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前 言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進入新時代、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是全面推進“交通強國”建設的第一個五年,也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第一個五年。面對“一帶一路”倡議、《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簽署、雲南省入選“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單位”及國家沿邊開發開放戰略的深度實施等一系列歷史發展機遇,雲南省委、省政府對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作出打造“世界旅遊名城”“沿邊開放示範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的發展定位,為西雙版納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指明了方向。
為貫徹落實各級重大戰略部署,進一步明確西雙版納州“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目標任務,依據《西雙版納州人民政府關於印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的通知》和省級相關規劃編制要求,制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規劃範圍為西雙版納州域,規劃對象涵蓋鐵路、軌道、公路、水運、航空、郵政(快遞)、樞紐等綜合交通要素,涉及交通建設、運輸服務、行業治理等全過程。本規劃是西雙版納州“十四五”時期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重要依據和指導性檔案。
第一章 發展基礎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期間,在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確領導下,西雙版納州主動融入雲南省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格局,以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為主線,著力提高基礎設施網路覆蓋,拓展運輸服務功能,提升行業發展能力,綜合交通運輸實現從“瓶頸制約”到“基本適應”的重大躍升,為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提供了堅實保障。
(一)交通固定資產投資成效顯著,基礎設施規模不斷擴大
“十三五”期間,西雙版納州按照“促投資 穩增長”的總體要求,綜合交通固定資產投資持續高位運行,累計完成投資459億元,是“十二五”期間的10.67倍。交通投資持續高位運行,為全州經濟社會發展和全省交通投資穩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到2020年底,全州綜合交通實體線網總里程達到了9235公里,較2015年底增長2637公里。五年來,西雙版納州鐵路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玉磨鐵路西雙版納段累計完成投資145.05億元,完成州域總投資的78.77%,西雙版納州不通鐵路的歷史於2021年宣告結束。公路總里程新增2637公里、達到9041公里,同比增長41.18%,其中:高速公路通車裡程新增270公里,是“十二五”末通車裡程的3倍,達360公里;普通國道總里程達559公里,二級及以上公路占比達47.67%;普通省道總里程達363公里,三級及以上公路占比達45.32%。全州水路通航里程達194公里,其中瀾滄江州域通航里程達182公里;全州碼頭數量達23座、各類舶位數量達45個(景洪港共有碼頭23座,各類泊位31個;關累港共有各類泊位14個),建成瀾滄江西雙版納段水上應急救援物資倉庫,開通國際貨櫃運輸通道。西雙版納機場民航旅客吞吐量於2019年突破五百萬人次、達552.53萬人次,是2015年的1.33倍。
(二)交通運輸骨架進一步完善,區位優勢顯著提升
昆曼國際大通道中國段高速全線貫通。小磨高速公路於2017年全線貫通試運營,昆曼國際大通道國內段全程高速化的夢想提前15個月變成現實,西雙版納州開放前沿和區域新樞紐地緣優勢進一步提升。
國際運輸通道能力進一步提升。臘滿高速公路、景洪至勐海高速公路相繼建成通車,G8512景洪至勐海至打洛(口岸)高速公路勐海縣城至打洛段(含布朗山互通<班章>連線線)、勐臘縣勐遠至關累口岸高速公路、景洪(繞城)至勐龍(240界碑)高速公路前期工作進展順利,全州6個口岸(通道)全部實現二級及以上公路連線,其中:磨憨口岸、勐滿口岸實現高速公路連線。
進出州及州域東西向、南北向通道建設加快推進。普文方向的思小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紅橋方向的勐醒至江城至綠春高速公路、惠民方向的孟連至勐海高速公路開工建設,進出州通道能力進一步增強;貫穿西雙版納州的縱向(南北向)通道昆磨高速公路全線通車;連線瀾滄和江城的橫向(東西向)通道高速公路正在加快建設,其中G8512景洪至勐海至打洛(口岸)高速公路景洪至勐海段已經建成通車,實現全州縣縣通高速的目標。
(三)交通脫貧攻堅紮實推進,脫貧摘帽目標提前實現
穩步推進全面小康建設。“十三五”期間,西雙版納州新改建農村公路約2392公里,解決156個建制村、413個自然村通硬化路問題,全州建制村(國有農場)通硬化路率達100%、自然村通硬化路率達86%,並於2019年實現貧困縣全部摘帽,提前完成兜底性目標任務。
農村公路品質穩步提升。積極推進農村公路經濟幹線建設、窄路基路面加寬改造、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建設、危橋改造工程等。截至2020年12月,全州完成縣鄉道路改造93公里、建制村硬化路273公里、撤併建制村通硬化路263公里、庫外通村公路112公里、直過民族通硬化路998公里、抵邊自然村通硬化路301公里、窄路基路面加寬352公里、安全生命防護工程3253公里、危橋改造52座,民眾出行品質顯著提升。
公路管理養護水平穩步提升。積極完善公路養護管理體系,統籌推動“路長制”“美麗公路”“四好農村路”建設,完成全州國省道及縣、鄉、村公路的各級路長上牌公示。截至2020年,全州高速公路和普通國省道經常性養護比例達100%,國省道路面使用性能指數(PQI)達到92.14,較2015年增加2.74;PQI優良路率97.72%,較2015年增加7.53%。
(四)運輸服務水平持續提升
1. 運輸服務能力有效增強,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路網通行效率加速提升。按照《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雲南省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實施方案的通知》(雲政辦發〔2019〕53號)檔案精神,進一步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完成全州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系統和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門架系統硬體及軟體標準化建設改造。
客運服務能力不斷提升。鐵路旅客列車於2021年通達景洪市、勐臘縣,全州所有縣市通高速公路,瀾滄江州域通航保證率達95%以上,庫湖區水運條件明顯改善,西雙版納機場新增運營航線30條、達62條(其中國際5條),通航城市達50個(其中國際5個),全州汽車客運站達28個(一級站2個、二級站2個、三級站1個、四級站23個)、等級貨運站達4個(均分布在磨憨口岸),實現縣(市)二級及以上客運站覆蓋率100%、鄉鎮等級客運站覆蓋率100%。全州二級及以上客運站實現全國聯網售票,開通客運班線256條(國際:10條、省際:6條、市際:62條、縣際:40條、縣內:138條),投入客運車輛1729輛,中高級客車占營運客車比例達到88.21%,較“十二五”末增加23.12%,民眾出行品質明顯提升。
公共運輸出行更加便捷。大力倡導公共運輸優先發展,出台《西雙版納州人民政府關於城市優先發展公共運輸工作的實施意見》《景洪市公共運輸發展規劃(2018-2035)》等檔案,組建完成景洪市洪運公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截至2020年,全州共有公交企業3家、出租企業6家、網約車平台公司30家,投入運營公車244輛、出租汽車639輛、網約車169輛,公眾出行更加便捷。
農村客運質量不斷提升。開通農村客運班線165條,全州鄉鎮客車通車率100%,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率達100%,較“十二五”期間增加13.57%,形成以縣(市)為中心、鄉鎮為節點、建制村為網點,遍布農村、連線城鄉、縱橫交錯的農村公路客運網路。
貨運服務水平不斷改善。大力推動物流轉型升級,加大貨運市場扶持力度,新增營運貨車6171輛;積極引導貨運車輛向廂式化、重型化和專業化方向發展,重型載貨汽車比重40.74%,比“十二五”末提高17.22%。2020年,西雙版納州貨物運輸總量3012萬噸,比上年增長7.4%;貨物運輸周轉量289497萬噸公里,同比增長10.4%。
交旅融合新業態蓬勃發展。圍繞創建“世界旅遊名城”目標,全面推進“旅遊革命”。交通基礎設施旅遊服務功能不斷拓展,客運樞紐與旅遊景區交通銜接暢通,精品自駕游旅遊線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交通運輸服務與旅遊行業間信息共享,旅遊客運企業規模化、集約化、公司化、網路化經營已經形成,水運郵輪旅遊、旅遊運輸企業跨區域旅遊包車經營不斷拓展,“快進慢游”的便捷運輸服務體系基本形成。
(五)國際運輸發展迅速,服務對外開放能力顯著提升
緊緊圍繞和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以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運輸便利化為重點,不斷深化與寮國、泰國等周邊國家的國際運輸交流合作。截至2020年,全州開通中老國際客運班線10條,開通國際航線5條,水路國際航運取得新進展。交通運輸部門加強與海關、邊檢等部門協調聯動,實行“一站式”“一個視窗”的聯合辦公模式,通關便利化水平顯著提高。積極推進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開通雙邊農產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實施“一站式”作業模式、預約查驗、優先查驗及非侵入式查驗,推進與周邊國家大通關合作,提高農產品通關效率。
(六)郵政業高質量發展
圍繞建設與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現代郵政業為中心,全面提升郵政服務均等化水平,重點實施快遞下鄉和快遞轉型升級。2020年,全州完成郵政行業業務收入3.25億元,是“十二五”末的2.41倍;郵政行業業務總量3.95億元,年均增速40.31%;全州快遞進出港總量7337.8萬件,是“十二五”末的3.82倍;快遞服務企業業務收入達2.07億元,是“十二五”末的3.70倍;擁有鄉鎮網點261個、城區網點176個(郵政網點67個,快遞網點370個);建成中國磨憨國際陸路快件監管中心、打洛口岸快遞園和21個快件分揀中心。積極推動引導民營快遞企業下鄉進寨,助力三農建設,全州31個鄉鎮實現快遞品牌全覆蓋,推動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利用“村村通班車”“電商進農村”等契機,打通快遞進村“最後一公里”。全州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100%,建制村快遞服務覆蓋率為100%。
(七)“智慧、綠色、平安”交通進一步發展
1. 綠色交通發展成效顯著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運輸結構調整步伐,強制報廢、淘汰柴油貨車2690輛,積極加大新能源車基礎設施和清潔能源車輛推廣套用力度,建成全州新能源汽車安全監測及充電設施公共服務管理平台,投入運行電動汽車充電樁23個、新能源汽車127輛。船港污染整治成效顯著,完成2艘車渡船和2艘客渡船升級改造,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聯單監管實現閉環管理。強化交通生態環境保護,瀾滄江橄欖壩至三道拐13公里生態航道示範工程、“美麗公路”、公路綠色廊道建設有序推進,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2. 智慧交通發展水平穩步提升
穩步推進“網際網路”在交通運輸方面的運用,網際網路售票、手機APP售票、微信售票、異地售票等多種售票方式快速推廣,全州二級及以上客運站客運聯網售票覆蓋率達100%;完成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系統和電子不停車收費(ETC)門架系統硬體及軟體標準建設改造,高速公路收費站ETC覆蓋率達100%;積極探索“網際網路+監管+執法”新模式,建立“一站式”網上政務大廳和行政審批運行模式,實現網上受理和辦結;完成州域“兩客一危”車輛GPS安裝,12328交通運輸服務監督電話廣泛套用。西雙版納機場實施刷臉登機、線上選座值機等特色服務,進一步提升乘客出行體驗。
3. 平安交通建設穩步推進
行業安全生產責任體系不斷完善。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和“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總要求,認真履行對安全生產工作的行業監管責任。安全生產督查和集中整治工作成效顯著,安全工程三年行動計畫得到有效落實,“平安交通”建設不斷深化。
安全生產基礎不斷夯實。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有序推進,累計完成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3253公里,完成危橋改造52座。道路運輸交通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水上交通安全保持較高水平,民航運營安全持續穩定。
安全運行監管能力不斷提升。安全管理制度建設穩步推進,安全生產事故責任追究、危險品運輸監督管理、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督管理、郵件快遞寄遞安全管理等制度逐步完善。紮實開展“兩客一危一貨”重點營運車輛的動態監管,積極開發利用聯網聯控系統監管平台、包車管理系統、危貨運輸電子運單系統;嚴格落實“三不進站、六不出站”責任,堅決杜絕“三超一疲勞”等違法違規行為。認真開展水上交通安全專項整治活動,完成重點庫湖區、渡口碼頭綜合安全監控系統建設工作,水上交通安全監管能力進一步提高。
應急救援能力不斷加強。運輸服務應急預案體系不斷完善,應急裝備、物資儲備、應急保障能力儲備不斷加強,開工建設水上應急救援物資倉1個,購買監管船6艘,完成救生衣(器材)配置行動,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和搶險救助等運輸服務應急聯動能力不斷提升。
行業治理初見成效。著力最佳化交通運輸發展環境,“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地見效;行政權力清單、責任清單信息公開透明化,事中事後監管能力進一步加強;全面推行投資項目線上審批,大力精簡評估事項,探索實行“多評合一”“多圖聯審”“區域評估”“聯合驗收”等新模式。投融資改革持續深化,“交通+旅遊、交通+產業、交通+國際貿易”穩步推進,各級交通投融資主體逐步發展壯大。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十三五”期間西雙版納州交通運輸發展成效顯著,但對比雲南省面向東南亞國家的門戶樞紐、交通強省和適應社會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要求,西雙版納州綜合交通在基礎設施布局、路網結構、運輸銜接、運輸服務及智慧型化水平、投融資、公路養護、公路管理體制等方面仍存在明顯的差距和不足。
(一)綜合運輸通道尚未形成
西雙版納州對外立體化綜合交通體系尚未形成,大交通格局有待進一步拓展。一是公路對外運輸通道通而不暢,全州“三出州”公路通道中僅有普文方向建成高速公路,“四出境”公路通道中僅有磨憨方向、勐臘勐滿方向通高速;二是綜合交通樞紐功能不完善,承接國際、國內中轉集散能力不足,口岸通關便利化、一體化水平較低;三是瀾滄江244界碑至臨滄港四級航道建設尚未完成,客貨物流運輸過度依賴公路,運輸成本較高;四是西雙版納機場規模不足、直達國內外重要城市的航線較少,通達性不能適應“世界旅遊名城”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五是景洪港、關累港建設規模、客貨運輸水平較低,無法支撐西雙版納“大湄公河次區域貿易中心、物流中心”的定位及發展要求。
(二)交通基礎設施網路仍待完善
發展不平衡。交通運輸對全州“一核、兩翼、兩帶、多極”空間布局和產業布局支撐作用不強,突出表現在區域間、城鄉間路網不均。高速公路主要分布在州域東部地區,西部地區規模、密度明顯落後,打洛口岸、勐龍通道、惠民通道均未通高速公路;西雙版納州東北、西北片區鄉鎮尚未形成互聯互通的“外循環”系統,勐旺鄉與象明鄉、勐往鄉與景訥鄉、勐滿鎮與勐阿鎮交通連線依然存在斷頭路,嚴重製約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城市幹線道路與國省幹線銜接薄弱,城區交通“內循環”不暢,“入城難”“出城難”問題仍然嚴重。
公路等級結構不優。全州公路通車裡程達9041公里,公路網密度為47.34公里/百平方公里,較雲南省公路網密度(66.80公里/百平方公里)少19.46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僅占通車裡程3.98%,二級及以上公路里程僅占9.05%,嚴重落後於滇中地區。
幹線航道等級偏低,港口碼頭規模較小。州內水網密布,水運資源豐富,但瀾滄江幹線航道等級較低,無法滿足大湄公河次區域大宗貨物運輸要求,水運中長距離運輸優勢難以發揮。景洪港及關累港規模較小、布局分散零亂、設施較為落後,港口的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低,瓶頸制約作用明顯。
機場適航能力減弱,保障能力降低。西雙版納機場為4D級機場,但目前國內航空公司將逐步減少D類客機的數量、增加遠程大機型數量,且西雙版納機場2019年旅客吞吐量(552萬人次)已經遠遠超過了上期擴建設計容量(350萬人次)。機場現狀能力已經無法滿足航空業務量快速增長的要求。
綜合運輸樞紐總體發展滯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同步建設、協同管理”的發展模式尚未形成,客貨運輸銜接“最先與最後一公里”問題仍較突出。綜合客運樞紐存在設施形式綜合、服務各自為政現象,難以滿足旅客便捷換乘需求。物流園區多頭建設,缺乏統籌布局,物流服務核心功能薄弱、效率不高,專業化多式聯運場站樞紐嚴重缺乏。信息資源共享不足,標準規範和運輸服務規則不能有效銜接,跨方式、一體化運輸組織程度低,多式聯運市場主體少,發展嚴重滯後。
(三)運輸服務品質仍然較低
區域間和城鄉間運輸服務發展不平衡,運輸裝備專業化、標準化程度不高,農村客運和物流服務網路不健全,民眾出行乘車難問題依然存在。運輸結構仍然不合理,大宗貨物中長距離運輸過度依賴公路,多式聯運、甩掛運輸、冷鏈運輸等先進運輸組織方式還未得到廣泛套用,物流成本較高;缺乏軌道、BRT等高等級的公交系統,公交吸引力難以快速提升,無力應對小汽車的強勢挑戰;網約車、共享交通等新業態還沒有邁入規範化、可持續發展的軌道;運輸服務與現代農業、產品加工、商貿流通、文化旅遊等產業融合發展有待深化。
(四)智慧交通體系有待完善
全州交通信息化建設仍處於起步階段,缺乏頂層設計、基礎數據匱乏、部門間區域間信息共享能力較弱、信息孤島現象嚴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交通信息化建設頂層規劃設計認識不足,如缺少對基礎設施、運輸裝備等方面全要素、全周期的數位化;二是隨著信息化建設的不斷發展,信息化建設與維護的投入制度保障還沒有形成,制約著信息化發展;三是重監管輕服務現象較為嚴重,公眾出行信息服務平台、便捷化出行服務、綜合物流信息平台等方面相對滯後,信息技術用於提升運輸服務品質的動力不足;四是資源共享力度不足,各個部門獨立發展,缺乏溝通互聯,合力不足,難以實現最大程度的資源共享。
(五)綠色交通發展仍然滯後
全州充電樁等新能源基礎設施發展滯後,清潔能源和新能源汽車在營運車輛中占比較小,國省幹線改造過程中廢舊瀝青路面材料回收利用不足,“美麗公路”綠化模式較為單一,熱帶雨林、普洱茶文化、民族文化等特色隱而不見。
(六)行業治理效能仍需提升
適應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的管理體制機制尚未健全,行業管理精細化程度仍不能適應交通網路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提升的要求,對新業態、新模式的行業監管能力不足。行業間、部門間缺乏統一協調機制,各種運輸方式間還存在獨立發展、分頭規劃、各自建設等問題。交通綜合執法、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等重點領域改革仍需加快推進。高素質、高層次人才較為缺乏,創新團隊建設相對滯後,人才隊伍結構還難以適應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七)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
“三區三線”劃定後,空間資源管控愈發嚴格,項目環評、用地審批等剛性約束進一步增強。國家金融政策收緊、征拆費用和原材料價格等不斷攀升,公益性交通建設項目對社會資本吸引力弱,州縣財政難以保障建設資金需求。
第二章 發展形勢與要求
一、形勢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過不懈努力,西雙版納州情發生根本性變化,昔日“少邊山窮”、封閉落後的狀況,已經被富裕美麗開放幸福所取代,西雙版納正努力建設成為國內大市場與南亞東南亞國際市場之間的前沿樞紐節點、“大循環、雙循環”的重要支撐。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外圍環境的深刻變化、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戰略對“十四五”時期西雙版納州綜合交通運輸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加快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求繼續加快交通運輸發展,發揮交通建設對促投資、穩增長、促進民生改善的重要作用
交通運輸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和服務性產業,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最佳化產業布局、推動城鎮建設和改善基本民生都具有重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西雙版納交通運輸發展在“十四五”期間要繼續保持合理投資規模與建設速度,加快建設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充分發揮交通建設在促投資、穩增長、促進民生改善等方面的關鍵作用,維護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滿足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要求深入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
2019年12月,交通運輸部將雲南省列入第二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單位,西雙版納州地處雲南省最南端,是雲南省從“交通末端”逐漸演變成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前沿。西雙版納交通要搶抓“十四五”時期難能可貴的發展機遇,按照交通強國發展戰略的總目標,對接國家和雲南省重大戰略需求,加快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努力在農村公路建設、智慧交通、多式聯運等交通強國試點領域打造西雙版納模板,為雲南交通強國示範區建設作出貢獻。
(三)深度對接和融入“一帶一路”、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等國家戰略,打造高標準、高質量的沿邊開放示範區,要求構建互聯互通交通網
西雙版納地處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重要交匯區,是雲南省連線東南亞、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聯通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重要交通節點,更是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商貿物流中心。“十四五”及未來更長一段時期,西雙版納要緊緊抓住中老鐵路建成通車帶來的機遇,以中老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勐臘(磨憨)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磨憨國家物流樞紐、六個國家級口岸等開發開放平台為載體,著力打造面向東南亞重要樞紐,完善通達周邊地區、暢通連線東南亞國家的運輸通道,構建互聯互通的高質量交通網路。
(四)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大力推動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要求進一步加快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補齊發展短板,提升供給質量和效率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深入推進,西雙版納“一核、兩翼、兩帶、多極”空間發展格局加快形成,農村經濟、產業發展和村鎮建設將進一步加快。要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與人民民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出行環境改善、物流成本降低、“四好農村路”建設、交通安全保障等問題,更好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不斷提升交通運輸服務質效,提供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努力建設人民滿意交通,不斷增強各族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建設“世界旅遊名城”,打造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要求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交通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西雙版納是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州”,省委、省政府提出把西雙版納建設成為“世界旅遊名城”,要求交通運輸把綠色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到各個領域和發展全過程,把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和保護生態環境放在優先位置,統籌交通基礎設施空間布局,強化交通基礎設施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協調統一,加快促進運輸結構最佳化調整,發揮綠色交通示範項目的引領作用,促進交通的可持續發展,充分彰顯傣鄉水城的生態魅力。
(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增強可持續發展動力,要求加快推進智慧交通體系建設,促進交通“新基建”快速發展
“交通強國”“新基建”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趨勢,要求西雙版納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交通運輸各領域深度融合,加快實現智慧基礎設施網路化、立體化運營管理,不斷加強客貨運輸綜合信息服務能力,並且嘗試在行業治理和依法執政能力現代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七)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全面深化交通運輸改革,努力提高交通行業治理能力
加快推進現代化交通運輸行業治理體系建設,要求西雙版納交通持續深化交通運輸體制改革,努力轉變政府職能;堅持依法行政,加強法治政府部門建設;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最佳化交通運輸營商環境;繼續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完善交通運輸事業的公眾參與機制,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二、階段性特徵
結合西雙版納州未來客貨運輸需求持續放大的趨勢來看,“十四五”時期西雙版納州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具體特徵表現為:
(一)仍處於基礎設施加快成網的攻堅時期
交通基礎設施網路不完善、不充分仍是當前西雙版納州交通運輸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未來一段時期內仍需保持一定建設規模和發展速度,加快境內高速公路網、鐵路網、水運網、航空網融合發展,完善國省幹線網,全面提升城鄉基礎網,大力提升基礎設施的總體供給能力。
(二)仍處於運輸服務全面提升的重要時期
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加強交通運輸網路銜接,大力發展一體化運輸組織,著力提升交通運輸整體運行效率和發展效益。重點做好綜合交通運輸網路銜接協調,大力發展聯程聯運等一體化運輸組織模式,提升交通運輸全生命周期質量效率。
(三)將進入運輸結構加速調整的關鍵時期
隨著綜合交通網路的逐步完善,運輸結構將加速調整,公路承擔的中長途客貨運輸將逐步向鐵路、水運轉移;在中短距離客貨運輸、惠及全民的交通基本公共服務、個性化旅客運輸需求、保障應急救災和國防安全等方面,公路交通仍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將進入高質量發展的融合期
西雙版納州經濟由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要求交通建設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轉變發展方式、最佳化發展結構、轉換增長動力,進一步調整要素投入機制,加快推廣綠色、環保、低碳的建設方式和運輸組織方式,充分發揮各運輸方式組合效率,提升綜合運輸銜接轉換水平,推進各種交通方式綜合化、一體化融合發展。
(五)將進入行業改革創新、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時期
近年來,交通運輸投資回報率降低、勞動力成本提高、土地環境剛性約束增強等現象進一步凸顯,債務風險問題突出,資金、勞動力、資源等傳統要素投入的驅動力正逐步減弱。“十四五”時期,全州交通將圍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將改革創新作為重要驅動力,更多依靠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和政策創新,加快推動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第三章 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雲南的重要講話精神,立足西雙版納州“一城兩區”發展定位,切實貫徹《雲南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部署要求,建設人民滿意交通,著力補齊短板,最佳化基礎設施網路,推動交通發展由追求速度規模向更加注重質量效益轉變、由各種交通方式相對獨立發展向更加注重一體化融合發展轉變、由依靠傳統要素驅動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轉變,紮實做好“把潛在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這篇大文章,加快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交通體系,打造一流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面向世界的交通強省示範州,為建設新時代富裕美麗開放幸福西雙版納提供強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
二、基本原則
超前引領,服務大局。聚焦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及交通強國、鄉村振興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強化西雙版納州與周邊地區及滇中地區的快捷聯繫,充分發揮西雙版納州連線寮國、緬甸,溝通印度洋、太平洋的區位優勢,系統推進、重點突破、補齊短板、最佳化結構,加快交通強省示範州建設,支撐服務重大區域戰略實施、國土空間開發、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服務高質量發展。
堅持問題導向,補齊發展短板。立足西雙版納“一城兩區”的發展定位,牢牢把握交通運輸的服務屬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人民民眾關心的交通民生熱點、難點問題,深化政策研究,注重補齊短板、提質增效,不斷增強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統籌協調、提質增效。充分把握現階段交通運輸發展薄弱環節,統籌各種運輸方式發展,發揮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以推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統籌規劃、建設、養護、運營、管理等各環節,推進綜合交通運輸協調發展,促進交通運輸與產業、旅遊融合,不斷催生新模式、新業態,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交通體系。
深化改革、創新驅動。把改革創新作為強大動力,全面深化交通運輸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增強交通運輸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政策創新、管理創新,努力破解深層次矛盾,進一步發揮市場配置交通運輸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進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安全可靠、綠色集約。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強化交通安全的紅線意識、底線思維,切實加強行政作風和行業法制體系、誠信體系建設,全面提升交通運輸安全應急保障能力。落實國家和省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做好與國土空間規劃的銜接,最佳化交通基礎設施供給結構,提升供給能力、質量和效率,把生態文明理念貫徹落實到交通運輸發展全過程,促進交通運輸與自然和諧共生,形成科學、綠色、可持續發展模式。
三、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
展望2035年,基本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全省一流”的交通強省示範州,基本建成現代化、國際化的海陸空綜合立體交通網路,全面建成面向東南亞重要樞紐。綜合交通網路覆蓋更加廣泛,綜合交通樞紐銜接更加順暢,綜合交通網路承載能力明顯提高,有力支撐“1234出行交通圈”(全州各縣(市)1小時通達、全州主要鄉鎮2小時通達、全省主要州市3小時覆蓋、全國主要城市及南亞東南亞主要城市4小時覆蓋)和“123快貨物流圈”(國內1天送達、南亞東南亞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交通基礎設施質量、智慧型化與綠色化水平進入全省先進行列,基本實現交通運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城鄉交通公共服務均等化,人民民眾交通服務滿意度明顯提高,支撐“新時代富裕美麗開放幸福西雙版納”建設的能力顯著增強。
四、“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
“十四五”期間,立足西雙版納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現狀,聚焦綜合交通運輸發展主要矛盾,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全面建設面向東南亞重要樞紐。到2025年,基本形成“出邊達海快速化、國際運輸便利化、骨架路網高速化、區域交通一體化”的交通運輸發展新格局(主城區與州內各縣市1小時通勤、滇西南地區及東南亞國家2小時通達、國內主要航空樞紐城市3小時覆蓋),“水、陸、空、鐵”綜合交通運輸基礎設施能力明顯增強,現代運輸服務能力顯著提升,“智慧交通+”融合創新服務全業態能力廣泛提升、綠色交通建設和應急保障能力明顯提升,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
(一)基礎設施能力充分、銜接順暢
建成便捷高效的國際暢聯網。“三出州,四出境”公路通道高速化,中老泰鐵路西雙版納段通車運營,西雙版納機場區域樞紐地位顯著提升,國際運輸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景洪港、關累港等重點港口樞紐性港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成為融入瀾滄江開發開放經濟帶的支點,服務雲南對外開放發展戰略。
基礎設施總量明顯擴大。綜合交通投資規模力爭突破700億元,實體線網總里程達到1萬公里以上。鐵路營運里程達到214公里,西雙版納融入沿邊鐵路網取得重大突破。公路總里程突破9500公里,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力爭達到560公里。四級航道里程達182公里,湖庫區航運設施服務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
基礎設施品質優良。基礎設施建設和養護質量保持全省先進水平,基礎設施運行效能和服務品質保持優良。普通國道二級及以上比例達到70%,普通省道三級及以上比例達到50%,通三級公路的鄉鎮(街道)比例達到65%,建制村通雙車道公路比例突破50%,30戶以上自然村(組)通硬化路率達100%。公路路況水平進一步改善,高速公路優等路率達到90%以上,普通國道優良路率達到85%以上,普通省道優良路率達到80%以上,農村公路優良中等路率不低於85%。
(二)運輸服務便捷舒適、經濟高效
公眾出行更加便捷。民眾出行體驗顯著改善,旅客聯程運輸水平進一步提高,“一站式”出行廣泛套用。公路各層次路網之間、公路與鐵路、航空、水運實現順暢銜接與轉換,綜合運輸效率明顯提升;收費站、城市出入口擁堵問題基本解決,服務區、停車區等配套設施更加健全。城市公交網路進一步完善,公共運輸站點500米覆蓋率達90%,公共運輸機動化出行分擔率達40%以上,一體化的城鄉客運體系基本形成。景區通達狀況明顯改善,實現全州現有重要景區通二級及以上公路、古茶文化旅遊線和熱帶雨林自駕游精品路線通三級公路。客運“一站式出行”“一卡式支付”廣泛套用,共享交通、定製客運、網路預約、網際網路租賃等新業態、新模式得到長足發展,交通運輸與旅遊資源一體化開發機制初步形成。
物流運輸更加高效。運輸結構進一步最佳化,鐵路、水運在中長途大宗貨運中的占比顯著提升。貨運“一單制”廣泛套用,多式聯運、甩掛運輸、無車承運人、貨櫃運輸、冷鏈運輸、網路化經營等專業化程度明顯提高,與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深度融合,對實體經濟的支撐和促進作用明顯增強。國際貨物運輸便利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一口岸多通道”工作模式、“只跑一次”制度進一步發展;城區配送體系、夜間配送體系進一步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網路更加健全;貨運物流系統經濟高效,物流服務平台化和一體化進入新階段。
(三)郵政服務更加優質
全州郵政普遍服務品質進一步提升,郵政快遞網路布局更加完善,線路覆蓋廣泛,密度更高,末端網路布局合理,智慧型化、集約化程度不斷提升,城鄉和區域間郵政業發展水平差距逐漸縮小。至2025年年底,郵政業務總量達8.33億元,快遞終端網點建制村覆蓋率達到100%,實現100%寄遞實名、100%收寄驗視、100%過機安檢,郵政業申訴處理滿意率達95%以上、快遞申訴處理滿意度達95%、快遞服務滿意度達90%、快遞服務72小時準時送達率達90%。
(四)綠色交通節約集約、低碳環保
綠色發展理念進一步提升,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形成,交通運輸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用能結構得到明顯改善,公共運輸清潔能源客車比例達到70%以上;節能減排取得明顯成效,營運車輛單位運輸周轉量二氧化碳排放較2020年下降率達到5%、營運船舶單位運輸周轉量二氧化碳排放較2020年下降率達到3.5%,完成瀾滄江“綠色航道”“昆曼美麗高速”建設,“美麗公路”“美麗鐵路”與熱帶雨林景觀、民族文化、普洱茶文化融合發展得到省內外的充分肯定,重大交通工程生態修復顯著進展;路面廢棄材料、建築垃圾等資源再利用水平大幅提高,交通環境監測網路更加完善,實現高速公路和重點國道全部覆蓋。
(五)創新智慧型成效凸顯
智慧交通發展邁上新台階,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和運載裝備的數位化採集體系、網路化傳輸體系、智慧型化的套用體系基本形成,客貨運輸信息服務實現全覆蓋,運輸裝備標準化、智慧型化水平明顯提升。綜合交通大數據中心體系進一步完善,綜合交通數據資源深度融合,網路安全體系可控可信。
(六)安全應急保障有力、反應快速
交通安全水平不斷提升,運輸安全態勢保持平穩。安全防護水平顯著提高,安全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基本完成鄉道及以上行政等級公路安全隱患治理,消除普通幹線公路中的危橋(隧)和農村公路網中的大中危橋;高速公路重要路段和大型橋隧聯網監控覆蓋率達100%,交通運輸事故和傷亡人數大幅下降,重點水域營運性船舶監測覆蓋率達到60%,“兩客一危”和重載貨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安裝率達到100%,交通運輸風險防控能力和應急保障水平大幅提高,跨方式、跨部門安全風險防控體系、應急救援體系基本完善。
(七)行業治理科學規範、高效現代
行業核心價值體系基本建立,全社會交通運輸文明素質普遍提高。交通運輸投融資、建設、養護、管理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綜合運輸服務標準更加健全,行業誠信體系基本建立。交通運輸法制建設成效顯著,政府促進市場資源配置能力不斷提升,綜合執法、法制監督體系更加完備。
五、空間布局
(一)通道布局
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充分發揮西雙版納接壤緬甸、寮國,溝通太平洋、印度洋的區位優勢,以雲南省打造“2廊4帶5軸”綜合交通經濟走廊和構建“55538”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指引,以全州“一核、兩翼、兩帶、多極”的區域發展布局為抓手,結合國土空間規劃布局、城鎮帶和產業帶分布以及未來的發展需求,著眼長遠,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快構建形成“23411”綜合交通網(2:“兩乾多支”鐵路網;3:“三出州”公路通道;4:“四出境”公路通道;1:“一乾多支”水運網;1:“一核兩副”航空網)。
1.“兩乾多支”鐵路網
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和全省發展大局,充分發揮西雙版納在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中居於中心位置的區位優勢和中老鐵路輻射帶動作用,加快鐵路軌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外聯東南亞,內聯雲南其他地州的“兩乾多支”鐵路網。
兩乾:玉磨鐵路西雙版納段+景洪至勐海鐵路、勐海經瀾滄至臨滄鐵路(勐海段);
多支:勐海至打洛口岸鐵路、西雙版納軌道交通1號線及傣族園線工程、勐臘試驗區工業園縣城園區專用線等項目。
2.“三出州,四出境”公路通道網
根據交通強省示範州建設的總體要求,積極落實亞洲公路網政府間協定,全力推進跨境公路便利化運輸,強化西雙版納州公路內聯外通的功能,把西雙版納建成國內大市場與南亞東南亞國家市場之間的前沿樞紐節點。
(1)高速公路網
以雲南省“五縱五橫一邊兩環二十聯”中長期高速公路網規劃為基礎,正確認識和把握西雙版納在全省發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三出州,四出境”公路通道高速化為重點,著力構建“互聯互通、覆蓋廣泛、暢通高效”的高速公路網,提升全州高速公路互聯互通水平,實現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與周邊地區快速暢通、相鄰縣(市)直達聯通,服務保障西雙版納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2)幹線公路網
按照新型城鎮化建設及鄉村振興建設要求,加快推進普通國省道升級改造,著力提升普通國省道技術等級,基本消除斷頭路、瓶頸路、等外路和無鋪裝路面。推動城鎮化地區公路最佳化提升、出入口路段改造,最佳化幹線公路與城市道路的銜接,實現與高速公路網和農村公路網的高效銜接,助力新型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
(3)農村公路網
按照“四好農村路”和鄉村振興戰略要求,著力推進縣鄉道升級改造,強化州、縣、鄉、建制村公路銜接能力,構建普惠公平的農村公路基礎網路,營造安全宜人的鄉村交通出行環境。
3.“一乾多支”水運網
圍繞國家對西雙版納的戰略定位,發揮西雙版納溝通太平洋、印度洋的區位優勢,完善西雙版納通江達海通道基礎設施建設和布局,推進現代化海事服務體系建設,增強瀾滄江·湄公河國際航運的影響力,構建“一乾多支”水運網,促進瀾滄江·湄公河沿江流域的國際交流及合作,服務西雙版納對外開放發展戰略。
一乾:瀾滄江幹線航道;
多支:瀾滄江支線航道、其他內河航道。
(1)航道整治
充分發揮水運綠色節能的比較優勢,積極配合推進瀾滄江244界碑至臨滄港四級航道建設,協調推進瀾滄江橄欖壩航電樞紐過船設施建設,逐步拓展延伸國際通航水域,提高航道通過能力。積極完善瀾滄江現代化海事服務體系、海事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執法條件,健全防污清污機制,推進海事信息化建設,推動航道建設健康發展;推進瀾滄江支線航道、河庫區航道升級改造,加大水資源旅遊開發力度。
(2)港口碼頭
按照雲南省“拓展樞紐港口功能,推動重要港口建設”的總體思路,全面推進景洪港、關累港提升擴建工程,提升港口服務水平,完善集疏運配套體系,強化港口樞紐功能,促進港、航、船協調發展。
4.“一核兩副”航空運輸體系
圍繞西雙版納“一核、兩翼、兩帶、多極”的空間布局思路,結合西雙版納實施新型城鎮化大發展和“一城兩區”建設,按照“延長跑道全面提升吞吐能力、增加機位全面提升運行效率、改造航站樓全面提升形象、增建廊橋全面提升服務質量”四個全面的要求,強化運輸航空與通用航空的協同發展,推進運輸機場建設布局,著力構建以西雙版納機場為核心,勐臘民用機場和勐海通用機場為補充的“一核兩副”航空運輸體系。
一核:西雙版納機場;
兩副:勐臘民用機場、勐海通用機場。
(二)樞紐布局
1. 綜合客運樞紐
充分發揮西雙版納面向東南亞水、陸、空、鐵立體互聯的交通優勢,結合“一核、兩翼、兩帶、多極”空間布局、產業和綜合運輸通道布局及各縣市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構建州—縣—鄉—村四級客運體系,形成“一核兩翼多節點”綜合客運樞紐體系。
一核:景洪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
兩翼:勐海縣、勐臘縣綜合交通樞紐;
多節點:鄉鎮交通樞紐。
(1)景洪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
結合西雙版納州“世界旅遊名城”和大滇西旅遊環線建設,依託昆曼國際大通道,充分銜接西雙版納機場、西雙版納火車站、景洪港等各類交通站場,發揮西雙版納州沿邊開發開放優勢,建設面向東南亞輻射的國際交通樞紐。
(2)勐海縣、勐臘縣綜合交通樞紐
勐海縣綜合交通樞紐。充分發揮勐海縣銜接滇西、直達緬甸的區位優勢和普洱茶文化、民族文化優勢,規劃布局勐海客運站、勐海火車站、勐海通用機場互聯互通的綜合客運樞紐。
勐臘縣綜合交通樞紐。按照勐臘(磨憨)開發開放試驗區、中國寮國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發展要求,加快建設勐臘民用機場、關累港,強化勐臘火車站、磨憨火車站、勐臘民用機場、關累港與勐臘客運站的直連直通,著力構建勐臘現代綜合立體交通客運樞紐。
(3)鄉鎮交通樞紐
綜合考慮各鄉鎮未來產業、旅遊發展需要,逐步完善各鄉鎮客運站場,打造普文鎮、勐罕鎮、大渡崗鄉、基諾山鄉、勐混鎮、勐侖鎮、易武鎮為區域性交通樞紐,磨憨鎮、勐滿鎮、勐捧鎮、關累鎮、勐龍鎮、打洛鎮、勐遮鎮為邊境交通樞紐。
2. 綜合貨運樞紐
結合瀾湄次區域中心城市規劃,完善西雙版納綜合交通貨運樞紐布局,進一步最佳化國家物流樞紐層級、功能和空間布局,加快國家物流樞紐和口岸樞紐建設,強化要素集聚和區域輻射帶動功能。
磨憨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依託昆曼國際運輸大通道,充分發揮勐臘(磨憨)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中老泰鐵路門戶樞紐優勢,規劃布局磨憨公鐵聯運客貨運樞紐等現代化物流中心,打造面向東南半島的磨憨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
西雙版納空港型省級重點發展物流樞紐。加快西雙版納機場四期改擴建,拓展省內環飛、國內與國際直達的三級航空網,積極發展航空物流和跨境物流等業務,完善機場與玉磨鐵路、瀾滄江·湄公河國際航道銜接能力,加快西雙版納州臨港國際快遞物流園區建設進程,建設集郵件快件分揀分撥、倉配、倉儲、冷鏈、信息諮詢、電子商務、電商孵化、產品展銷、商旅、查驗等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園區,打造面向東南亞的航空物流樞紐。
勐養公鐵聯運客貨運樞紐。依託玉磨鐵路野象谷站、昆曼高速公路、景洪市公路網,逐步分離景洪市中心城區貨運功能,規劃建設勐養公鐵聯運客貨運樞紐。
關累水陸聯運貨運樞紐。加快瀾滄江244界碑至臨滄港四級航道建設,推動關累貨運樞紐、關累散貨、關累錨地、關累碼頭建設進程,完善關累口岸集疏運公路、鐵路建設,打造關累水陸聯運貨運樞紐。
打洛公鐵聯運貨運樞紐。依託規劃建設中的G8512景洪至勐海至打洛(口岸)高速公路(含布朗山互通<班章>連線線)、孟連至勐海高速公路及景洪至勐海鐵路、勐海至打洛口岸鐵路,充分發揮西雙版納州通往緬甸、泰國及整個東南亞距離最近的陸路通道口岸的作用,構建打洛公鐵聯運貨運樞紐。
第四章 主要任務
以全要素整合、全周期協同、全方位融合、全鏈條暢通為導向,推動西雙版納州交通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加快形成“出邊達海快速化、國際運輸便利化、骨架路網高速化、區域交通一體化”的交通運輸發展新格局。
一、強化交通基礎設施供給能力
(一)公路網建設
1. 加快構建發達的高速公路網
深化西雙版納高品質快速網建設,暢通高速公路主動脈。圍繞“增密網路、內聯外通”的布局思路,加快形成“三出州四出境”的高速公路網布局,提升路網整體供給能力和出行效率。加快推進各運輸通道內待貫通路段建設,提升通道服務能力,重點對接沿邊綜合交通經濟軸線、滇西—滇南綜合交通經濟軸線。加強與周邊相鄰地區、國家聯繫,打通國際、州際通道,推動區域間快速聯通,促進中國—中南半島國際綜合交通經濟走廊、孟中印緬國際綜合交通經濟走廊快速對接。全面推進勐醒至江城至綠春高速公路(勐臘段)、孟連至勐海高速公路(勐海段)、G8512景洪至勐海至打洛(口岸)高速公路勐海縣城至打洛段(含布朗山互通<班章>連線線)、景洪(繞城)至勐龍(240界碑)高速公路建設,提升全州沿邊開發開放水平。加快完善中心城區及機場港口路網體系,推進城市繞城路、城市過境段及機場港口高速公路建設,推動勐臘縣勐遠至關累口岸高速公路、勐臘機場高速公路建設,有效提高路網便捷性和銜接轉換效率。
積極拓展高速公路出入口、服務區功能,謀劃探索“高速+旅遊”新模式,完善“昆明至西雙版納美麗公路”建設,推進公路傳統基建與新基建融合發展,完成昆磨高速公路感知網路、通信網路建設,協調相關部門加速推進高速公路沿線服務區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建設,更好地服務電動汽車長途出行。
2. 加快形成完善的幹線公路網
加快境內普通國省道提檔升級,全面消除境內外通道斷頭路,最佳化對內路網結構,著力解決長期以來的“腸梗阻”問題,打通“最後一公里”,形成快速、高效的運輸通道網路。
(1)推進國省幹線提質升級
圍繞雲南省“路網完善、暢通高效、安全可靠、服務優質”的普通國省道公路網路布局思路,繼續推進西雙版納境內普通國省道既有低等級路段升級改造,基本消除斷頭路、瓶頸路、等外路和無鋪裝路面,重點加快國道G219線景洪(勐寬)至勐臘(勐醒)段公路改建工程、勐臘(勐醒)至紅橋公路、國道G219線勐海縣城過境段、國道G219曼賀東至勐海公路等項目建設,提升維穩戍邊能力。加強國省幹線城鎮過境段和出入口路段改造,推進普通國省幹線與碼頭、樞紐、產業園區、旅遊景區、城市道路的有機銜接,完善國省幹線沿線服務區布局,實現與高速公路網和農村公路網的高效銜接,助力新型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
(2)提升普通幹線公路服務功能
推進普通公路服務區、停車區、休息區等區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充電站、加氣站等新能源設施,更好地服務公眾出行,營造“暢、安、舒、美”的公路環境。
3. 推進建設廣泛的農村基礎網
按照鄉村振興建設的要求,深化“四好農村路”建設,大力提升基礎網建設質量,最佳化路網結構,推進農村公路儘量向進村入戶傾斜,進一步深化夯實農村公路“由線成網”“由窄變寬”“由通到暢”的發展成果。
(1)推進縣鄉幹線升級改造
結合新型城鎮化布局和鄉村振興建設要求,持續加強鄉鎮與縣城、鄉鎮與鄉鎮、鄉鎮與中心村、經濟節點與行政村節點之間的聯繫,不斷提升農村公路縣鄉道公路支線等級,打通鄉村振興的“脈絡”。推進重要縣鄉道升級改造,實施具備條件的鄉鎮(街道)通三級公路(含旅遊路、資源路、產業路),推動“交通+產業+旅遊+商貿”融合發展。
(2)提升農村公路通達深度
持續鞏固“三通”扶貧成效,構建“城鄉暢、鄉村通、村組達”的農村公路網路,重點加快30戶以上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建設,提升農村公路通達深度,推進具備條件的地區實施行政村通雙車道公路建設和窄路基路面加寬改造,著力保障廣大農村地區基本交通出行需求。
(3)改善鄉村交通環境
加強交通規劃與景區規劃、美麗鄉村規劃、鄉鎮產業規劃等規劃的銜接,建設一批美麗農村公路,推動農村公路與美麗鄉村有機結合,加強旅遊交通服務設施改造,增設遊客集散中心、旅遊宣傳中心、道路觀景台、臨時停車帶、停車場、自駕車房車營地等服務設施,營造安全宜人的鄉村交通出行環境,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建設。
(4)提高農村公路通行質量
大力推進農村公路本質安全水平,加大農村公路安全隱患排查,著力推進農村公路拓寬改造、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建設、危橋改造和林場、農場道路建設,滿足消防車通行和消防應急需求,切實提高農村公路的安全水平和抗災能力,服務民眾安全出行。
(5)加強農村公路與邊防路的融合
根據穩邊固邊、軍民融合建設要求,加快國防公路和部隊巡邏道路建設,提高固邊防疫的保障能力。
(二)鐵路網建設
1. 全面推進幹線鐵路建設
根據云南省鐵路網建設總體布局和西雙版納實際,按照優先推進通道和樞紐建設、適時推進支線建設的原則,規劃形成“兩乾多支”鐵路網布局。分段分類分期推進鐵路建設,實現玉磨鐵路西雙版納段在2021年年底通車運營,積極開展景洪至勐海鐵路前期工作,打造以景洪為中心的“人字形”鐵路經濟幹線,推動大宗貨物集疏運輸向鐵路轉移,充分發揮鐵路運輸的比較優勢。積極謀劃建設瀾滄方向、江城方向、打洛方向的鐵路支線,持續推進“鐵路進港”“鐵路進園”建設,為鐵水聯運、公鐵聯運等多式聯運發展提供基礎。探索推進旅遊觀光鐵路改造,推進交旅融合發展。
2. 積極推動城市旅遊軌道交通工程
積極開展西雙版納軌道交通1號線及傣族園線工程、西雙版納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工程前期工作,注重與鐵路站點、公路客運樞紐、公交首末站、機場、港口碼頭等重要交通節點的高效銜接,助推西雙版納州實現客運“零距離換乘”目標。
(三)水運網建設
1. 提升航道通行能力
充分利用好“一江連六國”的瀾滄江·湄公河黃金水道優勢,進一步挖掘西雙版納境內水運潛力,打造乾支銜接的江河聯運通道,重點推進瀾滄江244界碑至臨滄港四級航道建設、瀾滄江橄欖壩航電樞紐過船設施建設等項目,提升內河航道通行能力與服務水平,打造生態航道。強化公水聯運、水鐵聯運、江海聯運,推動西雙版納銜接海上絲綢之路,對接“一帶一路”海上通道。進一步完善西雙版納境內庫湖區便民碼頭及相應配套設施建設,推進現代化海事服務體系建設,提高人民民眾獲得感。
2. 提升港口碼頭服務能力
進一步強化港口資源整合能力,推進景洪港、關累港擴能規劃前期和籌建工作,規劃建設港口集疏運通道,打通港區道路“最後一公里”,促進各種交通運輸方式之間的高效銜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有序推進沿江沿河小型碼頭、停靠點建設,完善庫區等封閉水域旅遊碼頭設施,開展遊艇碼頭和高端旅遊客運試點工作。
(四)航空運輸體系建設
按照強樞紐、擴能力、促發展的思路,加快完善機場體系,進一步打開和拓展互聯互通的空中通道,有效推動航空運輸持續快速發展,全面提升西雙版納航空運輸發展水平。
1. 大力加快民航機場建設
適應西雙版納州經濟發展新常態,全力推進西雙版納機場四期改擴建和勐臘民用機場建設,增強航空運輸保障和服務能力。
2. 繼續擴大航線網路覆蓋
根據“雲南省面向東南亞、大湄公河次區域的重要航空旅遊集散中心”的定位,力爭開通6條以上直飛一線城市、省會城市和東南亞國家的航線。大力發展航空物流,積極培育航空物流市場,吸引航空物流企業入駐,提升航空貨運市場競爭力,打造航空貨運基地。
3. 積極推動通用機場發展
加快勐海通用機場建設,拓展飛行培訓、應急救援、公務飛行、農林作業等服務領域,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加快低空飛行服務站等配套設施建設,最佳化通用航空發展環境。
(五)交通樞紐建設
1. 提高綜合客運樞紐一體化水平
依託鐵路站點、港口碼頭、機場及汽車客運站點等交通基礎設施,統籌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多種交通運輸方式,推進集多種運輸方式於一體的綜合客運樞紐建設,重點推進勐海縣綜合交通樞紐、勐臘縣綜合交通樞紐及智慧型化管理系統建設項目等綜合客運樞紐項目建設。根據鄉村振興及新型城鎮化建設要求,加強人口密集地區鄉鎮客運站建設,打造普文鎮、勐罕鎮、大渡崗鄉、基諾山鄉、勐混鎮、勐侖鎮、易武鎮區域性交通樞紐,磨憨鎮、勐滿鎮、勐捧鎮、關累鎮、勐龍鎮、打洛鎮、勐遮鎮邊境交通樞紐,推進城市近郊地區客運站點公交化改造。鼓勵建設集客運、物流、商貿、郵政快遞、供銷等多種服務功能於一體的鄉鎮綜合服務站;支持公路客運站拓展旅遊集散功能,探索推進旅遊集散服務型公路客運站建設。
2. 推進面向東南亞的國家物流中心、貿易中心建設
依託泛亞鐵路中線、昆曼大通道及瀾滄江·湄公河黃金水道,以中老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勐臘(磨憨)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磨憨國家物流樞紐、六個國家級口岸等開發開放平台為載體,加快建設一批臨港、臨鐵、臨空、臨高速貨運樞紐(物流園區),規劃建設磨憨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西雙版納空港型省級重點發展物流樞紐、勐養公鐵聯運客貨運樞紐、關累水陸聯運貨運樞紐、打洛公鐵聯運貨運樞紐,重點實施西雙版納州臨港國際快遞物流園區、勐養公鐵聯運客貨運樞紐、磨憨公鐵聯運客貨運樞紐等項目,有效服務城市配送、跨境電子商務等產業健康發展。推進傳統貨運樞紐向現代物流中心、物流園區轉型,探索智慧物流園區建設。按照無縫銜接要求,促進綜合貨運樞紐各種運輸方式一體銜接、一站服務、設備共用,提高貨物運輸的效率和效益。
(六)進一步加強綜合交通管理養護
進一步強化基礎設施養護管理工作,加強安全和應急保障能力建設,強化交通運輸服務功能,逐步實現管理信息化、檢測自動化、決策科學化、養護專業化和機械化,保障公路、航道安全有序運行。
大力推進預防養護實施,落實“全壽命周期養護”理念,強化常態化“預防性養護”工作理念,加快構建科學化養護決策體系,推行精細化養護和機械化養護,提高服務水平。實現普通國道優良路率達到85%以上,普通省道優良路率達到80%以上,農村公路優良中等路率不低於85%。
加強修復養護工程方案的專業化設計,逐步建立政府與市場合理分工的養護生產組織模式。推進農村公路網監測體系建設,建立對各縣(市)人民政府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考核機制,強化養護資金使用監督管理。全面開展“美麗公路”創建工作,打造綠色生態、安全暢通、美麗舒適的路域環境,為廣大人民民眾提供良好的公路出行條件。
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全面推進農村公路“路長制”,建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長效機制,加大養護型公益崗位開發力度,鼓勵農民民眾參與農村公路日常養護,推動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運行一體的綜合性管理服務平台建設。
建立內河航道常態化養護機制。加強通航建築物、港口錨地、水上綜合服務區等基礎設施養護投入和運營管理,建立常態化跟蹤分析養護新機制,推進疏浚養護市場化改革。
二、提升客貨運輸服務效率和品質
(一)全面提高客運服務質量,打造快捷舒適的公眾出行體系
1. 提升國際客運服務水平
持續深化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建設,開通口岸農副產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加快推進口岸作業各環節無紙化;全力推進中緬、中老泰國際道路運輸發展,進一步協調中老便利運輸相關措施,推進中老泰運輸協定商簽工作,深化雙方和多方運輸合作,進一步提升國際運輸便利化水平。
2. 最佳化城際客運組織
加快建設玉磨鐵路、瀾滄江·湄公河國際航道等大容量、高效率快速客運幹線,進一步最佳化公路客運網路布局,調整運力結構,促進公路與城際鐵路客運聯動發展。強化公路客運與鐵路、城市公交、機場港站的銜接,最佳化運營時間和發車頻率,切實提高旅客運輸集疏運水平。
3. 大力發展城市公共運輸
不斷最佳化城市公共運輸線網布局,提升公交線網密度及站點覆蓋率,倡導公眾綠色低碳出行。加快推進西雙版納軌道交通1號線及傣族園線工程、西雙版納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工程前期工作進程,最佳化常規公交線網布局,形成以BRT(快速公交系統)等大中運量公共運輸為骨架、常規公交為主體的公共運輸網路。加快城市公共運輸換乘樞紐、首末站、保養場、停車場、修理廠、“司機之家”等工程的建設,進一步完善公交站場布局。著力推進政策服務創新,充分發揮政府規劃引導作用,加強推廣套用純電動公車,推動形成市場化的建設、運營、管理機制,建成較為完善的充電設施服務網路。
4. 大力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建設
繼續深化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革,完善城鄉客運網路,擴大鄉村客運通達深度,保障城鄉居民行有所乘。對於近郊農村地區,有序推進城市公交線網延伸和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對於出行需求較小的邊、散、遠村寨,積極開展預約式、定製式、個性化公交服務,採用區域經營、智慧型調度、預約回響等靈活方式運營;拓展公路服務區的班客車停靠站功能,完善無障礙出行服務體系,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降低邊民出行成本。
5. 積極發展計程車和旅遊客運
發展多樣化、差異性的預約出租汽車服務,不斷完善出租汽車電召服務平台;合理規劃、建設出租汽車綜合服務區、停車場、停靠點等。發揮旅遊資源優勢,整合客運資源,服務西雙版納“世界旅遊名城”建設,提升旅遊客運服務水平;加強旅遊運輸安全和規範運營監管,引導旅遊客運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6. 建設旅遊交通暢行體系
加強旅遊交通規劃與景區規劃、美麗鄉村規劃等的銜接,增強旅遊交通的帶動效應、串聯作用。根據旅遊出行的特點和自駕游、定製游等模式的需求,因地制宜建設旅遊公路,健全交通配套設施旅遊服務功能,完善“快進”“慢游”的旅遊交通網路,構築全程無憂、多樣化、定製化的旅遊交通服務鏈條,實現旅遊交通“一站式出行”。
7. 推動旅客聯程聯運發展
依託網際網路技術和第三方服務平台,推動“一票制”客運服務,加快“客運+旅遊”“客運+休閒農業”“客運+健康”等新模式發展,構築新型客運服務產業鏈,形成“零距離換乘”的旅客聯程服務鏈條,提高各種運輸方式的組合效率。積極爭取成為雲南省開展公路、鐵路、民航客運“一票制”,貨運“一站制”試點城市。
(二)積極推進現代物流發展,構建經濟高效物流體系
1. 打造區域物流中心
充分發揮面向東南亞的門戶樞紐優勢,落實國際公路、鐵路、水路運輸合作協定,積極推進跨境運輸便利化。加強國際物流合作,培育發展多式聯運經營主體,推廣TIR國際公路運輸模式,創新國際貨物多式聯運商業模式。強力推進區域物流協調發展,積極服務全州產業集聚區、農業特色產業園發展,促進物流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信息資源共享。
2. 大力發展先進運輸組織方式
推進公路、水路、航空與鐵路的有效銜接,加快公鐵、陸空、陸水等多式聯運發展,推進聯運甩掛和甩掛聯盟發展,推動貨運服務“一單制”發展,促進冷鏈、大件、危險品、貨櫃等專業運輸發展。
3. 推進城市貨運配送體系發展
加快推進城市物流分撥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網點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形成布局合理、通行有序、綠色環保的城市配送網路體系。鼓勵商貿流通企業、生產製造企業和貨運配送企業發展多種形式的統一配送、共同配送和夜間配送,提高儲運工具的信息化水平,減少返空、迂迴運輸。
4. 統籌城鄉物流發展
加快完善州級物流園、縣級配送中心、鄉鎮配送站、農村貨運網點四級城鄉物流服務網路體系。拓寬農村客運站場物流服務功能,統籌交通、供銷、郵政等服務設施資源,推廣“多站合一、資源共享”的農村物流站場運營模式。積極推廣農村“貨運班線”和農村客運班車貨艙承接小件快運服務模式,推進阿里巴巴農村淘寶西雙版納服務中心物流網路建設,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三)不斷提升郵政服務品質
統籌城市和農村地區郵政普遍服務協調發展,積極推進郵政普遍服務均等化。健全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打造以縣級分撥中心、鄉鎮寄送節點和村級公共服務點為支撐的農村服務網路。引導縣級公路客貨運站規劃建設郵政快遞處理設施,拓展鄉鎮客運站郵政快遞中轉及收投服務功能,試點推廣農村客運班車代運郵件快件,實現站場資源集約利用。
推動“快遞進村”,建立集交通、商務、扶貧、農業、供銷、郵政、快遞等“多點合一”的村級服務點。在條件允許的地區,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對農產品分揀、加工、儲運、包裝、預冷、交易結算、質量檢測一體化集配設施建設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到2025年達到行政村快遞服務直投到村率100%。
統籌城市快遞網點建設。提升城市末端寄遞服務標準化、規範化、智慧型化水平,提供高彈性、高效能服務選擇。將郵政和快遞城市末端網點建設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規劃當中。支持在城市周邊統籌布局規劃和建設一批具有乾支銜接功能並組織開展共同配送的大型公共貨運配送綜合體,共同布局快遞配送中心。加快布局智慧型快遞設施,推動智慧型快件箱、住宅智慧型信報箱與新建住宅小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施工。
加快推進磨憨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西雙版納空港型省級重點發展物流樞紐、勐養公鐵聯運客貨運樞紐、關累水陸聯運貨運樞紐、打洛公鐵聯運貨運樞紐建設,加強快遞物流園與產業聚集區的融合,完善快遞物流園布局。
(四)著力提升運輸裝備水平
進一步提高中高級客運車輛占比,大力推進貨運車(船)型標準化、大型化、專業化,鼓勵發展貨櫃、廂式、冷藏、散裝、液罐等專用運輸車輛和多軸重載大型車輛。推進混合動力、純電動、天然氣等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廣泛套用。
三、強化科技智慧對交通運輸的引領支撐作用
積極推動“網際網路+”在交通運輸行業的套用,以信息化技術為依託,推進“智慧交通”建設,提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質量和運輸服務水平。
(一)推動交通數據平台建設
按照全州創建智慧城市的總體要求,推動大數據、網際網路、5G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完善智慧交通頂層設計,提升數據信息資源交換共享能力。加快智慧水運綜合監管平台推廣套用,構建全州中小河流、中小型水庫、防洪城市、瀾滄江等涉水信息動態監測和感知網路,建設全州水信息“一張網”,提升水利信息監測預警、預測預報、綜合分析、應急處置能力。發揮西雙版納州郵政快遞業大數據中心作用,為地方政府指導企業、農業發展生產提供數據支撐,為行業安全生產提供保障。
(二)提高交通運輸智慧型化水平
以交通運輸行業監管與服務平台為載體,大力推進大數據、車聯網、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套用服務,積極開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高精度地圖、BIM技術套用,有序推動分時租賃、網約車、冷鏈運輸、無車承任人及網路貨運平台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深化高速公路ETC門架等路側智慧型終端套用,全面配合實施昆磨高速公路感知網路、通信網路建設試點工作。
(三)實現交通服務信息化
全面推進電子公交站牌和美麗公路電子路牌建設,提高客運站無人售票系統、出租汽車網路約租服務系統套用水平,積極倡導“出行即服務(MaaS)”的交通出行理念,在部分重要景點景區設定示範點,打造旅遊出行與景點門票購買預警、購物消費、休閒娛樂等相互滲透的“智慧型移動空間”,通過交通APP、小程式、微信公眾號,提供集“出行、辦事、查詢、投訴、監管和公開”六位一體深度融合的綜合交通“一站式”服務平台,提升政府惠民服務能力。
(四)推動交通行業治理數位化轉型
構建綜合交通信息平台與大數據中心,加強危化等行業的線上實時監控、智慧型自動示警等功能,加強交通、公安、市政等部門的聯網聯控,深化交通公共服務和電子政務發展。
(五)推進科技治超工作
對貨運車輛實行24小時不間斷重量檢測,自動採集超限超載違規車輛,完成非現場執法試點工作。
(六)推進智慧機場、港口建設
以5G、北斗、物聯網等技術為支撐,建設完善機場、港口指揮調度系統、服務便利系統和安全監管系統,提升機場、港口智慧型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推進信息化與機場及港口生產、服務、管理各環節全過程融合,提升機場、港口服務效率、安全性能、服務質量和服務便捷性;加快建立完善物流信息平台,有效整合公路、鐵路、航空、港口基礎設施資源,最佳化運輸結構,提供全過程多式聯運信息服務;鼓勵發展第三方港航信息服務、電子商務服務,延伸機場、港口物流信息增值服務;大力推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西雙版納機場、景洪港及關累港的推廣套用。
(七)加大先進適用裝備推廣力度
積極推進BIM技術在公路工程建設管理中的套用,推動交通基礎設施規劃、設計、建造、養護、運行管理等全要素、全周期數位化。在全州範圍內公共停車場、高速公路服務區、旅遊景區等重點公共場所安裝智慧型充電樁,完善景區智慧停車場、電子閘機等基礎設施,加強新能源汽車在公共運輸、共享交通、現代物流等領域的推廣使用。有序推進公路交通工程建設工廠化、施工裝配化、養護機械裝備現代化,鼓勵套用智慧型倉儲和分揀系統、自動化裝卸系統、物流機器人等先進技術裝備,積極推進公路交通裝備升級換代和標準化改造。
四、打造節約集約、低碳環保的綠色交通體系
加大力度促進資源節約利用,強化節能減排和污染防治,加強交通生態環境保護修護,重塑新時代交通行業發展的生態文明觀,打造節約集約、低碳環保的綠色交通體系。
1. 加快推進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把綠色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到綜合交通各個領域和發展全過程,統籌交通基礎設施空間布局,強化交通基礎設施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協調統一,著力打造綠色公路、美麗公路、美麗鐵路、生態公路、生態走廊,持續開展路域環境整治和綠色服務區建設,注重交通建設工程的生態補償與修復等生態保護工作,推廣套用綠色建材和綠色技術、工藝,促進交通的可持續發展,充分彰顯傣鄉水城的生態魅力。
2. 持續推進運輸結構調整
堅持以市場化為導向,發揮不同運輸方式競爭優勢和組合效率,推動交通運輸行業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發揮西雙版納地區水資源優勢,大力推進江海聯運、公鐵水聯運,積極推進鐵路進園、鐵路進港,加快推進大宗及中長距離貨物運輸由公路向鐵路和水運轉移。開展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範工程,促進城際幹線運輸和城市末端配送的有機銜接。大力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加快構建綠色出行服務體系,逐步提高綠色出行比例。
3. 強化資源節約利用
統籌利用通道、樞紐、岸線資源,提高稀缺資源的利用效率,嚴格執行用地標準,集約節約利用資源。加快發展綠色循環低碳公路養護技術和工藝,加大溫拌瀝青路面施工技術、乳化瀝青廠拌冷再生技術等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技術推廣力度,繼續推進廢舊材料的循環利用;強化公路服務區、樞紐站場等水資源綜合循環利用。
4. 強化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
推進生態工程技術在公路、水路、鐵路、民航等領域設計、建設、養護和運營等全過程的綜合套用。持續鞏固港口船舶污染防治以及岸電使用等節能減排專項工作成果,實現綠色設施設備常態化套用和清潔能源的創新推廣。完善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制度、標準和考評體系,健全交通運輸環境監管體系,加快環境監測網路、環境統計工作和考核機制建設。
五、加強交通安全能力和應急保障能力建設
以提升交通本質安全水平、完善行業監管體系、強化交通應急救援能力、落實交通安全理念為重點,全面提升交通保障能力,努力維護安全穩定的交通環境,打造完善可靠、反應快速的交通安全保障體系。
(一)提升交通安全水平
聚焦安全生產“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職責,推進隱患排查治理和風險分級管控“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突出道路運輸、水上安全、路網管理、工程建設、防災減災等重點行業領域和重點工作,構建平安和諧交通運輸環境,推進“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建設。持續加大基礎設施安全防護投入,提升各種運輸方式的交通基礎設施安全防護能力。加大道路、橋樑、隧道、碼頭、渡口等安全運行檢測與智慧型預警系統建設力度,加強安全防護設施的檢查、維修、養護、更換。加快安全生產誠信體系建設,強化企業安全生產監管力度。加強宣傳教育培訓,嚴把從業準入關,增強公眾安全意識。建立“州政府統一領導、縣(市)政府屬地負責、部門聯動執法”的長效工作機制和管控體系,強化源頭監管,確保交通運輸設施的完好和交通安全。
(二)完善應急保障體系
建立健全交通運輸、公安、氣象、消防等多部門參與的綜合交通運輸應急聯動機制,構建一體化綜合交通應急指揮體系。推進交通運輸安全監測系統和指揮調度平台建設,實現應急指揮流程規範化、過程信息化、手段科學化,提高交通運輸安全生產監管與應急事件處置能力。加強“兩客一危”和大型貨車運輸安全監管,督促水上交通安全領域加強鄉鎮船舶渡口渡運,對重大橋隧、重點路段、綜合樞紐、公共汽車、軌道交通等運行狀態和突發事件實施重點監控。增強各種運輸方式的聯防、聯控、聯動能力,積極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推進車輛、飛機、船舶等維修救援體系建設,提高維修救援能力。加快西雙版納州水上應急搜救指揮中心建設,進一步增強西雙版納州水上應急救援能力。
(三)大力發展“網際網路+交通安全”工程
加快建設全州應急監測預警和資源數據採集網路、應急通信網路,完善各級應急廣播網路傳輸覆蓋,實現對各種平安交通信息資源進行統一存儲、統一維護、統一管理,建成平安交通安全信息“一張圖”,有效提高信息傳遞、處理決策的工作效率。積極探索建立以事故預防為導向的道路運輸承運人保險新機制。
六、加快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以改革促發展,進一步深化交通行業體制改革,最佳化交通運輸營商環境,提升交通運輸行業軟實力,全面推進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著力打造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
(一)提高市場監管水平
完善勘察、設計、施工、養護、運輸等市場準入、監管和退出機制,健全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體系,促進形成統一開放、公平競爭、規範有序的市場環境。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完善信用考核標準,加強信用考核評價監督管理,推動綜合運輸服務統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建設,促進與公路、工商、稅務、金融等信用系統的有效對接和信息共享。
(二)深化體制改革
1. 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深化交通運輸領域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持續推進行業管理“放管服”改革,加強政府公共服務職責,最佳化完善交通運輸管理部門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制度,強化政府市場監管職責。
2. 完善綜合交通管理
建立健全適應綜合交通一體化發展的制度體系,有序推進綜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改革,逐步形成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等多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完善道路班線經營權配置機制,發揮市場線上路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市場化改革,進一步規範出租汽車發展。深化道路貨運市場改革,完善市場準入、退出和監管機制。深化汽車維修業市場化改革,促進公平競爭。深化道路運輸、質量管理、績效考核等行業改革,著力推動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改革,推行養護決策科學化、養護管理制度化、養護工程精準化、養護生產綠色化,加快構建現代化公路養護體系。
3. 深化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
按照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的要求,建立與事權相匹配的支出責任體系和管理制度。規範融資平台運作方式,對現有投融資平台進行整合、重組,實現“投、建、管”三分離,盤活城鄉公共資源、公用事業資產和行政事業資產。加大公共財政投資和引導,拓寬融資渠道,完善社會資本參與交通建設制度,防範化解債務風險,建立促進西雙版納州綜合交通持續健康發展的資金供給長效機制。
4. 深化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改革
健全地方法規體系,整合組建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隊伍,規範執法行為,強化執法保障,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提升執法數位化水平,確保交通運輸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緊盯“加快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監管機制”目標,加快推進計程車管理、水路運輸和水上安全、交通統計等領域聯合獎懲工作。
(三)構建現代治理體系
嚴格依法行政,整合執法職責,推進綜合執法、統一執法、聯合執法、路警聯動等執法模式改革。強化監督管理,建立健全法制部門考核評價機制。加強宣傳培訓,增強領導幹部和執法人員法治意識、執法水平、執法能力。
1. 全面加強執法隊伍和裝備建設
鞏固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成果,嚴格執法人員的準入和退出管理。強化執法行為規範化和執法隊伍建設,提升交通運輸執法形象。加強執法裝備和基層執法站所標準化建設,逐步建成管理規範、形象統一、保障有力的基層執法體系。
2. 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加強交通運輸行業政務信息化建設,建立交通運輸“網際網路+監管”系統,推動實現行政檢查、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執法活動全過程數位化,深入推進交通運輸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推動“證照分離”“最多跑一次”服務升級,實現“一窗式”“一站式”服務。
七、規劃投資
“十四五”時期,西雙版納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預計總投資約768.67億元。其中鐵路及城市軌道交通投資約23.85億元,占比3.10%;公路投資579.36億元,占比75.37%,水運投資36.58億元,占比4.76%;航空投資56.00億元,占比7.29%;交通樞紐投資72.88億元,占比9.48%。
解讀
一、背景依據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進入新時代、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是全面推進“交通強國”建設的第一個五年,也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第一個五年。面對“一帶一路”倡議、《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簽署、雲南省入選“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單位”及國家沿邊開發開放戰略的深度實施等一系列歷史發展機遇,雲南省委、省政府對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作出打造“世界旅遊名城”“沿邊開放示範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的發展定位,為西雙版納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指明了方向。
二、任務目標
(一)近期(2025年)發展目標
到2025年,基本形成“出邊達海快速化、國際運輸便利化、骨架路網高速化、區域交通一體化”的交通運輸發展新格局,“世界旅遊名城”“沿邊開放示範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邁出堅實的步伐。綜合運輸服務效率和品質顯著提升,著力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運輸結構調整取得突破性進展,鐵路、水運承擔的大宗貨物運輸量穩步提高,基本形成“高品質出行圈”和“高效率物流圈”。
(二)遠景(2035年)展望
到2035年,西雙版納州交通強國建設邁出堅實的步伐,發達的快速網、完善的幹線網、廣泛的基礎網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實現鄉鎮50分鐘上高速目標,高速公路網、鐵路網、水運網、航空網高效融合,基本實現客運“零距離換乘”、貨運“無縫銜接”。
三、主要內容
《規劃》是按《雲南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要求明確了州級層面的發展目標和具體任務。總體框架和主要內容包括:發展基礎、發展形勢與要求、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主要任務、保障措施、環境影響評價等6個方面的主要內容。
(一)發展基礎。全面梳理西雙版納州在綜合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運輸服務水平、行業治理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水平,深入分析“十三五”綜合交通總體完成情況、謀劃項目進展情況,總結當前全州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突出問題及短板。
(二)發展形勢與要求。分析內外部因素對西雙版納州綜合交通發展的要求,科學預測“十四五”時期全州綜合交通運輸需求。
(三)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綜合西雙版在未來城市發展趨勢及產業布局,按照綜合交通發展戰略要求,明確“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規劃的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制定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目標。圍繞發展戰略與發展目標,結合西雙版納地區空間發展結構,謀劃西雙版納州未來綜合交通規劃布局方案。
(四)主要任務。圍繞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從交通基礎設施、運輸服務、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平安交通、行業治理等6個方面提出“十四五”時期重點建設任務。
(五)保障措施。結合西雙版納地區發展實際,從組織領導、實施機制、體制機制創新、資金籌措、要素保障等5個方面提出具體保障措施。
(六)環境影響評價。圍繞“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州”建設,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貫徹到全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運輸生產、行業管理的各領域和全過程,提出環境影響的主要結論及對策措施,提高規劃效率。
四、涉及範圍
《規劃》是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推動全州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內容涉及交通行業發展的方方面面。
五、執行標準
《規劃》是未來五年西雙版納交通運輸發展和相關部門履行職責的重要依據,是市場主體行為的導向,是全州各族人民齊心協力,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推動商務高質量發展行動綱領。
六、注意事項
專項發展規劃是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特定領域為對象制定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