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五年來的工作回顧,今後五年政府工作任務,政府自身建設,
五年來的工作回顧
高郵市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我們在中共高郵市委的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依靠和帶領全市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拼搏奮進,開拓創新,圓滿完成了市十三屆人大曆次會議確定的任務,比省定目標提前兩年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實現了“十二五”規劃良好開局,踏上了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新征程。
經濟總量不斷擴張,綜合實力大幅提升。201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304億元、財政收入46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0.5億元,分別是2007年的2倍、2.6倍、3.2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20078元、10449元,是2007年的1.8倍和1.7倍。榮獲“2011年中國全面小康成長型百佳縣市”,連續5年被評為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市和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市。
工業經濟增勢強勁。紮實開展“重點企業上台階”和“微小企業進規模”工程,累計實施億元以上技改項目132個,完成工業投資550億元。2011年,實現全部工業總產值1310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748億元,“兩新三主”規模以上企業產值占比達73.3%。產值過億元企業從2007年的45家增至146家,過10億元企業從2家增至5家,入庫稅收超千萬元企業增至15家;2家企業進入上市輔導期。
農業經濟提質增效。糧食生產實現八連增,2007年、2009年兩次被評為國家糧食生產先進市。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累計新增設施農(漁)業面積12.5萬畝,連續四年獲省發展高效設施農業先進市稱號。累計培植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4家,成立農村“三大合作”組織876家。獲批有機食品5個、綠色食品50個。
服務業加快提升。2011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06.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6.3億元,分別是2007年的2.3倍、2倍。商貿流通業規模進一步擴大,一批超市、酒店投入運營。旅遊業發展步伐加快,文游台、鎮國寺塔創成國家3A級旅遊景區。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物流、科技服務等新興業態加快成長。實現建築業總產值410.8億元,弘盛特級資質順利就位。
開發開放不斷深化,發展後勁持續增強。改革創新增活力,開發開放添後勁。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發揮“4·17”中國雙黃鴨蛋節品牌效應,建立招商引資長效機制,一批重大項目加快落戶建設。累計實施億元項目158個、10億元項目9個,順大單晶矽破方切片、曙光超高壓電纜、永輝丙綸、錦繡前程觸控螢幕、賽德特種電纜等一批10億元以上項目竣工投產。總投資60億元康博高純矽項目,填補了揚州沿河地區50億元以上項目的空白。
節約發展步伐加快。深入推進落後產能淘汰、高危行業治理和節能減排重點項目建設,海潮、湖西及14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建成投運。注重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復墾土地4.47萬畝,“省土地執法模範市”創建實現五連冠。18個鄉鎮創成國家生態鎮,創建國家生態市通過省級考核。2011年,全市環境質量綜合指數保持在94.9以上,公眾對環境的滿意率達83%以上。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鄉發展統籌協調。以重點工程建設為抓手,加快城鄉建設,統籌城鄉發展。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搶抓國家擴大內需的歷史機遇,加快推進交通重點工程建設,累計投入資金24.7億元,建成三級以上公路117.9公里,形成了通村公路灰色化、市域公路網路化、對外交通快速化的交通格局。S333新民灘大橋順利合龍,S237先導段路基基本貫通,農村危橋改造三年行動計畫有序推進。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全面啟動。加速推進電網建設,新增主變容量116.9萬千伏安。
城市品質全面提升。積極打造宜居宜業環境,按照向東拓展、南延北擴的城市發展戰略,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大到23.8平方公里,城鎮化達46.3%。建成文游廣場、大(小)淖河廣場、淨土寺塔廣場、北澄子河風光帶、新河南岸風光帶等一批城市景觀。建成公安指揮中心、弘盛研發中心等一批節點樓宇。建成中國鴨文化博物館並對外開放。城市商務大廈、供電指揮中心等工程加快推進,東部城市新區初步形成。城管長效機制不斷完善,累計拆除違法建設7.5萬平方米。交通管理水平顯著提升,渣土運輸、城區人力三輪車等專項整治取得實效。創成省級文明城市。
鎮村面貌顯著改觀。堅持以城帶鄉、城鄉協調發展,全市小城鎮建成區面積擴大到31.6平方公里,比2007年增加11平方公里。全面開展美好城鄉建設行動,有序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變。農村環境“五位一體”長效管護模式不斷健全,鄉鎮垃圾集中處理率達90%以上,秸稈禁燒、還田和綜合利用實現常態化。連續實施三期灌區節水改造工程,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市通過省級驗收。完成成片造林面積8.7萬畝,森林覆蓋率超過20%。啟動村級組織“四有一責”建設,紮實開展經濟薄弱村“三級幫扶”。
社會事業不斷發展,民生幸福加快改善。高度重視民生訴求,把惠民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保障體系不斷完善。落實就業促進增收政策,累計新增城鎮就業2.9萬人、勞動力轉移就業5.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8%以內。企業養老、醫療、失業三大保險覆蓋率達96.5%,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加大社會救助力度,城鄉低保標準比2007年分別提高1.4倍、2.4倍。大病醫療救助累計發放救助金1750萬元,受助民眾6800人。光彩事業、見義勇為事業、慈善事業逐步深入人心。累計建成政策性保障住房和拆遷安置房81.8萬平方米,改造危舊房3.1萬平方米,全面完成農村草危房改造任務。
社會事業協調進步。順利通過省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水平評估,大力推進校舍安全工程,辦學條件不斷改善,高考升學率逐年上升。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新農合籌資標準由2007年人均50元提高到250元,累計為參合農民報銷醫藥費5.5億元,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提高到75%。全市實現區域供水全覆蓋。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榮獲全國文化先進市稱號。民眾文體活動豐富多彩,成功舉辦了高郵市第四屆運動會,創成“省體育強市”。有線數位電視整轉工作順利實施,建成“省有線電視示範市”。人口計生工作水平不斷提高,被國務院表彰為全國計生人口工作先進集體。
社會環境平安和諧。紮實開展“平安高郵”、“法治高郵”建設,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不斷健全,人民民眾安全感明顯上升,先後榮獲“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市”和“省法治創建工作先進市”稱號。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本質安全度進一步提高。強化社會管理創新,積極化解社會矛盾,合理解決利益訴求,信訪秩序總體平穩。進一步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立足源頭防範,強化專項整治,民眾飲食用藥安全得到保障。菱塘回族鄉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
履職能力不斷提高,自身建設得到加強。堅持把政府能力建設作為做好各項工作的堅實保障,不斷提高政府工作的執行力和務實水平。效能建設得到加強。順利實施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政府組成部門由29個減少到25個,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力推進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和“三集中三到位”,行政審批事項集中辦理率由50.6%提高到90.6%,審批服務效能顯著提升。
行政行為更加規範。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主動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嚴格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和決定,累計辦理人大代表建議913件、政協委員提案911件,滿意率或基本滿意率均達100%。民生訴求進一步暢通,累計受理政府公開電話、市長信箱信訪23479件(次),辦復率99.8%。“五五”普法圓滿完成,“六五”普法全面啟動。
廉政建設紮實推進。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明確“一崗雙責”責任,嚴厲查處“小金庫”等違紀行為,切實強化源頭防腐,廉政懲防體系不斷完善。充分發揮監察、審計、財政等職能作用,切實加強財政預決算、土地招拍掛、工程招投標、政府集中採購等重點領域的監督管理,制度約束力得到有效增強。廣泛開展政風行風評議活動,切實加強幹部及公務員隊伍建設,政府形象不斷提升。
同時,人武、人防、物價、雙擁、供銷、民族宗教、對台事務、僑務、外事、地方志、氣象、地震、檔案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績。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任務
今後五年,是高郵經濟社會持續跨越發展的黃金期,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進而於2017年邁進基本現代化的決戰期,也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期,統籌城鄉發展、推動城鄉一體化的加速期。縱觀當前內外部環境,世界經濟下行風險的壓力加大;國家巨觀調控將進一步常態化,保持經濟較快增長的壓力加大;我市面臨加快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雙重任務”,率先崛起、提速跨越的壓力加大。但是,我們也看到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長三角一體化和沿海開發、沿江開發的先發效應日益凸顯,由省委關心推動的沿河開發將在“十二五”規劃成為區域發展的重大戰略,人才、技術、資本、信息等要素的流動更加自由,多重利好和機遇疊加,將高郵推向一個開放更廣、層次更高、質態更優的發展新階段。我市持續攀升的綜合實力和更加堅實的發展基礎,增強了我們爭先進位的信心和底氣;城市價值的不斷提升,積蓄了未來發展的充足後勁;不斷集聚的外部要素,注入了更為強勁的發展活力;日益提升的城市影響力和美譽度,正轉化為高郵人民共建基本現代化的強大內生動力。機遇前所未有,壓力催人奮進。只要我們堅定發展信心,善於把握機遇,勇於擔當,奮發有為,就一定能夠再創一個黃金髮展期,走出一條富有高郵特色、體現時代特點的現代化之路。
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在圓滿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的基礎上,向基本實現現代化邁進。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700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突破6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600億元;全部工業產值突破4000億元;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4%以上;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2.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8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0000元。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及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等約束性指標均達到省定標準。大力推進“五城同創”:2012年創成國家生態市;2014年創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15年創成國家衛生城市;2016年創成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
一、深化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加速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堅持三次產業統籌並舉,全力構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現代農業為基礎、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產業體系。到2016年,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8:48:44。
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推進重大項目引領發展。堅持以開發開放為持久動力,瞄準歐美、日韓、港澳台等重點區域,世界500強、國內100強等重點企業,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等重點項目,加大招商力度,確保五年實際利用外資突破15億美元。切實提升項目引進層次,以開放促轉型、促提升、促最佳化,實施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40個、3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0個、5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5個、10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2個。深入挖掘落戶項目的產出效益,以康博高純矽、沿海鋼鐵等重特大項目為上游龍頭,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層次,實現增值開發。推動新興產業加速發展。按照“鏈式擴張、掌握核心、強化套用”的思路,堅定不移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型照明器具等新興產業。積極推進太陽能光伏發電、風力發電、天然氣發電、生物質發電等新能源項目建設。大力發展相配套的智慧型電網產業、儲能產業,高標準規劃、高水平建成江蘇省高郵電池工業園。確保新興產業增速高於全市工業平均增速10個百分點,到2016年實現新興產業產值1200億元以上。促進主導產業高端發展。堅持以最佳化結構為強力支撐,大力實施裝備更新、技術革新、品牌創新工程,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機電製造、電線電纜、紡織服裝等主導產業發展水平,到2016年機電裝備製造產業產值達1500億元以上。培育行業龍頭支撐發展。利用多種政策手段,鼓勵企業強強聯合、兼併重組,到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800家以上,旗艦型、基地型產銷10億元以上企業達40家,其中產銷50億元企業達10家、產銷百億元企業達2家。著力增加工業經濟有效投入,在增加投量、加快投速、提高投效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投入產出比和投資利稅率,工業投入年均遞增30%。繼續提升“建築強市”建設水平,到2016年實現建築業產值1300億元。
提速發展現代服務業。按照發展提速、比重提高、結構提升的總體要求,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大力整合資源,加快服務業發展步伐。確保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幅高於GDP增幅2個百分點以上,服務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0%以上。大力實施龍頭項目帶動戰略,到2016年,實施服務業10億元項目10個以上,5億元項目20個以上,億元項目100個以上。整合開發古城資源、水資源、文化資源、宗教資源、生態資源等旅遊資源,將旅遊發展的空間布局整合為“水鄉休閒度假游、古城文化休閒遊、尋根宗教游、美食文化游”四大板塊,打好鄉村旅遊、生態旅遊兩張牌。加快制定高郵湖旅遊開發概念性規劃,深度開發高郵旅遊資源。大力推進神居山漢文化公園、龍虬莊遺址文化公園、東湖、高郵湖蘆葦盪濕地公園、菱塘民俗風情園等景區建設。以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大運河申遺為契機,高標準打造大運河高郵段歷史文化街區,積極實施盂城驛、文游台景區擴容及運河西岸風光帶、穿心河歷史文化街區建設工程。推進以高星級酒店、旅遊集散中心為龍頭的功能性載體和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打響高郵旅遊品牌,將高郵建設成熱點旅遊目的地。到2016年,創成4A級景區2家、五星級酒店3家以上,接待遊客50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50億元。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打造“樞紐高郵、物流天下”良好業態。重點推進波司登物流園、運河港口倉儲物流園、誠信應急物流園、紅太陽物流園、獅城鋼材物流園、戚伍冷鏈物流園、郭集燈具物流園和尚程國際家居廣場建設,規劃建設空港物流園,到2016年全市物流總營業額超30億元。全力發展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建設軟體信息產業園,到2016年實現軟體信息服務業收入20億元。突出主城區與東部新區聯動發展,大力培育文游中路、秦郵路、北海商圈、珠光路服務業集聚區,加快波司登世貿廣場、沿河城市綜合體建設,積極引進百安居、歐尚、金鷹國際、大潤發、紅星美凱龍等一批國際國內知名連鎖超市、購物中心、星級影院、汽車4S店等入駐高郵。到2016年,建成省級服務業集聚區1個、揚州市級服務業集聚區2個。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全面實施農業現代化工程,不斷提升農業集約化、標準化、產業化、科技化、設施化發展水平,到2015年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圍繞“鴨、鵝、蛋、米、蝦、蟹”等特色農產品發展,全市建成2個以上50億元產值的連片農業特色產業基地,每個鄉鎮建成千畝高效農業產業基地, 90%以上的村建成高效農業特色專業村,全市高效農業面積穩定在65萬畝以上。建成郭集萬畝百萬隻高郵鴨科技示範園、國家級揚州鵝種質資源場、萬畝羅氏沼蝦標準化示範基地。繼續大力推進農村“三大合作”,不斷完善機制,提高運行質態,確保“三大合作”組織穩定在1000家以上。加快培育起點高、特色明、輻射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到2016年確保新增國家級、省級、揚州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家、5家、10家以上,力爭培育上市企業1家。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大力推進品種、技術、機制創新,助推現代農業建設。到2016年重點打造3個高水平的設施農業科技創新園區,新增有機食品轉換基地3萬畝,新增無公害農產品200個、綠色食品30個、有機食品15個,建成國家重要的有機食品、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
二、注重創新創優,推動開放開發,奮力激發經濟發展活力
牢固確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加大開放開發力度,加快構築人才高地,讓一切知識、技術和人才的活力在高郵競相迸發。
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科技創新工程,努力提高產業科技創新整體水平,建成創新型城市。探索多元化開發建設模式,以技術研發、產品檢測、培訓教育、創業孵化等為主要內容,加快推進科技產業綜合體、省道路照明燈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江蘇國際技術轉移中心高郵分中心建設。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校企聯盟,推進產學研合作常態化、實體化、市場化發展。到2016年,與國內外知名高校、研究所簽約產學研合作項目30個以上。實施企業上市融資、專利創造、標準建設、品牌打造“四項工程”,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鼓勵企業開展資本經營,轉變贏利模式,儘快實現上市公司的突破,到2016年確保全市至少擁有上市公司3家、各類投融資公司10家;大幅提高企業專利申請和授權的數量和質量,實現發明專利申請3800件、授權210件;引導扶持有條件的企業參與標準制定,推動企業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鼓勵企業加大品牌創建、經營和延伸投入,創省級品牌20個以上、國家級品牌3個。加快產業技術開發、技術產權交易、科技公共服務等各類平台建設,完善一批數據諮詢、公共檢測、標準化服務等科技公共設施,提高科技服務專業化、社會化、信息化水平。
大力引進創新創業人才。創新人才引進、培養、選拔、使用模式,全力打造人才強市。逐年提高人才基金占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2012年達3%,2016年達5%以上。實施省“雙創”計畫、省“333”工程、省“科技企業家培養工程”和揚州“綠揚金鳳計畫”,加快引進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和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形成“引進一個人才、集聚一個團隊、培育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的鏈式效應。加快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等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最佳化人才結構。發揮企業“兩站兩中心”、園區孵化器和公共研發機構的人才培育功能,鼓勵企業聯合各類教育培訓機構培養技能型人才,建設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堅持事業留人、環境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完善人才基金扶持政策,加大人才安居、醫療、子女就學等保障力度,構建便捷高效的人才創業服務體系。推進技術股權激勵改革,進一步激發科技人員創新創業創造的積極性。到2016年,引進高層次領軍人才120名、產業發展急需專門人才1200名以上。
全力促進園區轉型發展。瞄準建成新興產業基地、先進制造業高地和千億級園區的目標,推動重點園區向創新型園區轉型。高郵經濟開發區按照“科學布局、滾動開發、功能配套、特色明顯”的總體要求,加速形成“南城北廠、東市西港”的發展格局,到2015年建成創新型園區和蘇中一流的千億級園區,成為全市第一經濟成長極。城南經濟新區堅持走特色化、高新化、品牌化之路,加快從項目集聚向產業集群、從建設園區向經營園區轉變,到2016年建成功能完善、產業完備、宜工宜居的城市新區。高郵湖西新區堅持走錯位競爭、彎道超越、特色發展之路,全面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和揚州“9+1”創新載體建設,實現投入產出的良性循環。嚴格執行項目按產業規劃落戶園區,調節人才、資金、政策、土地指標等要素向重點園區傾斜。全市招商引資圍繞重點園區開展,5億元以上項目原則進入“三大園區”。執行最優惠的“飛地政策”,調動鄉鎮、園區招引項目落戶的積極性。盤活各鄉鎮工業集中區土地存量,引進嫁接、做大做強鄉鎮企業,努力建成一批集成創新強、市場影響大的特色產業基地。
三、推進城鄉建設,實現統籌發展,加快形成一體化發展格局
堅持高起點規劃、高強度投入、高品質建設、高水平管理的城市發展指導方針,推動城市化進程從注重規模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從主要依靠城市拉動向城鄉互動轉變,形成城鄉風貌和諧共存、功能互補協調、共同繁榮進步的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堅持高起點規劃。依照“一軸兩板塊”城鎮空間布局總體框架,進一步最佳化完善各級各類規劃,著力做優中心城區、做大重點中心鎮、做特一般鎮、做精農村新型社區,努力形成科學布局、有機聯繫的城鎮協同發展新格局。到2016年,城鎮化達55%,中心市區常住人口30萬人以上,揚州市級以上重點中心鎮常住人口3萬人以上。堅持規劃的剛性執行,堅決杜絕隨意變更規劃、不按規劃建設等行為,實現更加有序、更可持續的發展。
打造高品質城市。圍繞建設區域性中等城市的目標,結合智慧城市建設,加快推進城市現代化。提高建設水平。繼續堅持每年實施一批城建“雙十”重點工程,精心建造特色街區、城市景區和居民小區,有序推進老小區、城中村改造,建成城市商務大廈、國稅綜合業務樓、地稅征管服務中心、公共衛生服務中心等樓宇,精心打造鹽河兩岸、盂城驛至東塔景區、北澄子河兩岸、屏淮路與通湖路交叉口等重要節點和重點區域,使之成為高郵最具特色、最為靚麗的文化休閒新景區、新街區。啟動“一縱六橫”城區水系整治工程,全面改善城區水環境,打造水城相融新景觀。強化城市設計。健全規劃設計優選制度,完善建築高度、體量、風格、色調等規劃控制體系,突出古城與新區的有機接續、傳統建築與現代景觀的有機融合,全力建設單體建築各具特色、群體建築美觀協調、古城新區相得益彰的歷史文化名城。推進高效管理。強化市容環境綜合整治,提高市政公用設施、城市綠化、河道和小區物業管護水平。鞏固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最佳化完善城鄉公交線路及站檯布置,加快無障礙設施改造升級和公共停車場建設,實施“暢通工程”。構建數位化城管體系,建立健全責權明晰、運行有序的市、鄉鎮、村(社區)三級城市格線化管理體系,逐步推行城市主次幹道及城市公共環衛保潔市場化,力爭2012年創成省優秀管理城市。
築牢快發展基礎。超前規劃建設交通、能源、水利、供電、環衛、污水處理等重大基礎設施,促進城鄉功能設施服務能力大提升。全面建成S237、S333高郵段,積極爭取、大力推進連淮揚鎮鐵路、京滬高速公路擴容、運東船閘複線、S333東段接安大公路、湖西S333至揚州城區一級公路(沿湖大道)等重點工程建設,打通東西,接軌沿江。按照織密路網、提高等級的要求,加快市內幹線公路和農村道路建設。加大水利建設投入力度,積極推進淮河入江水道整治、灌區改造、中小河流治理、里下河腹部地區排澇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項目建設,提高水利保障發展和防災減災能力,到2016年率先基本實現水利現代化。加快城鄉公用設施建設,提高城鄉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完善環衛功能配套,擴建海潮污水處理廠、湖西污水處理廠。實施揚州北500千伏變電所及城鄉輸變電網路建設。
提升一體化水平。按照“城市現代化、鎮級城市化、城鄉一體化”的要求,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全面提升城鄉統籌水平。把重點中心鎮作為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節點來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菱塘、三垛鎮、臨澤鎮和卸甲鎮、界首鎮等重點中心鎮完善規劃、做出特色,帶動其他鎮加快建設,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完善“三集中”政策措施,讓有條件的農民有序轉化為市民。加快新型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重視農貿市場、鄰里中心、醫療服務、文體設施建設,為民眾提供方便周到的服務。深入實施美好城鄉建設行動,高標準實施、以點帶面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切實改善農村環境面貌,農村垃圾集中處理率達100%,到2013年,創成省三星級特色村2個、三星級“康居鄉村”22個。加強村級組織“四有一責”建設,加大經濟薄弱村掛鈎幫扶力度。
四、堅持節約集約,最佳化生態環境,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品牌
堅持走環境最佳化增長、生態倒逼轉型的發展路徑,推動經濟持續增長、污染持續下降、生態持續改善,走出一條綠色崛起、生態優良之路,使“生態文明”成為高郵的重要品牌。
推動節能減排。堅持源頭控制、科技支撐、嚴格監管三管齊下,鐵腕治污,剛性降耗。進一步提高節能環保準入門檻,堅決將高耗能、高污染項目拒之門外。深入開展重點行業專項整治,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實施總量減排項目30個以上、節能改造項目60個以上。積極防治農業面源污染,降低化肥、農藥使用強度,從源頭削減氮磷排放量。
注重節約用地。實施馬棚、菱塘等萬頃良田建設工程和土地復墾整理工程,規範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項目,到2016年新增城鄉建設用地15000畝。嚴格執行出讓土地招拍掛制度,建立建設項目用地預評估制度,提高容積率和投資強度標準,以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強化對閒置、低效利用土地的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出民生環保。切實解決廢氣、煙塵、噪聲、土壤污染等損害民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控制工業廢水污染物排放量,提高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促進水體水質改善,確保北澄子河三垛西大橋斷面穩定達標。加大對大氣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力度, 2016年,空氣環境質量優於二級標準的天數達330天以上,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和處置率達到100%。強化環境監管和執法,始終保持高壓嚴管態勢,著力解決一批影響科學發展和民眾健康的環境問題,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建設綠色家園。廣泛開展植樹造林,形成布局合理、覆蓋城鄉、景觀優美的綠色生態屏障,到2016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6%以上,城鎮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2平方米以上。城市綠化堅持生態效果和景觀效果相統一,大力開展“身邊增綠”行動,基本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綠化、美化、彩化融為一體的園林綠化系統,讓居民出門見綠、移步換景。農村重點加大河渠、道路兩側綠化力度,推廣鄉土樹種群落式種植,維護生物多樣性。大力推進農村河道清淤,打造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的最佳人居環境。
五、加強文化建設,加大文化傳承,充分彰顯文化名城魅力
充分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用文化打造城市品牌、塑造城市性格、提升城市魅力、增強城市實力,真正把高郵建設成為名副其實的文化名城。
彰顯歷史文化影響力。加強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積極推動大運河高郵段申遺。加快文博工程建設,2013年建成新博物館,2014年建成汪曾祺紀念館和愛情郵票展示館,修繕清代當鋪並對外開放。嚴格保護城南、城中、城北歷史街區文物建築、傳統民居、街巷體系和古城風貌,保留歷史記憶,傳承深厚文脈。加快鄉鎮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建設,創成省級歷史文化名鎮1個,進一步做響具有鮮明地域風格的文化品牌。
提高公共文化服務力。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抓手,對鎮村、社區文化設施提標升級,讓城鄉廣大民眾融入城市“15分鐘文化圈”和農村“十公里文化圈”。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向基層傾斜、向農村延伸、向公眾開放,建成文化藝術體育中心、大劇院和電視演播中心。打造周末大舞台、環高郵湖國際腳踏車賽、新年音樂會等品牌文體活動,精心組織第五屆運動會和國際民歌會,展示名城高郵文化魅力。創新文化事業發展機制,調動社會辦文化的積極性,繁榮文化創作,爭創國家“五個一”工程獎1個。
增強文化產業競爭力。發揮高郵歷史文化優勢,大力發展郵文化、古文化、名人文化等產業,將高郵深厚的文化底蘊轉化為產業優勢。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文化領域,積極發展演藝演出、創意設計、文化傳媒等新興文化業態,形成特色鮮明、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文化產業體系。加快建設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和示範園區,積極培育文化產業骨幹企業,到2016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6%以上。
六、突出社會建設,改善民計民生,致力建設民眾幸福家園
深化“幸福高郵”建設,建立公共財政向民生傾斜、向困難群體傾斜的常態機制,全面提高發展的普惠性和共享度。
促進居民收入倍增。把實施“居民收入倍增計畫”作為最大的民生實事,以擴大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以鼓勵創業增加經營性收入,以拓展投資領域增加資產性收入,以提高社會保障、發展慈善事業增加轉移性收入,切實解決民眾收入水平相對偏低、收入來源相對單一等問題。繼續大力發展光彩事業。把促進充分就業作為優先目標,實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確保有就業意願和就業能力的勞動者都能找到合適的工作。積極穩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完善企業工資指導線逐年增長、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和工資支付保障等制度,切實提高一線職工收入,不斷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及時上調企業最低工資標準。更加注重最佳化收入結構,通過縮小低收入群體、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調節高收入群體,形成穩定的“橄欖型”收入結構。發展壯大市鎮兩級財政,逐步提高村組幹部工資報酬。
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按照“基本保障體現公平、補充保障體現效率、充分保障依託市場”的原則,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城鄉一體化、多層次全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做好社保擴面工作,每年新增擴面2萬人以上,到2016年城鄉基本社會保險實現全覆蓋。在已有的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城鄉低保、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四道保障線”基礎上,完善各類保障標準與經濟發展同步提高的自然增長機制,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標準和統籌層次。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加大對低收入群體幫扶救助力度,不斷提高社會弱勢群體、殘疾人等特殊人群的生活水平。加快就業服務平台建設,每個村都建成一個統一的基層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平台。改善民眾居住條件,繼續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不斷擴大保障範圍,努力使最低收入家庭住得上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買得到經濟適用住房,新就業人員、外來務工人員租得起公共租賃房,實現城鎮保障性住房全覆蓋。推進住房公積金擴面工作,新增覆蓋人數3萬人以上。全面實施新一輪脫貧攻堅工程,到2013年底貧困家庭人均收入提高至3600元以上,到2016年貧困人口全面脫貧。
增強公共服務能力。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積極推動教育高位均衡發展,2014年創成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進市。大力實施學前教育普及提高工程,到2016年省級優質幼稚園就讀幼兒比例達92%以上。新建實驗國小東校區、開發區九年一貫制學校、城南新區中心國小等,完成校園安全工程建設任務。完善城鄉義務教育學校的資源共建共享和對口交流支援制度。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公立醫院改革步伐,建立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建成人民醫院東區分院、市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完成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改善民眾就醫條件。著力提高醫療服務和管理水平,擴大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力度,努力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讓民眾享受到更加優質安全的醫療衛生服務。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大力推進“秦郵人家·健康幸福”促進工程,創成省“十二五”人口協調發展先進市。
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堅持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同步加強,健全完善民眾利益協調、訴求表達、矛盾調處、權益保障機制,不斷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健全涉及民眾切身利益重大事項公示、聽證制度,擴大人民民眾的參與度,提高決策的透明度。堅持用民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鞏固提升以大調解為重點的矛盾化解機制,積極解決民眾合理訴求。完成“六五”普法任務。深入推進新一輪平安高郵創建,完善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提升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民眾安全感和滿意度。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完善公共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全面實現安全生產標準化。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創成國家級藥品安全示範市。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深化四位一體社區治理模式,強化社區管理和服務功能。
政府自身建設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是順利完成新一屆政府任期目標的重要保證。市政府及各組成部門,將以新的狀態、新的形象、新的作為,邁出跨越趕超、率先崛起的新步伐,開創政府工作的新局面。
建設民生政府。始終堅持為民執政,把民眾滿意作為衡量政府工作的第一標準,大力推行“四線六心”工作法,持續深入開展“下基層、心連心”活動,緊貼民眾脈搏,尊重民眾意願,想民眾之所想,急民眾之所急,用人民賦予的權力為人民謀福祉。緊緊圍繞就業、保險、醫療、教育、住房、出行等熱點難點問題,抓好政府民生實事工程的落實,千方百計提高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平,切實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建設法治政府。始終堅持依法行政,深入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進一步規範行政權力,強化行政責任,加強行政監督,不斷增強依法行政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堅持重大事項向人大報告和向政協通報制度,認真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自覺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進一步改進政府工作。認真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切實加大行政問責力度,有效規範政府行政行為。
建設誠信政府。始終堅持誠信為政,以誠信規範和約束政府自身行為,不斷增強政府公信力。加快政府自身信用制度建設,逐步建立政府信用的評價、監督、懲處等制度和機制,激勵守信,懲戒失信,從而促進整個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深化和擴大政務公開,完善政府信息發布制度,建立覆蓋市、鎮、村的電子政務網路體系,積極推行決策公開、審批公開、辦事公開、信息公開,提升政府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水平。切實注重政府政策的科學性、穩定性和連續性,不斷增強政府與公眾的互信。
建設高效政府。始終堅持務實勤政,大力倡導“四乾”精神,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把全部精力用在守職盡責、幹事創業上,務求實效。積極開展“創先爭優”、行風政風民主評議等活動,加快建設作風過硬、業務精通、辦事高效的公務員隊伍。加強行政效能監察和審計監督,堅決糾正和嚴肅查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現象和問題,切實增強行政執行力。加強績效管理,完善考核指標和辦法,強化考核結果的運用,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建設廉潔政府。始終堅持廉潔從政,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注重學習、制度和監督並重,紮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加強財政資金使用、工程項目建設、行政執法等重點領域制度監管,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嚴肅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切實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以清正廉潔的形象取信於民。發揚艱苦奮鬥精神,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把有限的資源和財力真正用在推動發展最急需的地方,用於改善民生最迫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