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簡稱“中國農大”,坐落於北京市,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北京市共建,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985工程”、“211工程”,入選“2011計畫”、“111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中國農業大學是中國現代農業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學校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1960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64所重點大學之一。1984年被中央列為全國重點建設的10所高等院校之一。1995年9月,北京農業大學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合併成立“中國農業大學”,江澤民同志親自題寫校名。

經過百年發展和積累,中國農業大學已經發展成為一所研究型大學,形成了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生命科學與農業、資源與環境科學、信息與計算機科學、農業工程與自動化科學、經濟管理與社會科學等學科群。在生命科學農業科學環境生態學等領域具有突出影響力。在全國第四輪一級學科評估中,6個一級學科獲評A+,獲評A+的學科數量在全國高校中排名第六位。

據2018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全日制本科生11503名,全日制研究生7780名,其中碩士研究生4486名、博士研究生3294名;在站博士後研究人員233名。有專任教師1679人,兩院院士1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7人。

基本介紹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0個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49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9個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33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個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7個 
  • 主管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學校官網http://www.cau.edu.cn
  • 中文名:中國農業大學
  • 簡稱:中國農大、CAU
  • 創辦時間:1905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類型:農林
  • 屬性:985工程
    211工程
    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2011計畫
    111計畫
    全國重點大學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
    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
    研究生院
  • 現任領導:校長孫其信
    黨委書記姜沛民
  • 專職院士:11人
  • 本科專業:65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5個
  • 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6個
    二級學科6個
  • 院系設定: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生物學院、動物醫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工學院、理學院、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等
  • 校訓: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
  • 校歌:《金色的希望》
  • 校慶日:10月16日
  • 地址:西校區:北京市海淀區圓明園西路2號
    東校區:海淀區清華東路17號
    涿州教學實驗場:河北省涿州市東城坊鎮
  • 院校代碼:10019
  • 主要獎項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 
    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2年)
    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2018年)
  • 知名校友宋平陳雲林鈕茂生任洪斌白潔洪峰呂軍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沿革,三大源頭,合併建校,學術科研,科研機構,科研成果,學術資源,辦學條件,院系設定,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科建設,國際交流,學校排名,文化傳統,學校標識,社團活動,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校園環境,歷屆英才,學校地址,

歷史沿革

三大源頭

  • 北京大學農學院
中國農業大學是我國現代農業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歷史起自於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1898年,中國近代意義上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京師大學堂建立,1905年,作為京師大學堂八個分科大學之一的農科大學開始籌建,這是形成中國農業大學的最早源頭。
從1905年到1938年,學校經歷了晚清、北洋和國民政府三個時期, 校名和組織機構也隨政局變遷不斷演變。
1914年2月,農科大學獨立,改組為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以“教授農業高等學術,養成專門人才”為辦學宗旨,是當時北京著名的國立八校之一。
中農大煙臺校區中農大煙臺校區
1923年3月,北京農業專門學校改為國立北京農業大學
1928年,國民政府改北京為北平,實行大學區制,將北京國立九校合併組建國立北平大學,農大旋即改為國立北平大學農學院。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北平大學遷往西安,與北平師範大學和北洋工學院等院校組成西安臨時大學
1938年,國民政府教育部以“發展西北高等教育,提高邊省文化”為由,命令西安臨時大學南遷漢中,改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臨時大學農學院改為西北聯大農學院。同年7月,西北聯大農學院與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合併,組建國立西北農學院。
1946年10月,北京大學在北平復學,於原北平大學農學院院址重建農學院。
1949年7月,輔仁大學農學院併入北京大學農學院。
  • 清華大學農學院
中國農業大學的第二支源頭是清華大學農學院。1921年,清華學校開辦農科,設立作物學、果樹園藝學、畜牧學等課程,以為志願赴美學農之選修。1934年,清華大學創辦農業研究所。在抗戰期間,農業研究所先後在河北及雲南地區開展了大量植物病理、生理和昆蟲學調查和研究,培養儲備了一批農業科學技術人才,在艱苦的戰爭年代裡,為中國農業科學做出了寶貴的貢獻。1946年,清華大學復員北平,以農業研究所為基礎,正式成立農學院。
  • 華北大學農學院
中國農業大學的第三支源頭是華北大學農學院。學院前身是1940年中共中央創辦的延安自然科學院生物系。1943年,延安自然科學院併入延安大學,1944年,自然科學院生物系改為農業系。內戰期間,自然科學院向華北地區轉移。1947年3月,為了“開展農村大生產運動,為戰爭和人民服務”,晉冀魯豫邊區以原自然科學院農業係為基礎,在山西長治建立北方大學農學院。1948年7月,北方大學與華北聯合大學合併成立華北大學,農學院隨之改為華北大學農學院,遷往河北石家莊。

合併建校

  • 北京農業大學
1949年9月29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華北大學三所大學的農學院合併,組建成新中國第一所多科性、綜合性的新型農業高等學府。
葉劍英元帥為原北京農業大學題寫的校名葉劍英元帥為原北京農業大學題寫的校名
1950年4月,學校正式命名為北京農業大學
1954年和1984年,北京農業大學分別被國務院列為全國六所重點院校和全國重點建設的十所高等院校之一。
1981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學校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 北京農業工程大學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北京農業大學農業機械系與中央農業部機耕學校、華北農業機械專科學校合併成立北京機械化農業學院。1953年1月,平原農學院部分師生併入北京機械化農業學院;同年7月,更名為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1960年10月,學校進入全國64所重點大學行列。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85年10月,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改名為北京農業工程大學
  • 中國農業大學
1995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北京農業大學與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合併成立中國農業大學,成為一所規模更大、學科設定更趨綜合化的新型農業大學,江澤民同志親自為學校題寫校名。
1998年,學校被列入國家重點建設“211工程”高校。
2003年,學校進入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985工程”高校行列。
2005年,中國農業大學慶祝建校百年。
2006年,入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2007年, 成為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17所首批試點高校之一。
2012年5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6年12月,被北京市教委認定為首批北京市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2017年1月,北京農業大學附屬中學正式更名為中國農業大學附屬中學
2017年9月,中國農業大學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2018年3月,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7月,獲評2018年度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9年7月,中國農業大學國家保護性耕作研究院成立。
奧運體育館奧運體育館

學術科研

科研機構

據學校官網2017年10月信息顯示,擁有3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中心、基地);1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6個部級野外科學觀測實驗站。
省部級以上科研機構一覽表
序號
批准部門
機構名稱
負責人
掛靠單位
1
科技部
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李寧
生物學院
2
科技部
植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武維華
生物學院
3
科技部
動物營養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咼於明
動物科技學院
4
發改委
畜禽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
楊寧
動物科技學院
5
科技部
國家飼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李德發
動物科技學院
6
科技部
國家果蔬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胡小松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7
科技部
河北沽源草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王堃
動物科技學院
8
科技部
溫室設備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張天柱
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9
教育部
現代精細農業系統集成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李民贊
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10
教育部
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張福鎖
資源與環境學院
11
教育部
作物雜種優勢研究與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孫傳清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12
教育部
功能乳品教育部北京市共建重點實驗室
羅雲波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13
教育部
植物生長調節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李召虎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14
教育部
玉米育種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王守才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15
教育部
果蔬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胡小松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16
教育部
現代農業裝備與設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高振江
工學院
17
教育部
農業節水與水資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李光永
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18
農業部
農業部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重點實驗室
張勤
動物科技學院
19
農業部
農業部玉米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
李建生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20
農業部
農業部設施農業工程重點實驗室
李保明
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21
農業部
農業部飼料安全與生物學效價重點實驗室
咼於明
動物科技學院
22
農業部
農業部動物流行病學與人畜共患病重點實驗室
楊漢春
動物醫學院
23
農業部
農業部獸藥殘留及違禁添加物檢測重點實驗室
沈建忠
動物醫學院
24
農業部
農業部植物病理學重點實驗室
郭澤建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25
農業部
農業部農作制度重點實驗室
陳阜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26
農業部
農業部園藝作物營養與生理重點實驗室
韓振海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27
農業部
農業部華北耕地保育重點實驗室
李保國
資源與環境學院
28
農業部
農業部土壤微生物重點實驗室
樓慧強
生物學院
29
農業部
農業部果蔬加工重點實驗室
廖小軍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30
農業部
農業部土壤-機器-植物系統技術重點實驗室
張東興
工學院
31
農業部
農業部可再生能源清潔化利用技術重點實驗室
王濤
工學院
32
農業部
農業部農業信息獲取技術重點實驗室
汪懋華
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33
農業部
農業部草地生態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
王堃
動物科技學院
34
農業部
農業部武川農業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
潘學標
資源與環境學院
35
農業部
農業部桓台農業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
吳文良
資源與環境學院
36
農業部
農業部作物高效用水吳橋科學觀測實驗站
王璞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37
農業部
農業部河北北部耕地保育科學觀測實驗站
李洪文
工學院
38
農業部
農業部作物高效用水武威科學觀測實驗站
康紹忠
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39
農業部
農業部農產品貯藏保鮮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北京)
羅雲波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40
農業部
農業部動物產品質量安全化學性危害因子風險評估實驗室(北京)
沈建忠
動物醫學院
41
農業部
農業部牧草與草坪草種子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
毛培勝
動物科技學院
42
農業部
農業部家禽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
楊寧
動物科技學院
43
農業部
農業部飼料效價與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
李德發
動物科技學院
44
農業部
農業部獸藥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
沈建忠
動物醫學院
45
農業部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
黃崑崙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46
農業部
農業部轉基因生物食用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
羅雲波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47
農業部
農業部飼料工業中心
李德發
動物科技學院
48
農業部
國家家禽測定中心
徐桂雲
動物科技學院
49
農業部
農業部飼料質量安全監督檢驗中心
李德發
動物科技學院
50
農業部
農業部牧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張英俊
動物科技學院
51
農業部
國家玉米改良中心
李建生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52
農業部
國家農業野生植物鑑定評價中心(水稻)
孫傳清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53
農業部
國家果蔬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
廖小軍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54
農業部
農業部保護性精細耕作研究中心
李洪文
工學院
55
農業部
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裝備研發分中心
彭彥昆
工學院
56
農業部
國家獸藥安全評價中心
沈建忠
動物醫學院
57
農業部
國家動物海綿狀腦病檢測實驗室
趙德明
動物醫學院
58
農業部
國家動物寄生原蟲實驗室
吳文學
動物醫學院
59
農業部
國家獸藥殘留基準實驗室
沈建忠
動物醫學院
60
農業部
國家級獸藥安全評價(環境評估)實驗室
沈建忠
動物醫學院
61
認可委
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
趙德明
動物醫學院
62
能源局
國家能源非糧生物質原料研發中心
王濤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63
國土部
國土資源部農用地質量與監控重點實驗室
朱道林
資源與環境學院
64
北京市發改委
種苗健康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
李健強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65
北京市發改委
先進農業感測技術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
李道亮
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66
北京市教委
草業科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毛培勝
動物科技學院
67
北京市教委
果樹逆境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韓振海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68
北京市教委
作物遺傳改良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李自超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69
北京市教委
食品質量與安全北京實驗室
傅澤田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70
北京市教委
畜產品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
任發政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71
北京市科委
動物源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沈建忠
動物醫學院
72
北京市科委
生物飼料添加劑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譙仕彥
動物科技學院
73
北京市科委
畜禽遺傳改良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連正興
動物科技學院
74
北京市科委
現代農業裝備最佳化設計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宋正河
工學院
75
北京市科委
種子病害檢驗與防控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李健強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76
北京市科委
設施蔬菜生長發育調控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張振賢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77
北京市科委
植物源功能食品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籍保平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78
北京市科委
生物多樣性與有機農業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吳文良
資源與環境學院
79
北京市科委
北京市農業物聯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李道亮
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80
北京市科委
北京市畜禽健康養殖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李保明
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81
河北省
河北省低平原區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王璞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科研成果

  • 成果獎勵
據學校官網2014年8月信息顯示,學校學校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畫(“973計畫”)項目21項(含重大科學問題導向項目和重大科學研究計畫項目各1項)。
2001-2013年,獲國家級科技獎勵62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370項,獲得授權專利2164件。石元春院士主持完成的“黃淮海平原中低產地區綜合治理的研究與開發”研究成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先後有15篇高水平研究論文在國際著名雜誌《SCIENCE》、《CELL》、《NATURE》和《NATURE GENETICS》上發表,奠定了學校在基礎研究方面的領先地位。
2013年獲國家科技獎8項,與最高年份2012年持平,其中主報3項(“乾旱內陸河流域考慮生態的水資源配置理論與調控技術及其套用”、“乾酪製造與副產物綜合利用技術集成創新與產業化套用”、“保護性耕作技術”),比2012年多1項;獲人文社科領域的最高獎項——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另獲各類省部級獎勵40多項。
  • 專利技術
2013年申請專利582件,授權專利449件,其中發明專利372件。植物新品種授權4件;品種審定7項。成果鑑定23項,其中主持17項,參加6項。以學校為第一完成單位的軟體著作權申請192項。
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度農大3號小型蛋雞全年銷售達8000萬隻,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肉雞健康養殖營養調控與飼料高效利用技術累計在16個省套用39多億羽;農業化學節水調控關鍵技術示範推廣面積累計達59.47萬畝;作物種子健康保護及良種包衣、嗜熱真菌耐熱木聚糖酶工業化等技術得到廣泛套用;在動植物、植物轉基因新品種、超高壓食品非熱加工設備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共免疫技術”發明專利轉讓給美國VGX公司,在業界引起了較大反響。
2013年學校推廣自主研發的玉米新品種15個,推廣面積1200餘萬畝,畝增產50-70斤;推廣小麥新品種農大211、農大212、農大399、農大1108等共170餘萬畝,畝增產60-70斤;棉花化學控制栽培技術在全國套用5000餘萬畝,畝增產10%;2013年農大3號小型蛋雞銷售8000萬隻,累計推廣5億餘只。乾旱內陸河流域考慮生態的水資源配置理論與調控技術推廣套用2339萬畝,節水17.40億立方米,生態效果明顯。北方小麥免耕播種與裝備技術累計推廣1.2億畝,節本增收達35億元。玉米免耕精量播種機、玉米氣吹式精密播種機和振動深松施肥機與傳統方式相比畝增產40-50斤,畝節約成本20元左右,經濟效益顯著,已在山東省、河南省、河北省、遼寧省十多個省市地方進行了試驗示範、輻射推廣。
  • 論文著作
2011年度中國農業大學發表SCI、EI等收錄的國際論文1577篇。
2013年,學校發表的論文累計被SCI、EI和SSCI收錄1770篇次,比2012年全年(1682篇次)增長5%。其中SCI收錄1215篇,略高於2012年同期(1211篇);EI收錄534篇,比2012年全年(444篇)增長20%;SSCI收錄21篇,比2012年全年(27篇)減少22%;SCI論文中影響因子大於5.0的94篇,比2012年全年(63篇)增長49%。
在ESI學科評價指標中,學校的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科學、環境/生態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化學、微生物學和工程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和臨床醫學等9個學科和所有學科論文總引用量進入了全球前1%。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據學校官網2014年8月信息顯示,中國農業大學圖書館藏書總量為170多萬冊,電子文獻147多萬冊。館藏文獻已初步形成了以農業科學、生物科學和農業工程文獻為主體的文獻保障體系。
  • 學術期刊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教育部主管、中國農業大學主辦的國家級綜合性農業學術期刊(雙月刊,公開發行)。於1996 年由原《北京農業大學學報》和原《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學報》合刊而成。學報為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CSCD核心庫,C刊)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並被國內外其他多家資料庫和文摘雜誌收錄。本刊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等指標在全國農業科技期刊中連續多年名列前茅;在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1年版)》的“綜合性農業科學”核心期刊中位居第四(4/38);連續3次被評為教育部“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被“萬方資料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網”、“中國科學引文數據核心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農業科技文獻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資料庫”等國內期刊(資料庫)收錄;同時被英國“CABI”、“Zoological Record,Biosis”,美國“CA”、“CSA:BB”、“CSA:BS”、“CSA:ESPM”,俄羅斯“AJ of VINITI”等國外文摘資料庫收錄。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據學校官網2014年8月信息顯示,學校共設有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生物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動物科技學院、動物醫學院、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工學院、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人文與發展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學院、國際學院、體育與藝術教學部14個學院(部),有研究生院和繼續教育學院,65個本科專業。
  • 專業設定
學院
2014年招生專業名稱
本科專業名稱
試驗班
理科試驗班(生命科學)
理科試驗班(信息科學)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植物生產類
農學
園藝
園林
生物學院
生物技術
資源與環境學院
環境科學與工程類
環境科學
生態學
動物科學
動物醫學院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葡萄與葡萄酒工程
農業工程類
農業工程
工業設計
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自動化
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水利類
土木類
化學類
經濟管理學院
經濟學類
金融學
工商管理
會計學
電子商務
人文與發展學院
法學
傳播學
社會學
英語
國際學院
經濟學類(中外合作辦學)
煙臺研究院
市場行銷
繼續教育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培訓中心),1988年成立,專門負責學校的教育培訓、成人學歷教育及現代遠程教育的管理和實施。招生的本、專科專業共有40多個,涉及農、工、理、管理、經濟、文、法等門類。
思想政治教育學院:2009年6月成立,為直屬學校領導的二級機構,正處級單位。其前身為人文與發展學院下屬的社會科學部。學院下設四個系和一個教研中心,即馬克思主義原理系、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系、思想道德教育系、近現代歷史系和研究生教研中心。
土地科學與技術學院:學院建設秉持“開放、融合、合作、協同”的辦學理念,對接國家需求,瞄準土地科技創新國際前沿,逐步打造成為土地科學與技術學科領域的原始創新基地和人才培養高地。在學科體系上,設有土地資源學、土地管理學、土地整治工程、土地信息技術等學科方向。

師資力量

據2017年10月學校官網介紹,中國農業大學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641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員)581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員)832人。研究生導師1398人,其中博士生導師810人。學校有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7人,“ 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2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2人,國家“973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15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 人選26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人選14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0人。聘請了包括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獲得者、“DNA之父”James Watson 和我國傑出的農業科學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內的一批國內外著名學者擔任名譽教授和客座教授。
中國科學院院士(專職)(5人):石元春李季倫吳常信陳文新武維華
中國工程院院士(專職)(7人):石元春、曾士邁汪懋華戴景瑞李寧康紹忠李德發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6人):李勝利、段長青、韓建國、曹兵海、楊寧、秦應和
教育部創新團隊(10個)
2004年:李保國團隊 土壤-作物系統中的過程模型與套用
2005年:張福鎖團隊 作物養分資源高效利用的根際調控機理
2006年:康紹忠團隊 農業節水與水資源高效利用
2007年:劉志勇團隊 主要農作物種質創新與分子育種
2008年:沈建忠團隊 動物源性食品安全檢測與控制技術
2009年:咼於明團隊 安全優質禽肉禽蛋高效生產的飼料營養新技術
2010年:彭友良團隊 重要作物病害控制的研究
2011年:楊 寧團隊 畜禽分子育種技術
2012年:韓魯佳團隊 農業生物質利用的工程基礎
2013年:李洪文團隊 保護性耕作技術與裝備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創新群體(6個)
2001年:李德發團隊 動物營養學
2002年:李 寧團隊 畜禽基因組學與分子數量遺傳學
2004年:武維華團隊 植物回響環境脅迫的信號傳導及基因表達調控團分子機理
2008年:張福鎖團隊 作物高效利用養分資源的根際調控機理
2011年:鞏志忠團隊 植物回響逆境脅迫的分子調控機理
2013年:康紹忠團隊 農業水轉化多過程驅動機制與效率提升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9人)
1994年:張福鎖
溫家寶來訪中國農業大學溫家寶來訪中國農業大學
1995年:彭友良 李曉林 武維華
1996年:李德發
1997年:李 寧 康紹忠
1998年:羅雲波
2000年:夏國良 張 勤
2001年:孟慶翔
2002年:楊 寧 楊 定 劉慶昌 鞏志忠
2003年:崔 勝 李大偉 沈建忠
2004年:劉志勇 咼於明
2005年:徐明良 譙仕彥
2007年:孫傳清 趙要風 鄭世軍
2008年:李召虎 彩萬志 楊漢春
2009年:倪中福 申建波
2010年:劉金華 金危危 郭 岩
2011年:任東濤 黃冠華
2012年:賴錦盛 楊淑華
2013年:傅 纓 江正強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據學校官網2014年8月信息顯示,學校有1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和2個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建成了23門國家精品課程和25門北京市精品課程,117項教材入選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擁有3個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5個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有生物學、化學兩個學科被列入“國家理科基礎學科研究和教育人才培養基地”。
國家級特色專業(14個):動物科學、電子信息工程、車輛工程、電氣工程及自動化、農村區域發展、農林經濟管理、食品質量與安全、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環境科學類、化學、動物醫學、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
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動物科學專業遺傳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吳常信)、機械設計製造系列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團隊(李偉)、昆蟲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彩萬志)、作物遺傳育種學教學團隊(劉慶昌)
北京市級教學團隊 (4個):生物化學教學團隊(劉國琴)、土壤和土地資源利用教學團隊(李保國)、農科基礎化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周志強)、生態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孫振鈞)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
時間
名稱
負責人
學院
2007
生命科學實驗教學中心
夏國良
生物學院
2009
食品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姜微波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2012
機械與農業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毛恩榮
工學院
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
時間
名稱
負責人
學院
2005
生命科學實驗教學中心
夏國良
生物學院
2006
化學實驗教學中心
周志強
理學院
2007
植物生產類實驗教學中心
劉慶昌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2009
食品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姜微波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2010
水利與土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李保明
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國家級精品課程(23門)
序號
課程名
負責人
所在學院
獲批年份
1
《獸醫寄生蟲學》
劉群
動物醫學院
2003年
2
《普通遺傳學》
劉慶昌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2004年
3
《動物系統解剖學》
陳耀星
動物醫學院
2004年
4
《動物育種學》
張沅
動物科技學院
2005年
5
《動物遺傳學》
吳常信
動物科技學院
2006年
6
《作物育種學》
孫其信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2006年
7
《機械製造工程學》
李偉
工學院
2006年
8
《獸醫免疫學》
楊漢春
動物醫學院
2007年
9
《普通昆蟲學》
彩萬志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2007年
10
《動物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滕可導
動物醫學院
2007年
11
《家畜繁殖學》
朱士恩
動物科技學院
2009年
12
《獸醫外科學》
林德貴
動物醫學院
2009年
13
《草地學》
韓建國
動物科技學院
2009年
14
《土壤學》
李保明
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2009年
15
《設施農業工程工藝》
李保明
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2009年
16
《獸醫寄生蟲學》
索勛
動物醫學院
2009年
17
《農業推廣學》
高啟傑
人文與發展學院
2009年
18
《觀賞植物采後生理與技術》
高俊平
農學院
2010年
19
《植物生物學》
邵小明
生物學院
2010年
20
《中獸醫學》
許劍琴
動物醫學院
2010年
21
《農業機械化生產學》
李洪文
工學院
2010年
22
《農業經濟學》
李秉龍
經濟管理學院
2010年
23
《農村社會學》
朱啟臻
網路學院
2010年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序號
教材名稱
主編姓名
立項機構
出版單位
1
實驗園藝學
韓振海
教育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動物營養與飼養學
張日俊
教育部
3
配合飼料生產工藝與加工技術
龔利敏
教育部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4
家禽生產學 *
楊 寧
教育部
中國農業出版社
5
農業水資源利用與管理
左 強
教育部
高等教育出版社
6
綠色食品
孟凡喬
教育部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7
農業項目投資評估*
楊秋林
教育部
中國農業出版社
8
農業總論*
胡躍高
教育部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9
土地信息系統*
朱德海
教育部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10
作物化控原理與技術
田曉莉
教育部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11
食品製造機械與設備
崔建雲
教育部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12
農業裝備系統最佳化
張東興
教育部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13
農業工程規劃與設計
李保明
教育部
14
設施農業工程工藝學
李保明
教育部
中國農業出版社
15
農牧業生產基礎
施正香
教育部
中國農業出版社
16
食品生物技術導論
羅雲波
教育部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17
農業機械與設備
宋建農
教育部
中國農業出版社
18
草坪科學與管理
胡 林
教育部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19
農業經濟學
譚向勇
教育部
山西經濟出版社
20
有機農業概論
杜相革
教育部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 教學成果
歷屆國家級北京市級教學成果獎一覽表
序號
成果名稱
等級
年度
1
在“教學-科研-推廣”中建立農科實踐教學體系
國家特等
1989年
2
勇於開拓、不斷創新、植病流行學,免疫學的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
北京市級
3
《蔬菜采後生理學》等課程的改革與實踐
國家二等
1993年
4
“基礎+模組”農科本科教學模式的研究
市一等
5
報效祖國,勇挑教改重擔,面向未來,趕超世界水平
市一等
6
在農業工程院校培養高層次力學人才
市一等
7
“教學、生產、實驗”三結合實踐教學體系的創建
國家二等
1997年
8
植物形態解剖學課程建設與改革
國家二等
9
創建兩段式培養模式和三平台課程體系,培養高素質的農業本科人才
國家一等
2001年
10
普通高等農林院校教學工作評價研究與實踐
國家二等
11
園藝專業果樹學骨幹課程模組式組合教學體系及系列教材建設
市一等
12
液壓傳動教學實驗計算機控制
市一等
13
工程製圖計算機化教改試驗及推廣
市一等
14
農業院校機械工程專業製造類課程改革與實踐
市一等
15
“高等學校教材工作信息系統”網站建設
市一等
16
農業工程大類本科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國家二等
2005年
17
農林科“雙基”實驗室資源最佳化配置與運行機制的研究與實踐
國家二等
18
農業工程大類本科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北京市一等
19
植物生物學課程全方位的系統建設
北京市一等
20
園藝植物病蟲害案例庫建設及其教學套用
北京市一等
21
創建‘兩體系、三層次、模組化’教學體系 培養植物生產類本科創新人才
國家二等
2009年
22
構建國際化教育教學平台 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人才
國家二等
23
創建“兩體系、三層次、模組化”教學體系 培養植物生產類本科創新人才
北京一等
24
生物化學課程實施多方位改革與實踐
北京一等
25
農業院校工科實踐教學體系與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北京一等
26
構建國際化教育教學平台,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人才
北京一等
  • 學生成績
2008年-2014年,學校本科生在各類創新項目支持下,共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212篇,其中Science 1篇,SCI183篇,EI23篇,ISTP5篇;發明專利127項,實用新型專利16項,外觀設計專利9項;學生獲省部級及以上學科競賽獎勵1029項。學校總計有19篇博士學位論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在全國高校中位居前列。
2011年,學生在國際、國家級學科競賽中取得了特等獎8項、一等獎11項、二等獎42項、三等獎60項、鼓勵獎7項,北京市競賽獎勵56項。

學科建設

據學校官網2017年10月信息顯示,中國農業大學具備培養學士、碩士、博士的完整教育體系。學校擁有6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6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0個北京市重點學科,農業部重點學科11個;學校擁有15個博士後流動站,20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5 個博士學位授權點,2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4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9個專業 學位類型,33個專業學位領域;65個本科專業,其中生物學、化學兩個學科被列入“國家理科基礎學科研究和教育人才培養基地”。全日制本科生11395名,全日制研究生7661名,其中全日制碩士研究生4478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183名;在站博士後研究人員215名。
2018年5月,獲準開展學位授權自主審核。
  •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
生物學、農業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作物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畜牧學、獸醫學、草學
  • 碩博學位授予
序號
學科門類
一級學科
學科名稱
授權等級
1
農學
作物學
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
博士
作物遺傳育種
博士
種子科學與技術*
博士
作物生理學*
博士
2
園藝學
果樹學
博士
蔬菜學
博士
茶學
博士
觀賞園藝*
博士
3
農業資源與環境
土壤學
博士
植物營養學
博士
土地利用與信息技術*
博士
農業氣象學*
博士
生物質工程*
博士
4
植物保護
植物病理學
博士
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
博士
農藥學可授農學、理學學位
博士
植物檢疫與農業生態健康*
博士
農產品安全*
博士
5
畜牧學
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
博士
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
博士
特種經濟動物飼養含蠶蜂
博士
畜牧生物工程*
博士
6
獸醫學
基礎獸醫學
博士
預防獸醫學
博士
臨床獸醫學
博士
獸醫生物工程*
博士
獸醫公共衛生*
博士
7
林學
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
博士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博士
8
草學
草學
博士
9
工學
力學
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
碩士
固體力學
碩士
流體力學
碩士
工程力學
碩士
10
機械工程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博士
機械電子工程
博士
機械設計及理論
博士
車輛工程
博士
11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工程熱物理
碩士
熱能工程
碩士
動力機械及工程
碩士
流體機械及工程
碩士
製冷及低溫工程
碩士
化工過程機械
碩士
12
電氣工程
電機與電器
碩士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碩士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
碩士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碩士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
碩士
13
信息與通信工程
通信與信息系統
碩士
信號與信息處理
碩士
14
控制科學與工程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碩士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碩士
系統工程
碩士
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
碩士
導航、制導與控制
碩士
15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系統結構
碩士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碩士
計算機套用技術
碩士
16
土木工程
岩土工程
碩士
結構工程
碩士
市政工程
碩士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
碩士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碩士
橋樑與隧道工程
碩士
17
水利工程
水文學及水資源
博士
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
博士
水工結構工程
博士
水利水電工程
博士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博士
18
交通運輸工程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
碩士
19
農業工程
農業機械化工程
博士
農業水土工程
博士
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
博士
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
博士
農業信息化技術*
博士
水動力學與水力機械*
博士
20
環境科學與工程
環境科學
博士
環境工程
博士
21
食品科學與工程
食品科學
博士
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博士
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博士
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博士
食品生物技術*
博士
營養與食品安全*
博士
22
城鄉規劃學
城市規劃與設計
碩士
23
軟體工程
軟體工程
碩士
24
理學
數學
基礎數學
碩士
計算數學
碩士
機率論與數理統計
碩士
套用數學
碩士
運籌學與控制論
碩士
25
化學
無機化學
博士
分析化學
博士
有機化學
博士
物理化學含:化學物理
博士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博士
26
地理學
自然地理學
碩士
人文地理學
碩士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碩士
27
大氣科學
氣象學
碩士
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
碩士
28
生物學
植物學
博士
動物學
博士
生理學
博士
水生生物學
博士
微生物學
博士
神經生物學
博士
遺傳學
博士
發育生物學
博士
細胞生物學
博士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博士
生物物理學
博士
生物信息學*
博士
29
科學技術史
科學技術史
碩士
30
生態學
生態學
博士
31
管理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管理科學與工程
博士
城鎮管理與區域規劃*
博士
運籌與管理*
博士
32
工商管理
會計學
碩士
企業管理含財務管理學、市場行銷學、人力資源管理學
碩士
旅遊管理
碩士
技術經濟及管理
碩士
33
農林經濟管理
農業經濟管理
博士
林業經濟管理
博士
農業經濟史*
博士
34
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博士
社會醫學及衛生事業管理
博士
教育經濟與管理
博士
社會保障
博士
土地資源管理
博士
農村發展與管理*
博士
35
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圖書館學
碩士
情報學
碩士
檔案學
碩士
36
經濟學
套用經濟學
國民經濟學
博士
區域經濟學
博士
財政學含:稅收學
博士
金融學含保險學
博士
產業經濟學
博士
國際貿易學
博士
勞動經濟學
博士
統計學
博士
數量經濟學
博士
國防經濟
博士
37
法學
法學
法學理論
碩士
法律史
碩士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碩士
刑法學
碩士
民商法學含勞動法學、社會保障法學
碩士
訴訟法學
碩士
經濟法學
碩士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碩士
國際法學含國際公法學、國際私法學、國際經濟法學
碩士
軍事法學
碩士
38
社會學
社會學
碩士
人口學
碩士
人類學
碩士
民俗學含:中國民間文學
碩士
39
馬克思主義理論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碩士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碩士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碩士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碩士
思想政治教育
碩士
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
碩士
40
醫學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
碩士
41
哲學
哲學
科學技術哲學
碩士
42
文學
外國語言文學
英語語言文學
碩士
43
新聞傳播學
傳播學
碩士
註:“*” 表示在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範圍內自主設定學科(共20個)
博士後流動站
序號
流動站(一級學科)
專業(二級學科)
所屬學院
1
作物學
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作物遺傳育種學
種子科學與技術
作物生理學
2
園藝學
果樹學
蔬菜學
茶學
觀賞園藝
3
農業資源與環境
土壤學
資源與環境學院
植物營養學
土地利用與信息技術
農業氣象學
生物質工程
4
植物保護
植物病理學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
植物檢疫與生態健康
農藥學
理學院
農產品安全
5
畜牧學
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
動物科技學院
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
特種經濟動物飼養(含蠶蜂)
畜牧生物工程
6
獸醫學
基礎獸醫學
動物醫學院
預防獸醫學
臨床獸醫學
獸醫生物工程
獸醫公共衛生
7
草學
草學
動物科技學院
8
機械工程
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
工學院
機械電子工程
機械設計及理論
車輛工程
9
農業工程
農業機械化工程
工學院
農業裝備工程
農業水土工程
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
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
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農業信息化技術
水動力學與水利機械
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10
食品科學與工程
食品科學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食品生物技術
營養與食品安全
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工學院
11
生物學
植物學
生物學院
動物學
生理學
水生生物學
微生物學
神經生物學
遺傳學
發育生物學
細胞生物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生物信息學
生物物理學
理學院
12
生態學
生態學
資源與環境學院
13
管理科學與工程
管理科學與工程
經濟管理學院
城鎮管理與區域規劃
運籌與管理
14
農林經濟管理
農業經濟管理
經濟管理學院
林業經濟管理
農業經濟史
  • 重點學科
國家重點學科
一級學科
二級學科
培育學科
一級學科名稱
覆蓋二級學科
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
作物遺傳育種學
植物病理學
植物學
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
農藥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農業資源與環境
(2012年更名)
土壤學
植物營養學
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
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
草業科學
特種經濟動物飼養
基礎獸醫學
預防獸醫學
臨床獸醫學
農業工程
農業機械化工程
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
農業水土工程
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
  • 學科評估
截至2012年5月,學校有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環境/生態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化學、微生物學、工程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和臨床醫學等9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
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2017年)
序號一級學科代碼一級學科名稱評估結果位次百分位
1
0828
農業工程
A+
前2%或前2名
2
0832
食品科學與工程
A+
前2%或前2名
3
0901
作物學
A+
前2%或前2名
4
0905
畜牧學
A+
前2%或前2名
5
0906
獸醫學
A+
前2%或前2名
6
0909
草學
A+
前2%或前2名
7
0710
生物學
A
2%~5%
8
0903
農業資源與環境
A-
5%~10%
9
0904
植物保護
A-
5%~10%
10
0713
生態學
B+
10%~20%
11
0815
水利工程
B+
10%~20%
12
0902
園藝學
B+
10%~20%
13
1203
農林經濟管理
B+
10%~20%
14
1204
公共管理
B+
10%~20%
15
0303
社會學
B
20%~30%
16
0802
機械工程
B
20%~30%
17
0830
環境科學與工程
B
20%~30%
18
081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B-
30%~40%
19
1202
工商管理
B-
30%~40%
20
0703
化學
C+
40%~50%
21
0701
數學
C
50%~60%
22
0305
馬克思主義理論
C-
60%~70%
23
0808
電氣工程
C-
60%~70%
24
0814
土木工程
C-
60%~70%
25
1205
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C-
60%~70%

國際交流

據學校官網2017年10月信息顯示,中國農業大學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努力擴大開放,加速國際化進程。學校與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荷蘭、挪威、丹麥、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俄羅斯、以色列、坦尚尼亞、幾內亞等41個國家和地區的209所大學、研究單位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校內設有與美國普度大學、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等合作的11個聯合研究中心,還設有國際學院、中德綜合農業發展中心、中以國際農業培訓中心等國際教育、科研與培訓機構。學校十分重視培養本科生的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與海外大學廣泛開展交換生項目、短期交流項目、交換實習項目等各類本科生交流項目。學校與美國的康奈爾大學、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普度大學、伊利諾依大學、奧本大學,加拿大的滑鐵盧大學、阿爾伯特大學等國外著名高校在互認學分的前提下開展各種形式的本科生聯合培養項目。

學校排名

學校在《2007中國大學評價》編制的2007中國大學自然科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二十五,2007中國大學社會科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八十四,2007中國大學理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23。在武書連主持的《2011中國大學評價》中,綜合排名第十八名。
學校在上海交通大學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發布“2011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位於“2011世界五百強大學”中國8-12名,世界301-400名。武書連2012中國一流大學名單(共19所)中,位於第十四位。中國校友會網2012中國大學排行榜100強中,位於第二十六位。2013年中國校友會網大學排名,中國農業大學排名第28位。2013年發布的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中,在兩岸四地高校中列第24位,大陸高校中列第11位。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 校徽
中國農業大學校徽的色彩是植物的綠色,體現農業特點,象徵生機勃勃蓄勢待發。盾形代表堅固、穩重和持久;鍬和犁的形態體現培養人才的治學理念。且從整體上表現“頂天立地”,上部象徵進取和開放,下部表現面向社會的辦學主旨。以手繪農科大校門和“1905”表示學校始源。以托舉狀的麥穗寓意托舉農業未來的重任;麥穗和齒輪代表農科和工科;書本圖案代表傳播知識、培育英才,還象徵翱翔的海鷗。
  • 校歌
《金色的希望》
確定時間2005年7月
歌詞:
(女)戴上我們的校徽,就懷揣一片綠色的嚮往。
(男)走進我們的課堂,就走進田野金色的希望。
(女)翻開我們的書本,就聞到五穀淡淡的清香。
(男)走出我們的校門,就擔起天下飽暖和安康。
(合)啊,燕山腳下,書聲琅琅。啊,桃李滿園,天高地廣。
今天我們在這裡奮發向上,
明天我們從這裡鋪開那萬里春光。
  • 校風
團結、樸實、求是、創新
釋意:
“團結”原意主旨是為了集中力量實現共同的理想或任務而聯合起來。這裡主要是指學校要有團結合作的精神風貌,就是要通過共同理想、共同目標凝聚廣大師生員工信念,在學校中形成自由的學術氛圍、和諧的人際關係、良好的協作機制,共同推進學校事業的不斷發展。
“樸實”原意主旨為質樸誠實、純真樸實。這裡是寄寓中國農業大學學子繼承民族優秀品質,在教學科研工作中作到樸實無華,體現出農大百年積澱的精神。
“求是”一語,最早見於《漢書·河間獻王傳》。唐代訓詁學家顏師古曾注釋為:“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所謂“實事求是”就是指人們在占有大量、全面、系統的事實材料的基礎上,研究和探索進而發現其中包含的客觀規律性。“求是”就是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尊重事實,真正把握事物內部的客觀規律。
“創新”是現代科學精神的精髓。它被稱作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是發展的動力和教育的靈魂。
(領導關懷圖冊圖片來源:)
  • 校訓
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
釋意: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是屈原《離騷》中的名句,其中所寓含了深沉的憂患意識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幾千年來一直感動並激勵著中國知識分子為國為民殫精竭智。“民生之多艱”是中國的農情,也是中國的國情,中國農業大學以農立校,國富民殷、強農為本,是中國農業大學的追求。數代農大人情系鄉土,憂患蒼生,為實現中國人千百年來的溫飽和富庶之夢不遺餘力。以“解”代“哀”,以此為己任的大氣取代了原句中的悲戚之氣,恰切地表現了中國農業大學有別於其他高校的獨特性。

社團活動

據學校官網2014年8月信息顯示,學校有75個學生社團,包含公益類、理論學術類、科技實踐類、文化藝術類、體育類等多種類型。學校登山隊的成員曾代表當代大學生成為奧運珠峰火炬手;農村發展研究會、摯友社被評為“全國優秀學生社團”。中國農業大學橄欖球隊是中國大陸第一支橄欖球隊,多次代表國家參加國際比賽。
2010年11月,在廣州亞運會上,以學校學生為主的中國橄欖球女隊奪得銀牌,男隊獲得第四名。2012年,學校足球隊獲得全國大學生足球聯賽北區冠軍。田徑隊也在北京高校頂級比賽中多人多次獲得冠軍,在全國大學生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經過多年努力,學校藝術教育蓬勃發展,在藝術教育、藝術團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學校有建制完善的大學生藝術團,包括合唱團、管樂團、舞蹈團、戲劇團、民樂團和弦樂團。其中,學校合唱團、管樂團先後成為北京市大學生藝術團。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校長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張東軍(兼)、錢學軍
黨委副書記
秦世成、寧秋婭
副校長

歷任領導

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
監督
1909.04-1912.02
監督
1912.02-1912.05
北京大學校農科大學
學長
1912.05-1913.01
學長
1913.01-1914.02
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
校長
1914.02-1917.07
校長
1917.07-1920.09
校長
1920.09-1922.11
代理校長
許璇
1922.11-1922.12
校長
1922.12-1923.03
國立北京農業大學
校長
章士釗
1923.03-1924.04
校長
沈步洲
1924.04-1924.08
代理校長
廖訓矩
1924.08-1924.11
校長
許璇
1924.11-1925.04
校長(未就職)
張明綸
1925.04-1925.05
校長(兼)
1925.05-1926.01
校長(未就職)
1926.01-1926.07
代理校長
許璇
1926.07-1926.11
校長
許璇
1926.11-1927.08
國立京師大學校農科
代理學長
1927.08-1928.08
代理院長
1928.11-1929.03
院長
董時進
1929.03-1929.09
院長
蕭瑜
1929.09-1930.07
代理院長(未就職)
劉拓
1930.07-1931.04
院長
許璇
1931.04-1931.10
代理院長
董時進
1931.10-1931.12
代理院長
虞振鏞
1931.12-1932.01
院長(兼)
沈尹默
1932.01-1932.05
院長
曾濟寬
1932.05-1932.10
院長
劉運籌
1932.10-1937.01
代理院長(兼)
徐誦明
1937.01-1937.05
院長
周建侯
1937.05-1937.09
國立西安臨時大學農學院
院長
周建侯
1937.09-1938.04
國立西北聯合大學農學院
院長
周建侯
1938.04-1938.07
國立北京大學農學院
院長
俞大紱
1946.07-1949.09
國立清華大學農學院
院長
湯佩松
1946.05-1949.09
北方大學農學院
院長
樂天宇
1947.03-1948.11
華北大學農學院
院長
樂天宇
1948.11-1949.09
淪陷區日偽“北京大學”農學院
院長
龐敦敏
1938.02-1942.--
院長(兼)
錢稻孫
1942.---1943.07
院長
蔣丙然
1943.07-1945.08
北京農業大學
校長(主任委員)
樂天宇
1949.12-1951.03
校長
孫曉村
1951.03-1960.01
校長
陳漫遠
1960.01-1963.11
校長
1964.06-1967.06
(革委會主任)
馮興旺(學生)
1967.06-1970.01
校長(革委會負責人)
1970.09-1971.09
延安大學
校長(合校領導小組組長)
張維城
1971.09-1972.05
校長(革委會核心小組組長)
張維城
1972.05-1973.04
華北農業大學
校長(核心領導小組組長)
1973.04-1978.11
北京農業大學
校長(核心領導小組組長)
高鵬先
1978.11-1980.01
校長
俞大紱
1980.01-1982.12
校長
安 民
1982.12-1987.05
校長
1987.05-1995.08
北京機械化農業學院
校長
張省三(兼)
1952.10-1952.12
校長
1952.12--------
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
校長
徐覺非
--------1959.09
校長
1959.09-1961.09
校長
王更生(代)
1961.09-1963.06
校長
佟磊
1963.06-1966.05
北京市、八機部工作組組長
1966.05-1966.07
臨時革委會主任
董榮臣
1966.07-1966.10
軍訓團團長
周放
1967.03-1967.08
四川農機學院
革委會主任(軍宣隊)
宋連山
1968.03-1970.09
革委會主任
1972.06--------
重慶農業機械化學院
革委會主任
肖澤西
--------1978.11
華北農業機械化學院
校長
1978.03--------
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
校長
--------1982.06
校長
1982.06-1984.08
校長
1984.08--------
北京農業工程大學
校長
--------1995.09
中國農業大學
校長
1995.08-1998.09
校長
1998.09-2002.04
校長
2002.04-2007.01
校長
柯炳生
2008.01--至今
北京農業大學
總支書記
1949.12-1951.03
總支書記
1951.04-1951.11
總支書記
李開鼎
1951.11-1953.02
總支書記
周大澄
1953.03-1955.04
總支書記
吳汝焯
1955.04-1956.05
書記
施平
1956.05-1960.01
書記
1960.01-1963.11
代理書記
1963.12-1964.04
書記
1964.04-1967.06
延安大學
核心小組組長
1972.05-1973.04
華北農業大學
核心領導小組組長
1973.04-1978.11
北京農業大學
核心領導小組組長
1978.11-1980.01
臨時黨委
1980.01-1982.12
臨時黨委
朱榮(兼)
1982.12-1985.05
書記
1985.05-1995.09
北京機械化農業學院
書記
1952.09-1953.01
書記
孫景魯
1953.01--------
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
書記
孫景魯
--------1954.11
書記
徐香圃
1954.11-1957.03
書記
孫景魯
1957.03-1958.05
書記
1958.05-1959.09
書記
1959.09-1960.09
書記
王更生
1960.09-1966.05
書記
1966.05-1966.07
臨時黨委書記
1966.07-1966.10
四川農機學院
核心組組長(軍宣隊)
李伯順
1970.10-1973.04
臨時黨委書記
1972.06--------
重慶農業機械化學院
臨時黨委書記
--------1978.12
華北農業機械化學院
書記
1978.03--------
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
書記
--------1982.11
書記
1982.11-1984.08
書記
艾蔭謙
1984.08--------
北京農業工程大學
書記
艾蔭謙
--------1995.09
中國農業大學
書記
艾蔭謙
1995.09-1998.09
書記
1998.09-2002.04
書記
瞿振元
2002.04-2013.07
書記
姜沛民
2013.01-至今

校園環境

據學校2014年8月官網顯示,中國農業大學占地面積1297882平米、校舍面積1209125平米;建設有中國農業大學圖書館、奧運體育館和文化藝術館等標誌性建築。
中國農業大學圖書館由東館(原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圖書館)和西館(原北京農業大學圖書館)組成。根據國家科學數字圖書館的資料顯示,合併後圖書館的總面積為21550平方米。其中東館9550平方米;西館12000平方米。
奧運體育館位於東校區中心位置,於2007年6月建成並投入使用。體育館占地面積13900㎡,總建築面積達23950㎡,設計坐席8600個,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摔跤比賽場館和北京殘奧會坐式排球比賽場館,為六所大學奧運賽館之一,曾在奧運會期間誕生18塊金牌,金牌總數僅次於鳥巢和水立方;殘奧會期間,又誕生了兩塊殘奧金牌,成為名副其實的"金牌福地",已逐漸成為學校體育與文化活動中心。
文化藝術館位於東校區奧運場館內,占地面積380平方米,向學校師生和社會公眾免費開放。於2009年6月6日開館,長期展出藝術大師以及校內師生們的藝術作品,其展覽內容涉及書法、繪畫、攝影、手工藝品、技藝類等,已承辦52期展覽,作為奧運物質遺產利用和文化藝術傳承的全新探索,文化藝術館成為中國農業大學文化建設的重要場所。

歷屆英才

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組織部部長
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曾任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
原水利部部長
著名土壤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農業工程教育家,中國高等農業院校農業工程學科及農業工程教育事業的開拓者,中國工程院院士
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動物遺傳育種學家、畜牧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玉米遺傳育種學家,農業教育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資源環境與糧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病毒學與生物技術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農科院植保所所長、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
植物表觀遺傳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中國微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蔬菜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昆蟲學會會士,河北大學校長
土壤學家,西南大學名譽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植物生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
細胞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植物病理學家,中國植物病害流行學和植物保護系統工程學的創始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董事長
大北農集團董事長
林學家、森林生態學家
動物繁殖學家、動物繁殖生理學家,中國動物繁殖生理學奠基人之一
茶學家、茶學教育家
畜牧學家,教育家,中國現代養豬學奠基人之一
果樹學家、園藝教育家、棗樹專家
養馬學家,教育家,中國馬匹人工授精技術奠基人之一
梁憶冰
著名經濟學家,中國檢驗檢疫專家
教育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中央紀委監察部副部長
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黨組成員、院機關黨委書記
鄧小剛
四川省委副書記
山西省委常委、大同市委書記,山西省御河河長
蒙牛集團總裁
註:表格參考資料內容來源於中文百科和中國農業大學校友官網

學校地址

  • 東校區
北京市海淀區清華東路17號
郵編:100083
  • 西校區
北京市海淀區圓明園西路2號
郵編:100193
  • 煙臺校區
山東省煙臺市萊山區濱海中路2006號
郵編:26467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