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區(上海崇明)

崇明區

上海崇明一般指本詞條

崇明區,隸屬上海市,位於長江入海口,全區地勢平坦,由崇明、長興、橫沙三島組成,位於東經121°09′30″—121°54′00″,北緯31°27′00″—31°51′15″,總面積1413平方公里, 其中崇明島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沖積島, 也是繼台灣島海南島之後的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濕潤,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年平均氣溫16.5℃,年平均降雨量1128.9毫米。截至2018年,崇明區轄16個鎮、2個鄉,區政府駐城橋鎮。截至2018年,崇明區戶籍人口67.8萬人。

五代十國時期,楊吳與錢氏吳越在長江口一帶爭戰,靜海都鎮遏使姚彥洪(治所在今南通市)於楊吳天祚三年(937年)在西沙設立崇明鎮,崇明沙洲始有建置。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崇明鎮升為州,隸屬揚州路。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崇明降州為縣,仍隸揚州路。2016年7月22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召開“崇明撤縣設區”工作大會,改崇明縣為崇明區。境內有G40滬陝高速,S128陳海公路是崇明南部橫貫東西的交通大動脈。崇明主要景點有崇明學宮、唐一岑墓東平國家森林公園。崇明獲得中國長壽之鄉、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第二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等榮譽稱號。

2018年,崇明區地區生產總值332.84億,比上年增長6.8%,完成增加值351.1億元,比上年增長5.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47元,比上年增長9.4%。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74元,增長9.9%。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崇明區
  • 外文名稱:Chongming District
  • 別名:長江門戶、東海瀛洲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
  • 下轄地區:16個鎮、2個鄉
  • 政府駐地:城橋鎮人民路68號
  • 電話區號:021
  • 郵政區碼:202150
  • 地理位置:上海市北部、長江入海口處
  • 面積:1413平方公里
  • 人口:67.8萬(2018年戶籍)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崇明學宮、唐一岑墓東平國家森林公園
  • 車牌代碼:滬C
  • 行政區劃代碼:310151
  • 地區生產總值:332.84億(2017年)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土壤,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綜述,公路,水運,社會事業,科學技術,教育事業,體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社會治安,環境保護,歷史文化,綜述,方言,非物質文化遺產,風景名勝,綜述,主要景點,地方特產,榮譽稱號,

建置沿革

五代十國時期,楊吳與錢氏吳越在長江口一帶爭戰,靜海都鎮遏使姚彥洪(治所在今南通市)於楊吳天祚三年(937年)在西沙設立崇明鎮,崇明沙洲始有建置。
崇明區在上海市的位置圖崇明區在上海市的位置圖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末,李昪取代楊吳,國號大齊,後改國號唐(史稱南唐),改年號為昇元,繼續管轄崇明鎮。李璟繼位後,崇明鎮轄於靜海制置院(今南通)。
後周顯德五年(958年),後周軍隊攻下南唐在江北的所有領地,暫時廢除崇明鎮建置。
北宋初,恢復崇明鎮建置,歸通州海門縣管轄。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崇明鎮升為州,隸屬揚州路。首任崇明知州薛文虎,在姚劉沙天賜鹽場提督所舊址建立州城。改崇明鎮為西沙巡檢司,僅存的道安村改為道安鄉。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舊城坍沒,州城一遷於原址北15里處。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崇明降州為縣,仍隸揚州路。洪武八年(1375年),改隸蘇州府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崇明縣專隸於太倉州。宣統三年(1911年),滬軍都督派遣民軍趕走崇明鎮台,建立民國崇明縣政府,隸屬於江蘇省管轄。
民國三年(1914年),崇明縣隸屬滬海道管轄。
民國十六年(1927年),崇明縣又劃歸江蘇省。
民國十七年(1928年),崇明縣外沙10個鄉劃出另建江蘇省啟東縣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崇明縣隸屬於江蘇省第七區。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隸屬於江蘇省第四區(南通)。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崇明特別區公署隸屬上海特別市(汪偽政權)。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戰勝利後,崇明縣再次隸屬江蘇省管轄。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隸屬江蘇省松江專區。
1949年,隸屬江蘇省南通專員公署。
1949年6月2日,崇明縣解放,隸屬江蘇南通專區。
1958年12月1日,崇明縣改隸上海市。
2005年5月18日,原屬上海市寶山區的長興、橫沙兩個鄉行政區域,整建置劃入崇明縣。2009年11月18日,長興撤鄉建鎮。
2016年7月22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召開“崇明撤縣設區”工作大會,改崇明縣為崇明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崇明區轄16個鎮、2個鄉(78個居民社區、269個行政村):城橋鎮堡鎮新河鎮廟鎮豎新鎮向化鎮三星鎮港沿鎮中興鎮陳家鎮綠華鎮港西鎮建設鎮新海鎮東平鎮長興鎮新村鄉橫沙鄉,區政府駐城橋鎮人民路68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崇明區,陸域總面積1413平方公里,主要由崇明、長興、橫沙三島及環繞在周圍的淺灘、沙洲組成,灘涂資源豐富。西接長江,東瀕東海,南與上海市浦東新區、寶山區、嘉定區及江蘇省太倉市隔江相望,北與江蘇省海門市、啟東市相隔。
崇明區崇明島位於中國海岸線中點位置,地理方位東經121°09′30″至121°54′00″,北緯31°27′00″至31°51′15″,地處中國最大河流長江入海口。全島面積1269.1平方公里,東西長80公里,南北寬13一18公里。全島三面環江,一面臨海,素有“長江門戶”“東海瀛洲”之稱。
崇明區長興島位於吳淞口外長江口南支水道,總面積89.5平方公里。東鄰橫沙島,北伴崇明島。島呈帶狀,東西長26.8公里,南北寬2一4公里。
崇明區橫沙島位於長江口南支東端,總面積54.4平方公里。三面臨江,一面臨海。西靠長興島,北與崇明島遙相呼應,南與浦東新區隔江相望。島呈海螺形,南北長約12公里,東西寬約8公里。
崇明區

地形地貌

崇明區崇明島島上地勢平坦,無山崗丘陵,西北部和中部稍高,西南部和東部略低。90%以上的土地標高(以吳淞標高0米為參照)在3.21米至4.20米之間。
崇明區長興島位於吳淞口外長江南水道,島呈帶狀,東西長26.8公里,南北寬2一4公里。南沿有深水岸線近20公里,一般水深-12米至-16米,最深處-22米,可停靠30萬噸級輪船。
崇明區橫沙島是長江入海口最東端的一個島嶼,三面臨江,一面臨海。島呈海螺形,南北長12公里左右,東西寬8公里左右。平均海拔2.8米。周邊岸線30餘公里,其中南端約有2公里深水岸線,水深-12米左右。

土壤

崇明區土壤有水稻土、潮土和鹽土3個土類,以及8個土屬、35個土種。土壤耕作層厚度一般在3至5寸。3個土類呈東西伸展、南北排列的條帶狀分布。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海橋、三星、合作、廟鎮、江口、港西、城橋等鄉及鰲山、新河、豎河、堡鎮、五滧、向化、汲浜、陳家鎮等鄉沿南橫引河一線以南地區,占全區集體耕地的49.87%;潮土主要分布在綠華、港東、建設、新民、大新、港沿、合興、裕安等鄉及鰲山、豎河、堡鎮、五滧、向化、汲浜、陳家鎮等鄉沿南橫引河一線以北,占全區集體耕地的39.99%;鹽土主要分布在西北至東北部沿江沿海一帶,占全區集體耕地的10.14%。

氣候

崇明區地處北亞熱帶季風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濕潤,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年平均氣溫16.5℃,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的日照數1973.9小時,無霜期236天。崇明區環江靠海,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128.9毫米,空氣相對濕度常年保持在80%。

水文

崇明區地處長江入海口,崇明、長興、橫沙三島均受沿海潮汐影響,屬平原感潮河網地區, 周圍潮汐屬非正規淺海半日潮型,流向基本為往複流。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崇明區除蘆葦、關草、絲草等外,遍及全區的各種草類主要有:馬齒莧(別名五行草、長壽菜,俗稱專諸草)、益母草(別名對月草、白花益母草)、蒼耳草(別名卷耳、苓耳、常思菜、痴頭婆、狗耳朵草)、佩蘭(俗名蘭草、大澤蘭、孩兒菊、千金草、省頭草)、澤漆草(俗名貓兒眼睛草、乳漿草、倒毒傘、一把傘、龍虎草、鐵骨傘)、旋復草(俗稱蟛蜞頭花、金錢花、野油花、滴滴金、金錢菊、滿天星)、扁血草(別名扁竹、粉節草、通生草、桌面草、路邊草、七星草)、蒲公英(俗名鬼公英、黃花郎、婆婆丁、黃花早)、墨旱蓮(別名金陵草、蓮子草、墨斗草、墨菜、豬牙草、白花草、水旱蓮)、瓜婁(別名婁皮、婁仁、木瓜皮、木瓜子)、老虎腳爪草、土牛膝、紫浮萍、江剪刀草(俗名野油菜、蟛蜞菜)、杞子根(又名枸杞)、鳳茄(別名山茄子、鳳茄子)、龍葵草(俗稱五宅茄、烏疔草、七粒扣)、燈籠草(俗名酸漿草、天泡草、天燈籠)、金銀花、蘿摩(俗名天將克、奶漿草、婆婆針線花)、牽牛子(俗名黑醜、白醜、狗耳草)、沒娘藤(俗名金絲草;大葉金錢草)、天仙藤、車前草、竹葉絲草、茅根、望江南(俗名羊角豆、大吳風草)、雞尿藤(俗名臭屁藤)、螞蟻草、酢漿草、鳳尾草、葎草、瓦松(俗名瓦道花)、香附(俗名莎草、回頭草)、水蜈蚣(俗名水香草)、蒲包根(俗名水蠟燭)、烏蘞莓(俗稱野葡萄藤)、地膚子草(俗名掃帚草)、金絲荷葉草、枸骨(俗名貓兒刺)、鐵扁擔、臭梧桐、馬鞭草、地丁草、小青草、苦楝、水浮蓮、九龍根、大薊草、小薊草、馬蘭、牛頭令、合子草、紅澤蘭、青蒿、虎仗草、掛金燈、葶藶子、紫蘇子、水花生、綠萍、苣蕒、黃瓜草、苦菜、野刺莧、反枝莧、野大豆、田青、金花菜、藜、小藜、灰綠藜、拉拉藤、翅鹼蓬、繁縷、大馬蓼、水蓼、婆婆納、碎米薺、泥胡菜、天明精、血見愁、水竹葉、大蓬蒿、鼠麴草、大丁草、狗尾草、金色狗尾草、馬唐、稗、牛筋草、牡羊草、看麥娘、雀稗、狗牙根、結縷草、沼莎草、菰聚合草、小根蒜、金盞花、一年蓬、千金子、豬秧秧、地錦、刺果毛茛、鴨舌草等。

動物資源

崇明區獸類主要有黃鼠狼(俗稱黃狼),早年有刺蝟,現瀕絕跡。
崇明區蟲類有蛇、壁虎、蜈蚣、大蟾蜍(俗稱癩蛤蟆)、青蛙、蚯蚓、蝸牛等。還有農作物害蟲的天敵147種。
崇明區鳥類品種繁多,東部地區是候鳥遷徒途中的棲息之地,常有丹頂鶴等珍稀鳥類歇足。侯鳥有132種,分別是:黑頸鸊鷉、綠鷺、中白鷺、夜鷺、黃斑葦、大麻、黑臉琵鷺、鴻雁、豆雁、白額雁、小天鵝、赤麻鴨、翹鼻麻鴨、針尾鴨、綠翅鴨、花臉鴨、羅紋鴨、赤頸鴨、赤膀鴨;白眉鴨、青頭潛鴨、鳳頭潛鴨、綠頭鴨、長尾鴨、斑頭秋沙鴨、普通秋沙鴨、松雀鷹、燕隼、鵪鶉、灰鶴、紅胸田雞、黑水雞、彩鷸、鳳頭麥雞;灰斑鴴、金(斑)鴴、蒙古沙鴴、鐵嘴沙鴴、中杓鷸、白腰杓鷸、紅腰杓鷸、黑尾睦鷸、斑尾睦鷸、鶴鷸、紅腳鷸、澤鷸、青腳鷸、白腰草鷸、林鷸、小青腳鷸、磯鷸、灰鷸、翹嘴鷸、翻石鷸、孤沙錐、大沙錐、扇尾沙錐、豆鷸、紅腹濱鷸、細嘴濱鷸、紅胸濱鷸、長趾濱鷸、烏腳濱鷸、尖尾濱鷸、黑腹濱鷸、彎嘴濱鷸、三趾鷸、勺嘴鷸、闊嘴鷸、反嘴鷸、紅頸瓣蹼鷸、灰瓣蹼鷸、普通燕鴴、海鷗、銀鷗、白額燕鷗、棕復杜鵑、大杜鵑、小杜鵑、長耳鴞、普通夜鷹、赤翡翠、三寶鳥、灰沙燕、家燕、金腰燕、毛腳燕、山鶺鴒、白鶺鴒、黃鶺鴒、田鷚、樹鷚、北鷚、水鷚、灰山椒鳥、虎紋伯勞、紅尾伯勞、黑枕黃鸝、禿鼻烏鴉、寒鴉、紅尾歌鴝、紅點頦、紅脅藍尾鴝、北紅尾鴝、白眉地鶇、虎斑地鶇、灰背鶇、烏灰鶇、白腹鶇、斑鶇、鱗頭樹鶯、北蝗鶯、大葦鶯、黑眉葦鶯、黃眉柳鶯,極北柳鶯、冕柳鶯、白眉(姬)鶲、黃眉(姬)鶲、鴝(姬)鶲、烏鶲、北灰鶲、白腹藍(姬)鶲、燕雀、黃雀、黑尾蠟嘴雀、錫嘴雀、黃胸鵐、黃喉鵐、灰頭鵐、赤胸鵐、小鵐
崇明區鳥類還有小鸊鷉、灰雁、小葦、斑嘴鴨、環頸雉(雉雞)、紅腳苦惡鳥、白胸苦惡鳥、骨頂雞(白骨頂)、劍鴴、金眶鴴、環頸鴴、小杓鷸、半蹼鷸、黑嘴鷗、紅嘴鷗、白翅浮鷗、山斑鳩、珠頸斑鳩、火斑鳩、普通翠鳥、藍翡翠、雲雀、山鷚、栗耳短腳鵯、北椋鳥、灰椋鳥、喜鵑、小嘴烏鴉、鷦鷯、藍點頦、金眶鶲鶯;棕頭鴉雀、震旦鴉雀、麻雀、白腰文鳥、金翅雀、白頭鵐等類。

人口

截至2018年,崇明區共有戶籍人口678631人,比上年增加2756人。全年戶籍人口出生3122人,出生率4.61‰;死亡6666人,死亡率9.8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23‰。
崇明區以漢族為主,另有蒙古族、回族、滿族、壯族、 白族、彝族、朝鮮族、維吾爾族、布依族、哈尼族、土家族、 藏族等少數民族。

政治

區委書記
唐海龍
區長
李政
領導信息統計截至2019年8月,參考資料來源

經濟

綜述

2018年,崇明區完成增加值351.1億元,比上年增長5.5%。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21.9億元,下降1.2%;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40億元,增長1.2%;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89.2億元,增長9.8%。在增加值的三次產業構成中,第一、二、三產業的比重由上年的6.6:41.6:51.8調整為6.2:39.9:53.9。
2018年,崇明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47元,比上年增長9.4%。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74元,增長9.9%。
2018年,崇明區實現稅收260.5億元,比上年增長30.2%。從稅種看,增值稅133.9億元,增長28.2%;個人所得稅72.3億元,增長62.7%;企業所得稅37.4億元,增長2.9%。從產業看,第一產業0.3億元,增長2.6%;第二產業56.4億元,增長17%;第三產業203.8億元,增長34.4%。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3.8億元,比上年增長25%。
2018年,崇明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8.6億元,比上年增長5.9%。從投資構成看,建設項目投資62.9億元,占比39.7%,下降22.6%;房地產開發投資95.7億元,占比60.3%,增長39.8%。從產業結構看,第一產業投資1.2億元,占比1.0%,下降22.4%;第二產業投資3.2億元,占比2%,下降79.4%;第三產業投資154.2億元,占比97%,增長16.2%。從區域分布看,新城、長興、陳家鎮三大重點地區完成投資114億元,增長18.8%。其中,新城地區完成投資18.8億元;長興地區完成投資63.7億元;陳家鎮地區完成投資31.5億元。

第一產業

2018年,崇明區完成農業總產值58.8億元,比上年增長2.6%。其中,種植業產值28.4億元,增長4.5%;林業產值6.7億元,增長20.8%;畜牧業產值8.4億元,下降11.8%;漁業產值12.3億元,下降4.4%;農業服務業產值3億元,增長37.3%。

第二產業

2018年,崇明區完成工業總產值401.6億元,比上年增長1.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72.7億元,增長0.6%,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92.8%。分行業看:通用設備製造業產值增長11.6%;交通運輸設備製造增長0.1%;金屬製品業產值下降4.4%;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產值下降14.1%。2018年,全區海洋裝備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71.4億元,比上年增長0.7%。

第三產業

2018年,崇明區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5.7億元,比上年增長7.5%,完成年度增長目標。從行業構成看,批發業實現5.6億元,增長7.2%;零售業實現108.2億元,增長7.6%;住宿業實現4.7億元,增長7.1%;餐飲業實現7.1億元,增長6.8%。從用途看,吃、穿、用、燒分別實現51.3億元、14.6億元、52億元和7.7億元,較上年分別增長7.3%、7.5%、7.8%和7.1%。全區集市貿易成交額33億元,比上年增長8.3%。
2018年,崇明區29個招商主體引進各類企業57498戶,比上年增長59.1%。其中,長興、橫沙位列前兩位,合計引進企業2.7萬戶,占引進企業總戶數的47.6%。全年實現招商稅收249.4億元,比上年增長35.8%,占全區稅收總額260.5億元的95.7%,完成年度稅收目標203.6億元的122.5%。其中,長興、橫沙、工業園區和富盛開發區實現稅收145.8億元,占招商總稅收的58.5%。
2018年,崇明區新增外商投資企業265個,比上年增長75.5%。外商投資企業累計投資14.9億美元,增長183.9%,註冊資本8.2億美元,契約外資7.3億美元,實到外資5514萬美元,下降42.4%。
2018年,崇明區接待遊客63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2%;實現旅遊直接收入13.3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其中,旅遊景點接待遊客352.3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1.4億元;旅遊飯店接待遊客271.6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8.5億元;旅行社接待遊客11.1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3.4億元。

交通運輸

綜述

2018年,崇明區水上客流量424.9萬人次,比上年減少5.1%;陸上客流量3125萬人次,比上年減少14.8%;內河貨物吞吐量402.2萬噸,比上年增長0.7%。
截至2018年,崇明區建設公路和北沿公路先期開工段已基本完成道路主體工程建設,建設公路和北沿公路其餘標段、崇明生態大道新建工程和環島景觀道一期工程於12月27日全面開工建設。長興公交停保場基本完成主體結構建設,城橋嵊山路公交停車場、堡鎮過渡性停車場交付使用。新建公交候車亭73座,遷移2座。實施29個公路養護維修工程和1個市政道路大修工程,對8個車站進行港灣式改造。
2018年,國家發改委批覆同意軌交崇明線列入上海市軌道交通三期規劃。2艘快速車客渡船投入南門—石洞口航線試運營。最佳化公交線網,延伸城橋3路、調整南同專線線路走向,開通4條島內線路公交及3條島內-島外e乘巴士公交。完成128輛純電動公車和24輛插電式混合動力公車採購並投入運營,完成150個公共充電樁的建設任務。

公路

G40滬陝高速穿境而過,S128陳海公路是崇明南部橫貫東西的交通大動脈。崇明區有至共和新路汶水路樞紐站、上海科技館樞紐站、巨峰路站等9條市通郊線路。
上海長江隧橋上海長江隧橋
2009年10月31日,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橋隧結合工程-上海長江隧橋建成通車,崇明長興兩島與上海陸域實現陸上連通。2011年12月24日,連線崇明和江蘇啟東的崇啟大橋實現貫通。崇明本島距離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45公里,浦東國際航空港40公里,車程均在40分鐘以內。

水運

水路有南門―石洞口、南門―寶楊、吳淞口―堡鎮等航線8條。截至2014年,崇明內河通航里程430千米,擁有航道里程173.84千米,其中六級航道161.68千米,七級、八級航道12.16千米。崇明區擁有五大客運碼頭和十大貨運港口的密集型水上交通網路。
崇明島來往上海市區交通
輪渡:寶楊路碼頭(客輪、快船)、吳淞碼頭、石洞口碼頭(車客渡)坐船都可到崇明島南門港、堡鎮港和新河港。
經上海長江隧橋,直達公交來往崇明島和上海市區:
申崇一線:崇明陳家鎮汽車站至汶水路共和新路交通樞紐(汶水路捷運站)05:55 - 21:00
申崇二線:崇明陳家鎮汽車站至海科技館 車程55分鐘左右 05:55 - 21:00
崇啟大橋崇啟大橋
申崇三線:崇明南門汽車站至水路共和新路交通樞紐(汶水路捷運站)車程100分鐘左右05:55 - 21:00
申崇三線(區間):崇明堡鎮汽車站至汶水路共和新路交通樞紐(汶水路捷運站)05:55 - 21:00
申崇四線:長興島樞紐站至上海科技館捷運站 05:55 - 21:00
申崇四線(區間):長興島汽車站至五洲大道捷運站 06:00- 19:00
申崇五線:長興島樞紐站至吳淞公交客運站 05:55 - 21:00
申崇六線:崇明南門汽車站至巨峰路捷運站 車程80分鐘左右 05:55-21:00
申崇六線(區間):崇明堡鎮汽車站至巨峰路捷運站 05:55-19:00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18年,崇明區確立72個農業項目,34個醫療衛生項目和13個專利成果產業化項目,安排區級財政資金1354萬元。張江崇明園累計工商註冊企業1200餘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7家,高新技術企業13家,“新三板”掛牌企業6家。組織101家企業申報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其中擬認定的91家企業已完成公示,認定數較上年增長42.2%。175家企業報名參加創業在上海國際創新創業大賽,其中44家企業共獲得上海市科技創新資金440萬元。全面完成重點區域WIFI覆蓋,完成25萬戶光纖覆蓋,推進陳家鎮地區8條新建道路信息管線集約化建設。

教育事業

2018年,崇明區完成裕安社區配八幼稚園二次裝修,加快推進遷建新海幼稚園項目及江帆幼稚園項目建設,繼續推進元沙社區1所國小和2所幼稚園項目,積極推進新建新城向明國中項目。改造完成7所學生劇場,完成41所中國小(47個校區)的校園網整體無線網路全覆蓋,至2018年底全部完成義務教育階段63所學校(校區)的校園網整體無線網路全覆蓋。提前完成互動式多媒體教室、教師移動終端設備配備。
2018年,崇明區新增4個寄宿制試點單位,開展16次鄉土課程工作坊研修活動,完成14個創玩小站建設;完成8+5城鄉攜手共進項目學校中期評估和1+11雲南普洱市援助6個項目的實施。推進國內外教育合作,10名校園長赴台灣參加學術論壇交流活動,8名外籍教師來崇開展2期浸潤式英語聽說夏令營活動,聘請15名外籍教師在中國小任教。8所中國小、幼稚園被評為2018上海市親職教育示範校。舉辦崇明第二期“D” 級足球教練員培訓班,建立1000多名足球運動員信息庫,組建U13女子組精英訓練營。全年引進教師186人,本科以上學歷占比98%,其中研究生學歷42人,占比23%。
高等教育: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人文經濟學院崇明校區坐落於陳家鎮東灘大道。
上海市崇明中學上海市崇明中學
高級中學:全區有上海市實驗性示範高級中學一所(上海市崇明中學),區實驗性示範性高級中學三所(民本中學、揚子中學、城橋中學)。
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都已成立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針對崇明需求,設立了不同專業的科研站點。同濟大學與上海農科院共同組建的國家設施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崇明區政府與交通大學、上海農科院開展的區校、區院合作,共同開展了崇明生態監測、設施鹽鹼地改良、蘆筍秸稈資源化利用和設施新品種引進等科學試驗及推廣工作。

體育事業

2018年,崇明區新建市民健身步道20條,市民益智健身點30個,更新健身苑點70個,改建市民多功能球場10片。完成青少年游泳館修繕和大池改溫工程,堡鎮全民健身中心開工建設。成功舉辦2018年環崇明島國際自盟女子公路世界巡迴賽、2018 IRONMAN 70.3上海崇明站及第二屆崇明休閒體育大會。十六屆上海市運會292名運動員參加18個大項比賽,取得53金、36.75銀、33.5銅,總計1703.5分的優異成績。崇明區全年承辦6項市級以上群體賽事活動,組隊參加上海城市業餘聯賽47場次,舉辦區級群體賽事活動19項次,支持鄉鎮委局村居舉辦賽事活動700多場次。完成10000名人員體質監測,對339名弱體質開展了體育運動干預。完成2個體育小鎮的概念性規劃編制和最佳化調整。

文化事業

2018年,崇明區共舉辦各類文藝演出11972場/次,參與民眾達759148人/次。編輯出版《風瀛洲》2018年春、夏、秋、冬四卷。文化崇明雲平台全年發布活動455場次,訪問量達3萬餘人。編髮《崇明文化信息導航》21期,公眾號發布各類文化服務類微信47條。市級配送演出243場,比上年增長25%;區級配送演出180場,講座90場,比上年增長28%,文藝指導員下鄉授課1000堂,鄉鎮居村級文藝交流演出2200多場。區文化館風瀛洲劇場舉辦各類演出活動200餘場。開設各門類專業課程24期,輔導4000多人次;下基層送培訓32期,輔導6400多人次。區圖書館新辦理借書證1380張,接待各類讀者16餘萬人次。舉辦“書香瀛洲”2018年上海書展崇明分會場系列活動,其中區級活動16項,鄉鎮活動51項,吸引7000多人次參與。舉辦瀛洲大講壇32場,展覽12場,吸引近2.5萬名讀者參與。區博物館全年接待參觀人次近10萬,崇明美術館舉辦各類精品展覽30餘場。舉辦第二十一屆崇明文化藝術節和紀念崇明成陸1400年等重大活動。
2018年,崇明區完成全區280個標準化居村綜合文化活動室(中心)的功能提升。對徐章榮舊居、沈氏舊居、杜冕周舊居、施氏舊居等4處藝術價值較高的門樓進行搶救修復,對陳龍章舊居進行簡易維修,對陳乾青舊居進行輕度修繕。

醫療衛生

2018年,崇明區3家市級醫院組織專家411人次下鄉開展義診活動30餘次,服務民眾6215人次。心電診斷中心完成10.9萬人次、檢驗診斷中心完成17.7萬人次、放射診斷中心完成4.1萬人次。3家市級醫院積極派遣醫療專家到區級醫院開展支援工作,同時3家區級醫院派出管理和技術骨幹34人次到上海學習培養。本區“1+1+1”組合簽約服務常住人口簽約率35.1%,重點人群簽約率65.5%,組合內就診率79.7%。深化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在綠華、城橋、建設、新河、橫沙等5家社區的54個村衛生室開展運行機制改革試點。啟動實施第六輪《崇明區建設健康城區三年行動計畫(2018-2020年)》,建設9個市級健康促進場所。遴選18個重點學科和4個扶持專科,招錄各類專業技術人才191名。
新華醫院崇明分院新華醫院崇明分院

社會保障

2018年,崇明區實現新增就業9746人,幫助長期失業青年實現就業440人,幫扶引領成功創業241人,完成職業培訓7161人,城鎮登記失業人數始終控制在市下達的7340人指標以內,完成促進就業各項指標任務。同時,與雲南臨滄開展勞務協作對接,幫助臨滄勞動力就近和轉移就業25471人。
2018年,崇明區城鄉居保基礎養老金標準,由每人每月850元調整為930元。自2018年1月起,對全區領取城鄉居保養老金的本區戶籍人員,每人每月發放40元生態養老補貼。城鄉居保參保人數22.9萬人,推進738名無賬戶人員參保。養老人數15.2萬人,養老金平均領取水平1018元。本區貧困人員6814人,有6742人納入了城鄉居保範圍,參保率99%。2018年城鄉居民醫保參保29.6萬人。完成2018年新增納保醫療機構8家,定點醫藥機構遷址變更5家。
2018年,崇明區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群體購買“生態惠民保險”,覆蓋43%以上的戶籍人口,共賠付2149人次404萬元。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元旦、春節期間幫困送溫暖活動,共投入救助資金5040.6萬元,受益民眾7.8萬人次。自4月1日起將低保對象救助標準提高至1070元/月,特困人員、重殘無業人員等對象救助標準提高至1400元/月。對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養、重殘無業等各類民政保障對象實施各類救助133.5萬人次3.1億元。新增236張養老床位,新建2家長者照護之家,改造8家農村薄弱養老機構,改建78張失智老人照護床位,新增7家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新增16家社區老年人助餐服務點,新建13個、改建8個社區老年人活動室,試點建設7個老年宜居社區,完成16個鄉鎮的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建設80個睦鄰互助點。共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18.9萬人次5130.2萬元,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12.6萬人次2535.7萬元。

社會治安

2018年,崇明區共接報治安案件5331起,立刑事案件2361起,比上年分別上升2%和11.2%;共偵破各類刑事案件682起,破案數比上年下降24.8%,破案率比上年下降13.8%;查處、打擊處理各類違法犯罪人員2364人。道路交通方面,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7893起,比上年下降6.5%。消防安全方面,共發生火災事故216起,比上年下降2.7%,死亡0人,上年同期2人。

環境保護

2018年,崇明區全年環境空氣品質指數(AQI)優良天數為315天,優良率為86.3%,較2017年同期上升9.3個百分點。
2018年,崇明區水污染防治50項重點任務已全部啟動開工。13項工程類項目中,城橋、新河、堡鎮、陳家鎮等4家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55公里污水管網完善工程等11項已完成。水源地保護區內7家工業企業清拆工作已基本完成。2017-2018年,完成農村生活污水工程項目對象約20.5萬戶。新建完成10公里污水管網建設。完成明珠湖、森林公園兩座污水處理廠大修。南橫引河西段綜合整治前期清障工作和主體工程已基本完成。539條段斷頭河治理形象進度65%。22條鎮級河道生態治理形象進度42%。380公里河道疏浚工程基本完成。1595條段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整治,6364條段劣V類水體(含黑臭水體),已完成整治5827條段(2018年任務量是2328條段)。
2018年,崇明區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36項重點任務中已啟動實施31項。對148家重點行業企業開展用地土壤污染狀況入戶調查,已完成7家重點企業採樣監測。完成39個詳查單元、499個點位的農用地詳查採樣監測工作。完成20個地塊場地環境初步調查的審核和備案。
2018年,崇明區生活垃圾分類累計組織培訓和居民自行講解1059場次,參訓人員達到98萬人次,宣傳告知書發放98萬張。啟動濕垃圾處理站提標改造。委託第三方對全區4種濕垃圾處理工藝和21座鎮級濕垃圾處理站開展工藝評估、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廢”跟蹤檢測。推進全區6座建築垃圾中轉站建設,建成投運城橋鎮建築垃圾和大件垃圾臨時處理場。對全區1300餘名村級以上管理人員、2100餘名從業人員進行技能操作培訓。

歷史文化

綜述

2001年,上海市文物普查的調查統計顯示,崇明區有各類古建築、革命史跡、名人故居等文物單位(點)總計107個(處),覆蓋崇明區大多數鄉鎮。其中包括: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兩處——崇明學宮、唐一岑墓,崇明區文物保護單位五處——金鰲山、壽安寺、黃家花園、陳乾青舊居、杜少如舊居,崇明區“登記保護建築”九處——演武廳、寒山寺、施翹河天妃宮、廣福講寺、曹炳麟故居、大公所、姚家宅等。截至2014年,崇明博物館文物藏品數達到2000多件,其中一級文物2件,二級文物15件,三級文物366件。
崇明區堡鎮在發展進程中,不同時期的歷史建築尤其是以清末民初崇明島地方傳統風貌為主的居住街坊建築群得以保留下來,突出體現了崇明島的傳統文化和生活場景。在這些歷史街坊建築群中,又以堡鎮光明街、正大街規模最大、保存數量最多,蘊藏著豐富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2012年3月1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明確批覆將堡鎮光明街、正大街列為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

方言

崇明方言屬吳語,崇明話“土”,這與崇明當地的風土人情有著密切聯繫。崇明島自唐代武德年間在長江口形成以來,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島上居民主要來自江南地區以及因戰亂從北方遷移而來的移民,來自各地的移民在墾拓環境中逐漸融合,江北風、江南情,形成了崇明島獨特的風俗和獨特的崇明方言。在這個四面環水、交通不便的島上,崇明方言成了吳語北部邊界地區比較穩定、古老的、很有特點的一種方言。

非物質文化遺產

瀛洲古調派琵琶
瀛洲古調派琵琶。“瀛洲古調派琵琶”是發源於崇明島的琵琶曲和演奏技藝風格的總稱,是我國著名的琵琶流派之一,收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牡丹亭
牡丹亭。“牡丹亭”是一種絲竹加鑼鼓演奏的獨特的民間音樂演奏形式,只流傳於崇明,收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崇明扁擔戲
崇明扁擔戲。“崇明扁擔戲”又稱崇明木頭人戲,屬單人布袋木偶戲,是我國單人木偶戲中僅存的一種表演形式,集木偶技巧、表演技巧於一體。收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風景名勝

綜述

截至2018年,崇明區有東平國家森林公園、西沙·明珠湖景區、前衛生態村、三民文化村等四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17年,舉辦森林旅遊節、腳踏車嘉年華、明珠湖魚鮮節、“二月二龍抬頭”文化旅遊節、端午季節慶活動等,成為全國健康促進縣(區),入選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創建名錄。

主要景點

崇明學宮
崇明學宮,位於城橋鎮鰲山路696號,為明、清時期的古建築群,始建於明天啟二年(1622),現占地23.21畝,是上海地區面積最大的一座孔廟,1984年5月4日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先後歷經三次修復,第一期工程於1997年完成大成殿、東西兩廡及500米長古圍牆的修復;第二期修復工程於2000年完成東西牌坊、欞星門、泮池、登雲橋、東西官廳、戟門、尊經閣、崇聖祠的修繕;第三期修復工程於2002年完成明倫堂、儀門、碑廊的修復。前後共投資1700餘萬元。崇明學宮作為縣博物館所在地,現有固定展廳7間,展出“崇明島史與古船”、“崇明民俗”兩個基本陳列和“黃丕謨版畫陳列室”,另有臨時展廳1間。
唐一岑墓
唐一岑墓唐一岑墓
唐一岑墓,位於城橋鎮苗圃東首,1992年6月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唐一岑(?—1554)於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任崇明知縣,為抵禦倭寇侵犯,壯烈犧牲。唐一岑墓現占地2畝,坐東向西,是崇明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東平國家森林公園
東平國家森林公園東平國家森林公園
東平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崇明島中北部,總面積5400畝。華東地區最大的平原人工森林,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園內森林繁茂、湖水澄碧、百鳥鳴唱、野趣濃郁,以“幽、靜、秀、野”為特色,集森林觀光、會議、旅遊、休閒度假、參與性娛樂等多功能為一體。
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崇明島最東端,總面積326平方公里,屬長江口典型的河口濕地,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保護區擁有豐富的底棲動物和植被資源,是候鳥遷徙途中的集散地,也是水禽的越冬地。崇明東灘記錄的鳥類達312種,遷徙水鳥上百萬隻。
西沙濕地
西沙濕地,位於崇明島西部,總面積為4500畝,具有自然潮汐現象和成片灘涂林地的自然濕地。通過生態引鳥、植物多樣性配置、水處理淨化等工程,在原有濕地的基礎上,修復建成一個集科普教育、科學研究、休閒觀光等為一體的多功能濕地生態示範區。
明珠湖
明珠湖公園,位於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西南部,是島上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它占地面積6500畝,水域面積3000畝,水容量多達500萬立方米,是國家級生態旅遊示範基地,,國家3A級旅遊景區,也是崇明島西部水上遊樂度假區和西部生態農業觀光旅遊的主要區域。
前衛生態村
前衛生態村,位於崇明島中北部,全村總面積2.5平方公里,於1969年在一片灘涂中圍墾誕生,經40多年的建設,已成為有現代化村鎮風貌、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經濟比較發達的生態村,是國家AAAA級景區。
瀛東村
瀛東村是崇明島第一個迎來日出的村莊,村內綠蔭環繞,魚塘鱗次櫛比,自然環境優美,民風純樸,是理想的旅遊休憩勝地。有村史展示館、漁具博物館、崇明島精神雕像等景點及鬥雞、斗羊、渾水摸魚、泛舟垂釣等活動項目。
橫沙島
橫沙島,位於上海長江口的最東端,是三座島嶼中最嬌小的一座,功能定位是“休閒度假島”,主要開發國際會務會展中心、國際娛樂中心、低密度高檔住宅別墅區、遊艇俱樂部等項目。1992年橫沙島被國務院列為首批13個國家級旅遊度假村之一。
西沙·明珠湖景區
西沙·明珠湖景區占地11900畝,自然風光秀美,環境保護優質,大氣指標國家一級,水質標準國家Ⅱ類,適宜各類賽事的舉辦和體育旅遊休閒活動的開展。2018年10月31日,西沙·明珠湖景區獲評崇明區首家“上海市五星體育旅遊休閒基地”稱號。

地方特產

崇明特產主要有河蟹、優質大米、特色蔬菜、白山羊、林果花、崇明老毛蟹、崇明老白酒、崇明白山羊、崇明金瓜、崇明香酥芋、崇明水仙等系列崇明特色優質農產品品牌。
崇明雜交晚粳“寒優湘晴”:具有米質優、堊白少而小,產量高、色澤晶瑩、口感柔軟、味道清香、糯而不粘、冷後不硬、營養豐富、不含污染等特點,符合國家一級優質大米標準,並在2000年榮獲全國第11屆星火杯創造發明金獎。
甜蘆粟:俗稱甜蘆穄,屬高梁別種,在崇明有悠久的種植歷史。崇明甜蘆粟莖青節長,汁多味甜,肉質鬆脆,食用方便。其品種有青殼、黃殼、黑穗、紅穗和糖穄、高梁穄等近10種。

榮譽稱號

全國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城市
國家生態縣
國家生態農業標準化綜合示範縣
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全國綠化模範縣
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全國首批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區
國家綠色能源示範縣
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築套用示範縣
中國長壽之鄉
人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錄
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
第二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