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

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病原所”)是國家為應對傳染病對人類健康的重大挑戰、加強傳染病領域的研究力量,對國家傳染病防控和研發體系進行調整過程中新組建的專業從事傳染病研究的國家級科研單位。病原所編制為290人,為國家科技體制改革後衛生部直屬科研院所中編制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公益性科研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
  • 簡稱:病原所
  • 編制:290人
  • 職責:引領產業發展,保障人民健康
院所簡介,病原所的定位,病原所的任務,機構設定,領導班子,重點實驗室,

院所簡介

病原所的定位

根據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瞄準國際科技發展前沿,突出衛生行業特色。通過建立全新的運行機制、建設一流的人才隊伍、發展一流的學科水平、構建一流的技術平台,實現增強創新能力,提升科研水平,解決關鍵問題,發展核心技術,引領產業發展,保障人民健康。
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

病原所的任務

開展基礎研究,為傳染病研究水平提升提供基礎;開展套用基礎研究,為傳染病綜合防治提供支撐;開展套用性研究,為傳染病相關產業發展提供源泉;開展政策研究,為傳染病預防控制決策提供依據;開展管理機制探索,為科研機構機制改革提供模板;開展教學工作,為傳染病領域高級人才培養提供基地。
病原所自2006年成立以來,按照“定位明確、整體規劃、不斷創新、穩步推進”的建所思路,以實驗空間、技術體系、學科建設、人才隊伍、對外合作、機制體制和所院文化等為工作重點,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目前, 10000平方米現代化、標準化裝飾的空間,為所址籌建期間的實驗和辦公提供了場地;價值1.5億元人民幣的3000多台件設備,搭建了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生物信息學、免疫學、細胞生物學、形態學、結構生物學等多種前沿和傳統技術的硬體平台;一批來自國內外的中青年優秀人才,形成了一支充滿活力、開拓進取的研究、管理團隊;通過實體聯合、資源基地、項目合作、戰略聯盟等形式,在國內外逐步形成多個活躍的學術合作網路和科研交流平台;“員工為上,和諧發展”的治所理念營造了一個有利於人才成長和發展的環境。在此基礎上,研究所不僅承擔了“愛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規劃(“973計畫”)、國家高技術發展計畫(“863”計畫)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一批重大、重點科研任務,而且在國家重大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保障作用。病原所是我國培養病原生物學領域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基地,目前,我所已成為博士、碩士培養單位,有微生物學、病原生物學、免疫學、生物醫學工程四個專業招收博士、碩士研究生,並設立了博士後流動站,招收的專業涉及生物學、病毒學、細菌學、寄生蟲學等相關學科專業。
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
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
在各級領導和同行的關心支持下,在全所職工的共同努力和團結協作下,病原所傳承和弘揚協和“嚴謹、博精、創新、奉獻”的精神,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將為我國傳染病防控事業的崛起乃至維護人民生命健康,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機構設定

病毒學研究室
細菌學研究室
真菌學研究室
傳染病控制支撐實驗室
流行病學與生物信息學中
實驗動物中心
疫苗研究中心
技術與產品開發實驗室
愛滋病研究中心
克里斯托弗·梅里埃實驗
寄生蟲學聯合實驗室

領導班子

所長:金奇研究員主持研究所全面工作,分管所務辦公室、財務處、人力資源處、新址基建辦公室及相關工作。
副所長:王健偉研究員。分管科技教育處、實驗室管理處及相關工作。
副書記:劉海鷹副研究員。主持黨務工作,分管黨群辦公室、行政後勤管理處及相關工作。

重點實驗室

始建於1987年,1989年通過驗收並正式開放運行,是國內最早進行分子病毒學基因工程研究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連續多次被評為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目前實驗室主任為金奇研究員。
實驗室主要從事分子病毒學和病毒基因工程的套用基礎研究。其研究方向為:
(1)研製防治嚴重病毒病和病毒相關惡性腫瘤的生物技術藥物;
(2)重要病毒的基因組和蛋白質結構與功能;
(3)病毒基因組表達的調節與控制;
(4)病毒元件與病毒載體。
目前主要研究內容包括:
(1)病毒相關新型細胞因子基因工程;
(2)防治病毒病的新型疫苗與抗體工程;
(3)病毒基因組結構與功能,病毒載體;
(4)病毒核酸晶片等診斷技術;
(5)重要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學;
(6)病毒及其它微生物的比較基因組學。為適應國家對重大傳染性疾病的防治需求,重點實驗室將對細菌和 真菌性疾病及其他病原的研究進行調整補充。
建室以來,實驗室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1)在基因組工程研究方面,完成了最大的動物病毒??我國痘苗病毒天壇株以及禽腺病毒、腸道病毒71等基因組全序列的測定與分析之後,又在國際上首先完成引起我國常見病痢疾的病原菌、福氏痢疾桿菌2a基因組的全序列測定與分析;
(2)在國際上首先發現並證明大腸桿菌增強子樣序列,並利用這項發現套用於基因工程藥物的開發研究,研製成功兩種通用性強的新型大腸桿菌高效表達載體,成為國內基因工程室最常用的生物材料之一;
(3)在抗病毒研究方面,研製成功基因工程人α型干擾素系列產品,成為我國第一批投放市場的高新技術產品,其中a1b型干擾素系I類新藥,屬我國首創,用於治療我國常見病、多發病;
(4)在中藥抗病毒的研究方面,首次發現中藥黃芪的抗病毒感染作用,並闡明了黃芪與干擾素在抗病毒作用上的協同作用。
實驗室先後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40餘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7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發明三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1項,衛生步科技進步一等獎10項;先後獲新藥證書9個;在國內外包括《Cell》、《Science》等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近500餘篇、專著10餘冊,專利50餘項,培養博士研究生百餘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