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開皇十八年(598)改置,治今安徽太和縣舊縣鎮。梁僑置陳州及陳留郡、縣。東魏廢州。隋開皇三年廢郡留縣。十八年,改陳留縣為潁陽縣。唐武德四年(621),屬信州。六年,改屬潁州。貞觀元年(627)撤,併入汝陰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潁陽縣
- 行政級別:縣級
- 治所:今安徽太和縣舊縣鎮
- 撤銷時間:貞觀元年(627)
隋開皇十八年(598)改置,治今安徽太和縣舊縣鎮。梁僑置陳州及陳留郡、縣。東魏廢州。隋開皇三年廢郡留縣。十八年,改陳留縣為潁陽縣。唐武德四年(621),屬信州。六年,改屬潁州。貞觀元年(627)撤,併入汝陰縣。
隋開皇十八年(598)改置,治今安徽太和縣舊縣鎮。梁僑置陳州及陳留郡、縣。東魏廢州。隋開皇三年廢郡留縣。十八年,改陳留縣為潁陽縣。唐武德四年(621),屬...
潁陽鎮因秦、漢時期在此設定潁陽縣而得名。地處襄城縣東北部,地跨潁河兩岸。...... 潁陽鎮因秦、漢時期在此設定潁陽縣而得名。地處襄城縣東北部,地跨潁...
北魏太和間(477―499年),廢宋縣。梁置陳留縣。隋改陳留為潁陽縣。唐貞觀元年(627年)廢潁陽,併入汝陰(今阜陽),境內置百尺鎮(今原牆)。...
北魏太和間(477年―499年),廢宋縣。梁置陳留縣。隋改陳留為潁陽縣。唐貞觀元年(627年)廢潁陽,併入汝陰(今阜陽),境內置百尺鎮(今原牆)。...
秦統一六國,設襄城縣,並在城潁設潁陽縣,屬三川郡。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項羽攻襄城,城破,將守軍全坑殺之。西漢初改屬潁川郡。王莽新政時,改襄城為“...
潁陽鎮位於登封市最西部,區劃面積90K㎡,共有25個行政村,87個自然村,213個村民小組,4.8萬口人,4.2萬畝耕地。...
稱汝陰縣,改潁州為汝陰郡,縣東境增設清丘縣。唐朝稱汝陰縣,隸屬信州,武德六年(623年),改信州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貞觀元年(627年),並潁陽縣(今太和縣)...
潁陽鎮是一個地理名稱,該鎮位於河南省登封市西部。下轄25個行政村87個自然村,人口約48000餘人。該鎮內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16處。...
潁陽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夏代為古綸國,自古為郡縣重鎮。名勝古蹟繁多,有仰韶文化時期的領陽遺址和龍山文化時期的郭寨遺址、劉相遺址,現有市(縣)級重點文物保護...
北魏置縣。一作瑤陽縣,治所在今河南登封市潁陽鎮。轄境相當於今登封市西境和鄰縣部分地。北魏太和十三年(489)分潁陽縣置,屬陽城郡,東魏屬洛州中川郡,為郡...
潁陽書院位於陝西省同官(今屬銅川)。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知縣袁文觀建於文廟東。修講堂3間,東西學舍各6間,寢室3間,堂後東西書舍各2間,又內室3間,並撰...
蘇莊村位於潁陽鎮政府駐地東3公里。全村由蘇莊、油坊李、代廟、崗陳4個自然村組成。人口3200人,耕地面積3071畝。潁河環村而過並與引汝總乾渠交匯,村莊三面環...
襄城縣潁陽一中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式公辦學校,位於鎮政府所在地---新楊莊村,東臨311國道,北靠潁冢公路。...
《題元丹丘潁陽山居》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作品。此詩描寫友人元丹丘的隱居環境和閒情逸緻,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之情。...
襄城縣潁陽鎮一中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式公辦學校,位於鎮政府所在地--新楊莊村,東臨311國道,北靠潁冢公路。始建於1986年9月,現有27個教學班,1604名學生,教職工...
簡介潁陽村[Yǐngyáng] 在河南省登封縣城西25公里處。詳情漢設綸氏縣。北魏改潁陽縣。隋改武林縣,後復為綸氏縣。唐設武林縣,又復稱潁陽縣。治所均設...
隋大業元年(605)改綸氏縣置,屬豫州。治所在今登封市西南潁陽鎮潁陽村,因城居嵩山之南故名。...
北魏,改輪氏縣為潁陽縣,後析潁陽縣西部置堙陽縣。後堙陽縣改武林縣,又改輪氏縣。 大業初併入嵩陽縣。[5] 唐睿宗時,分登封、伊闕、河南三縣各一部建武林...
隋開皇六年(586)改堙陽縣置武林縣,屬洛州,治所在今登封市西南穎陽鎮穎陽村。十八年(598)武林縣改名綸氏縣。大業元年(605)綸氏縣改為嵩陽縣。唐載初元年(...
秦 行郡縣制,以故許國地置許縣(縣治在今張潘鎮古城)、潁陰縣(一說西漢初置潁陰縣,治今許昌市)、潁陽縣(故城在今許昌縣西南),均隸潁川郡,郡治陽翟(今...
秦行郡縣制,以故許國地置許縣(縣治在今張潘鎮古城)、潁陰縣(一說西漢初置潁陰縣,治今許昌市)、潁陽縣(故城在今許昌縣西南),均隸潁川郡,郡治陽翟(今...
祭(zhai)肜(rong),字次孫,潁川郡潁陽縣(今河南省襄城縣東北)人,他的兄長是雲台二十八將之中的征虜將軍潁陽侯祭遵。因為祭遵的功績,祭肜在建武初年就被光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