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寬甸縣政府工作報告

2006年寬甸縣政府工作報告

過去的五年,是寬甸經濟和社會發展歷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政府組織和帶領全縣各族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搶抓機遇,團結拼搏,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較大成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6年寬甸縣政府工作報告
  • 發布時間:2006年
  • 發布機構:寬甸縣政府
  • 屬性:政府工作報告
“十五”期間主要成就及2005年工作回顧,“十一五”期間發展思路和奮鬥目標,2006年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

“十五”期間主要成就及2005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五年,是寬甸經濟和社會發展歷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政府組織和帶領全縣各族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搶抓機遇,團結拼搏,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較大成就。
(一)搶抓機遇謀求發展,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十五”期間,按照“抓住招商引資與向上爭取兩條主線,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激活工業、農業、旅遊業三項產業,建設邊境生態旅遊大縣”的發展思路,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搶抓機遇,奮力開拓,全縣經濟呈現持續、快速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2005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實現58.4億元,比上年增長23%,比“九五”期末翻一番;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5683萬元,比上年增長32.1%,五年年均遞增18.7%(可比口徑);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19.4億元,比上年增長41%,五年累計投入52億元,比“九五”期間翻兩番。
五年來,經過全縣上下的不懈努力,全縣經濟和社會事業呈現十大亮點:
——一批重大項目落戶寬甸蒲石河抽水蓄能電站、長甸電站二期改造項目核准建設,丹通高速公路今年將正式開工,東北東部鐵路工程前期工作進展順利。
——財政收入實現持續較快增長。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按可比口徑計算年均增長18.7%,2003—2005年連續三年增長幅度20%以上,在全省44個縣(市、區)排名由2002年的31位提升到2004年的19位,2004年地區稅收收入排名第14位,2005年位次有望前移。
——公路建設突飛猛進。新建和改擴建黑色路面475公里,所有鄉鎮和73%的行政村通油路。
——基礎教育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新建一批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教育危房改造成效顯著,青少年活動中心和教師培訓基地投入使用。
——城鄉供水改水成效顯著。日供水能力3萬噸的蒲石河供水擴建工程投入使用。新建農村改水工程588處。籌資300多萬元,解決了城區周邊1200多戶居民飲用水問題。
——全國“十五”水電農村電氣化縣通過國家驗收。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基本結束,城鄉用電實現同網同價。
——獲得全國生態示範區稱號。1000萬噸硼泥集中儲存場即將建成。東濱河綜合治理工程進展順利。
——招商引資和對外開放工作成效顯著。引進項目320多個,累計引進域外資金23.6億元,興辦外資企業22家。鉬、鐵採選加工產業成為重要經濟成長點。
——旅遊業蓬勃發展,門票收入突破千萬元大關。
——扶貧幫困成效顯著。籌資1600萬元,為“三老”和特困戶建房976棟。爭取扶貧資金550萬元,移民扶貧530戶。
(二)調整最佳化農業結構,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五年來,全縣農業總產值年均遞增8.4%,農民人均純收入由“九五”期末的2856元增加到3906元,年均增長6.5%。2005年,全縣乾鮮果、中藥材、食用菌、山野菜、網箱養魚、菸葉等產業基地不斷擴大,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12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8家。農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長8.6%。生態保護建設得到加強,五年累計植樹造林56萬畝,完成渾江、半拉江、河、東西濱河等防洪重點工程24處。農村能源建設得到重視。氣象監測與預報能力得到提高。農村稅費改革取得實效,三年爭取轉移支付資金1.04億元,全部減免農業稅,農民負擔大幅度減輕。
(三)實施資源興工戰略,工業經濟實現新的跨越。硼化工業、耐火材料、磨具磨料等產業穩步發展,硼砂、硼酸、工業矽、鎂碳磚、密度板、螺紋鋼、特種砂輪等重點產品產量大幅度提高,鉬、鐵、金等產業快速發展,新項目開發和技術改造取得成效。五年來,全縣共啟動停產企業87戶,新增規模企業35戶,其中超億元企業5戶;完成新開發及技術改造項目122個。八河川大金坑鉬礦、振江遠寬礦業、古樓子東瀠板栗等新上項目相繼建成投產。2005年,全縣工業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工業增加值、稅金預計比上年分別增長47.6%、47.1%、47%和33.3%。石油公司、獵槍廠、萬寶銅金礦、肉聯廠等一批國有企業成功轉制。
(四)強化旅遊業牽動作用,第三產業保持較快增長。五年累計投入景區建設資金2.8億元,景區的基礎設施和管理水平明顯提高;編制《全縣生態旅遊發展規劃》及各風景區規劃12部;天華山、天橋溝、河口、水豐湖成為國家4A級旅遊區;玄武湖、滿家寨、長河島、龍泉山莊等景點特色突出;邊境觀光游、民俗風情游、山水生態游等旅遊項目亮點紛呈。加強旅遊宣傳促銷,促進客源市場穩定繁榮。2005年,全縣共接待中外遊客77.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4.7%;旅遊總收入實現5億元,比上年增長92.3%,其中旅遊門票收入實現1100萬元。五年共接待中外遊客251萬人次,年均增長22.5%;旅遊總收入12.4億元,年均增長38%。郵電通信、批發零售、餐飲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第三產業整體實力明顯提升。2005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實現19.1億元,比上年增長13.7%,“十五”期間年均增長11.4%。
(五)加大固定資產投入,基礎設施建設開創新的局面。五年累計投入公路建設資金35億元,新建和改擴建黑色路面475公里,其中農村公路網建設373公里;新建和改造鴨綠江大街、北環路東段等主次幹道15條,鋪設黑色路面25萬平方米;建設昌德嘉園、世紀花園等人居工程11項,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城區供水、供熱、供電、供氣、排水、防洪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2005年,全縣共投入資金550多萬元,完成二高路、新華中街、新開路南段等主次幹道改造工程,東濱河第二期橡膠壩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城區環境衛生實行統一管理,衛生狀況有所改善。2005年公路建設投入1.1億元,完成路基改造及黑色路面198.5公里,解決了16個村通油路問題,農村交通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六)強力推進項目招商,招商引資和對外開放實現新的突破。依託資源優勢,精細包裝項目,強化對外聯絡,全面宣傳推介,先後在瀋陽、大連、北京、上海等地召開引資洽談會和項目推介會20餘次,與500多家企業建立了聯繫,拓寬了招商引資和對外開放渠道。遠寬礦業、大金坑鉬礦、和平鐵選、龍聖合礦業、金港礦業等一批規模較大、效益可觀的項目相繼建成投產,有效克服了天然林禁伐等減收因素的影響,保持了經濟較快增長。2005年,全縣招商引資和對外開放均創歷史最好水平,引進項目129個,引進資金6.38億元,其中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16個。新辦外資企業4家,利用外資和外貿出口取得實質性進展。
(七)全力培植經濟成長點,財政收入保持較快增長。通過招商引資,鉬、鐵、水電、旅遊等新興產業已經成為全縣新的支柱性稅源。向上爭取資金、項目取得重大突破,五年累計向上爭取各類資金11.3億元,其中財政專項資金5億元。財稅部門堅持依法治稅,強化征管,堵塞漏洞,應收盡收,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速逐年加快。進一步深化財政預算編制、國庫集中支付、政府採購等財政制度改革,調整完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鄉鎮財政困難有所緩解。進一步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確保了工資性支出、社會保障支出、法定支出和重點支出,實現了縣鄉公教人員工資統一標準發放,做到了全縣公教人員工資不拖欠,離退休人員養老金不拖欠,老幹部離休費和醫藥費不拖欠,實現了“保工資、保穩定、促發展”目標。金融、保險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行業運行基本平穩,信用環境明顯改善,為全縣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2005年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到33.2億元,年均增長7.2%。
(八)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教育改革步伐加快,精簡教師700多人,300多名師範畢業生競聘上崗,師資結構趨於最佳化,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基礎成果顯著,教育“兩基”通過國家驗收。五年累計投入改善教育基礎設施專項資金8000餘萬元,新建教學樓20所,太陽能校舍50所,消滅危房7.7萬平方米,撤併校點195個。“科技進山增效示範”工程推廣新品種170多個。中央庫區移民補助規劃全面實施,庫區民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興邊富民行動”取得明顯成效,我縣被國務院授予“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縣”稱號。統計工作得到加強,經濟普查及1%人口抽樣工作基本完成。社會保障能力不斷增強,五年累計籌集社保資金1.7億元,2.8萬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近萬人按時足額領取退休養老金,近2萬人實現再就業,城鎮低收入居民生活得到保障;新建肉聯加工廠投入生產,城區居民吃上了放心肉;縣疾控中心及6個標準化防保衛生院建成投入使用,20個鄉鎮衛生院成功轉制,防控“非典”取得全面勝利,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取得階段性成果。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98%,16個鄉鎮實現有線電視縣鄉聯網。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下。
(九)精神文明建設得到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進展。深入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民眾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雙擁模範縣創建成果進一步鞏固。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堅持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五年來共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和建議294件、政協委員提案493件,辦結率達到100%。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清理行政審批事項751項。建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政務、村務公開不斷推進。認真實施《行政許可法》,全面規範行政執法行為。籌集資金2100多萬元,解決了法院後居民險樓、離休幹部“兩費”、“三方面人員”提高生活待遇等一大批民眾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基礎建設,組建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安全生產工作得到明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取得成效。積極開展各類專項鬥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保障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糧食、商業、審計、物價、縣社、地震、檔案、外事、人防等部門和國省市直駐寬單位,都能較好地發揮職能作用,為寬甸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各位代表,五年來取得的成績,是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及各人民團體積極幫助的結果,更是43萬勤勞敬業的寬甸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創業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社會團體,向駐寬部隊和武警官兵、公安幹警、國省市直駐寬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寬甸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縣域經濟總量小,經濟實力不強,增長方式相對落後;二是區位優勢還未顯現,對域外投資的吸引能力和生產要素集聚能力仍然較弱,對外開放水平不高;三是人才、資金、技術匱乏,生產力總體水平偏低,社會保障壓力不斷增大;四是農業人口比重大,生產力布局和資源配置不均衡;五是有些機關公務人員還未認識到抓住重大發展機遇的重要性,緊迫感、使命感和責任感不強,對家鄉建設的關注程度不夠,敬業實幹精神不足。這些問題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在今後的工作中,必須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十一五”期間發展思路和奮鬥目標


  
分析寬甸發展的外在條件和內在因素,我們認為,“十一五”時期,寬甸既有良好的外部環境,又有積極的內在動力,必將迎來發展與振興的戰略機遇期和“黃金髮展期”。
一是具有良好的國際國內環境。未來五年,世界經濟將保持穩步增長,我國經濟也將進入持續發展的時期。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擴大沿海開放,以及市委、市政府實施“一港兩帶”發展戰略,都將對我縣經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二是寬甸融入區域合作發展的時機已經成熟。寬甸地處東北亞中心地帶,是遼東半島和東北東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視窗。隨著寬甸聯結周邊地區的鐵路、公路等交通幹線的開通,我縣必將成為丹東臨港經濟區的直接腹地,成為東北東部經濟帶的重要通道和區域性經濟樞紐,為寬甸擴大區域合作空間,變資源優勢為增長優勢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是具備實現跨越式和諧發展的重要基礎。國家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在結構調整、基礎設施、財政金融、社會事業等各領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為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政策平台。經過“十五”時期的發展,全縣經濟社會比較優勢和後發優勢逐步顯現,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落戶寬甸,一批新的生產經營項目相繼竣工投產,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及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撐力和推動力逐步增強。
四是發展思路清晰,方向目標明確。縣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確定的發展定位、發展思路和奮鬥目標,得到了全縣上下的一致擁護,全縣各族人民謀發展、求振興、奔小康的願望強烈,為寬甸經濟騰飛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基於以上分析,“十一五”期間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緊抓住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扶持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雙重機遇,以實現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為主題,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出發點,以建設“遼寧東部山區特色產業示範基地”為總體目標,緊密圍繞縣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確定的全縣發展定位和發展思路,著力推進重大項目實施,著力推進對外開放進程,著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著力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努力實現在資源興工上的新突破,在培育農業特色產業上的新突破,在建設邊境生態旅遊大縣上的新突破,在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上的新突破,求真務實,真抓實幹,務求實效,為積極構建和諧寬甸,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依據上述指導思想,我們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積極利用“一江兩路”(鴨綠江、丹通高速公路、東北東部鐵路)基礎優勢,儘快形成以寬甸鎮及周邊鄉鎮為中心點,以鴨綠江、丹通高速公路和東北東部鐵路為軸線,以虎山、長甸、楊木川、灌水、硼海、青山溝等鄉鎮為特色產業帶,形成“一點三線多面”的發展格局,儘快把寬甸建設成為礦產大縣、旅遊大縣、能源大縣、林業大縣和特色農業產業基地。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奮鬥目標是:
——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9%;
——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0%;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0%;
——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0%;
——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9%;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2%;
——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
為實現上述奮鬥目標,今後五年,我們要在事關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上,努力實現六個突破:
(一)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上實現新突破。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農村工業化和鄉村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生態農業、現代農業和創匯農業,穩定糧食生產,加快建設特色農業基地,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全面深化農村各項改革,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強化資金扶持、科技培訓和市場引導,提高農業資金投入能力、技術保障能力,提高農民駕馭市場能力。認真實施移民工作二十年規劃,積極爭取和合理使用移民、土地、林業、水利、農經、扶貧等各方面資金,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搞好鄉鎮、村屯規劃,加快推進農村道路、飲水、供電、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積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二)加快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在打造新型工業經濟體系上實現新突破。依據縣域資源分布,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充分利用公路、鐵路等交通網路,規劃建設獨具特色的石材、機械加工、服裝加工等工業園區,全面形成集聚效應和規模效益。抓住國家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機遇,加快改造提升硼化工業、耐火材料、磨具磨料等傳統骨幹產業,加快培育鉬、鐵、石材等新興骨幹產業,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產業,加快開發電力能源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40家以上。加快工業改組改造和結構最佳化升級,完成國企改革任務,全面提升工業經濟運行質量,逐步形成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協調發展的工業經濟格局。
(三)全面打造旅遊精品,在建設邊境生態旅遊大縣上實現新突破。按照“建設邊境生態旅遊大縣”的發展目標和“政府主導、市場引導、特色規劃、精品開發、整體行銷、規範管理”的旅遊工作方針,突出“邊境、生態、民俗、紅色”四大特色,進一步整合旅遊資源,合理配置旅遊要素,積極吸引資金,重點建設完善青山溝、天橋溝、鴨綠江、天華山、黃椅山五個骨幹旅遊區,全力打造1—2個國際水準的風景旅遊區。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服務檔次,全面提升旅遊整體功能。利用“兩路”建設契機,積極培育和發展各種生產要素市場和消費品市場,加快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手段先進、規範高效的商品流通體系。
(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在改善地緣環境和經濟發展環境上實現新突破。充分挖掘地域優勢,積極向上爭取資金、項目,精細包裝水電、道路、城建、旅遊、通訊、文化廣播等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積極提供優質服務,全力推進東北東部鐵路和丹通高速公路建設。在完善“一環五射”公路網基礎上,積極推進村村通油路工程,全面改善農村交通條件。加快邊防路建設,早日建成沿江景觀路,形成暢通、安全、便捷的城鄉公路交通網路。加快小城鎮建設,全面啟動城區主幹道和主要巷道改造工程。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使老城區展現新貌,新城區框架基本形成。
(五)拓寬對外開放渠道,在構建外向型經濟框架上實現新突破。充分利用“一江兩路”和自然資源優勢,抓住機遇,用足政策,全面實施對外開放主戰略,積極融入東北東部經濟帶建設。廣泛尋求與大中型企業、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開展對外合資合作,擴大進出口貿易,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六)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在努力建設和諧寬甸上實現新突破。全面實施科教興縣戰略,調整最佳化教育結構,全面整合教育資源,強化基礎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加快人力資源開發,努力提高科教和人才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千方百計擴大就業,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充分利用國、省支持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項政策,全面發展文化、衛生、體育、廣播電視等各項社會事業,不斷提高城鄉人民生活質量。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強和諧社區、和諧村鎮及公共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積極構建和諧寬甸。

2006年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對於推動我縣經濟跨越式發展和實現“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奮鬥目標,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2006年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0%,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3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為此,要全力抓好以下重點工作:
(一) 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大力發展特色農業
繼續加大資金扶持力度,鼓勵農民發展特色產業。立足我縣山水林田優勢,面向國內外市場,著力發展特色農業,糧經比例達到60∶40;通過向上爭取和財政籌資,採取貼息、直補等方式,加大對農民發展特色產業的資金投入,培育壯大中藥材、無公害蔬菜、山野菜、乾鮮果、食用菌、網箱養殖、菸葉等農業產業。積極培育農民行業協會,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抓住基本煙田標準化建設的機遇,科學規劃實施,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
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實行積極的財政、金融扶持政策,鼓勵和引導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儘快在農業特色產品精深加工上取得突破,年內新增規模以上龍頭企業2戶。大力推行“企業+中介+基地”的訂單農業模式,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積極爭取上級扶持資金,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全面抓好防洪工程、自來水村村通工程、攔河飲水灌溉工程、水土保持生態工程和農村電氣化工程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繼續深化農村改革,促進農民增收。進一步穩定土地承包關係,根據自願、有償原則,依法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按照省、市政府統一部署,堅持明晰集體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確保收益權的原則,積極穩妥推進林權制度改革。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實施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進一步強化農業科技培訓和實用技能培訓,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有序轉移。
(二) 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確保工業經濟快速增長
突出重點項目建設,形成對縣域經濟的支撐力。今年,全縣共確定36個重點項目,總投資9.9億元。其中,新開項目23項,投資3.1億元;續建9項,投資2.5億元;前期籌備4項,投資43億元。續建項目中,振江遠寬礦業鉬精粉、八河川大金坑鉬礦鉬精粉等項目要儘快達產;新開項目中,步達遠億城煉鋅、振江三旺礦業鉬鐵、紅石金德和牛毛塢鑫德礦業鐵精粉、虎山東城精密機械製造等項目也要儘早開工建設,儘快投產。年內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戶。
加快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強化巨觀調控,嚴格控制資源利用總量。積極向上爭取融資、貼息等政策,重點扶持硼、鉬、鐵等深加工項目,推動產業上規模,上檔次。引導企業強化內部管理,提高企業效益,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
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步伐,盤活存量資產。按照企業活力增強、資產增值、利稅增長、職工得到安置的要求,通過股份制、合資合作、兼併、破產、整體出售等多種形式,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步伐。堅持改革與招商引資有機結合,把國有企業閒置的廠房、設備、土地作為招商引資的載體,以招商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積極引導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不斷壯大民營經濟實力。
加快特色工業園區建設,促進產業規模化發展。要把建設特色工業園區作為增強縣域經濟實力的戰略舉措,緊緊依託“兩路”優勢和資源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科學規劃工業園區。以打造石材工業園區為重點,年內力爭有一定數量的石材企業進駐園區。積極做好服裝加工、機械製造、硼泥綜合利用等產業園區總體規劃,培育特色產業集群,構築新型工業體系。
(三) 大力發展旅遊業和現代物流業,提升第三產業整體實力
加大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提高旅遊服務水平和檔次。通過招商引資,匯集民間資本、海外資本和國際資本,科學規劃和綜合開發旅遊資源。抓緊完成泉山、七女峰、老佛爺溝等景區詳細規劃。加快青山溝滿族風情園、天華山服務中心項目建設。積極做好青山溝國際性多功能旅遊項目考察、論證工作,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積極參加“2006中國·瀋陽世界園藝博覽會”,發揮遼東旅遊整體宣傳促銷影響力,不斷開拓新客源市場,旅遊接待人數達到90萬人次。
科學整合旅遊資源,全面提高旅遊綜合效益。大力開發山水生態、特色民俗、邊境風情、農業觀光、火山地貌、高山探險、休閒度假、紅色經典八大旅遊項目,積極開展冬季旅遊,開發特色旅遊商品,樹立寬甸旅遊特色品牌。積極開展同高校聯合辦學,建立旅遊人才培育長效機制。
積極發展現代物流產業,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利用“兩路”和“兩站”建設帶來的契機,依託臨港經濟區和東北東部經濟帶,加快專業市場建設,規範農村集貿市場管理。積極發展現代物流產業,構建物流信息平台,加快培養現代物流管理人才,不斷提高全縣物流業管理水平。
(四)加強資源和環境保護,積極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努力建立循環經濟體系,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以節能、節水、節材、節地為重點,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調整產業結構,引導發展資源節約型產業。進一步整頓規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嚴厲打擊亂采濫挖、無證開採等違法行為,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礦產資源。積極引導發展循環經濟,建立資源節約管理。
採取綜合治理措施,加強資源保護管理。進一步規範森林資源及林地使用管理,繼續保持林業嚴管態勢,鞏固林業管護成果。繼續加強護林隊伍建設,認真做好森林防火、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加強農村能源建設,落實季節性禁牧措施。繼續推進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態工程。以營造薪炭林、工業原料林、冠下補植紅松、板栗園紫穗槐穿帶為重點,加快造林綠化步伐。強化土地保護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促進生態環境改善。繼續強化環保第一審批職能,嚴格新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審批制度,對不符合環保法規要求的項目堅決不予審批;對已產生嚴重污染的企業該關停的必須關停,該治理的要加快治理。大力推廣清潔生產,城區煙塵要做到達標排放。強化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加大礦山墾復和企業排污管理力度,搞好城鄉水源污染防治,確保人民民眾用水安全。
(五)堅持對外開放主戰略,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積極推行產業招商,形成域外資金的匯聚效應。認真貫徹落實國辦發36號檔案精神,緊緊抓住重要資源和重點項目,全力實施產業招商和大項目招商策略,實現從單體招商向產業招商的轉變。以礦產品精深加工為重點,全面推進工業產業招商;以壯大種植業、養殖業規模和農產品精深加工為重點,強力推進農業產業招商;以強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有效推進旅遊產業招商。加強重點項目儲備工作,項目儲備保證200個以上。要充分利用省、市招商平台,把招商引資的目光投向長三角、珠三角及山東、福建等發展前沿地區。要認真學習先進的招商方式,積極開展以商招商、中介招商和產業鏈招商,提高招商引資水平。
進一步最佳化投資環境,形成“以商引商”的良性循環。強化招商引資的全程服務,著力解決項目審批過程中的程式複雜、職能重疊、成本過大、彈性收費等問題,縮短行政審批時限,提高工作效率,增強對投資商的吸引力。認真做好招商項目的後續服務工作,依法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真正營造安商、親商、富商的良好環境。
大力推進外貿出口和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努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認真研究國際產業轉移的規律和特點,深入研究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的資本優勢和投資傾向,不斷擴大利用外資規模。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積極創辦和扶持出口創匯企業,鼓勵企業增加自營出口,努力擴大外貿出口量。
(六)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提升城鄉建設管理水平
加強政策宣傳,全力服務“兩路”建設。丹通高速公路、東北東部鐵路建設項目今年起將陸續啟動,作為“兩路”的直接受益地區,要廣泛宣傳“兩路”建設的重大意義,宣傳國家和省關於工程征占和移民安置補償的政策和標準,贏得廣大民眾的理解與支持。工程建設涉及的鄉鎮和部門要積極為“兩路”建設提供優質服務,努力營造規範的政策環境、和諧的人文環境和良好的法制環境,確保“兩路”建設順利進行。
全力支持兩大水電項目建設,加速水電大縣建設進程。繼續強化對蒲石河抽水蓄能電站、長甸電站二期改造工程建設的服務工作,依據有關政策,依法、合理、高效推進移民安置補償工作,確保“兩站”建設按計畫進行。積極開發縣內水能資源,加快推進小水電建設。
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最佳化居民生活環境。高度重視城區建設,千方百計籌集資金,切實加大對城區建設和環境整治的資金投入,加快城區東環路、南環路和府前街等主次幹道、人行步道及部分巷路維修改造,提升城區建設水平。加速城市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完成城東新區供水主管線建設工程,繼續推進東濱河治理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快小城鎮建設,改善農村供水、供電、通訊條件。加快實施城區亮化工程,消滅“摸黑路”,解決民眾行路難問題。繼續加快推進全縣公路建設,新建公路工程14項,完成路基改造219.4公里,新建黑色路面136.4公里,年末通油路的行政村達到138個,通油率達到77.5%。
(七)構建協調發展的財稅體制,實現縣鄉財政持續增長
鞏固壯大主體財源,努力培植新財源。積極採取措施,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從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夯實經濟成長基礎、積聚經濟成長動力等方面入手,引導企業走集約化道路。通過稅收、財政貼息等財政手段,鞏固和做大原有基礎產業,擴大企業規模,提升產品檔次,促進企業由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化增長轉變,著力形成一批新的收入增長點。
進一步強化征管,促進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建立綜合治稅機制,強化稅源控管,堅持依法治稅,嚴懲偷、逃、抗稅行為,確保各項稅收及時足額入庫。全面實行收支兩條線,依法加強非稅收入收繳,應納入預算管理的非稅收入全部納入預算管理。
深化財政改革,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不斷深化財政預算編制、國庫集中支付和政府採購制度改革,進一步轉變理財觀念,更新理財方式,提高財政管理水平。進一步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確保工資性支出、社會保障支出、法定支出和重點支出。嚴格控制會議費、招待費、外出考察培訓等一般性支出,確保政權運轉和重點支出需要。嚴格執行財政專項支出績效評價制度,切實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用好用足各項扶持政策,積極爭取資金支持。充分利用國家和省、市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扶持少數民族和邊境地區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和項目,最大限度地拉動全縣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深入分析和準確把握各項扶持政策與我縣產業發展的結合點,實現扶持政策與產業發展對接,把政策優勢最大限度地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改善金融服務,防範金融風險。高度重視金融工作,充分發揮金融拉動經濟發展的作用,積極打造地區信用環境,創造銀企對接條件,擴大信貸投放,盤活資金存量,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八) 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積極構建和諧社會
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積極開展“普惠制”就業培訓和再就業援助行動。大力發展有組織的勞務輸出,促進剩餘勞動力轉移。進一步規範企、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提高私營企業職工和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參保率。不斷提高社會綜合保障能力,確保全縣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建立完善的城鄉低保救助體系,深入開展扶貧幫困和救災救濟工作,切實解決城鄉貧困居民的實際困難,積極改善弱勢群體的生產生活條件。
大力發展社會各項事業,構建和諧發展環境。要繼續深化教育改革,整合教育資源,最佳化教育結構,鞏固發展“普九”成果,提高整體辦學水平。加強人才市場建設,積極開展招才引智工作。加強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和實用技能。加強體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文化廣播電視事業。繼續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加快縣中心醫院和鄉鎮標準化防保衛生院建設。加強疾控網路建設,提高動物疫病預防控制能力。強化人口與計畫生育目標管理,全面提高優生優育水平。加強民族工作,促進民族團結,不斷提高民族地區自主創新和自我發展能力。繼續依法加強領導幹部任期內經濟責任、財政財務收支、基建項目投資和社保資金審計,規範經濟運行秩序。強化物價監督檢查職能,推行收費公示制度。加強統計分析工作,為全縣經濟發展和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加強糧食市場巨觀管理,確保糧食生產和儲備安全。
強化信訪和安全生產工作,維護全縣社會穩定。高度重視民眾來信來訪,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綜合運用政策、法律、行政等手段,及時化解社會矛盾。認真做好安全生產工作,加強監督管理,落實領導責任制,完善預警和應急救援體系,確保全縣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健全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深入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為構建和諧寬甸奠定良好基礎。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及時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積極支持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職能,主動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建議,辦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建設“平安寬甸”。加強全民國防教育、民兵預備役和人防工作,提高雙擁共建水平。
商業、縣社、地震、檔案、氣象、外事和國省市直駐寬各單位,也要積極發揮職能作用,為寬甸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更大貢獻。
(九)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
堅持執政為民,建設勤政務實的政府。牢固樹立“以民為本”的服務意識,大興求真務實之風,牢記民眾利益無小事,體察民情,關注民生,關心人民民眾安危冷暖,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幫助基層和民眾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完善重大決策調查研究制度、重大事項專家諮詢和集體決策制度,使政府工作更好地體現民情、民意、民智。要制定科學的政績考核辦法,引導機關公務人員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寬甸的事業發展上。大力倡導勤奮敬業、求真務實、顧全大局、甘於奉獻、雷厲風行、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把實幹精神演化成一種職業風尚和行為規範。堅決克服在機遇面前漠然置之的不良傾向,堅決克服不思進取,貪圖安逸的不良風氣,堅決克服辦事拖拉、推諉扯皮的不良作風,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搶抓機遇,推進發展。
堅持依法行政,建設為民負責的政府。認真學習貫徹《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進一步增強各級領導幹部和公務人員的法制觀念,努力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一。全體機關公務人員要勤奮學習政治、經濟、科技、法律等方面知識,努力創建學習型機關,不斷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執政能力。
堅持從嚴治政,建設廉潔為民的政府。執政之本在於為民,理政之本在於廉政,施政之本在於務實。政府公務人員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追求事業,淡泊名利,努力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決反對各種奢侈浪費行為,自覺抵制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侵蝕。堅持標本兼治、注重預防的方針,努力構建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預防和懲治體系,堅決糾正不正之風,堅決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努力塑造清正廉潔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2006年是全面實施“十一五”規劃的起步之年,是實現老工業基地振興,全面推進寬甸經濟快速發展的關鍵之年。讓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努力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依靠全縣各族人民,以求真務實的態度,以開拓創新的精神,以團結拼搏的姿態,以真抓實幹的作風,努力完成2006年各項工作任務,為把寬甸建設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