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的發展

中國教育的發展

《中國教育的發展》是蔡元培所著作品,出自於《蔡元培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國教育的發展
  • 作者蔡元培
  • 作品出處:蔡元培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者簡介,作品原文,出處,

作者簡介

蔡元培(1868—1940),字孑民,浙江紹興人。 早年投身科舉,26歲被取為進士,隨即被授為翰林院庶吉士。戊戌變法失敗後,南下從事新教育事業。1902年在上海發起成立中國教育會,1904年創建革命團體——光復會,1905年加入同盟會,被委任為同盟會上海分會會長。1907年赴德國留學。中華民國成立後,出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總長。二次革命失敗後流亡歐洲,1916年底被任命為北京大學校長,對北大進行整頓和改革。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先後擔任大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1932年底與宋慶齡、楊杏佛等在上海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任副會長。抗日戰爭爆發後,避居香港,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作品原文

要研究中國教育的發展,首先,有必要對早期的歷史作些回顧。早在遠古時代,中國的聖哲賢君就非常關心教育問題。他們在治理國家、造福人群的過程中,由於碰到了種種困難,才逐步認識到要使國家達到大治,必須把注意力移向有利於國家前途的教育問題上。
教育問題是舜迫切關心的一個問題。據史家記載,他是有史以來第一個任命一位“司徒”,在最基本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方面進行教育的聖人。在教會人們耕作收穫、教會他們種植五穀以後,舜命令契教導人們“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是孟子在舜死後兩千年記錄下來的。雖然這句話的根據無可稽考,但是這一史料,仍具有重要的價值,因為它是古典文獻中關於我國遠古時代教育的最早論述。我們從中還可以獲知另一個史實,它可以使我們進一步了解古代教育的發展。據記載,舜說:“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顯而易見,他認為“樂”在調諧年青人的感情方面是頗有益處的,它是一種陶冶性情的訓練。這看來是一種必然的發展。其時間遠在公元前二十三世紀。當時,教育的主要課題,一方面是強調道德義務,另一方面是培養人們種種善良正直的習性。這就是:為做一個良好的人而進行道德教育,為做一個有德性的人而進行社會教育。這兩種思想互相融匯,目的在於建立一種和諧的社會關係。我國古代教育家為此而孜孜努力,實際上也實現了這一目標。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出處

此文出自《蔡元培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