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回顧
一、五年來政府工作回顧
預計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97億元,比上年增長12%,是2007年的2.2倍;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16.94億元,比上年增長20%,是2007年的5.3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53.2億元,比上年增長15%,是2007年的3.7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54億元,比上年增長32.7%,是2007年的4.4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52.1億元,比上年增長17%,是2007年的2.3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025元,比上年增長16%,是2007年的2.2倍;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711元,比上年增長17%,是2007年的2.1倍。
五年來,我縣被授予“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全國造林綠化先進集體”、“全國五保供養先進縣”、“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被命名為“中國東北林蛙之鄉”、“中國寬甸石柱人參第一縣”。
——項目建設實現突破,工業經濟總量不斷壯大。2012年,規模工業企業達到152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預計完成207億元。項目建設紮實推進。引進一批骨幹項目,新上項目553個,總投資440億元,其中投資億元以上項目84個。投資46億元的蒲石河抽水蓄能電站4台機組蓄水發電;投資10億元的長甸電站二期工程完成投資3億元;投資12億元的禾豐成三肉雞產業化項目完成投資7.8億元;投資2億元的峪程菌業成為東北規模最大的工廠化生產企業。產業集群建設步伐加快。園區建設穩步推進,百億元非金屬新型材料產業集群初具規模,恆通石墨、奧翔石墨、億龍高分子新型材料、金港氧化鎂板材等項目進展順利。
——農村經濟穩步增長,產業富民進程明顯加快。穩定和完善農村政策,農業基礎地位更加穩固。2012年,農業總產值預計完成44.8億元。特色產業快速發展。淡水魚、中藥材、乾鮮果、畜牧業等特色產業規模和效益同步提升。以石柱參為主的人參產業被省政府確定為“一縣一業”主導產業,“天橋溝”野山參交易項目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啟動。建成現代化菸葉烤房752座,“遼寧菸草第一縣”地位得到鞏固。完成《鴨綠江淡水漁業發展規劃》,成功舉辦“鴨綠江漁業高層論壇”。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推進。投入扶持資金1.1億元,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基地和農事龍頭企業,營養食品產業集群初具規模。建設標準化畜禽養殖小區196個,重點農事龍頭企業達到85家。新農村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投入移民資金4億元,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和生產開發項目1637項。新建農村飲水工程971處,解決了16萬人飲水問題。林權制度改革成為全國先進典型。深入開展扶貧攻堅,3.7萬農村人口實現脫貧。
——旅遊產業方興未艾,商貿服務業持續繁榮。堅持高端規劃、精品開發,旅遊興縣形成共識。旅遊戰略地位凸顯。“遼寧生態旅遊第一縣”創建工作得到省市政府高度重視,養生、觀光、休閒、避暑等特色旅遊備受青睞,被授予 “遼寧省鄉村旅遊工作先進縣”。2012年,預計接待遊客57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實現62億元。景區建設不斷加快。聘請國內知名策劃公司重新編制旅遊總體規劃。大力發展溝域經濟,新增旅遊項目9個,總投資超20億元,其中投資18億元的天橋溝景區對外開放。商貿服務業健康發展。新建5.6萬平方米的北方山奇大市場,居民購物環境明顯改善。完成“農超對接”項目扶持工作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郵電通信、批發零售、餐飲服務業等實現了快速發展。
——生態建設持之以恆,青山綠水得到有效保護。堅持生態優先理念,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被授予 “遼寧省最佳綠色生態縣”。節能減排成效明顯。啟動國家級生態縣創建工作,強化環境監管和污染治理,投資6000萬元的丹東市首座城市污水處理廠投入運行。積極推進企業技術改造,淘汰落後產能。生態環境更加優良。完成植樹造林45萬畝,封山育林340萬畝。青山工程紮實推進,完成礦山治理工程110個,破損山體生態得到有效修復。出台了《加強全縣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管理和建設的意見》,完成蒲石河水源地保護工程。強化生態河道建設和小流域治理,累計完成重點骨幹工程270處,新修加固堤防345公里,疏通河道890公里,綜合治理水土流失43萬畝,多次榮獲“遼寧省大禹杯競賽活動優勝單位”和 “遼寧省水土保持先進縣”稱號。
——城鄉建設強力推進,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城鄉面貌日新月異。城市建設長足發展。完成縣城總體規劃,建成毛岸英大街、阮國長大街、婆娑府街、高速公路寬甸出口路等9條城市主幹道,建成北山、迎賓等5個廣場。“四城聯創”工作取得成效,榮獲“省級文明縣城”稱號,被評為 “遼寧省綠葉杯競賽優勝縣”。城市功能得到完善。實施城區供水水源地擴容工程,建成新客運站等公益設施。房地產開發面積230萬平方米,新增住房面積95萬平方米。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完成鄉鎮建設總體規劃,積極推進小城鎮建設。改造桓蓋線、台鐵線等公路路基785公里,鋪設黑色路面1270公里,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2810公里。2009年實現全縣村村通油路,被評為 “遼寧省公路建設先進縣”。全力做好征地拆遷等協調服務工作,丹通高速公路、東北東部鐵路建成通車。
——財源建設多措並舉,財政金融保持平穩運行。注重開源節流,強化財稅征管,財政實力不斷增強。廣聚財源,做到應收盡收。在丹東地區率先成立礦產品檢斤站,征繳稅金7.5億元。2012年,稅收收入預計完成13.13億元。科學理財,做到收支平衡。深化財政預算管理,公共財政覆蓋範圍不斷擴大,集中保障工資、社保等剛性支出,民生投入逐年提高。2012年,財政總支出預計完成29.6億元,是2007年的3.8倍。金融服務不斷拓展。累計為小微企業、“三農”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信貸資金200億元。成立寬甸百豐村鎮銀行、3家小額貸款公司和2家擔保公司,丹東銀行、錦州銀行在寬設立分支。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08億元、貸款餘額54億元,分別是2007年的2.3倍和2.1倍。
——民生改善成效顯著,社會事業不斷進步。堅持以民生為本,每年承諾辦12件實事,件件得到落實。科教事業取得新成績。“雙高普九”通過驗收,建設標準化九年一貫制學校10所,教育園區建設積極推進。“寬甸式校車”在全國推廣,實現寄宿制學校全覆蓋。科技特派行動和農民大學生培養工作效果顯著。文化事業取得新進展。新建鄉鎮綜合文化站16個,落實農家書屋178戶,數位電視轉換工程快速推進,廣播電視實現“村村通”。衛生事業取得新提升。新建縣中心醫院住院部綜合樓和門診樓、中醫院、結核病防治所,完成126所標準化村衛生所建設,城鄉居民就醫環境明顯改善。新農合實現全覆蓋,參合人數達到30萬人。城鎮醫療保險參保8.3萬人,參保率達到95%。社會保障取得新突破。在全省率先完成區域性中心敬老院整合,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企業養老金標準逐年提高,建成社會福利養老中心。完成社保擴面1.7萬人,新增就業崗位3.3萬個。完成棚戶區改造1470戶,危房改造3444戶,水毀房屋重建608戶。
——社會管理不斷改善,和諧社會建設紮實推進。加強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大力推進政務公開,行政效能明顯增強。應急管理能力逐步提高。健全應急機制,妥善處置各類突發事件。2010年,經受了歷史罕見特大洪澇災害的嚴峻考驗,奪取了抗洪搶險和災後重建的全面勝利。民主法制建設明顯進步。認真開展“五五”普法工作,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和公民法制意識不斷提高。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累計辦理議案和建議229件,辦理提案377件,辦結率100%。公共資源管理得到加強。規範財政轉移支付、國有資產轉讓程式,加大土地、礦產、森林、水面等公共資源管理和保護力度。“平安寬甸”創建成效顯著。堅持縣級領導接訪制度,民眾合理訴求得到有效解決。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安全生產態勢平穩,連續兩年被授予 “遼寧省安全生產先進縣”。連續七次榮獲“遼寧省平安縣”稱號,實現“遼寧省雙擁模範縣”七連冠。紮實推進“興邊富民行動”,成功舉辦20周年縣慶活動和央視“歡樂中國行·魅力寬甸”文藝演出。
統計、審計、供銷、物價、檔案、地震、民宗、氣象、史志、人防、外事等部門和國省市駐寬單位,都取得了顯著成績。
五年來,本屆政府緊緊抓住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和遼寧沿海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雙重機遇,發展理念上更加注重生態建設,堅持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發展方向上更加注重面江向海,開始從丹東經濟發展腹地走向對外開放前沿;發展方式上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縣域經濟逐步走上集約發展之路。同時,我們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一是堅持把科學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二是堅持把生態環境作為第一優勢,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實現綠色發展;三是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第一責任,切實解決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四是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第一動力,不斷完善體制機制,著力破解發展難題;五是堅持把因地制宜作為第一原則,深化縣情認識,走符合寬甸實際的發展之路。
各位代表,五年的工作目標圓滿完成,五年的工作成就振奮人心。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44萬寬甸各族人民團結拼搏和社會各界鼎力相助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各族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社會團體,向駐寬部隊和武警官兵、國省市駐寬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寬甸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發展和改革的進程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總量偏小,財政支出壓力加大,財源建設任務仍然艱巨;二是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缺少能夠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大項目和精深加工項目;三是社會管理和資源管理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四是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仍需提高。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將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工作重點
二、今後五年政府工作思路、奮鬥目標和工作重點
今後五年,是寬甸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實現縣域經濟轉型突破的五年;是富民強縣、惠及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為關鍵的五年。按照縣委十四屆五次全會的統一部署,政府工作思路是: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富民強縣為目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強化經營和管理為手段,把握遼寧沿海經濟帶和北黃海經濟帶開發的有利契機,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旅遊強縣”發展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構建大旅遊格局,牽動一二三產業快速發展,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旅遊高端化和城鄉一體化,把寬甸打造成東北東部新出海通道的重要節點、“遼寧生態旅遊第一縣”、國家級生態縣,讓寬甸更美麗,人民更幸福,社會更和諧,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主要奮鬥目標是: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生態建設高效和諧,城鄉面貌全面提升,人民生活極大改善,社會建設卓有成效。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5%,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5%。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重點是:
(一)堅持抓基礎、謀長遠,打造旅遊產業集群,建設更加繁榮新寬甸。舉全縣之力,打造“遼寧生態旅遊第一縣”,逐步把旅遊業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產業。到2017年,實現接待遊客10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到100億元。
以規劃為引領,構建大旅遊格局。完成《寬甸旅遊總體規劃》和鄉鎮旅遊規劃,集中建設以縣城為依託的旅遊集散和服務中心、鴨綠江國際旅遊帶、寬北生態旅遊帶,構建寬南鴨綠江異國風情游、寬中滿族文化游、寬北山嶽體驗游“三位一體”大旅遊格局,走高端化、精品化、全域化發展道路,把寬甸打造成國內外旅遊目的地、赴朝旅遊集散地和遼寧中部城市群的休閒地。
以項目為支撐,打造旅遊產業集群。以“鴨綠江邊的香格里拉”為品牌,重點發展避暑養生、鄉村旅遊、休閒度假、生態觀光等旅遊產品。力爭引進投資超10億元旅遊項目3個,打造5A級旅遊景區2個,發展農家樂2000家。積極推進總投資100億元的鴨綠江(以水豐湖為重點)旅遊開發項目,建設遊艇俱樂部、自駕游營地和邊境旅遊集聚區;重點推進總投資20億元的黃椅山旅遊開發項目,打造“水火太極、養生黃椅”新品牌;加快推進天橋溝旅遊開發項目後續工程,建成天橋溝楓葉小鎮;2013年啟動鴨綠江景觀大道貫通工程,兩年內新修景觀路100公里,完成投資2.5億元,實現鴨綠江景觀大道全線貫通。
以發展旅遊產業為切入點,帶動一二三產業快速發展。圍繞旅遊業平台,大力發展綠色農業,搞好綠色無公害農產品、林產品和水產品深加工;大力發展生態工業和生態礦業,建設現代水電站和工業園區,搞好旅遊工藝品、紀念品加工製作和食品深加工;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房地產業,建成2個四星級、1個五星級酒店。
(二)堅持穩增長、調結構,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建設更加富裕新寬甸。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資源稟賦,不斷提高經營和管理水平,努力實現後發趕超。
實施項目牽動,積蓄髮展後勁。全力啟動總投資120億元、年可創稅4.5億元的愛河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爭取總投資10億元、年納稅2億元的恆通石墨深加工項目早日竣工達產;全力保障禾豐成三、參仙源酒業等超10億元項目投產;積極推進興隆大家庭城市綜合體項目。強化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和壯大非金屬新型材料產業集群,重點推進石墨、硼、鎂、白雲石等精深加工,引進5億元以上項目10個,納稅千萬元以上企業達到35戶,上下游企業超過50家,產值達到150億元。到2017年,工業經濟主要指標翻一番,規模工業企業達到200戶。
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建設遼東特色產業基地。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設施農業和觀光農業。加快“一縣一業”建設,以石柱參為主的人參產業發展到100萬畝,產值達到5億元。加快推進以人參保健酒、板栗、林蛙油、蜂產品、山野菜為代表的營養食品產業集群建設。依託鴨綠江淡水資源,打造漁業百億元產業集群,建設全國最大淡水魚養殖基地。培育一批加工型農事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增收15億元。
加快發展商貿物流業。積極引進、培育現代物流龍頭企業,整合縣城內各類批發業務,做強做大北方山奇大市場,搭建農產品、林產品交易平台。加強農村集貿市場建設,推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向農村延伸。開發建設美食一條街、購物一條街和滿族文化一條街。
(三)堅持重規劃、強管理,提高城市經營水平,建設更加宜居新寬甸。依託高速公路開通形成的新優勢,突出縣城和中心集鎮建設,努力打造基礎設施完善、城市管理規範的人居佳地。
堅持科學規劃,明確城市總體布局。按照“西進東擴、親山近水、完善老城、建設新區”城市發展布局,圍繞“一山三河”(黃椅山、蒲石河和東、西濱河)建設“五區”。城西休閒度假區成為全縣旅遊集散中心和民眾休閒中心;城東行政文化教育區初具規模,教育園區投入使用;城南產業園區規模和配套功能大幅提升;城北養生居住區成為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的示範區;城中商貿流通區成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中心。到2017年,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30平方公里,東、西濱河綜合治理工程全面完成。
強化城市經營管理,完善城市功能。樹立經營城市理念,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深入開展 “四城聯創”,爭創省級“園林城”和“環保模範城”。加快道路、供熱等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城區主要街巷路改造,打通新華街景觀路和大西環。完成供熱設備和技術更新改造,實現一縣一熱源。引進燃氣供應企業,實現燃氣入戶。
加強交通路網建設,提高城鎮化水平。貫通小坦線、碑雁線,完成旅遊環路建設。力爭啟動寬草高速公路立項和建設工作。新建和改造村組道路840公里,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3200公里。加強中心城鎮建設,城鎮化水平達到60%。突出抓好生態農業型、工業帶動型和鄉村旅遊型等特色示範村建設。實現景區、村鎮通訊全覆蓋,寬頻入戶率達到35%。
(四)堅持抓管護、嚴治理,強力保護生態環境,建設更加美麗新寬甸。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生態優先原則,保護青山綠水,實現綠色發展,讓寬甸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大力實施青山工程。完成礦山治理工程252個,破損山體植被得到基本恢復。落實青山保護規劃,強化依法保護、分區管理。對高速公路、國省幹道沿線和鴨綠江沿岸可視山面實行封禁,打造綠色景觀長廊,展示林業大縣形象。
深入實施碧水工程。積極向上爭取總投資11億元的水豐湖生態環境保護試點項目,整治江河周邊污染源。加強生態河道建設,嚴格採石挖沙、水面利用和用水管理,提高護岸林和防洪工程建設標準。將蒲石河飲用水水源地納入重點保護範圍,加大植被保護力度,嚴格項目審批,涵養水源,改善水質。
加強環境綜合整治。深入開展國家級生態縣創建工作,實行最嚴格的項目準入制度,凡是環評不達標的項目一律不批。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能源,引進高新技術企業,深化硼泥綜合利用。
(五)堅持強服務、惠民生,提高人民民眾幸福指數,建設更加文明新寬甸。紮實推進民生工程建設,從保障民眾切身利益入手,真心實意為民眾辦實事、辦好事,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加快發展科教事業。完成教育園區2所國中和職教中心建設,完成西門外國小和永甸等10個鄉鎮中心校改擴建工程,完成20所標準化幼稚園建設。科學合理調整學校發展布局,最佳化資源配置,推進各類教育協調發展。積極籌建中國國際楓葉研究所和國家級鴨綠江流域水產研究站,新增3家專家院士工作站,引進高水平科技和管理人才。
加快發展文化事業。深入挖掘“滿族文化”和“朝鮮族文化”,加倍珍惜和保護赫甸古城、城頂山高句麗遺址、柏林川人石碑等文物古蹟,保護傳承石柱參栽培、滿族傳統刺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積極爭取資金和智力支持,推動文化創意和文化休閒產業發展。宣傳和提升滿族民俗大戲《八旗山水謠》、精品朝鮮族歌舞劇等文化產品。沿旅遊線路打造“百里滿鄉民居長廊”,建設完成22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00個村級文化廣場。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實行基本藥物制度,實現醫保全覆蓋。新增就業崗位2.5萬人,普惠制培訓75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以內。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完善低保制度和特困群體救助體系。加強社保基金征繳,城鎮養老、失業保險覆蓋率達到95%以上。
強化社會管理。加大對礦山、森林、土地、水面、特產等資源的管理調控力度,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為平台,合理配置資源,實現效益最大化。強化縣行政服務中心和鄉鎮便民服務中心視窗職能,深入開展便民服務活動。加強信訪工作,有效解決民眾合理訴求。強化安全生產監管,確保全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加強公安隊伍正規化建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
主要任務
三、2013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務
2013年,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工業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企穩回升任務艱巨。但同時也面臨著難得的經濟轉型和調整機遇,我們要依託豐富的資源優勢,強化經營和管理,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旅遊產業,帶動一二三產業快速發展。
2013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2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700元。
圍繞上述目標,我們要集中精力抓好以下七方面重點工作:
(一)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加快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實施工業“五項工程”,提升傳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壯大工業經濟實力。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269億元,同比增長30%。
加強要素保障,推進項目建設。成立重點項目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實行領導幹部包抓制度,做好跟蹤服務,努力解決資金、土地、技術、電力等要素問題。科學制定招商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簡化和規範項目審批程式。包裝儲備一批符合產業政策、比較優勢強的重點項目,加快洽談、簽約、落地進度。啟動總投資超百億元的愛河抽水蓄能電站立項工作。恆通石墨深加工、億龍高分子新型材料、萬國氧化鎂板材、奧翔石墨等超億元大項目年內竣工投產。全年完成招商引資130億元,同比增長 20%。
加快園區建設,壯大產業集群。完善園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增強綜合承載能力。切實提高單位土地的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益,提高集約化水平。全力推進非金屬新型材料、營養食品等百億元產業集群建設,培育發展上下游配套產業,拉長產業鏈條。新入駐企業30戶,投資額超過50億元。
加大扶持力度,提升規模企業。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帶來的不利影響,啟動停產和半停產企業,扶持開工企業擴大生產。積極向上爭取技術改造和財政貼息等扶持資金,提高企業運行質量和效益。新增規模工業企業9戶。
(二)以新農村建設為統領,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堅持把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作為“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步伐。農業總產值完成48.2億元,同比增長7.5%。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擴大特色產業規模。重點發展“一縣一業”人參產業,新增中藥材20萬畝。擴大名特優水產品養殖規模,網箱養殖面積達到70萬平方米。爭創國家級乾鮮果出口示範區,擴大板栗、藍莓、玉竹、淡水魚等優勢產品出口規模。加快農事龍頭企業建設,禾豐成三肉雞產業化項目、峪程菌業二期工程和北方山奇新工廠達產見效,新增重點農事龍頭企業8家。
加大生態建設和保護力度。推進青山工程建設,保護珍貴樹種,完成植樹造林4萬畝,有效修復生態環境。加強森林管護專業隊伍建設,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嚴厲打擊涉林違法犯罪行為。積極開展“大禹杯”競賽活動,完成蒲石河城區段河道治理工程9公里、河道生態工程100公里、滴灌節水工程3.5萬畝,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萬畝。
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突出中心城鎮帶動作用,完成灌水小城鎮綜合開發二期工程,加大河口、綠江、石柱子等示範村建設力度。大力實施清潔工程,加快推進鄉鎮垃圾集中處理。完成農村公路路基改造126公里,電網升級改造380公里。加強路域環境治理,取締國省幹線騎路貿易市場。加強村級 “三資”管理,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
(三)以建設“遼寧生態旅遊第一縣”為目標,實現旅遊業發展新突破。圍繞旅遊做強縣域經濟,帶動相關產業快速發展。全年接待遊客65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到72億元。
搶抓機遇,培育戰略性支柱產業。把握省政府高度重視寬甸生態旅遊的有利契機,爭取成為全省首個“旅遊綜合改革試驗區”,在轉移支付、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享有更加優惠的政策。成立旅遊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整合專項資金和各類要素,集中支持旅遊產業發展,促進旅遊產業轉型升級。
完善規劃,加快推進重點旅遊項目建設。著手編制旅遊功能區詳細規劃、鄉村旅遊規劃和旅遊商品發展規劃。重點包裝青山溝、花脖山、黃椅山、蒲石河電站、綠江、水豐湖等旅遊開發項目,形成獨具特色的溝域旅遊產業集群。規劃和啟動遊客服務中心,培育和建設旅遊商品購物市場,啟動興隆大家庭五星級酒店項目,扶持發展和規範提升1000家農家樂。完成天橋溝晉升5A級、黃椅山晉升4A級、青山溝創建4A級景區工作。
加強行銷,不斷提高寬甸旅遊知名度。策劃和舉辦具有濃厚民族風情的旅遊節慶活動,通過主流媒體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樹立 “鴨綠江邊的香格里拉”旅遊新品牌,全面開拓京津唐和東北旅遊市場。促進旅遊與文化深度融合,開發富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旅遊產品,打造極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寬甸印象”。
(四)以“西進東擴”為牽動,實現縣城建設新發展。按照縣城總體規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
最佳化縣城整體布局。以縣城總體規劃為統領,引入現代化城市建設理念,強化項目審批和管理,完善城市布局。加大公園、道路建設等投入力度,實施東、西濱河景觀帶和阮國長、毛岸英大街環島工程。加快建設黃椅山休閒度假區,推進西進步伐。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城區給排水等配套設施,啟動新自來水廠和備用水源地建設。實施集中供熱擴建工程,鋪設供熱管網3100延長米,為實現一縣一熱源奠定基礎。完成高速公路出口路高架橋建設。實施“市容環境整治”和“老舊小區改造”等工程,不斷提升城市形象。
下大氣力加強城市經營和管理。嚴格房地產市場準入,加強建築市場管理。積極爭取建設用地指標,加大國有工礦、棚戶區和城邊村、城中村改造力度。加大城市綜合執法力度,強化拆遷工作,優先解決動遷戶回遷安置問題。加快榮成花園、麗景苑等項目開發,建設茂源新城、昌德河畔家園等二期工程。
(五)以廣開財源和科學理財為手段,著力提高財政保障能力。發揮財政巨觀調控作用,紮實做好“生財、聚財、理財”工作。
強化財源建設,增強發展後勁。通過政策和稅收扶持,幫助企業解決困難,支持企業擴大生產。重點培育和延伸礦產品深加工、旅遊綜合開發、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鏈,建立穩定、協調的增長機制。千方百計向上爭取資金,增加財政收入和可用財力。
強化財稅征管,堅持依法理財。建立稅源分析制度,加強重點行業、重點稅源監管和稽查力度,做到應收盡收。完善非稅收入管理辦法,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國有資產和資源有償使用收入納入財政預算,統籌管理。加大社保基金征繳力度,減輕財政負擔。科學編制財政預算,嚴格控制預算追加,最佳化支出結構,實現“保民生、保穩定、促發展”目標。
強化金融支撐,提高服務水平。努力拓展融資渠道,推進融資方式創新。強化企業擔保和融資平台建設,用足用活促進小微企業發展政策,鼓勵中小企業互助聯保貸款,緩解融資難問題。積極爭取信貸投放增量,完成新增貸款指標任務。完善保險體系建設,提高全社會抗風險能力。
(六)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全面加強社會事業建設。堅持加快發展與改善民生相結合,更好地滿足人民民眾基本需求。
集中力量辦好12件惠民實事。一是開通5條城市公交線路,新增20輛公車,方便市民出行;二是鄉鎮醫院實行基本藥物制度,有效解決民眾看病貴問題;三是完成電子政務外網平台建設,為民眾提供便捷的信息化政務服務;四是新增數位電視3萬戶,覆蓋率達到80%;五是新建飲水工程210處,解決3.5萬人飲水難問題;六是實施高速公路寬甸出口路和婆娑府街東延路段景觀工程建設;七是完成40公里桓蓋線二級公路改擴建工程,建設完成村組道路100公里、城市街巷路改造8公里;八是實施教育園區附屬配套工程建設,新建標準化幼稚園5所;九是實施步行街改造,啟動地下商城建設;十是完成青山工程礦山治理項目83個;十一是實行財政獎補政策,完成35萬畝大田玉米和350萬畝林木政策性農業保險,提高農民抗風險能力;十二是完成法律援助案件1500件,依法維護貧困弱勢群體合法權益。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整合教育資源,完善教育布局,鞏固提高“兩基”成果。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快推進教育園區和學校標準化建設,實施西門外國小改擴建工程。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強化師德教育和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大力發展文化衛生事業。落實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和農村電影“2131工程”,新改擴建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大力開展民眾性體育活動。繼續推進醫改工作,健全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完成縣中心醫院三級乙等醫院國家複審工作,爭創省中醫達標縣。鞏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成果,提高參合農民受益水平。強化公共衛生防控體系建設,提高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加強食品藥品監管,保障民眾飲食用藥安全。
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做好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擴面工作,新增參保2000人。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資標準和企業退休人員養老待遇水平,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做好優扶安置和扶殘助殘工作,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積極推進住房公積金歸集擴面和貸款發放工作。建設保障性住房4000平方米,完成危房改造2240戶。年內新增就業4500人,完成普惠制培訓1500人。
(七)以安全穩定為保障,努力建設和諧寬甸。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高社會管理水平,積極創建“平安寬甸”。
有效化解社會矛盾。高度重視和有效解決企業改制、拖欠農民工工資、土地和林權糾紛等熱點難點問題,妥善處置各類突發事件。加強信訪工作,建立“領導幹部定期接訪”和“機關幹部帶案下訪”長效機制,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和調處化解力度。
切實抓好安全生產。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認真抓好安全生產培訓,落實企業生產主體、部門監管和屬地管理責任。強化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深入開展“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加強高危行業和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管理。加大自然災害預防和治理力度,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確保社會平安穩定。全面推進黨政軍警民“五位一體”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加強國防教育和民兵預備役建設。加大雙擁工作力度,鞏固雙擁工作成果。繼續做好統計、人事、檔案、史志、物價、氣象、地震、科技、人防、民宗、台僑外事等工作,努力構建平安和諧新寬甸。
工作要求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新形勢、新任務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實現新的發展目標,必須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切實提高工作效率,著力建設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讓人民滿意的政府。
(一)科學理政,建設創新型政府。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科學發展觀內涵,不斷創新發展思路、體制機制和工作方法。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創新,切實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調控經濟和管理社會事務。
(二)依法行政,建設服務型政府。深入開展“六五”普法工作,構建“權責明確、行為規範、監督有效”的行政執法體系。積極推進“民意訴求反饋系統”建設,有效解決民眾合理訴求。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
(三)高效施政,建設務實型政府。加強機關作風建設,保持工作的高效率、快節奏,把主要精力放在搞建設、謀發展上。積極推進“行政績效管理系統”和“公共資源交易系統”建設,加大政府績效考核力度,提高政府公共資源管理能力。
(四)從嚴治政,建設廉潔型政府。積極推進“行政權力運行制度系統”和“行政權力電子監察系統”建設,強化行政效能監察,加強軟環境建設。嚴明政紀政風,保障政令暢通。堅持依法審計,強化審計監督,加強專項資金、重點工程和重點項目招投標監督管理,提高廉潔從政水平。
各位代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征程已經開啟,新的五年賦予我們新的歷史使命。時代召喚著我們奮勇前進,人民期待著我們再創輝煌。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縣各族人民,解放思想,振奮精神,攻堅克難,真抓實幹,不斷開創工作新局面,為實現富民強縣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