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真篇

悟真篇

《悟真篇》是北宋張伯端撰道教典籍。考該書以詩、詞、曲等體裁闡述內丹理論。內丹之學,唐宋以降,流衍日繁,蔚為大觀。宋張伯端承鐘、呂之學,仿效《周易參同契》,著為《悟真篇》,內丹之學遂大顯於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悟真篇 
  • 作者:張伯端 
  • 創作年代:北宋 
  • 類別:道教典籍
作者介紹,書籍提要,作品延伸,相關賞析,所述思想,重要貢獻,繼承發揚,傳世注本,

作者介紹

北宋張伯端,天台人也。少無所不學,浪跡雲水。晚傳混元之道而未備,孜孜訪問,遍歷四方。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陸龍圖公詵,鎮成都,乃依以游蜀,遂遇劉海蟾,授金液還丹火候之訣。遂改名用成,字平叔,號紫陽。修煉功成,作《悟真篇》行於世。

書籍提要

《悟真篇》為內丹之學,自漢魏伯陽揭其端,唐鐘離權、呂洞賓等發揚於後。唐宋以降流衍日繁,蔚為大觀。宋張伯端承鐘、呂之學,仿效《周易參同契》,著為《悟真篇》,內丹之學遂大顯於世。《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之:“是專明金丹之要,與魏伯陽《參同契》,道家並推為正宗。” 《悟真篇》與《老子河上公章句》、《周易參同契》、《黃庭經》為古代中國早期四大內丹術專著。北宋張伯端撰。考該書以詩、詞、曲等體裁闡述內丹理論。
悟真篇
張伯端
《道藏》收錄的《悟真篇》凡七種。書目如下:
一、《紫陽真人悟真篇註疏》八卷。象川無名子翁葆光注,集慶空玄子戴起宗疏。
二、《紫陽真人悟真篇三注》五卷。紫賢薛道光、子野陸墅、上陽子陳致虛注。
三、《紫陽真人悟真篇直指詳說三乘秘要》一卷。無名子翁葆光。
四、《紫陽真人悟真篇拾遺》一卷。
五、《悟真篇注釋》三卷。象川無名子翁葆光注。
六、《紫陽真人悟真篇講義》七卷。雲峰散人永嘉夏宗禹著。
七、《修真十書》卷二十六所收之《悟真篇》五卷,葉士表、袁公輔、象川翁、無名子注。
合上七種以觀,可見《悟真篇》風行於宋元。當時的註解必不止此,今則分合而成此七種,流傳於明初而收入《道藏》。自北宋以來,《悟真篇》歷受學者推重。

作品延伸

道教內丹修煉是道家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長期以來深受研究者的注意。北宋道士張伯端在熙寧八年(1075年)所作的《悟真篇》是漢代魏伯陽參同契》以後的又一本重要的丹經著作,可以說同為丹經之祖,是道教內丹丹法的主要經典之一,其丹經地位與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相仿。全書由詩詞歌曲等體裁寫成,包括七言四韻16首,絕句64首,五言1首,續添西江月12首。
16首七言律詩為總論,指出修煉內丹才是得道成仙的途徑,各種旁門小術難以得道成仙。並且指出了內丹修煉需要注意的一些地方。
64首絕句詳細講述了內丹修煉的過程和方法,指明了需先立鼎器、再煉藥物,後明火候。
1首五言說明功法的全過程。12首西江月多重複前面詩詞的論述。
卷末還附有《歌頌詩曲雜言》32首,認為通過修養,可以達到虛寂無為,返本還原,與道體合一之境界。
張伯端承認僅講“養命固形之術”是不夠的,還必須謀究“本源真覺之性”,這才是“達本明性之道”。他還把學道境界分為三個層次:“先以神仙命脈誘其修煉,次以諸佛妙用廣其神通,終以真如覺性遣其幻妄,而歸於究竟空寂之本源。”“本原真覺之性”即“真如覺性”,這是佛教《大乘起信論》和禪宗所闡揚的心性本覺思想。張氏把佛教禪宗心性論的要旨奉為圭臬,置於比道教理論更高的層次,這不僅是公開提倡道佛合流,道禪合流,而且是視佛高於道,禪在道之上。張伯端還進一步提出先修命,後修性,“先命後性”的修道步驟和方法,影響相當久遠。
呂洞賓參黃龍”“張伯瑞參佛經”的故事以及“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山川”作為呂洞賓名言而在道教界廣為傳播,如《道緣匯錄》、《呂祖全書》、《西遊真詮》等明清道教典籍均載有此事。悟真篇序與雜詞則被載入《道藏》。可見其故事的影響力廣泛,受到當時宗教界的承認。

相關賞析

所述思想

與後世性命合一之論不同,張伯端其在修煉方法上,明確區分命術、性宗為二途,其性命雙修丹道修煉思想,至為清晰,其法:
一、先修神仙命脈,要在尋真藥、辨鼎器、明火候。所謂真藥非外丹所用之三黃(雄黃雌黃硫黃)、四神(石、砂、鉛、銀)及草木藥之類,而是“真種子”,即真鉛,有真陽、陽精、先天一氣、先天真一之氣、太乙含真氣等種種異名,所指皆一,真鉛也就是金丹大藥。修鍊金丹,分安爐立鼎、交媾採藥、溫養脫胎等幾個主要步驟。第一步安爐立鼎,是準備好誘產先天一氣的真陰(離)真陽(坎)兩般器物;第二步交媾採藥,是通過真陰真陽的作用自虛無之中招至先天一氣,盜而采之,金丹成就;第三步溫養脫胎,是通過細密的火候修煉,育培金丹真氣,最終脫胎神化。
二、參透性命,若得《悟真篇》真意,立見三清太上翁。有濃厚的內丹學的本位特色。

重要貢獻

《悟真篇》之重要貢獻之一,在於其對道教丹道修煉理論的發展和創造。《悟真篇》將《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大道生成論,發展表述為“道自虛無生一氣,便由一氣產陰陽,陰陽再合成三體,三體重生萬物昌”修煉模型,特別注重真鉛(即先天真一之氣)。這一理論鮮明的表現了丹家注重純陽生生之道的旨趣。同時,採取真鉛藥物,修成金丹的理論,又是對《陰符經》盜機思想的具體套用。而五行顛倒,三五與一的修煉理論,則直承《周易參同契》。《悟真篇》內丹法和密宗拙火定在氣脈理論、修道方法以及修道理論上都存在結構的相似性。在《悟真篇拾遺》中張伯端揚棄了鐘呂丹法出陽神理論而代之以真如佛性闡釋"煉神還虛",為佛道兩家無為之學的融合開闢了新的道路。內丹法和拙火定可看作如來藏系的兩種范型,乾坤-坎離理論和子母光明理論均可看作本覺-始覺理論的不同表達方式。正是這些理論結構的相似性為佛道兩家思想的融合提供了契合點。

繼承發揚

張子的《悟真篇》融匯佛道。《悟真篇》的先天一氣等丹道思想,得到了翁葆光、龍眉子、趙友欽、陳致虛劉一明等諸多丹家的繼承和發揚,又對白玉蟾的丹道理論產生了重要影響。悟真篇的丹道修煉理論,大講佛教理論。張伯端的“道禪合一”思想,不僅為金丹派南宗的性命之學奠定了哲學理論 基礎,而且其所闡發的“達本明性之道”也在一定程度上革新了道教傳統的修道理論,特別是他對禪 宗“明心見性”的借鑑,提升了道教的精神超越之境,對道教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傳世注本

《悟真篇》傳世注本甚多。收入《正統道藏》或《道藏輯要》的有宋翁葆光的《悟真篇注釋》,薛道光(多為翁注之訛)、陸子野和元陳致虛的《悟真篇三注》,宋翁葆光注、元戴起宗疏的《悟真篇註疏》,翁葆光的《悟真篇直指詳說三乘秘要》,夏元鼎的《悟真篇講義》,清朱元育的《悟真篇闡幽》、劉一明的《悟真直指》等。各注本所收詩81首、詞12首大抵相同,其餘篇章收錄不一,編次略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