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州“十四五”應急管理體系建設規劃

《西雙版納州“十四五”應急管理體系建設規劃》已經西雙版納州人民政府同意,西雙版納州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12月19日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雙版納州“十四五”應急管理體系建設規劃
  • 頒布時間:2022年12月19日
  • 發布單位:西雙版納州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解讀,

全文

前 言
“十四五”時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的重要開端,是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邁向基本現代化的關鍵時期。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編制並有效實施應急管理體系“十四五”規劃,統籌發展與安全,積極推進全州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對實現全州“十四五”時期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應急管理系列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決策部署,依據《雲南省“十四五”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規劃》《雲南省“十四五”安全生產規劃》《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以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全州實際,制定本規劃。
本規劃是全州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依法履行應急管理工作職責、制定實施年度工作計畫和各項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據,是今後五年全州應急管理工作的行動綱領。規劃期為2021年至2025年。
一、現狀與形勢
(一)“十三五”主要成效
“十三五”時期,全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安全生產)、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四類突發事件,圍繞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全鏈條,穩步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
1. 應急領域改革全面深化
認真貫徹落實《關於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關於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系統推進應急領域各項改革發展任務。州、縣(市)應急管理部門全部組建到位,消防救援隊伍全面改制到位。成立各級應急委、減災委、安委會,設立各災害專項指揮部,建立多項工作協調機制。建立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明確各級黨委政府、行業部門安全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探索建立“大安全、大應急、大減災”的應急管理體系,構建“2+4+N”立體化應急管理格局,充分發揮應急委、安委會的統籌協調作用,4個專項指揮部的災害防範和應急處置作用,多個行業部門的突發事件防控與安全監管作用。
2. 自然災害防控顯著增強
堅持“預防為主、源頭治理、關口前移”,以“風險調查、監測預警、工程防禦”為支撐,著力強化災害防範治理。推進各類災害監測預警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基本建成覆蓋全災種和重點區域、“人防”“技防”“物防”相結合、空天地一體化的監測預警網路,災害監測預警能力明顯增強;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房屋設施抗震鑑定與加固改造、地質災害綜合治理與搬遷避讓、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災害防治、水利設施除險加固、城市防洪排澇、林草防滅火基礎設施建設等災害防禦基礎工程,災害工程防禦水平明顯提升。
3. 安全生產防控成效明顯
堅持以“防風險、除隱患、抓監管”為主線,圍繞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消防安全、城市建設、道路交通、工貿、電力、危廢、文旅等重點行業領域,完成安全工程三年行動,開展打非治違、“查災害、除隱患、保全全”等專項整治行動,部署啟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印發《關於推進城市安全發展的實施方案》,推進加強城市安全源頭治理、健全安全風險防控機制、提升安全監管效能、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等重點工作。各行業領域安全生產監測預警、風險管控、隱患治理、監管執法能力明顯增強,安全基礎狀況明顯改善,本質安全水平明顯提升。
4. 公共衛生防控持續強化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在全省較早實現確診病例、疑似病例“雙清零”,積極探索建立邊境疾病防控免疫屏障,牢牢守住防控境外疫情輸入第一道防線。制定22種法定傳染病、6類食物中毒及其他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印發《西雙版納州防治重大疾病聯席會議制度》和《西雙版納州社會應急聯動工作方案》,有效應對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定期開展傳染病疫情、食源性疾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評估,在全州布設72個疫情監測網路直報點,鄉鎮以上醫療衛生機構均有專人負責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路直報,網路覆蓋率達100%,風險防範與監測預警能力不斷提升。
5. 社會安全防控堅實有力
印發應對治安類群體性事件、涉緬重大突發事件、緬北人員大規模湧入等應急預案,基本構建全州公安機關統一指揮、分工負責、協調配合、整體聯動的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體系。圍繞街面警務站布建1、3、5分鐘快速處置圈52個,布建社區警務室40個,建成社會安全前端感知設備資源8064路,推進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及聯網,重點公共區域視頻監控覆蓋率達100%,社會治安防控與監測預警體系日趨完善。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立體化邊境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成邊境一線民眾防控卡點352個,抵邊警務室和邊境治安執勤點46個,布設了一批無人機、雷達、高清探頭、成像探測儀、電子圍欄等前沿設備。
6. 應急救援能力穩步提升
初步形成以消防、行業、基層、航空、社會、緊急醫學等救援隊伍為支撐的應急救援力量體系和“空天地”一體化救援格局,部門協同、政社聯動、專常聯合的應急聯合演練和聯動處置機制更加完善。“應急物資保障、救援力量投送保障、應急通信保障、應急電力保障、應急道路保障”五大保障基礎進一步夯實,建成州、縣級應急救災物資儲備庫4個、州級防汛物資儲備倉庫1個、州級森林草原防火物資儲備庫1個、瀾滄江水域版納段水上應急救援物資倉庫1個、森林消防隊伍物資儲備庫10個、州公安局應急儲備物資倉庫1個;印發《西雙版納州應急救援力量投送保障方案》,儲備大中型貨運、客運車輛50輛;實現鄉鎮(街道、農場)衛星電話配備全覆蓋;組建電力應急隊伍525人,配備應急保供電裝備設備2000餘台(套);及時開展災毀道路應急搶險保通工作。
7. 應急管理基礎更加堅實
創建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12個、國家防震減災科普示範村1個、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27所,建成應急避難場所19個、災害信息員隊伍2733人,完成4個農村防雷減災示範工程和242個村(社區)的廣播項目建設任務。常態化開展應急宣傳“五進”和全國防災減災日、安全生產月、世界衛生日、全國安全教育日等主題宣傳活動。積極引導專業化服務機構、社會組織、志願者等社會力量參與應急工作。將西雙版納州自然災害綜合監測預警系統建設項目、全域覆蓋感知和指揮通訊網路建設項目、城市智慧消防綜合監控管理系統建設項目等3個項目納入西雙版納州“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重大建設項目,面向南亞東南亞跨國境應急救援基地與指揮中心建設項目納入儲備項目,“智慧消防”納入“智慧城市”。
8. 國際交流合作不斷拓展
充分發揮西雙版納區位優勢,深入拓展災害事故、傳染病疫情、邊境社會安全等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與聯防聯控。聯合寮國、緬甸、泰國等國家開展“瀾滄江·湄公河水上聯合搜救桌面推演”,跨國境、跨區域水上搜救協作機制更加順暢。持續推進中國-大湄公河次區域地區瘧疾和登革熱、愛滋病跨境聯防聯控項目,進一步完善工作合作機制和信息交流機制,提升老、緬邊境一線緊急救援和傳染病防控能力。與寮國、緬甸多省建立警務聯絡機制、事故聯合處置協作機制,有序開展突發社會安全事件的國際協同應急處置、聯防聯控、聯合演練。簽訂《中緬邊境疫情防控聯防聯控工作合作備忘錄》,就邊境管控、疫情防控、打擊整治跨境違法犯罪等方面達成共識。
(二)存在問題
對標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決策部署,全州應急管理體系與管理能力仍然存在短板弱項,具體表現在:一是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尚需健全。新體制下應急管理的統與分、防與救職能還需要進一步磨合,工作協調機制與部門職責邊界尚需釐清,應急管理各項工作統籌、協調、整合力度仍顯不足,應急管理制度優勢還未有效轉化為治理效能。基層應急管理體制改革剛剛起步,應急管理職能分散、基礎薄弱。二是風險防控與監管執法尚需強化。災害監測還存在儀器設備老化、監測設施缺失、監測盲區等問題,州、縣兩級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尚未建立,災害基礎防禦工程存在短板。安全生產監管還存在邊界不清、監管盲區現象,基層安全生產監管執法力量依然薄弱。三是應急救援能力尚需提升。典型災害事故專業救援隊伍較為薄弱。先進性、適應性救援裝備配置還需加強。緊急醫學救援工作缺乏統籌協調機制,院前急救基礎設施薄弱、裝備水平不高,衛生應急隊伍應急處置能力有待提升。涉及突發社會安全事件防控與應急處置工作專業培訓較少,專業力量、專精人才儲備不足。突發事件跨境交流合作還需進一步深化。四是“數字應急”建設亟待推進。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推進緩慢,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應急管理各領域的融合深度不足,應急管理“一張圖”套用尚未實現,應急指揮中心還需進一步提質升級。五是應急管理基礎尚需夯實。巨災保險制度和安全生產責任險尚處於探索階段。全民應急素養與自救互救能力不強。
(三)發展形勢
“十四五”時期,我國正處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特殊歷史節點,全州應急管理體系與能力現代化進程中將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和新機遇。
1. 面臨挑戰
自然災害風險交織疊加。西雙版納州地處地震頻發區,面臨較大的潛在地震災害風險。極端天氣事件機率呈增加趨勢,強對流天氣頻發。重要支流流域性大洪水和超標準洪水威脅時有發生。春夏乾旱易發,工程性缺水問題突出。雨季地質災害發生機率較大。持續高溫天氣較多,森林草原防滅火形勢嚴峻,境外林草火災防控難度大。
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一城兩區”新目標、新定位背景下,全州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產業轉型升級進程加快,監管對象點多、線長、面廣,傳統高危行業領域風險隱患仍然突出,新業態新產業的發展伴隨著新風險,各類行業事故隱患和安全風險交織疊加,安全生產事故呈易發多發態勢,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任務艱巨,城市安全面臨多重風險考驗。
公共衛生防控壓力不減。西雙版納州地處西南邊陲,邊境線長且出入境口岸、通道、便道多,邊民跨境而居、互訪頻繁,境外新冠肺炎、登革熱、瘧疾、鼠疫、脊灰等傳染病輸入風險隨時存在,加之疾病譜複雜,病媒生物控制難度大,人口流動性大,全州持續存在發生本土疫情和輸入性疫情的雙重威脅,面臨著控內防外雙重壓力。全州少數民族較多,喜食生冷野食,野生菌等食物中毒事件風險較高。
社會治安維穩任務艱巨。“十四五”時期,全州矛盾糾紛預計將迎來波動高點,州內房產糾紛、征地拆遷等領域涉穩隱患突出,群體性事件存在回升隱患。邊境一線偷渡、電詐、賭博、販毒等跨境犯罪依然存在,煽動示威活動、境外敵對勢力滲透破壞活動、非法宗教滲透等隱患依然存在。
2. 發展機遇
一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州委高度重視應急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理論、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為應急管理工作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與政策支持。省委省政府提出了“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顯著增強,自然災害防禦水平明顯提升,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邊疆民族地區治理能力顯著增強”的工作要求。州委強調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護各族民眾生命安全擺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要“完善安全生產、食品藥品、道路交通、消防救援、防汛抗旱等應急體系,構建‘大應急’治理格局。全面加強地震、地質、氣象、生物等自然災害的防災減災、救災抗災和綜合處置能力”。
二是當前正處於國家“大循環、雙循環”、“一帶一路”建設全面深化,雲南省“輻射中心”建設加快的關鍵時期,“數字雲南”“平安雲南”建設、“城市安全發展”等工作全面推進,應急管理的全局性、關鍵性、重要性、保障性進一步突顯,更加開放、廣泛的對外合作為全州深化各類突發事件的國際交流合作與聯防聯控提供了有力的路徑支撐,更加長遠的數字戰略布局為加快推進“數字應急”建設、推進應急管理信息化創造了有利的基礎環境,更加科學、系統的城市規劃建設為創建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寬領域的“平安西雙版納”構建了清晰的發展框架。
三是當前全州正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著力打造“一城兩區”,構建以景洪為核心,勐海、勐臘為兩翼,縱貫南北的泛亞大通道經濟帶和串聯東西的沿邊高速公路經濟帶為骨架,中心集鎮、口岸小鎮、農場場部多個增長極為支撐的“一核、兩翼、兩帶、多極”城鎮新格局。新定位、新目標、新格局背景下,城市建設與發展進程加快,對城市風險綜合防控能力、安全保障能力、應急處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為構建各類突發事件“大應急”治理格局,協同推進全州應急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和關於應急管理、安全生產、自然災害、公共衛生、社會安全重要論述,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強化底線思維,把安全發展貫穿經濟社會各領域和全過程。以建設新時代富裕美麗開放幸福西雙版納為目標,緊緊圍繞西雙版納州“一城兩區”定位目標,聚焦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安全生產)、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四大領域,完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構建“大安全、大應急、大減災”治理格局,加強突發事件風險防控、監測預警、指揮救援、恢復重建能力建設,提升基層治理、數字治理、社會治理水平,拓寬國際交流合作廣度深度,深入推進西雙版納州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西雙版納”,為推動全州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世界旅遊名城、沿邊開放示範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提供堅實有力的安全保障,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雲南“輻射中心”建設全局,築牢祖國西南安全穩定屏障。
(二)基本原則
堅持全面領導。堅持黨對應急管理工作的全面領導,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應急管理工作重要論述為遵循,將黨的領導貫穿到應急管理各領域、全過程,為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凝聚力量、提供保障。
堅持兩個至上。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發展思想,統籌發展和安全,著力解決應急管理髮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最大程度地降低突發事件風險、減少損失,使人民民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牢固樹立應急管理一盤棋思想,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強化底線思維,著力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挑戰,系統謀劃構建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應急保障體系。
堅持預防為主。健全風險防範化解機制,強化源頭管控,嚴格事故風險評估、隱患排查、監測預警,綜合運用人防、物防、技防等防範措施,堅持依法管理、精準治理,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
堅持社會共治。把民眾觀點和民眾路線貫穿工作始終,積極組織民眾、依靠民眾、發動民眾、服務民眾,積極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參與、人人享有的治理格局。
(三)發展目標
1. 總體目標
到2025年,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大安全、大應急、大減災”應急管理體系基本構建,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更加完善,突發事件風險防控、監測預警、應急指揮、救援處置、恢復重建能力明顯增強,基層治理和社會治理水平明顯提升,“數字應急”建設取得新進展,國際交流合作和聯防聯控展現新成效,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防控形勢趨穩向好,較大以上突發事件得到有效遏制。
到2035年,與全國、全省同步基本實現應急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建成與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突發事件領域全覆蓋的應急管理體系,應急管理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全面增強,突發事件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全過程、全環節管理能力全面提升,社會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全面構建,國際交流合作深度全面拓展,“數字應急”套用優勢與治理效能全面彰顯,應急管理科學化、數位化、智慧型化水平全面提升,“平安西雙版納”建設達到更高水平。
2. 分項目標
三、主要任務
(一)完善應急管理體系,提升統籌協調能力
1. 完善應急組織體系
調整完善各級應急委、減災委、安委會、消委會、災害專項指揮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強化應急委、安委會對全州自然災害、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的統籌協調,充分發揮應急部門應急指揮中心、衛健部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公安部門指揮中心的應急處突作用,強化部門聯防聯控,健全各項工作協調機制,建立完善“大安全、大應急、大減災”應急管理體系,提升應急管理工作的整體性、系統性、協調性,有效應對各類突發事件。
2. 完善應急協同機制
完善多部門會商研判、信息共享和應急聯動處置機制,健全工作規程,加強溝通交流,形成工作合力。完善軍地協調聯動機制,提升軍地聯動應急搶險救援效能。完善社會力量協同機制,引導社會力量全方位參與應急工作,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在風險防範、損失補償、應急處置、科普宣傳等方面的作用。
3. 完善應急預案體系
適時開展各類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突出預案針對性、實用性、可操作性,強化各類各層級應急預案銜接融通,構建覆蓋全區域、全層級、全過程的應急預案體系。強化應急預案規範化、數位化、動態化管理。推進應急預案演練向常態化、實戰化轉變,注重演練總結評估,充分發揮應急演練對預案修訂最佳化、部門協調聯動、應急能力檢驗的作用。
4. 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
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要求,落實《西雙版納州黨政領導幹部責任制實施辦法》,完善各級黨政領導幹部安全生產職責清單和工作任務清單。嚴格落實“三管三必須”,進一步釐清部門安全監管責任,完善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部門的安全生產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
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實現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全員全崗位全覆蓋,設定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齊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落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風險主動報告制度、安全生產費用提取管理使用制度和安全教育培訓制度,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安全生產誠信體系建設,探索實施安全生產責任保險。
嚴格安全目標責任考核,將安全生產工作納入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指標體系,落實安全生產目標責任考核,建立完善安全生產巡查工作、黨政領導幹部安全生產述職評議、事故暴露問題整改督辦等制度,完善安全生產績效與履職評定、職務晉升、獎勵懲處掛鈎制度。
(二)完善應急法治體系,提升監管執法能力
1. 完善應急法治體系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相關法律法規規章、行業標準和規範性檔案,開展規範性檔案集中清理和專項審查,加強對執法檢查和事故查處結果、典型案例、案卷評查的套用,不斷提升提升應急管理法治化水平。
2. 完善監管執法體系
繼續深化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組建州、縣兩級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隊伍,推動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部門設立安全監管內設機構,指導鄉鎮(街道、農場)、功能區明確安全生產監管機構,完善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體系,明確各級執法範圍、許可權、職責。
實施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強化執法人員培訓考核,加強執法裝備配備,健全執法經費保障、執法人員職業保障、交流培養、考核獎懲和容錯糾錯等各項機制。
規範監管執法行為,實行執法事項清單制度,制定年度執法計畫,實行“雙隨機、一公開”“三項制度”“行刑銜接”等執法制度,推進“網際網路+執法”系統套用,健全跨領域跨部門聯合執法與協調聯動機制。
(三)完善風險防控體系,提升風險防範化解能力
1. 完善自然災害風險防控體系
完成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摸清災害風險隱患底數,查明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和減災能力資料庫;開展風險評估與區劃,編制自然災害風險圖、風險區劃圖和防治區劃圖;開展重點隱患排查,建立分級分類隱患清單。
實施各類災害防禦基礎工程。實施城鄉房屋設施抗震鑑定與加固改造工程,提升城鄉抗震防災能力;實施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災害防治、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城市防洪排澇和抗旱供水工程,提升防汛抗旱能力;充分發揮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在增雨抗旱、防雹減災、森林防火、生態治理等重點領域的保障作用;實施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和避險移民搬遷工程;加強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林火阻隔系統,提升森林火災防控能力;推動應急避難場所標準化建設和信息化管理,提升轉移避災保障能力。
2. 完善安全生產風險防控體系
強化安全風險源頭管控。將安全生產納入地方經濟社會和城鎮發展總體規劃,加強安全設施建設,嚴格各類功能區選址及產業鏈選擇,加強重大政策、工程、活動的風險管控和預案制定。嚴格執行重點行業領域“禁限控”目錄,落實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制度、高危項目聯合審批制度和涉及“三重一高”安全許可制度,執行強制性工藝技術裝備材料安全標準,嚴格高危行業領域從業人員準入條件。
深化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建立完善各行業領域企業安全風險評估制度,督促企業開展風險評估與分級管控,加快重點行業領域企業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建設與接入,健全城市建設與運行安全風險管控責任體系和重大安全風險聯防聯控機制。建立企業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雙報告”制度和隱患自查自改評價制度,嚴格實施重大事故隱患掛牌督辦,加強隱患排查治理“一張網”信息化管理系統套用。
深入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貫徹落實西雙版納州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畫1個總方案和2個專題實施方案,開展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非煤礦山等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
(四)完善監測預警體系,提升預知預警預報能力
1. 完善自然災害監測預警體系
進一步最佳化完善主要災害監測預警基礎設施網路,補全監測盲區,擴大監測覆蓋範圍,推進監測基礎設施、儀器設備及觀測環境的運維管護和升級改造,加強災害監測相關業務套用系統、平台、服務產品的研發使用。
整合主要涉災部門監測設施,建設自然災害綜合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州、縣兩級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全面提升多災種和災害鏈預知預警能力,提高預警信息發布覆蓋面、規範性、時效性和精準性。
2. 完善安全生產監測預警體系
有序推進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非煤礦山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和接入,實現風險實時感知、信息全面採集、動態監測預警、線上遠程監控、快速應急回響,提升安全生產風險防控能力。
3. 完善公共衛生監測預警體系
常態化開展傳染病疫情、食源性疾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評估,完善傳染病疫情監測預警與直報網路體系,強化州、縣兩級疾控中心實驗室快速檢測能力建設,健全食品安全突發事件信息直報和輿情監測網路體系,不斷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與早期識別能力。
4. 完善社會安全監測預警體系
實施強邊固防、“智慧邊境”項目,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多維信息採集格局,逐步構建輻射全州的立體化動態防控感知網,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邊境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提高預知預警預測能力;加快研發符合全州邊境實際、具有邊境特色的大數據模型,將其與“智慧縣城”深度融合,提升情報主導、精確打擊、主動防控水平,建設全時空、多領域、智慧型化的數字邊境管控新格局。
(五)完善應急救援體系,提升應急指揮救援能力
1. 完善指揮救援體系
建立完善以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為主力,解放軍、武警部隊為突擊,政府專職消防隊、民兵等基層救援隊伍為基礎,航空救援隊伍為提升,緊急醫學救援隊伍為保障,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救援隊伍、志願者等為補充的綜合性應急救援力量體系。
完善多部門間的應急處置協調聯動機制,完善各類救援力量間的聯勤聯訓、聯合演練和聯動處置機制,構建“軍地聯動、部門協作、政企聯合、社企聯動”的多元化、多主體、多方位救援格局。
構建與全州經濟發展、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和突發事件特點相適應的應急裝備體系,加強應急裝備市場準入、採購驗收、使用管理、維護保養、退役保養等全生命周期管理。
發揮邊境區位優勢,建設西雙版納州面向南亞東南亞區域性應急救援中心,提升跨區域應急處置能力。加快推進應急指揮中心提質升級和應急管理“一張圖”建設,實現輔助決策智慧型化、指揮調度可視化、應急救援立體化。
2. 完善醫療救援體系
加強重大傳染病救治體系和能力建設。實施重大傳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機構核心能力提升工程,完成州、勐海縣、勐臘縣傳染病醫院新建項目,完善綜合醫院傳染病防治設施,升級改造州、縣(市)疾控中心實驗室,強化中傣醫醫院傳染病防治和處置能力建設。
加強院前急救網路體系和信息化建設。完善州、縣、鄉三級院前急救網路。建設急救網路信息化平台,建立以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急救站點為節點的系統性醫療急救網路,實現急救資源整合匯聚、聯網共享、高效調用。
加強衛生應急指揮處置能力建設。建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加強衛生應急隊伍建設,強化培訓、實操和演練,提升應急處置專業化水平;建設“州-縣市-機構”三級醫用物資設備儲備體系,建設醫療衛生應急備災救災中心和應急物資儲備中心。
3. 完善保障保通體系
強化應急物資保障。建立完善輻射全州、布局最佳化、規模適宜、結構合理、調運高效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最佳化物資儲備布局、設施、結構和規模,健全應急物資生產、儲備、管理、輪換、調撥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保障體系。
強化應急通信保障。推進衛星通信、無線通信資源融合,為相關部門、救援力量應急救援提供暢通高效、穩定安全的通信支撐。
強化道路搶修保通。實現公路應急救援現場到達時間不超過1.5小時,一般災害情況下應急搶通時間不超過12小時,一般災害情況下工程搶險救援應急聯動時間不超過30分鐘。
強化應急電力保障。結合全州區域突發事件特點和保供電任務情況,配置完善各類應急物資和保供電裝備,重點完善應急指揮通信裝備、大型應急照明裝置、大型應急搶修裝備,做好無人機、智慧型機器人勘查災情、協助搶險等新科技新裝備的研究和套用。
強化救援補償保障。進一步完善應急救援社會化有償服務、應急物資裝備補償、應急救援人員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和傷亡撫恤褒獎等政策。
(六)夯實應急管理基礎,提升應急共建共治能力
加強應急知識科普宣教。將各類突發事件應急知識納入學校教育體系,持續推進應急知識“五進”,開展全國防災減災日、全國消防日、安全生產月、世界衛生日、國家安全教育日等主題宣傳活動,依託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開闢應急科普宣傳專題專欄,支持建設各類應急教育科普基地與場館、主題社區、主題公園、主題廣場。
加強社會應急力量建設。支持應急領域社會化、專業化服務機構發展,發展應急領域技術諮詢、系統開發、風險評估、監測檢測、設備製造、運營管理、專業培訓等專業化服務。支持培育社會應急組織和志願者,建立社會力量登記管理、應急調度、信息報送、綜合評價、誠信管理、獎懲激勵等制度機制,引導社會應急力量有序參與應急工作。積極探索建立巨災保險制度和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引導金融保險機構、專業化服務機構參與應急工作。健全公眾參與、社會監督和輿情監控機制,完善網路平台、舉報信箱和舉報電話等社會監督渠道。
加強應急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定向培養、校企聯合培養、帶教培養、實操實訓、培訓考核、人才引進、交流合作等多種方式,培育一批覆合型、綜合型、創新型、技術型應急領域人才,完善人才職稱評審、激勵保障機制,充分發揮專業人才在應急領域理論研究、科技攻關、系統研發、技術諮詢、運營管理、應急處置等方面的作用。
構建應急“政企研學用”格局。構建“政府引導、部門推動、科研院所和院校技術引領、企業自主發展、校企聯合”的應急科技工作格局,構建應急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交流協作平台,整合共享應急科技資源,強化信息共享與科技交流,聚焦關鍵理論、方法、技術和裝備,推動應急領域研究開發、成果轉化、技術推廣和套用示範。
加強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充分運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移動網際網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數字應急”建設,推動先進技術與風險防控、監測預警、應急指揮、處置救援、恢復重建等應急管理業務的深度融合,強化科技賦能應急領域轉型升級,提升應急數位化、精細化、智慧型化水平。
(七)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提升跨境聯防聯控能力
1. 健全災害事故聯防聯控機制
深化與周邊國家在林草火災、氣象災害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建立跨境災害信息共享、聯防聯控、協同處置和應急救援等機制。完善中老緬泰“瀾滄江·湄公河”水上搜救協作機制,開展水上搜救聯合演練,強化險情接警核實、應急回響、信息通報、力量協調、方案制定、人命救助與溢油應急處置等方面的協作處置。加強與緬甸、寮國等毗鄰國家相關城市的消防工作交流,建立跨境聯合救援、物資保障、應急通信、交流學習等消防工作機制。
4. 健全公共衛生聯防聯控機制
完善中老緬跨境重大傳染病疫情防控體系,做好應對疫情各項應急準備,嚴守境外疫情輸入防線。持續推進中國-大湄公河次區域地區瘧疾和登革熱、愛滋病跨境聯防聯控項目,完善工作合作機制和疫情信息交流機制,開展傳染病疫情防控綜合演練,不斷提升老、緬邊境一線緊急救援和傳染病防控能力。
5. 健全公共安全聯防聯控機制
健全與周邊國家地區共同應對邊境安全聯防聯控機制,健全中國-寮國-緬甸警務聯絡機制、事故聯合處置協作機制,有序開展國境突發社會安全事件的國際協同聯防聯控、聯合演練、應急處置。嚴密防範和嚴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覆、分裂活動,打擊暴力恐怖活動,確保邊防鞏固、邊境安全、邊疆穩定。
(八)統籌安全與發展,創建安全發展示範城市
落實《關於推進城市安全發展的實施方案》,對標《國家安全發展示範城市創建評價細則》,積極開展國家安全發展示範城市創建工作,提升城市安全源頭治理能力、安全風險防控能力、安全監管能力、應急救援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強化安全紅線意識,堅持底線思維,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切實加強對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重大傳染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突發社會安全事件防控與應急處置工作的組織領導。根據規劃分解規劃任務目標,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健全工作協同機制,落實規劃實施責任,統籌規劃、統一部署、同步推進。
(二)制定實施計畫
各級各部門根據應急管理規劃,制定年度行動計畫。堅持“項目跟著規划走,要素跟著項目走”,建立重點工程項目庫,列出重點任務清單,細化工程項目實施方案,明確責任目標、責任單位、責任人、時間表和路線圖,實行掛圖作戰,集中力量、集中資金,落實突破,確保按計畫完成建設任務。
(三)強化政策扶持
積極爭取中央、省級資金,加大地方財政投入,依法合規加強金融信貸支持,保障應急管理重點項目實施。建立健全政府、企業、社會相結合的應急管理投入機制,發揮財政資金引領帶動作用,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應急管理事業建設,促進全州應急管理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四)強化考核評估
將應急管理工作納入縣(市)、部門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和黨政領導幹部績效考核體系,把規劃確定的重點任務落實情況作為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嚴格進行考核。落實安全生產和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風險“一票否決”制度,嚴肅事故調查,嚴格責任追究。及時開展規劃執行情況跟蹤評估,加強監督檢查,推進規劃任務落地落實。

解讀

西雙版納州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西雙版納州“十四五”應急管理體系建設規劃》(西政辦發〔2022〕83號)(以下簡稱《規劃》)。為便於全州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深入貫徹實施《規劃》,現解讀如下:
一、《規劃》的背景意義
“十四五”時期,全州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安全生產)、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公共安全事件等突發事件的防治形勢依然嚴峻。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災減災救災、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的重要論述和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相關決策部署,有效防範和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切實維護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保障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制定本《規劃》。
二、《規劃》的主要內容
《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和重點工程堅持與《雲南省“十四五”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規劃》《雲南省“十四五”安全生產規劃》《中共西雙版納州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西雙版納州“十四五”消防救援事業發展規劃》《西雙版納州防震減災事業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 《西雙版納州“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西雙版納林業和草原保護髮展“十四五”規劃》《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西雙版納州“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西雙版納州廣播電視局“十三五”以來廣播電視事業發展成效和“十四五”工作思路》等充分銜接融合,確保與全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有效銜接。
《規劃》聚焦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安全生產)、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四類突發事件,圍繞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全鏈條,注重建立完善“大安全、大應急、大減災”應急管理體系,包括前言、現狀與形勢、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等5個部分。前言介紹《規劃》的定位、意義、依據和規劃期。現狀與形勢主要總結回顧“十三五”時期工作成效、分析存在的問題、研判“十四五”時期面臨的機遇和形勢。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主要明確“十四五”時期全州應急管理工作的指導思想、發展原則,確定總體目標和具體指標。主要任務包括8個方面,一是完善應急管理體系,提升統籌協調能力;二是完善應急法治體系,提升監管執法能力;三是完善風險防控體系,提升風險防範化解能力;四是完善監測預警體系,提升預知預警預報能力;五是完善應急救援體系,提升應急指揮救援能力;六是夯實應急管理基礎,提升應急共建共治能力;七是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提升跨境聯防聯控能力;八是統籌安全與發展,創建安全發展示範城市。各項任務中明確了重點建設內容。保障措施包括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實施計畫、強化政策扶持和強化考核評估等4個方面。
三、《規劃》的主要目標
到2025年,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大安全、大應急、大減災”應急管理體系基本構建,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更加完善,突發事件風險防控、監測預警、應急指揮、救援處置、恢復重建能力明顯增強,基層治理和社會治理水平明顯提升,“數字應急”建設取得新進展,國際交流合作和聯防聯控展現新成效,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防控形勢趨穩向好,較大以上突發事件得到有效遏制。
到2035年,與全國、全省同步基本實現應急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建成與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突發事件領域全覆蓋的應急管理體系,應急管理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全面增強,突發事件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全過程、全環節管理能力全面提升,社會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全面構建,國際交流合作深度全面拓展,“數字應急”套用優勢與治理效能全面彰顯,應急管理科學化、數位化、智慧型化水平全面提升,“平安西雙版納”建設達到更高水平。
四、《規劃》的重點任務
(一)應急法治體系建設重點任務
提升安全監管執法能力。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企業數量、安全形勢相適應的安全監管執法力量配備機制。開展安全監管執法規範化、標準化建設,補充更新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執法基本裝備、取證裝備和快檢裝備,重點配備智慧型化專業裝備、事故調查處理系統與裝備,充實執法執勤、應急救援指揮等必備業務車輛,建設安全生產“網際網路+執法”平台,推進手持執法終端套用。
(二)風險防控體系建設重點任務
一是開展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和重點隱患排查。二是有序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地面固定作業點標準化建設、地震易發區房屋設施抗震加固改造、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和避險移民搬遷、防洪能力提升、抗旱供水能力提升、應急避難場所標準化建設與管理等災害防禦工程。三是圍繞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非煤礦山、消防安全、道路運輸、交通運輸、城市建設、電力、危險廢物、文化旅遊、特種設備、工業領域和產業(園區)、工貿及農林牧漁業等重點行業領域,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
(三)監測預警體系建設重點任務
一是最佳化完善地震災害、水旱災害、林草火災、氣象災害、地質災害等各類災害的監測預警網路及設施。二是推進自然災害綜合監測預警信息化建設和州、縣兩級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建設。三是夯實非煤礦山安全基礎能力。實施非煤礦山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工程、尾礦庫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工程和非煤礦山“電子封條”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工程。
(四)應急救援體系建設重點任務
一是建設西雙版納面向南亞、東南亞跨區域應急救援中心。二是建設動中通衛星通信系統。三是加強典型災害事故專業救援隊伍建設。四是加強應急救援裝備建設。五是建設消防綜合訓練基地和應急物資儲備庫。六是最佳化消防站點布局。七是加強林草火災救援隊伍能力建設。八是加強鄉鎮政府專職消防隊建設。九是實施沿邊跨境消防安全提升工程。十是加強安全生產與應急救援專家隊伍建設。十一是提升應急物資儲備與信息化管理能力。
(五)應急管理基礎建設重點任務
一是實施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示範工程。二是實施農村雷電災害防禦示範工程。三是加強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四是提升全民應急意識和能力。五是建設防震減災科普館。六是探索推廣巨災保險。七是實施防震減災智慧型化工程。八是推進“智慧消防”建設。
(六)創建國家安全發展示範城市
按照國家、省、州有關要求,推進城市安全源頭治理、城市安全風險防控、城市安全監督管理、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城市安全應急救援等各項工作,將景洪市建設成為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相適應的國家安全發展示範城市。
五、《規劃》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加強對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重大傳染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突發社會安全事件防控與應急處置工作的組織領導。根據規劃分解規劃任務目標,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健全工作協同機制,落實規劃實施責任,統籌規劃、統一部署、同步推進。
二是制定實施計畫。各級各部門根據應急管理規劃,制定年度行動計畫。堅持“項目跟著規划走,要素跟著項目走”,建立重點工程項目庫,列出重點任務清單,細化工程項目實施方案,明確責任目標、責任單位、責任人、時間表和路線圖,實行掛圖作戰,集中力量、集中資金,落實突破,確保按計畫完成建設任務。
三是強化政策扶持。積極爭取中央、省級資金,加大地方財政投入,依法合規加強金融信貸支持,保障應急管理重點項目實施。建立健全政府、企業、社會相結合的應急管理投入機制,發揮財政資金引領帶動作用,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應急管理事業建設,促進全州應急管理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四是強化考核評估。將應急管理工作納入縣(市)、部門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和黨政領導幹部績效考核體系,把規劃確定的重點任務落實情況作為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嚴格進行考核。落實安全生產和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風險“一票否決”制度,嚴肅事故調查,嚴格責任追究。及時開展規劃執行情況跟蹤評估,加強監督檢查,推進規劃任務落地落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