。強化樞紐功能,構建面向全球、便捷高效的貨櫃運輸網路,組建環渤海港口聯盟,加強津冀港口乾支聯動,大力發展水水中轉,打造東北亞貨櫃轉運中心。強化航運服務,持續最佳化口岸營商環境,完善現代航運服務體系,促進港產城融合發展。
二是建設立體暢達、輻射全球的國際航空樞紐。大幅提升航空保障能力,實施天津濱海國際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新建T3航站樓、延長東跑道,實現“三航站樓、兩跑道”運行,協同打造京津冀世界級機場群。打造“機場+軌道”樣板,與T3航站樓一體化設計、建設京濱城際鐵路機場站,接入京津冀城際鐵路網和國家高速鐵路網,推進Z2號線、津靜線市域(郊)鐵路(機場線)進入機場。增強區域航空樞紐地位,改善空域資源配置,做強日韓、東南亞航線,拓展“一帶一路”航線,開通歐美澳航線,做大空空中轉。建設國際航空物流中心,集聚貨運要素,做強基地航空公司,高標準建設航空物流園,支持東麗區打造臨空經濟區,提高口岸服務效能。
三是建設密接京冀、通達全國的區域鐵路樞紐。構建京津多通道快速鐵路網,建設京濱、京唐、津興鐵路,推進“津城”至武清、廊坊、通州(津武線)市域(郊)鐵路適時啟動建設,推動京津城際“公交化”運營,連同既有京滬高鐵形成5條高鐵城際連通北京格局。構建雙城多層級軌道交通網,建設津濱、津靜、津寧等市域(郊)鐵路,強化雙城之間、雙城與外圍各區快速聯繫。完善區域廣覆蓋幹線鐵路網,建設津濰鐵路、津承城際等,增強與環渤海、長三角地區便捷聯繫。推進建設區域貨運組織中樞,推進建設霸州—徐水—淶源—張家口等鐵路,補齊西向、北向貨運鐵路短板。最佳化提升綜合客運樞紐功能,完善天津站、天津西站、濱海西站等3座主客運站功能,新建寶坻南站、北辰站、京濱城際鐵路機場站等高鐵站,建設綜合立體客運樞紐,以高效交通服務構築承接非首都功能“微中心”。強化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
四是建設廣泛覆蓋、服務優質的公路交通體系。強化京津同城化發展,實施京津塘高速公路改造工程,強化與北京城區、通州副中心、大興國際機場快速聯繫;推進密涿京滬聯絡線、唐廊高速公路二期前期工作,提升改造京津、京嵐公路,建設馬營公路等,實現各區便捷通達北京。增強雙城輻射帶動能力,建設津石、塘承高速公路、津漢公路等。增強省際區際聯通能力,建設津歧、武靜、寶武公路等。增強港口集疏運能力,建設天津港集疏運專用貨運通道等。提高公路服務品質,加強預防性養護,實施生命安全防護工程,推動“公路+旅遊”融合發展,高標準建設“四好農村路”。
五是建設快慢有序、富有活力的客運交通體系。建成軌道交通骨架網路,建設“津城”M4、M6二期、M7、M8、M10、M11號線,“濱城”B1、Z4號線,雙城間Z2號線等。打造公交都市標桿城市,新改建公交首末站、中途站,提升公交專用道行車速度,加快公交站點充電、加氫等配套設施建設,鼓勵發展定製公交。引導網約車、共享腳踏車等新業態規範有序發展。完善綜合客運服務體系,不斷提升京津同城化、津濱通勤便捷化水平。
六是建設多式融合、效率最優的貨運交通體系。發揮公鐵水航郵等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建設港口型、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大力發展多式聯運、網路貨運等新型運輸組織模式,創建綠色貨運配送示範城市,完善區、鄉鎮、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
七是建設融合創新、先進適用的智慧交通體系。促進交通大數據融合共享,打造綜合交通運輸“數字大腦”,實現數據歸集、數據共享、數據孿生。提升重點領域智慧化水平,建設智慧港口、智慧公路、智慧出行、智慧管理體系。構建高層次創新發展體系,推進智慧型網聯汽車、無人集卡、船聯網、自動駕駛捷運、無人配送車等全場景試點套用。
八是建設雙碳引領、精明增長的綠色交通體系。強化土地、岸線集約利用,航道、錨地資源共享,公路、鐵路通道共用。制定實施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提前達峰行動方案,全面推進新增或更新公交、城市配送車輛電動化,鼓勵創建零碳碼頭、零碳樞紐、零碳物流園區。
九是建設韌性可靠、應急高效的安全交通體系。建立更加完善的安全監管體系,深入開展工程建設、危險貨物運輸、城市公交、軌道交通運營等重點領域安全生產治理。提升專業應急處置能力,增強社會應急救援能力,強化京津冀應急協調聯動。“十四五”期間交通運輸領域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應急保障能力明顯提升。
十是建設協同高效、共建共享的交通治理體系。深化行業改革,完善京津冀協調管理機制。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加快形成立法完備、執法高效、監督嚴密、保障有力的交通運輸法治體系。
(三)保障機制
包含加強黨的領導、完善規劃實施機制、強化多元資金保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等五方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