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4年工作回顧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支持福建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福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親臨福建考察指導,殷切希望我們努力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中央作出支持福建加快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國家各部位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福建發展迎來新的歷史機遇。
過去的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福建省委的正確領導下,我省各級政府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著力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取得新成效。初步統計,全省生產總值24055.76億元,增長9.9%;公共財政總收入3828億元、增長11.6%,地方公共財政收入2362.29億元、增長1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449.48億元,增長18.8%;外貿出口1134.6億美元,增長6.6%;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71.1億美元,增長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9%;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22元,增長9%;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50元,增長10.9%;城鎮登記失業率3.47%;人口自然增長率7.5‰;年度節能減排任務預計可以完成。
一年來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全力以赴穩增長。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及時出台支持龍頭企業加快發展、推動工業穩增長促轉型、穩定內外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全省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增長15.74%,企業直接融資1404.45億元,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注重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實施城鄉基礎設施“六項提升工程”,全省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2.4%,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985億元,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及重點項目建成或部分建成,新增高速公路通車裡程118公里、港口吞吐能力4000萬噸、電力裝機容量340萬千瓦,電網電壓提升至特高壓等級。注重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合力布局建設大市場,搭建供需平台,促進閩貨銷售,積極發展消費金融和新型消費業態,信息消費增長19%,旅遊總收入增長18.4%。
(二)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突出抓龍頭、鑄鏈條、建集群,培育形成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企業37家,預計產值超500億元產業集群16個,其中千億以上10個。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量突破萬億元,增長11.9%,建築業總產值突破6600億元、增長22.5%。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8.3%,金融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6%。海洋生產總值增長13.6%,遠洋漁業產值居全國第2位。突出抓創新、抓技改、抓轉化,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0.2%,技改投資增長29.5%,“兩化”融合發展水平居全國第7位。實施一批科技重大專項,推進“數控一代”創新套用示範工程,新增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高新技術企業141家、科技企業孵化器28家,全年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16.5%。“數字福建”雲計算中心、北斗位置服務平台、大數據產業重點園區等加快推進。第十二屆“6·18”對接契約項目5273個、總投資1173億元,“6·18”虛擬研究院和海峽技術轉移中心建設取得新成效。
(三)城鄉統籌力度加大。全省落實強農惠農政策,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4.5%,糧食總產量667萬噸。實施千個現代農業重點項目,新增設施農業29.88萬畝,農作物良種覆蓋率97.3%。428家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預計年銷售總收入增長13.8%,帶動372萬戶農民增收,新登記農民合作社4000家。建立耕地保護激勵機制,大力推進農村土地整治,新增耕地11.9萬畝。41個縣市區納入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23個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加快發展,第四輪整村扶貧開發有序推進,“造福工程”改造危房5萬戶,農村263.2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超過20萬人實現減貧。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著力解決“人進城、建好城、管好城”問題。總結推廣晉江城鎮化經驗,出台實施促進中小城市和城鎮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不同層次不同主題的新型城鎮化試點、小城鎮改革建設取得新進展。戶口遷移政策進一步放寬,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進,城鎮化率提高到61.8%。市政設施“五千工程”完成年度任務,“點線面”攻堅、美麗鄉村建設、“兩違”綜合治理成效明顯。
(四)重點領域改革實現突破。十大領域44項年度重點改革任務紮實推進。省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基本完成,省級政府行政權力清單、行政審批目錄清單和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公布運行,福建省網上辦事大廳加快建設。省級機關與所屬企業及經營性資產、所辦院校、乾訓機構脫鉤工作基本完成。福建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掛牌運作。工商登記制度改革起步早、力度大,新登記企業數增長71.1%。組建廈鎢稀土集團,汽車、鋼鐵、船舶等行業企業兼併重組取得突破。推出122個項目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運營,實施PPP試點項目32個,民間投資增長23.3%,民營經濟占全省生產總值的67.2%。開展省級政府購買服務試點。我省成為國家醫改試點省份,所有縣(市)啟動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有序開展,林權抵押貸款增長31.5%。
(五)開放型經濟水平提升。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與東協貿易額增長3.3%,對東協投資增長93.7%。中央同意設立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實現“三個一”通關模式全覆蓋,創新貿易方式,培育出口品牌,外貿出口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推進外商投資便利化,新增世界500強投資項目11個,新批總投資千萬美元以上項目350個,其中億美元以上項目47個、增長56.7%。省級許可權的境外投資項目審批全部改為備案制,核准備案對外投資額增長3倍。“雙延伸”政策範圍擴大,利用港澳資金增長8.3%。僑務、外事工作在創新中拓展。閩台交流合作取得新成果,閩台貿易額124.4億美元,實際利用台資11.9億美元,台灣地區銀行在閩設立分行實現零的突破,經福建口岸進出的兩岸人員達261萬人次,第六屆海峽論壇成功舉辦。平潭綜合實驗區封關運作,國務院賦予的28項優惠政策全面實施,對台小額交易市場開業,台灣創業園投入運營。
(六)生態建設持續推進。以建設全國首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為契機,持續加大生態省建設力度,地表水、大氣、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優良,森林覆蓋率保持全國首位。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實施重點減排工程,深化重點工業污染源綜合治理。加強主要江河源頭和重要水源涵養區保護,深化重點工業污染源綜合治理。加強主要江河源頭和重要水源涵養區保護,深化“六江兩溪”水環境綜合整治,實行流域保護“河長制”,12條主要河流水域功能達標率為98.1%。全年植樹造林163.9萬畝,其中“四綠”工程完成68.8萬畝。以小流域、坡耕地、崩崗為重點,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療了256萬畝。
(七)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面完成。新增城鎮就業66.13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2.4萬人。城鄉居民和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實現轉移銜接,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增加到2053元,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省定最低標準提高到70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20元以上,醫療救助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全面實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惠及88.61萬人,農村低保省定標準提高到家庭年人均收入2100元。保障性安居工程新開工12.86萬套、基本建成12.13萬套,均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新增中國小學位7.3萬個,新增公辦幼稚園108所、學位3.3萬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39.8%,建設省級高職示範專業52個、生產性實訓基地15個。新增醫療機構床位8630張,薄弱學科建設得到加強,“單獨兩孩”政策審批發證30119本。文化惠民工程有效實施,6部作品獲“五個一工程”獎,《絲海夢尋》展演獲得成功。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第十五屆省運動會成功舉辦,我省運動員創造了歷屆亞運會的最好成績。婦女兒童和老齡工作進一步加強,殘疾人和慈善事業取得新進步。全面推行和諧征遷,強化信訪積案化解和依法信訪,開展安全生產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有效保障食品藥品安全,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發展,援藏援疆援寧工作持續推進,社會保持和諧穩定。“雙擁”工作持續深入,軍政軍民團結進一步鞏固。
(八)作風建設進一步加強。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取得階段性成果。全面停止新建樓堂館所,完成超標辦公用房清理工作,“三公”經費支出下降32.5%,以省政府名義召開的會議減少8.8%、下發的檔案減少3.14%。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全年辦理省人大代表建議838件、省政協提案945件,辦結率均為100%。全年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20件,制定省政府規章17件,全面清理現行的省政府規範性檔案。政府與法院、工會互動聯繫機制不斷完善。實施政府信息公開辦法,開展權力運行網上公開試點。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力度加大,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紮實推進。
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得益於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福建省委的正確領導,得益於全省人民齊心協力、團結奮鬥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離退休老同志和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門及駐閩機構、駐閩部隊、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關心支持福建發展的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有:一是龍頭企業不多,帶動力不強,企業創新能力不足;二是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融資難、融資貴、用工短缺等問題突出;三是水、大氣、土壤等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壓力較大;四是優質教育、醫療等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五是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領域還存在不少隱患;六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法治政府建設有待加快,一些工作人員存在精神懈怠、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現象。我們要高度重視這些問題,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決。
二、紮實做好2015年工作
做好今年(2015年)的工作,要正確理解中央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科學研判,既要看到發展階段轉換帶來的新挑戰,更要看到新常態孕育的新機遇,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設新福建的要求貫穿於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緊緊抓住我省發展的難得歷史機遇,充分發揮獨特優勢和內在潛力,順勢而為,乘勢而上,確保“十二五”圓滿收官,科學編制“十三五”規劃,為實現福建發展新目標邁出更大步伐。
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支持福建進一步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省委九屆十一次、十二次全會部署,主動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深化改革開放,突出創新驅動,做大產業龍頭,加強民生保障,力求好中求快,努力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
今年(201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省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增長9%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左右;外貿出口增長6%,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6%;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5‰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增長9.5%,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完成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節能減排任務。
重點抓好以下九個方面工作:
(一)全力落實科學發展跨越發展行動計畫
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實行“一月一協調,一季一督查”,分級管理、分類推進,實現“十二五”規劃項目全部開工,一批“十三五”規劃項目提前實施,今年(2015年)安排省重點項目490個、完成年度投資3500億元。加強項目策劃儲備和動態管理,深化“三維”項目對接。全面推行標準化管理,努力打造陽光工程、優質工程。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實施城鄉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加快推進鐵路、高速公路、城市軌道交通、國省幹線公路和農村公路建設,開通合福、贛龍鐵路,新增高速公路通車裡程710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加快新一輪機場建設,建成三明沙縣機場。完善“兩集兩散兩液”布局,新增港口吞吐能力2000萬噸。抓好能源項目建設,新增電力裝機容量200萬千瓦以上。加快推進一批重大水利項目。
加強要素支撐保障。落實項目用地、用林、用海、減排總量、火工油品。建立政銀企對接長效機制,爭取各銀行總行加大信貸規模傾斜支持力度。鼓勵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積極拓展債券融資。鼓勵保險公司通過投資企業股權、基金等方式參與項目建設。積極推廣運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推進和諧征遷,努力變安置為安居。
(二)促進產業創新轉型做大做強
推動工業擴量提質。實施促進工業創新轉型穩定增長、進一步扶持小微企業加快發展等政策,加強工業運行定向調控。把“兩化”融合作為打造升級版產業的重要抓手,實施新一輪企業技術改造,重點抓好500個項目。深入實施產業龍頭促進計畫,加大龍頭企業扶持和引進力度,支持企業兼併重組,抓好產業鏈建設工程。大禮培育新產業新業態,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投基金,推進“數控一代”創新套用示範工程,加強新能源車汽車開發和推廣套用,積極發展節能環保朝陽產業,加快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與新醫藥產業。鼓勵商業模式創新,推廣“手拉手”活動,拓展閩貨品牌分銷渠道。
大力發展網際網路經濟。深化“數字福建”建設,出台系統措施扶持網際網路經濟發展,加快在若干領域取得突破:一是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加強示範基地建設,引進培育一批骨幹企業,打造閩貨網上專業市場、行業垂直電商平台,支持電商企業向農村延伸業務,促進快遞等配套產業發展。二是扶持發展物聯網產業,加快在交通、環保、安全、旅遊、市政等重點領域的推廣套用。三是支持網際網路金融規範發展,推動持牌金融機構及社會經濟組織發展第三方支付,網路信貸和眾籌平台。四是推進發展面向市場的雲計算、大數據和信息安全服務,加強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擴大信息消費,建設智慧城市。
促進服務業大發展。深入開展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和示範區建設,加快落實鼓勵類服務業用電、用水與工業同價,擴大政府購買服務試點範圍,深化產業融資,細化專業分工,推廣套用“正統網”,推動服務業發展提速、水平提升。生產性服務業重點推進金融、物流、商務服務、服務外包等與實體經濟在更高水平上有機融合。著力把金融業培育成為新的支柱性產業,支持在閩金融機構發展,推動設立民營銀行,力爭實現村鎮銀行縣域全覆蓋,積極穩妥發展財務公司、融資性擔保機構、小額貸款和融資租賃公司,切實防範金融危險。生活性服務業重點拓展旅遊、商貿、養老健康家政、教育文體、物業服務等產業。特別要著力發展旅遊業,積極引進旅遊產業龍頭,實施景區提升和旅遊線路整合工程,推進旅遊“全域化”,打響“清新福建”品牌。
提升海洋經濟發展水平。大力培育海洋優勢產業,促進海洋工程裝備、郵輪遊艇、海洋生物醫藥等產業規模化發展。加強漁港建設,加快遠洋漁船更新改造,建設一批遠洋漁業生產,冷藏和精深加工基地。推進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國家海洋局平潭海島研究中心建設,提升海洋科技支撐能力。
推進創新驅動發展。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普惠性政策,推動實施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試點政策,支持以企業為主承擔重大科技專項等創新項目,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合理配置科技項目資金,重點支持公共科技活動,加快建設提升工程技術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創新平台。發揮“6·18”虛擬研究院等平台作用,完善技術中介服務體系,有效促進技術成果對接和產業化。支持企業主導或參與各類標準制修訂,加大品牌創建力度。深化事業單位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完善技術等要素參與分配機制。實施專利運用行動計畫,推進國家專利審查協作福建分中心建設,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
(三)加強特色現代農業建設
強化糧食安全保障。完善強農惠農政策,加大對規模化糧食生產者扶持力度。繼續抓好糧食產能區和150個糧食高產創建萬畝示範片建設,加大超級稻、再生稻推廣力度。開展永久基本農田劃定,保護和提升耕地質量,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拋荒山壠田復墾改造。加快大型糧食倉儲設施建設,支持規模化糧油生產流通企業發展,搞好糧食產銷銜接。
大力發展特色優勢農業。調整最佳化農業結構,扶持農產品轉化加工,發展綠色有機農業、特色高優農業,引導園藝、畜牧、水產、林竹等向全產業鏈拓展,建設一批特色農業產業集中區。出台差別化扶持政策,支持山區發展特色農業。加快發展設施農業,提升“一區兩園”建設水平,扶持一批投資上千萬元的設施農業項目和上千畝的設施果蔬基地。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推進一批示範項目。加快農業標準化示範縣、示範場建設,支持“三品一標”認證,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加快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大力實施種業創新和產業化工程,加強閩台種苗業合作,培育10家省級以上“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
創新農業經營方式。引導土地經營權規範有序流轉,鼓勵流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以股份合作、託管、信託等多種方式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扶持發展家庭農場,規範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做大做強農業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經營性服務組織,完善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繼續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發展“三農”融資擔保服務,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
(四)推動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更大進展
進一步轉變職能、簡政放權。再取消和下放一批省級行政審批事項,全面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最佳化前置審批,規範中介服務行為,全面推行行政權力清單制度,加快公布政府部門責任清單。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三證合一”,實行電子營業執照和全程電子化登記制度。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加快建設全省統一的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加強以隨機抽查為重點的日常監督檢查。穩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加快資源配置市場化。穩步實施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房屋所有權等確權登記發證,加強流轉、抵押等方面機制建設。開展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推進林權聯戶證分發到戶和流轉,探索建立林木收儲中心。深化港口管理體制改革,集中力量打造廈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實施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推進大用戶直購電試點。深化天然氣價格改革。啟動實施省直部門信息中心、數據中心的整合。
深化財稅和企業改革。推進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實行全口徑預算,逐步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和規範的政府舉債融資機制。逐步減少財政對企業直接補助,通過設立產業股權投資基金等方式,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按照國家部署擴大“營改增”試點範圍。加快發展民營經濟,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社會事業、特許經營等領域,繼續向民間資本推出一批投資項目。推進國有企業整合重組,提高發展活力和競爭力。
推進社會事業綜合改革。實施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試點方案,實現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覆蓋,深化基層醫療機構綜合改革,鼓勵組建醫療聯合體,推動形成分級診療制度,全省醫療機構新增床位8400張以上。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設區市統籌,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8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標準提高到40元。完善藥品集中採購和配送制度。鼓勵社會資本辦醫,支持建設醫療園區。堅持計畫生育基本國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穩步推進招生制度改革,深化高校管理體制改革,加強職教集團建設。積極穩妥推進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發展。
(五)深化全方位開放合作
加快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堅持區內率先突破、區外積極跟進,強化試驗功能。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投資貿易管理體制,營造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放寬投資準入,構建對外投資促進體系。進一步擴大服務業開放。突出對台特色,推動貨物、服務和各類要素自由流動,建設兩岸經濟合作示範區。
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突出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推進中國——東協海上合作基金項目、遠洋漁業基地建設,力爭突破一批帶動力強的合作項目。辦好第二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等活動。進一步做好華僑特別是新生代華僑工作,以服務經濟建設為主線提升外事貢獻率。拓展“雙延伸”政策範圍,提高閩港閩澳聯合招商、開拓市場和服務業合作成效。
最佳化通關環境促進對外貿易。建設福建電子口岸公共平台,實施全省統一的“單一視窗”,推進兩關兩檢通關一體化,讓通關更便利、更快捷、更便宜。完善促進外貿發展政策,積極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培育一批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推動重點出口基地轉型升級,增創出口新優勢。擴大先進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和能源資源進口,加快做大江陰整車進口基地。積極引進出口型企業,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形成投資貿易相促進的新格局。
創新機制有效利用外資。推進外資企業設立、變更備案制試點,完善外資項目“四個一”工作機制和省市縣三級聯動機制,提升“9·8”投洽會投資促進服務功能,加大對世界500強、全球行業龍頭企業和細分市場領先企業的引資力度。鼓勵外資企業增資擴服,引導國際產業資本、投資基金參與我省企業併購重組。
(六)紮實推進以中小城市和城鎮為重點的新型城鎮化
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推行無門檻居住證制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向常住人口覆蓋。支持開發區、產業園區規劃建設公共租賃住房。推動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建設用地增加規模痛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鈎機制。實施“百萬農業轉移人口素質培訓工程”,提升進城人員就業創業能力。
最佳化城鎮化規劃布局。推進縣(市)域城鄉總體規劃編制,推行“多規合一”,加強城市設計和控制性詳規、修建性詳規編制,強化規劃執行力。推進福州省會城市建設,加大廈漳泉同城化協調推進力度。更加注重中小城市和城鎮發展,深化新型城鎮化試點,抓好46個小城鎮綜合改革和15個鎮級小城市培育試點,支持有條件的中心鎮與周邊鄉鎮連片融合發展。
加大宜居環境建設力度。延伸拓展“點線面”攻堅,提升城市“三邊三節點”整治水平,實施新一輪“千村整治、百村示範”工程,加快接點連線,形成協同效應,完善長效機制。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歷史街區、歷史建築、傳統村落保護,推進山體、水系保護修復。突出市政設施建設與管理,完成新一批“五千工程”。完善城市路網設施,加快建設智慧型交通系統,提升公交服務水平,多措並舉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深化“兩違”綜合治理,合理利用拆后土地。實施建築業質量和隊伍“雙提升”行動,落實工程建設質量終身責任,推進建築產業現代化。
產城互動做強縣域經濟。加快實施“大城關”戰略,堅持以產興業、以城促產,大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突出抓好工業園區建設,最佳化園區布局,提升園區功能,完善扶持措施,培育產業發展的新載體。重點推進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一縣一園區”建設,做大“一縣一業一品”,打造塊狀經濟。
堅持科學扶貧精準扶貧。完善結對幫扶,深化山海協作,加快共建產業園區發展。持續實施“造福工程”,完成5萬戶20萬人搬遷和危房改造任務。加大對原中央蘇區縣、革命老區等欠發達地區的扶持力度,研究制定加快邊界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措施。落實幫扶舉措,深化扶貧小額信貸創新試點,加強智力和技能扶貧。進一步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扶貧開發。
(七)推動閩台融合發展
以產業合作為抓手推動經濟融合。實施閩台產業對接升級計畫,推進產業合作搭橋試點,密切與島內工商團體的聯繫,大力引進台灣百大企業、行業龍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推動一批重大合作項目儘快落地。推進兩岸產業對接集中區建設,支持台資企業轉型升級。鼓勵台灣青年來閩創業就業。支持在閩台資金融機構發展,推動設立閩台合資全牌照證券公司和兩岸合資股權投資基金。
以廣泛交流為基礎推動文化融合。辦好第七屆海峽論壇。深化閩台鄉鎮對接,持續開展同名村聯誼和宗親交流。加快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建設,加強祖地文化、宗教文化交流和青少年交流,開展萬名台灣青少年來閩交流活動。深化閩台教育、衛生、科技、體育交流合作,打造兩岸高等教育、職業教育、醫療衛生和社會服務的合作先行區。
以平潭開放開發為重點推動綜合試驗。用好國家賦予的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建設新興產業區、高端服務區、宜居生活區,借鑑自由港經驗,建設國際旅遊島。深化與台灣自由經濟示範區對接合作,推進兩岸關檢合作模式創新。推動兩岸車輛互通。抓好城市開發建設,保護好自然生態和獨特風貌,創造便利生活條件,吸引更多台胞參與平潭建設、落戶平潭生活。
(八)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
加大能源資源節約和減排力度。嚴格落實環保監管“一崗雙責”,嚴控高能耗、高排放項目,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發展,精心呵護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園。對各地突出的環境問題,省長一季度一督查,環保廳一季度一通報。實施一批重點節能工程和減排項目,落實差別電價、以獎代補、區域限批等政策,合理控制煤電規模。健全落後產業退出機制。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鼓勵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合理開發利用低丘緩坡地,規範土地出讓行為,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加強水資源“三條紅線”管理,積極推廣節水技術和產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抓好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深入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畫實施細則,出台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畫實施細則。深化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和飲用水源地保護,強化畜禽養殖、石板材等重點行業污染治理,加強城市內河整治,加快城鄉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採取項目限批、摘牌等措施督促開發區全面建成污水處理設施。完善大氣污染監控和預警體系,推進“煤改氣”等清潔能源替代,加強城市道路、工地、堆場等揚塵綜合整治,全面淘汰2005年底前註冊營運的黃標車。啟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工程試點,集中整治重污染工礦企業和重點污染區域,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強化環境風險預警和防控,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通過綜合施策,努力讓人民民眾喝進嘴裡的、吸進肺里的、吃進胃裡的都更加潔淨安全。
加強自然生態系統建設和保護。劃定生態功能紅線。持續推進“四綠”工程,完成植樹造林150萬畝。嚴格控制過度開山種茶種果,建立水土流失治理長效機制。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持續治理“青山掛白”。實施重點流域生態補償辦法,加大對流域上游地區、欠發達地區的補償力度。完善生態林公益林補償機制,開展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試點,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推動實施企業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加強自然保護區和海洋、沙灘、濕地、無居民海島生態保護。
(九)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
增強社會保障能力。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實施企業用工調劑和大學生回鄉就業創業促進計畫,新增城鎮就業60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0萬人。繼續提高企業退休職工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支持民眾首套房、首改房等剛性住房需求,保障性安居工程新開工12萬套、基本建成7.5萬套,推動住房保障逐步從實物保障為主轉向建設和租賃補貼並舉。加強社會救助和臨時救助,提高城鄉低保對象補助水平。大力發展社會福利、慈善和殘疾人事業,保障婦女和兒童合法權益。辦好21件為民辦實事項目。
提高教育文化發展水平。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覆蓋面,新建改擴建100所公辦幼稚園,基本完成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大縣市區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和教師校際交流力度。實施人力資源素質提升工程,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辦好一批套用技術大學和技能型高職院校。加強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擴大工科、醫科、農林等緊缺人才培養規模。加強師德教育,最佳化教師隊伍結構。規範發展民辦教育,扶持特殊教育,重視繼續教育和老年教育。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家訓家風等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作用。整合基層公共文化資源,完善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繁榮文藝創作,打造更多具有福建特色的文化精品。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利用。做好第二輪志書和年鑑的編纂工作。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積極發展廣播影視、新聞出版事業,促進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加快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和龍頭企業發展,做大文化產業和體育產業。推動民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辦好第一屆全國青年運動會,重視發展老年體育,充分發揮老體協作用。
強化社會治理創新。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嚴格按照“線路圖”和“七項機制”依法處理信訪事項。深化“平安福建”建設,創新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提升工程“三年行動”,繼續開展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進一步打好“清剿火患”戰役。持續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人民民眾“舌尖上的安全”。提升防災減災和應急處置能力。加強社區建設,做好村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的積極作用。認真貫徹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和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紮實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深化“雙擁”共建,力爭連續四屆所有設區市均成為全國“雙擁模範城”。支持駐閩部隊和武警部隊訓練,加強民兵、預備役部隊建設。加強海防工作,推進軍警民聯防聯管聯建。注重平戰結合,做好人防工作。進一步做好軍轉安置和優撫工作,促進軍政軍民團結。
各位代表!
人民政府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盡心盡力對人民負責,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政府的一切權力來自人民、源自法授,必須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推進科學民主決策。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提高執法效能和水平。嚴格公正文明執法,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加強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全面推進政務公開,讓行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著力營造良好環境。進一步簡化審批、創新服務、馬上就辦,破除“熟人經濟”“吃拿卡要”等頑症。全面推行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制度,嚴格規範涉企收費行為。加快構建社會信用體系,依法加強市場監管,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注重發揮企業家才能,支持創業、激勵創新,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每個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持續深化作風建設。強化宗旨意識,踐行“三嚴三實”,常懷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勤勉之心,堅持反對“四風”,堅持“四下基層”,多看看老百姓的口袋、飯碗和臉色。強化責任擔當,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抓住機遇、用好政策,確保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強化效能建設,加大問責力度,整治“慵懶散拖”,認真解決“亂作為、不作為、慢作為”問題。強化廉政建設,使廣大公務人員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不收不送”,廉潔從政。
各位代表,時代賦予光榮使命,奮鬥創造美好未來。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福建省委的領導下,緊緊依靠全省人民,把握新機遇,建設新福建,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