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精品課程

國家精品課程

國家精品課程是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範性課程。2003年至2010年,為切實推進教育創新,深化教學改革,促進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套用,共享優質教學資源,進一步促進教授上講台,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造就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能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家精品課程
  • 單位教育部
  • 目的:提高高校教學質量
  • 類型:示範性課程
項目背景,課程內容,建設發展,評估指標,說明,內涵,存在問題,

項目背景

教育部在“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中開展了精品課程建設工作,共組織建設了3909門國家精品課程,750餘所高校教師參與了課程建設。

課程內容

包括六個方面內容:
是教學隊伍建設,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講教授負責的、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教學水平高、
教學效果好的教師梯隊,要按一定比例配備輔導教師和實驗教師。
是教學內容建設,教學內容要具有先進性、科學性,要及時反映本學科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三是要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相關的教學大綱、教案、習題、實驗指導、參考文獻目錄
等要上網並免費開放,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
四是教材建設。
五是實驗建設。要大力改革實驗教學的形式和內容,鼓勵開設綜合性、創新性實驗和研究型課
程,鼓勵本科生參與科研活動。
六是機制建設。要有相應的激勵和評價機制,鼓勵教授承擔精品課程建設,要有新的用人機制保證精品課程建設等。

建設發展

2003年4月,教育部下發了《教育部關於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 號),精品課程建設工作正式啟動,期間由於爆發非典疫情而延緩了一段時間,但隨著全國取得抗非鬥爭的勝利,精品課程建設工作很快又步入了正規。
截止2010年底,已累計建設國家級精品課程3700餘門,覆蓋了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近千所高校,並帶動起近10000門省級精品課程和校級精品課程。
國家精品課程建設採用學校先行建設,省、自治區、直轄市擇優推薦,教育部組織評審,授予榮譽稱號,後補助建設經費的方式進行。教育部在網站上設立“全國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網頁,發布與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相關的政策、規定、標準、通知等信息,整個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工作主要分為三個階段:一是申報階段,二是評審階段,三是公布結果階段。

評估指標

說明

(1)本評審指標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07〕1號)、《教育部關於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7〕2號)和《教育部關於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號)精神制定。
(2)精品課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學水平的優秀課程。精品課程建設要根據人才培養目標,體現現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學性、先進性和教育教學的普遍規律,具有鮮明特色,並能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與方法,教學效果顯著,具有示範和輻射推廣作用。
(3)精品課程的評審要體現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引導教師進行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確保學生受益和教學質量的提高,並重視以下幾個問題:①在教學內容方面,要處理好經典與現代、理論與實踐的關係,重視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②在教學條件方面,重視優質教學資源的建設和完善,加強課程網站的輔助教學功能。③在教學方法與手段方面,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發展;協調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教育技術的套用,並做好與課程的整合。宏達維文化等專業網站建設很有必要。④在教學隊伍的建設上,注重課程負責人在實際教學工作的引領和示範作用,促進教學團隊結構的完善和水平的提高。
(4)本方案採取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以提高評價結果的可靠性與可比性。評審指標分為綜合評審與特色、政策支持及輻射共享兩部分,採用百分制,其中綜合評審占80%,特色、政策支持及輻射共享占20%。
(5)總分計算:M=∑KiMi,其中Ki為評分等級係數,A、B、C、D、E的係數分別為1.0、0.8、0.6、0.4、0.2,Mi是各二級指標的分值。

內涵

教學隊伍20分
1-1 課程負責人與主講教師 教師風範、學術水平與教學水平 課程負責人與主講教師師德好,學術造詣高,教學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教學特色鮮明。課程負責人近三年主講此門課程不少於兩輪。 6分
1-2 教學隊伍結構及整體素
質 知識結構、年齡結構、人員配置與青年教師培養 教學團隊中的教師責任感強、團結協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和學緣結構,並根據課程需要配備輔導教師;青年教師的培養計畫科學合理,並取得實際效果;鼓勵有行業背景的專家參與教學團隊。 6分
1-3 教學改革與研究 教研活動與教學成果 教學思想活躍,教學改革有創意;教研活動推動了教學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有省部級以上的教學成果、規劃教材或教改項目;發表了高質量的教研論文。 8分
教學內容20分
2-1課程內容[1] 課程內容設計 課程內容設計要根據人才培養目標,體現現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學性、先進性和教育教學的規律。 10分 理論課程內容經典與現代的關係處理得當,具有基礎性、研究性、前沿性,能及時把學科最新發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學。 實驗課程內容(含獨立設定的實驗課)的技術性、綜合性和探索性的關係處理得當,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2-2 教學內容組織 教學內容組織與安排 理論聯繫實際,課內課外結合,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於一體;鼓勵開展相關實習、社會調查或其他實踐活動,成效顯著。 10分
教學條件20分
3-1 教材及相關資料 教材及相關資料建設 選用優秀教材(含國家精品教材和國家規劃教材、國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高水平的自編教材);課件、案例、習題等相關資料豐富,並為學生的研究性學習和自主學習提供了有效的文獻資料;實驗教材配套齊全,能滿足教學需要。 10分
3-2 實踐教學條件 實踐教學環境的先進性與開放性 實踐教學條件能很好滿足教學要求;能進行開放式教學,效果明顯(理工類課程能開出高水平的選作實驗)。
3-3 網路教學 環境 網路教學資源和硬體環境 學校網路硬體環境良好,課程網站運行良好,教學資源豐富,輔教、輔學功能齊全,並能有效共享。 10分
教學方法與手段20分
4-1 教學設計 教學理念與教學設計 重視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能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包括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考核方式等)。 8分
4-2 教學方法 多種教學方法的使用及其效果 重視教學方法改革,能靈活運用多種恰當的教學方法,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發展。 12分
4-3 教學手段 信息技術的套用 恰當充分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開展教學活動,並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果方面取得實效。
教學效果20分
5-1 同行及校內督導組評價 校外專家及校內督導組評價與聲譽 證明材料真實可信,評價優秀;有良好聲譽。 4分
5-2 學生評教 學生評價意見 學生評價原始材料真實可靠,結果優良,應有學校教務部門出具的近三年的學生評教數據的佐證材料。 8分
5-3 錄像資料評價 課堂實錄 能有效利用各種教學媒體、富有熱情和感染力地對問題進行深入淺出的闡述,重點突出、思路清晰、內容嫻熟、信息量大;課堂內容能反映或聯繫學科發展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能啟迪學生的思考、聯想及創新思維。 8分

存在問題

國家精品課程建設也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
1.高校中存在“重申報,輕建設”的現象。申報成功之後,普遍投入不足,重視不夠,精品課程網站的內容基本上還是申報時的內容。隨著時間的推移,網站部分教學內容過時、老化,教學理念未能與時俱進,原先不足部分也未及時補充,一些精品課程質量相對下降,已經不是現在意義上的精品課程,因此點擊率低,幾乎無人問津。
2.資源共享問題未能徹底解決。教育部已經連續3年發檔案,要求精品課程網站登錄要取消密碼、口令,然而仍有精品課程無法自由訪問。此外,由於精品課程的建設單位擔憂發生智慧財產權、著作權的問題,當申報成功之後,立即拆掉某些原創性或精彩的電子資料,使得進入名義上的精品課程網站之後,未能訪問到真正有價值的內容。
3.申報審查不夠嚴格,出現弄虛造假的現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