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禮,在中國文化中的定義,既誕生了慧識悊學文化的禮德,也包含著智識哲學文化的禮樂,還存在著意識哲學文化的泛禮。儒學將五德定義為五常,是以禮樂為標誌而建立禮的理論和社會套用體系。只有在慧識悊學文化時期所誕生的修身明德學說中,才保留著禮的本質性定義——禮德。
禮,是仁義禮智信五德之一,五德之禮的自然能量屬性是五行之火。禮火在人類的生命系統中歸藏於心,具有光明和溫煦的能量特徵。禮,重在人體內環境的心修,包含修養心性品格和火德能量的調節以及行為的規範與整體升華三方面的內容。
禮,是人類有別於所有動物的根本標誌。可以說,如果沒有禮德的修持,沒有禮火能量的運化,沒有禮儀的制約規範,人與動物就沒有什麼分別。
禮既是人與動烏榆嚷龍物的區別點,也是文明與野蠻的分界線。有禮——有內在的禮德和外在的禮儀,就是一種文明的狀態、文化的狀態;沒有禮的制約和規範,心中缺乏禮德的能量,缺失禮儀的修持,那么人的思想和思維也就處於一種野蠻和愚昧的狀態。人類心靈中的善與惡、智慧與愚廈跨章昧,都被“禮”所制約、所表達,所以“禮”決定著這個根本標誌和分界線的存在。禮的強弱又決定著文明與野蠻、智慧與愚昧、善與惡的清晰度。禮德愈高尚、愈飽和,禮儀愈清晰,秉規持范度愈高,表現得就愈加文明。禮,膠盛也是中華民族文化與其他民族文化的一個區別點。
雖然,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曾經長期將禮作為治國指導方針的民族,但是,同傳統文化當中的許多內容一樣,當我們準備接續祖先們創造的禮儀文明,為當代文化建設增添光輝之時,首先面對的仍然是如何對這一文化現象的定位和時代價值作出準確判斷的問題。如果不能對這一問題作出正確的回答,那么禮儀文明在現代社會的傳承和復興,必定會難以避免陷入因定位不清、方略不明而造成的諸多亂象之恥巴肯少中。
例如,在中國社會,人們對於中華文化之禮的認識,已經處於極其矛盾的狀態。對於大部分國民而言,禮屬於“封建迷信”的一部分,早已失去了文化價值;在一些研究傳統文化的學者眼中,禮仍然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卻苦於無法使其走入當代社會生活;而對於少部分持復古觀點的人士而言,禮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應當全力復興,用來匡扶當代種種亂象。這種種觀點之間的巨大差異,足以說明讓禮重回現代社會所面臨的複雜狀況。
因此,
禮樂文化或禮儀文明重生的關鍵,就在於要走進中華傳統
道德根文化,深入到禮的本源之地,去尋找其中的修身明德文化奧秘,從而對禮的誕生和發展以及變異進行準確的時空定位和內涵定性,使禮回歸修身明德之實,修正禮儀禮樂之華。只要完成了這一定位和定性,使禮儀文明具備文化基因的完整性,回歸禮德修身的本義,那么具有修身明德和治人事天功能的禮儀文明就能夠與現代世界的文化語境相適應、相融合,重新煥發生機活力,體現出重要的時代價值。本書的主題,即是從修身明德的層面,對於明禮的理論和實踐進行系統性的論述,以服務於五德修身文化之禮這一返本歸真的探索和實踐。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德 禮
第一節 談文論字說禮 / 003
一、禮的文與字演變 / 005
(一)慧識悊學文化時期的禮(豊)文解析 / 006
(二)智識哲學文化時期的禮(禮)字解析 / 009
(三)意識哲學文化時期的禮字解析 / 013
二、定義形名談德禮 / 015
(一)禮德型與行的內外之用 / 016
(二)禮的定義和內涵 / 017
(三)從“豊”到“禮”蛻變的實質 / 019
三、古聖先賢論禮 / 020
(四)楚簡《五行經》對禮的論述 / 038
第二紋危殃節 禮德的概念解析 / 044
一、禮德的定義 / 044
(一)五行屬火重整射 / 046
(二)心臟為載體 / 047
(三)禮火 / 048
(四)內在元素 / 049
二、信德、智德、禮德共構內聖“三本” / 051
第二章 禮 儀
第一節 儀禮的概念解析 / 058
一、禮的概念從禮德向儀禮的蛻化 / 058
(一)禮德蛻化而生“病” / 059
(二)說文解字話疾病 / 060
(三)“病急亂投醫”棄本投紙盛市末 / 062
(四)禮樂偏行天下亂 / 063
二、禮德與禮儀的對比 / 066
三、正確認識禮儀文化的局限性 / 068
(一)外用禮儀學說產生的歷史背景 / 068
(二)外用禮儀的文獻“三禮”簡介 / 070
四、禮樂的是與非 / 071
(一)慧識悊學析禮樂 / 071
(二)“證道不離身”方能準確地套用禮德禮儀 / 074
第二節 禮在儀禮領域中的釋用與分類 / 076
一、儀禮的層級分類 / 077
二、儀禮的管理與分類 / 080
三、儀禮的數值分類 / 083
四、人生重大事件的禮儀 / 084
五、儀禮的學習修養 / 085
六、儀禮的異常狀態 / 088
七、社會禮的交流 / 092
第三章 明 禮
第一節 明禮的意義 / 096
一、陽火陽禮人特徵 / 097
二、陰火陰禮人特徵 / 099
第二節 禮德的誠和平忍 / 102
一、字析誠和平忍 / 103
二、詳析禮德之誠 / 106
(三)其他經典論禮德之誠 / 119
(四)誠的質量層級 / 120
三、詳析禮德之和 / 124
(一)老子論禮德之和 / 127
(四)幾學非常道慧識論禮德之和 / 145
(五)修身實踐方法論中的禮德之和 / 147
(六)幾學超常道智識與常道意識認知中的禮德之和 / 149
(七)和的常道套用 / 150
四、詳析禮德之平 / 152
(一)《黃帝四經》論禮德之平 / 153
(三)《莊子》論禮德之平 / 158
(四)心識禮德之平的正常與調節 / 159
五、詳析禮德之忍 / 170
(一)《文子》中記載的老子論禮德之忍 / 170
(二)《莊子》論禮德之忍 / 171
(五)心識禮德之忍的正常與調節 / 175
第四章 修 禮
第一節 禮德的內在修身生理機制 / 187
一、禮德在“明明德”修身實踐中的作用 / 187
(二)禮火能量足而心光生 / 188
(三)禮德火炁在智轉慧過程中的作用 / 189
二、禮火的能量來源 / 189
(一)天道中的禮火能量來源 / 189
(二)生命獲得火炁能量來源五途徑 / 191
(三)火(光)炁自主化生五環節 / 193
三、禮火在人體中的生理功能 / 195
(一)炁推血行 / 195
(二)司理心神 / 196
(三)調適寒熱 / 196
(四)營和榮衛 / 196
(五)調節口識舌識 / 197
四、心火禮德“眀”的生成途徑 / 197
第二節 禮德修持在於修心 / 198
一、辨陰識陽好修心 / 199
(一)心識的分類 / 199
(二)陰我心的特徵和組成元素 / 200
(三)陽我心的特徵和組成元素 / 203
二、修心的重要意義 / 205
(一)守住陽我心是克制陰我心的關鍵所在 / 205
(二)修心是修身明德系統工程的統帥 / 206
三、修心的內涵 / 207
(一)修持禮德就是修心 / 207
(二)全面修持“十善” / 208
第三節 修禮的實踐方法 / 212
一、順天修心明禮 / 213
二、逆天順天法天的界定 / 213
三、如何順天明禮 / 214
(一)天道年度周期律中禮火的消長規律 / 215
(二)夏季順天明禮的要點 / 215
(三)冬季順天明禮的要點 / 216
(四)明禮修身與內調水火的關係 / 217
四、禮型於內的德行實踐方法 / 217
一、禮德培養要重視對舌識的治理 / 220
(一)運用經典音韻幫助改造性命和命運 / 222
(二)味覺功能的中正轉化 / 224
(三)嚴戒妄語和綺語 / 224
(四)言善信 / 226
第五節 啟迪心靈的德禮故事 / 229
結語:人心光明天下太平 / 236
參考文獻 / 239
作者簡介
主編著作:《
德道行天下》(叢書)、《德慧智經典誦讀教材》(上下冊)、《小篆入門指導》、《國小經典讀本6+1》、《德慧智經典誦讀操作指導手冊》、《德慧智教育輔導答疑彙編》、《中華德慧智教育方法與實例彙編》、《中華德慧智教育·幼兒經典讀本》、《
中華德慧智經典楷篆對照本》,中華德慧智教育經典讀本系列等。
因此,
禮樂文化或禮儀文明重生的關鍵,就在於要走進中華傳統
道德根文化,深入到禮的本源之地,去尋找其中的修身明德文化奧秘,從而對禮的誕生和發展以及變異進行準確的時空定位和內涵定性,使禮回歸修身明德之實,修正禮儀禮樂之華。只要完成了這一定位和定性,使禮儀文明具備文化基因的完整性,回歸禮德修身的本義,那么具有修身明德和治人事天功能的禮儀文明就能夠與現代世界的文化語境相適應、相融合,重新煥發生機活力,體現出重要的時代價值。本書的主題,即是從修身明德的層面,對於明禮的理論和實踐進行系統性的論述,以服務於五德修身文化之禮這一返本歸真的探索和實踐。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德 禮
第一節 談文論字說禮 / 003
一、禮的文與字演變 / 005
(一)慧識悊學文化時期的禮(豊)文解析 / 006
(二)智識哲學文化時期的禮(禮)字解析 / 009
(三)意識哲學文化時期的禮字解析 / 013
二、定義形名談德禮 / 015
(一)禮德型與行的內外之用 / 016
(二)禮的定義和內涵 / 017
(三)從“豊”到“禮”蛻變的實質 / 019
三、古聖先賢論禮 / 020
(四)楚簡《五行經》對禮的論述 / 038
第二節 禮德的概念解析 / 044
一、禮德的定義 / 044
(一)五行屬火 / 046
(二)心臟為載體 / 047
(三)禮火 / 048
(四)內在元素 / 049
二、信德、智德、禮德共構內聖“三本” / 051
第二章 禮 儀
第一節 儀禮的概念解析 / 058
一、禮的概念從禮德向儀禮的蛻化 / 058
(一)禮德蛻化而生“病” / 059
(二)說文解字話疾病 / 060
(三)“病急亂投醫”棄本投末 / 062
(四)禮樂偏行天下亂 / 063
二、禮德與禮儀的對比 / 066
三、正確認識禮儀文化的局限性 / 068
(一)外用禮儀學說產生的歷史背景 / 068
(二)外用禮儀的文獻“三禮”簡介 / 070
四、禮樂的是與非 / 071
(一)慧識悊學析禮樂 / 071
(二)“證道不離身”方能準確地套用禮德禮儀 / 074
第二節 禮在儀禮領域中的釋用與分類 / 076
一、儀禮的層級分類 / 077
二、儀禮的管理與分類 / 080
三、儀禮的數值分類 / 083
四、人生重大事件的禮儀 / 084
五、儀禮的學習修養 / 085
六、儀禮的異常狀態 / 088
七、社會禮的交流 / 092
第三章 明 禮
第一節 明禮的意義 / 096
一、陽火陽禮人特徵 / 097
二、陰火陰禮人特徵 / 099
第二節 禮德的誠和平忍 / 102
一、字析誠和平忍 / 103
二、詳析禮德之誠 / 106
(三)其他經典論禮德之誠 / 119
(四)誠的質量層級 / 120
三、詳析禮德之和 / 124
(一)老子論禮德之和 / 127
(四)幾學非常道慧識論禮德之和 / 145
(五)修身實踐方法論中的禮德之和 / 147
(六)幾學超常道智識與常道意識認知中的禮德之和 / 149
(七)和的常道套用 / 150
四、詳析禮德之平 / 152
(一)《黃帝四經》論禮德之平 / 153
(三)《莊子》論禮德之平 / 158
(四)心識禮德之平的正常與調節 / 159
五、詳析禮德之忍 / 170
(一)《文子》中記載的老子論禮德之忍 / 170
(二)《莊子》論禮德之忍 / 171
(五)心識禮德之忍的正常與調節 / 175
第四章 修 禮
第一節 禮德的內在修身生理機制 / 187
一、禮德在“明明德”修身實踐中的作用 / 187
(二)禮火能量足而心光生 / 188
(三)禮德火炁在智轉慧過程中的作用 / 189
二、禮火的能量來源 / 189
(一)天道中的禮火能量來源 / 189
(二)生命獲得火炁能量來源五途徑 / 191
(三)火(光)炁自主化生五環節 / 193
三、禮火在人體中的生理功能 / 195
(一)炁推血行 / 195
(二)司理心神 / 196
(三)調適寒熱 / 196
(四)營和榮衛 / 196
(五)調節口識舌識 / 197
四、心火禮德“眀”的生成途徑 / 197
第二節 禮德修持在於修心 / 198
一、辨陰識陽好修心 / 199
(一)心識的分類 / 199
(二)陰我心的特徵和組成元素 / 200
(三)陽我心的特徵和組成元素 / 203
二、修心的重要意義 / 205
(一)守住陽我心是克制陰我心的關鍵所在 / 205
(二)修心是修身明德系統工程的統帥 / 206
三、修心的內涵 / 207
(一)修持禮德就是修心 / 207
(二)全面修持“十善” / 208
第三節 修禮的實踐方法 / 212
一、順天修心明禮 / 213
二、逆天順天法天的界定 / 213
三、如何順天明禮 / 214
(一)天道年度周期律中禮火的消長規律 / 215
(二)夏季順天明禮的要點 / 215
(三)冬季順天明禮的要點 / 216
(四)明禮修身與內調水火的關係 / 217
四、禮型於內的德行實踐方法 / 217
一、禮德培養要重視對舌識的治理 / 220
(一)運用經典音韻幫助改造性命和命運 / 222
(二)味覺功能的中正轉化 / 224
(三)嚴戒妄語和綺語 / 224
(四)言善信 / 226
第五節 啟迪心靈的德禮故事 / 229
結語:人心光明天下太平 / 236
參考文獻 / 239
作者簡介
主編著作:《
德道行天下》(叢書)、《德慧智經典誦讀教材》(上下冊)、《小篆入門指導》、《國小經典讀本6+1》、《德慧智經典誦讀操作指導手冊》、《德慧智教育輔導答疑彙編》、《中華德慧智教育方法與實例彙編》、《中華德慧智教育·幼兒經典讀本》、《
中華德慧智經典楷篆對照本》,中華德慧智教育經典讀本系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