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選系列叢書:2012年中國雜文精選》精選了本年度最優秀的雜文作品,盡顯年度雜文寫作之精髓。《2012年選系列叢書:2012年中國雜文精選》分為“世相”、“雜感”、“隨想”、“溫故”、“視點”等五輯,精選了2012年中國最具代表性的雜文作品。《2012年選系列叢書:2012年中國雜文精選》中的這些文章反映了2012年度我國雜文這個文體領域最主要的創作流派、題材熱點、藝術形式上的微妙變化,同時,在風格、手法、形式、語言等方面充分多樣化,注重作品的創新價值,注重滿足廣大讀者的閱讀期待,雅俗共賞。
基本介紹
- 書名:2012年選系列叢書:2012年中國雜文
-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 頁數:301頁
- 開本:16
- 定價:29.00
- 作者:向繼東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5462812, 9787535462817
- 品牌:長江文藝出版社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小偷說“你家真窮”
外教的最後一課
“讓梨”與不讓梨
漸漸老去的第一代農民工
尊重窮人是正派社會的修養品格
“倒”成一片的無賴藝術
老外的隔膜
什麼可以改變命運
不是孩子“出洋相”
人吃飯菜飯菜吃人
“花省長”何以雄起十年
一塊烏木引發的產權痛感
英國人為什麼不仇視女王
時遷與胡長青的對話
關於“剩經”和《非誠勿擾》
叫一聲孩子很沉重
底層人何苦為難底層人
官話的“尾巴”
自嘲
似曾相識“革過了”
生命是不能設計的
從熱追林書豪、駱家輝看國人心態
文野之間話陽剛
總統算什麼
過度醫療問題
善待平等
木村光子家中的貓
檢查檢查
雜感
貴族范兒
公務員的“門檻”
清朝官員“惡狠狠”的“考語”
也說“以人為本”
盤錦槍聲的寓意
當今中國最缺的是什麼?
“少年讀魯迅”的危險在哪裡?
話說“野心家”
強盜邏輯接榫被盜邏輯
愚民的千秋功罪
教育不是私人“地盤”
是謙虛,還是老實?
番、西與洋
兒子的語文課本
印象決定命運
手與腳
賈府中的末世眾生相
“標準答案時代”必須終結
搜尋“表叔”勝似捉虱子
壓在心頭的負債感
跟牛人比牛的下場
凡事有經有權
希臘文明是一面鏡子
革命的西風和東風
“舌尖上的中國”其實只有兩種人
在賈伯斯的強光中
名實之間
隨想
有感於里根的“無為”
中國人的活命哲學
我想穿越到清末
三十年職場取向逆轉說明了什麼
在火車上說起“許三多”
唐山大地震中的災民哪裡去了?
你說論資排輩,他說抽籤
該緬懷的記憶不能遮蔽
倘若屠呦呦晚生四十年
啟蒙
別說檸檬是甜的
中國人的商業智慧
把思想放在舒緩的腳步上
制黑與抹黑(外一題)
秀才造反很可怕
為啥處理不了高俅們
穆巴拉克的悲劇
“可以有”與“真沒有”
從“校訓石”的另類解讀說起
我們不知道自己有多窮
多希望你能和我一起讀懂弗蘭克爾
無窮混亂的根源
鄉村的“前世今生”
鄉村很自卑
溫故
讀史札記(二則)
民國老師怎樣上課?
六十年代三件事
“文革”期間的幾種收費
智者培根的另一面
無書的圖書館紀念碑
多聲部的歷史敘述
殊途而同歸
送禮政治
地下挖出寶貝當歸誰?
論“架打完了揮舞拳頭有什麼用”
給你一條出路
康澤和聶紺弩
楊蔭榆的悲劇人生
想說愛你真的好難
選官流弊與微調之力
對諸葛亮負責
“釣魚宴”背後的政治玄機
一本書的命運,以及……
從獵犬到替罪羊
一日一錢,千日一千
太監的發財術
《瀟湘竹石圖》與鄧拓
六七十年代的“潛規則”
台灣為什麼沒有研製核子彈
斯文不可掃地
胡適辭序
視點
讚美苦難是一種虛妄
“文化差異”與“中國特色”
質疑的權利是正當的批評
思想大解放與文化大發展
解放思想就是要回歸常識講真話
“五四”與“文革”截然不同
父母可代理孩子放棄入學教育的權利
我們今天該如何學雷鋒
行政式揠苗和行政性反彈的碰撞
“自主性墜亡”是一種冷血論調
未曾死去的阿Q時代
“孝”文化的當代困境
跳出社會維穩怪圈
揖別土地政治
忽然想到——文化如何繁榮
現代化是衡定文化的唯一標準
關於經濟的七個常識性錯誤
打倒了富人,全國都是窮人
乖戾之氣敗壞我們的理性
改革不能少數人得利而成本由全民承擔
教育豈能等同於洗腦
為什麼人們會對謊言深信不疑
偏激無他論
為何要警惕民意宣洩
道德面前亦要人人平等
序言
“投槍和匕首”有時難免赤裸、淺陋或缺乏理性;而“新的見識和發現”,往往能讓人獲得新知,或讓人深思和警醒。
以龐暘為例。龐暘在雜文界不知名,文章也不多,但好幾年前,她的《有感於退休後說真話》,小議革命老人為何“兩頭真”(即參加革命時說真話,退休了又說真話)現象。“兩頭真”雖非其首創,她卻就此寫成小文章,讀了讓人頗有所獲。她的《三十年職場取向逆轉說明了什麼》也有新發現。在上世紀80年代,我們這一代千方百計逃離機關或學校,紛紛下海,追求所謂個人價值;可30年後的今天,無論大學生、研究生或博士生,千軍萬馬來擠考公務員這座“獨木橋”,熱門崗位一般都是數百或上千人競爭一個職位。今年更是創下了歷史最高報考比例8709:1。原因何在?中國是個官本位社會,只有考上公務員,才有晉升官場的可能,此其一;二是官員的“權利”太大了,即便一個小科員,也可利用手中的權利進行“權錢”交易。這個變化到底是社會的進步還是倒退?不言而喻。
如今生活快節奏。讀一篇短文,能有所知,或有所思,實屬不易。金陵王春南先生博覽群書,他發現幾條“胡適的經典詞語”,刷新了我們的記憶。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其實是胡適1958年作“口述自傳”時說過的一句話。“實事求是”一語,源於《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胡適生前多次用過,最早用於1928年2月7日改定的《幾個反理學的思想家》,文中說:“‘實事求是,莫作調人’是一種徹底的精神,只認得真理的是非,而不肯隨順調和。近幾十年來,國內學者大都是受生計壓迫,或政治的影響,都不能有徹底思想的機會。”還有“紙老虎”一詞,我們原以為是毛澤東1940年2月1日“在延安民眾討汪大會上的講話”中率先提出來的,其實該詞古已有之,並非近人所創。1921年9月19日胡適在《究竟哪一個條約是廢紙》中說:“政府的力量就好比一個紙老虎,全靠思想,信仰,習慣等等無形的勢力來共同維持……”說實話,讀王先生這樣的文字,花幾分鐘,就增長了見識,怎不大快朵頤?
雜文必須有創新。如何創新?大家可以嘗試,但我想至少應在手法上、立意上要別出心裁,發人所未發,這樣才有生命力。洪振快發現“社會心態的改變成為推動社會變革的動力”,人心思變往往就是變局的開始;楚夢發現“蘇聯才是兩次世界大戰的最大受益者”,而不是通常所說的美國;丁輝發現“少年讀魯迅”是危險的;魏劍美發現“真理的敵人不是謬誤而是壓制”;孫煥英發現媒體熱烈褒揚的“最美”鄉村教師,原來就是“最苦”的代名詞;張心陽發現“大凡突出強調團結,那一定是因為出現了不團結現象;大凡突出強調信仰,那一定是因為有的人信仰出了問題”。我們常說要解放思想,閻長貴認為:解放思想就是要回歸常識講真話。面對不斷有人向毛澤東文章爭著作權的時候,王萬然認為“瓜分毛著著作權是不道義的”,因為你的工作就是“公務”。文章以誰的名義發表,就該算誰的作品。這些觀點儘管你不一定都贊同,但它至少能打開我們的思路……
這些年,我一直圖謀拓寬雜文疆界,每年編有“溫故”、“視點”等專輯,自以為是在為此實踐和努力。至於成效如何,見仁見智。這裡還要提到,本書在審稿程式中壓縮了篇幅,有18位作者27篇文章被壓掉了,其中有我比較喜歡的雜文家如魏劍美、張心陽、沈敏特、房向東、劉齊、王春南等。本書少了他們的文章,完全是編者篩選失當,並就此向各位致歉。
最後我還要提到今年雜文界失去的兩位朋友。5月11日凌晨,《雜文報》資深編輯李恩柱兄突然病逝,終年五十。恩柱兄能編能寫,英年早逝。尤其是他對這本年選的支持令我難忘,幾乎每年的序文,他都“廣而告之”。8月22日下午,《人民日報·大地》副刊主編徐懷謙兄因患“抑鬱症”跳樓自殺,猶如晴天霹靂!懷謙兄緣何患上抑鬱症、為何又要選擇跳樓這種慘烈的方式結束生命?不得而知。
我們失去了恩柱和懷謙兩位仁兄,對雜文和雜文陣地是無法估量的損失。
向繼東
2012年11月21日下午於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