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協和醫學院

北京協和醫學院

北京協和醫學院(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位於北京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直屬、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實行院校合一管理體制的全國重點大學,被納入“211”和“985”工程建設項目,位列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入選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成員。

學校前身是美英基督教教會於1906年共同創辦的協和醫學堂。1912年,改稱協和醫學校。1917年,成立北京協和醫學院。1919年,改名北京協和醫科大學。1929年,更名私立北平協和醫學院。1951年1月,學校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和衛生部接管,且改名為中國協和醫學院。歷經傳承與發展,學校先後更名為中國醫科大學、中國首都醫科大學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2006年定名北京協和醫學院。

據2024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19個研究所、6家附屬醫院、9個學院、106個院外研發機構;有兩院院士24人、國家傑青56人、萬人計畫領軍人才27人,博士生導師1032名、碩士生導師1231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協和醫學院
  • 外文名: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 簡稱:北協、北協和、PUMC
  • 所在地:北京市
  • 創辦時間:1917年
  • 辦學性質公立大學
  • 學校類別:醫藥類
  • 學校特色雙一流(2017年、2022年)
    全國重點大學(1978年)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2008年)
    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2018年)
    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建設高校(2022)
    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2012年)
  • 主管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 現任領導姚建紅(黨委書記)、王辰(校長)
  • 專職院士數:中國科學院院士7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17人
  • 本科專業:2個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個
    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0個
    專業學位授權點5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
  • 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2個
    二級學科8個
  • 院系設定:9個學院
  • 校訓:尊科學濟人道  
  • 校歌:《協和頌》(PUMC Song) 
  • 校慶日:9月22日
  •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單三條9號(100006)
  • 院校代碼:10023
  • 主要獎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9項(2016-2019)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8項(2016-2019)
    北京市科技獎20項(2016-2019)
  • 知名校友吳階平劉德培趙玉沛
協和史苑,晚清時期,民國時期,新中國時期,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學科建設,教學建設,師資力量,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學術資源,文化傳統,形象標識,精神文化,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校園環境,圖書館,實驗室,學校地址,所獲榮譽,

協和史苑

晚清時期

  • 北京協和醫學堂
1906年,英國倫敦會與英美其他五個教會合作開辦了“協和醫學堂”。
1908年,學堂正式開課,至1914年共畢業三十八名學生。
北京協和醫學院
清末福州傳教士醫生雅丹金,接受官方贈匾“西來扁鵲”
1909年,美國慈善家、資本家洛克菲勒第一次派出“東方教育考察隊”對中國醫學教育機構作精細調查。

民國時期

1913年,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立,會議中在《遠東的教育及其他需求》中表態對於遠東的中國教育將採取行動,包括醫學教育和建好醫學院。
1914年,洛克菲勒團隊第二次派遣隊伍前往中國考察,考察範圍鎖定中國的醫學教育。共花費4個月時間,訪問中國十幾個城市的醫學院和八十八家醫院,最終總結成一份名為《中國的醫學》的報告,其中包括中國衛生現狀、中國本土醫院和手術等十個章節。
  • 北京協和醫學院
1915年,洛克菲勒團隊第三次前往中國,6月達成協定,用二十萬美元購買“北京協和醫學堂”的全部資產,原“協和醫學堂”只留用少數人員。新的醫學院,定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英文名為PUMC(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北京協和醫學院
洛克菲勒團隊第三次考察合影
1919年10月,開辦醫學本科,學制為八年制。
1921年6月,學院開始收治病人。
1929年,學校改名為北平協和醫學院。
1941年12月,學校停業。
1942年,日軍侵占學校,醫學院和護校的教學工作完全停止。
1943年9月,聶毓禪將協和的高級護校遷至成都,聯繫當時的燕京大學齊魯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等學校,招收了二十名預科學生。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內遷的高校各自返回原先的城市。協和護校根據醫學院董事會的決定,1946年暑假前遷回北平。
1946年5月,聶毓禪率全校六十多名師生告別成都。同年7月,抵北平。
1947年,學校復校。

新中國時期

1949年,北平解放,因協和自身的特殊原因並沒有被新中國立即接管。學校的美國職員回國述職。
1950年,協和醫學院和護校均招收二十五名學生。
1951年1月20日,協和醫學院、協和醫院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和衛生部接管,協和醫學院更名為“中國協和醫學院”,同時,中國醫院與協和醫院合併,定名為“北京協和醫院”。
1952年,劃歸中共中央軍委衛生部領導並取消護校教學管理制度。
1953年,學校停止招生。
1957年11月,衛生部正式通知,中國協和醫學院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合併,稱中國醫學科學院,附屬醫院稱北京協和醫院,直接受中國醫學科學院領導。同年,張孝騫向中央上書,建議恢復協和長學制的醫學生教育。直至1959年,張孝騫提出“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張孝騫的教育思想才逐步為人們所接受。
1959年,以原協和醫學院為基礎,恢復了八年制的醫學院,命名為“中國醫科大學”。衛生部委託醫科院黨委負責籌建和領導,提出一個特殊的領導體制:一個領導班子(黨委),一套組織機構,兩塊牌子,兩個任務(簡稱“一一二二”)。
1966年,發生文化大革命,致使教學停止。
1970年,學校奉命停辦。
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張孝騫等人作為積極推動者,提議恢復協和醫大。
1979年7月,國務院批准再次復校,並列為全國重點大學之一,改名為“中國首都醫科大學”。學制仍為八年,前兩年半為預科,在北京大學生物系學習自然科學課程,後五年半為醫本科。
1980年,學校與美國的洛氏駐華醫社在中斷長達二十八年後重新建立聯繫,並撥款一百五十萬美元支持學校發展。
1985年6月5日,學校改名為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1996年10月,順利通過國務院學位辦對33所研究生院的合格評估並正式掛牌。
2006年9月5日,教育部和衛生部共建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大會暨揭牌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正式更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
2017年9月,北京協和醫學院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2021年12月26日,北京協和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揭牌成立。
2023年7月19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與中國醫科大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院校長王辰與中國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王振寧共同簽署《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 中國醫科大學戰略合作框架協定》。
2024年6月12日,北京協和醫學院腦和類腦學院揭牌成立。
北京協和醫學院
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據2023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9個學院,共有2個本科專業。
院系專業設定
院系名稱
專業名稱
基礎醫學院
--------
臨床醫學院
臨床醫學
藥學院
--------
護理學院
護理
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
--------
衛生健康管理政策學院
--------
馬克思主義學院 人文和社會科學學院
--------
研究生院
--------
繼續教育學院
--------
資料來源:
註:北京協和醫學院臨床醫學(八年制)專業的招生計畫納入清華大學的總招生計畫之中,由兩校共同完成招生錄取工作

學科建設

據2024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9個,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有7個A類學科。
類別
名稱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生物醫學工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生物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護理學、醫學技術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口腔醫學、中藥學、圖書館情報與檔案學
世界一流建設學科
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臨床醫學、藥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國家重點一級學科
生物學、藥學
國家重點二級學科
免疫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皮膚病與性病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婦產科學、腫瘤學、麻醉學、內科學
國家重點三級學科
外科學(胸心外)、外科學(骨外)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外科學(普外)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
藥用植物學
北京市重點一級學科
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護理學、生物醫學工程
北京市重點二級學科
神經病學、眼科學、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
北京市重點交叉學科
轉化醫學
北京市重點三級學科
外科學(普外)

教學建設

據2020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2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2門國家精品課程
類別
名稱
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
臨床醫學、護理
國家精品課程
《婦產科學》《放射診斷學》
時間
獎項名稱
2021年9月7日
被教育部認定為第二批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單位

師資力量

據2024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院校有兩院院士24人、國家傑青56人,博士生導師1032名、碩士生導師1231名。
優秀教師
類別
姓名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王曉良、陳杰、張其清韓忠朝徐寧志蔣建東金奇、朱大海、王建祥邵榮光、王明榮、趙春華樊賽軍趙曉航郭順星、陳啟軍、劉芝華蔣澄宇庾石山張宏冰彭小忠石建功程濤、何玉先、王潔、蔣太交、王健偉黃波張烜荊志成許琪吳晨余佳蔡軍周光飈、王利、徐蔚海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
王利、王婧、石磊、馮曉明、劉鑒峰、許琪、李平平汪一波陳厚早林生趙方輝胡友財彭宗根魯向鋒程輝朱平王芳、蘭峰
參考連結: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24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1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5個、其他國家級科研基地15個、省部級實驗室66個等。
部分科研平台
平台級別
平台名稱
國家級平台
天然藥物活性物質與功能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婦產科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國家心血管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國家惡性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國家人類疾病動物模型資源庫
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北京協和)
國家藥物及代謝產物分析研究中心
國家藥物及代謝產物分析研究中心
中國以色列人群醫學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
委部級平台
國家衛生健康委內分泌重點實驗室
國家衛生健康委內分泌重點實驗室
國家衛生健康委心血管疾病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
國家衛生健康委天然藥物生物合成重點實驗室
國家衛生健康委抗生素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
國家衛生健康委人類疾病比較醫學重點實驗室
國家衛生健康委人類疾病比較醫學重點實驗室
詳情見:

科研成果

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國醫學院科學院)於2000年至2020年間累計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6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3項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38項。
國家級科技成果獎勵(2000年以來)
獎項
項目
第一完成人
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造血幹細胞調控機制與再生策略
2020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聚乙二醇定點修飾重組蛋白藥物關鍵技術體系建立及產業化
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乳腺癌精準診療關鍵技術創新與套用
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心血管疾病磁共振診斷體系的創建與套用
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人類重大傳染病動物模型體系的建立及套用
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基於外周血分子分型的肺癌個體化診療體系建立及臨床推廣套用
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治療體系的建立和推廣
2017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中藥大品種三七綜合開發的關鍵技術創建與產業化套用
2016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中草藥DNA條形碼物種鑑定體系
2016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胰島素瘤診治體系的建立與臨床套用
2016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化學藥物晶型關鍵技術體系的建立與套用
201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人工麝香研製及其產業化
2014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遺傳病致病基因和致病基因組重排的新發現
2014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中草藥微量活性物質識別與獲取的關鍵技術及套用
2013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食管癌規範化治療關鍵技術的研究及套用推廣
2012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小檗鹼糾正高血脂的分子機理,化學基礎及臨床特點
2011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我國抗感染藥物臨床前藥效評價平台關鍵技術的建立及套用
2011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冠心病外科微創系列技術的建立及套用推廣
2010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重症冠心病臨床評估體系和外科治療關鍵技術的建立與套用
2009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中國人群高血壓和冠心病遺傳資源的收集和利用研究
2009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血液幹細胞技術及其套用研究
2009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中國藥用植物種質資源遷地保護與利用
2009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丁苯酞原料及軟膠囊
馮亦璞
2009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主動脈夾層治療新策略研究及套用
2008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中國心血管疾病發展趨勢和防治策略研究
2008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提高我國肺血栓栓塞症診療水平的系列研究
2008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帕金森病和痴呆流行病學及干預、控制研究
2008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胰腺癌綜合診治方案的基礎研究與臨床套用
2007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2006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單核苷酸多態與腫瘤的研究
2006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國家一類抗肝炎新藥雙環醇的研究
張純貞
2005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中國不同民族永生細胞庫的建立和中華民族遺傳多樣性的研究
200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特發性脊柱側凸的系列研究及臨床套用
200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疑難先心病外科治療的臨床和基礎系列研究
2004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提高嬰幼兒重症先天性心臟病外科療效的臨床與基礎系列研究
2003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提高主動脈外科手術療效的臨床研究和套用
2003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心臟起搏及埋藏式心律轉復除顫器治療致命性心律失常的臨床研究
2002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遺傳性乳光牙本質致病基因的研究
2002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提高冠心病外科治療效果的臨床與基礎研究
2002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全身感染與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的臨床與基礎研究
2002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原發性骨質疏鬆症的臨床和實驗研究
2002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腸黏膜屏障損害和谷氨醯胺、腸內營養、生長激素的影響
2001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全國控制和基本消滅麻風病的策略、防治技術和措施研究
2000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中國人經典型苯丙酮尿症(PKU)突變基因的鑑定與產前診斷
2000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卡托普利對急性心肌梗塞病死率及併發症影響的多中心隨機臨床研究
2000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天麻種子與真菌共生萌發及生長機理和純菌種伴播技術研究與套用
2000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BME-200眼科超音波診斷儀
參考資料:

學術資源

據2024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圖書館館藏外文印本期刊3400餘種,2200餘種為獨家刊,國內外醫藥領域專業資料庫百餘種。建有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服務系統,建成生物醫學科技論文預印本、醫學健康輿情、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公眾健康知識服務等系列平台。
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為雙月刊,主要設有院士論壇/述評、專家論壇/述評、論著、綜述、技術方法、經驗交流、研究簡報、論著摘要、病例報告、科技訊息、書評等欄目,被美國生物醫學文獻在線上資料庫Medline(PubMed、網路版)、荷蘭醫學文摘資料庫(EMBASE)、美國化學文摘資料庫及其《化學文摘》(CA)、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WPRIM)、世界衛生組織《醫學增補文摘》光碟資料庫(ExtraMED)、波蘭《哥白尼索引》(IC)、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中國文獻資料庫(JST)等資料庫收錄。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中國醫學科學雜誌)是由中國醫學科學院編輯和出版的高級綜合性醫學刊物。為季刊,64頁,大16開本。本刊旨在向國外介紹中國在醫學科學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包括基礎醫學及臨床醫學),以促進國際間的學術交流。本刊設有述評、論著、綜述、短篇報導、研究簡訊、會議報導等欄目。編委會由國內著名的醫學研究所及大學的近四十名專家組成,另外尚有17名國際編委。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北京協和醫學院
北京協和醫學院院徽
徽章為璧形,寓意為中西合璧,其綠色和白色象徵生命的常新與永恆。
徽章包括盾徽、殿堂、桂冠、玉蘭、綬帶及院校中英文名稱。
北京協和醫學院
北京協和醫學院盾徽
象徵抵禦疾病、護佑生命。它由校名中的“和”(協和、人和)與“U”(Union或Unity)對應而成。
“和”為草書,如飛動的蛇杖,它源於古希臘傳說中的醫神阿斯克勒庇俄斯手杖和使神赫耳墨斯手杖,象徵神奇的醫術和中立的醫德。是國際公認醫用標誌。
翻開的書本象徵開卷有益,其左右記載的“1917”、“1956”分別是校奠基與院命名的時間。
神杖、聖蛇、書本分別象徵科研、醫療、教學。盾徽既為璧徽組成部分,也可獨立使用。
上體現院校為生命科學的發展團結奮進的精神。

精神文化

嚴謹,博精,創新,奉獻
北京協和醫學院
校歌
《協和頌》
詞曲作者
歌詞譯者
格林·韋伯斯特
桐樹
(一)
中文
英文
啊,協和協和!
我們夢寐以求的校園。
這裡領悟了至理名言,
跳動著快樂心弦。
我們求索科學本源,
探究人體奧秘。
我們彼此相知是一家,
分別重逢終有期。
協和協和永存啊!
我們夢寐以求的校園。
讓我們從今後,
永不會啊,永不會忘記母校的訓勉。
讓我們從今後,
永不會啊,永不會忘記母校的訓勉。
Hur - rah,for P.U.M.C!
The Col - lege of our choice.
This here we learn such pre - cepts.
As make our hearts re -joice.
We've learned the truths of Sci - ence.
We've learned to stu - dy men.
We've learned to know each o - ther.
We part to meet a - gain.
P.U.M.C. for Ev - er!
The col - lege of our choice.
Let us not know,aye,never.
For - get our moth - er's voice.
Let us not know,aye,never.
For - get our moth - er's voice.
(二)
中文
英文
教我撫平瘡痛,
教我治癒疾患,
消滅所有病菌,
無論富貴貧賤。
傷骨重獲生機,
腐肉得到切除;
協和母校喲,
業績人共睹。
She's taught us ills to lessen,
And how disease to cure,
By killing all bacilli,
We heal the rich or poor.
We set all kinds of fractures,
We take the appendix out;
You'll find that P.U.M.C.'s
Will know what they're about.
(三)
中文
英文
恪守天職,
健康所系,
效忠祖國,
富貴不移。
投我木桃,
報之瓊瑤,
掌握本領,
服務同胞。
It's ours to help the wretched,
To guard the public health,
To serve our dear old China,
Without a thought of wealth.
As has been given to us,
So give we back again,
For here we've gained the knowledge
To serve our fellow-men.
資料來源: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院校長
黨委副書記
副院校長
紀委書記
參考資料:

歷任領導

歷任校長
姓名
任期
職務
麥克林(Franklin C.Mclean)
1918-1919
校長
胡恆德(Henry S.Houghton)
1920-1928
1938-1942
校長
顧臨(Roger S.Greene)
1928-1938
代理校長
1929-1938
校長
1949-1957
校長
資料來源:
歷任黨委書記
姓名
任期
職務
1952-1965
黨委書記
1966
黨委書記
1976-1978
黨委書記
王偉
1978-1979
黨委書記
林士笑
1979-1982
黨委書記
1983-1984
黨委書記
錢昌年
1986-1998
黨委書記
1998-2000
黨委書記
祁國明
2000-2001
黨委書記
劉謙
2001.7-2007.12
黨委書記
2008.1-2016.8
黨委書記
2016.9-2019.3
黨委書記
2019.6 - 2021.3
黨委書記
2021.3 -
黨委書記
資料來源:
歷任院校長
姓名
任期
職務
1956-1958
院長
1958-1983
院長、校長
1983-1984
院長、校長
1984-1992
院長、校長
1992-2001
院長、校長
2001-2011
院長、校長
2011.8-2015.12
校長
2011.8-2017.12
院長、校長
2018.1 -
院長、校長
資料來源:

校園環境

圖書館

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科學情報研究室,1974年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圖書館(前身為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1917年創辦的北京協和醫學院圖書館)合併成立了醫學情報研究所,1993年更名為醫學信息研究所。面向全國提供醫學科技文獻資源保障服務,館藏外文印本期刊3400餘種,2200餘種為獨家刊,國內外醫藥領域專業資料庫百餘種。開展生物醫學文本語義研究,建設中文醫學術語體系及標準。建有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服務系統,建成生物醫學科技論文預印本、醫學健康輿情、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公眾健康知識服務等系列平台。
北京協和醫學院
圖書館

實驗室

這裡有醫學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各種先進的實驗設備。
北京協和醫學院
實驗室

學校地址

北京協和醫學院

所獲榮譽

時間
獎項名稱
2022年2月14日
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23年3月30日
高等教育專業評價機構軟科發布"2023軟科中國大學排名"、北京協和醫學院位列醫藥類大學排名第一
2020年12月
血研所研發的我國首個自主CAR-T細胞治療產品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突破性治療藥物”認定
2016年10月
被評為國家衛生計生委2015年度企業決算先進單位
2015年10月
被評為國家衛生計生委2014年度企業決算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