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庾嶺,即庾嶺要塞,為南嶺中的“五嶺”之一。有漢武帝時庾勝將軍築台的要塞和唐代張九齡在梅嶺建立的梅關。《南康記》說橫浦關離“南野縣大庾嶺三十里”就是稱要塞部分。後來以之稱呼大山和山脈。
大庾嶺山脈:五嶺之一的大庾嶺是中國南部以庾嶺(梅嶺、東嶠山)為代表性段落的大型山脈,位江西與廣東兩省邊境,跨越贛州市—韶關市的重要地帶,為五嶺之一。腹地在江西省大庾縣(後改稱大余縣)——廣東省南雄市。
狹義大庾嶺山脈:即庾嶺山脈,大余縣網站介紹縣城在庾嶺北麓,梅關要塞在江西贛州大庾縣縣城——廣東韶關南雄市之間,因此它的主體在大庾縣——南雄縣之間,不包括崇義縣—大余縣之間的山脈。
廣義大庾嶺山脈:包括由崇義縣—大余縣之間、在湘粵邊與諸廣山斜交的一個山脈,作為大庾嶺山脈的北支,把傳統所定的範圍擴大了一倍。其北方是諸廣山脈(在羅霄山脈的南段)。
基本介紹
區分層次,位置境域,地質地貌,主要山峰,地理位置,人文歷史,
區分層次
區分不同層次:第一,大庾嶺有兩個含義:早期指要塞:即庾嶺要塞,有漢武帝時庾勝將軍築台的要塞庾嶺和唐代張九齡在梅嶺劈山開道修建新的方便型關隘--梅關。《南康記》說橫浦關離“南野縣大庾嶺三十里”就是稱要塞部分。後來以之稱呼大山和山脈。
第三,廣義庾嶺的一個重要段落為梅嶺(梅嶺在江西省大余縣梅關鎮——廣東省南雄市區之間的),唐代宰相張九齡奉詔在梅嶺劈山開道,建立一個關隘--梅關,有梅嶺古道。——不要混淆不同的嶺,又如越城嶺山脈有很多地名稱嶺,其腹地就有八步嶺、金字嶺等。庾嶺與梅嶺大小不同,梅嶺及梅關是唐代張九齡在劈山開道新建的地方。
第四,區分大庾嶺山脈與庾嶺山脈:後者是狹義的大庾嶺山脈。大余縣網站介紹大余縣城在庾嶺北麓,因此它的主體在大庾縣——南雄縣之間,不包括崇義縣—大余縣之間的山脈,而包括它的是廣義大庾嶺山脈,是當代人的擴大名稱了。
位置境域
大庾嶺為南嶺中的“五嶺”之一,其中的代表性段落即庾嶺(只是大庾嶺的一段),因嶺中多梅花,亦稱梅嶺,有梅嶺古道。介於江西贛州市的大余、信豐、崇義、全南和廣東韶關市的仁化、南雄等地之間。主體在江西省大庾縣(後改稱大余縣)。其北方是諸廣山脈(是羅霄山脈的南段)。
山體大致呈北東一南西走向,並分兩支展布:
- 南支
南支就是庾嶺山脈,即傳統所說的大庾嶺山脈或狹義大庾嶺山脈。大余縣網站介紹大余縣城在庾嶺北麓,而且梅關要塞在江西贛州大庾縣縣城——廣東韶關南雄市之間,因此它的主體在大庾縣——南雄縣之間,不包括崇義縣—大余縣之間的山脈。
- 北支
地質地貌
大庾嶺發源於雩山一九連山隆起西南端,山體主要由震旦系的變余砂岩、變余沉凝灰岩、板岩、粉砂岩、矽質岩,寒武系的變余砂岩、板岩、條帶狀板岩、炭質板岩、黑色矽質岩,奧陶系的變余砂岩、板岩夾炭泥質灰岩、灰岩以及泥盆系的石英礫岩、砂岩、粉砂岩、頁岩夾白雲岩等組成。並有二疊紀閃長岩、石英閃長岩、石英二長閃長岩,晚侏羅紀二雲二長花崗岩、黑雲花崗岩、黑雲二長花崗岩等大量岩類侵人。
大庾嶺盛產鎢等有色金屬,尤以嶺中西華山鎢礦馳名中外,被譽稱為“鎢都”。
大庾嶺山體較為破碎,地勢也不太高,多數地區海拔在60()一800米之間,尤其是山間的小盆地、谷地、隘口,地勢更低。如小梅關、池江谷地等,就是現今溝通贛粵省際公路所經之地,成為嶺南與嶺北的交通要道。有些山峰海拔達千米。
主要山峰
主要山峰有:江西崇義與廣東仁化、湖南汝城之間的范水山,海拔為1560米;大余、崇義之交的天華山,海拔1384米;大余和仁化間的南山,海拔1302米;大余、崇義間的雲山,海拔1276米;大余境內的月光背、齋庵嶺、山牛塘、海螺崗和帽子峰,海拔分別為1202米、1191米、1133米、1120米與1058米;崇義與大余間的油山,海拔1072米。
地理位置
Ta-yu Mountains亦作Dayu Ling。又稱梅嶺(Meiling)。原古道經庾嶺之山脊築有一雄關,今謂之大梅關。大梅關現尚存有數里的石板古驛道,道旁多梅樹,亦稱“梅嶺”,為著名的風景區。後開通的粵贛公路,經過庾嶺之地,謂之小梅關,小梅關高約400公尺,為江西、廣東間主要通道。
人文歷史
大庾嶺以庾嶺為代表性段落,二者是不同範圍。庾嶺古稱梅嶺、東嶠、台嶺。相傳漢武帝時,有庾勝將軍築於此,因名庾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