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歷史背景
蘇聯在20世紀50年代時提出需要裝備強化火力的全封閉
裝甲車輛,華約及北約各國陸軍都是以裝甲人員輸送車部署部隊,而裝甲輸送車擁有封閉式乘員艙,其防護性能和越野性能比早期的半履帶式裝甲車尚好,但其任務仍以輸送步兵為主,但該類型車的裝甲防護和火力相對較薄弱,如美國1960年服役的
M113裝甲輸送車和蘇聯1957年服役的
BTR-50裝甲輸送車等僅配有12.7毫米或7.62毫米機槍,旨在保證有足夠的載員室空間。
20世紀60年代中期,蘇聯發現軍隊需要一種能直接載運步兵作戰的裝甲車,也就是說步兵能直接乘車作戰,提高攻擊部隊的進攻速度和能力,緊密協同主戰坦克作戰。
研製歷程
20世紀60年代初,
蘇聯軍方研製新型
步兵戰車的
標書發布後,各大設計局為了爭奪大訂單紛紛拿出了自己的樣車,雖然戰車主炮2A28型73毫米低壓
滑膛炮早已選定,但在車輛行走方式上卻爭執不下,由此產生了輪式、輪履混合、履帶三種樣式,各有其特點,最後履帶式的765工程勝出,也就是後來的BMP-1,其他樣車則進入了庫賓卡博物館。
1200工程
1963年布良斯克汽車廠製造,輪式
步戰原型車,參與BMP競標但輸給了764工程(即入役的BMP),僅進行了測試。落馬原因一般認為是全車較重,而基於BTR-60PB的底盤無力支持,造成越野性能低下。布良斯克廠拿出的是1200工程,該車為8X8全輪
驅動方式,
後置發動機,可以看成是BS-543系列全輪特種車的變型車,最大速度80千米/小時。
1200工程雖然比較便宜,但越野能力與輪式БТР一樣,蘇軍認為沒有必要了,所以落馬。
19工程
ROJECT這非常不尋常的輪履帶式步兵戰車,1964年在阿爾泰拖拉機廠試製。該車被命名為工程19,有一個傳統的軋制
裝甲板焊接外殼。機箱的機器是在輪式底盤式4×4與輔助履帶式的齒輪。這是先行者和整個晶片。它位於車軸之間的前輪和
後輪,並用於改善交通,為他倒在了地上。輪軌上的車輪速度的過渡,是在現場或在移動中15-20秒,使用履帶驅動
滾筒的PT-76兩棲坦克。
911工程
蘇聯“工程911”裝甲車,1964年在伏爾加格勒拖拉機廠研製,與“工程914”裝甲車一同研製,競標20世紀60年代
蘇聯國防部新一代裝甲車,整車領先技術就是採用了氣動液壓懸掛系統,並可在鐵軌上使用。
此車被
競爭者“工程765”淘汰。
戰鬥全重12噸,主武器73毫米2A28火炮,副武器一挺7.62毫米機槍和一具9K11“嬰兒”
反坦克飛彈發射具。
動力系統為一台300馬力發動機,
最高速度108千米/小時,鐵軌56千米/小時,水中10千米/小時,整個布局和
武器系統和後來成型的BMP-1幾乎無差異。
911工程採用了輪-履推進和可調節液氣懸掛方式,除配備完整的履帶推進系外,在底盤每側最前和最後
負重輪內側還有一個可收放的
充氣輪胎驅動輪。當車輛在公路上行駛時將4個驅動輪放下,採用4x4輪式行走,越野行駛時將驅動輪收起,完全使用履帶系行走,驅動輪收放時間為1~2分鐘。
但是混合行走是個廢物,既不實用又極易發生故障,和19工程一起下馬。
914工程
蘇聯“工程914”裝甲車,伏爾加格勒拖拉機廠研製生產,根據60年代蘇聯國防部新一代裝甲車的研製指標而制,指標為可防禦大面積殺傷性武器,可配置多種火力,水陸兩棲,
控制性好。
“工程914”於1964年出產,在國家測試中,被競爭者“工程765”給淘汰,因此再無後續計畫。該車戰鬥全重14噸,主武器73毫米2A28火炮,副武器為3挺7.62毫米機槍和一具9K11“嬰兒”反坦克飛彈發射具。動力系統為一台300馬力B-6F發動機,最高時速65千米/小時,水中1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700千米。相比輪履合一的911工程,914工程採用了全履帶行走、發動機後置的常規布局。但是由於發動機後置,載員室狹窄步兵只能從車頂兩側上下車,既不方便又容易遭受敵火力殺傷,因此落馬。
設計方案
BMP-1步兵戰車是60年代初研製,1967年首次在紅場
閱兵式上展出。該車的主要改進是車首加長20厘米,以提高浮渡能力並使車輛重心居中,有利於整車的重量平衡;將導流柵的葉片由6片減為4片,並將柵的
側板做成向睛彎曲狀,使水流幾乎能水平排出;為減輕雪和土堵塞,取消了後擋泥板的下垂部分;開大了車輛兩側的射孔,以擴大
射界;車長門底座加高,以擴大視界;重新設計了
排氣口護罩,以防止浮渡時水進入
排氣道內;將凸起的載員
艙蓋改低,以減小火炮
俯角死區。該車定型大量生產,主要裝備蘇軍
坦克師和摩步師的
摩步團,用以取代50年代的BTR-50履帶式
裝甲人員輸送車和部分60年代生產的BTR-60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此外,還向許多國家出口。
BMP-1步兵戰車車首加長200毫米,將導流柵的葉片由6片減為4片,並將導流柵的
側板做成向前彎曲狀,取消了後擋泥板的下垂部分;開大了車輛兩側的射孔。車長門底座加高;重新設計了
排氣口護罩,將凸起的載員
艙蓋改低。
技術特點
總體設計
BMP-1步兵戰車的車體採用鋼板
焊接結構,能防槍彈和炮彈破片,正面弧形區防12.7毫米
穿甲彈和穿甲燃燒彈,前上裝甲為帶
加強筋的鋁裝甲。駕駛員在車體前部左側,配有3個ТНПО-170型
晝間潛望鏡,中間1個可換成ТНПО-350Б型高潛望鏡,以便於駕駛同在車輛浮渡豎起防浪板時向前觀察。夜間駕駛時中間1個換成TBHO-2紅外夜間駕駛儀。全車共有19個ТНПО-170型晝間潛望鏡,均有電加熱除霜功能。
車長駕駛員後面,其指揮塔能旋轉360°。指揮塔前有3個潛望鏡,中間1個可換成ТКН3Б雙目晝夜觀察鏡,與車長機窗蓋上的紅外
探照燈配合,用於夜間觀察。採用的單人炮塔與БМД傘兵戰車上的一樣。炮手前面有1個1ПН22М1潛望式單目晝夜
瞄準鏡,晝間的
放大倍率為6×,
視場為15°;夜間部分採用微光夜視儀,放大倍率為6.7×,視場6°,夜間最大
視距為400~900米。在炮塔右側有白光或紅外探照燈。
武器系統
BMP-1步兵戰車主要武器為1門73毫米的2A28低壓滑膛炮,後坐力小,炮重115kg。在炮塔後下方有自動裝彈機構,由在戰鬥艙周圍的40發彈盤供彈。用自動裝彈機再裝彈時火炮需升到仰角為3°30′的位置。炮彈也可人工裝填。配用定裝式尾翼穩定
破甲彈,初速400米/秒。採用СПГ-9重型反坦克火箭筒所使用的
火箭增程彈時最大飛行速度可達665米/秒,進射距離800米,最大射程1300米,射速8發/分鐘。主炮的俯仰與炮塔驅動均採用電操縱,必要時也可手動操作。半自動滑膛炮可以攻擊1300米以內的敵坦克,以及開闊地和簡易
掩體內的有生力量和兵器。
彈藥基數包括40發聚能裝藥彈和穿甲殺傷彈,這些彈藥配置於戰鬥艙的機械箱體內。
BMP-1步兵戰車的旋轉炮塔配置有7.62毫米卡拉什尼科夫式坦克用雙在線上槍和反坦克飛彈系統。1300米以外的裝甲目標要用帶聚能
裝藥的反坦克飛彈予以摧毀。在主炮上方有賽格反坦克飛彈單軌發射架,配有飛彈4枚,在車體和炮塔內各存放2枚。飛彈通過炮塔頂部前面的視窗裝填,裝填時間約為50秒,射程500~3000米,只能晝間發射,操縱裝置位於炮手座位下面。
火控系統
BMP-1步兵戰車為了進行槍炮武器的瞄準射擊和反坦克飛彈的導引,還加裝了複合式無輔助照明瞄準具,這種瞄準具在不破壞車輛偽裝的情況下,可進行夜間觀察和瞄準。瞭望鏡配有電加溫和氣動液壓清潔裝置,可在嚴寒和天氣不好的條件下使用武器。車內配備的炮塔瞄準用半導體電傳動裝置可在戰鬥中更加有效地使用武器,該傳動裝置可快速轉動炮塔,此時保持武器瞄準目標的高度平穩性。BMP-1的射擊孔和觀察儀器能夠讓乘員在行進中或停頓時不出艙門便可使用武器。在座艙內設有八具加熱型潛望觀察鏡,以及兩挺機槍和六支衝鋒鎗專用的帶有球形
槍架的槍眼。座艙兩側有裝滿機槍子彈帶和衝鋒鎗彈夾的箱子。此外,車上還裝備有
RPG-7型輕型火箭筒,其射擊則通過該座艙頂部打開的艙口實施。
動力系統
BMP-1步兵戰車的動力艙在駕駛員和車長右側,採用6缸V型120°夾角相
柴油機,功率為221千瓦(300馬力)/2600轉/分鐘。轉向裝置在車體前部,進出氣百葉窗均位於車體頂部。車內有高壓空氣系統用於起動發動機,吹洗駕駛員和車長的潛望鏡,操縱閥門護蓋、進氣管、排塵閥的聯桿和氣村停車制動器的拉桿以及分離主離合器等。
該車的行動部分採用扭桿懸掛,
主動輪在前,
誘導輪在後,每側有6個負重輪和3個
托帶輪。第一和第六負重輪處有液壓減振器。在履帶上方有薄鋼板製成的護板,當車輛在雪地行駛時可卸下。履帶為鋼質雙銷式,銷耳之間形成水戽,以便在履帶划水推進時增加推力。該車具有浮渡能力,在浮渡
入水前應將車首防浪板豎起,
排水泵打開,並將駕駛員中間的潛望鏡換成高潛望鏡。當車輛浮渡時傳動裝置的檔位不能高於三檔,水的流速不應大於1.2米/秒。
蘇聯為BMP-1型戰車專門研製了V型六缸
四衝程300馬力
柴油發動機,其優點在於其良好的水陸兩用性能和較高的越野性能。這種發動機工作時需用清潔空氣,這種空氣在冬季要由散熱器進行預加熱。這首先可以提高發動機的
有效功率,其次可以在寒冷天氣下
快速啟動發動機。啟動既可以用壓縮空氣,也可以用電動
啟動器(備用方法)。在惡劣條件下,可以兩種方法同時使用。BMP-1的
氣動系統也用於對擋浪板、進氣管和機械駕駛員及車長對外觀測儀器外層玻璃清潔裝置進行控制。
機械傳動裝置在大幅度改變
扭距的同時,可在各種道路條件下使用BMP-1。這一裝置由整合在同一個機盒內的主
摩擦離合器、五級變速箱和兩個遊星轉向機械裝置組成。傳動裝置為機械式,帶有液壓部件和液壓助力機構。這樣的動力結構加上傳動裝置,大大簡化了操控,減輕了機械駕駛員的疲勞度。戰車藉助於
方向盤進行駕駛,無論是在陸地,還是在水中,都是由帶前置主動輪和鈍齒嚙合的履帶牽引前進的。用
橡膠金屬
鉸鏈連線起來的小鏈環履帶可以進行長途跋涉而無需進行半途更換。進入殼體的雨水可由三台抽水泵抽走,它們高效的工作能力甚至足以保證戰車在車體出現不大的穿孔的情況下,仍然可以在水中行駛。
車載設備
載員艙室
BMP-1步兵戰車載員艙可容納全副武器士兵8人,每側4人,背靠背乘坐,人員通過車後雙開門出入。後門為間隔式,左右門內的空間分別能儲油60L和70L。每扇門上都有1個觀察鏡,左邊門上還有射孔。載員艙頂部有4個艙蓋,車體兩側各有4個射孔和電熱式潛望鏡。每個射孔附近都有廢彈殼
收集器和用於排除火藥氣體的
通風裝置。兩側前方的射孔通常用於7.62毫米РПК機槍射擊,其餘用於7.62毫米的
AK系列衝鋒鎗射擊。每挺РПК機槍的彈藥基數為1200發,車內還有步兵隨身攜帶的1具РПГ-7單兵反坦克火箭筒,
火箭彈5發。在每個裝備該車的摩步排中還有1輛車攜帶2具薩姆-7單兵防空飛彈
發射裝置。
該車有三防裝置,當發生
核爆炸時,發動機、動力艙百葉窗、各艙蓋、風扇、增壓裝置以及炮塔的電
驅動裝置立即關閉,並將空氣濾清系統打開。
衝擊波過後將空氣增壓裝置開啟,在超壓的情況下,將經過濾清的空氣送往乘員艙和載員艙。
超壓系統
BMP-1步兵戰車超壓系統由三防濾清裝置、帶塵土
分離器的增壓風機組成,後者位於車長位置後方頂部。風機與T-62坦克、БТР-60ПБ和БТР-50ПК
裝甲人員輸送車上的相似,只是風機的葉片數量有所增加,以便增大泵往三防濾清裝置的風量和風速。當所有的
艙蓋關閉時,污染空氣通過炮塔後面的進氣管進入超壓系統,經過炮塔
座圈周圍的導管導入增壓風機,通過導輪的旋轉作用,將塵土與空氣分離。在寒冷
氣候條件下,分離的空氣先進入加溫裝置,如果需要也可先直接進入三防濾清裝置,將化學戰劑或
放射性戰劑和
生物戰劑濾掉,進入加溫裝置,然後再送入乘員艙或載員艙。增壓
空氣能在車內形成超壓以防止放射性、生物或化學等戰劑經過沒有密封的孔隙如射孔等進入車內。當三防裝置工作時如果通風裝置也同時開啟,則超壓效果將會降低。為便於在
能見度差和定向困難的條件下行駛,車上配有陀螺半羅盤作為導航裝置。
戰勤組員
BMP-1步兵戰車包括乘員組(車長、機械駕駛員、引導操作員)和一個摩托化步兵班的士兵。乘員組裝備有AKM型衝鋒鎗、
F-1型
手榴彈和
信號槍。BMP-1步兵戰車擁有完善的戰勤組和設備
防護裝置,包括防常規火力兵器、防核、
防化學和防
生物武器的裝置,以及泅渡中車體受到損傷時的防火、防沉沒裝置,還有
煙幕施放器。戰勤組和裝置受到車體四周的裝甲保護。車內良好的
生存條件是通過空氣清潔系統和
溫濕度調節系統,以及食品、飲用水和藥品儲備加以保障的。
性能數據
衍生型號
蘇聯型號
1977年初蘇聯又對BMP-1步兵戰車進行了改進。主要是後門改為跳板式大門;炮塔加裝30毫米的АГС-17
榴彈發射器;車體兩側增加6毫米厚的附加鋼裝甲以保護履帶上部和托帶輪;車體頂部後方增加1個貯存箱;車體頂部右側安有
AT-4反坦克飛彈發射管的支架以取代賽格反坦克飛彈發射導軌。
BMP-1К指揮車:配有P-123和P-126電台以及天線等各種
通信設備。為便於放置地圖桌和其他工作檯,重新布置了載員艙,並取消了兩側的射孔和觀察鏡等。
BMP-1КШ首長-司令部:供營以上部隊使用,配有大的天線桿和鞭狀天線,有4部電台,P-107和P-311各1部,P-123兩部,還有1台發電機。
BMP-P偵察車:車體與BMP-1相似,但採用雙人炮塔,主要武器仍為1門73毫米的低壓滑膛炮。原頂部的4個艙蓋只保留2個,均位於後部。配有戰場監視雷達和拋物面天線,後者位於炮塔頂部後方。在炮塔兩側各有1組煙幕彈發射器。
BMP-COH炮兵偵察車:裝備
自行火炮營和團使用。採用雙人炮塔,主要武器為1挺7.62毫米ПКТ機槍。配有戰場監視雷達,天線位於炮塔頂部後方。觀瞄儀器有
微光瞄準鏡和
雷射測距儀等。
ИМР工程偵察車:車體是新設計的,但採用了BMP-1步兵戰車的發動機和
懸掛裝置,能完成各種工程
偵察任務,例如用車前的兩套探雷裝置可以探測地雷。該車既能浮渡,又能潛渡。利用車後兩個噴水推進器能水上行駛,水下行駛時可將車頂的潛渡通氣筒裝上。車重17噸,車長8.22米,
車寬3.15米,
車高2.4米,公路最大速度52千米/小時,最大行程500千米。
BMP-ППО教練車:該車取消了炮塔,車頂改裝8個學員用的指揮塔,車體前部左方有車長和駕駛員座位,其後是8個學員的位置,每側3個,另2個居中。每個學員有2個ТНПО-170潛望鏡、1個MK-4觀察鏡和1個P-124A2車內通話器。其中1個潛望鏡和1個觀察鏡在指揮塔的前部。教練員有控制3個盒式
記錄器的
控制裝置、АГУ-10-3放大器、3個開關、外置式
擴音器以及話筒。此外,車內還有P-123電台、P-124A1和A2車內通話器、10個胸前開關與電纜。
埃及的BMP-1改進型:主要是改裝了法國普瓦約(Poyaud)520-6LCS2柴油機,
發動機功率增大到228千瓦(310馬力,2800轉/分鐘)。
捷克BMP-1裝甲搶救車:該車取消了原來基型車的炮塔,在車體後部有1台液壓操縱的起重機,起重量為1500千克,用於更換BMP-1與類似車輛的武器和發動機。
外國型號
BMP-1戰車引起不少國家引進和仿製,由於冷戰時期蘇聯的擴張戰略,BMP-1遍布世界各個地區。而在冷戰的後,各個前華約國家對BMP-1進行了現代化改裝,是之更加適應現代化戰爭。也有一些國家趁此機會以低廉的價格引進並加以仿製。
86式步兵戰車
中國
86式步兵戰車(WZ501)步兵戰車是中國第一代履帶式步兵戰鬥車輛。86式步兵戰車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在BMP-1步兵戰車的基礎上仿製的,1986年設計定型。該車具有整體布局合理、機動性好、武器威力大、防護能力強、操縱和保養簡便等特點。
86式履帶式步兵戰車是中國北方工業集團公司研製,該步兵戰車可不經任何準備直接浮渡江河、湖泊,還裝有方向指示器以便在沙漠地區和水上行駛時判別方向。戰車在使用中不斷進行改進和升級,在車前方加裝了防浪板,把73毫米滑膛炮換成30毫米機關炮,加裝了“紅箭-73”反坦克飛彈等。戰車的研製成功和裝備部隊,有效地提高了中國軍隊機械化部隊的戰鬥力。該車自研製以來,陸續承接了國外定貨,1987年進行了小批量生產。1992年開始批量生產。而今,86式和86A式步兵戰車仍在中國部隊中裝備和使用。
MLI-84步兵戰車
羅馬尼亞對BMP-1步兵戰車的改進成果是MLI-84步兵戰車,採用美國大陸公司研製的8V-1240型發動機(
輸出功率265
千瓦)取代了BMP-1原有發動機,並在車尾加裝DShK型
高射機槍。為了降低地面壓力,還將車身加長0.6米,並重新調整了負重輪的位置。該車成為最重的BMP-1改進型之一,車重達到16.6噸,不具備兩棲性能。
為進一步研製MLI-84的改進型MLI-84M,羅馬尼亞從
以色列採購了OWS-25R型遙控炮塔,該炮塔裝有1門厄利孔公司的KBA型25毫米
機關炮以及反坦克飛彈發射器,用於發射2枚以色列“長釘”LR反坦克飛彈。上述改裝進一步增大了車輛的重量,因此換裝了珀金斯公司功率達到295千瓦的CVST-400發動機。
BWP-2000步兵戰車
波蘭陸軍幾年來,一直關注著其BWP-1步兵戰車的性能。該步兵戰車就是前
蘇聯設計的BMP-1步兵戰車。波蘭為
華沙條約盟國時,共進口了大約1700輛BWP-1步兵戰車。BWP-1步兵戰車在1967年首次展出時,得到了觀眾的稱讚,但同時也暴露了它的
易損性和乘員空間狹小的弊病。
冷戰結束後,波蘭陸軍開始考慮BWP-1步兵戰車的改進工作BWP-2000便是最新的改進型號。波蘭BWP-2000步兵戰車採用義大利“奧托”T60/70炮塔,炮塔上安裝奧托-布雷達公司生產的70倍口徑的60毫米火炮。火炮能發射
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炮口初速1680米/秒,射速30發/分,能在約2千米的距離上穿透240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這不僅能擊穿所有步兵戰車的前裝甲,而且還能擊穿T-54/T-55/T-62及其同代
主戰坦克的前裝甲以及現有一代主戰坦克的側裝甲。另外,60毫米火炮發射的殺傷爆破彈能有效打擊軟目示。該車配有先進的
火控系統,包括獨立穩定式
炮長瞄準鏡和車長周視潛望鏡以及火炮雙向穩定器。
拉齊卡步兵戰車
喬治亞最新研製的lazika先進步兵戰鬥車原型車,由
提比里西喬治亞國防部“三角洲”研究所設計研發,在BMP-1步兵戰車的基礎上改進設計,以色列軍工專家給予支持。
車身設計非常靈活,更適合城市巷戰。
該車
複合裝甲能夠抵禦14.5毫米槍彈的攻擊。lazika戰鬥乘員3人,可搭載8名士兵;時速達70千米每小時,涉水時速8千米。遙控武器平台安裝了一門23毫米機關炮和一挺7.62毫米
機關槍。lazika的現身引起諸多
俄羅斯媒體的關注
“拉扎卡”(Lazika)履帶式步兵戰車在位於喬治亞瓦薩尼(Vasiani)的軍事靶場亮相。該車採用組合式裝甲,能夠防禦14.5毫米口徑穿甲彈。其遙控武器站上配有火控系統、23毫米自動炮和7.62毫米機槍。該車可以在一定距離之外探測和識別目標,並能藉助晝夜和紅外
熱像儀在任意天氣條件下進行火力控制。該車的最大速度達70千米/小時。
“拉扎卡”是繼“迪德哥里”(Didgori)裝甲車之後的一種新型裝甲車,其用途和性能不同於“迪德哥里”裝甲車。與“迪德哥里”輕型裝甲
巡邏車不同,最新披露的“拉扎卡”是一種擁有重型裝甲的機動攻擊型戰車。雖然該車的型號比較單一,但喬治亞表示將努力使“拉扎卡”實現車族化。
服役動態
BMP-1步兵戰車曾被埃及部隊用於1973年的以阿戰爭,之後陸續出沒於阿富汗、伊拉克和安哥拉戰場,直至1999年還有一些東歐國家在少量生產。該車實戰中的表現不盡人意,其裝甲薄弱(6~26毫米),常常遭受襲擊。該車的武器系統也存在不足,原來配備自動裝彈機的73毫米滑膛炮由於炮塔內狹小空間的限制,刻意地降低了滑膛炮的膛壓和後坐力,發射空心裝藥破甲彈時炮口初速僅有440米/秒,需要通過彈尾的火箭加速,才能達到700米/秒,因此精度受到很大影響,特別是有橫風時幾乎無法擊中遠方目標,此外,73毫米錐形裝藥彈頭對付裝甲目標也常常力不從心。
總體評價
BMP-1步兵戰車在實戰中的表現不盡人意,其裝甲薄弱(6~26毫米),常常遭受襲擊。該車的武器系統也存在不足,配備自動裝彈機的73毫米滑膛炮由於炮塔內狹小空間的限制,刻意地降低了滑膛炮的
膛壓和後坐力,發射
空心裝藥破甲彈時炮口初速僅有440米/秒,需要通過彈尾的火箭加速,才能達到700米/秒,因此
命中精度受到很大影響,特別是有
橫風時幾乎無法擊中遠方目標。此外,73毫米
錐形裝藥彈頭對付裝甲目標也顯得
毀傷效果不理想。(
新浪網 評)
BMP系列步兵戰車的一大缺點是其電子設備薄弱,在BMP-1步兵戰車上甚至還能看到十分老舊的電子設備比如“紅外探照大燈”等。(
中國軍網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