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3年

913年

公元913年是平年,農曆癸酉癸酉年(雞年),後梁乾化三年,鳳歷元年;南吳天祐十年;前蜀永平三年;吳越鳳歷元年,乾化三年;閩乾化三年;燕應天三年;于闐同慶二年。

基本介紹

大年事記,歷史大事,通鑑記載,

大年事記

歷史紀事 後梁改元鳳歷
後梁乾化三年(913)正月二十,梁郢王朱友矽朝享太廟,二十一日祀天大赦,改元鳳歷。僅一月,被殺。
梁均王友貞誅友珪,即位
梁自郢王朱友珪弒父篡立,太祖之婿趙岩、外甥左龍虎統軍袁象先與均王朱友貞密謀誅郢王。鳳歷元年(913)二月十七日,袁象先率數千禁軍突入洛陽宮中。友珪聞變與妻張氏及馮廷諤趨北垣樓下,將逾城逃,自度不免。命廷諤先殺張氏,後殺己,廷諤亦自剄。十餘萬禁衛軍大掠洛陽,百司逃散,宰相、大臣多被殺被傷,混亂至午後方才平定。袁象先、趙岩攜傳國寶赴大梁(今河南開封),迎均王朱友貞。友貞於大梁即皇帝位,是為梁末帝。末帝復用乾化三年年號,廢郢王友珪為庶人,復博王友文官爵。梁末帝(888——923)乃梁太祖第三子,初名友貞,即位時年二十五歲,改名鍠,後又更名填。
吳攻吳越衣錦軍,朱至而敗
後梁乾化三年(913)三月,吳將李濤帥兵二萬自乾秋嶺(今安徽寧國東南)攻吳越衣錦軍(今浙江臨安)。吳越王錢鏐以子湖州刺史錢傳瓘拒吳軍於千秋嶺。四月,錢傳瓘伐千秋嶺之木斷吳軍之後,大敗吳軍,俘吳將李濤及三千士卒。五月,吳再次遣宣州副指揮使花虔會廣德鎮遇使渦信攻衣錦軍。六月,錢傳瓘攻拔廣德,花虔、渦信以歸。
高季昌進爵渤海王
後梁乾化三年(913)八月,梁封荊南節度使高季昌為渤海王。
梁侵吳淮壽,大敗
乾化三年(913)十一月,梁以王景仁為淮南西北行營招討使帥萬餘兵攻吳廬州(今安徽合肥),壽州(今安徽壽縣)。吳徐溫、朱瑾親帥諸將拒敵。十二月,兩軍遭遇於趙步(今安徽鳳台淮北岸),吳大軍未集,不勝而退。吳軍既集,與梁軍再戰於霍丘(今安徽霍縣),梁軍大敗。吳師懾於梁帥王景仁(景仁本吳之名將,降梁後,吳人仍畏之)之威未敢追擊。梁軍退師渡淮河之際,因可涉標記為吳霍州守將朱景移至深水處,敗軍望標而涉,溺死者大半,吳人聚梁屍為京觀(死人堆)於霍丘
雜譚逸事 蜀太子王元膺被殺
蜀太子元膺長嘴暴牙,目視不正,而警敏知書,善騎射。性猜忍偏急,蜀主王建命杜光庭薦儒者輔之,太子但與樂工群小嬉戲,人不敢諫。素與高祖嬖臣唐道襲不相葉,高祖為出道襲為興元節度使。不久道襲罷歸重典機要。前蜀永平三年、後梁乾化三年(913)七月初,二人終因爭權而刀兵相向。唐道襲告太子謀反,徵兵入宿衛,元膺遂與同黨攻道襲,殺之。高祖調兵討亂,誅元膺同黨,元膺亦為衛士所殺。七月初九,高祖下詔廢太子元膺為庶人。十月,改立幼子鄭王宗衍為太子。此為宗衍亡國張本

歷史大事

(1)春,正月,丁巳,晉周德威拔燕順州。
(1)春季,正月丁巳(十四日),晉周德威攻克燕之順州。
(2)癸亥,郢王友朝享太廟;甲子,祀圜丘,大赦,改元鳳歷
(2)癸亥(十二日),郢王朱友朝謁祭祀太廟。甲子(二十一日),祭天,實行大赦,改年號為鳳歷。
(3)吳陳璋荊南,不克而還,荊南兵與楚兵會於江口以邀之;璋知之,舟二百艘駢為一列,夜過,二鎮兵遽出追之,不能及。
(3)吳淮南節度副使陳璋進攻荊南,沒有攻克就返回,荊南軍隊與楚兵在荊江口會合來攔擊。陳璋知道情況,把二百艘船並列連線成一列,夜間過江,荊南、楚二鎮軍隊急忙衝出追趕,沒能追上。
(4)晉周德威拔燕安遠軍,薊州將成行言等降於晉。
(4)晉周德威攻克燕之安遠軍,薊州將領成行言等向晉投降。
(5)二月,壬午,蜀大赦。
(5)二月壬年(初九),前蜀實行大赦。
(6)郢王友既得志,遽為荒淫,內外憤怒,友雖啖以金繒,終莫之附。駙馬都尉趙岩,之子,太祖之婿也,左龍虎統軍、侍衛親軍都指揮使袁象先,太祖之甥也。岩奉使至大梁,均王友貞密與之謀誅友,岩曰:“此事成敗,在招討楊令公耳。得其一言諭禁軍,吾事立辦。”均王乃遣腹心馬慎交之魏州楊師厚曰:“郢王篡弒,人望屬在大梁,公若因而成之,此不世之功也。”且許事成之日賜犒軍錢五十萬緡。師厚與將佐謀之,曰:“方郢王弒逆,吾不能即討;今君臣之分已定,無故改圖,可乎?”或曰:“郢王親弒君父,賊也;均王舉兵復仇,義也。奉義討賊,何君臣之有!彼若一朝破賊,公將何以自處乎?”師厚曰:“吾兒誤計。”乃遣其將王舜賢至洛陽,陰與袁象先謀,遣招討馬步都虞候譙人朱漢賓將兵屯滑州為外應。趙岩歸洛陽,亦與象先密定計。
(6)郢王朱友得志以後,馬上變得荒淫無度,引起朝內外憤怒,朱友雖用金帛引誘,但始終沒有人依附他。駙馬都尉趙岩是趙的兒子,後梁太祖的女婿。左龍虎統軍、侍衛親軍都指揮使袁象先後梁太祖的外甥。趙岩奉命出使到大梁,均王朱友貞秘密地與他謀劃殺死朱友,趙岩說:“這件事的成敗,操在都招討使楊師厚令公手中。得他一句話曉諭禁軍,我的事馬上就辦。”均王朱友貞於是派遣心腹馬慎交到魏州勸導楊師厚說:“郢王朱友殺父篡位,眾望專注在大梁均王朱友貞身上,您如果能夠因此成功,這是非凡的功勳啊。”並且答應事成之日賞賜給他犒勞將士的錢五十萬緡。楊師厚與將佐商議這件事,說:“當郢王殺父叛逆的時候,我不能立即討伐;現在君臣名份已定,無故改變主意,可以嗎?”有人說:“郢王親自殺死君父,是賊;均王發兵復仇,是正義的。尊奉正義,討伐逆賊,有什麼君臣之分!他們如果一旦打敗逆賊,您將怎么安頓自己呢?”楊師厚說:“我幾乎打錯算盤。”於是派遣他的部將王舜賢到洛陽,暗中與左龍虎統軍、侍衛親軍都指揮使袁象先商量,派遣招討馬步都虞候譙人朱漢賓率兵駐守滑州作為外應。駙馬都尉趙岩返回洛陽,也與袁象先秘密制定計策。
友治龍驤軍潰亂者,搜捕其黨,獲者族之,經年不已。時龍驤軍有戍大梁者,友征之,均王因使人激怒其眾曰:“天子以懷州屯兵叛,追汝輩欲盡坑之。”其眾皆懼,莫知所為。丙戌,均王奏龍驤軍疑懼,未肯前發。戊子,龍驤將校見均王,泣請可生之路,王曰:“先帝與汝輩三十餘年征戰,經營王業。今先帝尚為人所弒,汝輩安所逃死乎!”因出太祖畫像示之而泣曰:“汝能自趣洛陽雪仇恥,則轉禍為福矣。”眾皆踴躍呼萬歲,請兵仗,王給之。
朱友懲治龍驤軍內逃散作亂的人,搜捕他們的餘黨,逮住的滅族,經歷一年而不停。當時龍驤軍有戍守大梁的,朱友召他們回洛陽,均王朱友貞於是派人激怒他們說:“天子因戍守懷州的龍驤軍叛變,追查你們打算全部活埋。”龍驤軍的兵眾都很害怕,不知道怎么辦。丙戌(十三日),均王奏報大梁的龍驤軍懷疑恐懼,不肯起程。戊子(十五日),龍驤軍將校進見均王,流著淚請求指示生存的道路,均王說:“先帝與你們三十餘年南征北戰,籌劃經營帝王事業。現在先帝尚且被人殺死,你們到何處能夠逃脫死亡呢!”於是拿出後梁太祖的畫像給他們看,並且流著淚說:“你們能夠自己奔赴洛陽報仇雪恥,就轉禍為福了。”龍驤軍兵眾跳躍高呼萬歲,請求發給兵器。均王發給了他們。
庚寅旦,袁象先等帥禁兵數千人突入宮中。友聞變,與妻張氏及馮廷諤趨北垣樓下,將逾城,自度不免,令廷諤先殺妻,後殺己,廷諤亦自剄。諸軍十餘萬大掠都市,百司逃散,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杜曉、侍講學士李皆為亂兵所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於兢宣政使李振被傷。至晡乃定。
庚寅(十七日)早晨,袁象先等率領禁軍數千人沖入宮中。朱友聽說兵變,與妻子張氏及馮廷諤跑到北垣牆樓下,將要越過城牆,自己估計不能免死,命令馮廷諤先把妻子張氏殺死,後殺死自己,馮廷諤也自殺。諸軍十餘萬人大肆搶掠市中財物,百官逃散,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杜曉和侍講學士李都被亂兵殺死,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於兢宣政使李振被打傷。直到太陽落山才安定下來。
象先、岩齎傳國寶詣大梁迎均王,王曰:“大梁國家創業之地,何必洛陽!”乃即帝位於大梁,復稱乾化三年,追廢友為庶人,復博王友文官爵。
袁象先和趙岩帶著傳國寶璽前往大梁迎接均王朱友貞,均王說:“大梁是國家創立基業的地方,何必到洛陽去!”於是,在東都大梁即帝位,又把年號改為乾化三年,追廢朱友為平民,恢復博王朱友文的官爵。
(7)丙申,晉李存暉攻燕檀州,刺史陳確以城降。
(7)丙申(二十三日),晉將李存暉率兵攻打燕之檀州,檀州刺史陳確獻城投降。
(8)蜀唐道襲自興元罷歸,復為樞密使。太子元膺廷疏道襲過惡,以為不應復典機要,蜀主不悅。庚子,以道襲為太子太保
(8)前蜀唐道襲從興元罷免回成都,復任樞密使。太子王元膺在朝廷上逐條分列唐道襲的過失罪惡,以為不應當再掌管國家機密要事,前蜀主王建不高興。庚子(二十七日),任命唐道襲為太子太保
(9)三月,甲辰朔,晉周德威拔燕盧台軍。
(9)三月,甲辰朔(初一),晉周德威奪取燕之蘆台軍。
(10)丁未,帝更名;久之,又名。
(10)丁未(初四),後梁帝王朱友貞更名為朱瑱。
(11)庚戌,加楊師厚兼中書令,賜爵鄴王,賜詔不名,事無巨細必咨而後行。
(11)庚戌(初七),後梁加官楊師厚兼中書令,賜爵鄴王,賜詔不稱名,事無大小一定要先諮詢過他然後施行。
(12)帝遣使招撫朱友謙;友謙復稱藩,奉梁年號。
(12)後梁帝派遣使者招撫朱友謙朱友謙又稱藩鎮,尊奉梁朝年號。
(13)丙辰,立皇弟友敬為康王。
(13)丙辰(十三日),後梁帝立皇弟朱友敬為康王。
(14)乙丑,晉將劉光浚克古北口,燕居庸關使胡令圭等奔晉。
(14)乙丑(二十二日),晉將劉光浚攻克古北口,燕之居庸關使胡令圭等投奔晉。
(15)戊辰,以保義留後戴思遠節度使,鎮邢州
(15)戊辰(二十五日),後梁帝任命保義留後戴思遠為保義節度使,鎮守邢州
(16)燕主守光命大將元行欽將騎七千,牧馬于山北,募山北兵以應契丹;又以騎將高行為武州刺史,以為外援。晉李嗣源分兵徇山後八軍,皆下之;晉王以其弟存矩為新州刺史總之。以燕納降軍使盧文進為裨將。李嗣源進攻武州,高行以城降。元行欽聞之,引兵攻行;行使其弟行周質於晉軍以求救,李嗣源引兵救之,行欽解圍去。嗣源與行周追至廣邊軍,凡八戰,行欽力屈而降;嗣源愛其驍勇,養以為子。嗣源進攻儒州,拔之,以行為代州刺史。行周留事嗣源,常與嗣源假子從珂分將牙兵以從。從珂母魏氏,鎮州人,先適王氏,生從珂,嗣源從晉王克用戰河北,得魏氏,以為妾,故從珂為嗣源子,及長,以勇健知名,嗣源愛之。
(16)燕主劉守光命大將元行欽率領七千騎兵,在山北牧馬,召募山北軍隊來接應契丹;又任命騎兵將領高行為武州刺史,以為外援。晉將李嗣源分兵巡行山後八軍,全部攻克;晉王任命他的弟弟存矩為新州刺史總理山後八軍。委任燕納降軍使盧文進為副將。李嗣源進攻武州,高行獻城投降。元行欽聽到高行投降,帶兵攻打高行;高行派他的弟弟高行周到晉軍營中作為人質,請求發兵援救。李嗣源帶兵救援高行,元行欽解圍離去。李嗣源與高行周追趕到廣邊軍,總共打了八仗,元行欽力盡投降。李嗣源喜愛元行欽勇猛善戰,收為養子。李嗣源進攻儒州,奪取州城,委任高行為代州刺史。高行周留下侍奉李嗣源,常與李嗣源養子李從珂分率牙兵隨從左右。李從珂的母親魏氏是鎮州人,先嫁與王氏,生從珂,李嗣源隨從晉王李克用在河北作戰,得到魏氏,收為妾,所以從珂成為李嗣源的兒子;李從珂長大以後,以勇健善戰知名,李嗣源非常喜歡他。
(17)吳行營招討使李濤帥眾二萬出千秋嶺,攻吳越衣錦軍。吳越王以其子湖州刺史傳為北面應援都指揮使以救之,睦州刺史傳為招討收復都指揮使,將水軍攻吳東洲以分其兵勢。
(17)吳行營招討使李濤率領二萬軍隊從千秋嶺出來,進攻吳越衣錦軍。吳越王錢任命他的兒子湖州刺史錢傳為北面應援都指揮使,率兵前去救援;睦州刺史錢傳為招討收復都指揮使,率領水軍進攻吳東洲以分散吳軍的兵勢。
(18)夏,四月,癸未,以袁象先領鎮南節度使、同平章事。
(18)夏季,四月,癸未(十一日),後梁帝任命袁象先兼鎮南節度使、同平章事。
(19)晉周德威進軍逼幽州南門,壬辰,燕主守光遣使致書於德威以請和,語甚卑而哀。德威曰:“大燕皇帝尚未郊天,何雌伏如是邪!予受命討有罪者,結盟繼好,非所聞也。”不答書。守光懼,復遣人祈哀,德威乃以聞於晉王
(19)晉周德威率領大軍進逼幽州南門,壬辰(二十日),燕主劉守光派遣使者給周德威送去書信,請求和解,言辭卑下悲哀。周德威說:“大燕皇帝還沒有到南郊祭天,怎么屈居人下如此呢!我受天命討伐有罪的人,結成同盟,繼續友好,不是我所要聽到的。”沒有覆信。劉守光畏懼,又派人前去祈求憐憫,周德威這才把此事向晉王報告。
(20)千秋嶺道險狹,錢傳使人伐木以斷吳軍之後而擊之,吳軍大敗,虜李濤及士卒三千餘人以歸。
(20)千秋嶺道路險峻狹窄,錢傳派人砍伐樹木截斷吳軍的後路,然後發動攻擊,把吳軍打得大敗,俘虜李濤及甲士步卒三千餘人,帶回杭州。
(21)已亥,晉劉光浚拔燕平州,執刺史張在吉。五月,光浚攻營州,刺史楊靖降。
(21)已亥(二十七日),晉將劉光浚攻克燕之平州,捉住平州刺史張在吉。五月,劉光浚率兵進攻營州,營州刺史楊靖投降。
(22)乙巳,蜀主以兵部尚書王鍇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22)乙巳(初四),前蜀主王建任命兵部尚書王鍇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23)楊師厚與劉守奇將汴、滑、徐、兗、魏、博、邢、之兵十萬大掠趙境,師厚自柏鄉入攻土門,趣趙州,守奇自貝州入趣冀州,所過焚掠。庚戌,師厚至鎮州,營於南門外,燔其關城。壬子,師厚自九門退軍下博,守奇引兵與師厚會攻下博,拔之。晉將李存審史建瑭趙州,後少,趙王告急於周德威。德威遣騎將李紹衡會趙將王德明同拒梁軍。師厚、守奇自弓高渡御河而東,逼滄州張萬進懼,請遷於河南;師厚表徙萬進鎮青州,以守奇為順化節度使
(23)楊師厚與劉守奇率領汴州、滑州、徐州、兗州、魏州、博州邢州、州的十萬軍隊大肆虜掠趙地,楊師厚自柏鄉進入攻擊土門,指向趙州,劉守奇自貝州進入直指冀州,在南門外紮營,焚燒鎮州城關廂。壬子(十一日),楊師厚自九門退兵到下博,劉守奇帶兵與楊師厚會同進攻下博,將城奪取。晉李存審史建瑭戍守趙州,兵少,趙王周德威告急。周德威派遣騎將李紹衡會同趙將王德明一起抵禦後梁軍。楊師厚、劉守奇自弓高渡過御河向東進發,逼近滄州,張萬進畏懼,請求遷往河南;楊師厚上表請調張萬進鎮守青州,任命劉守奇為順化節度使
(24)吳遣宣州副指揮使花虔將兵會廣德鎮遏使渦信屯廣德,將復寇衣錦軍。吳越錢傳就攻之。
(24)吳派遣宣州副指揮使花虔率領軍隊會同廣德鎮遏使渦信駐防廣德,將要再次侵犯衣錦軍。吳越錢傳率兵前去攻打。
(25)六月,壬申朔,晉王張承業詣幽州,與周德威議軍事。
(25)六月,壬申朔(初一),晉王派遣張承業前往幽州,與周德威商議軍事。
(26)丙子,蜀主以道士杜光庭為金紫光祿大夫、左諫議大夫,封蔡國公,進號廣成先生。光庭博學善屬文,蜀主重之,頗與議政事。
(26)丙子(初五),前蜀主王建任命道士杜光庭為金紫光祿大夫、左諫議大夫,封蔡國公,進號廣成先生。杜光庭學識淵搏,長於寫作,王建推崇他,常與他商議政事。
(27)吳越錢傳拔廣德,虜花虔、渦信以歸。
(27)吳越錢傳率兵攻克廣德,俘虜花虔、渦信回歸。
(28)戊子,以張萬進為平盧節度使
(28)戊子(十七日),後梁任命張萬進為平盧節度使
(29)辛卯,燕主守光遣使詣張承業,請以城降;承業以其無信,不許。
(29)辛卯(二十日),燕主劉守光派遣使者勸說張承業,請獻城投降;張承業因他沒有信用,不答應。
(30)蜀太子元膺,喙齙齒,目視不正,而警敏知書,善騎射,性狷急猜忍。蜀主命杜光庭選純靜有德者使侍東官,光庭薦儒者許寂、徐簡夫,太子未嘗與之交言,日與樂工群小嬉戲無度,僚屬英敢諫。
(30)前蜀太子王元膺,生就了一張公豬嘴,牙齒外露,眼睛斜視,但是機警靈敏,通曉詩書,善於騎馬射箭,性情褊狹急躁,多疑殘忍。蜀主王建命杜光庭選擇學問純正、性情安詳、有德行的人,讓他們侍奉太子。杜光庭推薦儒生許寂、徐簡夫,太子與他們未曾交淡過,每天與樂工下人嬉戲玩耍,沒有節制,屬官沒有人敢於勸諫。
秋,七月,蜀主將以七夕出遊。丙午,太子召諸王大臣宴飲,集王宗翰、內樞密使潘峭、翰林學士承旨高陽毛文錫不至,太子怒曰:“集王不來,必峭與文錫離間也。”大昌軍使徐瑤、常謙,素為太子所親信,酒行,屢目少保唐道襲,道襲懼而起。丁未旦,太子入白蜀主曰:“潘峭、毛文錫離間兄弟。”蜀主怒,命貶逐峭、文錫,以前武泰節度使兼侍中潘炕為內樞密使。
秋季,七月,王建將要在七夕出去遊玩。丙午(初六),太子王元膺召集諸王及文武大臣在一起設宴飲酒,集王王宗翰、內樞密使潘峭、翰林學士承旨高陽人毛文錫沒有到,太子勃然大怒,說:“集王不來,一定是潘峭與毛文錫從中挑撥離間。”大昌軍使徐瑤、常謙,一向為太子所親近信任,依次斟酒勸飲之間,多次瞪少保唐道襲,唐道襲畏懼而起身。丁未(初七)早晨,太子入宮稟報王建說:“潘峭、毛文錫挑撥離間我們兄弟。”王建大怒,命將潘峭、毛文錫貶官放逐,任命前武泰節度使兼侍中潘炕為內樞密使。
太子出,道襲入,蜀主以其事告之,道襲曰:“太子謀作亂,欲召諸將、諸王,以兵錮之,然後舉事耳。”蜀主疑焉,遂不出;道襲請召屯營兵入宿衛,許之。內外戒嚴。
太子出宮以後,唐道襲入宮進見,王建把剛才這事告訴他,唐道襲說:“太子圖謀作亂,想要召集諸將、諸王,用兵禁錮他們,然後發動叛亂罷了。”王建產生懷疑,於是七夕不出去遊玩了。唐道襲請召駐防營兵進宮值宿警衛,王建應允。成都城內外戒備森嚴。
太子初不為備,聞道襲召兵,乃以天武甲士自衛,捕潘峭、毛文錫至,之幾死,囚諸東宮;又捕成都尹潘嶠,囚諸得賢門。戊申,徐瑤、常謙與懷勝軍使嚴等各帥所部兵奉太子攻道襲。至清風樓,道襲引屯營兵出拒戰;道襲中流矢,逐至城西,斬之。殺屯營兵甚眾,中外驚擾。
太子王元膺開始沒有做準備,聽說唐道襲召集軍隊,於是帶領天武甲士進行自衛,逮捕潘峭、毛文錫,打他們幾乎至死,把他們囚禁在東宮裡;又逮捕成都尹潘嶠,把他囚禁在得賢門。戊申(初八),大昌軍使徐瑤、常謙與懷勝軍使嚴等各率自己所屬的軍隊隨從太子進攻唐道襲。到達清風樓,唐道襲帶領駐防營兵出來抵禦戰鬥。唐道襲被亂箭射中。追趕到城西,把唐道襲殺死,並殺死駐防營兵很多,成都城內外驚慌擾亂。
潘炕言於蜀主曰:“太子與唐道襲爭權耳,無他志也。陛下宜面諭大臣以安社稷。”蜀主乃召兼中書令王宗侃、王宗賀、前利州團練使王宗魯,使發兵討為亂者徐瑤、常謙等。宗侃等陳於西球場門,兼侍中王宗黯自大安門梯城而入,與瑤、謙戰於會同殿前,殺數十人。瑤死,謙與太子奔龍躍池,匿於艦中。己酉。太子出就舟人丐食,舟人以告蜀主,亟遣集王宗翰往慰撫之;比太子已為衛士所殺。蜀主疑宗翰殺之,大慟不已。左右恐事變,會張格呈慰諭軍民榜,讀至“不行斧鉞之誅,將誤社稷之計”,蜀主收涕曰:“朕何敢以私害公!”於是下詔廢太子元膺為庶人。宗翰奏刃太子者,元膺左右會誅死者數十人,貶竄者甚眾。
內樞密使潘炕向前蜀主王建進言說:“太子只是與唐道襲爭奪權力罷了,沒有其他心思。陛下應該當面告諭諸王文武大臣來安定國家。”王建於是召兼中書令王宗侃、王宗賀及前利州團練使王宗魯,命他們發兵討伐發動叛亂的徐瑤、常謙等人。王宗侃等在西球場門列陣,兼侍中王宗黯自大安門攀梯登城,進入宮內,與徐瑤、常謙在會同殿前面進行戰鬥,殺死數十人。徐瑤戰死,常謙與太子逃奔龍躍池,隱藏在戰船中。己酉(初九)早晨,太子從戰船中出來,向船夫討飯吃,船夫把這事報告王建,王建急忙派遣集王王宗翰前去慰問安撫。來到龍躍池時,太子已被衛士殺死。王建懷疑是王宗翰殺了太子,痛哭不止。官員們擔心發生事變,恰巧同平章事張格進呈“慰諭軍民”,讀到“不對悖逆作亂的人實行殺戮,將要貽誤國家的大計”時,王建止住涕淚說:“朕怎么敢因私情危害國家公事!”於是,頒布詔書,廢黜太子王元膺為平民。王宗翰奏請把親手殺死太子的人斬首,結果王元膺左右有幾十個人被殺,降職流放的人很多。
庚戌,贈唐道襲太師,謚忠壯;復以潘峭為樞密使。
庚戌(初十),前蜀主追贈唐道襲為太師,諡號忠壯,又任命潘峭為樞密使
(31)甲子,晉五院軍使拔莫州,擒燕將畢元福。八月,乙亥,李信拔瀛州。
(31)甲子(二十四日),晉五院軍使李信攻克莫州,生擒燕將畢元福。八月乙亥(初六),李信攻克瀛州。
(32)賜高季昌爵勃海王。
(32)後梁帝賜高季昌爵為勃海王。
(33)晉王與趙王熔會於天長。
(33)晉王與趙王王熔在天長會見。
(34)楚寧遠節度使姚彥章將水軍侵吳鄂州,吳以池州團練使呂師造為水陸行營應援使,未至,楚兵引去。
(34)楚寧遠節度使姚彥章率領水軍侵犯吳鄂州,吳任命池州團練使呂師造為水陸行營應援使,還沒有到達,楚兵退走。
(35)九月,甲辰,以御史大夫姚洎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35)九月甲辰(初五),後梁任命御史大夫姚洎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36)燕主守光引兵夜出,復取順州。
(36)燕主劉守光帶領軍隊在夜裡出擊,向晉奪回順州。
(37)吳越王遣其子傳、傳及大同節度使傳瑛攻吳常州,營於潘葑。徐溫曰:“浙人輕而怯,”帥諸將倍道赴之。至無錫,黑雲都將陳言於溫曰:“彼謂吾遠來罷倦,未能決戰,請以所部乘其無備擊之。”乃自他道出敵後,溫以大軍當其前,夾攻之,吳越大敗,斬獲甚眾。
(37)吳越王錢派遣他的兒子錢傳、錢傳及大同節度使錢傳瑛進攻吳常州,在無錫縣潘葑紮營。徐溫說:“浙人輕浮而且怯懦。”率領諸將日夜兼程趕路奔赴常州。到達無錫時,黑雲都將陳向徐溫進言說:“他們以為我軍遠道而來一定疲乏勞倦,不能進行決戰,請準帶領部下乘他們沒有戒備攻擊他們。”於是從別的道路繞到敵人後面,徐溫帶領大軍擋在吳越軍隊的前面,前後夾攻,把吳越軍打得大敗,殺死俘獲吳越兵很多。
(38)高季昌造戰艦五百艘,治城塹,繕器械,為攻守之具,招聚亡命,交通吳、蜀,朝廷浸不能制。
(38)荊南節度使高季昌製造戰船五百艘,修挖城垣壕溝,整治鎧甲器械,作為進攻守衛的工具,招集逃亡在外的人,交結吳、蜀,後梁朝廷漸漸不能控制。
(39)冬,十月,己巳朔,燕主守光帥眾五千夜出,將入檀州;庚午,周德威涿州引兵邀擊,大破之。守光以百餘騎逃歸幽州,其將卒降者相繼。
(39)冬季,十月己巳朔(初一),燕主劉守光率領五千兵眾在夜裡出發,將要進入檀州;庚午(初二),周德威涿州帶兵攔擊,把燕兵打得大敗。劉守光帶領一百多騎兵逃回幽州,他的將領兵卒投降的接連不斷。
(40)蜀潘炕屢請立太子,蜀主以雅王宗輅類己,信王宗傑才敏,欲擇一人立之。鄭王宗衍最幼,其母徐賢妃有寵,欲立其子,使飛龍使唐文諷張格上表請立宗衍。格夜以表示功臣宗王侃等,詐雲受密旨,眾皆署名。蜀主令相者視諸子,亦希旨言鄭王相最貴。蜀主以為眾人實欲立宗衍,不得已許之,曰:“宗衍幼懦,能堪其任乎”甲午,立宗衍為太子。受冊畢,潘炕以朝廷無事,稱疾請老,蜀主不許;涕泣固請,乃許之。國有大疑,常遣使就第問之。
(40)前蜀潘炕屢次請求立太子。前蜀主王建認為雅王王宗輅很像自己,信王王宗傑才思敏捷,想要選擇一人立為太子。鄭王王宗衍年齡最小,他的母親徐賢妃深受蜀王寵愛,想要立自己的兒子,派飛龍使唐文示意同平章事張格上表請立王宗衍。張格在夜裡把寫好的表章給功臣王宗侃等看。欺騙他們說是承受了蜀主的密旨,眾人都署了名。前蜀主讓相面的人觀察各個兒子的面貌,相面人也迎合所謂密旨說鄭王相貌最尊貴。前蜀主以為眾人確實想要立王宗衍為太子,不得已答應了他們,說:“王宗衍年幼懦弱,能夠勝任他的職務嗎?”甲午(二十六日),立王宗衍為太子。受冊完畢,潘炕以朝廷沒有什麼事情,聲稱有病,請求告老辭官,王建不準許;潘炕流著眼淚堅決請求,才答應了他。國家有了大的疑難事情,常派遣使者到他家裡請教。
(41)嶺南節度使劉岩求婚於楚,楚王許以女妻之。
(41)嶺南節度使劉岩向楚王求婚,楚王馬殷應允把女兒嫁給他。
(42)盧龍巡屬皆入於晉,燕主守光獨守幽州城,求援於契丹契丹以其無信,竟不救。守光屢請降於晉,晉人疑其詐,終不許。至是,守光登城謂周德威曰:“俟晉王至,吾則開門泥首聽命。”德威使白晉王。十一月,甲辰,晉王以監軍張承業權知軍府事,自詣幽州,辛酉,單騎抵城下,謂守光曰:“朱溫篡逆,余本與公合河朔五鎮之兵興復唐祚。公謀之不臧,乃效彼狂僭。鎮、定二帥皆俯首事公,而公曾不之恤,是以有今日之役。丈夫成敗須決所向,公將何如?”守光曰:“今日俎上肉耳,惟王所裁。”王憫之,與折弓矢為誓,曰:“但出相見,保無他也。”守光辭以他日。
(42)盧龍節度使的管轄屬地都被晉占有,燕主劉守光獨自據守幽州城,向契丹請求救援。契丹認為他沒有信用,終於沒有救援。劉守光多次向晉請求歸降,晉人懷疑他欺詐,始終不接受他投降。到這時,劉守光登上城樓,對周德威說:“等晉王到了,我就打開城門,伏首聽命。”周德威派遣使者稟報晉王。十一月甲辰(初六),晉王任命監軍張承業暫且主持軍府事務,自己親往幽州。辛酉(二十三日),晉王單騎到達幽州城下,對劉守光說:“朱溫篡唐叛逆,我本想與您會合河朔五鎮的軍隊共同興復唐室的國運。您圖謀不善,竟然效法朱溫狂妄僭越。鎮州王熔、定州王處直二帥,都馴服恭順地侍奉您,然而您卻從來不體恤他們,所以才有今天這場戰鬥。男子漢無論成功還是失敗,必須決定去向,您將要怎么辦?”劉守光說:“今天我是砧板上的肉罷了,只聽大王裁決。”晉王憐憫劉守光,與他折斷弓箭起誓,說:“只要您出城相見,我保證沒有別的事情。”劉守光用改換他日來推託。
先是,守光愛將李小喜多贊成守光之惡,言聽計從,權傾境內。至是,守光將出降,小喜止之。是夕,小喜逾城詣晉軍,且言城中力竭。壬戌,晉王督諸軍四面攻城,克之,擒劉仁恭及其妻妾,守光帥妻子亡去。癸亥,晉王入幽州
在這以前,劉守光的愛將李小喜多佐助促成劉守光的惡行,劉守光對李小喜言聽計從,李小喜的權勢傾動境內。到這個時候,劉守光將要出城投降,李小喜止住了他。這天晚上,李小喜越過城牆,前往晉軍投降,並且說幽州城內已經力量用盡。壬戌(二十四日),晉王李存勖統率諸軍從四面同時攻城,奪取了幽州城,擒獲劉仁恭及他的妻妾,劉守光帶著妻子兒女逃走。癸亥(二十王日),晉王進入幽州。
(43)以寧國節度使王景仁為淮南西北行營招討應接使,將兵萬餘侵廬、壽。
(43)後梁任命寧國節度使王景仁為淮南西北行營招討應接使,率領軍隊一萬餘人進攻廬州、壽州。

通鑑記載

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下乾化三年癸酉,公元九一三年)
春,正月,丁巳,晉周德威拔燕順州。
癸亥,郢王友珪朝享太廟;甲子,祀圜丘,大赦,改元鳳歷。
吳陳璋攻荊南,不克而還,荊南兵與楚兵會於江口以邀之;璋知之,舟二百艘駢為一列,夜過,二鎮兵遽出追之,不能及。
晉周德威拔燕安遠軍,薊州將成行言等降於晉。
二月,壬午,蜀大赦。
郢王友珪既得志,遽為荒淫,內外憤怒,友珪雖啖以金繒,終莫之附。駙馬都尉趙岩,犨之子,太祖之婿也;左龍虎統軍、侍衛親軍都指揮使袁象先,太祖之甥也。岩奉使至大梁,均王友貞密與之謀誅友珪,岩曰:“此事成敗,在招討楊令公耳,得其一言諭禁軍,吾事立辦。”均王乃遣腹心馬慎交之魏州說楊師厚曰:“郢王篡弒,人望屬在大梁,公若因而成之,此不世之功也。”且許事成之日賜犒軍錢五十萬緡。師厚與將佐謀之,曰:“方郢王弒逆,吾不能即討;今君臣之分已定,無故改圖,可乎?”或曰:“郢王親弒君父,賊也,均王舉兵復仇,義也。奉義討賊,何君臣之有!彼若一朝破賊,公將何以自處乎?”師厚驚曰:“吾幾誤計。”乃遣其將王舜賢至洛陽,陰與袁象先謀,遣招討馬步都虞候譙人朱漢賓將兵屯滑州為外應。趙岩歸洛陽,亦與象先密定計。
友珪治龍驤軍潰亂者,搜捕其黨,獲者族之,經年不已。時龍驤軍有戍大梁者,友珪征之,均王因使人激怒其眾曰:“天子以懷州屯兵叛,追汝輩欲盡坑之。”其眾皆懼,莫知所為。丙戌,均王奏龍驤軍疑懼,未肯前發。戊子,龍驤將校見均王,泣請可生之路,王曰:“先帝與汝輩三十餘年征戰,經營王業。今先帝尚為人所弒,汝輩安所逃死乎!”因出太祖畫像示之而泣曰:“汝能自趣洛陽雪仇恥,則轉禍為福矣。”眾皆踴躍呼萬歲,請兵仗,王給之。
庚寅旦,袁象先等帥禁兵數千人突入宮中。友珪聞變,與妻張氏及馮廷諤趨北垣樓下,將逾城,自度不免,令廷諤先殺妻,次殺己,廷諤亦自剄。諸軍十餘萬大掠都市,百司逃散,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杜曉、侍講學士李珽皆為亂兵所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於兢、宣政使李振被傷。至晡乃定。
象先、岩齎傳國寶詣大梁迎均王,王曰:“大梁國家創業之地,何必洛陽!”乃即帝位於大梁,復稱乾化三年,追廢友珪為庶人,復博王友文官爵。
丙申,晉李存暉攻燕檀州,刺史陳確以城降。
蜀唐道襲自興元罷歸,復為樞密使。太子元膺延疏道襲過惡,以為不應復典機要,蜀主不悅。庚子,以道襲為太子少保
三月,甲辰朔,晉周德威拔燕盧台軍。
丁未,帝更名鍠;久之,又名瑱。
庚戌,加楊師厚兼中書令,賜爵鄴王,賜語不名,事無巨細必咨而後行。帝遣使招撫朱友謙;友謙復稱籓,奉梁年號。
丙辰,立皇弟友敬為康王。
乙丑,晉將劉光濬克古北口,燕居庸關使胡令圭等奔晉。
戊辰,以保義留後戴思遠為節度使,鎮邢州。
燕主守光命大將元行欽將騎七千,牧馬于山北,募北山兵以應契丹;又以騎將高行珪為武州刺史,以為外援。晉李嗣源分兵徇山後八軍,皆下之;晉王以其弟存矩為新州刺史總之。以燕納降軍使盧文進為裨將。李嗣源進攻武州,高行珪以城降。元行欽聞之,引兵攻行珪,行珪使其弟行周質於晉軍以求救,李嗣源引兵救之,行欽解圍去。嗣源與行周追至廣邊軍,凡八戰,行欽力屈而降;嗣源愛其驍勇,養以為子。嗣源進攻儒州,拔之,以行珪為代州刺史。行周留事嗣源,常與嗣源假子從珂分將牙兵以從。從珂母魏氏,鎮州人,先適王氏,生從珂,嗣源從晉王克用戰河北,得魏氏,以為妾,故從珂為嗣源子,及長,以勇健善戰知名,嗣源愛之。
吳行營招討使李濤帥眾二萬出千秋嶺,攻吳越衣錦軍。吳越王鏐以其子湖州刺史傳瓘為北面應援都指揮使以救之,睦州刺史傳璙為招討收復都指揮使,將水軍攻吳東洲以分其兵勢。
夏,四月,癸未,以袁象先領鎮南節度使、同平章事。
晉周德威進軍逼幽州南門。壬辰,燕主守光遣使致書於德威以請和,語甚卑而哀。德威曰:“大燕皇帝尚未郊天,何雌伏如是邪!予受命討有罪者,結盟繼好,非所聞也。”不答書。守光懼,復遣人祈哀,德威乃以聞於晉王。
千秋嶺道險狹,錢傳瓘使人伐木以斷吳軍之後而擊之,吳軍大敗,虜李濤及士卒三千餘人以歸。
己亥,晉劉光浚拔燕平州,執刺史張在吉。五月,光浚攻營州,刺史楊靖降。
乙巳,蜀主以兵部尚書王鍇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楊師厚與劉守奇將汴、滑、徐、兗、魏、博、邢、洺之兵十萬大掠趙境,師厚自柏鄉入攻土門,趣趙州,守奇自貝州人趣冀州,所過焚掠。庚戌,師厚至鎮州,營於南門外,燔其關城。壬子,師厚自九門退軍下博,守奇引兵與師厚會攻下博,拔之。晉將李存審、史建瑭戍趙州,兵少,趙王告急於周德威。德威遣騎將李紹衡會趙將王德明同拒梁軍。師厚、守奇自弓高渡御河而東,逼滄州,張萬進懼,請遷於河南;師厚表徙萬進鎮青州,以守奇為順化節度使。
吳遣宣州副指揮使花虔將兵會廣德鎮遏使渦信屯廣德,將復寇衣錦軍。吳越錢傳瓘就攻之。
六月,壬申朔,晉王遣張承業詣幽州,與周德威議軍事。
丙子,蜀主以道士杜光庭為金紫光祿大夫、左諫議大夫,封蔡國公,進號廣成先生。光庭博學善屬文,蜀主重之,頗與議政事。
吳越錢傳瓘拔廣德,虜花虔、渦信以歸。
戊子,以張萬進為平盧節度使。
辛卯,燕主守光遣使詣張承業,請以城降。承業以其無信,不許。
蜀太子元膺,豭喙齙齒,目視不正,而警敏知書,善騎射,性狷急猜忍。蜀主命杜光庭選純靜有德者使侍東宮,光庭薦儒者許寂、徐簡夫,太子未嘗與之交言,日與樂工群小嬉戲無度,僚屬莫敢諫。
秋,七月,蜀主將以七夕出遊。丙午,太子召諸王大臣宴飲,集王宗翰、內樞密使潘峭、翰林學士承旨高陽毛文錫不至,太子怒曰:“集王不來,必峭與文錫離間也。”大昌軍使徐瑤、常謙,素為太子所親信,酒行,屢目少保唐道襲,道襲懼而起。丁未旦,太子入白蜀主曰:“潘峭、毛文錫離間兄弟。”蜀主怒,命貶逐峭、文錫,以前武泰節度使兼侍中潘炕為內樞密使。太子出,道襲入,蜀主以其事告之,道襲曰:“太子謀作亂,欲召諸將、諸王,以兵錮之,然後舉事耳。”蜀主疑焉,遂不出;道襲請召屯營兵入宿衛,許之。內外戒嚴。
太子初不為備,聞道襲召兵,乃以天武甲士自衛,捕潘峭、毛文錫至,楇之幾死,囚諸東宮;又捕成都尹潘嶠,囚諸得賢門。戊申,徐瑤、常謙與懷勝軍使嚴璘等各帥所部兵奉太子攻道襲。至清風樓,道襲引屯營兵出拒戰;道襲中流矢,逐至城西,斬之。殺屯營兵甚眾,中外驚擾。
潘炕言於蜀主曰:“太子與唐道襲爭權耳,無他志也。陛下宜面諭大臣以安社稷。”蜀主乃召兼中書令王宗侃、王宗賀、前利州團練使王宗魯等,使發兵討為亂者徐瑤、常謙等。宗侃等陳於西球場門,兼侍中王宗黯自大門安梯城而入,與瑤、謙戰於會同殿前,殺數十人,餘眾皆潰。瑤死,謙與太子奔龍躍池,匿於艦中。及暮稍定。己酉旦,太子出就舟人丐食,舟人以告蜀主,遣集王宗翰往慰撫之;太子已為衛士所殺。蜀主疑宗翰殺之,大慟不已。左右恐事變,會張格呈慰諭軍民榜,讀至“不行斧鉞之誅,將誤社稷之計”,蜀主收涕曰:“朕何敢以私害公!”於是下詔廢太子元膺為庶人。宗翰奏誅手刃太子者,元膺左右坐誅死者數十人,貶竄者甚眾。
庚戌,贈唐道襲太師,謚忠壯;復以潘峭為樞密使。
甲子,晉五院軍使李信拔莫州,擒燕將畢元福。八月,乙亥,李信拔瀛州。
賜高季昌爵勃海王。
晉王與趙王鎔會於天長。
楚寧遠節度使姚彥章將水軍侵吳鄂州,吳以池州團練使呂師造為水陸行營應授使,未至,楚兵引去。
九月,甲辰,以御史大夫姚洎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燕主守光引兵夜出,復取順州。
吳越王鏐遣其子傳瓘、傳璙及大同節度使傳瑛攻吳常州,營於潘葑。徐溫曰:“浙人輕而怯。”帥諸將倍道赴之。至無錫,黑雲都將陳祐言於溫曰:“彼謂吾遠來罷倦,未能戰,請以所部乘其無備擊之。”乃自他道出敵後,溫以大軍當其前,夾攻之,吳越大敗,斬獲甚眾。
高季昌造戰艦五百艘,治城塹,繕器械,為攻守之具,招聚亡命,交通吳、蜀,朝廷浸不能制。
冬,十月,己巳朔,燕主守光帥眾五千夜出,將入檀州。庚午,周德威自涿州引兵邀擊,大破之。守光以百餘騎逃歸幽州,其將卒降者相繼。
蜀潘炕屢請立太子,蜀主以雅王宗輅類己,信王宗傑才敏,欲擇一人立之。鄭王宗衍最幼,其母徐賢妃有寵,欲立其子,使飛龍使唐文扆諷張格上表請立宗衍。格夜以表示功臣王宗侃等,詐雲受密旨,眾皆署名。蜀主令相者視諸子,亦希旨言鄭王相最貴。蜀主以為眾人實欲立宗衍,不得已許之,曰:“宗衍幼懦,能堪其任乎?”甲午,立宗衍為太子。受冊華,潘炕以朝廷無事,稱疾請老,蜀主不許,涕泣固請,乃許之。國有大疑,常遣使就第問之。
嶺南節度使劉岩求昏於楚,楚王許以女妻之。
盧龍巡屬皆入於晉,余本欲與公合河朔五鎮之兵興復唐祚。公謀之不臧,乃效彼狂僭。鎮、定二帥皆俯首事公,而公曾不之恤,是以有今日之役。丈夫成敗須決所向,公將何如?”守光曰:“今日俎上肉耳,惟王所裁。”王憫之,與折弓矢為誓,曰:“但出相見,保無它也。”守光辭以它日。先是,守光愛將李小喜多贊成守光之惡。言聽計從,權傾境內。至是,守光將出降,小喜止之。是夕,小喜逾城詣晉軍降,且言城中力竭。壬戌,晉王督諸軍四面攻城,克之,擒劉仁恭及其妻妾,守光帥妻子亡去。癸亥,晉王入幽州。
寧國節度使王景仁為淮南西北行營招討應接使,將兵萬餘侵廬、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