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提籃橋監獄

上海市提籃橋監獄

上海市提籃橋監獄,坐落於華德路117號(今長陽路147號),原是外國殖民主義侵略中國,侵犯中國司法主權的產物。這座監獄最早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始建於1901年,由英國駐新加坡工程處設計中標,當年年底動工興建,啟用於1903年5月。2013年,在迎來首名囚犯的110年後,這個監獄將被關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市提籃橋監獄
  • 外文名:Shanghai Tilanqiao prison
  • 建造時間: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
  • 啟用時間: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
  • 占地面積:四萬餘平方米
  • 地址:上海市虹口區長陽路147號
  • 始建機構: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
  • 關閉時間:2013年
歷史,發展,規模,關押對象,監獄文化,影視基地,書籍,關閉事宜,地理位置,

歷史

1895年,上海公共租界各巡捕房的囚室擁擠不堪,在1895年11月,工部局警務總監唐納·麥肯齊拿著一張草圖找到董事會,建議新建一座監獄,還附上一張草圖,造價約6萬兩銀子。
中國正在興建的現代監獄大都以英國倫敦的本頓維爾監獄(Prison Pentonville)為藍本,而提籃橋的設計者則“獨樹一幟”,參考了美國監獄的布局——兩排囚室背靠背,用鏤空的鐵柵取代密閉的木門。
董事會召開會議後,批准了麥肯齊的請求,為此,工部局買下了第一塊土地,占地22畝,地籍編號BC2134,每畝作價3250兩銀子。
1901年,經過公開招標,由英國駐新加坡工程處設計中標,彼時的租界內各巡捕房監舍老舊、擁擠不堪,管理者急需一座符合西方監獄管理標準、擁有現代化設施的新式監獄。
1901年在今保定路長陽路舟山路、昆明路內地塊破土動工,占地約四萬餘平方米。起初有兩幢監房,按美國監獄樣式設計,每層60間,背靠背排列,每排監房有鐵門,1903年建成。
竣工後的新監獄被命名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務處監獄”。因地處提籃橋地區,此後百餘年間,上海居民更習慣於稱其為“提籃橋監獄”。提籃橋,在上海也成為監獄的代名詞。
1928年起,提籃橋監獄陸續建起一批五層高的監樓,同樣是由外國人設計,經租界工部局審定,在報刊上登招標廣告,提出具體設計要求,供承建商投標承攬。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監獄,作為新中國的刑罰執行機關。1949年5月始稱“上海市人民法院監獄”,1951年8月改名為“上海市監獄”。

發展

提籃橋監獄自啟用以來,到1949年5月間,先後經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日本人、汪偽政府和國民政府的管理。監獄最初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務處監獄”,1942年1月,改名為“上海共同租界工部局華德路刑務所”。1943年8月,汪偽政府接管,改稱“司法行政部直轄上海監獄”。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接管,仍稱“司法行政部直轄上海監獄”。俗稱華德路監獄、提籃橋監獄、外國牢監和西牢等。抗戰勝利後,提籃橋監獄先後關押過數百名日本戰犯,內有日本駐台灣總督安藤利吉大將、日本駐香港總督田中久一中將、南京大屠殺的主犯谷壽夫中將、日本駐台灣第10軍區軍參謀長諫山春樹中將等。1946年初盟軍美國軍隊曾於在獄內設立軍事法庭,審判過47名日本戰犯。系抗戰勝利後,在中國境內最早審判日本戰犯的場所。為此,1997年8月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提籃橋監獄日本戰犯關押、審判、執行處已列為“上海市抗日紀念地”,並立碑存史。
上海市提籃橋監獄上海市提籃橋監獄
監獄初期主要由英國人統治,看守主要是印度人,是外國統治者監禁中國人的監獄。獄內民族歧視嚴重,等級森嚴。1930年前後始招收中國籍看守。監獄對犯人公開使用肉刑,體罰虐待,生活條件極差,犯人死亡率很高。1943年8月,汪偽政府接管監獄,開始由中國人管理,獄內各種司法文書表冊由英文改為中文。當時全監4561名犯人中患有各種疾病的有1068人,當月死亡43人。翌年1月,監獄當局在日本人的指使下,抽調500餘名犯人,去浙江嵊泗為日軍修築軍事設施,由於勞役繁重和日軍殘酷虐待,犯人傷亡慘重,還有50多人雙目失明。1947年11月,監獄當局剋扣囚糧,犯人發生騷亂,此事曾轟動上海。
上海市提籃橋監獄上海市提籃橋監獄
在中共上海警察局工作委員會(簡稱警委)的領導下,1944年,監獄看守人員中建立了中共地下黨支部。趙英盛同志為支部書記,地下黨從最初的3人,發展到上海解放前夕的20多人。上海解放前三天,監獄地下黨支部奪取槍枝,控制監獄。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派員接管監獄。當時獄內有罪犯650人,其中“政治犯”(革命同志)50人,外國籍犯18人。同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監獄,擔任警戒看押任務。翌日,召開慰問與歡送“政治犯”恢復自由大會,歡送“政治犯”出獄。
關押江上青的牢房已成為監獄陳列館關押江上青的牢房已成為監獄陳列館
上海監獄陳列館位於黃浦江畔的長陽路147號上海市提籃橋監獄內。提籃橋監獄是由10餘幢樓房組成的建築群,始建於1901年,啟用於1903年5月,後經陸續擴建、改建,直到1935年才形成如今規模,並使用至今。由於建築精良,規模宏大,提籃橋監獄曾號稱“遠東第一監獄”。上海市監獄管理局先後投入300多萬元資金,將提籃橋監獄一幢6層高的十字監樓改造為上海監獄陳列館。陳列館於《監獄法》頒布實施五周年之際的1999年12月29日正式開館。

規模

1903年,監獄交付使用,是兩幢四層建築,分別稱為AB監和CD監,每層樓設兩排囚室,每排30間,兩幢共囚室480間,以及炊場、辦公樓、醫務所等占地10畝左右。1916年起,陸續向北面和東西進行擴建,30年代初又拆除了部分初建時的建築,進行了重建,直到1935年時基本定型(現存建築物均為1917~1935年間所建造)。占地60.4畝,擁有10幢4~6層監樓,近4000間囚室,還有工場、醫院、炊場、辦公樓等建築的大監獄,共有建築面積7萬多平方米。監獄四周有5米多高的圍牆,內部除普通監室外,另建有“橡皮監”(防暴監房)、“風波亭”(禁閉室)、“室內刑場”(絞刑房)和室外刑場等特種設施。
上海市提籃橋監獄上海市提籃橋監獄
上海監獄陳列館的三樓,參觀者可以看到一間18平方米大小的房間,三面都是鋼骨水泥,一面開有氣窗,地板中間有一個1.8平方米的方孔,方孔兩側有兩塊活動地板。活動地板合上可任人跳動,扳動手閘,活動地板就“轟”然一聲向兩側分開,顯出一個方子L,二樓也有同樣的裝置,可以直通一樓的停屍房。活動地板的頂上裝有一根絞刑架,並配有絞索。這就是國內罕見的室內刑場(絞刑房)。絞架、活動地板等均是50多年前的原物。解放後該絞刑房雖長期改作辦公室。房樑上的絞架卻沒有拆除,地板上的方孔和活動地板都原物保存著,僅在上面又鋪上一層地板,因此這座國內罕見的西洋式的行刑設備才完好地保存至今。

關押對象

監獄主要關押對象是上海公共租界內判處徒刑的中國籍犯人(開始均收押男犯,從1904年起兼收女犯,1906年停止,1943年8月恢復收押女犯。從1935年9月起關押外國籍犯人)。由於它建築精良,規模宏大,犯人收押數量多,最多達8000多人,大於印度的孟買監獄和日本的巢鴨監獄,因而號稱“遠東第一監獄”。(提籃橋監獄的建築物,1994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定為上海市近代優秀建築保護單位,至今已有100餘年歷史,1999年被上海市命名為"市級現代化文明監獄"。)
監獄曾囚禁過不少中國近、現代著名人物,其中有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章太炎鄒容(1905年4月暴死獄中)。有中國共產黨人任弼時(曾任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張愛萍(曾任國務院副總理、國防部部長)、曹荻秋(曾任上海市市長)、楊匏安(中共早期馬列主義理論家)、許亞(曾任福建省副省長)、楊放之(曾任國務院副秘書長)、袁也烈(曾任水產部副部長,1955年授少將軍銜)、劉鶴孔(曾任八機部副部長,1955年授少將軍銜)、彭康(曾任交通大學校長、黨委書記)、江上青(皖東北革命根據地創始人之一)、吳黎平(曾任化工部副部長)、徐君曼(曾任《中國青年報》秘書長)、李守憲(曾任中南民族學院黨委書記)、陸維特(曾任廈門大學黨委書記)、韓托夫(曾任暨南大學副校長)、阿英(著名作家)、周立波(曾任湖南省文聯主席、著名作家)等(上述人員中,除章太炎鄒容外,大多未暴露真實身份,使用均為化名、假名)。王孝和於1948年9月30日就義於獄中。(在獄內建有“王孝和烈士就義處”,已列為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此外,抗戰勝利後,日偽維新政府行政院院長梁鴻志、汪偽浙江省省長傅式悅、汪偽副總警監蘇成德、上海“黃道會”頭目常玉清等多名漢奸和曾任張作霖顧問的伊達順之助、杭州日本憲兵隊情報主任芝原平三郎、寧波日本憲兵隊分隊長大場金次等14日本戰犯都槍決於監獄刑場。日本第三十四軍參謀長鏑木正隆少將等5名日本戰犯於絞刑房執行絞刑。日本駐台灣總督安藤利吉陸軍大將自殺於獄中(系中國境內自殺斃命的日軍最高將領)。日本第六方面軍司令官岡部直三郎陸軍大將病死獄中(系中國境內因病死亡的日軍最高將領)。
解放以來,提籃橋監獄收押、改造、教育了大批罪犯,其中包括大漢奸汪精衛的妻子陳璧君(1949年7月從蘇州監獄移押此獄,1959年6月17日病亡獄中),汪偽政府的政要高官汪曼雲(汪偽清鄉委員會副委員長)、羅君強(汪偽司法行政部部長)、陳春圃(汪偽廣東省省長)、吳頌皋(汪偽司法行政部部長)、周隆庠(汪偽行政院副院長)、王蔭泰(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江亢虎(汪偽考試院院長)、顧寶衡(汪偽糧食部部長)、夏奇峰(汪偽審計部部長)、陳濟成(汪偽駐偽滿洲國大使)、鄒泉蓀(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潘毓桂(天津市市長)、汪時璟(汪偽中國聯合準備銀行總裁)、倪道烺(汪偽安徽省省長)、張資平(作家)以及江青反革命集團骨幹成員徐景賢王秀珍陳阿大等。通過改造教育,大多數罪犯能夠認罪伏法,改正惡習。許多人刑滿釋放後成為守法的自食其力的公民。
上海市提籃橋監獄上海市提籃橋監獄
1954年10月起,提籃橋監獄向外國來賓開放參觀,是新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監獄之一。到目前為止,先後接待過日本、法國、美國、埃及、阿根廷、澳大利亞等來自歐、非、南、北美、大洋洲等80多個國家的代表團600多批6000多人次。參觀來訪人員中,既有各國家的政府官員、法官、檢察官、警察局長,也有專家、學者、律師、作家、演員、記者等各界人士。

監獄文化

上海解放後,監獄由市軍管會派員接管,經過整頓、清理、改造,成為人民民主專政的工具,國家刑罰的執行機關。1949年9月21日,正式掛牌成立上海市人民法院監獄。曾任過八路軍團長,當過馮玉祥將軍金石教師的全國著名書法家武中奇出任解放後第一任監獄長。提籃橋監獄是上海解放以來,上海地區設立的第一個監獄。而且在相當長時間內,一直是上海地區新收犯人的入口處。1951年5月,根據政務院的有關規定,監獄由法院劃歸上海市公安局領導,同年8月改名為上海市監獄,1983年7月起劃歸司法系統領導。1995年6月改名為上海市提籃橋監獄。幾十年,監獄堅持貫徹“懲罰和改造相結合,教育和勞動相結合”的原則,對犯人進行形勢、政策、前途教育。組織犯人看書讀報,邀請專家、勞動模範、先進人物、被害人和犯人家屬來監獄作報告,組織犯人外出參觀,並加強考核管理,及時兌現政策,依法實施減刑、假釋、監外執行,實行人道主義和文明管理,不打罵體罰,不侮辱犯人人格,給犯人吃飽、穿暖。多年來監獄對盜竊犯、性犯罪、暴力犯、經濟犯等不同類型的犯人還開展分類教育,分類改造,並在犯人中普及國中文化教育,多層次開辦高中和大專班,參加市文化統一考試,合格者由教育局發給畢(結)業證書。組織犯人進行技術培訓和職業培訓,合格者發給技術等級證書。此外,還在犯人中開展詩歌創作、書畫工藝美術活動,組織“新岸藝術團”、“提籃橋翻譯室”,從1982年起編印鉛印的《勞改報》供犯人閱讀,建立新岸廣播台和有線電視台,用健康、豐富的文化活動陶冶其情操。90年代以來,先後編印了《分類改造文選》、《煉獄心聲集》、《兩地書》、《懺悔錄》、《服刑人員心理健康之友》等著作,還設立了心理諮詢門診部。
上海市提籃橋監獄上海市提籃橋監獄

影視基地

提籃橋監獄是近代中國一座西洋式的“外國監獄”,而且還基本上保持了二、三十年代的建築風貌,這對影視部門來說,無疑是一個天然的攝影場地。多年來,受到全國不少影視單位的青睞,前來監獄拍接過的故事片有《鐵窗烈火》、《少年犯》、《陳賡蒙難》、《陳賡脫險》、《珊瑚島上的死光》、《中華警花》、《子夜》、《魔鬼和天使》、《孽緣》、《好人合算》等。電視連續劇有《代價》、《獄中曙光》、《密探》、《一代梟雄》、《孽債》、《若男和她的女兒》、《一號機密》、《潘漢年》等。
1999年12月,在提藍橋監獄內的一幢6層高的當年曾關押、審判、處決過日本戰犯的監樓內建起了反映百年以來上海監獄和現狀的“上海監獄陳列館”,目前有展區面積2800平方米,它是一座極有行業特色的展館,已接待團體參觀,不少新聞媒體曾作過不少專題介紹。

書籍

系統記錄提籃橋監獄歷史鉤沉的《提籃橋監獄》一書,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該書從“獄事滄桑”、“煉獄精英”、“斃獄終極”、“獄史鉤沉”等多個角度敘述了這座著名監獄的身世和歷史、典故和人物、往事和現狀,具有較強的史料價值和可讀性。
提籃橋監獄提籃橋監獄
該書作者徐家俊曾是上海市監獄管理局史志辦公室主任,在提籃橋監獄工作多年。為完成這部歷史讀物,他在北京、上海、江蘇等地查閱了大量檔案、報紙資料,並尋訪了眾多見證人。
徐家俊說,最初研究提籃橋監獄史,是懷著搶救史料的目的,因為坊間流傳的一些近代歷史人物“秘史”,雖部分真實,但也有大量“藝術發揮”,其中一些是可查閱提籃橋監獄的相關檔案史料予以澄清的。提籃橋不僅是一座監獄,也是特殊的中國近現代歷史的見證地。同時還是位於上海的一處重要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紀念地。關於提籃橋監獄的歷史還不斷有新的史料發現,有機會他會再寫出更全面的獄史增補本。

關閉事宜

上海提籃橋監獄,修建於1903年、被稱為“死亡之城”的上海提籃橋監獄是中國仍在使用的歷史最悠久的監獄。然而,隨著到2010年上海人口將猛增至3000萬,而這個位於鬧市區的監獄又占據了寶貴的土地,如今上海的官員們將提籃橋監獄視為“發展障礙”。在迎來首名囚犯的110年後,這座監獄將被關閉。
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2013年7月5日報導,身為提籃橋監獄改造規劃小組成員的上海同濟大學學者阮儀三說:“我們會保留值得保留的部分,但城市改造和發展是不可避免的趨勢。”據當地英文媒體7月6月報導,規劃官員承諾保留監獄的“原汁原味”,同時將這個33285平方米的監獄改造成“包含商業、文化和寫字樓的綜合設施”。不過,歷史學家擔心關閉監獄會破壞上海豐富歷史中的又一篇章。
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韓生呼籲提籃橋項目開發商按照保護倫敦塔和巴黎巴士底獄的方式來保護提籃橋監獄。韓生在接受中國媒體記者採訪時說:“我們應該想想我們失去了多少有關這座城市的獨特記憶,要防止這種事情再次發生。沒有靈魂的城市就是座死城。”
上海市提籃橋監獄上海市提籃橋監獄
關於提籃橋監獄搬遷的討論早已開始。2009年,虹口區制定的《北外灘社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獲得上海市政府批准。該規劃將提籃橋監獄所占的面積約60畝、建築面積約為7.5萬平方米土地納入城市更新和功能置換,所在地塊將置換為商業、文化和商辦綜合用地
2011年起,虹口區政協主席管維鏞聯合多名政協委員,以各種形式提出了關於提籃橋監獄功能轉換的想法。2013年初上海“兩會”。管維鏞等委員再次提交了“關於提籃橋監獄能調整儘快立項的建議”提案,重申提籃橋監獄的功能調整如不儘早啟動,其作為北外灘地區的“功能孤島”,將“嚴重製約北外灘地區功能的整體提升,影響地區整體形象和投資發展環境”。

地理位置

提籃橋監獄位於上海市虹口區長陽路147號,占地約4公頃,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
上海市提籃橋監獄
附近交通
交通情況: 距離外灘 (公里):1.5 距離火車 (公里):5.5 距離浦東機場(公里):38.5 距上海長途汽車站(公里):7.9
地址: 上海虹口區安國路3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