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誥自序

《制誥自序》是唐代元稹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制誥自序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元稹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制誥自序
制誥本於《書》。《書》之誥、命、訓、誓,皆一時之約束也,自非訓導職業,則必指言美惡,以明誅賞之意焉。是以讀《說命》則知輔相之不易,讀《胤征》則知廢怠之可誅。秦漢以來,未之或改。近世以科試取士文章,司言者苟務刓飾,不根事實,升之者美溢於詞,而不知所以美之之謂;黜之者罪溢於紙,而不知所以罪之之來。而又拘以屬對,以圓方,類之於賦、判者流。先王之約束,藎掃地矣。元和十五年,餘始以祠部郎中知制誥,初約束不暇,及後累月,輒以古道乾丞相,丞相信然之。又明年,召入禁林,專常內命。上好文,一日,從容議及此,上曰:“通事舍人不知書便其宜,宣贊之外無不可。”自是司言之臣,皆得追用古道,不從中覆。然而餘所宣行者,文不能自足其意,率皆淺近,無以變例。追而序之,藎所以表明天子之復古,而張後來者之趣尚耳。

作者簡介

元稹(779—831),唐代詩人。字微之,河南(治今河南洛陽)人。早年家貧。公元793年(唐德宗貞元九年)舉明經科,公元803年(貞元十九年)舉書判拔萃科,曾任監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舊官僚,遭到貶斥。後轉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最後以暴疾卒於武昌軍節度使任所。與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平淺明快中呈現麗絕華美,色彩濃烈,鋪敘曲折,細節刻畫真切動人,比興手法富於情趣。後期之作,傷於浮艷,故有“元輕白俗”之譏。有《元氏長慶集》60卷,補遺6卷,存詩830餘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