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前 言
交通運輸既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服務性行業,也是戰略性、先導性產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發展階段。楚雄州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綜合交通運輸將由“基本適應”向“提質增效、適度超前”轉變,實現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根據《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雲南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雲南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楚雄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及州委州政府工作要求,制定楚雄州“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
本規劃是指導楚雄州“十四五”時期綜合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的戰略性、綱領性、綜合性規劃,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在交通運輸領域的細化和落實。規劃內容包括鐵路、公路、水路、民航、郵政等行業,涵蓋基礎設施、運輸服務、養護管理、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安全應急、行業治理等領域。
本規劃期限為2021年—2025年,並展望2035年遠景目標。規劃範圍為楚雄州兩市八縣。
第一章 發展基礎和形勢展望
第一節 發展基礎
“十三五”時期,楚雄州緊緊圍繞建設綜合交通樞紐的目標,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及省發展戰略,搶抓國家和省加大基礎設施補短板力度的重要機遇,著力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奮力推進全省決戰縣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積極謀劃推動“互聯互通”工程,加快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五年累計完成綜合交通固定資產投資916.6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6.5倍,如期實現村村通硬化路、通客車,基本實現縣縣通高速路的目標。全州交通運輸實現跨越式發展,為楚雄州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基礎保障,交通基礎設施實現由“瓶頸制約”向“基本適應”的根本性轉變,為開啟全面建設交通強州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是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以鐵路為大動脈、高速公路為骨架、國省道幹線公路為血管,農村公路微循環的多層次結合的路網已經形成。
二是鐵路建設取得新成績。截至2020年底,楚雄州境內建成鐵路5條,鐵路運營里程達603公里。先後建成廣大鐵路複線、成昆鐵路複線永仁至廣通段,並開行動車;楚雄、祿豐、南華、元謀、永仁五個縣市通動車,楚雄進入高鐵時代;啟動實施既有廣大鐵路設備補強及電氣化改造工程;積極配合省開展昆楚大、昆明至成都高速鐵路(雲南段)等鐵路項目前期研究工作。
三是公路建設實現新跨越。以構建布局合理、銜接順暢、功能具備、覆蓋廣泛、安全可靠、多層次結合的公路路網為目標,高速公路建設實現重大突破,國省道幹線等級不斷提升,“四好農村路”建設成效顯著。先後建成武易高速公路、楚姚高速公路、武倘尋高速公路、楚南一級公路、彩鄂公路,完成G320、G227國道提升改造,實現鄉鎮、行政村100%通硬化路。“十三五”末,全州公路通車裡程達21825公里,路網密度達到76.74公里/百平方公里,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03倍,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47倍,公路路網人口密度達到79.22公里/萬人。全州高等級公路里程達116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46公里,一級公路158公里,二級公路463公里。楚雄市創建為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元謀、永仁、武定創建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
四是航空發展取得新突破。楚雄州民用運輸機場前期工作取得實質性突破,2019年7月,楚雄4C級民用機場項目選址論證報告獲得國家民航局批覆;2020年2月,國家民航局出具項目預可研報告意見;2020年11月,取得《軍地協定》審查意見及項目建設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武定通用機場、大姚通用機場、姚安通用機場項目已經啟動選址工作;元謀通用機場、永仁通用機場正在積極開展前期工作。
五是綜合運輸取得新成效。“十三五”期間公路貨運量和貨運周轉量年均增速分別為18.93%和11.33%,郵政行業業務總量和業務收入年均分別增長26.53%和17.76%;全州快遞業務量年均增長49.35%,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100%,標準化率達80%以上,實現“鄉鄉設所、村村通郵”目標。中緬油氣楚雄至昆明、楚雄至攀枝花天然氣管道工程投產運營,州境內建設投入運行的油氣主幹線達5條,總長達到822.4公里。楚雄市“農村客運+鄉村物流”項目入選全國第二批農村物流服務品牌。
經過五年的建設和發展,楚雄州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實現從“瓶頸制約”到“基本適應”的重大轉變,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與建設交通強州和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一是楚雄州作為全省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的地位仍有待提升。楚雄州作為滇中與滇西地區和川滇兩省互聯互通的陸路要衝,區位優勢突出,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滇中城市群其它城市發展還有差距,這與將楚雄建設成為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目標還有一定差距。
二是交通基礎設施總量規模不足。楚雄州高速公路網密度僅為東部發達地區的50%,也低於昆明、玉溪等地水平,縣鄉村道技術等級偏低,運輸效能不高;鐵路網密度低,有5個縣不通鐵路;“數字交通”“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仍處在打基礎的階段;高速公路項目推進難;水運通道通而不暢;通用機場建設相對緩慢。
三是運輸結構不合理。運輸主要還是以公路為主,鐵路運輸占比不到10%。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缺乏有機銜接,乾支間、區域間、城鄉間運輸服務協同組織水平較低,旅客聯程運輸、貨物多式聯運發展水平低,交通運輸與旅遊、現代物流、製造等相關產業協同融合不夠。
四是發展瓶頸仍待突破。綜合交通高質量發展水平不高,科技創新、安全智慧綠色發展還需進一步加強;交通發展面臨的土地、環保、資金等要素制約更趨明顯,投資收益下降與建設成本增長的矛盾愈發突出,投融資模式亟待更新。
五是行業治理能力亟待提升。綜合交通運輸地方性法規、規劃、政策和標準體系不完善,跨部門聯合執法、行業綜合執法水平有待提高,交通運輸市場智慧監管、信用體系建設亟待加強;現代化公路養護管理體系、投融資體制等亟待創新突破。
第二節 面臨的問題及挑戰
一、形勢要求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交匯期,是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新征程的重要機遇期,也是楚雄州推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楚雄樞紐的關鍵期,歷史任務、主要矛盾、競爭格局等將發生根本性變化。國際國內和雲南發展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戰略,對“十四五”時期楚雄州交通運輸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積極適應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求充分發揮交通建設對促投資、穩增長、促進民生改善的重要作用。當前世界發展面臨重大變局,對外開放合作面臨諸多挑戰,國際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等不斷發生新變化。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內需潛力不斷釋放,內外循環活力日益強勁,交通運輸連線生產和消費兩端,是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基礎環節和重要依託,也是新的重點領域,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最佳化產業布局、推動城鎮建設和改善基本民生都具有重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構建新發展格局,迫切要求繼續加快楚雄州交通運輸發展,保持較快發展速度和投資規模,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在服務產業布局、聯動資源要素、提振消費升級、促進經濟循環、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的基礎支撐和先導作用。實現常態化疫情防控與“穩增長”雙勝利,需要交通運輸行業有更大的作為。
二是經濟社會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要求進一步提升交通運輸供給質量和效率。“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國家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工作的主線。提高供給質量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隨著全州經濟總量不斷擴大,市場活力不斷增強,人員和物資流動將不斷加快,客貨運輸需求將保持持續旺盛的增長態勢,人民民眾的出行需求正從“走得了”向“走得安全”“走得便捷”“走得舒適”轉變。這就要求大力推進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聚焦當前楚雄州交通發展中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環節,著力最佳化供給結構,擴大有效供給,重點完善城鎮化地區的交通網路,加快提高農村地區公路網路化水平和服務能力,全面提升交通運輸的供給質量和效率,推動交通運輸服務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不斷增強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是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要求加快推進智慧交通體系建設。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層出不窮,數位化、信息化技術與各個行業深度融合,交通領域的新業態、新模式和新技術也在不斷湧現。“十四五”時期,楚雄州將繼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打造經濟新的增長點。這就要求交通運輸行業搶抓重要發展機遇,加快推進智慧交通體系建設,實現大數據、5G、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交通深度融合,培育壯大交通運輸發展新動能。
四是雲南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要求大力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的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楚雄州地處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區,在國家生態環境安全戰略格局中發揮重要作用。交通運輸作為國家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點領域之一,大力發展綠色交通是建設美麗楚雄、實現交通運輸與資源環境和諧發展的必然選擇。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要求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交通運輸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堅持集約節約利用土地等資源,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功能恢復,建設綠色循環低碳的交通運輸體系,促進交通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五是國家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全面提升交通運輸行業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十四五”時期是全州交通運輸行業深化改革、健全法治、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時期,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全面深化改革決策部署,不斷推進行業改革創新,突出問題導向,著力推進綜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交通運輸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綜合行政執法等重點領域改革,提高依法治理水平,最佳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全面提升行業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二、面臨的挑戰
一是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對加快建設交通強州、構建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是交通基礎設施重大項目資金供需矛盾凸顯,投融資和化解債務風險壓力增大。
三是建設綠色生態交通要求在發展中更加注重國土空間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
四是建設人民滿意的交通要求交通行業更加注重協調發展、共享發展。
第三節 面臨的發展機遇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與挑戰都有新的變化,雲南省經濟社會發展也面臨新的發展變化,更加注重交通運輸創新驅動和智慧發展、各種交通運輸方式融合與城鄉區域交通運輸協調發展、國土空間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互聯互通與對外開放、構建“大循環”“雙循環”與交通強州相匹配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等。這些都對楚雄州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建設交通強州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從發展戰略角度分析:中央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成渝雙城經濟圈等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提出雲南要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隨著中緬先後簽訂曼德勒—皎漂和木姐—曼德勒鐵路項目可研備忘錄,泛亞西線必將成為通向印度洋的國際大通道;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面向環印度洋地區國際大通道建設,以大通道帶動大物流、大物流帶動大商貿、大商貿帶動大產業。楚雄州地處滇中,連線滇西,是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是連線長江經濟帶、成渝雙城經濟圈、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重要樞紐,戰略優勢突出。
從發展規劃角度分析:國家《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指出:要建設“全國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和“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國家《“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指出:“十四五”期間,要新增鐵路1.6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裡程要達到19萬公里,西部地區國道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提高到70%,省道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達40%,鄉鎮通三級路達85%,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雲南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指出:雲南省要打造“兩廊四帶五軸”交通經濟走廊,構建“55538”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期末,綜合交通投資規模力爭達到1.3萬億元以上,實體線網總里程達到36萬公里;鐵路營運里程力爭達到6000公里(高鐵里程1600公里),建成和在建鐵路里程力爭達到8000公里;公路總里程達到35萬公里,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總里程確保達到1.3萬公里、力爭達到1.5萬公里,新改建普通國省道3000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6萬公里。隨著全省努力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進程的加快,楚雄已從開放發展的“末端”成為前沿和主陣地,並處於國家和雲南重要戰略的交匯點。我們要搶抓國家和省“十四五”綜合交通發展帶來的重大機遇,趁勢而上,積極作為。
從發展趨勢角度分析:旅客安全、便捷、舒適、多樣的高品質出行需求不斷增長,公路出行仍然占主體地位;貨運結構將更加合理,大宗貨物運輸會逐步轉向多式聯運,鐵路貨運占比將有所增加,隨著楚雄機場的建設,民航運輸將取得突破;伴隨昆楚大、玉楚、永大、東南繞城、牟元、姚南、元大、楚景、大攀、華永、雙元、武祿雙高速公路陸續規劃建設,昆楚大高鐵、成昆高鐵、玉溪至楚雄城際、中緬鐵路清水河通道(楚雄至臨滄鐵路)、中老泰鐵路聯絡線(永仁—楚雄—元江鐵路)、楚雄至景東至普洱鐵路、楚雄至武定至會理城際等鐵路的規劃發展,北上連線成渝雙城經濟圈、向東連線長三角、向東南連線粵港澳大灣區的客貨運量將不斷提升。
從發展需求角度分析:要致富先修路,交通是現代化的先行官,是經濟運行的血脈。在拉動經濟成長方面,要應對不斷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交通基礎設施必須要保持合理的建設規模和速度,近年來綜合交通投資均占全州固定資產投資20%左右,有的年份超過30%,有效支撐楚雄州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在服務產業發展方面,楚雄要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關鍵是要加快形成便捷高效的交通網路,保障和支撐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在回應民眾期盼方面,楚雄山地多,要滿足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就要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交通運輸服務。
從發展任務角度分析: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建設交通強省,持續推進縣域高速公路建設,實施鐵路“建網提速”工程、民航“強基拓線”工程,建設滇中城市群一體化交通網,推動沿邊公路、沿邊鐵路建設,推動綜合交通從基本適應向提質增效、適度超前轉變。州第十次黨代會提出了“鞏固提升綜合交通樞紐地位,著力打造北上成渝經濟圈和京津冀、南下中南半島、西接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東接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的西部陸海新通道楚雄樞紐,著力打造滇中軌道上的楚雄,著力打造滇中高速公路網上的楚雄,構建內暢外通、網路完善、運行高效的綜合交通網,建設交通強州”的要求。州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立足交通、水利、能源、數據、物流等樞紐優勢,加快完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推進公路“內通外暢”、鐵路“補網提速”、水運“提級延伸”、機場“提速建設”,打造軌道上的楚雄和高速公路網上的楚雄。我們要把準這些目標導向,找到實施途徑,勇於擔當使命,當好主力軍、先鋒隊、戰鬥團,奮力推動全州交通運輸事業高質量發展。
綜合分析楚雄州“十四五”時期交通運輸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既面臨一系列重大機遇,同時面臨許多新的挑戰,但總體來看,機遇仍然大於挑戰,有利因素多於不利因素。因此,必須搶抓一切發展機遇,敢於迎接挑戰,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推動全州交通運輸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第二章 總體思路
第一節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全面貫徹交通強國建設綱要,認真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楚雄州第十次黨代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著力完善交通基礎設施網路空間布局和功能結構,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楚雄樞紐,建設軌道上的楚雄、滇中高速公路網上的楚雄,加快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交通強州,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楚雄提供交通運輸保障。
第二節 基本原則
服務大局,適度超前。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及省、州區域發展戰略,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功能布局,補齊發展短板,確保運輸能力適度超前,更好發揮交通運輸對國土空間、城鎮及產業布局等支撐引領作用。
以人為本,提升品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順應人民民眾對美好出行和經濟高效客貨運服務的期待,以方便適用、供需匹配為導向,擴大交通多樣性有效供給,加強綜合交通運輸的一體化銜接和高效轉運,提升運輸服務品質效率,增強人民民眾對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認同感、獲得感、幸福感。
最佳化結構,融合發展。堅持系統思維,加強不同交通方式合理分工與高效銜接,推動不同交通方式協同發展,提升一體化運輸服務水平;加強交通運輸資源整合,推進交通運輸與其他基礎設施、關聯產業融合發展,更好發揮經濟社會效益。
智慧創新,綠色安全。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大戰略機遇,推動大數據、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提高交通基礎設施標準化、數位化、智慧型化水平,大力發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使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理念,加強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推廣新能源、智慧型化、數位化、輕量化交通裝備,加快形成綠色低碳交通運輸方式,降低交通運輸能耗強度以及污染物排放,推動交通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第三節 發展目標
鞏固提升綜合交通樞紐地位,著力打造北上成渝經濟圈和京津冀、南下中南半島、西接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東接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的西部陸海新通道楚雄樞紐,著力打造滇中軌道上的楚雄,著力打造滇中高速公路網上的楚雄,加快形成縣縣互通的高速公路網,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做好昆楚大麗高鐵和楚雄民用機場4F等級改造項目前期工作,確保楚雄民用機場4C建成通航,構建內暢外通、網路完善、運行高效的綜合交通網,建設交通強州。
一、發展定位
按照人民滿意、保障有力、全省前列的交通強州建設總目標,立足全州、全省、全國乃至全球視野,充分發揮楚雄獨特區位優勢,全力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楚雄樞紐、滇中軌道上的楚雄、高速公路網上的楚雄、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區,使交通運輸成為支撐引領楚雄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與人民生活品質提升的重要基礎。
——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楚雄樞紐。抓住國家實施“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重大戰略機遇,充分發揮楚雄州地處金沙江中下游—長江黃金水道、西部陸海新通道與孟中印緬國際陸路運輸大通道重要交匯點的區位優勢,統籌推進鐵路、高速公路、民航、航道和港口等項目建設,著力打造北上成渝經濟圈和京津冀、南下中南半島、西接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東接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的西部陸海新通道楚雄樞紐。
——打造滇中城市群軌道上的楚雄。推進鐵路“建網提速”工程,繼續最佳化州域軌道交通網布局,推進昆楚大、成昆等主要通道鐵路高速化,加強城際鐵路規劃建設力度,逐步與其它滇中城市城際鐵路互通,推進普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形成幹線鐵路、城際鐵路、普速鐵路多層次、優銜接、高品質的軌道交通系統。
——打造高速公路網上的楚雄。繼續推進縣域高速“能通全通”“互聯互通”工程,提升高速公路網覆蓋面,暢通與周邊城市高速公路通道,全面對接滇中高速公路網,逐步實現縣市通高速網路化,每縣市至少有3個高速公路出入口,縣市間高速路直接通達,建成“五縱五橫”高速公路網。
——打造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區。統籌規劃,高品質建設農村公路,推進農村公路網路向下覆蓋延伸;高標準推進“路長制”,健全運轉高效的農村公路治理體系;健全完善農村公路養護運行機制,高水平提升農村公路管護水平;高效率發展農村客貨運輸,推動農村交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多措並舉推動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協調發展,推進“四好農村路”示範創建提質擴面,打造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區。
二、發展目標
立足適度超前、支撐有力、人民滿意,著力建設與滇中崛起增長極目標要求相適應、與楚雄區位優勢相匹配的高質量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到2025年,綜合立體交通網路布局更加完善,高品質的快速交通網、高效率的普通幹線網、廣覆蓋的農村基礎網、多層級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力爭高速公路里程達到1000公里,鐵路運營及在建里程達到800公里,水路航道等級提升,楚雄民用運輸機場建成通航,建設和改造農村公路8000公里以上。構建楚南牟廣半小時交通圈和縣市一個半小時交通圈,縣市至鄉村物流1日通達。交通運輸支撐保障楚雄州建設能力大幅提升,人悅其行、物暢其流,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初步形成。
到2035年,力爭高速公路里程超過1200公里,州內外高速公路網實現互聯互通,鐵路里程超過900公里,鐵路網路與周邊主要城市互聯互通,楚雄民用運輸機場建成區域航空樞紐,金沙江高等級航道成為雲南陸海聯運的黃金水道,交通強州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建成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逐步實現“縣市1小時、滇中城市群2小時、國內主要城市3小時”的“123交通出行圈”和州內1日送達、省內2日送達、國內主要城市3日送達“123貨運物流圈”。
(一)基礎設施補網升級。到2025年,實現公路里程達2.5萬公里以上,其中高速公路里程達1000公里,基本實現縣域高速公路互聯互通;普通國道二級及以上比例達到70%,普通省道三級及以上比例達到50%,覆蓋所有縣級節點、交通樞紐、物流節點和重要產業經濟點;通三級公路的鄉鎮比例達到70%,30戶以上自然村通暢率達到70%以上。鐵路營運及在建里程力爭達到800公里,實現縣級行政中心一小時內上動車。楚雄民用運輸機場建成通航,楚雄與國內、省內主要城市通航。鐵路電氣化率達90%,高鐵和動車鐵路營運占比達到60%。金沙江庫區航運設施進一步提升,元謀港基本建成。郵政快遞城鄉末端網路更加健全。
(二)運輸服務品質提升。鐵路逐步實現客貨分行,客運動車通達目的地不斷增加,貨運市場占比不斷提高。公路路況水平進一步改善,普通國省道優良路率達到85%以上,農村公路優良中等路率不低於80%。交通與旅遊深度融合,“快進慢游”的旅遊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持續完善,交通基礎設施旅遊服務功能進一步強化,旅遊客運服務能力顯著提高。公路養護管理更加完善,養護水平更加集約高效,行車更加舒適安全。旅客出行更加便捷快速,出行服務系統更加智慧型,既有主要公路客運站與火車站實現便捷換乘,新建綜合客運樞紐實現一體化換乘,聯程運輸比例大幅提升。城鄉公共運輸網路更加完善,各縣市城區公交站點500米全覆蓋,具備條件的區域實現農村客運公交化運營,全州60%以上的縣市城鄉客運一體化水平達到AAAA級及以上,貨運物流更加集約高效。運輸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物流運輸成本顯著降低。貨運“一單制”加快推行,多式聯運、甩掛運輸、冷鏈運輸、馱背運輸等各種運輸模式得到有效推廣。城市配送網路更加完善,健全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網路,暢通農產品上行和工業品下行的雙向配送渠道,實現建制村“村村通快遞”,基本形成“123物流圈”。
(三)創新智慧型成效凸顯。綜合交通“1+N”大數據中心和行業雲建成。高速公路監控視頻覆蓋率達到95%,重點路段高清視頻覆蓋率達到100%,普通國省道高精度二維電子地圖100%全覆蓋。綜合交通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數位化平台基本建成。交通政務“一網通辦”系統工程全面推行。
(四)綠色交通成效顯著。基礎設施環境友好、運輸裝備清潔低碳、運輸組織集約高效的綠色交通體系初步構建。新增新能源與清潔能源城市公交、計程車占比不低於70%,營運車輛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達6.0%。元謀港等岸電配套設施全覆蓋。
(五)安全應急保障有力。設施防護水平進一步提高,運行監測覆蓋範圍更加廣泛,運輸安全態勢保持平穩,交通應急救援體系基本建成。普通國省道一、二類橋樑比例達到90%。生產安全事故總量和死亡人數“雙下降”。高速公路重點路段、普通國省道重要節點運行實時監測數據接入率達到90%,重點水域營運性船舶監測覆蓋率達到60%,“兩客一危”和重載貨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安裝率100%。重點庫湖區應急達到時間不超過90分鐘;一般災害情況下,受災幹線公路路段搶通平均時間不超過12小時。
(六)行業治理能力不斷提升。政府治理現代化加快推進,州、縣(市)間的交通運輸職責進一步理順。綜合交通一體化融合發展管理體制機制初步形成。政府部門法治建設成效顯著,法治監督體系更加完備。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改革進一步深化。公路收費制度和養護制度改革不斷推進。“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入,事中事後監管能力持續增強,審批重點事項實現“一網通辦”全覆蓋。市場治理現代化不斷完善。市場化改革持續深入,市場環境更加公平統一開放,多元化投融資體制機制更加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治理能力不斷增強。市場監督體系更加健全,市場治理規則更加明確,行業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範更加完善。人才隊伍精良專業。人才隊伍規模不斷壯大,人才結構持續最佳化,行業人才發展環境顯著改善。交通運輸執法隊伍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教育培訓水平不斷提高,行業緊缺人才培養取得實效。
第四節 綜合交通網空間布局
圍繞發展目標,著力打造由“兩廊三帶一圈八通道”綜合交通經濟走廊、“一環六射”鐵路網和“五縱五橫”高速公路網組成的綜合立體交通網。
一、構建“兩廊三帶一圈八通道”綜合交通經濟走廊。
——“兩廊”,即2條國際綜合交通經濟走廊:一是孟中印緬國際綜合交通經濟走廊。依託昆楚大高速、昆楚大複線、楚景高速和中緬鐵路清水河通道(楚雄至臨滄鐵路)、昆楚大高鐵等運輸通道,形成連線仰光、皎漂、達卡、加爾各答等重要節點城市的“人字型”國際綜合交通經濟走廊。二是中國—中南半島國際綜合交通經濟走廊。依託雙元高速、玉楚高速和彌玉楚城際鐵路、中老泰鐵路聯絡線(永仁—楚雄—元江鐵路)等運輸通道,形成連線河內、萬象、曼谷等重要節點城市的國際綜合交通經濟走廊。
——“三帶”,即三條國內綜合交通經濟走廊帶:一是南北交通經濟走廊帶。依託楚攀通道、昆楚攀通道、楚雄機場等,形成楚雄和滇南、滇西南及東南亞地區北向連線成渝、關中、中原、京津冀城市群的南北綜合交通經濟走廊帶。二是東西交通經濟走廊帶。依託楚昆滬通道及國內航線,形成滇中和滇西地區東向連線長江經濟帶、長江中游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的東西綜合交通經濟走廊帶。三是東南經濟走廊帶。依託昆楚大通道和昆廣深通道及國內航線,形成楚雄和滇西地區東南方向連線北部灣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綜合交通經濟走廊帶。
——“一圈”,即楚中城鎮交通圈:按照楚雄州生產力和城鎮空間布局要求,以楚雄市為樞紐,以南華、牟定、雙柏3個縣城和廣通鎮為重要交通節點,構建環中心城區半小時交通圈,助推楚中城鎮群一體化發展,支撐楚雄州核心增長極快速崛起。
——“八通道”,即8條出州出省綜合交通通道:一是昆楚大通道,由廣大鐵路、廣大複線、昆楚大高鐵等鐵路及G56昆楚大、G5621昆楚大複線等運輸幹線構成,形成東連粵港澳,西接印緬的出省出境重要運輸通道;二是環滇中城市群通道,由玉楚等城際鐵路和G8012玉楚高速、楚廣、牟元、武易、武倘尋等重要運輸幹線構成,形成環滇中城市群綜合交通運輸通道;三是楚臨通道,由中緬鐵路清水河通道(楚雄至臨滄鐵路),楚雄至景東、南華至南澗高速等重要運輸幹線構成,形成昆明、楚雄和成渝經濟圈等地區通達緬甸的省內出境重要運輸通道;四是楚河通道,由永仁—金水河高速公路、永廣鐵路、玉楚城際鐵路等幹線構成,形成楚雄和川西南等地區通過河口、金水河口岸通達越南的重要運輸通道;五是楚磨通道,由中老泰鐵路聯絡線(永仁—楚雄—元江)鐵路、楚雄至雙柏至元江至寧洱高速、楚雄至景東至墨江至寧洱高速等重要運輸幹線構成,形成楚雄和成渝經濟圈等地通往東南亞國家的省內出境重要運輸通道;六是楚攀西入川通道,由成昆鐵路、成昆複線和G5京昆、武定至會理高速等重要運輸幹線構成,形成楚雄和滇南、滇西南等地區出滇入川的重要運輸通道;七是楚麗香入藏通道,由楚雄至麗江至迪慶和永仁至華坪至木里高速等重要運輸幹線構成,形成滇中、滇南等地通往西藏的出省重要運輸通道;八是金沙江—長江黃金水運通道,由金沙江中下游航運體系構成,形成連通長江經濟帶和東南亞地區陸海聯運的重要水運通道。
二、建設“一環六射”鐵路網。
——“一環”:滇中城際鐵路環線楚雄州境內段,彌勒—師宗—陸良—曲靖—尋甸—武定—元謀—永仁—牟定—楚雄—玉溪。
——“六射”:東向1射楚雄至昆明連昆明,西向1射楚雄至大理連大理,北向2射楚雄至攀枝花、楚雄至武定至會理連攀枝花、涼山,西南1射中緬鐵路楚雄至臨滄至清水河通道(楚雄至景東至寧洱)連普洱、臨滄,東南1射楚雄至玉溪連元江(中老泰鐵路聯絡線)。
三、建設“五縱五橫”高速公路網。
——“五縱”:第一縱武定—祿豐—易門(S39);第二縱會理—武定—祿豐—雙柏—元江;第三縱攀枝花—永仁—元謀—武定—富民—昆明(G5);第四縱元謀—牟定—楚雄—雙柏—元江;第五縱華坪—永仁—大姚—姚安—南華—南澗(羅武莊—戛灑—元江)。
——“五橫”:第一橫攀枝花—大姚—賓川;第二橫祿勸—武定—元謀—大姚—賓川;第三橫昆明—祿豐—牟定—姚安—祥雲—大理(G5621);第四橫昆明—安寧—楚雄—南華—祥雲—大理(G56);第五橫晉寧—易門—雙柏—楚雄—景東。
第三章 提升綜合交通運輸網的保障能力
“十四五”期間,楚雄州將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交通體系,承接“一帶一路”國際通道建設,發揮滇中城市群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延伸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國家開放通道,強化滇中城市群交通基礎設施的網路建設和共建共享,積極融入大滇西旅遊環線。搶抓交通強國、交通強省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加快推進以高速公路、民用機場、鐵路等為重點的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現代化服務水平,形成有效支撐楚雄州發展,服務國家戰略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十四五”規劃項目總投資為6046億元,其中:公路3383億元(高速公路2548億元,國道392億元,省道305億元,農村公路104億元,旅遊公路9億元,樞紐連線線提升改造25億元),鐵路1488億元,民航951億元,水運18億元,綜合交通樞紐站場及樞紐39億元,城市軌道交通162億元,智慧交通工程5億元。“十四五”期規劃完成投資1300億元,其中:公路1140億元(高速公路964億元,國道25億元,省道13億元,農村公路104億元,旅遊公路9億元,樞紐連線線提升改造25億元),鐵路102億元,民航29億元,水運13億元,綜合交通樞紐站場及樞紐11億元,智慧交通工程5億元。
第一節 高速公路
建設高速公路網上的楚雄。構建“五縱五橫”的高速公路網,實現高速公路互聯互通、全面成網,覆蓋全州城鎮空間和產業空間。加快州域內高速公路與滇中城市的互聯互通、成網成環,貫通滇中“三圈層網路化”的區域性綜合交通運輸網路體系,暢通大滇西旅遊環線,連線“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大通道;全面完成縣域高速“能通全通”收尾,實施縣域高速“互聯互通”工程,全力推進昆楚大複線、玉溪至楚雄、永仁至大姚、楚雄市東南繞城、楚雄至景東、牟定至元謀、雙柏至新平、姚安至南華、大理至攀枝花、元謀至大姚、武定至祿豐至雙柏等高速公路建設,抓好華坪至永仁、南華至南澗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
第二節 鐵路
建設軌道上的楚雄。依據《雲南省鐵路“十四五”發展規劃》,結合楚雄州發展需求,加快構建“一環六射”滇中鐵路網。按照“總體規劃、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以擴大通道規模、提高鐵路覆蓋、提升樞紐能力、完善路網結構、最佳化運輸組織、提高運營效率為重點,最佳化鐵路網布局,建設多層次鐵路客運體系,構建高效能鐵路貨運體系。努力將楚雄州建設成為連線泛亞鐵路東、中、西線的重要交匯樞紐,我國連線東南亞地區的重要鐵路樞紐。統籌協調幹線鐵路、城際鐵路、軌道交通各個層級發展,加快鐵路通道的線路方案、鐵路客貨運樞紐布局規劃研究。實現東達昆明、西抵大理、北至攀枝花、南下玉溪的1小時出行圈,構建楚雄到曲靖、蒙自、普洱、臨滄、保山、麗江等城市2小時出行圈。
“十四五”期間,完成既有廣大鐵路設備補強及電氣化改造工程;做好昆楚大高速鐵路、新成昆高速鐵路(雲南段)、玉楚城際鐵路、楚雄至臨滄鐵路(中緬鐵路清水河通道)、中老泰鐵路聯絡線(永仁—楚雄—元江鐵路)等項目前期工作,力爭玉楚城際鐵路、楚雄至臨滄鐵路(中緬鐵路清水河通道)、新昆楚大、新成昆鐵路等實現開工。推進鐵路進工業園區和物流園區,解決好鐵路運輸“最後一公里”問題,做好雲甸工業園區鐵路專線、楚雄市中心城市軌道交通項目規劃研究工作。
第三節 民航
加快航空網布局建設。緊緊抓住國家開放低空空域資源的機遇,全力推進楚雄4C級民用運輸機場建設,確保“十四五”期間建成通航。同步預留4F機場發展空間,紮實推進楚雄民用機場(4F)等級改造前期工作。加強通用機場布局研究和項目論證,積極推進永仁、元謀、武定等通用機場規劃建設,適時啟動祿豐等其它通用航空前期工作。
推進低空空域通航網路布局。實現通勤航空、低空旅遊優先發展。積極培育通用航空市場特色化,圍繞打造航空全產業鏈發展思路,規劃航空業總體布局。構建“兩網路”(完善機場網路、航線網路)、“一樞紐”(以機場為中心建設楚雄綜合運輸樞紐)、“四板塊”(發展航空服務業、航空物流、航空製造業和空港經濟區),推進建設具有影響力的臨空經濟區,實現航空旅客運輸、航空物流以及與航空關聯度強、指向性高的現代服務業和高端製造業集群式發展。
第四節 國省道
實施國省道幹線“升級改造”工程。根據《雲南省道網規劃修編(2016—2030年)》《雲南省普通國省道中長期規劃》等規劃,統籌普通國省道路網發展與國土空間規劃布局,有序推進對境內G320、G108、G227、G357共4條普通國道和S215、S216、S217、S218、S220、S224、S324共7條普通省道實施提升改造。重點路段按照一、二級公路標準改造,同步規劃建設普通國省道沿線服務區、停車區等。“十四五”期間重點實施G357雙柏嘉至普洱景東段。力爭到2025年,普通國道二級公路以上比例達到70%,普通省道三級路以上比重達到50%。
第五節 農村公路
紮實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著力促建設、重養護、提服務、保全全、強治理、抓示範,助力農村公路與最佳化村鎮布局、農村經濟發展和廣大民眾安全便捷出行相適應,將楚雄州建設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區。
構築完善的農村公路網。加強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與農村公路之間的順暢銜接,重視縣鄉公路標準等級提升,提高重要縣鄉道服務水平和能力,有序推進實施鄉鎮通三級路工程,加快縣市間、鄉鎮間、村間斷頭路連線通達,提升農村公路外通內聯水平。加快鄉村產業路、旅遊路、資源路建設,鼓勵農村公路與鄉村旅遊、產業園區等經營性項目一體化開發,完善農村公路沿線服務設施,推進“交通+鄉村特色產業”融合發展。
提高農村公路通達深度。繼續推進農村公路向進村入戶傾斜,有序實施一定規模的自然村組通達通暢工程,打通民眾出行最後“一里路”。“十四五”重點加快30戶以上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建設。實施一批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對危橋、窄路面等路段提升改造,推進渡改橋等便民設施工程。
構建美麗鄉村交通環境。推進農村公路綠色發展,加強農村路域環境整治,根據服務需求完善交通驛站、停車休息觀景點、公共停車場等沿線服務設施,服務鄉村生態宜居。深化“四好農村路”、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等示範創建,加大農村物流服務品牌宣傳推廣力度,發揮典型引領示範作用。
全方位提升農村公路治理能力,強化農村公路安全保障。健全農村公路管理體制,全面推行縣、鄉、村三級“路長制”,加強路政管理,開展公路戶外廣告和限高限寬設施整治。加強建設質量管理,嚴格質量監督,切實落實質量終身責任制,落實“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制度和“七公開”工作制度,加快構建以質量為核心的信用評價機制,健全農村公路質量監管長效機制。健全資金投入機制,落實各級政府支出責任,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提升設施安全水平,聯合公安部門開展公路安全設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細化提升行動,加強農村公路及其橋樑隧道隱患排查和整治。加強事前事中事後監管,督促運輸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加強農村道路客運安全管理。提升民眾安全出行意識,加強在農村地區普及安全出行知識,夯實農村交通安全基礎。推進信息化建設,逐步推動農村公路全要素、全周期數位化,推進農村公路數據共建共享共管。健全民眾愛路護路的鄉規民約、村規民約,建立農村公路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眾參與體系。
多途徑抓實養護工作,提高農村公路養護水平。持續鞏固縣鄉村“三級聯動”以縣為主的農村公路日常養護機制。配套落實管理養護資金,推進農村公路養護市場化改革,推進農村公路基礎資料庫共建共享,加強農村公路技術狀況檢測評定。創新養護模式,穩步提高養護專業化、機械化、規模化水平。完善路產路權保護隊伍,加大農村公路超限超載治理力度,規範限高限寬設施管理工作,加強農村公路及其橋樑隧道隱患排查和整治。進一步開發“四好農村路”各類公益性崗位,拓寬脫貧人口等特殊人群的就業渠道。助力農民就業增收,在小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推廣以工代賑,鼓勵將村道和通自然村組公路日常養護由沿線農民承包進行養護。
多渠道提升運營效率,加強農村公路運輸服務供給。持續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提升城鄉客運均等化服務水平。統籌利用交通、郵政、快遞、農業、商貿等資源,提升物流服務水平,推廣交郵融合、商貿物流、客貨同網等運營模式,推動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推進客貨郵融合發展,推廣“一車多運、一站多能、一網多用”等功能集約、便利高效的農村運輸發展模式。因地制宜建設改造農村客運站點,拓展站點客運、貨運物流、郵政快遞等功能。
第六節 水運
依託元謀港,融入金沙江、長江內河航運體系,打造金沙江—長江黃金水道航運通道。做好金沙江中下游航道建設,加快推動“一港四碼頭”(元謀港和大姚灣碧、永仁永興、武定新民、白馬口碼頭)建設,抓住觀音岩四級航道、烏東德三級航道建設的機遇,對接長江黃金水道,積極發展鐵公水多式聯運。規劃建設1000噸級及以上的航道,力爭將元謀港打造為擁有單個泊位1000噸級及以上的內河港口,根據需要適時新建油氣、液體化工碼頭、貨櫃專用碼頭。
第七節 郵政
實施郵政基礎設施能力提升工程。分批對郵政網點、郵件處理中心進行升級改造,更新設施設備,最佳化工藝流程,更新和新增幹線郵運車輛和投遞專用汽車。以規模化、集中化、信息化、自動化、智慧型化、功能互補為導向統籌規劃全州快遞園建設。實施物流園區智慧化升級工程,在楚雄市建成1個布局科學、支撐有力、設施先進、運轉高效、輻射9縣市的快遞類物流園區。楚雄市外的9縣市各建成1個具備集中倉儲、分揀處理、快速集散、統一配送的分撥中心。實施郵政快遞“上動車、上飛機”工程,引導郵政和快遞企業加強“快件綠色通道”建設,發展電商班列,提升郵件、快件運輸的速度。實施數字郵政工程,建設“數字郵管”綜合信息服務系統,接入快遞網點和分撥中心監控視頻。對接“一部手機雲品薈”“一部手機辦事通”等平台線下寄遞服務,助推雲品出滇,拉動上下游產業鏈發展。構建郵政大數據中心,推動郵政行業的數字資源共享交換。依託綜合交通運輸監管平台,建設郵政業監管系統。實施快遞“進廠、進村”工程,開發一企一策的定製化服務,創設製造業“移動倉”和“移動工廠”。
第八節 綜合交通樞紐
加快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楚雄樞紐建設。加強楚雄地區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依託機場、高鐵站、公路客運站等客貨集散點及其集疏運體系,以楚雄、南華、牟定、廣通城鎮組團為核心,祿豐、元謀、永仁分別為重要支點,著力打造“一主三支多點”的綜合運輸客貨運樞紐體系。
“一主”指將楚雄市為核心,南華、牟定、廣通為節點,建設滇中城市群西部重要樞紐,東西向聯通昆瑞經濟走廊,北向聯繫京昆、成渝昆走廊,南向聯繫中緬、昆曼大通道的地區性綜合交通樞紐。主要承擔與國內、省內主要城市、周邊毗鄰城市及州內客貨流集散中轉功能。主要依託楚雄民用運輸機場和昆楚大高鐵,分別打造楚雄機場一級綜合客運樞紐和楚雄高鐵站二級綜合客運樞紐兩個核心客運站。完善南華和廣通動車站、貨運站,牟定公路客貨運站等重要支撐點,發揮楚南牟廣綜合樞紐的聚集和集散作用。有效銜接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普通鐵路、民用機場等多種運輸方式,強化物流集散、中轉服務等綜合服務功能,實現機場、高鐵站、鐵路貨運站、公路客貨運站等樞紐設施間旅客“零距離”換乘和貨運“無縫銜接”。
“三支多點”指形成以祿豐、元謀、永仁為重要支點,深度聯入昆明,輻射攀枝花、大理、麗江,以武定、大姚、雙柏、姚安為多點,覆蓋周邊城鎮,形成楚雄地區性綜合交通樞紐的擴展與支撐。主要依託昆楚大、永廣、成昆鐵路各主要站點,打造公路鐵路運輸綜合客運站、貨運站。依託金沙江黃金水道,完善港口、碼頭配套公路客運站點,積極研究成昆鐵路設定元謀港支線的可行方案。
加快客運站點建設。按照“多站合一、資源共享”的模式,貫徹旅客“零距離換乘”的設計理念,合理布設新建的鐵路、公路客運站、公交站點和計程車接客點、預留軌道交通站,鼓勵設施設備共享,強化無障礙設施配套,提升一體化服務水平。完善現有動車站公路客運設施,最佳化調整高等級公路客運站在城市內的布局,對老舊客運站進行改造,加強人口密集地區、具有農村客運始發班線的鄉鎮客運站建設。
加快貨運場站建設。加快鐵路貨運場站和公路貨運樞紐(物流園區)建設,提升配套設施水平,推進多式聯運型和乾支銜接型貨運樞紐建設。鼓勵建設集客運、物流、商貿、郵政快遞、供銷等多種服務功能於一體的鄉鎮綜合服務站。
第四章 持續提升運輸服務質量
第一節 持續最佳化客運出行服務
完善多層次多樣化客運服務。構建以民航、動車、高速路為主體的大容量快速高效客運網路,加快構建城際出行快速網路。積極發展航空運輸,爭取開通楚雄至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方向航班和與省內其它城市通航。依託動車提升中遠途運輸服務,支持楚雄至昆明、大理方向動車加密開行,積極爭取出省動車在楚雄境內站停靠,爭取開行楚雄至滇中城市群其它城市、楚雄至滇南普洱、西雙版納、楚雄至川西南攀枝花、西昌等方向動車,構築大容量、高效率快速客運服務網。改善普速列車服務水平,繼續支持成昆鐵路等開行慢車。完善旅客聯程運輸服務網路,對現有公路、鐵路客運站進行設施功能改善和整合提升,促進城市內外旅客出行快速轉換。
完善城鄉客運服務體系。持續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加快城鄉公交、城際公交改造步伐,全面提升城鄉客運網路的覆蓋廣度,整合城鄉客運資源,提高民眾公交出行比例,讓城鄉居民享受均等的公共運輸服務。在城鎮化水平較高的地區加快城市公交線路向鄉村延伸和農村客運公交化改造,不斷提高農村客運公交化運營比例,不斷滿足民眾綠色出行需求,切實增強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
提升城市公交出行服務能力。重點推進公交優先戰略,最佳化調整城市公交線路,鼓勵發展快速公交、智慧公交、定製公交等,實現市區公交站點覆蓋逐步提升,城市公共運輸機動化出行分擔率逐步提高。構建以城市公共運輸為主體,腳踏車和步行為重要補充的綠色出行體系。加快樞紐場站、運輸工具無障礙設施建設,服務殘障人士、老年人出行。鼓勵發展網約、共享、定製等服務新模式,提升汽車、共享腳踏車、共享電動車等租賃業網路化規範化水平。
提升網路預約出租汽車服務質量。建立健全交通、通信、公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人民銀行、稅務、市場監管、網信等部門參與的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工作機制,加強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聯合監管,全面落實網約車經營者履行運輸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規範經營。加快推進網約車經營合規划進程,督促網約車平台公司,加強網約車監管,依法誠信規範經營,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思維創新監管方式,運用網約車監管信息互動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實現部門間和各部門內部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提升監管效能,健全完善網路預約出租汽車行業公共服務體系,滿足人民民眾快速便捷出行的多樣性需求。
積極推動道路客貨郵融合發展。以資源共享、客貨兼顧、運郵結合、融合發展為原則,依託農村客運網路優勢,按照“多站合一、資源共享”的原則,鼓勵開展“道路運輸+郵政、寄遞、物流、電商”等客貨郵融合發展新模式,構建“一點多能、一網多用、功能集約、便利高效”的農村運輸服務發展新模式。以楚雄市“農村客運+鄉村物流”全國農村物流服務品牌典型示範為引領,重點打造大姚縣為客貨郵融合發展樣板縣,並逐步全州各縣市推廣,不斷提升農村物流服務能力。
第二節 打造經濟高效的貨運物流體系
構建多層次貨運物流網路。加快構建與產業布局、商貿流通、重點物資流動相適應的多層次貨運物流網路,逐步完善貨運物流服務網路。加快建設楚雄、祿豐貨運物流雙核樞紐,建設公路、鐵路貨運中心,郵政快遞配送中心、冷鏈物流基地、工業物流園;推進牟定、南華、元謀、永仁及其它縣城、廣通鎮等建設具有物流集散、分撥、存儲、轉運等功能的物流園區、物流中心,構建“兩核—四園—多點支撐”的貨運物流樞紐體系。依託高速公路、鐵路、金沙江航道建設大容量、低成本、高效率的貨運物流骨幹通道。加強航空貨運能力建設,充分利用動車富裕運力發展快捷貨運產品。提升城鄉配送服務水平。強化幹線貨物運輸與末端配送有機銜接,在縣城、鄉鎮節點建設一批區域分撥中心、配送站等,完善物流園區—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站為支撐的城市三級物流配送網路。加快普惠農村物流發展,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網路,促進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加快快遞進村、進廠(園),加強投攬貨點等末端網點標準化建設。強化冷鏈運輸服務保障,鼓勵運輸企業建設冷鏈末端服務網點,發展生鮮農產品源頭定製運輸。鼓勵運輸企業開展跨境運輸合作,積極參與國際貨運。
推進貨物運輸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推動各種交通運輸方式深度融合,提升綜合運輸效率。引導網路貨運新業態發展。加大網路貨運經營引導規範發展,利用網際網路平台整合中小型及個體運輸企業資源。通過網路貨運經營平台推動傳統貨運向現代物流業轉型升級,提高運輸組織效率,提高貨源整合和車源的匹配,加快轉變傳統貨運發展方式,促進貨運及物流業運輸組織化程度和可持續、規模化發展。最佳化運輸組織模式,依託既有成昆鐵路、廣大鐵路和元謀港等積極發展公鐵、公水等聯運服務,加快推進大宗散貨運輸“公轉鐵”,鼓勵道路貨運企業開展貨櫃運輸、甩掛運輸服務,發展貨櫃與掛車共享、長途接駁甩掛等集約化運輸模式。推動貨運裝備升級,促進運輸裝備等集裝化、標準化,推廣輕量化掛車、公鐵兩用準備運用。加快多式聯運信息共享,建設貨運物流統一信息平台,鼓勵本地道路運輸企業參與網路貨運服務。
持續推動降低物流成本。最佳化證照和許可辦理程式,落實物流減稅降費措施,全面清理規範涉企收費,積極引導貨運企業整合運力,統籌資源,向大型工業園區、商貿市場等貨源集聚地集聚或進入物流園區經營,發展儲運一體化服務。依託服務區、物流園等建設一批“司機之家”,切實改善貨運駕駛員從業環境。
第三節 發展現代郵政快遞服務
提升寄遞服務質量質效,創新郵政普遍服務,完善寄遞末端服務,實現郵件全程跟蹤查詢。開展快遞服務質量品牌創建行動,推進郵政服務擴容增效。提升城鄉郵政服務均等化水平,支持郵政企業加大對農村地區的運力投入,最佳化組織作業流程,提高郵政普遍服務網路的可及性和穩定性。引導郵政、快遞企業加強服務創新,發展供應鏈物流、雲倉、倉配一體化和網購前置配貨、即時配送等服務,實現標準化產品、個性化產品和混合型服務產品並存互補。
提升“郵政在鄉”和“快遞進村”效能,健全完善以縣級分撥中心、鄉鎮遞送節點和村級公共服務點為支撐的農村服務網路,推動將鄉鎮配送設施納入基本公共服務設施項目。推進郵政、電商、快遞、交通運輸、供銷、電信等方面的合作,鼓勵開展郵快合作、快快合作、快商合作等多種合作模式,打通城鄉雙向配送渠道,推進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發展。提高末端配送水平,探索驛站代收、聯收聯投、快遞超市等多樣化模式,解決縣鄉“最後一公里”投遞難等問題。強化交郵銜接,推動郵政、快遞企業入駐縣級客運站,拓展鄉鎮客運站郵政快遞中轉及收投服務功能,推廣農村客運車輛代運郵件快件。推進服務擴容增效,提升城鄉服務均等化水平。推動“數字+”郵政發展,推動郵政全周期數位化。推動郵政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實現寄遞位置服務、安全監控、倉儲管理、分揀配送的便捷化、智慧化、安全化。推廣客貨郵一體化,發展高鐵快遞和電商班列,積極推進中歐(亞)班列、中越班列運輸郵件快件。
第四節 推進交通運輸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推動交通旅遊深度融合。加快大滇西旅遊環線楚雄州境內項目的建設,確保2025年環線主體全部貫通,並在州內形成小環線,交通路網對楚雄州旅遊“四大走廊”的支撐作用初見成效,助推全域旅遊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依託大滇西旅遊環線、縣域高速公路“互聯互通”工程建設等重點項目,加強交通幹線與重要旅遊景區銜接,著力改善星級景區和自駕游旅遊線路的交通條件。依託通鄉三級路、自然村公路建設,完善景區周邊服務路網,實現幹線公路、鄉村公路、旅遊公路有機融合,提升旅遊景區內部路網與外部公路網的互聯互通,推進旅遊交通“快進慢游”體系持續完善。基本建成以高速公路為主體的交通旅遊綜合運輸體系,服務旅遊度假區、旅遊景區等的交通路網基本形成,景區間連線更加順暢。進一步強化交通基礎設施的旅遊服務功能,加快推動車、站、路景觀一體化設計,完善沿線驛站、觀景台等服務設施,推進美麗公路、美麗鐵路、金沙江風情、高品質服務區建設和路域環境整治,打造交旅融合示範項目。積極開拓多種交通方式融合旅遊模式,探索普鐵開行“慢火車”等旅遊交通產品,探索通用航空短途運輸、短途旅遊模式,發展房車旅遊、自駕游、遊艇等服務產品。
推進交通與城鄉發展融合。進一步最佳化公路網與城鎮市政路網布局的銜接,支持有條件的縣市開展城市快速路、城市環線建設研究,改善進出城鎮路口交通環境。鼓勵交通基礎設施與周邊空間立體綜合開發,推動交通與城市布局融合發展。依託機場、高鐵站、汽車客運站等,引導最佳化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要素集聚,發展臨空經濟,打造“站城融合”的樞紐經濟發展模式。推動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服務區向交通運輸、生態、旅遊、消費等複合型服務區轉型。改善縣市中心城區至鄉鎮、鄉鎮至村委會、村委會至自然村的農村公路網交通條件,探索建設集運輸、商貿、農產品銷售、文化展示等功能於一體的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更好地為鄉村振興提供交通運輸服務。
推進交通運輸與產業發展融合。積極拓展路衍經濟,支持沿高速公路、鐵路布局產業園區,充分發揮幹線路網的輻射作用。圍繞產業發展需求,聚焦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加快物流運輸場站、集疏運路網和智慧交通建設,依託各類交通設施布局,強化各種運輸方式融合,推動多式聯運運用,打通高效、安全、便捷、低成本的綜合運輸通道。
第五章 推進綜合交通運輸轉型發展
第一節 推動智慧創新賦能交通發展
增強綜合交通運輸科技投入和科技創新,加快智慧交通建設。強化長壽命綠色材料、服役狀態快速感知識別、交通運輸組織安全與應急保障、生態友好型綠色交通建造技術、智慧型車路協同系統集成等關鍵核心技術的套用,加強智慧型網聯汽車、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等領域套用。布局交通重要節點全方位感知網路,交通感知網路和基礎設施要同步規劃、同步建設使用,強化工程質量控制,聘請第三方開展“飛行檢查”,對質量安全進行穿梭式、無死角監管。完善交通科技創新體制,加強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推進行業青年科技骨幹團隊建設。切實加強網路安全保護,強化行業統一認證和數據傳輸保護運用,推進商用密碼等技術套用,積極推廣可信計算,加強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分級分類保護。
打造智慧交通基礎設施。推動既有設施數位化改造升級,推廣套用5G通信、北斗系統、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提高綜合交通通信信息化水平。打造綜合交通智慧平台、智慧貨運物流網路、網上貨運運輸平台,建設交通大數據中心,打造綜合交通行業雲,進一步完善交通運輸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機制和交換渠道,推動數據上雲、業務上雲、監管上雲、服務上雲。全面整合現有物聯感知設備資源,部署主動預警設施,構建跨運輸方式的運行監測網路。利用智慧化的手段對高速公路等項目的質量、安全進行全程監管。實現高速路域全光纖覆蓋,重點樞紐和服務區信號全覆蓋。鼓勵多維感知、高精度定位、智慧型網聯的設備套用,提升工具裝備自動化、智慧型化和網聯化水平。
打造一體銜接數字出行網路。要積極推廣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的套用,推動交通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升級傳統運輸服務,以提高電子客票使用率為切入點,加強與“一部手機雲品薈”“一部手機辦事通”“一機游”等平台的接入,打造跨區域全程電子化客運服務體系。
打造智慧貨運物流服務網路。打造智慧型運輸服務網路、智慧型監管系統和智慧路網雲控平台,建設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體系,提升網路安全防護能力。積極推進電子商務和城市貨運配送供應鏈信息互動共享,探索無人配送產業。建設“數字郵管”綜合信息服務系統,推動縣市郵政行業的數字資源融合。發展“網際網路+”高效物流,推進貨運單證電子化,推動電子運單跨部門、跨方式、跨區域共享互認,實現貨運物流的全鏈條一體化信息化服務,推行“一單制”等聯運服務,促進實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融合。
升級行業精準數字治理監管。構建運輸管理平台,深化政務服務、監管執法、信用評價等領域的大數據運用水平。加強數據協同套用,推進數位化管理,深入推動“一網通辦”便民政務服務。提升普通公路管養數位化水平。推動“數字+”郵政發展,鼓勵郵政快遞企業對倉儲、運輸、配送和管理等作業場景進行智慧型化改造升級。實現寄遞位置服務、安全監控、倉儲管理、分揀配送的便捷化、智慧化。
第二節 促進綠色低碳交通發展
加強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交通運輸從規劃至運營管理全生命周期綠色低碳轉型。推動交通與其他基礎設施協同發展,打造複合型基礎設施走廊。統籌集約利用綜合運輸通道線位、橋位、土地、岸線等資源,提高國土空間綜合利用率。嚴格管控和高效利用國土空間資源,最大限度保護重要生態功能區、避讓生態環境敏感區,加強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控制穿越或鄰近水源保護區、珍稀水生生物棲息地等敏感區段的路(橋)面徑流污染。開展綠色出行行動,倡導綠色低碳出行理念。嚴格落實生態保護和水土保持措施,推進生態選線選址,強化生態環保設計,推進綠色施工。嚴格實施生態修復、環境治理與土地復墾,加快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生態綠色景觀廊道。推進生態修復工程建設,逐步提高既有交通基礎設施的生態保護水平。加強既有基礎設施綠色化改造,推進車輛裝備、服務區、樞紐場站污染防治,加快推動物流園區及大型工礦企業鐵路專用線建設。持續推進郵件快遞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和可循環。加大交通污染監測和綜合治理力度,加強交通環境風險防控。
逐步實現低碳交通。最佳化運輸結構,合理運用公鐵水多式聯運,最大限度實現交通運輸低碳運行。以“公轉鐵”“公轉水”為核心繼續推進運輸結構調整,鼓勵套用多式聯運、甩掛運輸、共同配送等高效運輸組織模式。加快鐵路專用線建設,減少公路大宗貨物長距離運輸比重,逐步構建以鐵路、船舶為主的中長途貨運系統。最佳化“門到門”物流服務網路,鼓勵發展城鄉物流共同配送、統一配送、集中配送、分時配送等集約化配送模式,提高工礦企業綠色運輸比例,擴大城市生產生活物資公鐵聯運服務供給。
加強重點領域污染防治。加強交通運輸“三廢”監管和治理,加大設施建設和運營中的污染物排放控制力度,推進廢水廢物的循環利用,推廣套用綠色建材和綠色技術、工藝。加強公路噪聲治理,對聲屏障進行隔聲效果調查,結合道路養護對超標路段進行降噪處理維護或重建。持續推進郵件快件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和可循環。
最佳化交通能源結構。最佳化交通能源結構,推進新能源、清潔能源套用,促進公路貨運節能減排。大力發展高效、安全、智慧型、綠色的新型交通裝備,推廣先進的低排放、低耗能、低噪聲交通裝備及成套技術裝備套用,提升運輸裝備節能環保水平,加快淘汰高耗能的老舊運輸裝備,著力推進柴油貨車污染綜合治理,提高柴油貨車排放標率。優先發展公共運輸,推廣新能源公車、計程車、配送車輛等,協同推進減污降碳,推動綜合交通領域二氧化碳排放儘早達峰。宣傳推廣綠色低碳出行理念,倡導“135”綠色低碳出行方式(上下班和辦理公務時,在1公里以內的儘可能選擇步行,在3公里以內的儘可能選擇腳踏車,在5公里以內的儘可能乘坐公共運輸工具),鼓勵公共汽車出行,逐步推進腳踏車復興計畫,形成全社會人民民眾廣泛參與綠色交通的發展環境。大力發展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發展“門到門”物流服務網路,鼓勵發展集中配送、分時配送等集約化配送模式。
第三節 建立完善可靠安全應急保障體系
持續加大基礎設施安全防護投入。加強交通安全設施建設,推動安全配套設施、重點目標防範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建設運營。實施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推進危舊設施和隧道的安全檢測、隱患排查和病害整治,臨水臨崖高落差路段安防設施全覆蓋,推進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建設。提升運輸裝備安全性能和保障水平,嚴格準入標準和登記,強化載運工具質量管理,持續推進“兩客一危”和重載貨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安裝,加快老舊車輛更新改造工作。加快建立現代化養護體系,建立交通基礎設施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加強安全防護設施的檢查、維修、養護、更換,建設網路安全風險監測和態勢感知平台。
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加強安全生產治理,健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責任規範,建立安全生產權責清單,明確行業內部安全管理職責。全面加強安全監管機構隊伍和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完善聯合執法和安全責任追究機制,實行安全生產“一票否決”。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企業源頭管理。加強工程建設施工安全監管,提升“平安工地”建設能力,嚴格落實“紅線行動”。加大貨物裝載源頭監管力度,強化設施設備運行安全監管機制。最佳化運輸通行管控措施,堅決消除危險化學品運輸超速、疲勞駕駛和非法營運等行為,提升“兩客”及農村客運安全管理水平。開展郵政快遞“綠盾”工程信息化系統建設,做好統一數據接口改造工作,建設州安全監控中心,完善寄遞渠道安全監管業務機制和標準規範和保障監督機制,全面貫徹落實“寄遞安全三項制度”,與公安部門聯合開展寄遞渠道禁毒培訓,推進寄遞風險綜合防控信息平台建設,在重點地區推進實名收寄人臉核驗建設、身份認證工作,加快推廣套用智慧型安檢設備。
提高綜合交通網路抗風險能力。健全交通基礎設施安全風險評估和分級分類體系,強化綜合交通網路安全管控,加強重大風險源識別和全過程動態監測分析、預測預警,加大道路、橋樑、隧道、碼頭等安全運行檢測與智慧型預警系統建設力度。增強交通運輸網路韌性,提升災害頻發地區路網韌性和可靠度,提升多災易災地區重點區域的多路徑連線比率,完善緊急交通疏散、救援和避難通道系統,提升綜合交通網路在突發事件下的可替代、可修復、抗災毀能力。
強化交通應急保障。完善應急協調機制和應急預案體系,加強交通運輸調度與應急指揮平台建設,推進區域性公路應急裝備物資儲備中心建設。健全戰略物資運輸保障能力,強化交通應急物資、設備儲備,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加強地震、地災、洪災、森林火災、危化品運輸泄露、重大疫情等領域的應急指揮體系建設、應急交通組織和演練。
第四節 促進交通行業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深化重點領域改革
進一步釐清交通行業政府和企業的關係,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紮實推進“放管服”改革,實施“權力清單”制度,依法取消、下放、轉移一批不符合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行政權力,加大行政審批事項取消和下放力度。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增強政府部門服務意識,強化公共服務職能,將服務理念貫穿到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全過程。全面完成綜合交通執法改革。引導行業協會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加強行業自律。推進快遞行業商事制度改革,探索對快遞企業實行“一照多址”模式。加強郵政快遞社會監督力度,開拓網路、電話等多渠道申訴平台,建立消費者申訴與市場監管聯動機制,建立互動式、追蹤式處理機制。
二、完善政府管理體制機制
加強交通運輸法治建設。健全地方性法規、標準體系,堅持法治引領,推進交通運輸綜合執法,持續深化交通運輸法治政府部門建設,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健全完善法規制度體系、依法決策體系、行政執法體系、行業監管體系、法治宣教體系和矛盾糾紛預防調處體系,完善行政執法程式,加強行政執法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協同高效的執法聯動長效機制,推進行政執法信息化建設,提升執法數位化水平。
推進現代化治理能力提升。建立健全適應綜合立體交通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推進綜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改革。完善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戰略規劃政策體系,加強交通運輸與國土空間開發、城鄉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的銜接,強化規劃協同。
加快行業管理數位化轉型。健全完善綜合交通運行監測管理平台,不斷提高“兩客一危”及重載貨車安全監管數位化水平,完善網約車、共享汽(單)車、網路貨運等平台的智慧監管功能,建立基於大數據的運輸服務動態監測與評價體系。深化行政審批管理制度改革,規範行政審批運行機制,最佳化行政審批流程,提高“一網通辦”覆蓋率,提高行政審批效率。
三、健全市場體系和信用體系
加強市場體系建設。最佳化行業營商環境,推進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和公平競爭的審查制度,打破行業壟斷、清除政策壁壘。做好市場培育監管,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交通市場體系。加強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全面推廣事前信用承諾,最佳化信用評價和分級分類監管,積極拓展信用報告套用,在政府採購、招標投標、行政審批、市場準入、資質審核等事項中,充分發揮公共信用服務機構和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出具的信用報告作用。深化“信用交通州”建設,開展行業誠信缺失突出問題專項治理,規範完善信用監管制度體系,加快推動信用和業務深度融合,構建以信用為基礎、貫穿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的交通運輸新型監管機制。
四、強化人才和軟實力建設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打造支撐現代化公路交通運輸體系高質量發展的人才隊伍,營造與交通強州建設相適應的人才發展環境,最佳化人才結構,配套人才交流、引進、培養、發展通道和平台,選拔、培養、使用、管理、後備一批交通運輸事業發展高層次、高技能、創新型、複合型人才。強化管理幹部隊伍、技術技能人才、行政執法人員的教育培訓,不斷提升幹部隊伍的主動服務意識和管理能力。
加強交通文化軟實力建設,積極挖掘、提煉新時代交通文化內涵,加強交通運輸全媒體傳播能力建設,加大精品自駕旅遊線、“美麗楚雄”“暢通楚雄”等的對外宣傳,增強行業凝聚力和戰鬥力,加強交通文明教育,提升公眾文明意識,營造全社會文明交通環境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強黨的領導
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忠誠擁護“兩個確定”,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把黨的領導貫徹和體現到加快彝州綜合交通建設的全過程、各領域。圍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謀劃和推動交通運輸工作,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更好發揮交通行業先行引領和服務保障作用。加強交通行業基層黨組織建設,引導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推進彝州綜合交通高質量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進一步深化以案為鑑,鞏固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責任制度,完善黨委(黨組)主體責任、黨委(黨組)書記第一責任、班子成員“一崗雙責”機制,完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健全完善交通工程建設“陽光工程”長效機制,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強化警示教育,有針對性地補齊制度短板,切實提高黨風廉政建設水平和廉潔自律水平。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堅定不移狠抓執紀問責,聚焦突出問題持續整治,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二、做好規劃銜接
加強與《雲南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楚雄彝族自治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上位規劃和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城鎮體系規劃、產業布局規劃等相關規劃的動態銜接,積極爭取楚雄州綜合交通運輸重點建設項目納入國家、省級規劃,爭取優先安排和重點支持。完善跨部門、跨區域重大項目協同推進機制。用好跨區域補充耕地統籌機制,強化重點項目用地、用林、用電等資源要素保障,做好資源要素預留和供應。
三、科學組織實施
緊密結合發展實際,細化落實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制定具體項目清單,建立分工協作機制,抓好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及重大政策的落實。規劃實施過程中,加強與發改、財政、自然資源、環保、林業等相關部門和金融機構的協調,最佳化審批流程,減少審批前置條件,保障資金、土地等要素供給。加大前期工作中資金、科技和人才投入,紮實做好項目前期工作。按照“完成一批、開工一批、研究一批、儲備一批”的思路,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做好項目儲備,切實保障重大建設項目前期工作經費投入,加強技術方案比選和經濟可行性論證,合理確定建設方案。加強跨州市路線及州市交界路線的線位、建設標準和建設時序的銜接,與鄰州市協同推進項目建設。對於普通公路建設改造項目,適當簡化前期工作審批程式,縮短項目審批周期。加強項目實施過程的全周期質量、安全監管,確保重點項目順利推進。
四、強化資金保障。
一是努力籌措建設資金。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州財政每年統籌安排一定的交通建設專項資金。落實楚雄州公路建設州縣兩級財政配套分擔機制。充分利用國家“十四五”有關支持政策,最大限度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國家專項建設基金、車購稅資金等各類國家資金推動項目建設。地方高速公路項目積極爭取省財政補助,並充分利用國家專項債視窗期,申請專項債支持建設,增強項目融資能力。二是創新投融資模式,加強項目投融資模式的研究和市場測試,拓寬投融資新渠道。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股權合作等方式,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養護和運營。做強州級融資平台。通過資本和優質資產的注入,壯大州級投融資平台的實力,依託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勘察設計、施工監理、智慧型交通、交通建築材料等主營業務,努力拓展現代物流、土地整理、交通地產、新能源、金融等多元化業務,通過新興業務的培育和發展反哺高速公路運營期現金流缺口,積極防控債務風險。三是完善養護資金保障體系。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高速公路以通行費投入為主、普通公路以各級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養護管理資金保障體系,確保普通國省幹線和農村公路養護經費及管理機構經費全部納入財政預算。嚴格規範成品油消費稅返還資金等公路養護資金使用。四是探索交通+土地綜合利用開發。把重點交通項目建設與沿線土地綜合開發有機結合,鼓勵沿線政府為項目配置關聯經營資源,探索“交通+資源”“交通+旅遊”等聯合開發機制,增加新的利潤增長點,提高交通基礎設施土地利用率。
五、注重跟蹤評估和督促指導。
建立健全規劃目標責任制和考核機制,制定重點項目詳細實施計畫,明確年度目標任務計畫,及時開展年度監測分析、中期評估和總結評價,確保目標如期實現。建立發展改革重大任務台賬,明確任務落實要點、工作要求、責任主體,確保各項任務有序推進。強化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根據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時調整規劃和相關政策,增強規劃的可操作性。
第七章 規劃實施環境影響
第一節 規劃實施環境影響分析
本規劃的實施不可避免地會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主要體現在資源占用、生態影響、污染排放和社會經濟影響等方面。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會消耗土地和大量的物資資源,並可能會對局部生態環境產生影響。同時,運輸裝備運營和服務系統運行向周邊環境排放廢氣、污水、噪聲和固體廢物等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會對環境質量產生影響。在規劃實施期間,要嚴格控制好新增交通用地、能源消耗、新增二氧化碳(C02)排放等指標。
第二節 規劃實施環境影響評價
本規劃與國家、雲南省相關政策和發展戰略規劃相一致。規劃編制以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為宗旨,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加快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交通體系,為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和“三個定位”戰略目標提供堅強支撐。從與國家及全省相關戰略規劃的協調性看,本規劃較好地與《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年-2030年)》《全國民用機場布局規劃》、《內河航運發展綱要》《雲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雲南省道網修編(2016-2030年)》《雲南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等相協調,相互之間不存在矛盾和衝突。
規劃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具有可控性。從已建類似項目看,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對環境可能產生的影響,可以通過採取有力措施和先進技術加以控制,使其降低至可承受範圍之內。採取必要的工程和植物防護措施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最佳化選線可以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制定適當的法規標準、安裝必要的防護裝置、改進運輸裝備技術水平可以有效控制噪聲污染和振動,生產廢水、生活性污水經適當生化工藝處理後可達到各級排放標準的要求。運輸工具運行中產生的空氣污染,可通過採用新型、節能的運輸工具和推行較高排放標準,減少車輛、船舶及飛機等運輸工具的排放。
第三節 預防和減緩環境不良影響的措施
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和減少污染排污。最佳化交通運輸結構,優先發展軌道交通等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運輸方式。鼓勵軌道交通、公路等共用線位、橋位資源,減少土地占用。鼓勵使用清潔能源,提高鐵路電氣化水平,實施營運車船燃料排放消耗限制標準,推廣清潔環保車輛。鼓勵運輸企業清潔生產,加強交通運輸業“三廢”和生活廢物的資源化利用以及開展煙氣脫硫除塵、機動車尾氣淨化工作。
積極開展環境恢復和污染治理。積極採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做好地形、地貌、生態環境恢復和土地復墾工作。合理設計項目線路走向和場站選址,避繞水源地、風景名勝等環境敏感區域,保護生態環境。注重景觀恢復,積極推動生態環境工程和綠色通道建設,逐步恢復和改善交通建設過程中遭破壞的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大力推廣採用環保新技術,促進廢氣、廢水和固體廢物的循環使用和綜合利用。
加強環境管理,完善環境監控體系。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等法律法規,嚴格項目審批和土地、環保準入。規劃管理制度和監測方法,強化建設項目全過程環境管理,建立起完善、統一、高效的環境監測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