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9年

559年

己卯年(兔年

南朝梁天啟二年

高昌建昌五年

北齊天保十年

西梁大定五年

南朝陳永定三年

北周武成元年

基本介紹

紀年,本年年表,中國,外國,歷史紀事,出生名人,逝世名人,史籍記載,

紀年

己卯年(兔年
北齊天保十年
南朝陳永定三年
北周武成元年

本年年表

中國

陳霸先天水拉稍寺石窟,北周明帝宇文毓武成元年(公元559年)秦州刺史尉遲迥初建,寺內保存了大量北周至元代的石窟藝術作品。
北周(公元559年)把潁陽縣全部併入煙陽縣。
北周武成元年(公元559年),省岳山郡,入安陸郡。
明帝武成元年(公元559年)北宕渠郡改為流江郡,縣屬流江郡。
公元559年,齊文宣帝下令讓囚犯乘坐風箏,從八丈(大約26米高,今殘台高12米)高的金風台上向下飛行,能夠飛出城的便可赦其死罪。
南朝陳武帝永定三年(公元559年),廢汝城縣盧陽郡
天保十年(公元559年),文宣帝高洋死,太子高殷即位,詔求邢邵做哀策,後授特進,不久便去世。
北周武成元年(公元559年),取“永遠平安”之意,又改高安為遠安,隸屬峽州。
陳武帝永定3年(公元559年),改屬沅陵郡
公元559年,北齊文宣帝時,大殺“元”姓宗族,彭城王元勰的孫子元韶被囚地牢。

外國

公元559年匈人人侵,拜占庭帝國統帥貝利薩留再次被皇帝任用,率軍擊退匈人。
公元559年,庫格里匈奴人聯合斯拉夫人越過多瑙河,兵臨君士坦丁堡城下。

歷史紀事

北周都督區改總管府
武成元年(五五九)正月,周明帝宇文毓始親政,唯軍旅之事仍由宇文護總理。改都督諸州軍事為總管,總管兼任所駐州刺史,並統轄鄰近各州。諸州都督府改稱總管府。漢末,曹操在統一北方的過程中,陸續於重要地區建立軍鎮,漸形成一些軍事指揮區域,其長官稱都督,都督例兼所駐某州的刺史,兼治軍民。大區都督常兼統數州,稱為“都督諸州軍事”。如,東晉王敦為江州刺史,鎮武昌,都督江、揚、荊、襄、交、廣六州軍事,即以長江中游為中心,直至嶺南地區均歸其指揮。南北朝承魏晉之制,均有都督之設。如北魏有都督中外軍事、都督府州諸軍事等。武成元年始,改都督為總管,大都督、帥都督、都督三等名號雖仍保留,但已成為府兵的中下層軍官。總管府的設定,或在都會之地,或處守御之要。北周總管府大部分置於武帝時,其中,洛州相州、并州最為重要。隋代總管府分上、中、下三等置於諸州。其中統轄數州乃至數十州的俗稱大總管。唐初於緣邊襟要地區置總管府,領軍出征者為行軍總管或大總管。武德七年(六二四)改稱都督府,而行軍總管及大總管不變。
北周破吐谷渾,立洮州
武成元年(五五九)三月,吐谷渾擾周邊,可汗夸呂統兵寇涼州(今甘肅武威),涼州刺史是雲寶戰沒。明帝下詔大司馬賀蘭祥、都督甘州諸軍事宇文貴率兵討之,夸呂遣廣定王、鐘留王拒戰。祥破之,吐谷渾遁走,拔洮陽、洪和二城,以其地為洮州(今甘肅臨潭),撫安百姓,凱旋而還。此後,夸呂不再出兵,周武帝時(五六一至五七八),吐谷渾汗四次遣使贈送方物,周西境無戰事。
齊大殺元氏
天保十年(五五九)太史奏,今年當除舊布新。文宣帝問特進元韶:“漢光武帝何故能中興?”韶答曰:“因劉姓未被誅盡”。於是文宣帝殺諸元氏。五月,誅始平公元世哲、東平公元景式等二十五家,囚元韶等十九家。七月,大誅元氏,自拓跋什翼犍以下無留者,或父祖為王,或身常貴顯,皆斬於東市,連嬰兒也不放過,前後死者七百二十一人,悉投屍漳水。
陳武帝陳霸先卒
陳霸先(五0三至五五九),南朝陳的創建者。字興國,小字法生。自稱世居潁川(今河南許昌東),先祖在西晉永嘉時(三0七至三一二)南遷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東)下若里。家世寒微,出身小吏,喜讀兵書,精於武藝。隨宗室新喻侯蕭至廣州刺史任,為中直兵參軍,招集兵馬。累官西江都護、高要太守、督七郡諸軍事。太清二年(五四八),侯景叛梁,攻陷建康。次年七月,霸先消滅與侯景勾結的廣州刺史元景仲,十一月在始興(今廣東韶關)起兵勤王討侯景。大寶元年(五五0)出大庾嶺,沿贛江而下,軍至南康(今江西贛州),受湘東王蕭繹節制。至湓城(今江西九江)與王僧辯會師,率甲士三萬、強弩五千張、舟船二千乘,東進圍石頭城,經激戰,破建康,討滅侯景,進位司空、領揚州刺史,鎮京口。承聖三年(五五四)十一月,西魏陷江陵,殺梁元帝蕭繹,立梁詧為後梁主。霸先與王僧辯迎立晉安郡王、江州刺史蕭方智至建康為王而擅朝政。四年,王僧辯屈事北齊,迎立北齊扶植的蕭淵明為帝,霸先苦勸無效,遂從京口起兵襲殺王僧辯,廢蕭淵明,擁蕭方智為帝(是為梁敬帝)。繼而,在抗擊北齊進攻建康時,他集中兵力,攻守交替,截斷對方糧運,大敗十萬北齊軍。敬帝太平二年(五五七)因功加九錫,進爵為陳王。十月,代梁稱帝,國號陳,改元永定,在位三年。永定三年(五五九)卒,年五十七。廟號高祖,謚武帝。霸先為政寬儉,生活儉樸,私宴用瓦器、蚌盤,盾宮無金翠等飾品。
陳文帝陳蒨立
陳永定三年(五五九)六月,武帝陳霸先卒。霸先子陳昌時在長安,於承聖三年(五五四)江陵陷落時被西魏虜去。此刻內無嫡嗣,外有強敵,宿將皆將兵在外,朝無重臣,唯中領軍杜棱典宿衛兵在建康。章皇后召棱及中書侍郎蔡景歷入禁中定議,秘不發喪,急召臨川王陳蒨於南皖。蒨還建康侯安都力主陳蒨嗣位,蒨乃即帝位,是為世祖文皇帝,次年改元天嘉。
周天王改稱皇帝
明帝三年(五五九)八月,御正中大夫崔猷建議:天子稱王不足以威天下,請遵秦、漢舊制稱皇帝,建年號。於是,周天王宇文毓始稱皇帝,改元武成
齊文宣帝高洋卒,子殷繼位
高洋(五二九至五五九),北齊第一個皇帝,在位十年。字子進,高歡次子。東魏武定七年(五四九),高歡長子澄謀取代東魏,未及實現而死,洋繼掌朝政。次年,任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大行台。同年五月,禪代稱帝,建立北齊。天保十年(五五九)十月,文宣帝高洋嗜酒成疾,自知不久於人世,因太子殷年幼,遺詔尚書令楊愔、領軍大將軍高歸彥侍中燕子獻黃門侍郎鄭頤輔政。洋卒,年三十一。廟號顯祖,諡文宣皇帝。太子殷即位於晉陽,時年十五,是為廢帝。高洋統治時期,北齊與北周關係比較平穩,因而得以集中兵力、財力向北方和南方擴張。天保三年以後連年出塞,伐庫奠奚,俘獲甚眾。四年,大敗契丹,虜獲十餘萬口,雜畜數百萬頭。又支持柔然攻突厥。自幽州恆州築長城九百餘里。大量人口、牲畜的虜獲有助於北齊國力的增強。南朝梁正當侯景之亂後,國勢驟衰。天保三年,北齊兵鋒抵長江。六年,送降將、梁宗室蕭淵明建康即帝位。七年,北齊軍再度南下,一度至建康附近。北齊疆土擴展至淮南,終與陳朝以江為界。高洋初即帝位時,留心政術,以法馭下,或有違犯,雖勛貴外戚也不寬容。坦於任使,人得盡力。軍國大政多獨自決斷,每臨戰陣身當矢石,所向有功。幾年以後,開始以功業自傲,荒淫酗酒,肆為暴虐。洋以鮮卑族自居,太子殷好學,便嫌他得漢家性質,不似自已,想要廢掉。漢族士大夫杜弼以為治國當用漢人,稱鮮卑為“車馬客”,高洋認為譏諷自己,不久,便殺之。但他雖昏虐,尚能任用漢人士族,如以楊愔為宰輔,故時有“主昏於上,政清於下”的說法。
響堂山石窟開鑿
位於今河北邯鄲市峰峰礦區鼓山的響堂山石窟,含南響堂北響堂及小響堂三處窟群,總計造像約四千餘尊。石窟始鑿於北齊文宣帝高洋時(五五0至五五九),當時此地乃自鄴都至晉陽必經之地,高洋因於此山中見數百聖僧行道,遂開三石室,刻諸尊像。嗣後,隋、唐直至宋、明,都曾有小規模的增鑿龕像之舉,但主要窟像均為北齊時雕造,並有北齊天統四年(五六八)至武平三年(五七二)所刻維摩詰經等重要石刻。二十世紀初,石窟遭到嚴重破壞,佛像頭部大都被盜鑿失去,不少雕刻精品散失在日本和歐美各國。

出生名人

宇文贇(公元559年—公元580年),北周宣帝,字乾伯,北周武帝宇文邕長子,北周第四代皇帝,在位只有一年。武帝去世後,宇文贇即位,即位後他沉湎酒色,又大肆裝飾宮殿,且灠施刑罰,經常派親信監視大臣言行,北周國勢日漸衰落。大象元年(公元579年)宣帝禪位於長子宇文衍,他本人則在禪位後次年去世,時年二十二歲。去世後次年,楊堅廢靜帝(宇文衍)自立,改國號為隋,北周滅亡。

逝世名人

文宣帝高洋武帝,名陳霸先(公元503—559年),字興國,小字法生,小吏出身,原任蕭粱征虜將軍,後廢粱敬帝而稱帝,在位3年,公元559年6月病死,終年57歲,葬於萬安陵。 陳霸先,吳興長城人,鄉里小吏出身,以鎮壓交州農民起義有功而升任江西督護,高要太守,公元549年在廣州起兵,受湘東王蕭繹(元帝)節制,與王僧辯一起攻滅侯景,任征虜將軍,公元554年,元帝被俘殺後,他與王僧辯在建康扶立蕭方智為太宰,同年襲殺王僧辯,立蕭方智為帝,同年擊敗北齊的進攻,10月,受封為陳王,557年廢敬帝蕭方智而稱帝,建陳朝,定都建康,改年號永定。公元559年6月丙午日,陳霸先病死,死後的廟後為高祖,諡號為武帝。
北齊文宣帝高洋(529年—559年)在位9年。其父高歡為北魏的渤海王,534年北魏分為東西魏,550年,高洋廢東魏皇帝自立,改國號“齊”,史稱“北齊”,在對突厥契丹的戰爭中,他屢次獲勝。但他後期荒淫無度,死於559年,時年31歲。

史籍記載

(1)春,正月,己酉,周太師護上表歸政,周王始親萬機;軍旅之事,護猶崐總之。初改都督州軍事為總管。
(1)春季,正月,己酉(疑誤),北周太師宇文護上表表示把政權歸還周王,周王開始親理萬機;但軍事方面的事務,宇文護還是總攬著。開始把都督州軍事這一官職改稱總管。
(2)王琳召桂州刺史淳于量。量雖與琳合而潛通於陳;二月,辛酉,以量為開府儀同三司
(2)王琳召見桂州刺史淳于量淳于量雖然表面上與王琳合作,但背地裡卻與陳朝相通。二月,辛酉(初三),朝廷任命淳于量開府儀同三司
(3)壬午,侯引兵焚齊舟艦於合肥。
(3)壬午(二十四日),侯帶兵在合肥燒毀了北齊的兵艦。
(4)丙戌,齊主於甘露寺禪居深觀,唯軍國大事乃以聞。尚書左僕射崔暹卒,齊主幸其第哭之,謂其妻李氏曰:“頗思暹乎?”對曰:“思之。”帝曰:“然則自往省之。”因手斬其妻,擲首牆外。
(4)丙戌(二十八日),北齊國主文宣帝在甘露寺坐禪念經,傳令只有發生了軍機大事才可以報告他。尚書左僕射崔暹去世,文宣帝到他家裡去哭吊,問他的妻子李氏說:“你很想崔暹嗎?”李氏回答說:“很想。”文宣帝說:“那么你自己去看望他吧!”於是揮劍斬下李氏的首級扔到牆外頭。
(5)齊斛律光將騎一萬,擊周開府儀同三司曹回公,斬之,柏谷城主薛禹生棄城走,遂取文侯鎮,立戍置柵而還。
(5)北齊斛律光帶領騎兵一萬人,去襲擊北周開府儀同三司曹回公,將他斬殺。柏谷城守將薛禹扔下城池逃跑,於是斛律光占領了文侯鎮,在那兒建立營柵,留下戍守將士,才回來。
(6)三月,戊戌,齊以高德政為尚書右僕射。
(6)三月,戊戌(十一日),北齊任命待中高德政為尚書右僕射。
(7)吐谷渾寇周邊,庚戌,周遣大司馬賀蘭祥擊之。
(7)吐谷渾入侵北周邊境。庚戌,(二十三日),北周派大司馬賀蘭祥去抗擊。
(8)丙辰,齊主至鄴。
(8)丙辰(二十九日),北齊文宣帝到了鄴城
(9)梁永嘉王莊至郢州,遣使入貢於齊。王琳遣其將雷文策襲後梁監利太宗蔡大有,殺之。
(9)梁永嘉王蕭莊抵達郢州,派使者向北齊進貢禮品。王琳派他的將領雷文策去襲擊後梁監利太守蔡大有,殺了他。
(10)齊主之為魏相也,膠州刺史定陽文肅侯杜弼為長史,帝將受禪,弼諫止之。帝問:“治國當用何人?”對曰:“鮮卑車馬客,會須用中國人。”帝以為譏己,銜之。高德政用事,弼不為之下,嘗於眾前面折德政;德政數言其短於帝,弼恃舊,不自疑。夏,帝因飲酒,積其愆失,遣使就州斬之;既而悔之,驛追不及。
(11)閏四月,戊子,周命有司更定新曆。
(11)閏四月,戊子(初二),北周命令有關部門重新修訂新曆法。
(12)丁酉,遣鎮北將軍徐度將兵城南皖口。
(12)丁酉(十一日),陳朝派鎮北將軍徐度帶兵在南皖口修城。
(13)齊高德政與楊同為相,常忌之。齊主酣飲,德政數強諫,齊主不悅,謂左右曰:“高德政恆以精神凌逼人。”德政懼,稱疾,欲自退。帝謂楊曰:“我大憂德政病。”對曰:“陛下若用為冀州刺史,病當自差。”帝從之。德政見除書,即起。帝大怒,召德政謂曰:“聞爾病,我為爾針。”親崐以小刀刺之,血流沾地。又使曳下斬去其足,劉桃枝執刀不敢下,帝責桃枝曰:“爾頭即墮地!”桃枝乃斬其足之三指。帝怒不解,囚德政於門下,其夜,以氈輿送還家。明旦,德政妻出珍寶滿四床,欲以寄人,帝奄至其宅,見之,怒曰:“我御府猶無是物!”詰其所從得,皆諸元賂之,遂曳出,斬之。妻出拜,又斬之。並其子伯堅。以司州牧彭城王為司徒,侍中高陽王為尚書右僕射;乙巳,以兼太尉
(14)齊主封子紹廉為長安王。
(14)北齊文宣帝封兒子高紹廉為長樂王。
(15)辛亥,周以侯莫陳崇大司徒達奚武大宗伯,武陽公豆盧寧為大司寇,柱國輔城公邕為大司空。
(15)辛亥(二十五日),北周任命侯莫陳崇大司徒達奚武大宗伯,武陽公豆盧寧為大司寇,柱國輔城公宇文邕為大司空
(16)乙卯,周詔:“有司無得糾赦前事;唯廄庫倉廩與海內所共,若有侵盜,雖經赦宥免其罪,征備如法。”
(16)乙卯(二十九日),北周下詔,規定:“有關部門不能再檢舉大赦以前的事;只有國家的車馬庫、糧倉、貨棧是海內所共有的財產,如果有侵吞盜竊的人,雖然經過赦免寬大免去罪行,但必須讓他依照規定繳納錢糧作為賠償。”
(17)周駕蘭祥與吐谷渾戰,破之,拔其洮陽、洪和二城,以其地為洮州。
(17)北周賀蘭祥與吐谷渾開戰,打敗了吐谷渾,攻取了其所屬的洮陽、洪和兩城,把這兩個城的地方合併為洮州。
(18)五月,丙辰朔,日有食之。
(18)五月,丙辰朔(疑誤),發生日食。
(19)齊太史奏,今年當除舊布新。齊主問於特進彭城公元韶曰:“漢光武何故中興?”對曰:“為誅諸劉不盡。”於是齊主悉殺諸元以厭之。癸未,誅始平公元世哲等二十五家,囚韶等十九家。韶幽於地牢,絕食,啖衣袖而死。
(19)北齊的太史上奏,提議今年應當除舊布新。北齊文宣帝問特進彭城公元韶說:“漢朝光武皇帝為什麼能實現中興大業呢?”元韶回答說:“這是因為當時沒有把姓劉的殺乾淨。”於是文宣帝把姓元的全部殺掉,以此預防類似光武中興一類的事發生。癸未(二十七日),殺了始平公元世哲等二十五家,把元韶等十九家關起來。元韶關在地牢里,斷絕了食物,最後咬嚼衣袖,活活餓死。
(20)周文育周迪黃法氍共討余公,豫章太守熊曇朗引兵會之,眾且萬人。文育軍於金口,公詐降,謀執文育,文育覺之,囚送建康。文育進屯三陂。王琳遣其將曹慶帥二千人救余孝勱,慶分遣主帥常眾愛與文育相拒,自帥其眾攻周迪安南將軍吳明徹,迪等敗,文育退據金口。熊曇朗因其失利,謀殺文育以應眾愛,監軍孫白象聞其謀,勸文育先之,文育不從。時周迪棄船走,不知所在,乙酉,文育得迪書,自齎以示曇朗,曇朗殺之於坐而並其眾,崐因據新淦城。曇朗將兵萬人襲周敷,敷擊破之,曇朗單騎奔巴山。
(21)魯悉達部將梅天養等引齊軍入城。悉達帥麾下數千人濟江自歸,拜平南將軍、北江州刺史。
(21)魯悉達的部將梅天養等人引領北齊軍隊入城。魯悉達自己率領部下幾千人渡過長江回去,陳朝拜他為平面將軍、北江州刺史。
(22)六月,戊子,周以霖雨,詔群臣上封事極諫。左光祿大夫猗氏樂遜上言四事:其一,以為“比來守令代期既促,責其成效,專務威猛;今關東之民淪陷塗炭,若不布政優優,聞諸境外,何以使彼勞民,歸就樂土!”其二,以為“頃者魏都洛陽,一時殷盛,貴勢之家,競為侈靡,終使禍亂交興,天下喪敗;比來朝貴器服稍華,百工造作務盡奇巧,臣誠恐物逐好移,有損政俗。”其三,以為“選曹補擬,宜與眾共之;今州郡選置,猶集鄉閭,況天下銓衡,不取物望,既非機事,何足可密!其選置之日,宜令眾心明白,然後呈奏。”其四,以為“高洋據有山東,未易猝制,譬猶棋劫相持,爭行先後,若一行不當,或成彼利,誠應舍小營大,先保封域,不宜貪利邊陲,輕為舉動。”
(23)周處士韋,孝寬之兄也,志尚夷簡,魏、周之際,十征不屈。周太祖甚重之,不奪其志,世宗禮敬尤厚,號曰“逍遙公”。晉公護延之至第,訪以政事;護盛修第舍,仰視堂,嘆曰:“酣酒嗜音,峻宇雕牆,有一於此,未或不亡。”護不悅。
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寇俊是寇的孫子,自小就有學問,有品行。家裡人常常賣東西,有一回賣東西多得了五匹絹,寇俊後來知道了,說:“得到財物,失去品行,這是我所不容之事。”於是尋訪到絹的主人,把多得的絹還給了他。寇俊平時與宗族裡的人和睦相處,和他們保持同樣的生活水平,教育訓導子孫,必定先把禮義教給他們。從大統中期開始他就託言老病,不再進朝見皇帝。明帝宇文毓虛心禮賢,想和他見面,寇俊不得已才入朝見。明帝拉著他,和他同席而坐,問他有關魏朝的舊事;用御用的車子給他乘坐,讓他就在自己面前乘上車子出宮。明帝看看左右的人,說:“象寇俊今天享受的禮遇,只有積善的人才可以得到。”
(24)周文育之討余孝勱也,帝令南豫州刺史侯安都繼之。文育死,安都還,遇王琳周炅、周協南歸,與戰,擒之。孝勱弟孝猷帥所部四千家詣安都降。安都進軍至左里,擊曹慶、常眾愛,破之。眾家奔廬山,庚寅,廬山民斬之,傳首。
(24)周文育討伐余孝勱的時候,陳武帝命令南豫州刺史侯安都帶兵去當後備軍。周文育被謀害後,侯安都只好回來,路上遇到王琳帶著周炅、周協回南方去,就攔住打了一杖,把王琳等人俘獲了。余孝勱的弟弟余孝猷率領他管轄的百姓四千家到侯安都那裡去請降,侯安都揮兵前進到左里,猛攻曹慶、常眾愛,打敗了他們。常眾愛奔逃到廬山,庚寅(初五),廬山的百姓殺了他,把他的首級拿出來示眾。
(25)詔臨川王於南皖口置城,使東徐州刺史吳興錢道戢守之。
(25)陳武帝下詔讓臨川王陳在南皖口設立城堡,派東徐州刺史吳興人錢道戢去駐守。
(26)丁酉,上不豫,丙午,殂。上臨戎制勝,英謀獨運,而為政務崇寬簡,非軍旅急務,不輕調發。性儉素,常膳不過數品,私宴用瓦器、蚌盤,淆核充事而已;後宮無金翠之飾,不設女樂。
(26)丁酉(十二日),陳武帝身體不適,丙午(二十一日),病逝。陳武帝每臨軍機大事都能確定破敵制勝之道,他英勇善謀,獨出心裁,而處理政務則崇尚寬和簡樸,如不是軍旅急務,一般不輕易調發軍隊。他天性節儉樸素,平常膳食只有幾樣菜而已,私人宴會用瓦器、飾以蚌殼的木盤,酒菜足夠應付也就行了。後宮的妃子、宮女沒有披金帶翠的服飾,也不設女樂。
時皇子昌在長安,內無嫡嗣,外有強敵,宿將皆將兵在外,朝無重臣,唯中領軍杜棱典宿衛兵在建康。章皇后召棱及中書侍郎蔡景歷入禁中定議,秘不發喪,急召臨川王於南皖。景歷親與宦者、宮人密營斂具。時天暑,須治梓宮,恐斤斧之聲聞於外,乃以蠟為秘器,文書詔敕,依舊宣行。
侯安都軍還,適至南皖,與臨川王俱還朝。甲寅,王至建康,入居中書省,安都與群臣定議,奉王嗣全,王謙讓不敢當。皇后以昌故,未肯下令,群臣猶豫不能決。安都曰:“今四方未定,何暇及遠!臨川王有大功於天下,須共立之。今日之事,後應者斬!”即按劍上殿,白皇后出璽,又手解發,推就喪次,遷殯大行於太極西階。皇后乃下令,以纂承大統。是日,即皇帝位,大赦。秋,七月,丙辰,尊皇后為皇太后。辛酉,以侯為太尉,侯安都為司空。
(27)齊顯祖將如晉陽,乃盡誅諸元,或祖父為王,或身嘗貴顯,皆斬於東市,其嬰兒投於空中,承之以。前後死者凡七百二十一人,悉棄屍漳水,剖魚者往往得人爪甲,鄴下為之久不食魚。使元黃頭與諸囚自金鳳台各乘紙鴟以飛,黃頭獨能至紫陌乃墮,仍付御史中丞畢義雲餓殺之。唯開府儀同三司元蠻祠部郎中元文遙等數家獲免。蠻,繼之子,常山王演之妃父;文遙,遵之五世孫也。定襄令元景安,虔之玄孫也,欲請改姓高氏,其從兄景皓曰:“安有棄其本宗而從人之姓者乎!丈夫寧可玉碎,何能瓦全!”景安以其言白帝,帝收景皓,誅之;賜景安姓高氏。
(28)八月,甲申,葬武皇帝於萬安陵,廟號高祖。
(28)八月,甲申(疑誤),陳朝葬陳武帝於萬安陵,廟號為高祖。
(29)戊戌,齊封皇子紹義為廣陽王;以尚書右僕射河間王孝琬為左僕射,都官尚書崔昂為右僕射。
(29)戊戌(十四日),北齊封皇子高紹義為廣陽王,任命尚書右僕射河間王高孝琬為左僕射,都官尚書崔昂為右僕射。
(30)周御正中大夫崔猷建議,以為:“聖人沿革,因時制宜。今天子稱王,不足以威天下,請遵秦、漢舊制稱皇帝,建年號。”乙亥,周王始稱皇帝,追尊文王曰文皇帝,改元武成
(30)北周的御正中大夫崔猷提出建議,認為:“聖人在政事上的繼承或變革,都按照因時制宜的原則來進行。現在我們的天子只稱為王,實在不能威懾天下,請遵照秦、漢舊制稱為皇帝,建立年號。”己亥(十五日),周王才開始稱皇帝,追遵文王為文皇帝,改換年號為武成。
(31)癸卯,齊詔:“民間或有父祖冒姓元氏,或假託攜養者,不問世數遠近,悉聽改複本姓。”
(31)癸卯(十九日),北齊詔令:“民間百姓中如果有父祖輩的人假冒元氏的姓的,或因為受元氏的攜帶養育而假託姓元氏的,不管年代遠近,一律讓他們改複本姓。”
(32)初,高祖追謚兄道譚為始興昭烈王,以其次子頊襲封。及世祖即位,頊在長安未還,上以本宗乏饗,戊戌,詔徙封頊為安成王,皇子伯茂為始興王。
(32)當初,陳武帝追謚哥哥陳道譚為始興昭烈王,讓他的第二個兒子陳頊繼承封號。等到文帝陳即位,陳頊還被俘在長安沒有回來,文帝因為他自己繼承了皇位,本宗缺乏主祭的人,於是在戊戌(十四日)那天,下詔改封陳頊為安成王,封皇子陳伯茂為始興王,讓他供奉陳道譚的祭祀。
(33)初,周太祖平蜀,以其形勝之地,不欲使宿將居之,問諸子:“誰可往者?”皆不對。少子安成公憲請行,太祖以其幼,不許。壬子,周人以憲崐為益州總管,時年十六,善於撫綏,留心政術,蜀人悅之。九月,乙卯,以大將軍天水公廣為梁州總管。廣,導之子也。
(34)辛酉,立皇子伯宗為太子。
(34)辛酉(初七),陳朝立皇子陳伯宗為太子。
(35)己巳,齊主如晉陽。
(35)己巳(十五日),北齊國主去晉陽。
(36)辛未,周主封其弟輔城公邕為魯公,安成公憲為齊公,純為陳公,盛為越公,達為代公,通為冀公,為滕公
(36)辛未(十七日),北周國主封他的弟弟輔城公宇文邕為魯公,安成公宇文憲為齊公,宇文純為陳公,宇文盛為越公,宇文達為代公,宇文通為冀公,宇文為滕公
(37)乙亥,立太子母吳興沈妃為皇后。
(37)乙亥(二十一日),陳朝立太子陳伯宗的母親吳興人沈妃為皇后。
(38)周少保懷寧莊公蔡卒。
(38)北周少保懷寧莊公蔡去世。
(39)齊顯祖嗜酒成疾,不復能食,自知不能久,謂李後曰:“人生必有死,何足致惜!但憐正道尚幼,人將奪之耳!”又謂常山王演曰:“奪則任汝,慎勿殺也!”尚書令開封王楊、領軍大將軍平秦王歸彥、侍中廣漢燕子獻黃門侍郎鄭頤皆受遺詔輔政。冬,十月,甲午,殂。癸卯,發喪,群臣號哭,無下泣者,唯楊涕泗嗚咽。太子殷即位,大赦。庚戌,尊皇太后太皇太后,皇后為皇太后;詔諸土木金鐵雜作一切停罷。
(40)王琳聞高祖殂,乃以少府卿吳郡孫為郢州刺史,總留任,奉梁永嘉王莊出屯濡須口,齊揚州道行台慕容儼帥眾臨江,為之聲援。十一月,乙卯,琳寇大雷,詔侯、侯安都及儀同徐度將兵御之。安州刺史吳明徹夜襲湓城,琳遣巴陵太守任忠擊明徹,大破之,明徹僅以身免。琳因引兵東下。
(41)齊以右丞相斛律金為左丞相,常山王演為太傅,長廣王湛為太尉,段韶為司徒,平原王淹為司空,高陽王為尚書左僕射,河間王孝琬為司州牧,侍中燕子獻為右僕射。
(41)北齊任命右丞相斛律金為丞相,常山王高演為太傅,長廣王高湛為太尉,段韶為司徒,平原王高淹為司空,高陽王高為尚書左僕射,河間王高孝琬為司州牧,侍中燕子獻為右僕射。
(42)辛未,齊顯祖之喪至鄴。
(42)辛未(十九日),北齊文宣帝的靈柩由晉陽移到鄴城
(43)十二月,戊戌,齊徙上黨王紹仁為漁陽王,廣陽王紹義為范陽王,長崐樂王紹廣為隴西王
(43)十二月,戊戌(十五日),北齊改封上黨王高紹仁為漁陽王,廣陽王高紹義為范陽王,長樂王高紹廣為隴西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