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戰車

步兵戰車

步兵戰車是供步兵機動作戰用的裝甲戰鬥車輛,在火力、防護力和機動性等方面都優於裝甲人員輸送車,並且車上設有射擊孔,步兵能乘車射擊。步兵戰車主要用於協同坦克作戰,其任務是快速機動步兵分隊,消滅敵方輕型裝甲車輛、步兵反坦克火力點、有生力量和低空飛行目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步兵戰車
  • 特點:設有射擊孔步兵能乘車射擊
  • 用途:協同坦克作戰
  • 任務:快速機動步兵分隊
簡介,類型,歷史,早期發展,發展情況,列裝部隊,發展趨勢,中西方差異,西方特色,中國步兵戰車,

簡介

步兵戰車

類型

步兵戰車按結構分,有履帶式和輪式兩種,除底盤不同外,總體布置和其他結構基本相同。
履帶式步兵戰車越野性能好,生存能力較強,是現裝備的主要車型。輪式步兵戰車造價低,耗油少,使用維修簡便,公路行駛速度高,有的國家已少量裝備部隊。
性能特點
步兵戰車的乘員一般為車長、駕駛員和炮手等3人,載員為1個班,共6~8人,戰鬥全重,輕型的為13~15t,重型的為22~30t。車內布置大都是駕駛艙和動力艙在前,戰鬥艙居中,載員艙在後。車體採用均質鋼裝甲或鋁裝甲焊接而成,並有射孔,便於乘載的步兵從車內射擊,以利於乘車戰鬥。車後有跳板式或側開式大門,步兵上、下車既迅速又隱蔽。炮塔有單人和雙人兩種。採用單人炮塔的有中國的86式和蘇聯的БМП-1等,由於車長位於車體前部,因而觀察受到影響。採用雙人炮塔的有聯邦德國的黃鼠狼、美國的M2和蘇聯的БМП-2等,由於車長的位置在炮塔內,故觀察條件較好,並能超越炮手操縱武器射擊。此外,步兵戰車也可根據需要選配不同武器的炮塔
步兵戰車步兵戰車
車載武器由火炮、反坦克飛彈和並列武器等組成,和步兵攜帶的各種輕便武器一起,構成一個既能對付地面目標,又能對付低空目標,既能對付軟目標,又能對付硬目標的遠、中、近程相結合的火力配系。
火炮為主要的車載武器,多系20~30mm的機關炮。70年代裝備的以口徑20mm的居多,如聯邦德國的黃鼠狼、法國的AMX-10P、南斯拉夫的M980和南非的獾式20等。為了進一步增強步兵戰車的火力,80年代裝備的火炮一般為25~30mm口徑,採用25mm的有美國的M2、LAV-25瑞士的旋風改進型。中國與英國合作研製的NVH1和與美國合作研製的NFV-1也是採用25mm機關炮。上述機關炮均能高平兩用,俯角範圍為-5°~-15°,仰角範圍為+45°~+75°,用以對付輕型裝甲車輛、武裝直升機和步兵反坦克武器,有效射程為2000m左右。配用的彈種有榴彈和穿甲彈,一般採用單向或雙向單路供彈,採用雙向單路供彈目的在於根據目標威脅的程度不同,能迅速更換彈種。除機關炮外,也有少數步兵戰車採用低壓滑膛炮,口徑為73mm,這種火炮較輕,但射程較近,仰角亦小,難以對付低空目標。
步兵戰車配用的反坦克飛彈多系紅外半自動制導的第二代反坦克飛彈,諸如美國M2的陶(TOW)式、聯邦德國黃鼠狼改裝用的米蘭(MILAN),蘇聯БМП-2的拱肩(Spandrel)等,主要用於對付4000m以內的主戰坦克,破甲厚度約為600mm,有的改進型飛彈可達到800mm甚至更多一些。也有一些步兵戰車沒有配備反坦克飛彈,如英國的武士和南非的獾式等。有的國家的步兵戰車,例如蘇聯的БМП-1,部分車輛取消了發射架以降低成本,但如果需要,仍可臨時安裝。
並列武器一般均為1挺7.62mm機槍,用以殺傷1000m以內的軟目標。為使步兵戰車具有夜戰能力,
步兵戰車步兵戰車
一般都配有晝夜合一的瞄準鏡,夜視部分分數採用微光夜視儀,少數為主動紅外或熱像儀。 動力裝置大都採用水冷柴油機,功率為200~400kW,使車輛單位功率達14~26kW/t。傳動裝置以液力機械傳動居多,也有採用機械傳動的,配備液壓機械傳動的只有美國的M2。懸掛裝置多系扭桿式。公路最大速度,履帶式為65~82km/h,輪式為85~105kW/t。多數具有浮渡能力,藉助履帶划水或噴水推進器在水中行駛。為增加浮力,有的還可採用圍帳或氣囊等浮渡裝置。水上最大速度一般為6~8km/h。
防護性能要求車體正面和炮塔前部能防20~25mm機關炮炮彈,車體和炮塔兩側能防槍彈和炮彈破片,而裝甲人員輸送車的車體正面一般只能防槍彈和炮彈破片。80年代改進的和新研製的步兵戰車有的披掛附加裝甲或採用間隙複合裝甲以增強抗彈能力。除裝甲防護外,車上還有煙幕施放裝置和三防裝置,有的還有自動滅火裝置,這些裝置對提高車輛的防護性能,均起到積極作用。
現役步戰車
步兵戰車俄羅斯裝備數量最多,其次是美國和西歐。著名步兵戰車有:
■美國AIFV裝甲步兵戰車
■蘇聯BMⅡ步兵戰車
■蘇聯BMⅡ-2傘兵戰車
■德國 “美洲獅”步兵戰車
■中國551步兵戰車
步兵戰車
機車部件組成
步兵戰車由推進系統、武器系統、防護系統、通信設備和電氣設備等組成。車體前部安放動力-傳動裝置,車頂中部安裝炮塔,炮塔有單人和雙人的兩種。雙人炮塔可容納車長和炮手,便於車長指揮戰鬥。步兵戰鬥室設在車體後部,可載1個步兵班。步兵戰鬥室兩側和後車門通常開有射擊孔,每個射擊孔的上方裝有觀察鏡,便於步兵乘車戰鬥。後車門較寬大,有的採用跳板式,便於步兵迅速、隱蔽地上下車。
現裝備多數步兵戰車的戰鬥全重為12~28噸,乘員2~3人,載員6~9人。車載武器通常有1門20~40毫米高平兩用機關炮、1~2挺機槍和1具反坦克飛彈發射器,並配有觀察瞄準儀器、雙向穩定器、雷射測距儀和紅外、微光夜視儀器或熱像儀等。其火力通常能毀傷輕型裝甲目標、火力點、有生力量和低空目標,裝有反坦克飛彈的步兵戰車,還具有與敵坦克作戰的能力。車載機關炮可發射穿甲彈、脫殼穿甲彈、穿甲燃燒彈和殺傷爆破彈等,射速550~1000發/分,最大射程2000~4000米。反坦克飛彈射程為3000~4000米,破甲厚度400~800毫米。蘇聯BMP—3型步兵戰車改裝1門100毫米滑膛炮,它既能發射殺傷爆破彈,也能發射雷射制導的反坦克飛彈。另有1門30毫米機關炮和3挺7.62毫米機槍。
履帶式步兵戰車通常裝有渦輪增壓柴油機,發動機功率為221~441千瓦。有的已採用帶液力變矩器的全自動液力機械傳動裝置。步兵戰車的機動性能高於或相當於協同作戰的坦克。一般能水陸兩用,有的因戰鬥全重較大,不能自浮,須藉助於浮渡圍帳或浮囊才能浮渡。履帶式步兵戰車,陸上最大速度65~75千米/時,水上最大速度6~10千米/時,陸上最大行程可達600千米,最大爬坡度約32度,越壕寬1.5~2.5米,過垂直牆高0.6~1米。
步兵戰車屬輕型裝甲車輛,裝甲較薄,最大裝甲厚度為14~30毫米,通常由高強度合金鋼或輕金屬合金材料製成。有的採用間隔裝甲或“喬巴姆”式複合裝甲。車體和炮塔的正面可抵禦20毫米穿甲彈,側面可抵禦普通槍彈及炮彈破片。為增強防護能力,有的還裝有反應裝甲。車上通常裝有拋射式煙幕裝置和三防裝置,有的還採用熱煙幕裝置。車體表面塗有偽裝塗料。有的車內還裝有滅火裝置、取暖和通風排煙設備。
步兵戰車主要發展方向是:進一步加強火力和生存力,提高使用維修性能。主要措施有:增大火炮口徑,研製新彈藥,提高穿甲威力,改裝高性能的車載反坦克飛彈;提高全天候作戰能力和對付低空飛行目標的能力;採用複合裝甲或安裝反應裝甲等。
步兵戰車為什麼能在水中漂浮?
步兵戰車能夠涉水,前提條件是它必須能夠在水上漂浮起來。步兵戰車的裝甲要比坦剋薄很多,車身相對就輕了很多;經過密封,能夠飄浮在水面上。由於要運兵,步兵戰車內部空間較大,這種結構有利於增加浮力,便於其橫渡。有的步兵戰車內還專門設定了浮箱,浮箱內填充特製的塑膠,即使中彈也不會進水。有了浮箱,不僅保證步兵戰車在正常情況下不下沉,即使在其中彈、傾斜等特殊情況下也能漂浮。

歷史

早期發展

20世紀50年代,各國裝備的裝甲輸送車以輸送步兵為主,為使步兵能乘車協同坦克作戰,增強對付敵方步兵反坦克武器的能力,提高部隊的進攻速度,有的國家開始研製步兵戰車。1954年法國利用AMX-13輕型坦克底盤研製了一種裝甲輸送車,1956年裝備部隊。該車載員艙兩側及後車門上開有射擊孔,步兵面向外坐,可乘車射擊,為步兵乘車作戰創造了一定的條件。最初車上安裝一挺7.5毫米機槍,後經改進,加強了火力,稱為AMX-VCI步兵戰車。1967年蘇軍裝備了БΜП步兵戰車。20世紀70年代,一些國家的軍隊也先後裝備了步兵戰車,其主要型號有:聯邦德國“黃鼠狼”、法 AMX-10P和南斯拉夫M980等。80年代初,美軍裝備了M2步兵戰車。陸軍裝備步兵戰車後,加強了火力和防護力,提高了機動作戰能力,使陸軍的機械化和裝甲化達到了新的水平。
步兵戰車步兵戰車
步兵戰車分履帶式和輪式兩種,除底盤不同外,總體布置和其他結構基本相同。履帶式步兵戰車越野性能好,生存力較強,是現裝備的主要車型。輪式步兵戰車造價低,耗油少,有的國家已少量裝備部隊。步兵戰車由推進系統(動力、傳動、操縱、行動裝置),武器系統(武器及火控系統),防護系統(裝甲殼體及其他特種防護裝置與器材)和通信、電氣設備組成。動力和傳動裝置位於車體前部,炮塔安裝在車頂中部,步兵戰鬥室設在車體後部。後車門較寬大,多採用跳板式,便於步兵迅速、隱蔽地上下車。車上通常裝有 1門20~30毫米高平兩用機關炮、1~2挺機槍和1具反坦克飛彈發射架。有的車內還裝有空調和通風排煙設備。
步兵戰車一般能水陸兩用。履帶式步兵戰車,陸上最大時速65~75公里,水上最大時速6~8公里,陸上最大行程可達600公里。最大爬坡度約31度。越壕寬 1.5~2.5米,過垂直牆高0.6~1米。車體和炮塔通常由高強度合金鋼或輕金屬合金材料製成,最大裝甲厚度達30毫米。車體和炮塔的正面,可抵禦從1000米距離上發射的20毫米穿甲彈,側面可抵禦普通槍彈及炮彈破片。機關炮最大射速每分鐘可達1000發,有效射程可達2000米,可發射榴彈、穿甲彈和脫殼穿甲彈等,用以擊毀輕型裝甲車輛、步兵反坦克武器,殲滅有生力量,並能對低空目標射擊。反坦克飛彈射程為3000~4000米,破甲厚度400~800毫米。蘇БΜП步兵戰車裝有1門73毫米低膛壓滑膛炮,有的還配有П3РΚ“箭”式單兵(攜帶型)防空飛彈系統,射手可在車上或下車操作飛彈對空射擊。20世紀80年代初,蘇聯生產的步兵戰車主要武器改為1門30毫米機關炮。
步兵戰車步兵戰車
利用步兵戰車底盤,可改裝成指揮車、偵察車、炮兵觀察車、修理工程車和救護車等多種變型車。
對於步兵戰車的發展前景主要有三種觀點:一是用坦克底盤發展裝甲防護力較強的重型步兵戰車;二是研製一種坦克與步兵戰車合為一體的戰鬥車輛;三是繼續發展現有輕型步兵戰車。

發展情況

1967年11月7日,在蘇聯紅場閱兵式上首次出現的БМП-2、聯邦德國的黃鼠狼(Marder)及改進型、法國的AMX-10P、英國的武士(Warrior)、美國的M2、瑞士的旋風(Tornado)改進型、南斯拉夫的M980等,輪式的主要有美國的LAV-25南非的獾式(Ratel)和西班牙的BMR-600等。但是它與履帶式相比具有一定的優越性,諸如經濟性好、能長時間在分路上行軍而對路面損壞小、噪聲小、振動小且平穩性好、使用維修方便、以及能充分利用汽車工業的生產能力、便於軍民結合與零部件通用等,正日益受到重視。
中國根據陸軍機械化的需要,於70年代末開始研製步兵戰車。86式(WZ501)履帶式步兵戰車已批量生產,並有產品出口。此外還利用YW531H裝甲人員輸送車的底盤和WZ501的底盤分別與英國維克斯(Veckers)公司和美國食品機械化學公司(FMC)合作,研製了NVH1和NFV-1步兵戰車。
除上述國家外,研製和仿製步兵戰車的國家和地區尚有義大利、日本、瑞典、印度、南韓以及中國的台灣省等。
步兵戰車步兵戰車
由於坦克裝甲車輛武裝直升機以及其他地面武器性能的不斷提高,當今步兵戰車也相應地在繼續發展。一是對原有車輛進行改進,例如蘇聯的БМП-1、聯邦德國的黃鼠狼A1、A2、A3、美國的M2A1和M2A2等。二是在改地的基礎上研製新一代車輛,例如蘇聯的БМП-2、聯邦德國的黃鼠狼2等。
為了提高陸軍機械化部隊坦克裝甲車輛標準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的程度,以便於縮短研製和生產周期,降低各種費用,簡化後勤供應,有利於使用維修以及加速武器裝備齊裝配套的進程,各國利用步兵戰車的底盤發展各種變型車。步兵戰車的變型車主要包括各種類型的偵察車、自行迫擊炮、自行高炮、自行多管火箭炮自行反坦克炮、飛彈發射車以及其他各種工程、技術和後勤保障車輛等,形成比較完整的車族。

列裝部隊

60~70年代研製的步兵戰車絕大多數已正式列裝。當今世界上裝備步兵戰車的國家和地區已達30多個。裝備數量最多的是蘇聯,其次是美國及西歐主要國家。蘇聯裝備的БМП-1和БМП-2步兵戰車總計約25000輛,空降部隊還裝備БМД傘兵戰車2000多輛。除本國列裝外,還向東歐、西亞、非洲以及印度和古巴等20多個國家出口,並特許少數國家生產。
美國從1983年財政年度起開始裝備M2步兵戰車,包括M3裝甲偵察車在內,總需求量為6889輛,其中M2和M3 2300輛,M2A1和M3A1 1371輛,M2A2和M3A2 3218輛,1989財政年度裝備完畢。LAV-25輪式步兵戰車系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制式裝備,包括變型車在內,1982~1985財政年度間的採購量總計為758輛,其中步兵戰車為422輛。
步兵戰車步兵戰車
聯邦德國黃鼠狼步兵戰車自1970年以來,連同其改進型在內一共裝備了2136輛。
法國的AMX-10P步兵戰車於1973年首次交付軍隊使用,加上各種變型車,總產量已達1630輛,除大部分裝備本國外,還向印尼、希臘以及中東一些國家出口。
在西歐主要國家中,英國裝備較晚,從1986年開始,裝備700多輛,如果把各種變型車計算在內,總數將達到1000多輛。
在亞非拉地區中,裝備數量最多的是印度,總計700餘輛,均系從蘇聯購買的БМП-1步兵戰車。現該車已經蘇聯特許在印度生產。為此,印度已耗資3.5億美元興建生產該車的企業,與之配套的發動機,則由印度生產T-72坦克發動機的工廠提供。

發展趨勢

1.採用裝甲車族的基型底盤
為了進一步提高陸軍機械化部隊坦克裝甲車輛標準化的程度,90年代的步兵戰車有可能利用裝甲車族的基型底盤,而不象60~80年代那樣單獨研製,例如聯邦德國美洲獅(Puma)裝甲車族和瑞典CV90裝甲車族中均有步兵戰車。這樣,有利於減少坦克裝甲車輛基型底盤的數量。
步兵戰車步兵戰車
2.火力進一步增強
主要是主炮的口徑繼續增大,從80年代的25~30mm增大到90年代的35~50mm。例如聯邦德國的黃鼠狼2型,火炮口徑有35和50mm兩種,視需要兩種炮管可以互換。美國步兵戰車第四階段發展計畫提出,未來火炮口徑有可能為45mm。瑞典CV90裝甲車族中步兵戰車的主炮口徑為40mm,配用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將用鎢合金彈芯,初速達1600m/s,垂直穿甲厚度為110mm。日本的88式機械化步兵戰車主炮口徑已定為35mm。
3.配備簡易火控系統
為了縮短反應時間和提高射擊精度,車載主要武器有可能配備簡易火控系統。例如日本的88式和瑞典CV90裝甲車族的步兵戰車均將配備火控計算機、雷射測距儀和熱像儀。
4.普遍採用複合裝甲
一般有兩種結構,一是在基體裝甲外披掛複合裝甲,二是採用間隙複合裝甲,以提高抗彈性能。
5.採用新型材料
主要是非金屬複合材料,諸如玻璃纖維、芳綸纖維和碳纖維增強塑膠等。採用這些材料,既可減輕車重,又能增強防護性能。至今上述新型的非金屬複合材料主要用於製造零部件,未來有可能用於製造炮塔和車體,現今有的國家正在試驗之中。

中西方差異

西方特色

東、西方國家在步兵戰車主炮口徑的選擇上表現出迥異的風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將步兵戰車的主炮作為一種輔助性火力,以夠用為準普遍選擇了小口徑速射炮,其典型代表是美制M2步兵戰車和它使用的25毫米機炮。而以俄羅斯為代表的東方國家,則普遍追求強悍的火力,在步兵戰車上配備了大口徑火炮。其典型代表就是俄制BMP-3步兵戰車和其使用的100毫米線膛炮。兩個流派涇渭分明,都有各自的理由。
這主要是受各方戰車設計和作戰使用思想不同而導致的。西方國家普遍擁有強大的空中和地面打擊火力。而且西方國家在軍事方面的傳統,向來是注重戰場的控制權,追求裝甲防護能力。在這種情況下,西方國家陸軍機械化部隊將主戰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大口徑火炮作為主要打擊手段,用來攻擊重裝甲目標或有較強防護能力的工事。而步兵戰車使用的火炮則作為輔助武器,用來配合坦克的大口徑重炮。對付人員等軟目標或輕型裝甲目標以及低空、超低空的慢速空中目標,因此普遍選擇了射速快的小口徑速射機關炮。在西方國家的步兵戰車火炮中,瑞典90式步兵戰車採用的40毫米機炮已經屬於難得的“大口徑”了。

中國步兵戰車

眾所周知,由於歷史原因。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體系和軍事思想受到前蘇聯極其深遠的影響,尤其是陸軍裝甲車輛武器系統基本屬於蘇/俄體系。而俄系裝甲戰車系統受冷戰時全面戰爭大軍團大縱深的作戰目的影響,向來首先追求強大的火力,其次是機動性,最後才是防護力。中國陸軍在裝甲車輛發展方面受前蘇聯影響極深,早期裝甲車輛的發展無一例外的繼承了俄國人這種標準。中國早期裝甲車輛都是先追求強悍的火力,然後是機動性,將重要的裝甲防護放在末尾。同時,由於當時中國軍工科技水平所限,戰車裝甲主要依靠均質鋼,這就導致了輕型戰車必然無法做到高防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國產62式輕型坦克。中國國產62式輕型坦克在研製時就明確提出,要追求強大的火力和高機動性,適當顧及裝甲防護能力。結果,62式輕型坦克擁有一門85毫米線膛炮,在當時同類噸位的裝甲戰車中是最強悍的,即便在今天也有相當威力。而且其重量輕,機動性好。可以說,62式輕型坦克圓滿的實現了研製初衷,也壓倒了其研製時明確設定的假想敵,即中國台灣省陸軍裝備的美制M-41輕型坦克。62式輕型坦克作為當時中國南方裝甲部隊的絕對主戰車型,參加了著名的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果,62式輕型坦剋薄弱的裝甲防護力在實戰中付出血的代價!不僅不能抗擊越南大量裝備的蘇制反坦克火箭筒,甚至無法抗擊當時越南新裝備的蘇制新式14.5毫米大口徑機槍發射的特種穿甲彈。正是由於62式輕型坦克裝甲薄弱,加之攜帶了大量大口徑炮彈。導致62式輕型坦克被擊中後,迅速引起車內彈藥殉爆,造成重大傷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