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汪懋華,1932年11月11日出生於廣東省興寧縣。1956年畢業於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農機系,後經選派考取留蘇預備研究生。1958年10月,他赴莫斯科農業機械化與電氣化學院,攻讀農業電氣化專業研究生學位。在前蘇聯著名的電力拖動與自動化學者納扎洛夫院士指導下,完成研究生學位課程,1962年6月汪懋華獲得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
汪懋華回國後到母校任教。1985年開始,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農業機械化與農業經濟學科評議組”、“農業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兼第一召集人,參與了中國高等學校和科研單位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及學科專業目錄調整的研究。提出與國際科技發展相接軌的完整的農業工程學科體系改革方案。1987年7月受聘為教授。
1991年1月受國家教委選派到曼谷亞洲理工學院任教授,講學和指導研究生工作兩年。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世紀90年代初、中期,先後擔任聯合國糧農組織農業工程專家組成員、國際農業工程協會農村電氣化與能源分會副理事長、義大利波洛尼亞國際農業機械化發展戰略俱樂部特約成員和英國農業工程師學會高級會士、亞洲農業工程協會終生會員、美國農業工程師學會會員等,並先後受聘為英國CAB《農業工程文摘》、荷蘭Elsevier 出版社《計算機與電子學農業套用》、英國《食品控制》、韓國《農業生物系統工程》、曼谷《亞洲農業工程協會學報》等學術刊物國際諮詢編委。
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個人成就
農業研究
農業工程學科的開拓者
1953年1月,汪懋華和同學37人在中央林業部安排下,來到華南農墾局下屬的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參加拖拉機墾荒,汪懋華第一次真正接觸了現代大型拖拉機和農業機械的實踐。
1985年2月,汪懋華受聘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農業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兼“農業經濟、農業工程”學科組召集人,隨即參與了中國高等學校和科研單位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及學科專業目錄調整的研究。他多次主持了研討會,在工作中緊密依靠老一代專家學者,團結中、青年學術骨幹,根據國內外農業工程科學技術和教育發展的最新趨勢,提出了一個適於中國國情發展需求,與國際科技發展相接軌的完整的農業工程學科體系改革方案。
1997年中國農業工程高等教育作為國家學科結構體系中的工科門類下屬一級學科,涵蓋著包括農業機械化工程、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農業水土工程、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4個二級學科,是國民經濟發展影響重大的綜合性學科。
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學科開創者
20世紀70年代初,隨著電子科技的突破性發展,汪懋華敏感意識到信息技術帶動新技術革命浪潮的到來。1978年,在汪懋華努力下,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成立了自動化研究室,這是中國農業高等院校第一個自動化實驗室。
1988年,他帶領研究生在國內率先研製成功微電腦孵化機控制器,隨後又發展成為二級分散式孵化廳控制系統。該課題於1993年和1995年兩次獲北京科技進步三等獎。採用這項科研成果生產的新型孵化機,在1993年獲國家星火科技進步獎,1995年獲國家新產品獎。
“精細農業”研究的先驅
20世紀90年代中期,汪懋華根據國際農業工程的發展趨勢,帶領自己團隊將學科發展方向定位在“精細農業”智慧型信息技術與系統集成研究這個全新領域。他在中國率先傳播了這一技術思想,科學地介紹了已開發國家迅速發展中的相關工程科技與系統集成技術的研究進展,促進和直接參與組織了在中國精細農業示範套用的早期實踐。帶頭開展了有關研究開發工作。2000年,“現代精細農業系統集成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中國農業大學成立,汪懋華任學術委員會主任。2000年,汪懋華直接參與了北京小湯山精細農業示範園區的規劃和建設。
學術思想
現代“精細農業”理念的實質:是一種基於信息和知識最佳化農作實踐管理的集成系統,是農業生產管理中的現代信息技術套用的革命。他認為“精耕細作”是中華民族傳統農業的精華。中國傳統農業提倡“精耕細作”,比如勤勞的農民種植一小塊土地,經常很早起來到自己農田巡查獲取信息,看到一小塊土地比較高灌不上水,就會把它平整,那一塊土地雜草集中,就會把它鋤掉。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精明的農戶基於視角信息和豐富的農作管理經驗進行變數農作的早期實踐。
學術著作
近十多年來,先後在中國及其他國家學術刊物上發表有關農業與農業工程發展研究、學科建設與教學改革、專業研究論文約150篇,主編或副主編專著約15冊。
《汪懋華文集》精選了汪懋華院士1983-2012年間在學術期刊、會議論文集、學術報告會、報刊等發表的論文74篇,分為4個部分:農業工程科技教育發展研究、信息科技與農業信息化發展研究、精細農業發展與科技研究、電子信息科技農業套用研究。論文展示了汪懋華院士對中國農業工程教育體系建設與改革的探索和思考,多角度反映了汪懋華院士在農業電子與信息化技術、精細農業關鍵技術研究與系統集成等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論文中所體現的科學理論與方法體系對於科學研究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
社會職務
1962年6月,汪懋華獲蘇聯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後回到母校任教,先後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校科研處、研究生處處長。1984年至1990年曾任原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副校長。1987年後任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名譽理事長和中國農業機械學會四、五屆副理事長和六屆以後名譽理事長,中國農學會和原子能農學會常務理事。
個人榮譽
2006年,由於汪懋華對國際農業工程科技事業和職業活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德國波恩國際農業工程協會第十六屆世界大會授予汪懋華國際農業工程協會會士的榮譽稱號。
2013年11月3日,由中國農業機械學會主辦,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承辦的中國農業機械學會成立50周年紀念大會暨2013中國農業機械學會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行。汪懋華教授榮獲“中國農業機械發展終身榮譽獎”。
人物評價
中國工程院:(汪懋華)是國際知名的中國農業工程專家和中國農業工程學科專業建設學術帶頭人。
人民網:汪懋華院士是中國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學科的主要創建人之一,專長於智慧型化電子信息高新技術農業套用研究。
中國科技成果雜誌:(汪懋華)是當代中國高等院校農業工程學科建設與教育事業的開拓者之一,對中國農業工程學科的體系建立建設,發展和推進教學改革,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