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7年凌源市政府工作報告
- 匯報單位:凌源市人民政府
- 報告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所屬區域
報告內容
過去的一年,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緊密圍繞跨越式發展目標,務實創新,奮力拚搏,較好地完成了市四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實現了“十一五”的良好開局。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58億元,增長31.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2億元,增長37.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5億元,增長92.3 %。
——結構調整成效顯著,三次產業全面發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深入推進,新增溫室1萬棟、冷棚0.8萬畝、花卉1萬畝,發展多茬複種、立體栽培、棚前種植8.3萬畝;新增畜牧養殖大戶754戶,完成產能翻番小區42個;新增經濟林6萬畝,三大主導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70%。農業產業化經營實現較大突破,新增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龍頭企業13戶,10萬頭肉牛屠宰加工、2萬噸肉罐製品項目投產,凱迪牧業、嘉珍興業被列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工業經濟增勢強勁,預計全部工業銷售收入實現24.5億元,增長46%。冶金礦業、汽車及零部件、新型建材、農產品深加工包裝支柱產業培育取得明顯成效,工業園區建設實現重大突破,一批新建和技改項目相繼竣工投產,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3戶,預計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增加值、稅金分別實現12.8億元、3.2億元、4500萬元,增長42 .8%、45%、24.3%。第三產業持續發展,城鄉市場購銷兩旺,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4億元,增長18%。旅遊資源整合開發取得重要進展,慈雲寺落成,古生物化石城開工建設,旅遊創優工作通過國家驗收。財稅工作再創佳績,地方財政收入實現大幅增長,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國稅收入達到1.57億元、增長19.6%,地稅收入達到2.08億元、增長32%;財政支出5.74億元,增長37%。金融支持能力不斷提高,新增支企支農資金3.9億元,各項貸款餘額達31.3億元。民營經濟不斷壯大,預計總收入、增加值、稅金分別實現72.5億元、13.7億元、1.9億元,增長34%、45.3%、34.8%。三次產業在全面增長的基礎上形成“二三一”排序。
——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項目建設實現新突破。糧食流通領域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紮實推進,完成改制25戶;農村土地二輪延包基本結束,動物衛生管理體制改革進展順利,集體林林權改革完成74萬畝;市直“事轉企”改革全面展開,衛生、財政等各項改革不斷深化。開放型經濟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域外引資20億元,增長53.8%;實際利用外資426萬美元,增長184%;新增外資企業3戶、自營進出口權企業3戶,出口創匯168萬美元,增長28%。一批重大項目快速推進,啟動實施固定資產投資超1000萬元重點項目61個,其中超億元項目12個,10萬頭肉牛屠宰加工、5000輛整車組裝、10萬台汽車大架等具有立市意義的大項目建成投產,穩定的經濟成長點正在形成。
——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空前,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堅持規劃先行,編制了河東新區、南河新區、溫泉療養城控制性詳規和218個行政村規劃。城市擴容提質成果顯著,凌左線建成通車,高連線完成路基改造,凌熱線啟動路基改造,大凌河改造一期工程和物流城開工建設,城市框架基本拉開;投資6880萬元,完成朝陽路、市場路、遵化街等22條街路改造工程,新增黑色路面6.8萬平方米、人行步道9萬平方米、排水管渠1.5萬延長米、路燈和景觀燈591基桿;老城改造投入6億元,拆遷27.6萬平方米,新建71萬平方米,建成標準化小區10個;城區綠化栽植大型國槐1萬株,新增綠地5.3萬平方米,累計投資1726萬元;集中整治亂搭濫建、亂停亂放、占道經營行為,城區環境秩序明顯好轉。小城鎮建設穩步推進,完成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城鎮化率達到37.8%。新農村建設工程全面啟動,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和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路網工程改造路基208公里,鋪設油路98公里,通油路村達到153個;完成高效農業配水85處,水土保持17.5萬畝,奪得省第十九屆大禹杯;造林11.7萬畝,新增封山育林7.5萬畝,京四高速公路凌源段“綠廊工程”整地完工;新增農村有線電視戶2.1萬戶,移動信號實現村村通。按時完成高速公路拆遷征占工作,確保了工程順利實施。電力、郵政、通信能力明顯增強。
——人民民眾實惠增加,生活質量穩步提高。預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6200元、3650元,增長11.5%和21.3%;城鄉居民儲蓄餘額達到47億元。勞動就業和勞務輸出有序推進,完成普惠制培訓6000人,實名制就業再就業12260人,勞務輸出9.3萬人次。社會保障工作得到加強,新增各項社會保險參保人數2.9萬人;有3.6萬名城鄉困難民眾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實現應保盡保。扶貧開發和扶貧幫困深入開展,落實項目村34個,新增有穩定收入項目農戶1.8萬戶,實施移民搬遷180戶,為農村低保戶修建房924戶,4.3萬名困難民眾和385名貧困學生得到有效救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實施,農民參合率達85.5%,已有3萬人直接受益。新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32處,解決了1.6萬人飲水難問題。
——各項事業取得新成就,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得到新加強。科教興市戰略深入實施,開發新技術94項,引進新品種137個,6項專利獲批,建成高標準花卉出口生產科技示範基地;新建和改造校舍9.3萬平方米,大河北中學、實驗中學、朝陽街國小教學樓投入使用,高中擴招1200人,遠程教育通過省級驗收。成功舉辦朝陽市第十二屆少兒文化藝術節,建成楊兆三書畫館,文化市場集中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果。公共衛生應急體系逐步完善,疾病防控有效加強,藥品市場管理日趨規範。競技體育實現突破,我市健兒勇奪省十運會4枚射箭金牌。人口和計畫生育各項控制指標全部實現。廣播電視播放水平明顯提高。統計、審計、環保、物價、史志、檔案、氣象、防震、人防、兵役、殘疾人保障、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婦女兒童、新聞出版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績。
以“樹立凌源新形象,建設美好新凌源”為主題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全民思想道德素質進一步提高,發展信心明顯增強。積極推進雙擁共建,軍民情誼更加深厚。堅持對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負責並報告工作,自覺接受人大和政協監督,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復率達到100%。鞏固和發展基層民主,村民自治組織和社區建設得到加強。大力推進依法行政,行政行為更加規範。強力整治規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取締非法採礦點203家。建立重大突發事件預警和應急機制,強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嚴厲打擊邪教組織和各類犯罪,保持了社會穩定。高度重視民眾來信來訪,認真解決民眾合理訴求,有效化解了矛盾糾紛。
各位代表,回顧一年來的奮鬥歷程,我們深深地體會到:要實現建設美好新凌源的宏偉藍圖,必須堅持以跨越式發展為統領,用跨越式發展的目標凝聚人心、提升人氣,形成推進發展的強大合力;必須堅持深度解放思想,靠思想的大解放謀求大發展,靠解放思想的成果提高創新能力、破解發展制約;必須堅持市場化運作,用市場的理念謀劃發展,用市場化的思路推進工作,用市場的手段解決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必須堅持項目支撐,突出項目建設的核心地位,用項目的生成和壯大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注重民生工程建設,著力解決好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必須堅持推進作風轉變,注重真抓實幹,努力塑造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政府新形象。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是市委的正確領導和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上下攻堅克難、銳意進取的結果,凝聚著廣大創業者的心智和汗水,展示了凌源人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時代風貌。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幹部,向駐凌國省市直單位、部隊和武警官兵,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以及關心支持凌源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並且保持良好發展態勢的同時,我們所面臨形勢的複雜性和推進發展的艱巨性也是前所未有的。一是產業結構升級與跨越式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工業化推進步伐不快,優勢主導產業和骨幹企業生成速度慢;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生產基地與龍頭企業交替制約、互不適應;第三產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慢、散、弱的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二是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滯後於經濟發展。城鎮化水平低,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產業發展空間不足;社會管理水平、政府管理水平和能力與跨越式發展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三是政府自身建設還存在著三個方面的突出問題:思想解放不到位的問題仍很突出,一些幹部墨守陳規,改革開放和市場意識差,對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信心不足,不善於用新理念和新舉措去解決問題、推動工作;抓而不實的問題仍很突出,一些部門及工作人員作風飄浮,做事應付,任務落得不實,工作抓得不細,實際效果不明顯;責任感不強的問題仍很突出,一些部門和一些人有職不履,有責不負,辦事效率低,行政亂作為,缺乏應有的機遇意識、全局意識和責任意識。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這些問題,採取綜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07年主要工作任務
2007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緊緊抓住被確定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重點縣和重點扶持的欠發達縣等歷史性機遇,認真貫徹市四屆三次黨代會精神,高揚跨越式發展大旗,叫響縣域崛起目標,堅持以十大產業集群構建為總綱,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主抓手,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凝聚人心,集聚生產要素,突出產業培育、城市建設、扶貧攻堅、政府執行力建設四項主要任務,全力實現跨越式發展新目標,在“樹立凌源新形象,建設美好新凌源”的征程上邁出更加堅實的一步。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實現75億元,增長29.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2.6億元,增長3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7.5億元,增長5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7300元、4380元,增長17.7%和20%。
為確保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要全力做好以下八個方面重點工作:
(一)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強力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實現工業化發展新突破。工業是區域經濟的主導;推進跨越式發展關鍵在工業,核心在工業。必須堅持以涉工產業集群建設為核心,以培育支柱產業和壯大骨幹企業為重點,以園區建設為載體,推動工業結構最佳化升級,保持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勢頭,確保工業增加值增長38%以上。
加大支柱產業培育力度。圍繞涉工產業集群建設,以提高資源配置和利用率為重點,促進優勢資源和優勢項目向打造冶金礦業、汽車及零部件、新型建材、農產品深加工包裝支柱產業上集中,力爭支柱產業總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60%以上,基本形成工業經濟主體支撐框架。
加大立市骨幹企業培育力度。圍繞骨幹企業和優勢產品搞好協作配套,促進企業達產達效,幫助企業做大做強,推動企業提位升級。重點支持鋼達集團、天源礦冶、嘉能特鋼、和泰鑫源、整車組裝、汽車大架、源泉水泥、北方建材、蓬源實業、宏達牛業、嘉珍興業、禾豐牧業、凱迪牧業等企業搞好生產運行,壯大骨幹企業群體規模,力爭新增規模以上企業30戶,其中銷售收入超1000萬元企業10戶以上,超5000萬元企業5戶以上,超億元企業5戶以上。
加大工業園區建設力度。按照“七通一平”的標準繼續配套完善市工業園區基礎設施,狠抓入園優惠政策落實,入駐企業力爭達到20戶以上,爭取進入省級工業園區行列;盤活閒置資產,搞好產業接續,規劃建設向東、北方工業園區;抓好5000輛重卡組裝、2萬輛輕卡裝配等項目建設,聚集零部件企業,加快形成汽車工業園區;圍繞四合當石灰石資源開發,依託大水泥項目,推進四合當建材工業園區建設;依託宏達牛業肉牛屠宰加工,接長產業鏈條,加快形成畜產品加工園區。
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堅持把民營經濟擺到與項目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認真落實全民創業各項扶持政策,進一步最佳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推動民營經濟實現總量與規模的同步擴張,新增規模以上企業30戶,總收入、增加值、稅金分別增長30%、30%、18%以上。加大對現有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企業開發新產品,支持企業擴大再生產,激活企業發展潛能,力爭開發新產品20個,創市級以上名牌8個。健全民營企業信用評估體系,完善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機制,協調密切銀企關係,切實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
(二)深入實施產業富民戰略,強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新突破。農業是區域經濟的基礎。必須堅持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為重點,加快農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提質增效,確保農業總產值增長12%以上。
繼續壯大主導產業規模。新增溫室1萬棟、冷棚1萬畝、花卉種植1萬畝;發展畜牧小區大戶40個400戶;新增經濟林6萬畝,三大主導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80%。
調整最佳化產業內部結構。引進蔬菜、花卉新品種110個,完成保護地生產結構調整10萬畝,改良牲畜11萬頭(只)。積極推行標準化生產,進一步提高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產出率和加工率。
推進產業化經營。強化龍頭企業建設,重點扶持宏達牛業、嘉珍興業達產,促進京源玉米深加工、東遠蔬菜加工出口、日強冷凍食品加工等項目投產,力爭至少2戶企業進入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行列,農產品綜合加工率提高10個百分點;強化園區和生產基地建設,花卉產業園區要形成規模,肉牛養殖基地要基本適應龍頭企業生產加工需求,東遠蔬菜加工出口示範基地爭創省級示範基地,建成綠色蔬菜出口基地1萬畝。
(三)深入實施三產拉動戰略,強力推進服務業現代化,實現第三產業發展新突破。服務業現代化是經濟成長的重要動力。必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服務於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和人民民眾生活的急需領域為重點,推動服務業總量擴張和質量提高,確保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以上。
加快推進交通運輸和物流業發展。重點實施好客運站和班車村村通工程,逐步實現城鄉客運一體化、農村客運網路化。全面完成物流城建設一期工程,啟動實施二期工程。加強蔬菜、花卉、大牲畜交易等專業批發市場建設,增強其輻射功能和影響力。
加快商貿流通業發展。按照提升服務等級、最佳化空間布局的要求,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特許經營、社區超市等現代流通業態,做強做優商貿流通業,大力構建新型農村商品流通網路。
加快旅遊和文化產業發展。進一步整合和深度開發牛河梁紅山文化、古生物化石及地熱等優勢旅遊資源,加快紅山文化保護公園、化石城和化石公園、熱水湯療養城等旅遊項目建設,著力培育旅遊市場,確保旅遊業實現收入2億元以上。
加快社區服務業、中介服務業發展。加強便民利民社區服務設施和社區家政服務信息網路建設,積極開展家政、就業指導、法律諮詢、醫療衛生、保潔保全等社區服務。支持中介機構向經營企業化、服務社會化、成果商品化方向發展,重點培育會計、法律、審計、諮詢、市場調查等各類中介服務業。圍繞農產品生產技術的研發、示範、培訓和推廣,壯大一批科技服務中介組織。
(四)深入實施開放牽動戰略,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實現外向型經濟發展新突破。對外開放是推進跨越式發展的強大動力。必須堅持以招商引資為重點,以項目建設為載體,擴大對外開放,拓展發展空間,確保實際利用外資、域外引資分別增長30%和50%以上。
強力抓引資、上項目。堅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資作為對外開放的主攻方向來抓,強化零地價、零收費、零距離服務、零風險承諾等優惠政策落實,深入開展全員招商,突出領導招商、產業鏈招商和資源招商,再掀招商引資新高潮。堅定不移地實施項目支撐戰略,完善項目工作運行機制,保持一批大項目快速實施的強勁勢頭,力爭實施固定資產投資超1000萬元重點項目40個,完成項目儲備45個。已上項目抓達產,重點支持鋼達H型鋼、整車組裝、汽車大架、北方建材擴能改造、蓬源彩板、宏達肉牛屠宰、嘉珍肉食品加工、禾豐飼料擴能等重點項目達產達效,促其實現滿負荷運行;在建項目抓進度,加快天源礦冶海綿鐵及冶金粉末和鐵精粉、嘉能特鋼、信禾鈦業、海西瑩石、海聯油頁岩、源泉水泥熟料和粉磨、世明玻璃、鴻凌建材、華源建材、金川建材、蓬源紙箱、嘉吉肥業、嘉珍生豬屠宰、宏達牧業等項目建設,促其儘快建成投產;在談項目抓落地,加緊運作錳鐵礦開發、菱鐵礦開發、輝綠岩貧鐵礦開發、高碳鋼丸、三普碳纖維、丁奇發光二級管、液壓氣控設備、風力發電及風機製造、民爆器材等項目,促其儘快開工建設。
不斷擴大對外貿易。拓寬外貿出口渠道,加強出口生產基地建設,壯大出口企業群體規模,在擴大傳統產品出口的同時,努力實現蔬菜、花卉成批量出口,確保出口創匯增長25%以上。
(五)深入實施城市牽動戰略,強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實現城鄉建設發展新突破。城市是區域經濟中心;城市支持農村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方針。必須堅持以提高區域競爭力為核心,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統籌城鄉發展,全力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確保城鎮化率提高4個百分點以上。
提升城市建設、經營、管理水平。進一步強化抓城市建設就是抓發展的理念,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增強集聚輻射功能。促進城市擴容提質,啟動行政中心東移、人民會堂、國際酒店、集中供熱第二熱源、公鐵立交橋等重點工程,完成高連線、凌熱線、河東新區主幹線、東環路、站前路、南環路輔路、大凌河改造一期工程,加快城關鎮、凌北鎮鎮改街和相關街道、市工業園區行政區劃調整,城市建成區框架覆蓋面達到50平方公里;推進糧市後小區、凌中東文化小區、昆明小區、公園小區改造,完成開發面積100萬平方米;亮化四條出口路,消滅主要街區摸黑路,綠化100萬平方米,濱河帶狀公園要有形象進度,南河人工湖建設完工,提高城市亮化、綠化、美化水平。搞活城市經營,全面加強城市土地出讓管理,實現土地收益最大化;加大城市資產盤活力度,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城市公用設施建設。嚴格城市管理,強化門前“三包”責任制落實,完善長效管理機制,加大綜合執法力度,改善城區環境秩序,新建停車場2處、垃圾轉運站10處,城區街路實現全天保潔,爭創全國衛生城;制定規範,強化約束,全面提高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水平,新建標準化小區15個。
加強小城鎮建設。按照一鎮一業、一鎮一品的原則,在整體推進小城鎮建設的同時,著力培育兩個工業強鎮、一個商貿富鎮、一個交通樞紐重鎮,新增小城鎮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落實戶籍、就業、社保等相關配套政策,逐步消除阻礙小城鎮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吸納農村人口向小城鎮轉移。
加速推進新農村建設。認真貫徹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整合資金和力量,強化組織和協調,在著力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各項事業發展的同時,以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和環境為重點,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大力推進“村村通”工程,完成21個村、68公里油路鋪設,改造路基100公里;新增農村有線電視用戶1.1萬戶;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0 處。大力推進山水林田綜合治理,完成中低產田改造1萬畝、水土保持15萬畝、保護性耕作2萬畝、造林10萬畝,為高效農業配水配電50處。大力推進村屯環境綜合整治,以50個生態文明示範村為重點,分類推進“五清五改一綠”整治工程,發展“四位一體”生態能源建設示範戶2000戶,按照國省道兩側不低於30米和縣鄉村道兩側各不低於10米、5米、3米的標準實施綠色通道工程,完成京四高速公路凌源段“綠廊工程”。
(六)深入開展扶貧攻堅,強力推進民生工程建設,實現人民生活改善新突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認真解決好關係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著力改善人民生活,讓改革和發展的成果普惠全市人民。
深入打好農村扶貧攻堅戰。大力推進整村推進扶貧,確保新增穩定收入項目戶2.2萬戶;大力推進移民搬遷扶貧,加快解決偏遠山區民眾脫貧問題;大力推進就業培訓扶貧,培訓農村勞動力1萬人,實現有組織勞務輸出5000人以上;大力推進龍頭企業扶貧,新確定扶貧龍頭企業20戶,優先安置貧困人口就業3000人;大力推進社會救助扶貧,將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低保範圍,保證農村“三無”人員和無自主脫貧能力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
深入開展城市扶貧攻堅。千方百計抓好就業,以推動零就業家庭和“4050”困難群體就業為重點,拓寬就業渠道,搞好普惠制培訓,新增實名制就業8700人;加大城市勞務輸出力度,提高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實現有組織勞務輸出3000人次以上;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確保各項保險費按時足額發放;加強城市低保動態管理,確保應保盡保、應退盡退;健全城市社會救助體系,改善城市弱勢群體生活質量。
辦好涉及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12件實事。1、完成移民搬遷2000戶,解決偏遠山區貧困人口脫貧問題。2、新建300戶城市居民廉租房,緩解城市貧困人口住房難問題。3、建成農村“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連鎖店20家,推進連鎖經營向農村延伸。4、提高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增加公務員和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補貼,確保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政策落到實處。5、提高村幹部和社區幹部工資待遇,努力改善其生活條件。6、設立城鄉貧困家庭子女助學基金,切實解決貧困家庭子女上學難問題。7、新建和改造城區一所中學、一所國小、一所幼稚園,建成農村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兩所,進一步改善城鄉辦學條件。8、設立城市困難居民大病救助基金,重點解決城市貧困失業和無業人員看病難、因病致貧問題。9、新建和改造農村衛生院10所,進一步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10、建成區域性中心敬老院4所,努力實現農村“三無人員”老有所養。11、治理城區巷道10條,建成便民市場3處、水沖公廁20個,著力解決小街小巷行路難、市民就近購物難和如廁難問題。12、解決偏遠農村6000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努力使今年成為給民眾辦實事最多、民眾得實惠最多的一年。
(七)深入規範行政管理行為,全面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實現保障支持能力建設新突破。加強行政行為管理,確保行政管理水平與經濟發展相適應,是促進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必須堅持以提高保障支持能力為目的,以規範行政管理行為為手段,促進行政管理水平與經濟發展相適應。
加強財稅管理,提高財政的保障能力。狠抓財源建設,加大對重點企業和納稅大戶的扶持力度,提高企業創稅能力;強化稅收征管,推行稅收管理員制度,確保應收盡收;嚴格非稅收入預算管理,強化非稅收入審計監督,積極爭取上級財政轉移支付和各類專項補助資金,壯大政府可支配財力。調整最佳化支出結構,保障重點需求;完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擴大政府採購範圍,加強專項資金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加強金融管理,提高金融的支持能力。按照體製做活、總量做多、現有做大、整體做強、服務做優的思路,鼓勵和支持金融業發展,儲蓄存款餘額和貸款餘額分別達到55億元和36.3億元以上。充分發揮政府行政監督、協調和管理職能,保護銀行債權,化解金融風險,切實維護金融安全。以改善信用環境、加強信用體系建設為重點,密切政銀關係,強化銀企合作,調動和鼓勵金融部門加大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金融部門要以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為己任,拓寬投資渠道,擴大投資領域,提高信貸增量,確保新增支企支農資金5.4億元以上。
加強軟環境整治,提高經濟發展的保障能力。下大決心,標本兼治,實現軟環境的明顯改善。規範行政審批程式,全面推行行政許可事項辦理“陽光工程”和“提速工程”,真正實現快捷、高效、利商、便民;保持高壓態勢,堅持重拳出擊,加大涉軟案件查處力度,重點整治政令梗阻、以權謀私、吃拿卡要等行為,切實維護市場主體利益;加強行政效能監察,強化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嚴厲查處行政不作為、亂作為,切實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務水平,努力讓投資者和創業者滿意,讓人民民眾順心。
(八)深入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實現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新突破。穩定是發展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必須堅持統籌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深入推進和諧社會建設,致力營造改革和發展的良好環境。
大力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活化科技要素配置,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實施好“科技示範縣”和“科技富民強縣”工程。搞好學前教育,鞏固提高普九成果,大力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加快職教產業化進程,提高教育科學化管理水平,初升高比例達到60%;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新建和改造校舍5萬平方米,三十家子、四合當中學及職教中心建成投入使用。進一步創新和完善人才管理體制機制,著力打造一支適應跨越式發展需要的人才隊伍。繁榮文藝創作,壯大文化產業,啟動文化大廈建設工程。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改善城鄉醫療衛生條件,強化藥品市場和醫療機構監管,完成市醫院門診樓、中醫院住院部綜合樓建設工程。普及全民健身活動,提高競技體育水平,完成市體育場主體建設工程。提高人口素質,穩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內,計畫生育率達到98%以上。
大力推進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力開展各類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努力營造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社會氛圍。自覺接受人大和政協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加強村委會和社區建設,搞好村委會換屆選舉。深入推進“五五”普法,提高依法治市水平。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爭創省級平安市。深入開展嚴打整治鬥爭,嚴厲打擊各類犯罪和邪教組織。大力整治市場經濟秩序,嚴懲欺行霸市、欺商擾商行為。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預防和妥善處理群體性突發事件。強化安全生產監管,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提高政府執行力,認真履職盡責,是實現凌源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迫切要求,是全市人民的殷切希望。我們一定要堅持以提高執行力為核心,以推進工作落實為目標,以“三個制度”為手段,以“三個機制”為抓手,全面加強實幹型、高效型、法治型政府建設,著力塑造勤政務實、廉潔高效的政府新形象,奮力開創政府工作的新局面。
嚴格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度。要叫響發展目標,細化任務指標,明確責任主體,確保每項工作都逐級分解落實到具體崗位、具體主體和完成時限上,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一抓到底的責任落實體系,堅決防止責任懸空,堅決糾正有職不履、有責不負行為。