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隋代祠部之主官初稱“祠部郎中”,煬帝改稱“祠部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祠部郎中
- 時期:隋代
- 類型:官名
- 屬於:祠部之主官
官名。隋代祠部之主官初稱“祠部郎中”,煬帝改稱“祠部郎”。
官名。隋代祠部之主官初稱“祠部郎中”,煬帝改稱“祠部郎”。...... 官名。隋代祠部之主官初稱“祠部郎中”,煬帝改稱“祠部郎”。唐代初期改稱“祠部郎...
官名。魏晉南北朝為尚書祠部曹長官通稱,亦稱祠部郎中,資深勤能者可轉侍郎。多以明禮通儒充任。魏、晉、宋六品,梁五班,陳四品、六百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官署名。簡稱祠祭司郎中。明清禮部祠祭清吏司之主官,掌司事。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祠部郎中設,一人。南京禮部祠祭清吏司亦設一人,皆正五品。清順治元年(...
《朝散大夫尚書庫部郎中鄭君墓志銘》是唐代韓愈創作的一篇散文。...... 歲餘,拜復州刺史,遷祠部郎中。會衢州無刺史,方選人,君願行,宰相即以君應詔。治衢五年...
字之儀,朗山人,滋之子也。鹹通時,為祠部郎中。昭宗朝,為翰林學士。詩四首,皆為詠物詩,但其寫法與同樣以寫詠物詩著稱的羅隱有所不同,後者多直接從所詠物...
曹鄴(約816~875),字業之, 一作鄴之,桂州(今廣西桂林陽朔)人。晚唐詩人。與劉駕、聶夷中、於濆、邵謁、蘇拯齊名,而以曹鄴才穎最佳。曹鄴曾擔任吏部郎中(唐)...
陸詡,天嘉年代吳郡吳縣人,官至尚書祠部郎中。...... 陸詡,天嘉年代吳郡吳縣人,官至尚書祠部郎中。本名 陸詡 所處時代 天嘉 出生地 吳郡吳縣 主要成就 尚書...
未幾,起為祠部郎中。卒,年七十四。子巒,淳化進士,職方員外郎。參考資料 1. 宋史 卷二百九十六 列傳第五十五 楊澈傳 詞條標籤: 政治人物 , 官員, 人物 ...
貞觀初歷祠部郎中。丁母憂,哀悴逾禮。太宗遣使諭之曰:“孝子之道,毀不滅性。汝宜強食,不得過禮。”服闋,累遷滑州刺史。 [1] 尚太宗女東陽公主,拜駙馬...
元和十五年,餘始以祠部郎中知制誥,初約束不暇,及後累月,輒以古道乾丞相,丞相信然之。又明年,召入禁林,專常內命。上好文,一日,從容議及此,上曰:“通事...
有司舉褧治嘉禮,除尚書祠部郎中。是時創定禮樂,褧所議多見施行,國家吉凶禮,皆取決焉。庾眉吾集褧文為十卷,(《隋書志》及《兩唐書志》均作九卷) 與所撰...
《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並序》,是唐代文學家元稹為著名詩人杜甫撰寫的墓誌...元和十四年,再度回朝任膳部員外郎。次年得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誥,遷...
裴延齡(728—796)唐河中河東(今山西永濟西)人。肅宗時,為汜水縣尉,調授太常博士。德宗時盧杞為宰相,擢為膳部員外郎、集賢院直學士,改祠部郎中。宰相張廷賞惡...
唐代宗大曆年間擔任檢校祠部郎中(另外有史料記載為“員外郎”)。《唐才子傳》中說他“博覽有識,好談論,知治體”,提到他是一位重視氣節,有抱負有理想的人,...
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誥,為時論所非。長慶元年(821年)遷中書舍人,充翰林院承旨。次年,居相位三月,出為同州刺史。後出任御史大夫、越州...
《甘澤謠》,唐朝袁郊撰寫的傳奇小說集,共一卷。袁郊,字子乾(一作之儀),蔡州朗山(今河南確山北)人。生卒年不詳。唐懿宗鹹通間曾官祠部郎中,又為虢州刺史。...
府公告老歸九華山,公乃升朝為駕部員外郎。未幾,守本官知制誥,就遷祠部郎中中書舍人。典掌樞機,周慎靜默,凡十餘年。值邊境俶擾,師出無功,詔旨親征,中外...
元和十四年任膳部員外郎。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誥。長慶元年(821)遷中書舍人,充翰林院承旨。次年,居相位三月,出為同州刺史、浙東觀察使。...
長慶初任膳部員外郎,轉祠部郎中知制誥,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為相三月,出為同州刺史,改浙東觀察使。大和中為尚書左丞,出為武昌節度使,卒於任所。與白居易倡導...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洛陽人。唐朝大臣、詩人、文學家。北魏宗室鮮卑拓跋部後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孫,比部郎中元寬之子,母為...
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誥,為時論所非。長慶元年(821年)遷中書舍人,充翰林院承旨。次年,居相位三月,出為同州刺史、浙東觀察使。大和三年(829...
穆宗長慶初任膳部員外郎,轉祠部郎中知制誥,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為相三月,出為同州刺史,改浙東觀察使。大和(唐文宗年號,827—835年)中為尚書左丞,出為武昌...
沈洙,字弘道,吳興郡武康人。梁朝任尚書祠部郎中。陳霸先入宮輔政,封沈洙為國子博士,與沈文阿同掌儀禮。陳高祖陳霸先為帝的時侯任揚州別駕從事史、大匠卿...
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誥,為時論所非。長慶元年(821年)遷中書舍人,充翰林院承旨。次年,居相位三月,出為同州刺史、浙東觀察使(紹興)。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